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分压对S135钢在CO_(2)/H_(2)S共存体系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高科超 尚锁贵 +3 位作者 高强勇 马金鑫 张智 刘婉颖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7-75,共9页
为了给井下油气管材的选择和腐蚀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进行S135钢在CO_(2)/H_(2)S共存体系中的腐蚀模拟试验,采用失重法、恒载荷法、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EDS)、三维轮廓扫描仪等手段研究了CO... 为了给井下油气管材的选择和腐蚀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进行S135钢在CO_(2)/H_(2)S共存体系中的腐蚀模拟试验,采用失重法、恒载荷法、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EDS)、三维轮廓扫描仪等手段研究了CO_(2)分压对S135钢在温度100℃、CO_(2)/H_(2)S共存体系中腐蚀行为的影响及规律。结果表明,随CO_(2)分压升高,S135钢的腐蚀速率增大,屈服强度损伤加剧,CO_(2)分压为5,10,15,20 MPa时,其屈服强度(σs)损伤率分别为1.4%、3.6%、4.5%和15.9%;抗拉强度(σb)损伤率分别为1.2%、3.4%、5.2%和15.4%。S135钢在低CO_(2)分压下发生全面腐蚀,随CO_(2)分压增大发展为以全面腐蚀为主,辅以局部腐蚀。应力腐蚀裂纹在萌生阶段以局部阳极溶解作用(点蚀)为主,随CO_(2)分压增大应力腐蚀裂纹更易生长,应力腐蚀敏感性增加,加剧了基体的腐蚀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分压 S135钢 co_(2)/H_(2)S 失重腐蚀 应力腐蚀
下载PDF
一种新型材料固井水泥石的抗高CO_(2)分压腐蚀性能评价
2
作者 刘仕康 杨威 +3 位作者 王学春 石礼岗 山永林 彭云帆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3期39-43,共5页
井下高温、高CO_(2)含量条件使水泥环长效封固周期寿命缩短,水泥环完整性保障难度增大,由于在较高的压力环境下CO_(2)呈现低黏度、高扩散性和高压缩性的超临界特性,会加剧水泥石的腐蚀。本文与常见的6种防腐材料进行防腐性能对比测试,... 井下高温、高CO_(2)含量条件使水泥环长效封固周期寿命缩短,水泥环完整性保障难度增大,由于在较高的压力环境下CO_(2)呈现低黏度、高扩散性和高压缩性的超临界特性,会加剧水泥石的腐蚀。本文与常见的6种防腐材料进行防腐性能对比测试,研发了可用于井下高温、高CO_(2)分压环境中的一种新型防腐材料。室内实验结果表明,新型火山灰混合材料由于二次水化反应消耗Ca(OH)_(2)提高水泥石长期强度,且电镜下微观观察分析,新型火山灰混合材料水泥石渗透率更低,CO_(2)环境中养护30 d后水泥石表面仍存在CaSiO_(3),表明侵蚀仍在表层进行。新型火山灰混合材料的水泥石具有30 d腐蚀深度1.17 mm、抗压强度衰退率2.6%、渗透率变化率2.1%更好的抗CO_(2)腐蚀能力,且具有良好的综合施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分压 co_(2)腐蚀性能 新型火山灰混合材料 高温高压腐蚀测试
下载PDF
新型环保绝缘气体C_(4)F_(7)N/CO_(2)的制备及检测研究
3
作者 唐晓杰 张荣伟 +5 位作者 李龙 戴坚宇 何涛 曾晓哲 宁帅官 王腾辉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07,共6页
为了进一步探究C_(4)F_(7)N/CO_(2)混合气体在高压电气设备中的应用潜能,本研究搭建C_(4)F_(7)N/CO_(2)混合气体制备系统,采用分压法制备了C_(4)F_(7)N体积分数不同的C_(4)F_(7)N/CO_(2)混合气体。建立了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 为了进一步探究C_(4)F_(7)N/CO_(2)混合气体在高压电气设备中的应用潜能,本研究搭建C_(4)F_(7)N/CO_(2)混合气体制备系统,采用分压法制备了C_(4)F_(7)N体积分数不同的C_(4)F_(7)N/CO_(2)混合气体。建立了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检测方法,针对C_(4)F_(7)N/CO_(2)混合气体制备过程中检测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基于流体力学及有限元分析,开展不同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热驱动扩散模拟实验。结果表明:C_(4)F_(7)N体积分数为2%、5%、10%时C_(4)F_(7)N/CO_(2)气体浓度扩散平衡的时间分别为4775、6600、8800 s,C_(4)F_(7)N气体浓度扩散平衡的时间分别为94、122、158 min。3种C_(4)F_(7)N/CO_(2)混合气体分别在配制100、125、160 min后进行质量检测及应用,可达到良好的质量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特性 分压法 GC-FID C_(4)F_(7)N/co_(2) 流体力学 扩散特性
下载PDF
澜沧江梯级水库水化学特征及其对水-气界面CO_(2)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杜琪琪 李伯根 +2 位作者 蔡虹明 邓玥 王雨春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6,共11页
由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气候变化已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而目前对梯级水库温室气体的源-汇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为厘清梯级水库水化学特征及其对水体CO_(2)分压(pCO_(2))及通量的影响,于2019年5~11月对澜沧江6... 由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气候变化已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而目前对梯级水库温室气体的源-汇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为厘清梯级水库水化学特征及其对水体CO_(2)分压(pCO_(2))及通量的影响,于2019年5~11月对澜沧江6个梯级水库进行定点采样,测定水体理化参数并计算水体离子来源、CO_(2)分压及释放通量(FCO_(2))。结果表明,澜沧江流域水体中的主要离子来源于碳酸盐岩、硅酸盐和蒸发岩的风化,而大气输入的贡献比例相对较低;澜沧江流域梯级水库pCO_(2)的大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生物新陈代谢作用、水动力学条件以及水库库龄等。澜沧江梯级水库FCO_(2)范围为-12.99 mmol/(m2·d)至334.08 mmol/(m2·d)之间,平均值为43.38 mmol/(m2·d),总的来说澜沧江梯级水库是一个大气CO_(2)源。与pCO_(2)值类似,FCO_(2)值也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化与季节性变化,具有较强的时空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 梯级水库 水化学特征 co_(2)分压 co_(2)通量
下载PDF
亚热带珊瑚礁海域枯水季pCO_(2)的分布特征及CO_(2)汇源转换机制——以深圳杨梅坑海域为例
5
作者 张卓 杨波 +6 位作者 崔洲平 林子燚 谢子强 郑惠娜 廖宝林 肖宝华 朱春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56,共12页
由于存在极高的初级生产和高效的碳代谢速率,珊瑚礁海域二氧化碳(CO_(2))的汇/源属性仍存有争议。为明晰中国典型珊瑚礁海域CO_(2)的汇源属性及驱动因素,作者基于2022年11月(秋季)和2023年2月(冬季)在深圳杨梅坑海域的调查结果并结合室... 由于存在极高的初级生产和高效的碳代谢速率,珊瑚礁海域二氧化碳(CO_(2))的汇/源属性仍存有争议。为明晰中国典型珊瑚礁海域CO_(2)的汇源属性及驱动因素,作者基于2022年11月(秋季)和2023年2月(冬季)在深圳杨梅坑海域的调查结果并结合室内培养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探究了枯水季节典型亚热带珊瑚礁海水二氧化碳分压(pCO_(2))的分布特征及主要控制机制。结果表明,调查期间pCO_(2)的变化较大,其范围为233.3~465.3μatm。秋季表现为大气CO_(2)的汇,CO_(2)吸收通量为1.66±0.41 mmol C/(m^(2)/d);冬季表现为大气CO_(2)的弱源,其释放通量为0.36±0.17 mmol C/(m^(2)/d)。调查期间(枯水季)杨梅坑海域受淡水输入的影响较小,季节性温度影响下的生物过程是驱动pCO_(2)变化的关键因素,其贡献pCO_(2)总变化量的73.6%(表层)和66.5%(底层)。其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季节差异是导致海水CO_(2)汇源转变的主要成因,而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甚微。相比较,物理过程(CO_(2)海-气交换、温度和盐度变化)对pCO_(2)的影响相对较小,其作用结果远低于生物过程。此外,珊瑚的代谢活动对杨梅坑局部海域pCO_(2)分布产生一定影响,造成礁区pCO_(2)值高于非礁区。因此,海气CO_(2)通量估算中不能忽视局部海域珊瑚代谢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co_(2)分压 海气co_(2)通量 源汇特征 杨梅坑海域
下载PDF
下三横山岛养殖海域海-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6
作者 常佳楠 张建琳 +6 位作者 段元亮 沈亦非 沈茜妤 赵爽 张梅菁 赵子滔 何培民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5-617,共13页
为研究下三横山岛养殖海域海-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及影响因素,从2020年7月开始,在该海域开展为期一年(4次)的监测和分析,主要剖析其温度、盐度、pH、总碱度(TA)及水体中溶解无机碳(DIC)、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分布差异,估... 为研究下三横山岛养殖海域海-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及影响因素,从2020年7月开始,在该海域开展为期一年(4次)的监测和分析,主要剖析其温度、盐度、pH、总碱度(TA)及水体中溶解无机碳(DIC)、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分布差异,估算下三横山岛养殖海域表层海水CO_(2)分压(pCO_(2))及海-气界面CO_(2)通量(FCO_(2))值,并分析pCO_(2)的影响因素,探讨下三横山岛该养殖海域海-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结果表明,下三横山岛海域表层海水4个季节的温度、盐度、pH、TA、DIC、DOC、POC的分布在季节上差异极显著(P<0.01)。下三横山岛海域pCO_(2)全年的变化范围为29.93~836.80μatm,FCO_(2)值的变化范围为-45.67~216.50 mmol·(m^(2)·d)^(-1)。pCO_(2)与FCO_(2)值四季变化显著(P<0.05),全年碳分布格局有较大差异,其中,仅春季为碳汇,碳汇强度为(-32.79±3.73)mmol·(m^(2)·d)^(-1),夏、秋、冬季皆为碳源,碳源强度分别为(14.74±33.35)mmol·(m^(2)·d)^(-1)、(18.39±6.63)mmol·(m^(2)·d)^(-1)、(50.34±9.27)mmol·(m^(2)·d)^(-1),其中,春、夏、秋季FCO_(2)最低值均出现在鱼类养殖区,最高值出现在贻贝养殖区。养殖区内的生物活动是影响下三横山岛海域表层海水pCO_(2)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为下三横山岛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的碳汇研究提供了前期数据及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三横山岛 海水co_(2)分压 海-气co_(2)交换通量 海水养殖
下载PDF
20钢在油气田中CO_(2)与H_(2)S共存环境下的腐蚀行为及机理
7
作者 宋成立 宋晓俊 +3 位作者 陈庆国 李坤 贾海东 李广山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65,共6页
利用高温高压动态反应釜模拟油气田CO_(2)和H_(2)S共存环境的实际工况,通过腐蚀试验分析了20钢在不同CO_(2)分压(0.01,0.05,0.21,0.50 MPa)和H_(2)S分压(0.0003,0.003,0.01,0.05 MPa)下的腐蚀行为以及CO_(2)和H_(2)S分压对均匀腐蚀和点... 利用高温高压动态反应釜模拟油气田CO_(2)和H_(2)S共存环境的实际工况,通过腐蚀试验分析了20钢在不同CO_(2)分压(0.01,0.05,0.21,0.50 MPa)和H_(2)S分压(0.0003,0.003,0.01,0.05 MPa)下的腐蚀行为以及CO_(2)和H_(2)S分压对均匀腐蚀和点蚀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H_(2)S分压为0.003 MPa条件下,当CO_(2)分压为0.01,0.05 MPa时,20钢主要发生均匀腐蚀,随着CO_(2)分压的继续增大,点蚀越来越严重;在CO_(2)分压为0.05 MPa条件下,当H_(2)S分压为0.0003 MPa时,20钢表面腐蚀轻微,随着H_(2)S分压的增大,腐蚀加剧,但仍主要发生均匀腐蚀;H_(2)S和CO_(2)分压对20钢的均匀腐蚀速率和点蚀速率均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H_(2)S分压对均匀腐蚀的影响程度较大,而CO_(2)分压对点蚀的影响程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和H_(2)S共存环境 均匀腐蚀 点蚀 分压 20钢
下载PDF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and its diffusion flux in karst surface aquatic ecosystems:a review
8
作者 Xingxing Cao Qixin Wu +1 位作者 Wanfa Wang Pan Wu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943-960,共18页
Carbon dioxide(CO_(2))emissions from aquatic ecosystems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karst carbon cycle process and also a key indicator for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karst carbon sinks.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O_(... Carbon dioxide(CO_(2))emissions from aquatic ecosystems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karst carbon cycle process and also a key indicator for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karst carbon sinks.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O_(2)partial pressure(pCO_(2))and its diffusion flux(FCO_(2))in karst surface aquatic ecosystems,mainly rivers,lakes,and reservoirs,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summarized the methods for monitoring CO_(2)emissions in karst aquatic ecosystems and discussed their adaptation conditions in karst areas.The pCO_(2)and FCO_(2)decreased in the order of rivers>reservoirs>lakes,and the values in karst lakes were eventuall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lobal lakes.The pCO_(2)and FCO_(2)of karst aquatic ecosystems had patterns of variation with diurnal,seasonal,water depth and hydrological cycles,and spatial and temporal hetero-geneity.The sources of CO_(2)in karst waters are influenced by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sources,and the key spatial and tempor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_(2)emissions from karst rivers,lakes,and reservoirs were determined in terms of physicochemical indicators,biological factors,and bio-genic elements;additionally,the process of human activity interference on CO_(2)emissions was discussed.Finally,a conceptual model illustrating the impacts of urban devel-opment,agriculture,mining,and dam construction on the CO_(2)emissions at the karst surface aquatic ecosystem is presented.Meanwhile,based on the disadvantages existing in current research,we proposed several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s related to CO_(2)emissions from karst surface aquatic eco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area RIVER LAKE RESERVOIR partial pressure of co_(2) co_(2)diffusion flux
下载PDF
北部湾东北部春、夏季表层海水CO_(2)分压的24 h变化及其调控机制研究
9
作者 许欣 王翔 +6 位作者 胡慧娜 向荣 蔡钰灿 刘长建 张伟杰 陈际雨 马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26,共13页
周日观测对掌握近海碳酸盐体系变化和海-气CO_(2)交换过程是必要的,有助于降低碳源汇评估的不确定性。针对北部湾东北部的英罗湾-安铺港海域,于2018年4月和8月利用24 h定点逐时采样观测了该区域表层海水碳酸盐体系及相关要素,分析了春... 周日观测对掌握近海碳酸盐体系变化和海-气CO_(2)交换过程是必要的,有助于降低碳源汇评估的不确定性。针对北部湾东北部的英罗湾-安铺港海域,于2018年4月和8月利用24 h定点逐时采样观测了该区域表层海水碳酸盐体系及相关要素,分析了春、夏季的表层海水CO_(2)分压(p CO_(2))24 h逐时变化规律及其调控因子。观测结果表明,春、夏季p CO_(2)变化范围分别为530~628μatm和427~748μatm,平均海-气CO_(2)通量分别为(1.7±0.8)mmol/(m^(2)·d)和(1.2±0.8)mmol/(m^(2)·d),均表现为大气CO_(2)的弱源。其中春季p CO_(2)24 h逐时变化受温度的影响相比夏季更显著,而夏季p CO_(2)对潮汐作用以及区域内沿岸河流、地下水等淡水汇入引起的生物生产和呼吸代谢过程增强的响应更明显。海水升温主导了春季区域表层高p CO_(2)的形成,夏季咸淡水的物理混合过程中增强的生物生产对表层溶解无机碳(DIC)起到降低作用,区域内的红树林、盐沼等生态系统对淡水端的DIC添加有一定的贡献。水团DIC浓度与总碱度(TA)的比值变化可反映英罗湾-安铺港海域p CO_(2)湾内高、湾外低的总体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英罗湾-安铺港 co_(2)分压 海-气co_(2)通量
下载PDF
微型流化床中不同CO_(2)分压下煤焦气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珂 曾玺 +4 位作者 王芳 岳君容 康国俊 谭依玲 王少楠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42,共7页
利用新开发的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MFBRA)开展了煤焦-CO_(2)等温气化反应实验,考察了气化剂分压对半焦气化反应特性的影响,并与热重分析仪(TGA)中的气化反应行为和动力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TGA相比,相同条件下,MFBRA测定的反应速... 利用新开发的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MFBRA)开展了煤焦-CO_(2)等温气化反应实验,考察了气化剂分压对半焦气化反应特性的影响,并与热重分析仪(TGA)中的气化反应行为和动力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TGA相比,相同条件下,MFBRA测定的反应速率更高,利用等转化率法计算得到的活化能偏大,这主要是由于MFBRA中均匀的温度分布、高传热速率及对气-固反应扩散的有效抑制。分析MFBRA中气化剂分压影响发现,高气化剂分压下,半焦具有更高的反应速率和更短的气化反应完成时间,且CO_(2)分压大于20%时,分压对气化反应的影响有限。总体而言,各气化剂分压下半焦气化反应在不同转化率下的活化能分布均匀,这进一步说明MFBRA内低气体扩散在半焦气化反应行为测定和动力学求算准确性方面的优势,求得的数据更贴近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FBRA TGA 煤焦 等温气化 co_(2)分压
下载PDF
南海西部秋季海表pCO_(2)分布与海-气CO_(2)通量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欣 于培松 +3 位作者 蔡小霞 潘建明 胡佶 张海峰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64,共10页
文章综合分析了南海西部2012年秋季海表二氧化碳分压(p_(CO_2))分布及控制因素,估算并讨论了海-气CO_2通量及其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秋季南海西部海表p_(CO_2)变化范围为37.8~57.1Pa,均高于大气p_(CO_2),表现为大气CO_2的源。研究海域... 文章综合分析了南海西部2012年秋季海表二氧化碳分压(p_(CO_2))分布及控制因素,估算并讨论了海-气CO_2通量及其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秋季南海西部海表p_(CO_2)变化范围为37.8~57.1Pa,均高于大气p_(CO_2),表现为大气CO_2的源。研究海域海表p_(CO_2)分布主要受海水碳酸盐热力学的影响,海表温度(SST)是影响海表p_(CO_2)分布的主要因素。但在局部海域,海表p_(CO_2)分布还受到其他因素的控制。其中,越南东部局部海域表层海水受湄公河冲淡水的影响呈低盐特征,高p_(CO_2)的冲淡水团和离岸水团的混合作用直接影响该海域海表p_(CO_2)分布。此外,珊瑚礁的钙化活动造成南沙群岛弹丸礁西部海域出现表层p_(CO_2)极高值。秋季南海西部表层海水CO_2释放速率的分布格局主要受风速的控制。北部海域海-气CO_2分压差(Δp_(CO_2))低于中南部海盆,但其海表风速远高于中南部海盆,造成北部海域表层海水CO_2释放速率(2.9mmol C·m^(-2)·d^(-1))明显高于中南部海盆(0.9mmol C·m^(-2)·d^(-1))。海-气CO_2通量估算中不能忽视局部海域珊瑚礁代谢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部 二氧化碳分压 海-气co2通量
下载PDF
2017年春季长江口-东海连续体pCO_(2)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德望 林华 +6 位作者 陈思杨 王斌 王奎 王尧 马云龙 金海燕 陈建芳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62,共11页
厘清河口-陆架连续体的碳源/汇机制是认识海洋在“碳中和”中作用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2017年春季长江口-东海的走航CO_(2)分压(pCO_(2))及温、盐等资料,分区域阐述春季长江口-东海连续体pCO_(2)的空间分布格局,半定量解析水团分配、... 厘清河口-陆架连续体的碳源/汇机制是认识海洋在“碳中和”中作用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2017年春季长江口-东海的走航CO_(2)分压(pCO_(2))及温、盐等资料,分区域阐述春季长江口-东海连续体pCO_(2)的空间分布格局,半定量解析水团分配、有机质生产及降解等过程对pCO_(2)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水团来源是决定春季长江口-东海连续体pCO_(2)分布及碳源/汇格局的主要因素,而有机质生产或者降解可强烈影响长江口-东海连续体碳源/汇格局。春季长江口门及浙江沿岸受长江径流影响而具有较高的pCO_(2),碳源强度可达5.36 mmol·m^(-2)·d^(-1);研究区域北部和东部分别受冲淡水及黑潮表层水的影响,表现为大气碳汇,北部碳汇强度为^(-1)5.44 mmol·m^(-2)·d^(-1)。2017年春季研究区域平均碳通量为-6.73 mmol·m^(-2)·d^(-1)。端元混合模型结果表明陆源有机质降解导致河口pCO_(2)增加了约200μatm,促使春季河口由大气CO_(2)的弱汇转变为碳源;陆架区域在仅考虑水团分配下同样为碳汇,而藻华过程进一步降低了pCO_(2)(下降144μatm),增强了其碳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东海 co_(2)分压(pco_(2)) 碳通量 春季藻华
下载PDF
X65碳钢的H_(2)S/CO_(2)腐蚀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陆原 赵景茂 +3 位作者 张勇 张妙玮 刘言霞 程艳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25,共9页
目前,H_(2)S/CO_(2)腐蚀过程的控制因素判定依据主要参考Dunlop等的研究结果,但该判定结果经常与油田实际腐蚀情况不相符。为找到造成偏差的主要原因,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采用动态高温高压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 目前,H_(2)S/CO_(2)腐蚀过程的控制因素判定依据主要参考Dunlop等的研究结果,但该判定结果经常与油田实际腐蚀情况不相符。为找到造成偏差的主要原因,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采用动态高温高压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X65碳钢在H_(2)S/CO_(2)共存体系中的腐蚀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平均腐蚀速率随H_(2)S/CO_(2)分压比(p_(H_(2)S)/p_(CO_(2)))的变化呈现两种不同的规律,这与腐蚀产物的膜形态和组成密切相关;腐蚀控制因素与p_(H_(2)S)/p_(CO_(2))有关,而p_(H_(2)S)/p_(CO_(2))临界值大小与温度密切相关。对于H2S腐蚀控制,当温度低于40℃时,Dunlop等的研究结果仍然适用;当温度从40℃升高至60℃时,本研究的p_(H_(2)S)/p_(CO_(2))临界值由0.05升高到0.10。对于CO_(2)腐蚀控制,本研究的p_(H_(2)S)/p_(CO_(2))临界值在85℃以上时由原来的0.002逐渐升高到0.003。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修正了X65碳钢的H_(2)S/CO_(2)腐蚀过程的控制因素与p_(H_(2)S)/p_(CO_(2))及体系温度的关系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_(2)S/co_(2)共存体系 腐蚀速率 腐蚀产物 控制因素 分压比
下载PDF
L415管线钢在天然气环境中的CO_(2)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姜厚君 王忠辉 +3 位作者 王熙淞 赵松 孙昌 郑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83-87,共5页
针对L415管线钢在天然气环境中的CO_(2)腐蚀行为问题,研究首先对L415管线钢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进行分析,通过实验的方式,分别进行L415管线钢在不同温度、流速以及CO_(2)分压下的腐蚀行为研究,为L415管线钢在含CO_(2)天然气中的应用奠... 针对L415管线钢在天然气环境中的CO_(2)腐蚀行为问题,研究首先对L415管线钢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进行分析,通过实验的方式,分别进行L415管线钢在不同温度、流速以及CO_(2)分压下的腐蚀行为研究,为L415管线钢在含CO_(2)天然气中的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90℃环境下,L415管线钢的腐蚀速率最快,说明温度是L415管线钢CO_(2)腐蚀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天然气流速的增加,L415管线钢的CO_(2)腐蚀速率先增加后降低;随着CO_(2)分压的增加,L415管线钢表明的腐蚀产物保护膜被破坏,L415管线钢的腐蚀速率将急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415管线钢 天然气 co_(2)腐蚀 温度 流速 co_(2)分压
下载PDF
深井套管在CO_(2)环境中腐蚀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崔国杰 高科超 +5 位作者 王啸 刘询 王宁 窦蓬 尚锁贵 赵宇航 《当代化工》 CAS 2021年第12期2923-2928,2933,共7页
CO_(2)溶于水有极强的腐蚀性,在油田中导致套管发生腐蚀,降低井筒完整性。蓬莱油田是典型的高CO_(2)腐蚀性油田,井底温度与压力要高于其他油田。现利用CO_(2)动态腐蚀实验仪器模拟套管的腐蚀环境,采用控制单一因素改变的方式分别研究CO_... CO_(2)溶于水有极强的腐蚀性,在油田中导致套管发生腐蚀,降低井筒完整性。蓬莱油田是典型的高CO_(2)腐蚀性油田,井底温度与压力要高于其他油田。现利用CO_(2)动态腐蚀实验仪器模拟套管的腐蚀环境,采用控制单一因素改变的方式分别研究CO_(2)腐蚀与温度、CO_(2)分压、时间、电位差和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碳钢在某个温度区间内升高温度后在二氧化碳水溶液中的腐蚀速度加快;随CO_(2)分压的升高,腐蚀速率急剧增大,然后趋于稳定;与电偶腐蚀相比,油井含砂对腐蚀影响更大,1Cr材料对出砂敏感。增加CO_(2)分压后腐蚀电流密度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随着温度的升高,油套管钢的腐蚀电位一直减小,腐蚀电流密度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腐蚀 co_(2)分压 温度 含砂油田 电化学性能 co_(2)动态腐蚀实验仪器 腐蚀速率
下载PDF
抽油杆材料在含CO_(2)高温高压环境中的腐蚀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齐光峰 李风 +1 位作者 张瑾 时宪 《全面腐蚀控制》 2022年第4期126-130,共5页
本文通过在CO_(2)与油井介质环境共同作用下的模拟试验研究,探索了不同抽油杆材料的腐蚀规律。研究表明,在不同矿化度(CL^(-)等电解质含量)、温度、CO_(2)分压下,相同抽油杆材料的腐蚀速率和腐蚀产物形态不同,且后两者影响更显著;不同... 本文通过在CO_(2)与油井介质环境共同作用下的模拟试验研究,探索了不同抽油杆材料的腐蚀规律。研究表明,在不同矿化度(CL^(-)等电解质含量)、温度、CO_(2)分压下,相同抽油杆材料的腐蚀速率和腐蚀产物形态不同,且后两者影响更显著;不同抽油杆材料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的耐腐蚀性呈现较大差异,高Cr材料耐腐蚀性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杆 co_(2)分压 腐蚀试验
下载PDF
模拟CO_(2)驱工况下N80钢油管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辉 马振鹏 +3 位作者 迟九蓉 罗江云 张馨予 刘星悦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76-978,986,共4页
为明确温度、CO_(2)分压对N80钢管材的腐蚀影响,并结合腐蚀环境优化匹配合适的防腐措施,通过失重法,利用高温高压釜模拟CO_(2)驱油工况,得到材料的腐蚀速率,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利用EDS分析、结合XRD分析确定腐蚀产物种类。结果表明,模... 为明确温度、CO_(2)分压对N80钢管材的腐蚀影响,并结合腐蚀环境优化匹配合适的防腐措施,通过失重法,利用高温高压釜模拟CO_(2)驱油工况,得到材料的腐蚀速率,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利用EDS分析、结合XRD分析确定腐蚀产物种类。结果表明,模拟CO_(2)驱工况下,N80钢在CO_(2)分压为0~10 MPa时,气、液相的腐蚀速率均超过0.076 mm/a的行标要求,腐蚀产物主要可能组分为FeCO_(3),且随着压力升高,N80管材的平均腐蚀速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随温度的升高,N80管材在80℃出现腐蚀极大值,在100℃时腐蚀产物膜层致密,腐蚀速率降低。因此,须采用匹配的缓蚀剂或其他防腐措施,以提高其安全使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N80钢 co_(2)分压 腐蚀速率 缓蚀剂
下载PDF
Unveiling controls of the latitudinal gradient of surface pCO_(2) in the Kuroshio Extension and its recirculation regions(northwestern North Pacific)in late spring 被引量:2
18
作者 Chenglong Li Weidong Zhai Di Q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10-123,共14页
In the northwestern North Pacific,annual net air-sea CO_(2) flux is greatest in the Kuroshio Extension(KE)zone,owing to its low annual mean partial pressure of CO_(2)(pCO_(2)),and it decreases southward across the bas... In the northwestern North Pacific,annual net air-sea CO_(2) flux is greatest in the Kuroshio Extension(KE)zone,owing to its low annual mean partial pressure of CO_(2)(pCO_(2)),and it decreases southward across the basin.To quantify the influences of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latitudinal gradient in CO_(2) uptake,sea surface pCO_(2) and related parameters were investigated in late spring of 2018 in a study spanning the KE,Kuroshio Recirculation(KR),and subtropical zones.We found that the sea-to-air pCO_(2) difference(ΔpCO_(2))was negative and at its lowest in the KE zone.ΔpCO_(2) gradually increased southward across the KR zone,and the sea surface was nearly in air-equilibrium with atmospheric CO_(2) in the subtropical zone.We found that northward cooling and vertical mixing were the two major processes governing the latitudinal gradient in surface pCO_(2) and ΔpCO_(2),while biological influences were relatively minor.In the KE zone affected by upwelling,the vertical-mixing-induced increase in surface pCO_(2) likely canceled out approximately 61%of the decrease in surface pCO_(2) caused by cooling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Moreover,the prolonged air-sea equilibration for CO_(2) and relatively short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jointly led to the low surface pCO_(2) in the KE zone in spring.Ultimately,the cooling KE current flows out of the region before it can be re-equilibrated with atmospheric C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al pressure of co_(2) temperature effect vertical mixing biological activity air-sea exchange northwestern North Pacific
下载PDF
X100钢材在原油环境中的CO_(2)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猛 汪嘉伟 +1 位作者 朱志博 申坤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58-62,67,共6页
针对X100钢材在原油环境中的CO_(2)腐蚀问题,通过实验的方式分别进行了含水率、温度、CO_(2)分压以及流速对腐蚀行为的影响研究,为X100管道的安全使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随着原油含水率的增加,X100钢材的腐蚀速率逐渐增加;随着温度的升... 针对X100钢材在原油环境中的CO_(2)腐蚀问题,通过实验的方式分别进行了含水率、温度、CO_(2)分压以及流速对腐蚀行为的影响研究,为X100管道的安全使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随着原油含水率的增加,X100钢材的腐蚀速率逐渐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腐蚀速率先升高后下降,在温度为40℃时,钢板表面的腐蚀产物膜较为疏松,腐蚀最为严重;X100钢材随着原油中CO_(2)分压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原油中CO_(2)分压为2.5 MPa时,腐蚀产物出现了多层的状况;随着原油流速的逐渐增加,钢材的腐蚀速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流速为1.0m/s时,钢材的腐蚀相对较为严重,钢材表面存在较多的细小且深度较深的孔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100钢材 原油环境 co_(2)腐蚀 含水率 温度 co_(2)分压 流速
下载PDF
CO_(2)驱油集输系统管线腐蚀特性及选材技术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殷宏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1年第12期65-69,共5页
CO_(2)驱油是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三次采油技术之一,也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低渗透油层中注入液态CO_(2)驱替原油时,会导致集输系统出现严重的腐蚀。通过对某CO_(2)驱集输系统管材进行失效分析,并结合腐蚀模拟实... CO_(2)驱油是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三次采油技术之一,也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低渗透油层中注入液态CO_(2)驱替原油时,会导致集输系统出现严重的腐蚀。通过对某CO_(2)驱集输系统管材进行失效分析,并结合腐蚀模拟实验结果,研究了CO_(2)驱集输系统的腐蚀特性,明确了集输系统钢材腐蚀失效的主控因素。进一步通过选材分析发现,Cr9Mo材质与Cr13不锈钢在CO_(2)驱集输系统环境下均表现出了良好的耐蚀性能,此研究可为CO_(2)驱集输系统的腐蚀控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 集输系统 管道腐蚀 实验周期 温度 co_(2)分压 流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