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aplotype distribution of Artemisia halodendron(Asteraceae) and hydrothermal regions in Horqin Sandy Land, northern China
1
作者 WenDa Huang XueYong Zhao +2 位作者 YuLin Li YuQiang Li YaYong Luo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8年第2期151-158,共8页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Artemisia halodendron(Asteraceae), a constructive and dominant species in Horqin Sandy Land,was investigated to examine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with different hydrothermal regions in Horqin ...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Artemisia halodendron(Asteraceae), a constructive and dominant species in Horqin Sandy Land,was investigated to examine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with different hydrothermal regions in Horqin Sandy Land. We sequenced chloroplast DNA(cp DNA) fragments(trn L–F) of 243 plants from 10 populations across the Horqin Sandy Land.The analyses of cp DNA variation identified seven haplotypes. A low level of haplotype diversity(H_d=0.706) and nucleotide diversity(π=0.0013) was detected. Haplotypes clustered into two tentative clades. Low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mong regions was consistently indicated by hierarchical analyses of molecular variance(AMOVA). Across the sampled populations, the haplotype distributions were differentiated with hydrothermal grad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misia halodendron population genetics CHLOROPLAST DNA TRNL-F Horqin SANDY Land
下载PDF
ITS sequence analysis of Artemisia halodendron in different habitat gradients
2
作者 WenDa Huang XueYong Zhao +3 位作者 YuQiang Li XiaoAn Zuo Jing Feng Na Su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3年第3期347-352,共6页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TS sequences ofArtemisia halodendron Turcz. from differ- ent habitat gradients in Horqin Sandy Land, with Artemisia depauperata Krasch. selected a...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TS sequences ofArtemisia halodendron Turcz. from differ- ent habitat gradients in Horqin Sandy Land, with Artemisia depauperata Krasch. selected as the outgroup.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otal length ofA. halodendron ITS is 696 bp, the lengths of unaligned ITS-1 and ITS-2 sequences varied from 253 to 256 bp and 264 to 269 bp, respectively, and GC content of ITS-1 and ITS-2 sequences ranged from 54.02% to 54.77% and 56.75% to 58.64%, respectively. This indicates a high difference of length and composition of sequences in ITS-1 than ITS-2. The genetic identity between ITS sequences ofA. halodendron from nine populations ranged from 85.7% to 99.7% which indicates some genetic dif- ferentiation between sequences. In the maximum parsimony (MP) tree, most ITS sequences from A. halodendron show two major clades: Clade I and Clade II, with Clade II older than Clade I. The order is subp4→ subpl → subp2 → subp3→ subp8 → subp6 → subp7 → subp9 → subp5, and corresponding habitat order is: inter-dune lowlands → semi-mobile dune → mobile dune →semi-fixed dune -→fixed dune. This indicates a close relation between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es ofA. halodendron and deserti- fication forming processes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cesses of Horqin Sandy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qin Sandy Land artemisia halodendron habitat gradients ITS
下载PDF
Extraction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Artemisia leucophylla(Turcz. ex Bess.) C.B.Clarke
3
作者 Zhicheng CHEN Xianwei HE +4 位作者 Weijia WANG Guidong DAI Niangang PANG Yingying PEI Hongmei BI 《Medicinal Plant》 CAS 2018年第6期51-53,共3页
The main components of Artemisia leucophylla(Turcz.ex Bess.) C.B.Clarke extract are volatile oils,flavonoids,lignans,terpenoids,etc.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leucophylla has bactericidal,anti-inflammatory,anti-oxidant... The main components of Artemisia leucophylla(Turcz.ex Bess.) C.B.Clarke extract are volatile oils,flavonoids,lignans,terpenoids,etc.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leucophylla has bactericidal,anti-inflammatory,anti-oxidant,anti-ultraviolet functions,and it has large development space and application value in many fields.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d the growth resource distribution,active component extraction method,composition and efficacy of A.leucophylla,and analyze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daily necessitie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depth research,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leucophyl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misia leucophylla(turcz.ex Bess.)C.B.Clarke EXTRACT DAILY necessities Application PROSPECTS
下载PDF
洞庭湖湿地镉富集植物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的抗氧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董萌 赵运林 +2 位作者 雷存喜 庹瑞锐 彭晓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22-1328,共7页
以生长于洞庭湖湿地的重金属Cd的高富集植物——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为试材,采用水培方法,对其在Cd2+胁迫下的抗氧化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蒌蒿是一种对重金属Cd有极强耐受能力的植物,试验期内,低于80mg·L-1的... 以生长于洞庭湖湿地的重金属Cd的高富集植物——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为试材,采用水培方法,对其在Cd2+胁迫下的抗氧化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蒌蒿是一种对重金属Cd有极强耐受能力的植物,试验期内,低于80mg·L-1的Cd2+处理不使其表现出外观受害症状;(2)蒌蒿叶片中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在Cd2+胁迫下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40mg·L-1以内的Cd2+对植株SOD活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40mg·L-1以上则抑制其活性;POD对Cd2+的耐受能力较强,高达160mg·L-1的Cd2+仍可提高其活性,且活性变化随处理时间的不同而不同;植株CAT的活性受Cd2+影响明显,5~20mg·L-1的Cd2+对其有显著促进作用,40mg·L-1的Cd2+在处理前期有利于植株CAT活性的提高,后期则导致其下降。蒌蒿对Cd2+胁迫的抗氧化机理应从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两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蒌蒿 抗氧化机理
下载PDF
基于单拷贝核基因的差不嘎蒿谱系地理与遗传结构研究
5
作者 刘梦瑶 王铁娟 +1 位作者 秀芳 唐思如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34-3042,共9页
为揭示我国东北部重要固沙植物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的群体遗传结构与种群历史动态,本研究利用2个直系同源单拷贝核基因对来自呼伦贝尔沙地和科尔沁沙地的8个种群154个个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核基因c7847和c9002分别检测... 为揭示我国东北部重要固沙植物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的群体遗传结构与种群历史动态,本研究利用2个直系同源单拷贝核基因对来自呼伦贝尔沙地和科尔沁沙地的8个种群154个个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核基因c7847和c9002分别检测到38和47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 d)分别为0.9474和0.9158,各种群均在0.8以上,反映出差不嘎蒿有着高的遗传多样性。2个基因的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差不嘎蒿96.524%和96.985%的遗传变异来自种群内,种群间和2个沙地间分化很小;种群遗传分化系数N st均大于G st,但差异不显著,表明差不嘎蒿没有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中性检验显示,2个核基因的Tajima’s D值均不显著,而Fu’s Fs值显著(P<0.05),结合歧点分布分析,该种在中性模式下经历有限的种群扩张,其中分布区北部的呼伦贝尔沙地的新巴尔虎左旗(DQ)和海拉尔(HLR)种群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不嘎蒿 单拷贝核基因 遗传结构 谱系地理
下载PDF
藜蒿叶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评价
6
作者 邹伟 丁翘 +5 位作者 陶雪茹 韩敏 朱思莹 王思颖 袁涛 涂宗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00-1909,共10页
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藜蒿叶多糖(polysaccharide from 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 leaf,ASLP),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4个因素对藜蒿叶粗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同时测... 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藜蒿叶多糖(polysaccharide from 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 leaf,ASLP),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4个因素对藜蒿叶粗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同时测定ASLP糖含量、糖醛酸、分子量分布、单糖组成、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藜蒿叶粗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5℃、提取时间3 h、提取次数为3次、料液比为1∶30(g/mL),在此条件下藜蒿叶粗多糖得率为17.23%±0.26%。理化性质结果发现ASLP糖醛酸含量为31.70%±0.73%,高于中性糖含量(26.20%±1.56%),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ASLP为分布较广的非均一多糖。单糖组成结果显示半乳糖醛酸比例最高,为38.76%,其次是半乳糖(22.88%)和鼠李糖(10.92%)。此外,ASLP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α-葡萄糖苷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1208、0.01601、1.364 mg/mL,表明其具有良好的体外降血糖和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蒿叶多糖 工艺优化 响应面法 Α-葡萄糖苷酶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饲用柳蒿生产性能的研究
7
作者 高海娟 孙蕊 +5 位作者 王若丁 李伟 张军 钟鹏 王晓龙 李莎莎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8-103,共6页
为了研究饲用柳蒿生产性能,以野生柳蒿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株繁殖,种植于试验地,行距30 cm,株距30 cm,分别测定生长第2、3、4年的株高、每平方米株数、茎粗、叶长、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等指标,并对各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 为了研究饲用柳蒿生产性能,以野生柳蒿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株繁殖,种植于试验地,行距30 cm,株距30 cm,分别测定生长第2、3、4年的株高、每平方米株数、茎粗、叶长、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等指标,并对各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①柳蒿3年平均干草产量为4633.67 kg/hm^(2),生长第2年和第3年干草产量显著高于第4年(P<0.05)。第2年株高显著高于第4年(P<0.05)。②株高、茎粗与干草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③干草产量(Y)与株高(X1)的线性回归方程:Y=-1184.59+77.34X1;干草产量(Y)与茎粗(X3)的线性回归方程:Y=-5880.95+3613.96X3。④主成分分析评定柳蒿3个年份生产性能的综合排名第2年>第3年>第4年。得出柳蒿适宜作为饲草开发利用,产量较高,第2年和第3年是生长高峰期,株高、茎粗对干草产量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蒿 饲用 栽培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藜蒿总黄酮
8
作者 秦敏 张磊 姜登钊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9期73-75,共3页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藜蒿总黄酮,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功率及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采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获得藜蒿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在料液比为1:50,乙醇体积分数为54%,超声功率为320 W,超声时间为...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藜蒿总黄酮,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功率及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采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获得藜蒿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在料液比为1:50,乙醇体积分数为54%,超声功率为320 W,超声时间为28 min的实验条件下,藜蒿总黄酮提取率最高,达到0.9012%。结果表明,响应面法分析结果可靠,超声辅助藜蒿总黄酮提取率高、操作简便,可为藜蒿总黄酮的提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蒿 总黄酮 超声辅助 响应面法 中心组合实验
下载PDF
差不嘎蒿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2种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
9
作者 鲍玉光 塔娜 +2 位作者 斯芹格日勒 苏敦 特布沁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本研究基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建立了33个不同产地及采收期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指纹图谱,共匹配出12个共有峰,并指认出圣草酚−7−甲醚和异樱花素2种指标性成分,同时测定这2种指标性成分含量,为差不嘎蒿质量控制及评价提... 本研究基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建立了33个不同产地及采收期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指纹图谱,共匹配出12个共有峰,并指认出圣草酚−7−甲醚和异樱花素2种指标性成分,同时测定这2种指标性成分含量,为差不嘎蒿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差不嘎蒿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839~0.994;主成分分析(PCA)结果得到了3个主成分;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出6个影响差不嘎蒿分组的成分,可作为潜在的标记物来区分差不嘎蒿的质量。2种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S12和S15两个批次圣草酚−7−甲醚的含量最高,而S14和S15两个批次异樱花素的含量最高,因而建议参考S15批次差不嘎蒿的产地和采收期(6月份采收于科左后旗甘旗卡镇)作为差不嘎蒿药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不嘎蒿 指纹图谱 指标性成分 含量测定 蒙药
下载PDF
差不嘎蒿在科尔沁沙地草场植被中的作用 被引量:22
10
作者 常学礼 赵学勇 +1 位作者 李胜功 韩天宝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7-31,共5页
差不嘎蒿是科尔沁沙地草场退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缓冲种。在草场退化过程中能够迅速占领退出植物种遗留下来的空间,生物量由81.6g/m2增加到285g/m2;但从半固定沙丘草场到半流动沙丘草场,其生物量减少到了190g/m... 差不嘎蒿是科尔沁沙地草场退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缓冲种。在草场退化过程中能够迅速占领退出植物种遗留下来的空间,生物量由81.6g/m2增加到285g/m2;但从半固定沙丘草场到半流动沙丘草场,其生物量减少到了190g/m2,占总生物量的77.2%。差不嘎蒿在半流动沙丘草场中的繁殖力最高,当年生幼苗数和果实生物量分别为59株/m2和17.6g/m2。差不嘎蒿以无性繁殖为主,但是,在流动沙丘草场则以种子繁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不嗄蒿 生物量 科尔沁 沙地 草场植被
下载PDF
藜蒿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存兵 吴君艳 +3 位作者 李西腾 陶维春 何园园 任悦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6110-6114,共5页
通过对藜蒿(Artemisia Selengnesis Turcz.)的浸泡时间、乙醇体积分数、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液料比等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优化藜蒿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样品常温浸泡65 min,超声30 min,80%(V/V)乙醇... 通过对藜蒿(Artemisia Selengnesis Turcz.)的浸泡时间、乙醇体积分数、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液料比等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优化藜蒿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样品常温浸泡65 min,超声30 min,80%(V/V)乙醇提取,超声功率257 W,液料比34 m L/g。在此条件下提取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达(18.26±0.10)mg/g。该提取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蒿(artemisia Selengnesis turcz.) 三萜类化合物 超声波 响应面试验
下载PDF
NaCl、Na_2SO_4胁迫下盐蒿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被引量:41
12
作者 史宝胜 刘冬云 +4 位作者 孟祥书 聂庆娟 吴京民 杜绍华 张彦广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48,共4页
为了明确盐蒿种子萌发过程中对NaCl、Na2SO4的抗盐能力,本研究采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盐胁迫对种子萌发时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在NaCl、Na2SO4胁迫可显著抑制种子发芽,且发芽指数、发芽势显著降低。2种盐胁迫均可增加可... 为了明确盐蒿种子萌发过程中对NaCl、Na2SO4的抗盐能力,本研究采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盐胁迫对种子萌发时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在NaCl、Na2SO4胁迫可显著抑制种子发芽,且发芽指数、发芽势显著降低。2种盐胁迫均可增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含量,降低氨基酸含量。NaCl处理前期可降低SOD的酶活性,后期增加SOD的酶活性;而MDA的含量随盐处理的浓度增加而升高。研究认为盐蒿种子萌发时能忍受的2种盐的极限浓度在1.0%~2.0%,且NaCl的毒害作用大于Na2SO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蒿 种子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质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藜蒿多酚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涂宗财 张露 +2 位作者 王辉 叶云花 刘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39-242,共4页
以藜蒿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藜蒿多酚,研究其最佳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藜蒿多酚的最佳条件为:液固比20:1(mL/g),提取次数2次,乙醇浓度30%(v/v),超声功率200W,提取时间80min,提取温度80℃,在此条件... 以藜蒿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藜蒿多酚,研究其最佳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藜蒿多酚的最佳条件为:液固比20:1(mL/g),提取次数2次,乙醇浓度30%(v/v),超声功率200W,提取时间80min,提取温度80℃,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1.858%±0.023%。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藜蒿多酚粗提液(PAST)的抗氧化能力随多酚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多酚浓度大于148.80μg/mL时,PAST对DPPH.的清除能力高于BHA而与没食子酸相当;还原能力顺序为:没食子酸>PAST>BHA,在实验浓度范围内,PAST的还原能力相当于BHA的1.24~1.3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蒿 多酚 超声波 提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藜蒿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微波辅助萃取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颜流水 黄智敏 +2 位作者 胡臻恺 万益群 陈燕清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6-69,共4页
应用密闭微波萃取装置,分别对藜蒿茎和藜蒿叶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微波萃取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得到微波提取藜蒿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微波提取藜蒿茎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微波功率800 W,提取温度80℃和料液比1∶20;微... 应用密闭微波萃取装置,分别对藜蒿茎和藜蒿叶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微波萃取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得到微波提取藜蒿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微波提取藜蒿茎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微波功率800 W,提取温度80℃和料液比1∶20;微波提取藜蒿叶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微波功率600 W,照射时间12 min,提取温度70℃和料液比1∶20;在最佳条件下,藜蒿茎和叶中总黄酮提取率分别为6.43%和7.01%。并将微波萃取与乙醇回流提取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萃取 正交实验 藜蒿 黄酮类化合物
下载PDF
低覆盖度沙蒿群丛的水平配置结构与防风固沙效果研究 被引量:47
15
作者 杨文斌 赵爱国 +4 位作者 王晶莹 姚建成 田永桢 胡小龙 杨红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8-112,共5页
针对覆盖度小于28%的沙蒿群丛,通过野外测试和风洞模拟实验,研究了行带式、等株行距和随机不均匀等3种水平配置格局的防风固沙效果及其流场特征。结果表明:①行带式配置格局具有非常显著的阻碍和降低风速的作用,流场结构稳定规则;等株... 针对覆盖度小于28%的沙蒿群丛,通过野外测试和风洞模拟实验,研究了行带式、等株行距和随机不均匀等3种水平配置格局的防风固沙效果及其流场特征。结果表明:①行带式配置格局具有非常显著的阻碍和降低风速的作用,流场结构稳定规则;等株行距次之;随机不均匀配置格局内局部有风速抬升现象流场结构复杂多变。②行带式配置格局带间形成“凹月”形稳定沙面并能出现结皮,流沙被完全固定,而随机不均匀分布的沙蒿群丛内有明显的风蚀现象。③行带式配置格局在带的背风侧和迎风侧分别形成4.0m和0.5m的一个风速显著降低区,成为提高防风固沙效果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蒿灌丛 低覆盖度 风速流场 防风固沙效果
下载PDF
不同生境中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生长特征及地下生物量分布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永清 赵学勇 +3 位作者 周欣 朱阳春 岳祥飞 张腊梅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159,共8页
植物根系活动是植物-土壤系统物质周转的关键环节。为研究不同坡位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根系生长特征,用土钻法调查了科尔沁沙地半固定沙丘不同坡位0~60cm深度差不嘎蒿活根与杂质(包括死根与根表脱落物)的生物量。结果表明:... 植物根系活动是植物-土壤系统物质周转的关键环节。为研究不同坡位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根系生长特征,用土钻法调查了科尔沁沙地半固定沙丘不同坡位0~60cm深度差不嘎蒿活根与杂质(包括死根与根表脱落物)的生物量。结果表明:不同坡位间差不嘎蒿活根与杂质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差不嘎蒿活根的垂直分布特征在各坡位不同,在坡中和坡顶,主要分布在0~20cm层,而在坡底和背风坡,垂直分布较均匀;总生物量和杂质生物量在各坡位的垂直分布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差不嘎蒿群落特征与植株生长特征在不同坡位间存在显著差异,坡底盖度及物种数高于其他部位,坡底和背风坡差不嘎蒿植株密度减小,单株高度增加。差不嘎蒿活根生物量与自身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但与自身高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差不嘎蒿根生长和分配是其在不同沙丘生境生长策略变化的重要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 坡位 活根 杂质 垂直分布 科尔沁沙地
原文传递
蒌蒿素原粉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新 叶文峰 +1 位作者 刘秀娟 孙凌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2期164-166,共3页
以芦丁为对照品 ,通过正交实验 ,确定了以乙醇为溶剂的蒌蒿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 ,在此条件下黄酮的得率为 1.94 3% .
关键词 黄酮 提取 正交实验 测定 蒌蒿素原粉 中药
下载PDF
差巴嘎蒿灌丛土壤和根系含水量对降雨的响应 被引量:14
18
作者 赵玮 张铜会 +2 位作者 刘新平 王少昆 罗亚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以科尔沁沙地半固定沙丘灌木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为对象,用土钻取样法和壕沟法研究了2006年生长季降雨后差巴嘎蒿周围土壤和根系含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并计算了该灌丛的水量平衡。结果表明:该灌丛在降雨后对水... 以科尔沁沙地半固定沙丘灌木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为对象,用土钻取样法和壕沟法研究了2006年生长季降雨后差巴嘎蒿周围土壤和根系含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并计算了该灌丛的水量平衡。结果表明:该灌丛在降雨后对水分有暂时存储作用;降雨结束后,灌丛主干的茎流作用使得灌丛中心位置的土壤含水量高于灌丛丛幅垂直投影1/4和3/4处的土壤含水量;雨后6h灌丛根系含水量与灌丛中心位置的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89,P<0.01);灌丛根系含水量在雨后126h内出现胁迫脉冲间歇反应。水量平衡计算表明,灌丛边缘外1m处土壤蒸散量高于灌丛覆盖区的蒸散量,灌丛覆盖可降低土壤水分蒸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差巴嘎蒿 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 根系含水量 水量平衡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差巴嘎蒿群落及种群生态特征 被引量:9
19
作者 尹航 朴顺姬 +4 位作者 王振杰 颜秀灵 张斌才 翟继武 丁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69-1173,共5页
对科尔沁不同类型沙地上差巴嘎蒿群落内物种重要值、多样性等生态特征进行分析后,将其划分为3个类型:差巴嘎蒿-1年生植物群聚、差巴嘎蒿-禾草类群丛、冷蒿-黄蒿+禾草类群丛,分别分布于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地上,随着沙地基质固定... 对科尔沁不同类型沙地上差巴嘎蒿群落内物种重要值、多样性等生态特征进行分析后,将其划分为3个类型:差巴嘎蒿-1年生植物群聚、差巴嘎蒿-禾草类群丛、冷蒿-黄蒿+禾草类群丛,分别分布于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地上,随着沙地基质固定程度的增加,差巴嘎蒿群落由差巴嘎蒿-1年生植物群聚(先锋群落、盖度〈10%、多样性指数0.33)演替到差巴嘎蒿-禾草类群丛(盖度30%~35%、多样性指数0.56)再演替到冷蒿-黄蒿+禾草类群丛(草原群落、盖度40%~45%、多样性指数0.59).在差巴嘎蒿群落演替过程中,差巴嗄蒿种群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是:在流动沙地上为增长型;在半固定和固定沙地上为衰退型,人工种植5年后差巴嘎蒿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人工种植18年后为稳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巴嘎蒿 不同类型沙地 群落类型 年龄结构
下载PDF
科尔沁草原主要牧草冷蒿和差不嘎蒿的生理生态学特性与竞争机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周海燕 赵爱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94-900,共7页
一日内冷蒿和差不嘎蒿的光合速率 ( Pn)、蒸腾速率 ( E)和水分利用效率 ( WUE)在早或晚出现了最高值 ,而其余时间则变化低缓 ,原因归结于沙地环境因子和植物内部因子的共同作用。冷蒿的 Pn和 WUE日均值高于差不嘎蒿 ,E的日均值却低于差... 一日内冷蒿和差不嘎蒿的光合速率 ( Pn)、蒸腾速率 ( E)和水分利用效率 ( WUE)在早或晚出现了最高值 ,而其余时间则变化低缓 ,原因归结于沙地环境因子和植物内部因子的共同作用。冷蒿的 Pn和 WUE日均值高于差不嘎蒿 ,E的日均值却低于差不嘎蒿 ,说明冷蒿在干旱环境下具有较高的物质生产量和节约用水的能力。自然状态下冷蒿各生长季的水势 ( ψw)和充分膨胀时的渗透势 ( ψ10 0π )远低于差不嘎蒿 ,水分相对亏缺 ( RWD)、束缚水含量 ( BWC)、束缚水与自由水的比值 ( BWC/F WC)远高于差不嘎蒿 ,表明其具有更强的抗旱性 ;干旱和旱后复水条件下差不嘎蒿的 RWD、BWC和 BWC/FWC产生大幅度波动 ;长期极端干旱条件下两者 RWD、BWC和 ψw终极值相近 ;长期淹水对冷蒿生理过程的影响更大些。干旱使两种牧草蛋白质发生分解 ,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大量累积 ,其中冷蒿的累积量远远超过差不嘎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草原 牧草 冷蒿 差不嘎蒿 生理生态特性 竞争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