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蕲艾燃烧灰烬提取物抗自由基作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洪宗国 杨梅 +1 位作者 农熠瑛 季峥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47-49,共3页
通过甲醇萃取艾叶燃烧灰烬获得了4种不同组分,研究了它们对甲基丙烯酸甲酯自由基聚合反应中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反应体系的黏度测定研究了其抗自由基的作用.结果表明:上述4种组分均具有比较强的抗自由基能力.
关键词 蕲艾 燃烧灰烬 抗自由基
下载PDF
蕲艾燃烧灰烬化学成份的HPLC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农熠瑛 杨梅 +1 位作者 江丹 洪宗国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分离蕲艾燃烧灰烬甲醇提取物化学成分.方法:在C18柱,甲醇、水混合流动相(体积比10∶90),柱温30℃,检测波长219 nm条件下用HPLC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获得14个独立峰,表明样品中至少含有14种化合物.结论:此方法分离蕲艾燃烧灰烬甲醇... 目的:分离蕲艾燃烧灰烬甲醇提取物化学成分.方法:在C18柱,甲醇、水混合流动相(体积比10∶90),柱温30℃,检测波长219 nm条件下用HPLC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获得14个独立峰,表明样品中至少含有14种化合物.结论:此方法分离蕲艾燃烧灰烬甲醇提取物化学成分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艾 燃烧灰烬 化学成分 HPLC分析
下载PDF
蕲艾油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洪宗国 周西友 +1 位作者 伊定 杨菊红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5年第1期57-59,共3页
采用贴片法测定了蕲艾油对各种病原菌的抑菌圈大小,并用试管法测定了蕲艾油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蕲艾油对所检测的11种病菌全部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最强.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低... 采用贴片法测定了蕲艾油对各种病原菌的抑菌圈大小,并用试管法测定了蕲艾油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蕲艾油对所检测的11种病菌全部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最强.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在0.03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艾油 抑菌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
下载PDF
蕲艾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魏海胜 吕丰 +2 位作者 张令令 洪宗国 吴焕淦 《亚太传统医药》 2013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对产于湖北蕲春的艾叶进行化学成分分离与结构鉴定。方法:利用大孔树脂、SephadexLH-20、MCI gel CHP-20、制备型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UV、1 H-NMR、13 C-NMR及二维核磁共振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蕲艾叶中分... 目的:对产于湖北蕲春的艾叶进行化学成分分离与结构鉴定。方法:利用大孔树脂、SephadexLH-20、MCI gel CHP-20、制备型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UV、1 H-NMR、13 C-NMR及二维核磁共振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蕲艾叶中分离到6个黄酮单体化合物,分别为5,7,3′,4′-四羟基二氢黄酮(1)、5,7,3′,4′-四羟基,6-甲氧基黄酮(2)、5,7,4′,5′-四羟基,3′,6-二甲氧基黄酮(3)、芹菜素(4)、木樨草素(5)和槲皮素(6)。结论:化合物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艾 化学成分 黄酮化合物
下载PDF
蕲艾“五改两促”新型种植模式研究
5
作者 刘大会 陈昌婕 +5 位作者 蒋静怡 陈盛秋 马琳 苗玉焕 马毅平 鲍江峰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10期1926-1931,共6页
目的:总结归纳蕲春县蕲艾新型种植模式及其技术要点。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和课题组在蕲艾种植方面的相关研究总结,对蕲春县蕲艾传统种植方式进行改进和修正,并采用新的种植模式在蕲春县进行示范推广,探讨该种植模式的可行性。结果:总结出... 目的:总结归纳蕲春县蕲艾新型种植模式及其技术要点。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和课题组在蕲艾种植方面的相关研究总结,对蕲春县蕲艾传统种植方式进行改进和修正,并采用新的种植模式在蕲春县进行示范推广,探讨该种植模式的可行性。结果:总结出蕲春县蕲艾“五改两促”的新型种植模式,其核心技术包括改春种为秋(冬)种、改栽苗为植根(根状茎)、改宽畦为窄垄、改化肥为配施、改单茬为多茬、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和促进综合开发利用。结论: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蕲艾传统种植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蕲艾产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为蕲艾规模化种植和经济效益提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艾 种植模式 “五改两促”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蕲艾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明辉 夏振洲 +6 位作者 陈盛虎 陈昌婕 苗玉焕 张继新 余仲武 郭双喜 刘大会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9期105-108,共4页
蕲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 var. argyi cv. Qiai)是闻名全国的中药材,湖北省道地药材,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在蕲春县种植面积达1.56万hm^(2)。文章进行了蕲艾本草考证,从道地性、品牌优势、生态种植模式、加工业、预防新型冠状... 蕲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 var. argyi cv. Qiai)是闻名全国的中药材,湖北省道地药材,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在蕲春县种植面积达1.56万hm^(2)。文章进行了蕲艾本草考证,从道地性、品牌优势、生态种植模式、加工业、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几个方面总结了蕲艾产业现状,分析了蕲艾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var.argyi cv.qiai) 发展现状 对策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叶位与叶龄对蕲艾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马琳 陈昌婕 +5 位作者 康利平 苗玉焕 方艳 郭兰萍 刘大会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4031-4040,共10页
为指导蕲艾规范化种植和科学采收,该文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叶位和叶龄对蕲艾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稀植能促进蕲艾植株茎粗增加,叶间距紧凑,叶片增大,枯叶率降低,有效叶片数增加;密植可以显著提高蕲艾亩产量和叶片出绒率,但... 为指导蕲艾规范化种植和科学采收,该文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叶位和叶龄对蕲艾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稀植能促进蕲艾植株茎粗增加,叶间距紧凑,叶片增大,枯叶率降低,有效叶片数增加;密植可以显著提高蕲艾亩产量和叶片出绒率,但会降低单株产量和有效叶片数。不同产地蕲艾,均是随着植株叶位的降低和叶龄的增大,蕲艾叶片大小和百叶重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叶片下表皮的非腺毛密度和叶片出绒率逐渐减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蕲艾叶片桉油精、樟脑、α-侧柏酮和棕矢车菊素含量逐步降低,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含量逐渐增加,而龙脑、乙酸龙脑酯和异泽兰黄素的含量是先增加后大幅降低的趋势。随着植株叶位的降低和叶龄的增大,蕲艾挥发油、酚酸和黄酮类成分的含量逐渐减少;PCA分析可将蕲艾植株叶片质量特征分为中、上部10~30 d叶龄和中、下部40~50 d以上叶龄2个部分。综合以上因素,生产上蕲艾根茎种植密度以28000株/亩左右(株行距为10 cm×20 cm,1亩≈667 m^2)为适宜,田间有效株树以14.28万株/亩左右为适宜;蕲艾采收上建议分为农历"三月三日"和"五月五日"进行分期2批次采收;如是采用五月一次性采收方式,则宜将蕲艾分成中、上部叶和中、下部叶2个部位采收加工,以此实现艾叶的优质优价,提高蕲艾种植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艾 种植密度 叶位 叶龄 产量 品质 出绒率
原文传递
不同种植时期和垄作模式对蕲艾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昌婕 马琳 +5 位作者 康利平 苗玉焕 陈中文 郭兰萍 刘大会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4041-4050,共10页
该研究针对蕲艾种植时期不明确,传统平作种植模式下植株中、下部枯叶严重,田间产、质量低下等问题,研究了不同种植时期和垄作模式对蕲艾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前秋冬季种植有利于蕲艾的生长发育;垄作模式中垄向对蕲艾生... 该研究针对蕲艾种植时期不明确,传统平作种植模式下植株中、下部枯叶严重,田间产、质量低下等问题,研究了不同种植时期和垄作模式对蕲艾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前秋冬季种植有利于蕲艾的生长发育;垄作模式中垄向对蕲艾生长影响较小,与传统宽垄种植模式(垄宽160 cm)相比,采用80,60,40 cm垄宽种植的蕲艾单位面积密度、有效株数、枯叶率下降,单株有效叶片数、侧枝数和单株总产上升,但蕲艾田间总产量降低。蕲艾叶片出绒率随种植时期推后和种植垄宽增加而呈现降低趋势。秋冬季种植和采用80 cm垄宽的垄作方式时,蕲艾叶片中总挥发油、桉油精、樟脑、龙脑含量高;蕲艾艾叶总黄酮及山柰酚、棕矢车菊素、异泽兰黄素的含量则是随着种植时期后移和种植垄宽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湖北蕲艾分布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条件下,为获得高质稳产,蕲艾宜在秋冬季采用垄幅宽度60~80 cm的双行垄作生态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艾 种植时期 垄作模式 生长发育 出绒率 品质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九牛草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2
9
作者 罗丹丹 彭华胜 +5 位作者 詹志来 康利平 张元 黄显章 黄璐琦 刘大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4081-4088,共8页
九牛草始载宋代《本草图经》,明清本草多有沿用,但其所指均不甚清楚。艾叶在我国有着悠久应用历史和广阔应用范围,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艾叶药材的基原较多,其中明、清时期的蕲州九牛草被称作为"蕲艾",珍贵... 九牛草始载宋代《本草图经》,明清本草多有沿用,但其所指均不甚清楚。艾叶在我国有着悠久应用历史和广阔应用范围,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艾叶药材的基原较多,其中明、清时期的蕲州九牛草被称作为"蕲艾",珍贵而价高,民间推崇为"艾之精英"。为捋清九牛草基原和九牛草与艾的历史渊源,该文通过对古代文献著作中九牛草的本草文图考证、产地分析,对蕲州九牛草的实地调查取样,并查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馆藏蒿属标本,考证认为古代本草记载九牛草基原植物应为菊科植物宽叶山蒿Artemisia stolonifera,为古代中药材艾叶的重要基原之一,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牛草 蕲艾 宽叶山蒿 奇蒿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