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Lower Extremit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nd Endovascular Angi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in the Elderly 被引量:1
1
作者 LI Gang-zhi ZHAO Jin-jie +2 位作者 MA Ronga LI Lan-lan ZHAO Jing-hao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2019年第1期13-21,共9页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lower extremit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nd endovascular angi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in the elderly.Methods:The data ...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lower extremit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nd endovascular angi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in the elderly.Methods:The data of 87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5 to August 2017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they were divided into angioplasty group(n=45,intravascular angioplasty)and bypass grafting group(n=42,lower extremity artery bypass grafting).The success rate,hemodynamics of dorsalis pedis artery and nerve conduction of lower extremi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Velocity,VAS score,late target vessel lumen loss(LLL),patency rate,restenosis rate,ankle brachial index(ABI)and clinical adverse events.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ngioplasty group and bypass group(P>0.05).One month after operation,the hemodynamics of dorsalis pedis artery and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of lower limb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opera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VAS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preoperative group(P<0.05),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ABI of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opera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at each time point(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LL,patency rate and restenosis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no serious adverse events such as death or amputation occurred in both groups.Conclusion:Endovascular angioplasty and lower extremit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have the same clinic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which are safe and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r extremit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endovascular angioplasty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of lower extremity
原文传递
下肢动脉钙化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外周血管支架联合巴曲酶治疗效果的关系
2
作者 赵峰 邓默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0期1509-1514,共6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钙化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外周血管支架联合巴曲酶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筛选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外周血管支架联合巴曲酶治疗的120例ASO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踝肱指...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钙化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外周血管支架联合巴曲酶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筛选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外周血管支架联合巴曲酶治疗的120例ASO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踝肱指数≥0.9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非ASO患者)。根据治疗后6个月再狭窄是否>50%的情况将ASO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62例,再狭窄程度≤50%)和预后不良组(58例,再狭窄程度>50%)。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层回归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股浅动脉钙化评分(SFACS)、膝下动脉钙化评分(BKACS)的关系;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前后的踝肱指数、趾肱指数;Cox回归分析评估SFACS、BKACS与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FACS、BKACS与踝肱指数、趾肱指数的关系;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SFACS、BKACS与ASO患者预后不良风险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观察组年龄、男性比例、吸烟史比例、胫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足背动脉Vs、SFACS、BKACS明显高于对照组,胫后动脉血管内径、足背动脉血管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胫后动脉血管内径、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均对SFACS、BKACS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胫后动脉Vs、足背动脉Vs均对SFACS、BKACS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均P<0.05)。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C反应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SFACS[2282(856,3259)分比4236(1547,6325)分]和BKACS[1024(526,1730)分比1951(1157,2968)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良好组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年踝肱指数和趾肱指数均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均P<0.05)。调整混杂因素前后,SFACS、BKACS均与患者预后不良风险呈正相关,与踝肱指数、趾肱指数呈负相关(均P<0.05)。ASO患者预后不良风险随SFACS、BKACS增加而增加(非线性P值分别为0.762和0.395)。结论下肢动脉钙化水平与ASO患者血流动力学有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评估外周血管支架联合巴曲酶的治疗效果,因此在ASO的治疗过程中,可将其作为临床治疗的检查标志之一,用以及时优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钙化 外周血管支架 巴曲酶
下载PDF
下肢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创面局部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飞 宋庆宏 +3 位作者 魏成志 吴楠 崔洪雨 刘汉冲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观察下肢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创面局部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下肢动脉PTA治疗,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 目的:观察下肢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创面局部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下肢动脉PTA治疗,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换药法,即局部清创、清洁换药;观察组在常规外科换药基础上应用局部注射胰岛素及胰岛素溶液湿敷。对比两组的踝肱指数(ABI)、创面愈合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足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Wanger分级、Fontaine分期、Rutherford分级、疼痛分级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术前及术后ABI指数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术后第4周,观察组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术后4周ABI指数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创面面积较术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PTA手术联合创面局部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可促进创面愈合,提高创面愈合率,同时下肢PTA手术可改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下肢血供,对创面愈合起到促进作用,临床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糖尿病足溃疡 胰岛素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真实临床结果
4
作者 付冠琦 钱成 +5 位作者 公茂峰 刘正立 孔杰 汪涛 顾建平 何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430,共6页
目的探讨现实临床中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2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OrchidⓇDCB治疗的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为末次随访时患肢... 目的探讨现实临床中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2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OrchidⓇDCB治疗的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为末次随访时患肢一期和二期通畅情况。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技术成功率及随访期主要不良事件(MAE)截肢、病变段血栓形成及全因死亡。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评估患肢通畅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确定影响一期通畅率的风险因素。结果共入组146例患者(163条患肢),年龄为(71.7±9.7)岁;病变长度为(276.60±112.61)mm;97条(59.5%)患肢存在重症下肢缺血(CLI),57条(35.0%)患肢为股腘动脉病变。术后随访(583.2±261.84)d。MAE发生率为8.9%(13/146),死亡率为5.5%(8/146)。Kaplan-Meier分析显示,术后1、2、3年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2.2%、78.1%、69.0%,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7.2%、87.5%、74.7%。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CLI是影响一期通畅率的风险因素。Kaplan-Meier分析显示,术后1、2、3年一期通畅率在间歇性跛行组分别为98.2%、89.1%、82.3%,CLI组分别为88.2%、78.0%、56.6%。CLI组的MAE发生率为16.5%(15/91)。结论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间歇性跛行组疗效优于CLI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腘动脉 动脉硬化闭塞症 药物涂层球囊 真实世界
下载PDF
Rotarex旋切导管在股腘动脉狭窄合并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庄金满 李天润 +4 位作者 李选 栾景源 王昌明 冯琦琛 韩金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8-332,共5页
目的:探讨Rotarex旋切导管在治疗股腘动脉狭窄合并血栓形成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应用Rotarex旋切导管治疗的32例股腘动脉狭窄合并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50~89岁,平均(7... 目的:探讨Rotarex旋切导管在治疗股腘动脉狭窄合并血栓形成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应用Rotarex旋切导管治疗的32例股腘动脉狭窄合并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50~89岁,平均(70.7±10.3)岁;急性病程者6例(≤2周),亚急性病程者17例(>2周且≤3个月),慢性病程者9例(>3个月);病变平均长度(23.4±13.7)cm,闭塞长度(19.9±13.3)cm;支架内闭塞者7例;病变位于股浅动脉者13例,腘动脉者8例,同时累及股浅及腘动脉者11例。所有患者均应用Rotarex旋切导管行减容治疗,必要时结合大腔导管抽吸取栓。残余狭窄同期行腔内成形术,经济状况允许者应用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必要时植入支架。术后肝素抗凝24 h,随后抗血小板治疗,定期彩色超声复查随访。结果:32例患者均血运重建成功,技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107.4±21.5)min。应用8F(1F≈0.33 mm)旋切导管27例,6F旋切导管5例;27例经旋切导管减容后即刻获得正向血流,5例结合大腔导管抽吸。所有患者均行动脉腔内成形术,8例应用DCB再次扩张,其中4例用于支架内再狭窄病变;12例患者植入支架。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术中并发症1例,为远端动脉栓塞。该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6±1.5)d,出院时踝肱指数平均值为0.86±0.10,较术前(0.32±0.15)明显改善(t=-16.847,P<0.001),Rutherford分级亦较术前明显降低(Z=-4.518,P<0.001)。随访6~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因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发生靶血管急性闭塞,其中1例再次血运重建,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无截肢病例。7例患者随访期间超声提示靶病变再狭窄大于50%,其中1例为应用DCB患者,其余6例为未应用DCB患者,包括2例再次行腔内治疗。结论:应用Rotarex旋切导管治疗股腘动脉狭窄合并血栓形成,能够有效清除血栓,暴露基础病变,减少支架的使用,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 股腘动脉 血栓形成 血栓切除术
下载PDF
基于数据非依赖采集质谱技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血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国飞 李俊 +2 位作者 贺俊文 李佩明 周阳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1357-1362,1391,共7页
目的 应用数据非依赖采集质谱(DIA-MS)技术研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浆蛋白质组学,探索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潜在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2020年1—5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LEASO合并急性动脉... 目的 应用数据非依赖采集质谱(DIA-MS)技术研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浆蛋白质组学,探索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潜在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2020年1—5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和1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分别为血栓形成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混样方式,确保每组3例生物学重复。先通过DIA-MS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再针对差异蛋白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最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浆Serpin家族成员1(SERPINA1)蛋白的表达进行验证。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栓形成组共有112个差异蛋白,包括61个表达上调的蛋白和51个表达下调的蛋白。差异蛋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多个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相关的GO条目和KEGG信号通路被显著富集。PPI网络图分析结果显示,连通数目最多的3个蛋白分别为甲状腺素运载蛋白(TTR)、触珠蛋白(HP)和SERPINA1。ELISA结果显示,血栓形成组患者SERPINA1蛋白的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DIA-MS技术研究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浆蛋白质组学是可行的,筛选出来的差异蛋白可能参与了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其中,SERPINA1蛋白可能是参与该过程的关键蛋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急性动脉血栓形成 蛋白质组学 数据非依赖采集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2
7
作者 钱成 楼文胜 +2 位作者 汪涛 李英豪 陈国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4-268,共5页
目的 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价值。方法 纳入接受DCB治疗的98例共111侧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于治疗前接受普通球囊逐级预扩张;病变长度5~46 cm、平均(25.19±10.63)cm,多为慢性完全闭塞性(CTO)病变及... 目的 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价值。方法 纳入接受DCB治疗的98例共111侧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于治疗前接受普通球囊逐级预扩张;病变长度5~46 cm、平均(25.19±10.63)cm,多为慢性完全闭塞性(CTO)病变及串珠样病变;Rutherford 3级及以下者占比38.74%(43/111);通过分析临床、手术及随访资料,评估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结果 出院时Rutherford 3级及以下者占比增至95.50%(106/111)。70例患者(84肢病变)接受随访,期间4肢截肢、11肢接受靶病变血运重建(TLR);DCB治疗后股腘动脉一期通畅率为73.81%(62/84),二期通畅率为84.52%(71/84)。上述84肢中,对16肢以2个DCB、68肢以单个DCB进行扩张,其一期通畅率[75.00%(12/16)vs. 73.53%(50/68)]及二期通畅率[93.75%(15/16)vs.82.35%(56/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13肢接受补救性支架植入术、71肢未植入支架,其一期通畅率[84.62%(11/13)vs. 71.83%(51/71)]及二期通畅率[100%(13/13)vs. 81.69%(58/7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 腘动脉 闭塞性动脉硬化 血管成形术 球囊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郑浩哲 王兵 +3 位作者 牛晓阳 崔文军 王岭 吕正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796-2801,共6页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与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7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与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7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行药物洗脱支架治疗(DES组),23例行金属裸支架治疗(BMS组),术后对比两组的近中期临床疗效。结果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DES组与BMS组相比,术后7 d、3个月两组患者A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12、24个月DES组患者ABI增长值均高于BMS组(P<0.05)。术后6个月一期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24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1.7%vs.65.2%、83.3%vs.56.5%,P<0.05)。术后DES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明显低于BMS组有明显的优势(4.0%vs.26.1%,P<0.05)。结论DES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近中期疗效,其临床疗效优于BMS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 药物洗脱支架 金属裸支架 股腘动脉
下载PDF
腔内治疗股腘动脉闭塞症效果及一期通畅率影响因素
9
作者 权建军 卢翔 +1 位作者 蔺宇浩 杨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70-674,共5页
目的观察腔内治疗股腘动脉闭塞症效果及影响治疗后24个月一期通畅率的因素。方法收集87例接受腔内治疗的股腘动脉闭塞症患者,观察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治疗后6、12及24个月靶血管一期... 目的观察腔内治疗股腘动脉闭塞症效果及影响治疗后24个月一期通畅率的因素。方法收集87例接受腔内治疗的股腘动脉闭塞症患者,观察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治疗后6、12及24个月靶血管一期通畅率、一期辅助通畅率及二期通畅率,以COX回归模型筛选术后24个月一期通畅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对87例共92侧下肢病变成功完成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100%(92/92)。围手术期5例(5/87,5.75%)出现并发症;随访期间3例(3/87,3.45%)截肢、6例(6/87,6.90%)死亡。治疗前日与治疗后1个月,踝肱指数、间歇性跛行距离、Rutherford分级及数字评定量表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后6、12及24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9.13%(82/92)、78.26%(72/92)及47.83%(44/92),一期辅助通畅率分别为91.30%(84/92)、80.43%(74/92)及55.43%(51/92),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3.48%(86/92)、84.78%(78/92)及58.70%(54/92)。定向旋切斑块[HR=0.35,95%CI(0.18,0.66),P<0.05]及治疗后≥2支膝下动脉通畅[HR=0.36,95%CI(0.15,0.86),P<0.05]为腔内治疗股腘动脉闭塞症24个月内一期通畅率的保护因素;股浅动脉(SFA)及腘动脉全程受累[HR=2.23,95%CI(1.07,4.65),P<0.05]与血管病变段长度≥15 cm[HR=2.40,95%CI(1.12,5.12),P<0.05]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腔内治疗股腘动脉闭塞症效果较好,定向旋切斑块及治疗后≥2支膝下动脉通畅是腔内治疗股腘动脉闭塞症后24个月内一期通畅率的保护因素,SFA及腘动脉全程受累与靶血管病变段长度≥15 cm则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 腘动脉 闭塞性动脉硬化 血管成形术 球囊
下载PDF
不同腔内治疗方式在短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效果
10
作者 刘时标 吴世勇 +3 位作者 崔松岭 陈宁恒 张闯 郭学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208-213,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的腔内治疗方式在短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4例应用不同腔内治疗方式的短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管腔内治疗方式包... 目的分析不同的腔内治疗方式在短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4例应用不同腔内治疗方式的短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管腔内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涂层球囊(DCB)、金属裸支架植入术(BMS)、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POBA)3种方式。根据腔内治疗方式将其分为DCB组、BMS组、POBA组,对比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Rutherford分级、踝肱指数、一期通畅率及再狭窄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再干预率。结果3组术后踝肱指数及Rutherford分级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12个月,DCB组、BMS组的Rutherford分级、踝肱指数、一期通畅率均优于POBA组(P<0.05);术后12个月,DCB组、BMS组较POBA组一期通畅率高,DCB组较BMS组、POBA组再狭窄率低(P<0.05);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12个月内再干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B与BMS治疗短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效果相当且均优于POBA,DCB相较于BMS与POBA能够降低再狭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腘动脉 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腔内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小球囊预扩张联合导管溶栓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伴急性血栓形成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寒 肖晋昌 +6 位作者 张庆桥 神斌 庄步强 杨晶 黄乾鑫 徐浩 祖茂衡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27-530,共4页
目的观察以小球囊预扩张联合导管溶栓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伴急性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纳入33例接受小球囊预扩张联合经导管溶栓治疗及血管成形术的单侧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伴急性血栓形成患者,其中14例病变仅累及髂动脉、8例仅累及股... 目的观察以小球囊预扩张联合导管溶栓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伴急性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纳入33例接受小球囊预扩张联合经导管溶栓治疗及血管成形术的单侧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伴急性血栓形成患者,其中14例病变仅累及髂动脉、8例仅累及股动脉、11例同时累及髂股动脉;记录治疗情况及随访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下肢动脉彩超及CT血管造影。结果33例均治疗成功,经导管溶栓时间为3(2,4)天,25例血栓完全溶解、8例血栓部分溶解;溶栓后22例接受单纯球囊扩张、11例接受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后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示33例靶血管及膝下流出道血流均通畅。共随访(19.5±8.2)个月,期间7例出现下肢动脉再闭塞,经二次球囊扩张及植入支架后恢复通畅;无截肢及死亡病例。结论小球囊预扩张联合经导管溶栓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伴急性血栓形成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动脉 股动脉 闭塞性动脉硬化 血栓形成 血管成形术 球囊 溶栓疗法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预后预测作用的meta分析
12
作者 梁新雨 徐洪涛 +3 位作者 许永城 王御震 赵诚 曹烨民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8-196,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检索Pub Med、Scopus、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发表的NLR... 目的系统评价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检索Pub Med、Scopus、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发表的NLR、下肢PAD相关研究。收集研究的第一作者、发表年份、国家、研究类型、样本量及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吸烟状况、合并疾病、NLR平均数、NLR临界值、结局指标、随访时间。运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使用Stata 16.0软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下肢PAD患者高、低NLR组间不同结局的效应量。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n=4554)。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NLR与全因死亡、截肢和介入后再狭窄关系密切,合并后效应量分别为HR=1.93(95%CI 1.21~3.10)、HR=1.92(95%CI 1.43~2.59)、OR=1.76(95%CI 1.13~2.75)。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在介入治疗后的下肢PAD患者中,高NLR患者1年内发生全因死亡、截肢和再狭窄的效应量分别为HR=3.24(95%CI 1.96~5.35)、HR=2.64(95%CI 2.10~3.31)和OR=2.44(95%CI1.09~5.43);在保守治疗下肢PAD患者中,高NLR患者发生全因死亡的HR为2.82(95%CI 2.08~3.84),但高NLR与截肢的发生关系不密切。结论高NLR与全因死亡、截肢、介入后再狭窄的关系密切,可作为下肢PAD患者介入治疗后1年发生截肢、全因死亡和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疾病 闭塞性硬化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截肢术 全因死亡 再狭窄 危险因素 队列研究
下载PDF
腔内血管成形术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练玉杰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4期69-70,共2页
目的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分析。方法取90例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5)、观察组(n=45),对照组行股动脉内膜剥脱术结合腔内治疗,观察组行腔内血管成... 目的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分析。方法取90例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5)、观察组(n=45),对照组行股动脉内膜剥脱术结合腔内治疗,观察组行腔内血管成形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技术成功率,不同时间点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炎性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组间比较,P<0.05;两组手术技术成功率对比,P>0.05;术前,两组SNCV、MNCV对比,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SNCV、MNCV均持续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组间对比,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腔内血管成形术效果明显,且可改善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轻炎症反应,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血管成形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股动脉内膜剥脱术
下载PDF
膝下动脉血运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鸿杰 吴英锋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1465-1470,共6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外周动脉疾病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疾病,相比于股动脉、髂动脉病变,膝下动脉病变治疗难度较大,特别是胫前、胫后动脉的病变,远期通畅率较低,导致截肢率较高。使用大隐静脉搭桥的传统手术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外周动脉疾病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疾病,相比于股动脉、髂动脉病变,膝下动脉病变治疗难度较大,特别是胫前、胫后动脉的病变,远期通畅率较低,导致截肢率较高。使用大隐静脉搭桥的传统手术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所以膝下动脉血运重建领域的一个突出方面是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腔内手术包括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药物洗脱支架(DES)和减容技术发展迅速,降低了侵入性损伤,加快了患者的恢复。随着血管体等概念的普及,精确定位狭窄动脉的能力标志着治疗方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运重建 膝下动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手术技术 血管体
下载PDF
下肢动脉CTA及血管三维重建单一与联合检测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钱监柱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8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联合血管三维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沭阳县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接诊的50例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下肢动...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联合血管三维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沭阳县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接诊的50例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下肢动脉CTA联合血管三维重建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下肢动脉CTA及血管三维重建分别诊断轻、中、重度及闭塞情况的符合率。计算下肢动脉CTA、血管三维重建及二者联合诊断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率。结果通过计算结果显示,下肢动脉CTA联合血管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灵敏度为98.00%,明显高于单一下肢动脉CTA诊断的92.00%及血管三维重建诊断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1,P=0.031)。同时50例观察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老年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诊断,其中轻度狭窄患者15例,中度狭窄患者18例,重度狭窄患者11例,完全闭塞患者6例。经计算,下肢动脉CTA诊断总符合率为92.00%,三维重建技术诊断总符合率为90.00%,而二者联合诊断总符合率为98.00%。结论临床诊断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通过下肢动脉CTA联合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 血管三维重建技术 老年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载PDF
腘动脉陷迫综合征误诊分析
16
作者 石波 李志娟 +2 位作者 张雪原 李天天 庄百溪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5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1年12月曾误诊的4例PAES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例因下肢发凉及间歇性跛行就诊,经查体及相关医技检查,其中2例误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误诊... 目的探讨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误诊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1年12月曾误诊的4例PAES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例因下肢发凉及间歇性跛行就诊,经查体及相关医技检查,其中2例误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误诊为腘动脉硬化闭塞合并血栓形成。1例因腘窝搏动性包块就诊,经查体及相关医技检查,误诊为腘动脉瘤。经详细体格检查,完善MRI及下肢动脉造影后4例均确诊为PAES。4例皆行异位肌腱离断松解及腘动脉血运重建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3~24个月血管通畅。结论PAES临床少见,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提高接诊医生对PAES解剖结构异常、影像学特点和临床表现的认识,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动脉陷迫综合征 误诊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动脉硬化 腘动脉瘤 血栓形成 踝-肱指数 间歇性跛行
下载PDF
无流出道显影的下肢动脉闭塞症腔内血管成形治疗的预探索 被引量:13
17
作者 丁明超 李芳 +4 位作者 王斌 刘苏健 迟国庆 王意忠 李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3-38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无流出道显影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无流出道显影的下肢ASO患者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48~79岁,中位年龄66岁。所有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患肢静息痛,其中10例(47.6%...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无流出道显影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无流出道显影的下肢ASO患者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48~79岁,中位年龄66岁。所有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患肢静息痛,其中10例(47.6%)伴有不同程度足部溃疡和坏疽。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患肢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DSA检查。PTA治疗后随访12个月,观察并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于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分别检测患肢跛行距离、足趾皮温、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并作CTA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9例患者共38条病变肢体,54支血管为无流出道显影的下肢动脉闭塞病变,分别为胫前动脉25支(46.3%)、胫后动脉18支(33.3%)、腓动脉9支(16.7%)、腘动脉2支(3.7%);肢体PTA技术成功率为89.6%,单血管PTA技术成功率为85.2%。术后所有开通成功的患肢皮温改善明显,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1、3、6、12个月患者跛行距离、足趾皮温、ABI、TBI等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12个月肢体血管再狭窄率为39.5%(15/38),肢体血管通畅率为55.3%(21/38),肢体保全率为81.6%(31/38)。结论 PTA治疗无流出道显影的下肢动脉闭塞病变的近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远期再狭窄率虽较高,但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并缓解临床症状,有助于提高缺血肢体的保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膝下动脉 动脉硬化闭塞
下载PDF
加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顾建平 楼文胜 徐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57-759,共3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主要累及髂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罹患率逐年增高。跨大西洋多学科共识(TASC)Ⅱ文件的出现,有助于规范治疗选择,使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腔内介入治疗。长球囊、长支架的应用提高了介入治疗的疗效。覆膜支架和药物...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主要累及髂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罹患率逐年增高。跨大西洋多学科共识(TASC)Ⅱ文件的出现,有助于规范治疗选择,使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腔内介入治疗。长球囊、长支架的应用提高了介入治疗的疗效。覆膜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等的出现可能会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内膜下成形术及多种新器材的问世,提高了髂股动脉长段闭塞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复合手术在下肢ASO的治疗方面已显示出良好的前景。然而,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以进一步提高ASO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中华 庄百溪 +4 位作者 陈学东 王育红 田磊 王仕华 姜福亭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结合支架植入术对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2009年5月182例(210条肢体)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或内膜下成形技术对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进行球囊扩张,38条肢...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结合支架植入术对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2009年5月182例(210条肢体)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或内膜下成形技术对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进行球囊扩张,38条肢体在胫腓干植入冠脉支架。结果 195条肢体获得影像学成功(残余狭窄率〈30%),技术成功率为92.9%(195/210)。并发症主要有动脉穿孔(3例)、痉挛(4例)、管壁夹层(6例)及穿刺点血肿(5例),给予相应处理后缓解。182例术后肢体疼痛、麻凉感等临床症状均改善,踝/肱指数(AB I)由术前的0.40±0.11增至术后7 d的0.83±0.15(t=33.50,P〈0.0001)。术后6、12个月肢体血流通畅率分别为89.0%(187/210)和73.3%(154/210),术后12个月肢体保全率和存活率分别为91.4%(192/210)、93.3%(196/210)。结论腔内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保肢率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膝下动脉 硬化闭塞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0
20
作者 陈旭姣 畅智慧 刘兆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经预扩张筛选后,将拟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的54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7)及对照组(n=27),PTA术中分别采用DCB及普通球囊。PTA术后随...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经预扩张筛选后,将拟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的54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7)及对照组(n=27),PTA术中分别采用DCB及普通球囊。PTA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疗效及安全性,并对术中出现的非限流性夹层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剔除失访者后,最终试验组26例、对照组20例患者纳入研究。试验组术后6个月踝肱指数(ABI)、股腘动脉最小管腔直径(MLD)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Rutherford分级、股腘动脉狭窄程度、晚期管腔丢失(LLL)值、再狭窄率及靶病变血运重建(TLR)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及对照组出现非限流性夹层的患者分别为14例及8例;2组出现非限流性夹层的患者间术后6个月ABI、Rutherford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各疗效评价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截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疗效优于普通球囊,且二者安全性相似;对于PTA术中出现非限流性夹层患者,DCB疗效仍优于普通球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动脉硬化 闭塞性 股动脉 腘动脉 药物涂层球囊 治疗结果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