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sential Oil Composition of 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Kitag from Qinghai-Tibetan Plateau of China
1
作者 Lihong Yao Haibo Bo 《Journal of Analytical Sciences, Methods and Instrumentation》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The oils extracted by hydro distillation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 kitag growing wild in two regions o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were analyzed by GC-MS. Eighty-three components were iden... The oils extracted by hydro distillation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 kitag growing wild in two regions o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were analyzed by GC-MS. Eighty-three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representing 97.5% of the total components detected. The major constituents of the oil from the samples obtained in the eastern of Riyue Mountain (2700 - 3200 m) were 2-ethenyl-naphthalene (45.1%), beta-pinene (11.2%), 3-carene (8.7%), 3,7-dimethyl-1,3,6- octatriene (7.9%), limonene (5.4%), alpha-pinene (3.5%) and beta-myrcene (2.0%). Whereas the oil from the plant collected in Qilian Mountain (3300 - 3500 m) was composed mainly of thujone (21.4%), 1,8-cineole (18.9%), camphor (9.1%), 4-methyl-1-(1-methyl ethyl)-3-cyclo hexen-1-ol (7.8%), 4-methyl-1-(1-methylethyl)-bicyclo[3.1.0]hexan-3-one (5.3%) and 2-isopropyl-5-methyl- 3-cyclohexen-1-one(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 Kitag Essential Oil 1 8-Cineole Thujone 2-Ethenyl-Naphthalene BETA-PINENE
下载PDF
茵陈水提物对多药耐药蛋白3基因突变致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保护作用
2
作者 杨秀芳 宾淑铭 +7 位作者 李丹 梁慧英 陈康 郑铠军 丁俊彩 朱侨伟 施尚文 陈桂灵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08-314,共7页
目的探讨茵陈水提物对多药耐药蛋白3(MDR3)基因突变导致的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①将人原代培养肝细胞应用体外细胞培养、CRISPR/Cas9慢病毒感染、MDR3突变基因导入等技术处理后,比较1%脂肪乳... 目的探讨茵陈水提物对多药耐药蛋白3(MDR3)基因突变导致的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①将人原代培养肝细胞应用体外细胞培养、CRISPR/Cas9慢病毒感染、MDR3突变基因导入等技术处理后,比较1%脂肪乳诱导处理前(0)和处理后16、32、48 h不同时间点肝细胞上清液中肝胆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汁酸(TBA)〕的水平,确定构建MDR3基因突变PNAC肝细胞模型脂肪酸诱导所需的时间。②将人原代培养肝细胞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MDR3基因野生型组、MDR3基因突变组、茵陈水提物干预组。空白对照组只用培养液处理,MDR3基因野生型组应用慢病毒感染融入野生型MDR3基因和培养液培养,MDR3基因突变组应用慢病毒感染慢病毒导入MDR3(c.485T>A、c.2793insA、c.1031G>A、c.3347G>A)突变基因和培养液培养,茵陈水提物干预组应用慢病毒感染导入MDR3突变基因和培养液培养的基础上,加入100 g/L茵陈水提物预处理,然后将4组肝细胞分别加入1%脂肪乳诱导处理,处理时间为构建MDR3基因突变PNAC肝细胞模型脂肪酸诱导所需时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组肝细胞上清液中肝胆生化(ALT、AST、TBil、DBil、IBil、TBA)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组肝细胞编码MDR3、胆盐输出泵(BSE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蛋白(ABCB4、ABCB11、ABCC2、ABCC3、ABCC4)和TNF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MDR3基因野生型组比较,MDR3基因突变组在经1%脂肪乳诱导处理前和处理后16 h肝细胞上清液中肝胆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IBil、TB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1%脂肪乳诱导处理32 h和48 h MDR3基因突变组肝细胞上清液肝胆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IBil、TBA)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确定构建MDR3基因突变PNAC肝细胞模型脂肪酸诱导所需的时间为32 h。与MDR3基因突变组比较,茵陈水提物干预组肝细胞在脂肪乳处理后32 h肝细胞上清液中肝胆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TBA)水平均明显降低〔ALT(ng/L):148.3±2.3比164.9±7.0,AST(ng/L):2767.4±78.8比3239.4±107.1,TBi(lμmol/L):7.6±0.2比13.6±0.3,DBi(lμmol/L):1.8±0.1比5.7±0.2,TBA(μmol/L):3.4±0.2比6.7±0.1,均P<0.05〕;空白对照组、MDR3基因野生型组、MDR3基因突变组和茵陈水提物干预组肝细胞编码MDR3、MRP2、MRP3、MRP4的ABCB4、ABCC2、ABCC3、ABCC4基因mRNA表达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F基因mRNA在MDR3基因突变组呈高表达(2-ΔΔCt:1.258±0.200比1.001±0.052),茵陈水提物干预组呈低表达(2-ΔΔCt:0.387±0.247比1.258±0.2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DR3基因突变组比较,茵陈水提取物干预组肝细胞编码BSEP的ABCB11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明显增高(2-ΔΔCt:2.955±0.479比1.333±0.529,P<0.05)。结论茵陈水提物对MDR3基因突变导致的PNAC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与拮抗炎症反应,降低TNF基因的mRNA表达和改善编码BSEP的ABCB11基因的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水提物 多药耐药蛋白3基因 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 新生儿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东部猪毛蒿物候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3
作者 许驭丹 李帅 +3 位作者 董世魁 沈豪 周秉荣 李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71-1679,共9页
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正经历着广泛而深远的气候变化,这种变化对当地物种的物候及分布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猪毛蒿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优势物种和影响群落稳定性的关键物种,青藏高原东缘是其重要的分布区域之一,然而其物候将如何应对气... 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正经历着广泛而深远的气候变化,这种变化对当地物种的物候及分布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猪毛蒿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优势物种和影响群落稳定性的关键物种,青藏高原东缘是其重要的分布区域之一,然而其物候将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目前我们尚不清楚。为此,基于青海省东部连续20年的气象数据和原位物候观测实验,探讨猪毛蒿物候的变化规律及量化不同气候因子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1)过去20年间年均温和年均每日日照时长分别呈现出显著的上升和下降趋势,而年降水和年均每日最大风速没有显著的变化;2)20年间猪毛蒿返青-开花的时间间隔和开花-结果的时间间隔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变化趋势,结果-枯黄的时间间隔显著缩短;3)所有气候因子均对猪毛蒿不同物候的时间间隔有显著影响,其中最大风速是影响猪毛蒿物候时间间隔最重要的气候因子。这一研究发现可以为气候变化情景下青藏高原高寒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因子 青藏高原 物候时间间隔 原位实验 猪毛蒿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组方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效威 刘宜杭 +6 位作者 张润东 李阳 张续杰 徐佳佳 梁舒 杨珊茹 谢治深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6-1254,共9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ALD)的组方用药规律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收录的中医药治疗ALD的相关方剂,根据筛选条件整理后,使用IBM SPS...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ALD)的组方用药规律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收录的中医药治疗ALD的相关方剂,根据筛选条件整理后,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7.0、IBM SPSS Modeler 18软件对纳入方剂的中药进行组方规律、关联规则分析,归纳中药治疗ALD的用药规律,获得核心药物组合。以网络药理学技术,筛选中医药干预ALD核心药物组合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用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对主要作用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并以分子对接技术加以验证。结果共纳入治疗ALD的方剂143首,涉及中药222味,使用频次≥25次的高频中药28味,关联规则分析得到8个核心药物组合。其中“茯苓-白术-茵陈”与ALD交集靶点215个,包括蛋白激酶B(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1β(IL-1β)、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6个核心靶点,涉及信号通路168条,主要包括癌症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化学致癌-活性氧及脂质-动脉粥样硬化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啤酒甾醇、芫花素、去甲氧基茵陈色原酮等主要活性成分与AKT1结合能力较好。结论核心药组“茯苓-白术-茵陈”的主要活性成分可通过作用于AKT1、TNF、VEGFA等关键靶点蛋白,参与PI3K/AKT等关键信号通路的调控,进而发挥抑制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减缓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修复的作用,可为中医药治疗ALD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酒精性肝病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茯苓 白术 茵陈
下载PDF
茵陈标准汤剂与其饮片中的化学成分比较
5
作者 王璐瑶 李余佳 +3 位作者 耿佳乐 李传娟 戴莹 窦志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51-1456,共6页
目的 比较茵陈标准汤剂及其饮片中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奠定基础。方法 制备茵陈标准汤剂和饮片供试品溶液,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FLC-Q-TOF-MS/MS)技术在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利用PeakView 1.6质谱分... 目的 比较茵陈标准汤剂及其饮片中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奠定基础。方法 制备茵陈标准汤剂和饮片供试品溶液,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FLC-Q-TOF-MS/MS)技术在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利用PeakView 1.6质谱分析软件提取各样品总离子流图,通过与对照品、文献数据、化合物在线检索数据库PubChem等比对,鉴定茵陈标准汤剂及其饮片中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差异成分分析。结果 在茵陈标准汤剂及其饮片中共鉴定出化学成分125个,包括有机酸类成分50个、黄酮类成分39个、香豆素类成分3个、氨基酸类成分2个、木脂素类成分5个、其他类成分26个。茵陈标准汤剂中的3-甲氧基-咖啡酸-4-O-葡萄糖苷、对羟基苯甲酸、咖啡酸4-O-葡萄糖苷、spiraeoside、phenyl β-D-glucoside未在其饮片中检测到,而饮片中的6′-6′绿原酸二聚体、槲皮素-5-葡萄糖苷、apigenin 7-methyl ether 5-(6″-malonylglucoside)、槲皮素-3-O-阿拉伯糖苷、6″-caffeoylhyperin、6-O-caffeoyl-D-glucoside未在标准汤剂中检测到。结论 茵陈饮片中的大部分成分传递到了标准汤剂中,但有少数成分在煎煮过程中全部或部分发生了化学反应,在标准汤剂中转化成了其他成分或形成了新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 标准汤剂 饮片 差异成分分析 超快速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下载PDF
不同栽培密度对茵陈生长及药材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梁文骞 张乃嘦 +4 位作者 王雪媛 云秀伟 何琦 袁宏宇 李天祥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02-306,共5页
[目的]考察不同栽培密度对茵陈产量及其主要功效成分合成累积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栽培密度,以提高药材品质。[方法]设置8组不同栽培密度的试验田,分别为15 cm×20 cm(M1)、15 cm×25 cm(M2)、15 cm×30 cm(M3)、20 cm×20... [目的]考察不同栽培密度对茵陈产量及其主要功效成分合成累积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栽培密度,以提高药材品质。[方法]设置8组不同栽培密度的试验田,分别为15 cm×20 cm(M1)、15 cm×25 cm(M2)、15 cm×30 cm(M3)、20 cm×20 cm(M4)、20 cm×30 cm(M5)、25 cm×20 cm(M6)、25 cm×25 cm(M7)、25 cm×30 cm(M8)。基于不同采收期进行采收,测定生长指标及主要成分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随着栽培密度的减小,茵陈株高、叶柄长度和单株鲜质量逐渐增长,分枝数增加,成活率、茎粗和小区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但茵陈叶长、叶宽无明显变化规律。随着栽培密度的减小,茵陈药材中挥发油含量逐渐增加,总黄酮、绿原酸、咖啡酸及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的茵陈药材绿原酸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限量标准。基于茵陈产量和药效成分含量信息,综合主成分分析对结果进行评价,推荐茵陈的最佳栽培密度为25 cm×20 cm(M6)。[结论]适宜的栽培密度能够有效提高茵陈的产量和品质,为进一步茵陈大田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科学实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 栽培密度 产量 质量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Biocrust-induced partitioning of soil water between grass and shrub in a desert steppe of Northwest China
7
作者 YANG Xinguo WANG Entian +1 位作者 QU Wenjie WANG Lei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3年第1期63-76,共14页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exotic sand-binding shrub has become a large challenge in arid and semi-arid grassland ecosystems in northern China.We investigated two kinds of shrublands with different BSCs(biological s...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exotic sand-binding shrub has become a large challenge in arid and semi-arid grassland ecosystems in northern China.We investigated two kinds of shrublands with different BSCs(biological soil crusts)cover in desert steppe in Northwest China to characterize the water sources of shrub(Caragana intermedia Kuang et H.C.Fu)and grass(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by stable 18O isotopic.Our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shrublands were subject to persistent soil water deficiency from 2012 to 2017,the minimum soil depth with CV(coefficient of variation)<15% and SWC(soil water content)<6% was 1.4 m in shrubland with open areas lacking obvious BSC cover,and 0.8 m in shrubland covered by mature BSCs.For C.intermedia,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 of water sources pointed to the surface soil.Water from BSCs contributed to averages 22.9%and 17.6%of the total for C.intermedia and A.scoparia,respectively.C.intermedia might use more water from BSCs in rainy season than dry season,in contrast to A.scoparia.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rub(or grass)and soil water by δ^(18)O show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onths,which partly verified the potential trends and relations covered by the high variability of the water source at seasonal scale.More fine roots at 0-5 cm soil layer could be found in the surface soil layer covered by BSCs(8000 cm/m^(3))than without BSCs(3200 cm/m^(3)),which ensured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the surface soil water by C.intermedia.The result implies that even under serious soil water deficiency,C.intermedia can use the surface soil water,leading to the coexistence between C.intermedia and A.scoparia.Different with the result from BSCs in desert areas,the natural withdrawal of artificial C.intermedia from desert steppe will be a long-term process,and the highly compet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rubs and grasses also determines that its habitat will be maintained in serious drought state for a long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ert steppe biological soil crusts water resource Caragana intermedia artemisia scoparia
下载PDF
茵陈中茵陈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8
作者 林文新 黄健 李承龙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35期3-5,共3页
目的:考察茵陈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方法:以茵陈为研究药材,芦丁为对照品,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茵陈总黄酮含量,检测波长511 nm,评价总黄酮百分含量,筛选显色系统,考察不同提取方法。结果:运用醇提法,显色系统为亚... 目的:考察茵陈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方法:以茵陈为研究药材,芦丁为对照品,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茵陈总黄酮含量,检测波长511 nm,评价总黄酮百分含量,筛选显色系统,考察不同提取方法。结果:运用醇提法,显色系统为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芦丁浓度在5.5~27.5μg/mL时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茵陈提取物紫外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及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可行,可为茵陈黄酮类化合物富集纯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 总黄酮 醇提法
下载PDF
茵陈防治慢性肾脏病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国顺 雍晨 +5 位作者 祝一叶 王晓芳 唐晨拳 姚敏 束洋 周恩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8-112,共5页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且病情易反复迁延,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肾小球与肾小管间质损伤导致肾脏纤维化进而引起肾功能的衰退,与炎症及氧化应激密切相关,若持续进展则发展...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且病情易反复迁延,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肾小球与肾小管间质损伤导致肾脏纤维化进而引起肾功能的衰退,与炎症及氧化应激密切相关,若持续进展则发展成终末期肾脏病。近些年CKD发病率日益升高,已接近流行水平,正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人们广泛关注且亟待解决的健康问题。目前现代医学对该病的防治方法仍然十分有限,对症治疗无法有效地缓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亟待出现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肾脏病是中医药治疗干预的优势病种。中医药治疗CKD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理论,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优势,于延缓肾脏衰竭方面效果明显。茵陈是一味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中草药,其功擅清利湿热,在肾脏病病因病机如湿浊、湿热等证候的治疗更是力专效显。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茵陈及其主要成分具有抑制肾脏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改善氧化应激、抗纤维化、保护细胞等多种作用。回顾近30年来茵陈以及其活性成分的研究与应用,以期为CKD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 慢性肾脏病 中药应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茵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蒙诺 覃颖颖 +1 位作者 杨慧莹 唐国都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933-938,951,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茵陈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获取茵陈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获取AP相关靶点,取两者交集得到茵陈治疗AP的相关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茵陈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获取茵陈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获取AP相关靶点,取两者交集得到茵陈治疗AP的相关靶点,使用Perl软件和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基因靶点-疾病”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借助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3个茵陈有效活性成分,包括柳穿鱼黄素、3-[2,3-二氢-2-(2-羟基-1-甲基乙基)-7-(3-甲基-2-丁烯基)苯并呋喃-5-基]丙烯酸、β-谷甾醇、茵陈黄酮、异茵陈蒿黄酮等。共获得茵陈治疗AP相关靶点81个。“中药-活性成分-基因靶点-疾病”网络图显示,在活性成分类节点中,槲皮素、异鼠李素、β-谷甾醇及3′,4′,5′-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的度值和介数值较高;在靶点类节点中,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PTGS)2、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PTGS1、丝氨酸蛋白酶1的度值和介数值较高。PPI网络图显示茵陈治疗AP的重要靶点蛋白包括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录因子AP-1亚基(JUN)、白细胞介素(IL)-6、Caspase-3等。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茵陈治疗AP相关靶点涉及的生物过程主要有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RNA聚合酶Ⅱ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茵陈治疗AP相关靶点主要与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乙型肝炎、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IL-17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有关。结论茵陈中的β-谷甾醇、茵陈黄酮、柳穿鱼黄素等有效活性成分可能通过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作用于AKT1、TNF、JUN等关键靶点而起到治疗AP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茵陈 信号通路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UPLC特征图谱和多成分定量的不同产地绵茵陈药材质量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位翠杰 刘晓霞 +6 位作者 冯涌微 段志文 叶瑞平 邓淙友 陈向东 孙冬梅 李振雨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5期1026-1033,共8页
目的:建立绵茵陈药材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特征图谱和6个酚酸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全面评价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PLC建立绵茵陈药材特征图谱,对不同产地药材进行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同时对6个酚酸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目的:建立绵茵陈药材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特征图谱和6个酚酸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全面评价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PLC建立绵茵陈药材特征图谱,对不同产地药材进行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同时对6个酚酸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建立了绵茵陈UPLC特征图谱,确定7个共有特征峰,指认了其中6个特征峰,19批绵茵陈药材相似度均大于0.95;聚类分析可将不同产地的药材分为两类,表明不同产地药材存在一定差异;所建立的特征图谱方法可有效地区分不同采收期的花茵陈和绵茵陈药材;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河南和甘肃产地药材绿原酸含量和6个酚酸类成分总含量较高且稳定。结论:该方法可以有效评价不同产区绵茵陈药材的质量差异性,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材选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茵陈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特征图谱 多成分测定 质量评价
下载PDF
饵料添加猪毛蒿粉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冰 李爽 +5 位作者 高明明 李若飞 王瑞 冯欣怡 张文丽 齐亚娟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3-58,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猪毛蒿粉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长约为2.5 cm的南美白对虾2100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尾虾。空白对照组(A组)对虾饲喂基础饵料,阳性对照组(B组)对虾饲喂基础饵料... 试验旨在研究猪毛蒿粉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长约为2.5 cm的南美白对虾2100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尾虾。空白对照组(A组)对虾饲喂基础饵料,阳性对照组(B组)对虾饲喂基础饵料并向水中抛洒5 ml/L五黄精华液,试验组对虾分别在基础饵料中添加0.5%、1.0%、2.0%、4.0%和8.0%猪毛蒿粉。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各组对虾存活率(SR)、增重率(WGR)、肥满度(CF)、肝体比(HIS)、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升高(P<0.05),饵料系数(FCR)显著降低(P<0.05)。与B组相比,各猪毛蒿粉添加组的WGR、SGR均显著升高(P<0.05)。与A组相比,除0.5%组外,各组水体中氨氮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除B组外各组全虾养殖水体环境中亚硝酸盐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各组养殖水体环境pH值均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对虾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与A组相比,猪毛蒿粉添加组对虾肝胰腺组织中Toll-1和Toll-2在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猪毛蒿粉可促进南美白对虾生长,提高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力,适宜添加比例为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毛蒿粉 南美白对虾 生长性能 肝胰腺 抗氧化能力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湿热外环境在岭南湿热证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理及茵陈蒿的干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欧阳欣玥 黄欣慧 +1 位作者 陆希婧 赵江宁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3期7-15,共9页
目的:研究湿热外环境在岭南湿热证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理及茵陈蒿的干预机制。方法:实验一,将48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T(25±2)℃,HR 55%]、岭南湿热外环境模型组[T(33±2)℃,HR 85%]、高热组[T(33±2)℃,HR ... 目的:研究湿热外环境在岭南湿热证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理及茵陈蒿的干预机制。方法:实验一,将48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T(25±2)℃,HR 55%]、岭南湿热外环境模型组[T(33±2)℃,HR 85%]、高热组[T(33±2)℃,HR 55%]、湿阻组[T(25±2)℃,HR 85%],12 h暴露,造模28 d,每天记录小鼠进食量,每周记录小鼠体质量。分别于造模后第14天与第28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白细胞介素-6(IL-6)、IL-18、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Toll样受体4(TLR4)等炎症因子血清水平。实验二,将50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岭南湿热外环境模型组、茵陈蒿低、中、高剂量组,将模型组与茵陈蒿3个剂量组放入人工气候箱[T(33±2)℃,HR 85%],12 h暴露,制造湿热外环境。造模后14 d,茵陈蒿3组小鼠连续7 d用3种不同浓度的茵陈蒿水煎剂灌胃。检测方法及指标同上。结果:实验一,造模后14 d、造模后14~28 d、造模后28 d,与对照组、高热组、湿阻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TNF-α含量增加(P<0.05,P<0.01)。各组IL-18、IL-6、NF-κB、TLR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28 d,高热组IL-1β与岭南湿热外环境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二,与模型组相比,茵陈蒿低、中、高剂量组血清TNF-α含量均降低(P<0.05,P<0.01)。各组IL-18、IL-1β、IL-6、NF-κB、TLR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外环境通过上调血清TNF-α水平触发岭南湿热证炎症反应的机制是由“外湿之邪”与“外热之邪”共同作用所致,而茵陈蒿可通过干预这一机制改善此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湿热证 湿热环境 肿瘤坏死因子-Α 茵陈蒿 小鼠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岭南地区肝衰竭患者中药治疗的用药规律
14
作者 李洋洋 邝卫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1825-1831,共7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岭南地区肝衰竭患者的用药规律。【方法】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中采用中药方剂治疗岭南地区肝衰竭患者的文献进行检索,建立岭南地区肝衰竭用药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关联...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岭南地区肝衰竭患者的用药规律。【方法】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中采用中药方剂治疗岭南地区肝衰竭患者的文献进行检索,建立岭南地区肝衰竭用药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探析岭南地区肝衰竭患者中药治疗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58篇,涉及处方58首,中药142味。岭南地区肝衰竭治疗以清热凉血解毒药、利水渗湿药、益气健脾药、活血化瘀药为主,注重顾护中焦脾胃;其核心药物为茵陈、赤芍、大黄、栀子、白术、甘草、丹参、白花蛇舌草、茜草、郁金,常用药对为赤芍-茵陈、大黄-茵陈、栀子-茵陈;清热药与利水渗湿药常配伍使用。此外,常使用岭南地区道地药材白花蛇舌草、田基黄、鸡骨草、溪黄草等。【结论】岭南地区肝衰竭患者的中药治疗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这与肝衰竭的病因病机及岭南地区多湿多热的特点密切相关。挖掘得到的用药规律可为岭南地区肝衰竭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地区 肝衰竭 清热凉血 利水渗湿 活血化瘀 茵陈 赤芍 大黄 数据挖掘
下载PDF
滨蒿炔类和黄酮类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27
15
作者 谢韬 刘净 +2 位作者 梁敬钰 张志明 魏秀丽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 :研究滨蒿ArtemisiascopariaWaldst etkit 化学成分 ,阐明其药理作用物质基础。方法 :薄层层析 ,硅胶反复柱层析 ,波谱分析技术和理化常数对照。结果 :从 80 %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 12个化合物 ,分别是Capillone(1)、Capillin(... 目的 :研究滨蒿ArtemisiascopariaWaldst etkit 化学成分 ,阐明其药理作用物质基础。方法 :薄层层析 ,硅胶反复柱层析 ,波谱分析技术和理化常数对照。结果 :从 80 %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 12个化合物 ,分别是Capillone(1)、Capillin(2 )、5 ,7,4′ 三羟基-6 ,3′-二甲氧基黄酮 (Jaceosidin ,3)、柯伊利素 (Chrysoeriol,4 )、茵陈黄酮 (Arcapillin,5 )、木犀草素 (Luteolin ,6 ) ,柯伊利素-7-O-β-D 吡喃葡萄糖苷 (Chrysoeriol-7-O-β-D glucopyra noside,7)、仙人掌苷 (Cacticin ,8)、异鼠李黄素-3-O-β- D 吡喃葡萄糖苷 (Isorhamnetin 3 O β D glucopyranoside ,9)、槲皮素-7-O-α- L- 吡喃鼠李糖苷 (Quercetin-7-O-α- L- rhamnopyranoside ,10 )、金丝桃苷 (Hyperin ,11)、正丁基-β- D-吡喃果糖苷 (n butyl-β- D fructopyranoside,12 )。结论 :化合物 1、3、4、6、7、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蒿炔类 黄酮类 中药材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波谱分析技术
下载PDF
滨蒿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8
16
作者 谢韬 梁敬钰 +3 位作者 刘净 王敏 魏秀丽 杨春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1-403,共3页
目的 :研究滨蒿ArtemisiascopariaWaldst etkit 化学成分 ,阐明其药理作用物质基础。方法 :薄层层析 ,硅胶反复柱层析 ,波谱分析技术和理化常数对照。结果 :从 80 %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 9个化合物 ,分别为 7 甲氧基香豆素 (7 Metho... 目的 :研究滨蒿ArtemisiascopariaWaldst etkit 化学成分 ,阐明其药理作用物质基础。方法 :薄层层析 ,硅胶反复柱层析 ,波谱分析技术和理化常数对照。结果 :从 80 %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 9个化合物 ,分别为 7 甲氧基香豆素 (7 Methoxycoumarine ,Ⅰ ) ,Isosabandin(Ⅱ ) ,6 ,7 二甲氧基香豆素 (6 ,7 Dimethylesculetin ,Ⅲ ) ,6 羟基 7 甲氧基香豆素 (7 Methylesculetin ,Ⅳ ) ,7 羟基 6 甲氧基香豆素 (Scopoletin ,Ⅴ ) ,茵陈色原酮 (Capillarisin ,Ⅵ ) ,绿原酸正丁酯 (Chlorogenicacidbutylester,Ⅶ ) ,Isoscopoletin β D glucopyranoside(Magnolioside ,Ⅷ ) ,β 谷甾醇 (β Sitosterol,Ⅸ )。结论 :化合物Ⅰ、Ⅱ、Ⅵ、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化合物Ⅶ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根据HMBC首次对Isosabandin(Ⅱ )和茵陈色原酮 (Ⅵ )的碳谱数据进行了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蒿 化学成分 香豆素类 Isosabandin 茵陈色原酮 绿原酸正丁酯
下载PDF
滨蒿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启伟 张永欣 +2 位作者 张颖 肖永庆 王智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 :研究滨蒿花蕾和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 ,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解析结构。结果 :从干燥花蕾中分得 4个黄酮 ,为 3′ 甲氧基蓟黄素 (Ⅰ ) ;蓟黄素 (Ⅱ ) ;5 ,2′,4′ 三羟基 6 ,7,5′ 三甲氧基黄酮(Ⅲ )和 5 ,3′ ,4... 目的 :研究滨蒿花蕾和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 ,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解析结构。结果 :从干燥花蕾中分得 4个黄酮 ,为 3′ 甲氧基蓟黄素 (Ⅰ ) ;蓟黄素 (Ⅱ ) ;5 ,2′,4′ 三羟基 6 ,7,5′ 三甲氧基黄酮(Ⅲ )和 5 ,3′ ,4′ 三羟基 6 ,7 二甲氧基黄酮 (Ⅳ )。结论 :化合物Ⅰ ,Ⅲ ,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蒿 花蕾 黄酮 化学成分 中草药
下载PDF
黄蒿挥发油对蚊虫的毒杀活性及其化学成分 被引量:24
18
作者 周天 郭继勋 +2 位作者 韩德复 邢福 田尚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07-910,共4页
采用培养板浸液法和三角瓶药膜法研究了黄蒿挥发油对蚊虫幼虫和成虫的毒杀效果,采用GC-MS-DS联用分析了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挥发油对淡色库蚊幼虫和成虫具有较高的作用效果,且作用速度较快.对幼虫处理后2d的LC50值约为12.5mg·L-1... 采用培养板浸液法和三角瓶药膜法研究了黄蒿挥发油对蚊虫幼虫和成虫的毒杀效果,采用GC-MS-DS联用分析了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挥发油对淡色库蚊幼虫和成虫具有较高的作用效果,且作用速度较快.对幼虫处理后2d的LC50值约为12.5mg·L-1.综合毒力测定显示,挥发油对成虫具有明显的击倒和致死作用,1μg·cm-2和10μg·cm-2剂量24h致死率分别为70%和100%.黄蒿含挥发油0.38%,共鉴定出38种化合物,检出物占总质量87.53%,其中萜烯类12种,占45.04%,为黄蒿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蒿 挥发油 毒杀 淡色库蚊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蕾期茵陈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1
19
作者 林生 张启伟 +1 位作者 张宁宁 张永欣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91-594,共4页
目的:建立花蕾期茵陈4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用醋酸乙酯超声提取30min。KromasilODS柱,流动相乙腈四氢呋喃 1%醋酸水溶液(2 5∶2 1. 5∶76 ) ,检测波长347nm。结果:茵陈花蕾中的4个黄酮类成分5 ,7,4′. 三羟基 6 ,2′,... 目的:建立花蕾期茵陈4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用醋酸乙酯超声提取30min。KromasilODS柱,流动相乙腈四氢呋喃 1%醋酸水溶液(2 5∶2 1. 5∶76 ) ,检测波长347nm。结果:茵陈花蕾中的4个黄酮类成分5 ,7,4′. 三羟基 6 ,2′,5′. 三甲氧基黄酮(arcapillin) ,5 ,3′,4′. 三羟基 6 ,7 .二甲氧基黄酮(cirsiliol) ,蓟黄素(cirsimaritin)和3′甲氧基蓟黄素(cirsilineol)在该色谱条件下获良好分离,分别在0 . 0 35~0 5 6 ,0 . 0 4 3~0 . 6 9,0 . 0 4 0~0. 6 5 ,0 . 0 4 0~0 6 4 μg线性关系良好(r =0 . 9992 ,0 9999,0 . 9997,0 9997) ,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 8% ,97. 3% ,96. 8% ,98 .5 % ,重复性分别为2 . 5 % ,3 0 % ,1 5 % ,3. 2 %。结论:该方法分离度好,为花蕾期茵陈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 花蕾期 茵陈 含量测定方法 三甲氧基黄酮 加样回收率 超声提取 醋酸乙酯 ODS柱 四氢呋喃 检测波长 色谱条件 线性关系 质量控制 三羟基 蓟黄素 水溶液 流动相 重复性 分离度
下载PDF
滨蒿化学成分的研究(Ⅲ) 被引量:15
20
作者 林生 肖永庆 +2 位作者 张启伟 石建功 王智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9-431,共3页
目的 :研究滨蒿花蕾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LH - 2 0柱色谱和高压液相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 ,UV ,NMR和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干燥花蕾中又分离鉴定了 6个化合物 ,为 β 谷甾醇 (Ⅸ ) ,6 ,7 二甲氧基香豆... 目的 :研究滨蒿花蕾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LH - 2 0柱色谱和高压液相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 ,UV ,NMR和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干燥花蕾中又分离鉴定了 6个化合物 ,为 β 谷甾醇 (Ⅸ ) ,6 ,7 二甲氧基香豆素 (Ⅹ ) ,6 去甲基茵陈色原酮 (Ⅺ ) ,茵陈香豆酸乙 (Ⅻ ) ,华良姜素 ( ) ,异东莨菪苷 ( )。结论 :化合物Ⅺ ,Ⅻ ,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其中化合物Ⅺ为一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蒿 化学成分 黄酮 茵陈 提取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