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化双下肢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成像方案
1
作者 胡莹莹 张珂 +3 位作者 何辰宇 孙宏亮 王蕾 谢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2-246,共5页
目的优化双下肢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CTA)成像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疑诊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双下肢动脉能谱CTA资料,经重建获得40~80 keV(间隔5 keV)单能量(共9种)及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对比双下肢动脉在不同图像中的C... 目的优化双下肢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CTA)成像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疑诊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双下肢动脉能谱CTA资料,经重建获得40~80 keV(间隔5 keV)单能量(共9种)及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对比双下肢动脉在不同图像中的CT值、噪声(SD)值、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针对50、60 keV单能量和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质量及血管节段的可诊断性进行主观评估,观察40、45、50、60 keV单能量和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的自动去骨能力。结果40~80 keV范围内,随keV升高,各动脉在图像中的CT值、SD值、SNR及CNR均逐渐降低。相比100 kVp,腘动脉(PA)及其近端动脉的CT值、CNR及SNR均在40~55 keV图像中升高(P均<0.05);50~55 keV图像中SD值升高(P均<0.05),而60 keV图像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及60 keV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可诊断动脉节段数与100 k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以远节段的SNR及CNR在各单能量图像及100 kVp图像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CT值在40~45 keV图像中、SD在40 keV图像中均高于100 kVp(P均<0.05),但SD在45 keV与100 kVp图像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 keV图像中,PA以远节段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可诊断节段数均高于60 keV及100 kVp(P均<0.05)。40 keV图像对9例(9/30,30.00%)、45 keV图像对6例(6/30,20.00%)不能自动去骨,50及60 keV、100 kVp对30例(30/30,100%)均可自动去骨。结论行双下肢动脉能谱CTA时,对PA及其近端节段以60 keV单能量成像较佳,对其以远或双下肢全程则以50 keV单能量成像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动脉 ct血管成像 能谱ct
下载PDF
CTA与3D CE⁃MRA对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周莉 刘芝克 +1 位作者 董景宣 刘义杰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7期1229-1233,共5页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CTA)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对糖尿病足(DF)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临泉县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120例糖尿病足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A、3D CE⁃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CTA)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对糖尿病足(DF)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临泉县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120例糖尿病足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A、3D CE⁃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学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比较CTA、3D CE⁃MRA与DSA对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不同检测方式对下肢各段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分级的检出情况。结果1684段血管中,DSA检测狭窄693段,非狭窄991段;CTA检测680段狭窄,1004段非狭窄,其中漏诊61例,误诊48例,诊断敏感度为91.20%,特异度为95.15%,准确率为93.53%,kappa值为0.866;3D CE⁃MRA检测687段狭窄,997段非狭窄,其中漏诊44例,误诊38例,诊断敏感度为93.65%,特异度为96.16%,准确率为95.13%,kappa值为0.899;CTA、3D CE⁃MRA各段检出率与DSA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88、3.703、0.408,P>0.05);CTA诊断0~Ⅳ级的准确率分别为89.56%、92.14%、88.30%、88.67%、91.80%,总准确率为90.20%;3D CE⁃MRA诊断0~Ⅳ级的准确率分别为91.04%、92.96%、88.20%、93.79%、90.63%,总准确率为91.63%。结论CTA与3D CE⁃MRA对DF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病变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3D CE⁃MRA对早期动脉血管狭窄的诊断准确性略高于C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糖尿病足 下肢动脉硬化 动脉狭窄
下载PDF
三种触发扫描技术在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3
作者 杨文 周福庆 曾献军 《医疗装备》 2023年第3期1-4,9,共5页
目的比较经3种触发扫描技术得到的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探讨最适合下肢动脉CTA的扫描方式。方法选取2021年1—9月医院收治的需行CTA检查的疑似下肢动脉疾病患者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组,每组15例。3组分别采用... 目的比较经3种触发扫描技术得到的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探讨最适合下肢动脉CTA的扫描方式。方法选取2021年1—9月医院收治的需行CTA检查的疑似下肢动脉疾病患者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组,每组15例。3组分别采用腹主动脉自动触发技术、腘动脉手动触发技术和腹主动脉手动触发技术,比较3组的延迟扫描时间和图像质量。结果A组的延迟扫描时间短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延迟扫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动脉血管的CT值、动脉分支评分、动脉清晰度评分这3个图像质量指标方面:B、C组的图像CT值及评分在多个下肢血管区域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脉干扰评分方面:B组的图像静脉干扰评分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主动脉手动触发技术能够兼顾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可操作性强,能够精准把握扫描时机,且受患者血管闭塞与钙化的影响较小,能够有效提高下肢动脉CTA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 ct血管成像 触发扫描技术 时间密度曲线 手动触发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足患者病情程度评估中的作用分析
4
作者 王倩 任碧连 李晨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15期160-164,共5页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足患者病情程度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放射科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包括病情轻度者31例、重度者21例),同时纳入同期进行检查无...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足患者病情程度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放射科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包括病情轻度者31例、重度者21例),同时纳入同期进行检查无糖尿病足的51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均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准确性,并对比下肢动脉管腔截面积水平、下肢动脉病变情况等。结果 以DSA检查为金标准,CT血管造影诊断灵敏度为92.31%、特异度为90.20%,诊断符合率为91.26%。观察组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管腔截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内轻度者髂总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管腔截面积均大于重度者,钙化、斑块、侧支循环形成也均低于重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管腔截面积明显缩小,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可准确反映其血管管径变化,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准确评估,为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病变 病情严重程度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下肢动脉CTA及血管三维重建单一与联合检测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钱监柱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8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联合血管三维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沭阳县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接诊的50例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下肢动...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联合血管三维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沭阳县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接诊的50例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下肢动脉CTA联合血管三维重建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下肢动脉CTA及血管三维重建分别诊断轻、中、重度及闭塞情况的符合率。计算下肢动脉CTA、血管三维重建及二者联合诊断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率。结果通过计算结果显示,下肢动脉CTA联合血管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灵敏度为98.00%,明显高于单一下肢动脉CTA诊断的92.00%及血管三维重建诊断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1,P=0.031)。同时50例观察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老年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诊断,其中轻度狭窄患者15例,中度狭窄患者18例,重度狭窄患者11例,完全闭塞患者6例。经计算,下肢动脉CTA诊断总符合率为92.00%,三维重建技术诊断总符合率为90.00%,而二者联合诊断总符合率为98.00%。结论临床诊断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通过下肢动脉CTA联合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 血管三维重建技术 老年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载PDF
CT与MRA对糖尿病足与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蕾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7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糖尿病足与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东营市中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8例疑似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糖尿病足与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东营市中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8例疑似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和MRA检测,以DSA检查为金标准。观察不同检测方式对于患者诊断的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分析漏诊率、误诊率;分析比对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下肢动脉病变检出情况。结果CT诊断真阳40例、假阳5例、假阴22例、真阴1例。MRA诊断真阳61例、假阳1例、假阴1例、真阴5例;MRA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A漏诊率为1.61%、误诊率为16.67%,低于CT的35.48%、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诊断中,小腿动脉狭窄46例、足部动脉狭窄44例、股动脉狭窄49例,MRA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符合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A诊断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用于诊断糖尿病足和下肢动脉病变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磁共振血管造影 糖尿病足 下肢动脉病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晓丹 金征宇 +3 位作者 张燕 徐健 张晓波 李明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可疑的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行下肢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所有患者于CTA检查前或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A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可疑的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行下肢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所有患者于CTA检查前或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A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及曲面重建(CPR)。以DSA为金标准,评价CTA诊断的准确性。结果CTA诊断下肢动脉≥50%狭窄的敏感性为94.3%(115/122),特异性为98.4%(548/557),准确率97.6%(663/679),阳性预测值为92.7%(115/124),阴性预测值为98.7%(548/555)。结论16层螺旋CT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部分性替代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病变 诊断
下载PDF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64层CT血管造影与DSA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光超 邓钢 +7 位作者 秦永林 杨明 靳激扬 李国昭 丁慧娟 沈志萍 吴旻 滕皋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36-339,共4页
目的对照DSA,研究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A检查,检查后2周内行DSA。CT数据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踪... 目的对照DSA,研究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A检查,检查后2周内行DSA。CT数据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踪造影技术或分段DSA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将CTA与DSA结果比较。结果在216个动脉节段中,2种检查方法狭窄程度显示一致的有157个,被CTA高估13个,低估6个。CTA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50%诊断的灵敏度为98.21%,特异度96.15%,准确率97.22%,阳性预测值96.49%,阴性预测值98.04%。结论64层CT血管造影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评估的可靠方法,可为制订介入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ct DSA 血管造影术 下肢动脉闭塞症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8
9
作者 凌华威 丁蓓 +3 位作者 管永靖 潘自来 张华 陈克敏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5期305-30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下肢动脉疾病病人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MSCTA)显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多发性大动脉炎等下肢动脉疾病的形态学改...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下肢动脉疾病病人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MSCTA)显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多发性大动脉炎等下肢动脉疾病的形态学改变,并结合部分病例的血管造影或手术结果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准确性。结果:与DSA相比,MSCTA显示下肢动脉主干狭窄和闭塞的符合率达100%,对2级以上股动脉分支血管病变显示的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50%,灵敏度90%。结论:MSCTA方法具安全、方便、准确、无创等特点,是下肢动脉疾病较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诊断 下肢动脉病变 MSctA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 70 kV管电压50ml对比剂用量模式在外周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中的可行性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大明 谢彦婷 +2 位作者 薛华丹 王萱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7-113,共7页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 70 kV管电压50 ml碘普罗胺用量模式在外周动脉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将82例拟行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CTA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1)70 kV组:采用70 kV管电压+50 ml碘普罗胺模式在第3代双源CT上进... 目的评估第3代双源CT 70 kV管电压50 ml碘普罗胺用量模式在外周动脉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将82例拟行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CTA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1)70 kV组:采用70 kV管电压+50 ml碘普罗胺模式在第3代双源CT上进行扫描;(2)100 kV组:采用100 kV管电压+90 ml碘普罗胺的模式在第2代双源CT上进行扫描。测量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和胫腓干的CT值并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噪比(SNR),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结果70 kV组的剂量长度乘积为(195.8±46.9)m Gy·cm,较100 kV组的(461.6±57.9)m Gy·cm下降了57%(t=-22.848,P=0.000)。70 kV组近端腹主动脉的CT值明显低于100 kV组(t=-2.502,P=0.014),股浅动脉(t=3.053,P=0.003)和腘动脉(t=4.013,P=0.000)的CT值明显高于100 kV组。70 kV组近端腹主动脉、远端腹主动脉、髂总动脉、股总动脉、股浅动脉的SNR和CNR及胫腓干的SNR均明显低于100 kV组(P均<0.05)。70 kV组主动脉(t=2.893,P=0.000)和足部动脉(t=3.776,P=0.000)的伪影明显高于100 kV组;主动脉(t=-1.000,P=0.002)和足部动脉(t=2.893,P=0.010)的强化程度明显低于100 kV组,股-腘动脉(t=-1.000,P=0.000)和小腿动脉(t=4.261,P=0.000)的强化程度明显高于100 kV组;主动脉(t=2.048,P=0.044)、股-腘动脉(t=8.370,P=0.000)、小腿动脉(t=8.315,P=0.000)和足部动脉(t=7.202,P=0.000)的图像噪声均明显高于100 kV组。结论在外周动脉CTA扫描中,与常规方案相比,70 kV管电压50 ml对比剂用量模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代双源ct ct血管成像 低管电压 对比剂用量 腹主动脉 双下肢动脉
下载PDF
双能CT血管成像对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的诊断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钰 薛华丹 +6 位作者 金征宇 刘炜 孙昊 王萱 赵文敏 王沄 牟文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5-220,共6页
目的将双能CT血管成像(CTA)与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进行比较,评价双能CTA去除颈内动脉骨骼、钙化斑块的能力。方法对32例怀疑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双源双能CTA及TOFMRA扫描。在CTA检查前或后1d~1月内行MRA检查。依... 目的将双能CT血管成像(CTA)与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进行比较,评价双能CTA去除颈内动脉骨骼、钙化斑块的能力。方法对32例怀疑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双源双能CTA及TOFMRA扫描。在CTA检查前或后1d~1月内行MRA检查。依据Fischer(1938)分段法将颈内动脉颅内段分为5段。采用4分评分系统评价双能头颈部CTA图像质量,评分≥3的血管为可以进行诊断的血管。血管节段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0~29%)、中度狭窄(30%~69%)、重度狭窄(70%~99%)和完全闭塞(100%)。比较双能CTA与TOFMRA对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一致性。结果99%动脉节段的评分≥3分。双能CTA与MRA诊断狭窄程度分级一致的血管占98%。对于轻度狭窄与闭塞的血管,双能CTA与MRA诊断的一致性达100%。对中、重度狭窄的血管节段,双能CTA显示7段血管的狭窄程度大于MRA,Wilcoxon检验显示两者诊断的差异具有显著性(Z=-3.071,P=0.002)。结论双源双能CTA扫描能去除骨骼与钙化对图像的影响,是评估颈内动脉颅内狭窄的有效方法。在诊断血管重度狭窄时,相对于MRA存在过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双能ct 磁共振血管成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能谱CT最佳单能量图提高下肢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英豪 彭新桂 +5 位作者 金晖 赵国峰 丁蓉蓉 魏恒乐 陆照璇 邓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97-1001,共5页
目的 探讨能谱CT最佳单能量图对提高下肢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连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3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患者,其中17例为研究组,接受宝石CT能谱模式扫描检查;另17例为对照组,接受64排螺旋CT扫描... 目的 探讨能谱CT最佳单能量图对提高下肢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连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3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患者,其中17例为研究组,接受宝石CT能谱模式扫描检查;另17例为对照组,接受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通过计算获得研究组扫描图像中最佳单能量图,分别测量两组图像中髂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及胫前动脉中段平面CT 值及背景噪声(BN)值,计算出相应对比噪声比(CNR),以此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同时2 名资深影像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对两组图像质量作5分制主观评分。结果 客观评价显示,研究组最佳单能量图能量水平集中在58~67 KeV,图像中髂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及胫前动脉CT值及CN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CT值分别提高17.6%、12.2%、12.3%、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8、1.636、1.119、2.907, P<0.01);CNR分别提高44.3%、40.8%、59.5%、1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9、4.686、4.294、5.213, P<0.01)。主观评价显示,研究组、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在医师1分别为82分、69分,医师2分别为81分、68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评估一致性较好(K=0.85)。结论 下肢动脉CTA检查中,宝石能谱CT最佳单能量图显示狭窄段血管、远端小血管及去除硬化伪影能力较64排螺旋CT有明显提高,对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术术前和术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最佳单能量图 下肢动脉造影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对比剂
下载PDF
双源CT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13
作者 彭晋 张龙江 +2 位作者 周长圣 卢光明 刁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738-741,I0004,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疑为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行双源下肢动脉血管成像(CTA)扫描,并对13例患者1周内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将下肢血管分成12段,每段血管的狭窄程度被分为:正常、轻度... 目的:探讨双源CT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疑为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行双源下肢动脉血管成像(CTA)扫描,并对13例患者1周内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将下肢血管分成12段,每段血管的狭窄程度被分为: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5个级别,并将CTA与DS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A与DSA在显示狭窄程度方面一致性非常好(Kappa值为0.896)。以DSA为参照标准,在血管节段基础上,CTA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0%、99.2%、99.3%,诊断管腔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0%、96.7%、97.9%。结论:双源CTA在评估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方面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是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可靠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14
作者 桂广华 吴发银 +2 位作者 史恒峰 陈平 何琴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859-863,共5页
目的对照数字血管减影(DSA),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其中29例于检查后1周内行DSA检查。CT扫描范围1000~1 200 mm,层厚6 ... 目的对照数字血管减影(DSA),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其中29例于检查后1周内行DSA检查。CT扫描范围1000~1 200 mm,层厚6 mm,螺距0.8,重建层厚1 mm,对比剂用量1.5 mL·kg-1,注射速率4~5 mL·s-1。CT薄层重建数据发送至工作站进行MPR,VR及MIP重建技术,DSA采用分段进行下肢动脉造影检查。将接受两种检查方法的29例患者的CTA与DSA相同血管节段进行比较。结果以DSA为金标准,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50%)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2.5%(161/174)、97.1%(103/106),χ2值0.385,P值为0.984&gt;0.05,说明CTA诊断下肢血管狭窄与DSA结果无明显差别。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是下肢动脉狭窄硬化性疾病的可靠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 64层螺旋ct DSA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双能量颈部CT血管成像诊断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13
15
作者 郑玲 周长圣 +4 位作者 赵艳娥 张龙江 李敏 刘德志 卢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821-824,共4页
目的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仍采用常规血管造影的方法对该病进行诊断.双源双能量C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成像技术,对于血管成像具有独到的优势.迄今国内尚未见有该方法诊断颈动脉狭窄方面的应用... 目的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仍采用常规血管造影的方法对该病进行诊断.双源双能量C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成像技术,对于血管成像具有独到的优势.迄今国内尚未见有该方法诊断颈动脉狭窄方面的应用研究.文中评价双源双能量颈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并与常规颈部血管检查所用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进行比较. 方法 2010年1月至12月,共有40例患者行双能量颈动脉CTA检查后,2周内行DSA检查.将颈动脉分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内动脉颅内段三段.CTA和DSA分析时将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标准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标准:无狭窄(狭窄率为0)、轻度狭窄(狭窄率≤29%)、中度狭窄(狭窄率为30%~69%)、重度狭窄(狭窄率为70%~ 99%)和完全闭塞.以DSA为对照,评价双能量CTA诊断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结果 40例患者240段血管,CTA共检出70个血管节段有不同程度狭窄(轻度狭窄35处、中度狭窄25处、重度狭窄10处),170个血管节段为正常;DSA检出75个血管节段有不同程度狭窄(轻度狭窄38处、中度狭窄24处、重度狭窄13处),165个血管节段正常.以DSA为对照,CTA检出颈动脉病变总的敏感性为92.0% (69/75),特异性为99.4% (164/165),准确性为97.1% (233/240),阳性预测值为98.6% (69/70),阴性预测值为96.5% (164/170). 结论 双能量颈部CT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方面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可作为常规的临床手段用于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筛查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双源双能量ct 血管成像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16
作者 魏巍巍 刘翠红 +3 位作者 许维亮 甘洁 仲海 刘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10-112,125,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在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疑为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行下肢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扫描范围从肾动脉水平达足底。薄层重建横断面图像传入HP xw8000工作站,进行血...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在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疑为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行下肢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扫描范围从肾动脉水平达足底。薄层重建横断面图像传入HP xw8000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所有患者于CTA检查前或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DSA为金标准,评价CTA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在882个动脉节段中,870个节段在CTA与DSA均可以显示,在DSA图像上,狭窄闭塞的节段共260个(轻度狭窄32段,中度狭窄24段,重度狭窄44段,闭塞160段),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9.1%、99.7%、99.5%。结论:16层螺旋CT在评估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与常规血管造影结果无明显差别,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部分替代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病变 诊断
下载PDF
双源CT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06
17
作者 张宗军 卢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416-418,共3页
双源CT具有双球管和双组探测器,其单扇区重建时间分辨率可达83m s,可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同时,双球管可同时输出不同能量的X线,提高了CT对不同组织的鉴别能力,拓展了CT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对病变诊断的正... 双源CT具有双球管和双组探测器,其单扇区重建时间分辨率可达83m s,可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同时,双球管可同时输出不同能量的X线,提高了CT对不同组织的鉴别能力,拓展了CT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对病变诊断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双能量ct
下载PDF
双源CT原理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8
18
作者 张宗军 卢光明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7年第10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CT的结构、原理及其在冠状动脉成像的优势和双能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西门子双源64层螺旋CT的结构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对双源CT在心脏冠状动脉成像的优势与常规多层CT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其双能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 目的:探讨双源CT的结构、原理及其在冠状动脉成像的优势和双能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西门子双源64层螺旋CT的结构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对双源CT在心脏冠状动脉成像的优势与常规多层CT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其双能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双源CT的双球管探测器结构具有时间分辨率高,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的优点;其双能技术可以用于鉴别组织成分、显示特定的组织,评价增强时组织的碘含量及其血流灌注和去除骨及钙化等。结论:双源CT能提高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和CT对不同组织的鉴别能力,为CT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双能量ct
下载PDF
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CTA及MRA影像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19
作者 余宏建 郭学军 +2 位作者 陈在中 阮继银 张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3期122-124,131,共4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DF)下肢动脉病变的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影像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以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确诊的57例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血管数字减影(DSA)、CTA、MR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DF)下肢动脉病变的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影像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以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确诊的57例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血管数字减影(DSA)、CTA、MR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比较CTA、MRA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同时选择同期确诊的50例DF非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DF下肢动脉病变危险因素。结果 CTA对膝下动脉、总体诊断敏感度分别为64.13%、90.78%,准确度分别为88.89%、94.72%,均显著低于MRA的98.91%、98.39%,97.66%、9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MRA对膝上动脉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F下肢动脉病变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体重指数(BMI)、餐后2h血糖(2h PG)。结论 CTA、MRA对DF下肢动脉病变诊断均有一定的价值,但MRA对下膝动脉病变诊断敏感度、准确度显著高,同时需对患者血压、血糖等指标监测,以了解DF发生、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下肢动脉病变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A newly developed technique involving the optimization of flow velocity compensation for lower extremity CT angiography
20
作者 ZHANG Lei XU Dong +2 位作者 LI KunCheng JIN ErHu BARNES Bret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16期1864-1868,共5页
Adv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technology has allowed for faster and more robust imaging. However, it has been a technical challenge to correctly synchronize CT acquisition with adequate and uniform arterial enhanc... Adv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technology has allowed for faster and more robust imaging. However, it has been a technical challenge to correctly synchronize CT acquisition with adequate and uniform arterial enhancement in the entire peripheral arterial tree. In this summary, we introduce a method of injection/acquisition optimization strategy based on a velocity-compen-sated CT angiography technique for the peripheral artery system, which is currently used in the United States. We believe that this imaging technique will provid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for our daily CT service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技术 血管造影 优化策略 ct 计算机断层扫描 开发 下肢 补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