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叶/茶叶水提物促进皮肤感染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协同作用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梅瀚文 王笑笑 +4 位作者 宗婷婷 苏航 欧梦喜 王一君 吴生兵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1-106,共6页
目的探讨艾叶水提物和茶叶水提物对皮肤感染模型大鼠的协同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将皮肤感染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艾叶水提物组、茶叶水提物组、2∶1组(艾叶水提物与茶叶水提物质量比为2∶1)、... 目的探讨艾叶水提物和茶叶水提物对皮肤感染模型大鼠的协同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将皮肤感染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艾叶水提物组、茶叶水提物组、2∶1组(艾叶水提物与茶叶水提物质量比为2∶1)、1∶1组(艾叶水提物与茶叶水提物质量比为1∶1)和1∶2组(艾叶水提物与茶叶水提物质量比为1∶2),每组7只。比较治疗前后各组大鼠创面面积;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8水平。第二部分随机选取7只大鼠为正常组,将皮肤感染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2∶1组(艾叶水提物与茶叶水提物质量比为2∶1),每组7只。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皮肤组织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AIM2)、含有CARD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和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IM2、ASC、Caspase-1及IL-1β、IL-18水平。结果第一部分,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艾叶水提物组、茶叶水提物组和3个不同比例组感染创口收缩明显,创面面积明显减小,且促炎因子TNF-α、IL-1β、IL-18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西药组、2∶1组效果更明显,两组促炎因子TNF-α、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感染创面组织中AIM2、ASC、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和血清IL-1、IL-1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2∶1组感染创面组织中AIM2、ASC、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和血清IL-1、IL-18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艾叶水提物和茶叶水提物对治疗皮肤感染模型大鼠存在协同作用,艾叶水提物与茶叶水提物质量比为2∶1是最优比例。其协同机制可能与AIM2炎症小体活化和细胞焦亡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水提物 茶叶水提物 皮肤感染 创面愈合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
下载PDF
鹧鸪茶提取物-沙蒿胶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在熟鸡肉保鲜中的应用
2
作者 韦娜 潘子靖 +4 位作者 刘文华 宁语苹 文鑫 杨宸 王立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41-348,共8页
利用热水提取的鹧鸪茶提取物(Partridge Tea Extract,PTE)与沙蒿胶(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 Gum,ASKG)溶液共混制备ASKG-PTE复合膜,用于熟鸡肉的包装以延长货架期。分别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对膜的微观形... 利用热水提取的鹧鸪茶提取物(Partridge Tea Extract,PTE)与沙蒿胶(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 Gum,ASKG)溶液共混制备ASKG-PTE复合膜,用于熟鸡肉的包装以延长货架期。分别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对膜的微观形貌、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并测定膜的色度、雾度、力学性能、阻隔性能和抗氧化活性,探讨PTE添加量对复合膜结构和不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TE的加入削弱了ASKG分子间相互作用,改善了膜的柔韧性、紫外屏蔽性和抗氧化活性;与ASKG膜相比,当PTE含量为2.5%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为6.65 MPa,断裂伸长率为76.80%,水蒸气透过率为1.80×10^(-10)g/(m·s·Pa);在稀释100倍的情况下,膜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仍提高了647.99%。利用膜将熟鸡肉热封包装,在4℃贮藏3、6和9 d后进行测试,发现PTE的添加有效抑制了包装的鸡肉的TBARS值的上升,延缓脂质氧化。因此,ASKG-PTE复合膜在肉制品的保鲜包装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蒿胶 鹧鸪茶提取物 复合膜 抗氧化性能 食品保鲜 鸡肉
下载PDF
藜蒿茶加工工艺及黄酮、多糖活性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存兵 田林双 +2 位作者 吴君艳 陈芳 彭芳琦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54-1557,共4页
以藜蒿嫩叶为原料,对藜蒿茶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根据感官评定结果和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藜蒿茶所浸提出的黄酮和多糖含量确定选择适宜的杀青方法、干燥温度、切段长度及冲泡温度。结果表明,藜蒿茶最佳加工工艺是将新鲜的藜蒿采用锅式杀青... 以藜蒿嫩叶为原料,对藜蒿茶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根据感官评定结果和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藜蒿茶所浸提出的黄酮和多糖含量确定选择适宜的杀青方法、干燥温度、切段长度及冲泡温度。结果表明,藜蒿茶最佳加工工艺是将新鲜的藜蒿采用锅式杀青8 min,在70~90℃条件下烘干,并剪切成1.50 cm长度做茶段。饮用时用较高温度的水冲泡,最好加沸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蒿 黄酮 多糖 加工工艺
下载PDF
藜蒿绿茶保健饮料生产工艺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存兵 田林双 +3 位作者 吴君艳 陈芳 李昱萱 彭芳琦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9-162,共4页
为提高藜蒿产品的附加值,对藜蒿绿茶复合汁饮料生产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饮品的最佳工艺为藜蒿汁10mL,绿茶茶汁200mL,白砂糖6g,柠檬酸0.06g。最佳稳定剂CMC-Na添加量为0.03%,在该工艺条件下的产品呈浅黄绿色,具有藜蒿特有的... 为提高藜蒿产品的附加值,对藜蒿绿茶复合汁饮料生产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饮品的最佳工艺为藜蒿汁10mL,绿茶茶汁200mL,白砂糖6g,柠檬酸0.06g。最佳稳定剂CMC-Na添加量为0.03%,在该工艺条件下的产品呈浅黄绿色,具有藜蒿特有的香气,酸甜可口,呈均匀液体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蒿 绿茶 复合饮料 工艺 关键技术
下载PDF
藜蒿茶浸提液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曾长立 于真 +1 位作者 戴希刚 丁建军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75-180,共6页
以藜蒿茶为材料,运用正交设计研究了藜蒿茶不同溶剂浸提液在不同条件下对6种供试菌种(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产气杆菌)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90%乙醇溶液在95℃温度下浸提75 mi... 以藜蒿茶为材料,运用正交设计研究了藜蒿茶不同溶剂浸提液在不同条件下对6种供试菌种(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产气杆菌)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90%乙醇溶液在95℃温度下浸提75 min所得浸提液对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产气杆菌与普通变形杆菌的抑菌环分别达到最大,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环具有较高值,因此该条件抑菌效果较佳;水提试验显示,蒸馏水在85℃的温度下浸提2 h,所得浸提液抑菌效果最好。分析表明藜蒿茶浸提液对不同细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但对不同细菌的抑制效果差异并不显著,说明其具有广谱抑菌效果。在6种供试菌中,藜蒿茶浸提液对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最小,说明其对大肠埃希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蒿茶 醇提法 水提法 抑菌效果
下载PDF
三种天然抗氧化成分对沙蒿籽油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晓莺 曹有龙 +2 位作者 何军 罗青 巫鹏举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3期102-103,共2页
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沙蒿籽油,找出适合的天然抗氧化剂,用碘量法研究了生姜、花生壳、茶叶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物对沙蒿籽油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5%生姜提取物、5%花生壳提取物、7%茶叶提取物对沙蒿籽油均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其中7%茶... 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沙蒿籽油,找出适合的天然抗氧化剂,用碘量法研究了生姜、花生壳、茶叶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物对沙蒿籽油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5%生姜提取物、5%花生壳提取物、7%茶叶提取物对沙蒿籽油均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其中7%茶叶提取物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蒿 抗氧化 生姜 花生壳 茶叶
下载PDF
芦蒿茶的加工工艺及质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伯涛 钱骅 +1 位作者 张卫明 黄晓德 《现代商贸工业》 2003年第8期44-46,共3页
以芦蒿叶为原料,采用炒制和漂烫两种杀青方法制备芦蒿茶,并对芦蒿茶的营养成分及质量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芦蒿茶的参考质量标准。
关键词 芦蒿茶 加工工艺 炒制法 瀑烫法 质量
下载PDF
茶园间作艾蒿对其生态系统的影响
8
作者 张辉 李慧玲 +5 位作者 王定锋 李金玉 李良德 刘丰静 曾明森 王庆森 《茶叶学报》 2023年第1期63-69,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茶园间作艾蒿对茶园害虫茶小绿叶蝉和天敌蜘蛛种群数量、茶树根际土壤养分状况及茶树鲜叶生化成分变化,探明茶园间作艾蒿对茶园生态系统的影响,为艾蒿在茶园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间作实验设置为茶-艾蒿间作... 【目的】通过研究茶园间作艾蒿对茶园害虫茶小绿叶蝉和天敌蜘蛛种群数量、茶树根际土壤养分状况及茶树鲜叶生化成分变化,探明茶园间作艾蒿对茶园生态系统的影响,为艾蒿在茶园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间作实验设置为茶-艾蒿间作和茶单作2个处理。以茶园单作为对照(CK),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茶园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和天敌蜘蛛种群数量,检测茶树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茶树鲜叶生化成分指标。【结果】艾蒿间作茶园中除土壤有效磷外,茶树根际的其他土壤养分均显著高于单作茶园,其中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CK增加23.08%和30.63%;茶树-艾蒿间作显著影响茶树鲜叶中茶多酚含量,与CK比较,茶多酚含量显著降低;茶园间作艾蒿降低了茶小绿叶蝉种群数量,在茶小绿叶蝉高峰期,与CK比较,艾蒿间作茶园茶小绿叶蝉的种群数量极显著下降了35.53%;茶园间作艾蒿增加了蜘蛛种群数量,从5月25日开始,艾蒿间作茶园的蜘蛛种群数量显著高于茶单作茶园,5月25日蜘蛛总数量急剧增加,数量为单作的3倍。【结论】茶园间作艾蒿植物是一种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茶园栽培管理模式,可以应用于茶园间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蒿 茶树 间作 生态调控
下载PDF
黄花蒿茶提取物抑制Th2细胞相关炎症因子表达减轻DNCB诱导BALB/c小鼠特应性皮炎 被引量:10
9
作者 韩欣妍 陈姿羽 +8 位作者 袁金凤 王高瑞 杨柳 韩笑 吴辉 石海莲 侴桂新 朱美文 吴晓俊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2年第12期73-78,共6页
目的评价黄花蒿茶(苦草茶)提取物(AT)对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的BALB/c小鼠特应性皮炎(AD)是否具有改善皮损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苦草茶提取物组及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除正... 目的评价黄花蒿茶(苦草茶)提取物(AT)对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的BALB/c小鼠特应性皮炎(AD)是否具有改善皮损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苦草茶提取物组及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应用DNCB刺激诱导小鼠AD,于第7天灌胃给予相应组模型动物AT(3g·kg^(-1))和地塞米松(1.5mg·kg^(-1)),连续给药13d。通过皮肤损伤评分,以及耳厚、耳质量指标考察药物对AD小鼠皮损的作用;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甲苯胺蓝(TB)染色法检测小鼠耳组织肥大细胞及嗜酸性细胞浸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介素-13(IL-13)水平;运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耳组织IL-13、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白介素-17(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反复应用DNCB于小鼠背部及耳部皮肤后,模型组小鼠皮肤出现红肿溃烂、干燥剥落等表现,且小鼠表皮增厚、嗜酸性细胞及肥大细胞浸润增多(P<0.05),血清IL-13水平显著升高(P<0.05),耳组织IL-13、TSLP、IL-17及TNF-α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苦草茶提取物组DNCB诱导的BALB/c小鼠的AD样症状显著减轻,皮肤干燥剥落、红斑、肿胀溃烂现象显著改善(P<0.05),耳增厚明显抑制(P<0.05),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浸润显著减少(P<0.05);小鼠血清IL-13水平显著降低(P<0.05),耳组织IL-13、TSLP、IL-17及TNF-α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AT可能通过抑制辅助性T细胞2(Th2)相关炎症细胞因子IL-13、TSLP、IL-17及TNF-α表达,进而对AD产生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湿疹 苦草茶 黄花蒿 抗炎 免疫调节 小鼠模型 中药研究
下载PDF
藜蒿叶和藜蒿茶中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真 李凯 +4 位作者 戴希刚 熊芳利 卞国栋 丁建军 曾长立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6期520-526,共7页
以乙醇为极性溶剂分别提取藜蒿叶和藜蒿茶中的活性物质,并运用GC-MS对藜蒿叶和藜蒿茶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采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藜蒿叶中含4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烷烃类化合... 以乙醇为极性溶剂分别提取藜蒿叶和藜蒿茶中的活性物质,并运用GC-MS对藜蒿叶和藜蒿茶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采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藜蒿叶中含4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烷烃类化合物(9种)和烯烃类化合物(19种),其相对含量分别为47.22%和35.52%;而藜蒿茶中则含有2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烷烃类化合物(13种)和酯类化合物(4种),其相对含量分别为60.70%和25.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蒿叶 藜蒿茶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比较分析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蒿茶中3种有机酸的含量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绒 杨勇 +6 位作者 施晓琪 邹雯燕 付晨伟 纪香峰 喻春皓 崔超 孔晶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61-65,共5页
建立蒿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3种有机酸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Kromasil 100-5C 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10︰90,V/V);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6 nm;柱温:3... 建立蒿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3种有机酸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Kromasil 100-5C 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10︰90,V/V);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6 nm;柱温:30℃。试验结果表明,3种有机酸的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6.9%~104.6%,RSD在2.0%~2.4%。不同产地的样本中,江苏蒿茶的3种有机酸类成分的含量远大于其他4个产地。本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可用于蒿茶中3种有机酸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茶 有机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几种植物源抗菌粘胶纤维性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卫 赵艳艳 于湖生 《山东纺织科技》 2016年第1期19-21,共3页
文章将茶叶抗菌粘胶纤维、艾草抗菌粘胶纤维、金樱子抗菌粘胶纤维、千年健粘胶纤维与普通粘胶纤维相对比,测试了它们的基本性能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虽然这几种植物源抗菌纤维的基本性能与普通粘胶纤维有所差异,但仍能满足纺织生产和服... 文章将茶叶抗菌粘胶纤维、艾草抗菌粘胶纤维、金樱子抗菌粘胶纤维、千年健粘胶纤维与普通粘胶纤维相对比,测试了它们的基本性能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虽然这几种植物源抗菌纤维的基本性能与普通粘胶纤维有所差异,但仍能满足纺织生产和服用性能的要求,而且这些纤维具有很好的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抗菌粘胶纤维 艾草抗菌粘胶纤维 金樱子抗菌粘胶纤维 千年健抗菌粘胶纤维 基本性能 抗菌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