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的有效成分与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范雨欣 蒋亚莉 郝文芳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11期221-225,共5页
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与广泛的应用价值,对艾的有效成分及其栽培技术的研究综述意义深远。艾含有黄酮类、多糖类、挥发油、多酚类、鞣酸类、三萜类等一系列有效成分,适于在温带大陆性气候下种植。艾在阴坡... 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与广泛的应用价值,对艾的有效成分及其栽培技术的研究综述意义深远。艾含有黄酮类、多糖类、挥发油、多酚类、鞣酸类、三萜类等一系列有效成分,适于在温带大陆性气候下种植。艾在阴坡的中下坡位种植可起到护坡作用,在矿区种植则能够对生态进行修复。药用种植可选取七尖蕲艾,食用则选取食用艾。艾种植以6月浅栽为佳,同时配合施用氮磷钾肥,定期进行田间管理。艾病虫害防控以“绿色植保”为主,可适当配合其他作物进行轮作、间作。蕲艾每年进行3次收割,提取精油以新鲜全株艾为宜,生产灸用制品的存放时间不宜超过3年。针对其有效成分,从立地条件、良种的应用、科学栽培与管理、病虫害防控、采收与储存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探究艾的规范化栽培技术,为艾的科学种植与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 有效成分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艾草全光照自动间歇喷雾扦插苗根系的影响
2
作者 刘瑞 范长有 +4 位作者 曹双 张秋月 欧保红 田花丽 阴志刚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6期40-43,共4页
采用全光照自动间歇喷雾育苗法,对艾草(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扦插繁殖进行正交试验L_(16)(45),研究插穗部位(A)、萘乙酸(NAA)浓度(B)、吲哚丁酸(IBA)浓度(C)和吲哚乙酸(IAA)浓度(D)及浸泡时间(E)对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全光照自动间歇喷雾育苗法,对艾草(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扦插繁殖进行正交试验L_(16)(45),研究插穗部位(A)、萘乙酸(NAA)浓度(B)、吲哚丁酸(IBA)浓度(C)和吲哚乙酸(IAA)浓度(D)及浸泡时间(E)对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试验因素对发根率、发根数的影响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插穗部位对根系平均干重影响极显著,对最长根长影响显著(P<0.05);NAA浓度、激素浸泡时间对根系平均干重影响显著,IBA浓度对最长根长影响显著,而IAA浓度对根系平均干重、最长根长不显著。结合方差分析结果,5个因素对艾草扦插生根影响顺序为插穗部位>浸泡时间>IBA浓度>NAA浓度>IAA浓度。根据多重分析结果,筛选出艾草扦插繁殖的最佳处理为A_(2)B_(2)C_(2)D_(1)E_(3),即第四节插穗在50 mg/L NAA、50 mg/L IBA和0 mg/L IAA混合液中浸泡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草(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 扦插 正交试验 插穗 植物生长调节剂 根系
下载PDF
不同采集期艾叶挥发油含量和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洪宗国 魏海胜 +2 位作者 张令令 吕丰 吴焕淦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32-35,共4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艾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了6种采集期不同的艾叶挥发油的含量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6种采集期艾叶中挥发油质量分数分别为0.607%,0.750%,0.953%,0.884%,0.751%,0.680%,鉴...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艾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了6种采集期不同的艾叶挥发油的含量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6种采集期艾叶中挥发油质量分数分别为0.607%,0.750%,0.953%,0.884%,0.751%,0.680%,鉴定出的化学成分数目依次为29,32,29,27,34和28种,有17种相同的化合物被检出.通过比较艾叶挥发油主要成分,如1,8-桉叶油素、樟脑、龙脑、4-萜烯醇等时发现,6月2日采集的艾叶中的挥发油含量最高,品质最好,6月上旬为艾叶的最佳采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挥发油 GC MS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被引量:39
4
作者 徐新建 宋海 +2 位作者 韩玉琦 杨文龙 赵丽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657-2658,共2页
目的分析艾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艾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得54个化学组分峰,并确定出其中38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 目的分析艾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艾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得54个化学组分峰,并确定出其中38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数的78.92%。结论艾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7-乙基-1,4-二甲基-甘菊环烯(17.34%)、桉油精(10.37%)、β-柠檬烯醇(8.16%)、石竹烯(2.03%)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艾叶多糖提取率影响因素分析及提取条件优化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宏睿 王新 +1 位作者 张文波 颜贤仔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9-120,共2页
艾叶是菊科(Compositae)植物艾(ArtemisiaargyiL6v1.etVant.)的干燥叶,为常用中药材之一,药用历史悠久,具有苦燥辛散、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等功效,为重要的妇科用药,可用于治疗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 艾叶是菊科(Compositae)植物艾(ArtemisiaargyiL6v1.etVant.)的干燥叶,为常用中药材之一,药用历史悠久,具有苦燥辛散、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等功效,为重要的妇科用药,可用于治疗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此外,利用艾叶预防瘟疫已有悠久的历史。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中药,对多种病毒和细菌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心血管等慢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因此,将艾叶中的有效成分分别提取和纯化并加以分析以及功能检测,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多糖 提取率 影响因素 正交实验
下载PDF
蕲艾燃烧灰烬提取物抗自由基作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洪宗国 杨梅 +1 位作者 农熠瑛 季峥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47-49,共3页
通过甲醇萃取艾叶燃烧灰烬获得了4种不同组分,研究了它们对甲基丙烯酸甲酯自由基聚合反应中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反应体系的黏度测定研究了其抗自由基的作用.结果表明:上述4种组分均具有比较强的抗自由基能力.
关键词 蕲艾 燃烧灰烬 抗自由基
下载PDF
UV-B辐射增强对紫茎泽兰和艾草抗性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李良博 张连根 +2 位作者 唐天向 海梅荣 周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3-352,共10页
以外来入侵杂草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L.)和本地土著杂草艾草(Artemisia argyi Levl)为材料,以自然光照为对照,用增强UV-B(0.46mW·cm-2·h-1)对材料进行7周辐射处理,随后停止辐射增强进行恢复试验,观察2种植物的生... 以外来入侵杂草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L.)和本地土著杂草艾草(Artemisia argyi Levl)为材料,以自然光照为对照,用增强UV-B(0.46mW·cm-2·h-1)对材料进行7周辐射处理,随后停止辐射增强进行恢复试验,观察2种植物的生长状况,测定分析其光合特性、氧化物和抗氧化物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在紫外UV-B辐射增强条件下2种植物光合作用、光保护及损伤修复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随着辐射时间的增长,2类植物叶片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和PSⅡ凌晨最大潜在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受到轻微抑制,但紫茎泽兰最大净光合速率(Pn max)受到的抑制比艾草更明显。(2)2类植物叶片内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超氧基离子(O-·2)的含量增加,但艾草中O-·2的相对累积比例比紫茎泽兰要高很多。(3)紫茎泽兰的抗氧化物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艾草中的含量则保持在更高水平;2种植物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显著增强,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都先增强后减弱,紫茎泽兰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被抑制,而艾草则是先增强后减弱。研究认为,紫茎泽兰和艾草对UV-B辐射增强的光合作用和抗氧化系统响应过程类似但存在差异,对增强UV-B辐射环境的适应能力及抗逆性均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紫茎泽兰 艾草 生理变化
下载PDF
艾、野艾及细叶艾的FTIR直接鉴别 被引量:16
8
作者 程存归 刘鹏 陈宗良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15-317,共3页
目的:为了直接准确地鉴别艾、野艾及细叶艾。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直接测定艾、野艾及细叶艾的红外光谱。结果:艾、野艾及细叶艾的红外光谱吸收差别较大。结论:可以采用FTIR法直接、快速、准确地对艾、野艾及细叶艾进行区别鉴定。
关键词 野艾 细叶艾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药材鉴定
下载PDF
艾叶水提液增强家兔抗大肠杆菌免疫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华 张鲁滨 +4 位作者 张雪冰 任美玉 杨小燕 倪敬轩 周孝琼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48-2356,共9页
用艾叶水提液给家兔饮水,通过ELISA技术和攻毒试验评价其对灭活大肠杆菌诱导特异性抗体反应和免疫保护作用的影响;利用ELISA、血常规、血生化、定量显色基质法以及RT-PCR等技术,对给药动物抗大肠杆菌(E.coli)固有免疫作用进行评估。结... 用艾叶水提液给家兔饮水,通过ELISA技术和攻毒试验评价其对灭活大肠杆菌诱导特异性抗体反应和免疫保护作用的影响;利用ELISA、血常规、血生化、定量显色基质法以及RT-PCR等技术,对给药动物抗大肠杆菌(E.coli)固有免疫作用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艾叶饮水7 d能极显著增强灭活大肠杆菌诱导的血清特异性IgM、IgG抗体应答(P<0.01),且明显提高免疫动物感染E.coli后存活率;艾叶单独饮水能显著升高血清总IgG、IgA抗体水平(P<0.05),增加血液中性粒细胞(P<0.05)和血小板的数量(P<0.01),明显减少E.coli攻毒12 h后血液中E.coli数量(P<0.05)、LPS浓度(P<0.01)以及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含量(P<0.05)。另外,口服艾叶水提液能显著降低E.coli攻毒所致与LPS-TLR4通路相关的细胞因子(TLR4、TNF-α、IL-1β、IRF7、IFN-β)mRNA的过度表达(P<0.01或P<0.05)。结果表明,艾叶是一种优良的抗E.coli免疫增强剂,具有临床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大肠杆菌 免疫力 炎症
下载PDF
蕲艾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明辉 夏振洲 +6 位作者 陈盛虎 陈昌婕 苗玉焕 张继新 余仲武 郭双喜 刘大会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9期105-108,共4页
蕲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 var. argyi cv. Qiai)是闻名全国的中药材,湖北省道地药材,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在蕲春县种植面积达1.56万hm^(2)。文章进行了蕲艾本草考证,从道地性、品牌优势、生态种植模式、加工业、预防新型冠状... 蕲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 var. argyi cv. Qiai)是闻名全国的中药材,湖北省道地药材,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在蕲春县种植面积达1.56万hm^(2)。文章进行了蕲艾本草考证,从道地性、品牌优势、生态种植模式、加工业、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几个方面总结了蕲艾产业现状,分析了蕲艾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var.argyi cv.Qiai) 发展现状 对策
下载PDF
蕲艾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魏海胜 吕丰 +2 位作者 张令令 洪宗国 吴焕淦 《亚太传统医药》 2013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对产于湖北蕲春的艾叶进行化学成分分离与结构鉴定。方法:利用大孔树脂、SephadexLH-20、MCI gel CHP-20、制备型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UV、1 H-NMR、13 C-NMR及二维核磁共振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蕲艾叶中分... 目的:对产于湖北蕲春的艾叶进行化学成分分离与结构鉴定。方法:利用大孔树脂、SephadexLH-20、MCI gel CHP-20、制备型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UV、1 H-NMR、13 C-NMR及二维核磁共振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蕲艾叶中分离到6个黄酮单体化合物,分别为5,7,3′,4′-四羟基二氢黄酮(1)、5,7,3′,4′-四羟基,6-甲氧基黄酮(2)、5,7,4′,5′-四羟基,3′,6-二甲氧基黄酮(3)、芹菜素(4)、木樨草素(5)和槲皮素(6)。结论:化合物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艾 化学成分 黄酮化合物
下载PDF
艾叶1-羟基-2-甲基-2-(E)-丁烯基-4-焦磷酸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及蛋白的结构性质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苗苗 吴家文 +2 位作者 吴生兵 杨青山 周美启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93-1797,共5页
目的:克隆艾叶1-羟基-2-甲基-2-(E)-丁烯基-4-焦磷酸还原酶基因开放读码框(Ar HDR),分析其编码蛋白ArHDR的性质和结构。方法: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扩增ArHDR,纯化后与p MD19-T载体连接构建了重组质粒再转化至大肠杆菌中,获得的阳性克隆经菌... 目的:克隆艾叶1-羟基-2-甲基-2-(E)-丁烯基-4-焦磷酸还原酶基因开放读码框(Ar HDR),分析其编码蛋白ArHDR的性质和结构。方法: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扩增ArHDR,纯化后与p MD19-T载体连接构建了重组质粒再转化至大肠杆菌中,获得的阳性克隆经菌液PCR及测序鉴定,序列与转录组测序得到的Unigene一致。利用系统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对ArHDR的性质与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获得了艾叶ArHDR,长度为1 365 bp,编码454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r HDR属于稳定蛋白,与黄花蒿HDR亲缘关系最近;ArHDR的三级结构富含α螺旋与β折叠,呈"苜蓿叶"形,3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于中心,构成了锚定铁硫的酶的催化中心。结论:该研究体外成功克隆了ArHDR,分析了ArHDR的性质与结构,为增加艾叶萜类化合物合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ArHDR基因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艾蒿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金兰 马耀玲 +4 位作者 王丹 李军 赵明 时志春 张树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5114-5122,共9页
目的研究艾蒿Artemisia argy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艾蒿中分离得到3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β-法尼烯(1)、β-香树脂醇乙酸酯(2)... 目的研究艾蒿Artemisia argy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艾蒿中分离得到3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β-法尼烯(1)、β-香树脂醇乙酸酯(2)、环阿屯-3-醇乙酸酯(3)、羽扇豆醇乙酸酯(4)、正三十烷醇(5)、正二十二烷酸(6)、硬脂酸(7)、正二十四烷酸(8)、(2R,4aR,8aR)-3,4,4a,8a-四氢-4a-羟基-2,6,7,8a-四甲基-2-(4,8,12-三甲基十三烷基)-色烯-5,8-二酮(9)、α-菠甾醇(10)、软脂酸甘油单酯(11)、12β,20β-二羟基-达玛-23-烯-3-酮(12)、硬脂酸甘油单酯(13)、亚麻酸甘油单酯(14)、亚油酸甘油单酯(15)、油酸甘油单酯(16)、3-(3-甲基-2-丁基)苯乙酮-4-O-β-D-葡萄糖苷(17)、顺-菊烯醇-β-D-葡萄糖苷(18)、黑沙蒿苷(19)、(1S,2S,4R)-对薄荷烷-1,2,8-三醇-2-O-β-D-吡喃葡萄糖苷(20)、(2E,6R)-2,6-二甲基-2,7-辛二烯-6-羟基-1-O-β-D-葡萄糖苷(21)、白蔹苷(22)、对羟基苯乙酮葡萄糖苷(23)、茵芋苷(24)、东莨菪苷(25)、菊花苷B(26)、(4R)-对薄荷-1-烯-7,8-二醇-7-O-β-D-葡萄糖苷(27)、(4R)-对薄荷-7,8-二醇-7-O-β-D-葡萄糖苷(28)、异野漆树苷(29)、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0)、右旋肌醇甲醚(31)。结论化合物1、9、17、20、21、26、28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2、14~16、18、19、23、24、27、30、31为首次从艾蒿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蒿 三萜 甘油单酯 单萜葡萄糖苷 (E)-β-法尼烯 (4R)-对薄荷-7 8-二醇-7-O-β-D-葡萄糖苷
原文传递
贵州产艾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兰美兵 余永莉 李啸红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05-1308,共4页
目的:分析贵州产艾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遗传毒性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艾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分离出88个峰,其中鉴定了56个成分,... 目的:分析贵州产艾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遗传毒性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艾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分离出88个峰,其中鉴定了56个成分,占挥发油色谱峰面积的74.26%。结论:贵州产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桉油精(7.22%)、表蓝桉醇(8.79%)、filifolone(7.29%)、4-松油醇(6.81%)、β-丁香烯(4.93%)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原文传递
UV-B辐射增强对紫茎泽兰和艾草生长形态及竞争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良博 张海涛 +2 位作者 杨燕 希从芳 周平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9-766,共8页
为了解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L.)与本地土著植物艾草(Artemisia argyi Levl)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生长形态和竞争关系的变化,以这两种植物为试验材料,以自然光为对照进行5周UV-B辐射增强实验和2周恢复实验,并测... 为了解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L.)与本地土著植物艾草(Artemisia argyi Levl)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生长形态和竞争关系的变化,以这两种植物为试验材料,以自然光为对照进行5周UV-B辐射增强实验和2周恢复实验,并测定和分析植株形态指标(株高、叶片鲜重、叶长、叶宽和叶面积)、叶片解剖结构(上下表皮、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和竞争能力指标(株高、叶生物量和茎生物量).结果显示:艾草叶片鲜重和叶面积在辐射前两周显著减小(P<0.05)和极显著减小(P<0.01),株高没有差异,而紫茎泽兰的株高、叶鲜重和叶面积在辐射期间都明显减小,且恢复实验时仍差异显著.艾草叶片厚度在UV-B辐射下极显著增大(上表皮、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极显著增大),紫茎泽兰叶片变厚但不明显,恢复实验时显著减小,叶片解剖结构表明UV-B辐射使两类杂草叶片细胞间隙变大.UV-B辐射对紫茎泽兰生物量的抑制比较显著,对艾草生物量的抑制在混种时显著;在UV-B辐射下,紫茎泽兰和艾草的相对生物量分别为1.03和0.81,在自然状态下分别为0.91和0.97,两者的相对生物量总和不变,为0.94.本研究表明艾草对UV-B辐射的形态抗性较强,UV-B辐射刺激了紫茎泽兰的种内竞争,也降低了艾草的种间竞争能力,但无论在自然条件下还是UV-B辐射增强条件下艾草的种间竞争能力都比紫茎泽兰强,但不足以淘汰对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艾草 UV-B辐射 入侵植物 叶片解剖结构 植物竞争
原文传递
《本草纲目》中艾叶的考证 被引量:8
16
作者 姜梦笔 赵梦雅 +2 位作者 黄法 黄高 陈蕾蕾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86-91,共6页
艾叶为临床常用药,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广泛应用于治疗临床各种病症,药用价值极高。本文充分挖掘《本草纲目》艾叶相关记载,从释名、道地药材考证、临床应用、现代相关药理研究等做系统整理,考证《本草纲目》艾叶,补充艾叶相关研究。
关键词 《本草纲目》 艾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