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宽叶山蒿叶和艾叶的微形态鉴别
1
作者 刘孟奇 位文娜 +2 位作者 邱田田 兰金旭 陈随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7-986,共10页
[目的]对宽叶山蒿叶和艾叶进行研究,为其鉴别提供微形态资料。[方法]利用数码相机、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叶脉、叶表面和粉末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强光背景下,只有宽叶山蒿叶各级叶脉能清晰观察到。(2)腺毛只分布于宽叶山... [目的]对宽叶山蒿叶和艾叶进行研究,为其鉴别提供微形态资料。[方法]利用数码相机、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叶脉、叶表面和粉末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强光背景下,只有宽叶山蒿叶各级叶脉能清晰观察到。(2)腺毛只分布于宽叶山蒿叶的下表面,而艾叶上、下表面均有大量腺毛。(3)和艾叶相似,宽叶山蒿叶下表面也密被T形非腺毛,顶细胞有2种:一种顶细胞呈长梭形而弯曲,平均长度约1450μm(Ⅰ型);另一种顶细胞细长,扁平且扭曲,平均长度约2800μm(Ⅱ型)。(4)宽叶山蒿叶肉组织中草酸钙簇晶较少,且最大只有10μm。[结论]宽叶山蒿和艾的叶脉微形态特点及其叶上表面腺毛的有无特征可用于两者叶的快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叶山蒿 显微鉴别 腺毛 叶脉
下载PDF
海拔对大别山区野生宽叶山蒿叶片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吴婷 李双鸽 +3 位作者 李慧 赵亚臣 黄显章 刘大会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2期308-315,共8页
目的:探究海拔对大别山区野生宽叶山蒿叶片性状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对宽叶山蒿的叶片性状、出绒率、叶绒燃烧热解质量和叶片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利用相关性分析筛选与海拔有关联的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海拔叶片成分进行综合评价。... 目的:探究海拔对大别山区野生宽叶山蒿叶片性状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对宽叶山蒿的叶片性状、出绒率、叶绒燃烧热解质量和叶片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利用相关性分析筛选与海拔有关联的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海拔叶片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海拔升高,宽叶山蒿叶长和叶宽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出绒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除海拔1720 m宽叶山蒿叶绒的综合燃烧特性较差、燃烧放热量较少外,各海拔叶绒的点燃性能、燃烧后的速度和稳定性、燃烧持久性、燃尽性能和燃烧过程的放热量均相似。叶片成分比较发现,海拔≤1084 m,桉油精、α-古巴烯、石竹烯和氧化石竹烯相对含量较高;海拔≥1550 m,乙酸龙脑酯、大根香叶烯D相对含量较高;海拔≥1084 m,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C质量分数较高。相关性分析发现,宽叶山蒿叶片性状与海拔不相关,出绒率、大根香叶烯D相对含量、绿原酸质量分数、隐绿原酸质量分数与海拔呈正相关(P<0.01),异绿原酸C质量分数与海拔呈正相关(P<0.05),氧化石竹烯相对含量与海拔呈负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显示,高海拔宽叶山蒿叶片成分综合得分较高。结论:不同海拔造成的环境差异可能是导致野生宽叶山蒿叶片性状、出绒率、叶绒燃烧热解质量和叶片成分差异的重要因素,高海拔更利于野生宽叶山蒿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叶山蒿 海拔 叶片性状 出绒率 挥发性成分 黄酮 酚酸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宽叶山蒿干预乳腺癌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刘涛 高雪梅 +4 位作者 焦志林 杨玥 汪嘉诚 杨引霞 唐琍萍 《宜春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13,21,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宽叶山蒿的活性成分干预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在SciFinder等文献数据库中检索出已报道的宽叶山蒿化合物相关结构信息,再利用PubChem、swissADME和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符合要求的活性化合物及其所对应...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宽叶山蒿的活性成分干预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在SciFinder等文献数据库中检索出已报道的宽叶山蒿化合物相关结构信息,再利用PubChem、swissADME和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符合要求的活性化合物及其所对应的靶点信息。利用OMIM、DrugBank和GeneCards疾病数据库进行乳腺癌相关靶点的搜索及筛选。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对宽叶山蒿活性成分-靶点网络进行构建,再利用String 11.5在线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上的MCODE插件对干预乳腺癌的关键靶点进行预测,接着将宽叶山蒿活性成分靶点和乳腺癌的靶点取交集,通过DAVID 6.8数据库对交集的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将宽叶山蒿活性成分与核心靶标用AutoDock-Tools-1.5.7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在文献数据库中得到45个宽叶山蒿化合物结构,筛选得到11个活性成分,对应58个靶点,在疾病数据库中获得1198个疾病靶点,其中宽叶山蒿活性成分与乳腺癌的共有靶点有26个。交集靶点的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生物过程有107个,细胞组分有16个,分子功能有26个。KEGG通路富集有84个信号通路,靶点主要富集在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涉及癌症途径、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相关生物过程。化合物Annphenone、松柏苷、4-羟基-3-甲氧基肉桂醛、a-红没药醇与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合能的绝对值均大于5 kcal·mol^(-1)。结论:宽叶山蒿活性成分可能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干预乳腺癌,为进一步开展宽叶山蒿干预乳腺癌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宽叶山蒿 乳腺癌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锌胁迫下宽叶山蒿的耐性与富集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晏敏 张世熔 赵小英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93,共5页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宽叶山蒿(Artemisia stolonifera)在Zn胁迫条件下的耐性和富集特征。结果表明,当w(Zn)≤500 mg.kg-1时,宽叶山蒿株高、根长和生物量均先随土壤中Zn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之后则随Zn浓度的升高,Zn对宽叶山蒿的胁迫作用...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宽叶山蒿(Artemisia stolonifera)在Zn胁迫条件下的耐性和富集特征。结果表明,当w(Zn)≤500 mg.kg-1时,宽叶山蒿株高、根长和生物量均先随土壤中Zn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之后则随Zn浓度的升高,Zn对宽叶山蒿的胁迫作用渐趋明显。与对照相比,当w(Zn)为1 500~3 500 mg.kg-1时,宽叶山蒿根部POD活性显著增大,当w(Zn)为3 500 mg.kg-1时,根部CAT活性显著增大;而叶片POD和CAT活性整体变化较不明显。宽叶山蒿根部和地上部w(Zn)最大值分别为999和3 214 mg.kg-1,对Zn的最大富集量分别为3.40和17.33 mg.盆-1。宽叶山蒿地上部对Zn的富集系数和迁移系数分别为0.26~0.82和0.65~1.05。可见,宽叶山蒿是一种对Zn具有较强耐性和富集潜力的植物,可用于Zn污染土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叶山蒿 ZN 耐性 富集特征
下载PDF
宽叶山蒿与艾饮片及其叶绒的特异性PCR鉴别 被引量:1
5
作者 赵亚臣 李双鸽 +5 位作者 李慧 刘义梅 赵婷婷 苗玉焕 刘大会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730-3735,共6页
宽叶山蒿为艾的近源种,两者饮片或叶绒混在一起很难鉴别。该研究旨在从分子层面建立一种快速鉴别宽叶山蒿与艾的方法。根据宽叶山蒿与艾的ITS2基因测序结果,使用DNAMAN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得到在ITS2基因202位存在C/T单核苷酸多态性位... 宽叶山蒿为艾的近源种,两者饮片或叶绒混在一起很难鉴别。该研究旨在从分子层面建立一种快速鉴别宽叶山蒿与艾的方法。根据宽叶山蒿与艾的ITS2基因测序结果,使用DNAMAN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得到在ITS2基因202位存在C/T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并依据此SNP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并优化特异性PCR方法,以此方法进行混样检测验证可行性与稳定性。在特异性PCR条件下,使用特异性引物JNC-F与通用引物ITS3R,艾可以扩增出1条218 bp的特异条带,而宽叶山蒿不能扩增;使用特异性引物KY-F与通用引物ITS3R,宽叶山蒿可以扩增出218 bp特异条带,而艾不能扩增。建立的方法同时可以用于检测饮片及加工品叶绒,使用JNC-F/ITS3R体系可以检测宽叶山蒿中是否混有艾,艾饮片及叶绒的最低检测限均为3%;使用KY-F/ITS3R体系可以检测艾中是否混有宽叶山蒿,宽叶山蒿饮片及叶绒的最低检测限均为5%。模板检出限考察中2个体系对模板的检出限均为5 ng。构建方法可为两者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准确检测和判定市场上2种药材是否混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叶山蒿 叶绒 ITS2 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 分子鉴定
原文传递
基于热分析研究蕲艾和九牛草的不同储存年份灸绒品质 被引量:1
6
作者 易冰 乔嘉祺 +5 位作者 赵立春 黄显章 刘大会 周利 康利平 张元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693-3700,共8页
灸绒品质是影响灸疗的重要因素,传统灸绒以三年陈为佳,但缺乏科学数据。该文以一年陈、三年陈的九牛草绒和蕲艾绒(叶绒比10∶1)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SEM)、Van Soest法和同步热分析方法,研究一年陈、三年陈的灸绒的燃烧热品质差异... 灸绒品质是影响灸疗的重要因素,传统灸绒以三年陈为佳,但缺乏科学数据。该文以一年陈、三年陈的九牛草绒和蕲艾绒(叶绒比10∶1)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SEM)、Van Soest法和同步热分析方法,研究一年陈、三年陈的灸绒的燃烧热品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九牛草绒燃烧为热能均衡型,三年陈在140~302℃集中释放热量9998.84 mJ·mg^(-1)(占J总的54%),产热效率为122 mW·mg^(-1),在302~519℃释放7512.51 mJ·mg^(-1)(占J总的41%);蕲艾绒燃烧释热特征属于热能突释型,三年陈在140~311℃释放热量16695.28 mJ·mg^(-1)(占J总的70%),瞬时效能为218 mW·mg^(-1),在311~483℃释放热量5996.95 mJ·mg^(-1)(占J总的25%);燃烧参数(-R_(p)、-Rv、Di、C、Db等)表明,三年陈灸绒的燃烧热品质较一年新绒更佳,具有更大的燃烧热量、产热效率、易燃性、燃烧温和持久性以及较高的瞬时燃烧效率。该文利用科学数据阐明了九牛草可作为优良的灸绒使用,三年陈灸绒的品质优于一年陈。研究结果为九牛草绒的深度开发及灸绒质量标准的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艾 九牛草 一年陈 三年陈 同步热分析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不同遮荫度对宽叶山蒿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双鸽 赵亚臣 +4 位作者 李慧 黄显章 吴婷 雷咪 刘大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715-3721,共7页
研究不同遮荫度对宽叶山蒿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宽叶山蒿人工栽培提供参考依据。以生长一致的宽叶山蒿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黑色遮阳网,设置4个遮荫水平(0、55%、85%、95%),进行遮荫处理,测农艺性状指标,产量,出绒率,绒总灰分,绒燃... 研究不同遮荫度对宽叶山蒿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宽叶山蒿人工栽培提供参考依据。以生长一致的宽叶山蒿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黑色遮阳网,设置4个遮荫水平(0、55%、85%、95%),进行遮荫处理,测农艺性状指标,产量,出绒率,绒总灰分,绒燃烧热解质量特性,挥发性、黄酮类、酚酸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宽叶山蒿的茎粗、叶宽、五叶间距、分枝数、产量在遮荫条件下显著降低,株高、叶长、叶片数、叶绿素含量和出绒率随遮荫度增加先增高后降低。自然光下叶绒燃烧性能优于中度遮荫下和重度遮荫下。桉油精的含量随遮荫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少,葎草烯含量与遮荫度呈负相关,其他主要特征挥发性成分在各遮荫条件下无显著性差异;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夏佛塔苷和异绿原酸B的含量与遮荫度呈负相关,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含量随遮荫度增加先减少后增加。综上所述,宽叶山蒿是喜光植物,遮荫会大幅降低产量、内在成分含量和叶绒燃烧性能,这是野外宽叶山蒿主要分布在中高山的林缘、疏林、路边和荒地草丛的主要原因;进行宽叶山蒿人工驯化栽培,宜选择光照充足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叶山蒿 遮荫度 生长 出绒率 挥发油 黄酮 酚酸
原文传递
野生和栽培宽叶山蒿生长和叶片品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双鸽 赵亚臣 +4 位作者 李慧 黄显章 吴婷 杜鸿志 刘大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722-3729,共8页
比较野生和栽培宽叶山蒿生长和叶片品质的差异,为宽叶山蒿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集生长于不同海拔的宽叶山蒿野生品和栽培品,测定农艺性状,出绒率,叶绒燃烧热解质量,挥发性成分、黄酮类和酚酸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宽叶山蒿栽培... 比较野生和栽培宽叶山蒿生长和叶片品质的差异,为宽叶山蒿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集生长于不同海拔的宽叶山蒿野生品和栽培品,测定农艺性状,出绒率,叶绒燃烧热解质量,挥发性成分、黄酮类和酚酸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宽叶山蒿栽培品较野生品更加高大粗壮、叶片多、分枝多;野生品的叶片出绒率和叶绒燃烧热解质量高于栽培品;各主要挥发性成分含量为栽培品高于野生品;而黄酮类和酚酸类成分含量则是野生品高于栽培品。高海拔下野生和栽培宽叶山蒿叶绒的点燃性能、燃烧的持久性、综合燃烧性能和燃烧过程中的释热量均为最优,中海拔下宽叶山蒿栽培品和野生品叶片所含主要特征挥发性成分和黄酮酚酸类成分含量均为最高,低海拔下栽培品的叶绒燃烧热解质量和上述成分含量均显著下降。从叶绒燃烧热解质量和内在成分含量考虑,宽叶山蒿人工驯化栽培适宜选择中、高海拔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叶山蒿 野生 栽培 农艺性状 出绒率 挥发油 黄酮 酚酸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MS联合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宽叶山蒿抗炎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9
作者 陈乐 朱芸芸 +5 位作者 康利平 郭超伟 汪喻巧 李双鸽 杜鸿志 刘大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701-3714,共14页
基于对宽叶山蒿不同萃取组分的化学成分分析以及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评价,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宽叶山蒿发挥抗炎作用的药效物质和分子作用机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鉴定出宽叶山... 基于对宽叶山蒿不同萃取组分的化学成分分析以及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评价,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宽叶山蒿发挥抗炎作用的药效物质和分子作用机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鉴定出宽叶山蒿32个化学成分,其中水组分7个、正丁醇组分21个、乙酸乙酯组分22个;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及铁离子自由基(FRAP)法测定不同萃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以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细胞中相关炎症因子mRNA表达量为指标评价抗炎作用。结果表明宽叶山蒿乙酸乙酯组分为其最佳抗氧化、抗炎活性组分。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鼠李秦素、异泽兰黄素、棕矢车菊素、木犀草素、泽兰黄酮等黄酮类成分可作用于TNF、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肿瘤蛋白p53(TP53)、胱天蛋白酶-3(CASP3)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关键核心靶点,通过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显示上述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间均具有良好的结合性能。该研究初步阐明了宽叶山蒿乙酸乙酯组分抗炎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为后续的临床应用和药物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叶山蒿 乙酸乙酯组分 UPLC-Q-TOF-MS 抗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MS分析比较宽叶山蒿与艾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7
10
作者 罗丹丹 彭华胜 +5 位作者 张元 黄显章 詹志来 刘大会 康利平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4057-4064,共8页
为从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比较宽叶山蒿与艾的化学成分差异,该文以不同种源的艾与宽叶山蒿的叶和绒为研究对象,采用UPLC-Q-TOF-MS技术鉴定了样品中18个化合物的结构,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差异标志物... 为从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比较宽叶山蒿与艾的化学成分差异,该文以不同种源的艾与宽叶山蒿的叶和绒为研究对象,采用UPLC-Q-TOF-MS技术鉴定了样品中18个化合物的结构,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差异标志物,并利用UPLC-UV同时测定了12个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宽叶山蒿与艾所含主要成分类似,主要为绿原酸类和黄酮类,除个别成分的有无区别外主要是含量高低上具有差异。艾中的高车前素未在宽叶山蒿中检测到,夏佛塔苷、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为艾叶与宽叶山蒿叶的差异性化合物,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和棕矢车菊素为艾绒与宽叶山蒿绒的差异性化合物。艾中棕矢车菊素和夏佛塔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另外,宽叶山蒿野生比栽培的异绿原酸A含量高。该方法成功评价了宽叶山蒿与四大名艾的整体质量,为宽叶山蒿的下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叶山蒿 UPLC-Q-TOF-MS 绿原酸类 黄酮类 成分差异
原文传递
九牛草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0
11
作者 罗丹丹 彭华胜 +5 位作者 詹志来 康利平 张元 黄显章 黄璐琦 刘大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4081-4088,共8页
九牛草始载宋代《本草图经》,明清本草多有沿用,但其所指均不甚清楚。艾叶在我国有着悠久应用历史和广阔应用范围,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艾叶药材的基原较多,其中明、清时期的蕲州九牛草被称作为"蕲艾",珍贵... 九牛草始载宋代《本草图经》,明清本草多有沿用,但其所指均不甚清楚。艾叶在我国有着悠久应用历史和广阔应用范围,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艾叶药材的基原较多,其中明、清时期的蕲州九牛草被称作为"蕲艾",珍贵而价高,民间推崇为"艾之精英"。为捋清九牛草基原和九牛草与艾的历史渊源,该文通过对古代文献著作中九牛草的本草文图考证、产地分析,对蕲州九牛草的实地调查取样,并查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馆藏蒿属标本,考证认为古代本草记载九牛草基原植物应为菊科植物宽叶山蒿Artemisia stolonifera,为古代中药材艾叶的重要基原之一,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牛草 蕲艾 宽叶山蒿 奇蒿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宽叶山蒿与艾不同部位叶片腺毛和非腺毛形态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罗丹丹 彭华胜 +3 位作者 康利平 苗玉焕 刘大会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3319-3329,共11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宽叶山蒿与北艾、海艾、蕲艾和祁艾的叶表皮腺毛和非腺毛形态、大小进行观察与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宽叶山蒿与四大艾各部位表皮毛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与化学成分差异密切相关。中部叶非腺毛长度和腺毛面积...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宽叶山蒿与北艾、海艾、蕲艾和祁艾的叶表皮腺毛和非腺毛形态、大小进行观察与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宽叶山蒿与四大艾各部位表皮毛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与化学成分差异密切相关。中部叶非腺毛长度和腺毛面积大小最稳定;腺毛密度可区分宽叶山蒿与艾叶;非腺毛密度和卷曲度可以进一步区分四大艾,宽叶山蒿非腺毛密度最高。四大艾上部叶下表面非腺毛以蕲艾最厚;祁艾中部叶上表面T形非腺毛柄长者易倒伏,顶端细长者呈波浪状分布;海艾非腺毛卷曲度最高。统计学结果表明,海艾下部叶上、下表面的腺毛面积大小和下表面腺毛密度均较其他品种各部位更高;宽叶山蒿上部叶下表面非腺毛密度最高;蕲艾上部叶上表面腺毛密度、非腺毛密度最大。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黄酮类成分与表皮毛大小及密度密切相关。蕲艾、北艾黄酮类显色程度和显色面积均最佳,宽叶山蒿中黄酮类显色最弱。该研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艾叶不同叶位叶片表皮毛超微结构进行观测分析,结果为艾叶资源品种及近缘种显微鉴定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结构与成分及功能关系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叶山蒿 超微结构 腺毛 非腺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