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traction Process of Volatile Oil of Artemisiae Scopariae Herba 被引量:1
1
作者 Zhaofeng LI 《Medicinal Plant》 CAS 2020年第2期77-78,81,共3页
[Objectives]To obtain the optimal extraction process parameters of volatile oil of Artemisiae Scopariae Herba.[Methods]The controlled variable method was used to take the extraction amount of volatile oil as the evalu... [Objectives]To obtain the optimal extraction process parameters of volatile oil of Artemisiae Scopariae Herba.[Methods]The controlled variable method was used to take the extraction amount of volatile oil as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and the effects of single factor solid-to-liquid ratio,soaking time and extraction time on the yield rate of volatile oil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When the solid-to-liquid ratio reached 1∶12,the soaking time reached 3 h,and the extraction time reached 2 h,the yield of volatile oil was the highest.[Conclusions]The conditions of this process are stable and feasible,and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extracting volatile oil from Artemisiae Scopariae Her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misiae scopariae Herba VOLATILE OIL EXTRACTION PROCESS
下载PDF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Mongolian Artemisia frigida Willd. and Pharmacological Study on Processed Products
2
作者 Zhuna Sarula Nashengsang 《Medicinal Plant》 2017年第1期32-34,共3页
[Objectives] To optimize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Mongolian Artemisia frigida Willd. and observ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processed products. [Methods] The orthogonal test was conducted with the content of ... [Objectives] To optimize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Mongolian Artemisia frigida Willd. and observ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processed products. [Methods] The orthogonal test was conducted with the content of chlorogenic acid( CGA) in processed products and quercetin as the main indicator and reference factors. The impact of fry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and medicinal material granularity were examin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process.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were evaluated through adopting acute toxicity test in mice,and the bleeding time was determined by tail docking experiments,the blood coagulation time was determined with orbital venous plexus,the total number of platelets was counted for the whole blood. [Results]When the product was flipped and fried at the temperature of 270 ℃ for 20 min,the best effect was achieved. From the variance analysis,it proved that the frying temperature and the time and granularity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ontent of the two components monitored. After processing,Artemisia frigida Willd.,it can shorten the bleeding time of mice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platelet number. [Conclusions]Appropriate frying can improve the safety and hemostatic effect. Therefore,this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verifying the theory of use of traditional Mongolian Artemisia frigida Wil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GOLIAN MEDICINE artemisia FRIGIDA Willd. Processing pharmacology
下载PDF
Essential Oil Composition of 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Kitag from Qinghai-Tibetan Plateau of China
3
作者 Lihong Yao Haibo Bo 《Journal of Analytical Sciences, Methods and Instrumentation》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The oils extracted by hydro distillation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 kitag growing wild in two regions o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were analyzed by GC-MS. Eighty-three components were iden... The oils extracted by hydro distillation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 kitag growing wild in two regions o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were analyzed by GC-MS. Eighty-three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representing 97.5% of the total components detected. The major constituents of the oil from the samples obtained in the eastern of Riyue Mountain (2700 - 3200 m) were 2-ethenyl-naphthalene (45.1%), beta-pinene (11.2%), 3-carene (8.7%), 3,7-dimethyl-1,3,6- octatriene (7.9%), limonene (5.4%), alpha-pinene (3.5%) and beta-myrcene (2.0%). Whereas the oil from the plant collected in Qilian Mountain (3300 - 3500 m) was composed mainly of thujone (21.4%), 1,8-cineole (18.9%), camphor (9.1%), 4-methyl-1-(1-methyl ethyl)-3-cyclo hexen-1-ol (7.8%), 4-methyl-1-(1-methylethyl)-bicyclo[3.1.0]hexan-3-one (5.3%) and 2-isopropyl-5-methyl- 3-cyclohexen-1-one(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 Kitag Essential Oil 1 8-Cineole Thujone 2-Ethenyl-Naphthalene BETA-PINENE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东部猪毛蒿物候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4
作者 许驭丹 李帅 +3 位作者 董世魁 沈豪 周秉荣 李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71-1679,共9页
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正经历着广泛而深远的气候变化,这种变化对当地物种的物候及分布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猪毛蒿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优势物种和影响群落稳定性的关键物种,青藏高原东缘是其重要的分布区域之一,然而其物候将如何应对气... 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正经历着广泛而深远的气候变化,这种变化对当地物种的物候及分布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猪毛蒿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优势物种和影响群落稳定性的关键物种,青藏高原东缘是其重要的分布区域之一,然而其物候将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目前我们尚不清楚。为此,基于青海省东部连续20年的气象数据和原位物候观测实验,探讨猪毛蒿物候的变化规律及量化不同气候因子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1)过去20年间年均温和年均每日日照时长分别呈现出显著的上升和下降趋势,而年降水和年均每日最大风速没有显著的变化;2)20年间猪毛蒿返青-开花的时间间隔和开花-结果的时间间隔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变化趋势,结果-枯黄的时间间隔显著缩短;3)所有气候因子均对猪毛蒿不同物候的时间间隔有显著影响,其中最大风速是影响猪毛蒿物候时间间隔最重要的气候因子。这一研究发现可以为气候变化情景下青藏高原高寒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因子 青藏高原 物候时间间隔 原位实验 猪毛蒿
下载PDF
基于功效古今演变的艾叶研究进展与应用思考
5
作者 计辰洋 任燕 +2 位作者 翟煦 王柳青 翟伟航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84,共6页
艾叶是生活和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中药之一,具有适应性广、治疗效果优等特点。古代医籍文献中将艾叶功效归纳为散寒止痛、温经止血2大类,临床常治疗下焦虚寒及妇人血证等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艾叶具有抗菌抗病毒、凝血止血、抗肿瘤、止咳... 艾叶是生活和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中药之一,具有适应性广、治疗效果优等特点。古代医籍文献中将艾叶功效归纳为散寒止痛、温经止血2大类,临床常治疗下焦虚寒及妇人血证等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艾叶具有抗菌抗病毒、凝血止血、抗肿瘤、止咳平喘、镇痛抗炎、保肝利胆、调节血糖血脂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妊娠呕吐、高脂血症、糖尿病、肿瘤等多种疾病。运用VOSviewer可视化软件构建知识图谱,并从艾叶的性味功效、组方配伍规律、临床应用和现代药理作用5个方面分析,展示艾叶在药用、食疗、外用、药理作用等方面的古今演变,将艾叶的古代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研究结合起来,为艾叶的现代研究和创新转化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功效 文献 应用演变 研究进展 知识图谱 药理作用 配伍规律
下载PDF
不同栽培密度对茵陈生长及药材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梁文骞 张乃嘦 +4 位作者 王雪媛 云秀伟 何琦 袁宏宇 李天祥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02-306,共5页
[目的]考察不同栽培密度对茵陈产量及其主要功效成分合成累积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栽培密度,以提高药材品质。[方法]设置8组不同栽培密度的试验田,分别为15 cm×20 cm(M1)、15 cm×25 cm(M2)、15 cm×30 cm(M3)、20 cm×20... [目的]考察不同栽培密度对茵陈产量及其主要功效成分合成累积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栽培密度,以提高药材品质。[方法]设置8组不同栽培密度的试验田,分别为15 cm×20 cm(M1)、15 cm×25 cm(M2)、15 cm×30 cm(M3)、20 cm×20 cm(M4)、20 cm×30 cm(M5)、25 cm×20 cm(M6)、25 cm×25 cm(M7)、25 cm×30 cm(M8)。基于不同采收期进行采收,测定生长指标及主要成分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随着栽培密度的减小,茵陈株高、叶柄长度和单株鲜质量逐渐增长,分枝数增加,成活率、茎粗和小区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但茵陈叶长、叶宽无明显变化规律。随着栽培密度的减小,茵陈药材中挥发油含量逐渐增加,总黄酮、绿原酸、咖啡酸及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的茵陈药材绿原酸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限量标准。基于茵陈产量和药效成分含量信息,综合主成分分析对结果进行评价,推荐茵陈的最佳栽培密度为25 cm×20 cm(M6)。[结论]适宜的栽培密度能够有效提高茵陈的产量和品质,为进一步茵陈大田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科学实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 栽培密度 产量 质量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茵陈标准汤剂与其饮片中的化学成分比较
7
作者 王璐瑶 李余佳 +3 位作者 耿佳乐 李传娟 戴莹 窦志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51-1456,共6页
目的 比较茵陈标准汤剂及其饮片中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奠定基础。方法 制备茵陈标准汤剂和饮片供试品溶液,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FLC-Q-TOF-MS/MS)技术在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利用PeakView 1.6质谱分... 目的 比较茵陈标准汤剂及其饮片中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奠定基础。方法 制备茵陈标准汤剂和饮片供试品溶液,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FLC-Q-TOF-MS/MS)技术在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利用PeakView 1.6质谱分析软件提取各样品总离子流图,通过与对照品、文献数据、化合物在线检索数据库PubChem等比对,鉴定茵陈标准汤剂及其饮片中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差异成分分析。结果 在茵陈标准汤剂及其饮片中共鉴定出化学成分125个,包括有机酸类成分50个、黄酮类成分39个、香豆素类成分3个、氨基酸类成分2个、木脂素类成分5个、其他类成分26个。茵陈标准汤剂中的3-甲氧基-咖啡酸-4-O-葡萄糖苷、对羟基苯甲酸、咖啡酸4-O-葡萄糖苷、spiraeoside、phenyl β-D-glucoside未在其饮片中检测到,而饮片中的6′-6′绿原酸二聚体、槲皮素-5-葡萄糖苷、apigenin 7-methyl ether 5-(6″-malonylglucoside)、槲皮素-3-O-阿拉伯糖苷、6″-caffeoylhyperin、6-O-caffeoyl-D-glucoside未在标准汤剂中检测到。结论 茵陈饮片中的大部分成分传递到了标准汤剂中,但有少数成分在煎煮过程中全部或部分发生了化学反应,在标准汤剂中转化成了其他成分或形成了新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 标准汤剂 饮片 差异成分分析 超快速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下载PDF
蒙古蒿挥发油面膜乳液的美白和祛痘作用
8
作者 吴苏要乐 王青虎 +3 位作者 赵朝梁 包文林 宋亚伟 包文强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2期67-71,共5页
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兔耳痤疮模型试验考察添加蒙古蒿挥发油面膜乳液的祛痘功效,并采用体外生物化学法检测其美白作用。结果显示,该面膜乳液对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兔耳痤疮模型具有良好的治疗和修复皮... 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兔耳痤疮模型试验考察添加蒙古蒿挥发油面膜乳液的祛痘功效,并采用体外生物化学法检测其美白作用。结果显示,该面膜乳液对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兔耳痤疮模型具有良好的治疗和修复皮损效果。美白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面膜乳液对DPPH自由基和酪氨酸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蒙古蒿挥发油面膜乳液在化妆品市场上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蒙古蒿 面膜乳液 微量肉汤稀释法 体外生物化学法 挥发油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艾草抗鸡马立克病毒的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
9
作者 马圣明 张福良 +3 位作者 翁少亭 邢月腾 王尧 张坤朋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3-140,共8页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艾草抗鸡马立克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利用TCMSP数据库检索艾草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查阅文献收集MDV相关宿主基因靶点,建立靶点数据库;利用STRING数据库结合Cy...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艾草抗鸡马立克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利用TCMSP数据库检索艾草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查阅文献收集MDV相关宿主基因靶点,建立靶点数据库;利用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及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和主要活性成分;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结果显示,从艾草中筛选出8种活性成分,共有108个基因靶点与MDV宿主基因存在相互作用,艾草抗MDV作用的主要靶点有JUN、CCND1、CDK1、IL-6等;GO功能分析涉及细胞活性、炎症反应等过程,KEGG富集分析涉及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细胞衰老、p53信号通路、细胞凋亡、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异泽兰黄素与靶点蛋白CCND1的对接能力最强。结果表明,艾草主要活性成分异泽兰黄素可能是通过作用于CCND1,干预细胞周期影响细胞活性,进而发挥抗MDV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草 网络药理学 马立克病毒 活性成分 靶点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青蒿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作用靶点分析
10
作者 吴招 胥兴彩 +5 位作者 张春菲 邹楠婷 张浩洪 莫庆艳 巨鸣谦 万春平 《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3-39,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青蒿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作用靶点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出青蒿中所含有的化学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并经Uniprot数据库进行名称标准化处理。再利用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检索LN相关基因,利用R软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青蒿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作用靶点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出青蒿中所含有的化学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并经Uniprot数据库进行名称标准化处理。再利用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检索LN相关基因,利用R软件绘制韦恩图并筛选出青蒿治疗LN的共同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药物-疾病-靶点网络可视图并筛选出核心基因,对共同作用靶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青蒿中筛选得到22个有效成分,去除重复靶点得青蒿靶点42个,LN中相关靶点有842个,利用韦恩图筛选出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0个。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青蒿治疗LN生物学过程和功能主要集中在细菌反应、膜微区、细胞因子受体结合、信号受体调节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青蒿治疗LN主要与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TNF信号通路、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信号通路和IL-17信号通路等相关。结论通过分析药物主要活性成分,构建PPI网络和青蒿-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并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揭示青蒿治疗LN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青蒿临床应用治疗LN的机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 狼疮性肾炎 网络药理学 作用靶点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视角下蕲艾抗炎潜能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11
作者 冯智龙 孔明霞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2-85,共4页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蕲艾的抗炎潜能及作用机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在SymMap、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蕲艾相关成分以及抗炎靶点数据,并通过韦恩图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了共同靶点。从29个核心靶点中识别出关键蛋白质,...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蕲艾的抗炎潜能及作用机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在SymMap、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蕲艾相关成分以及抗炎靶点数据,并通过韦恩图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了共同靶点。从29个核心靶点中识别出关键蛋白质,并展示这些蛋白质在抗炎症通路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揭示了CXCL2、PTGS2、IL6、CXCL8、CXCL1等基因在整个网络中的关联和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蕲艾通过调节这些基因有参与抗炎的作用,为其作为抗炎药物的科学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草抗炎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宽叶山蒿干预乳腺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涛 高雪梅 +4 位作者 焦志林 杨玥 汪嘉诚 杨引霞 唐琍萍 《宜春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13,21,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宽叶山蒿的活性成分干预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在SciFinder等文献数据库中检索出已报道的宽叶山蒿化合物相关结构信息,再利用PubChem、swissADME和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符合要求的活性化合物及其所对应...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宽叶山蒿的活性成分干预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在SciFinder等文献数据库中检索出已报道的宽叶山蒿化合物相关结构信息,再利用PubChem、swissADME和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符合要求的活性化合物及其所对应的靶点信息。利用OMIM、DrugBank和GeneCards疾病数据库进行乳腺癌相关靶点的搜索及筛选。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对宽叶山蒿活性成分-靶点网络进行构建,再利用String 11.5在线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上的MCODE插件对干预乳腺癌的关键靶点进行预测,接着将宽叶山蒿活性成分靶点和乳腺癌的靶点取交集,通过DAVID 6.8数据库对交集的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将宽叶山蒿活性成分与核心靶标用AutoDock-Tools-1.5.7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在文献数据库中得到45个宽叶山蒿化合物结构,筛选得到11个活性成分,对应58个靶点,在疾病数据库中获得1198个疾病靶点,其中宽叶山蒿活性成分与乳腺癌的共有靶点有26个。交集靶点的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生物过程有107个,细胞组分有16个,分子功能有26个。KEGG通路富集有84个信号通路,靶点主要富集在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涉及癌症途径、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相关生物过程。化合物Annphenone、松柏苷、4-羟基-3-甲氧基肉桂醛、a-红没药醇与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合能的绝对值均大于5 kcal·mol^(-1)。结论:宽叶山蒿活性成分可能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干预乳腺癌,为进一步开展宽叶山蒿干预乳腺癌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宽叶山蒿 乳腺癌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茵陈中茵陈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13
作者 林文新 黄健 李承龙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35期3-5,共3页
目的:考察茵陈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方法:以茵陈为研究药材,芦丁为对照品,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茵陈总黄酮含量,检测波长511 nm,评价总黄酮百分含量,筛选显色系统,考察不同提取方法。结果:运用醇提法,显色系统为亚... 目的:考察茵陈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方法:以茵陈为研究药材,芦丁为对照品,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茵陈总黄酮含量,检测波长511 nm,评价总黄酮百分含量,筛选显色系统,考察不同提取方法。结果:运用醇提法,显色系统为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芦丁浓度在5.5~27.5μg/mL时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茵陈提取物紫外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及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可行,可为茵陈黄酮类化合物富集纯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 总黄酮 醇提法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青蒿抗弓形虫病的作用机制
14
作者 萧晟 熊冉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6-21,共6页
目的:基于TCMSP网络药理学及动物试验,探讨青蒿治疗弓形虫病的活性成分及其抗病机制。方法:通过TCMSP获取青蒿活性成分,Pub Chem数据库获取活性成分的SMILES文件,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中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在Gene card... 目的:基于TCMSP网络药理学及动物试验,探讨青蒿治疗弓形虫病的活性成分及其抗病机制。方法:通过TCMSP获取青蒿活性成分,Pub Chem数据库获取活性成分的SMILES文件,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中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在Gene cards数据库中获取弓形虫感染靶点;使用Venn分析获取青蒿和弓形虫感染共表达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进行共表达靶点互作分析,使用MCODE对靶点互作网络图进行富集并获得高相关性靶点;使用高相关性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并在David数据库中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获得弓形虫病特异性靶点和网络图。选取30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和青蒿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青蒿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接种弓形虫RH株速殖子,空白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4 h后青蒿治疗组小鼠灌胃生药1.2 g/kg体质量剂量,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治疗7 d,计算小鼠的存活率并对肝脏特异性靶点进行qRT-PCR验证。结果:TCMSP数据库筛选到OB≥30且DL≥0.18的代表性的青蒿成分20个,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519个青蒿成分的靶点信息;Gene cards获取弓形虫病靶点346个,Venn分析共表达靶点47个,其中19个靶点聚成1类;通过成分-靶点网络图分析发现,青蒿的抗弓形虫病可能与青蒿素、双氢青蒿素、青蒿黄素、脱氧青蒿素、线蓟素、甲氧基寿菊素、泽兰黄醇素、异鼠李素、山奈酚、万寿菊素、槲皮素、柽柳黄素密切相关,涉及AKT1、MAPK1、MAPK14、MAPK3、NOS2、STAT1、TNF等靶点,主要富集在弓形虫病、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小鼠弓形虫感染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弓形虫感染死亡率要高于空白组,与模型组相比,青蒿能显著提高小鼠的生存率;弓形虫感染能够显著上调小鼠肝脏AKT1、MAPK14、NOS2、STAT1、TNF-αmRNA的表达,使用青蒿进行干预治疗后,小鼠肝脏AKT1、MAPK14、NOS2、STAT1、TNF-αmRNA显著下调。结论:青蒿可以有效治疗小鼠弓形虫感染,其机制可能与AKT1、MAPK14、NOS2、STAT1、TNF-α等靶点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 弓形虫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青蒿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玉婷 郑海荣 +4 位作者 张钰 吴清清 朱宇红 张新新 张继业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241-249,共9页
目的抗疟药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本文对近5年青蒿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述,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其药理机制,为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Scif... 目的抗疟药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本文对近5年青蒿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述,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其药理机制,为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Scifinder、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中,对2018—2022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搜索并进行综述。结果近5年从青蒿中发现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倍半萜类、香豆素类、生物碱类及木脂素类,并且发现青蒿提取物及其单体化合物具有抗炎、抑菌、抗寄生虫、抗病毒、抗肿瘤及降糖等药理作用。结论青蒿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中草药,可用于治疗某些慢性疾病,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茵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蒙诺 覃颖颖 +1 位作者 杨慧莹 唐国都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933-938,951,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茵陈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获取茵陈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获取AP相关靶点,取两者交集得到茵陈治疗AP的相关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茵陈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获取茵陈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获取AP相关靶点,取两者交集得到茵陈治疗AP的相关靶点,使用Perl软件和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基因靶点-疾病”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借助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3个茵陈有效活性成分,包括柳穿鱼黄素、3-[2,3-二氢-2-(2-羟基-1-甲基乙基)-7-(3-甲基-2-丁烯基)苯并呋喃-5-基]丙烯酸、β-谷甾醇、茵陈黄酮、异茵陈蒿黄酮等。共获得茵陈治疗AP相关靶点81个。“中药-活性成分-基因靶点-疾病”网络图显示,在活性成分类节点中,槲皮素、异鼠李素、β-谷甾醇及3′,4′,5′-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的度值和介数值较高;在靶点类节点中,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PTGS)2、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PTGS1、丝氨酸蛋白酶1的度值和介数值较高。PPI网络图显示茵陈治疗AP的重要靶点蛋白包括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录因子AP-1亚基(JUN)、白细胞介素(IL)-6、Caspase-3等。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茵陈治疗AP相关靶点涉及的生物过程主要有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RNA聚合酶Ⅱ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茵陈治疗AP相关靶点主要与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乙型肝炎、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IL-17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有关。结论茵陈中的β-谷甾醇、茵陈黄酮、柳穿鱼黄素等有效活性成分可能通过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作用于AKT1、TNF、JUN等关键靶点而起到治疗AP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茵陈 信号通路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茵陈防治慢性肾脏病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国顺 雍晨 +5 位作者 祝一叶 王晓芳 唐晨拳 姚敏 束洋 周恩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8-112,共5页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且病情易反复迁延,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肾小球与肾小管间质损伤导致肾脏纤维化进而引起肾功能的衰退,与炎症及氧化应激密切相关,若持续进展则发展...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且病情易反复迁延,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肾小球与肾小管间质损伤导致肾脏纤维化进而引起肾功能的衰退,与炎症及氧化应激密切相关,若持续进展则发展成终末期肾脏病。近些年CKD发病率日益升高,已接近流行水平,正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人们广泛关注且亟待解决的健康问题。目前现代医学对该病的防治方法仍然十分有限,对症治疗无法有效地缓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亟待出现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肾脏病是中医药治疗干预的优势病种。中医药治疗CKD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理论,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优势,于延缓肾脏衰竭方面效果明显。茵陈是一味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中草药,其功擅清利湿热,在肾脏病病因病机如湿浊、湿热等证候的治疗更是力专效显。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茵陈及其主要成分具有抑制肾脏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改善氧化应激、抗纤维化、保护细胞等多种作用。回顾近30年来茵陈以及其活性成分的研究与应用,以期为CKD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 慢性肾脏病 中药应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连-茵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泽 杨柳 +4 位作者 高云霄 胡婧楠 张彤 王小天 李博林 《河北中医》 2023年第4期658-667,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探讨“黄连-茵陈”药对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检索获得“黄连-茵陈”药对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分子结构,建立数据集,再通过GeneCard、CTD...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探讨“黄连-茵陈”药对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检索获得“黄连-茵陈”药对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分子结构,建立数据集,再通过GeneCard、CTD、TTD数据库筛选CAG疾病靶点,与“黄连-茵陈”药对活性化合物作用靶点取交集,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聚类分析获取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k Tool、Pymol软件将核心靶点与核心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经筛选获得“黄连-茵陈”药对活性化合物26种,筛选后活性化合物对应靶点86个,CAG靶点639个,“黄连-茵陈”活性化合物成分与CAG交集靶点38个,核心成分为槲皮素、异鼠李素、β-谷甾醇等,高于平均Degree值的靶点蛋白有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Ju-Nana原癌基因(JUN)等。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BP)98个,包括核糖核酸(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基因表达的正调控等;细胞组分(CC)21个,包括细胞外空间、胞外区、细胞表面等;分子功能(MF)18个,包括酶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细胞因子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通路54条,涉及癌症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化合物与靶蛋白之间结合良好,可以形成稳定结构。结论“黄连-茵陈”药对中多种有效成分可通过多靶点、多信号通路抑制CAG向胃癌进展,甚至逆转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慢性萎缩性 中药药理学 黄连 茵陈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艾叶黄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妤 路艳霞 +4 位作者 阳航 李路军 刘孜瀚 吴明霞 孙可可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332-338,共7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艾叶黄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和STP数据库并结合文献筛选艾叶活性黄酮成分及其相应靶点,通过GeneCards、DRUGBANK、OMIM、TTD数据库预测RA相关靶点,得到艾叶黄酮治疗RA的交集靶点;采用D...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艾叶黄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和STP数据库并结合文献筛选艾叶活性黄酮成分及其相应靶点,通过GeneCards、DRUGBANK、OMIM、TTD数据库预测RA相关靶点,得到艾叶黄酮治疗RA的交集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使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并筛选出核心活性成分.筛选获得38个艾叶活性黄酮成分,主要作用于129个RA相关靶点;主要通过药物反应、凋亡过程的负调控和炎症应答等生物过程,涉及包括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等15条相关的信号通路,关键靶点有TNF、JUN、RELA、AKT1、TP53、IL-6、MAPK1、MAPK14;核心成分为槲皮素、芹菜素、山柰酚、木犀草素、柚皮素、异鼠李素、异泽兰黄素.表明艾叶黄酮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治疗RA,为其进一步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黄酮 类风湿性关节炎 网络药理学 靶点 通路
下载PDF
茵陈蒿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静怡 舒腾云 +1 位作者 苏丽花 许敏 《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64-70,共7页
目的研究传统中药材茵陈蒿的化学成分,以期从中发现具有药理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等柱色谱与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对茵陈蒿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对分... 目的研究传统中药材茵陈蒿的化学成分,以期从中发现具有药理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等柱色谱与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对茵陈蒿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此外,采用MTT法和ELISA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抗肝癌以及抗HBV活性测试。结果从采自山西的茵陈蒿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10个单体化合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上述化合物未显示抗肝癌以及抗HBV活性。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3,4为烯炔类化合物,化合物2和10为脂肪酸类化合物,化合物5-9为萜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药理活性 细胞毒活性 抗HBV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