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脉冲波形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蒯乐 杨华元 +1 位作者 刘堂义 高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佐剂性关节炎 (AA)最佳适宜的脉冲波形参数。方法 :将 4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5组 ,电针观察组分别采用不同脉冲波形电针对AA大鼠进行治疗 ,以痛阈、关节肿胀度和炎症局部组织中 5 羟色胺 (5 HT)、β内啡肽 (β ... 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佐剂性关节炎 (AA)最佳适宜的脉冲波形参数。方法 :将 4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5组 ,电针观察组分别采用不同脉冲波形电针对AA大鼠进行治疗 ,以痛阈、关节肿胀度和炎症局部组织中 5 羟色胺 (5 HT)、β内啡肽 (β EP)、亮脑啡肽 (LEK)的含量为观察指标。结果 :治疗后不同脉冲波形电针组痛阈高于模型组 (P <0 0 5 ,P <0 0 1) ;电针组炎症局部肿胀度虽然高于正常组 (P <0 0 1) ,但较模型组为低 (P <0 0 5 ,P <0 0 1) ;电针组炎症局部组织中 5 HT含量低于模型组 (P <0 0 5 ,P <0 0 1) ;与模型组相比 ,声电波电针有升高炎症局部组织中 β EP和LEK含量的作用 (P <0 0 1,P <0 0 5 ) ,断续波电针有升高 β EP的作用 (P <0 0 5 )。结论 :电针治疗AA最佳适宜的脉冲波形为声电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波形 关节炎大鼠 佐剂性关节炎(AA) wistar大鼠 局部组织 0.05 电针治疗 5-羟色胺 关节肿胀度 波形参数 Β内啡肽 观察指标 亮脑啡肽 5-HT 炎症 模型 含量 治疗后 正常组 LEK 断续波 适宜 最佳 痛阈 EP 升高 电波
下载PDF
电针对完全弗氏佐剂性小鼠外周慢性炎症痛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娜 李为民 +3 位作者 陈颖波 顾全保 W.Schwarz 丁光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镇痛的作用规律及其穴位作用的特异性。方法:成年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加电针组和模型加假电针组,将完全弗氏佐剂(CFA)注入小鼠右后脚掌形成慢性炎症痛模型,采用辐射热缩爪潜伏期(PWL)作为痛阈指标,... 目的:探讨针刺镇痛的作用规律及其穴位作用的特异性。方法:成年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加电针组和模型加假电针组,将完全弗氏佐剂(CFA)注入小鼠右后脚掌形成慢性炎症痛模型,采用辐射热缩爪潜伏期(PWL)作为痛阈指标,观察造模并给予电针治疗后PWL的变化。结果:造模后,致炎侧PWL明显缩短(P<0.05);电针双侧"足三里"和"昆仑"穴,能明显翻转缩短的PWL(P<0.05),且该效应随电针次数增加而延长,而假电针组PWL无明显变化;电针双侧"手三里"和"内关"穴不能翻转缩短的PWL(P>0.05)。结论:电针镇痛作用随针刺次数增加而增强,并在一定程度上呈穴位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针刺镇痛 关节炎 实验性/针灸疗法 小鼠 慢性病
下载PDF
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下丘脑CRH、IL-2、β-E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辉 李晓泓 +3 位作者 张露芬 朱文莲 翟景慧 周登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93-796,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抗炎免疫调节作用机理,比较“大椎”“命门”穴与非穴间的作用差异。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电针“大椎”组、电针“命门”组、电针非穴组。观察电针对关节炎症局部及下丘脑... 目的:探讨电针抗炎免疫调节作用机理,比较“大椎”“命门”穴与非穴间的作用差异。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电针“大椎”组、电针“命门”组、电针非穴组。观察电针对关节炎症局部及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的影响,并比较不同穴位间的作用差异。结果:电针“大椎”组下丘脑CRH的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电针各组下丘脑β-EP、IL-2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下丘脑CRH含量与IL2含量,下丘脑IL-2含量与βEP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γ=0.886,γ=0.946)。“大椎”组、“命门”组足爪肿胀率较非穴组低(P<0.05)。结论:电针可能是通过下丘脑CRH、IL-2、βEP等因素的相互调节,起到抗炎免疫调节作用的。“大椎”“命门”抗炎作用优于非穴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实验性/针灸疗法 电针 下丘脑/针灸效应 白细胞介素2/代谢 促肾上腺皮质 素释放激素/代谢 β内啡肽/代谢
下载PDF
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病灶局部皮肤组织GDNF阳性细胞免疫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刘菲 李娟 +8 位作者 韩颖 杨赵栋 肖阳 刘晶 李熳 彭彬 张静 李玲俐 施静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36-440,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8)、炎症组(n=10)、穴位电针组(n=10)、非穴位电针组(n=10)及对侧穴位电针组(n=10)。采用完全弗氏佐剂制备关节炎模型。对穴位、非穴位及对侧... 目的:探讨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8)、炎症组(n=10)、穴位电针组(n=10)、非穴位电针组(n=10)及对侧穴位电针组(n=10)。采用完全弗氏佐剂制备关节炎模型。对穴位、非穴位及对侧穴位电针组大鼠隔天针刺,穴位为“环跳”“阳陵泉”;非穴位为两穴旁开5mm处。观察背屈踝关节疼痛试验评分、足部肿胀程度,以及关节炎大鼠踝关节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阳性细胞免疫反应性。结果:炎症组大鼠注射足出现了明显的痛觉过敏和局部肿胀,同时外周局部组织GDNF表达增加。电针患侧、对侧穴位可以显著缓解疼痛,加速炎症足肿胀的恢复,并显著降低炎症侧踝关节真皮层及皮下浅层组织GDNF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百分比;而非穴位电针对照组没有显著疗效。结论:电针可以调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炎性痛病灶局部皮肤组织GDNF的表达,从而发挥消炎镇痛的作用。穴位与非穴位之间存在作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关节炎 实验性/针灸疗法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免疫学
下载PDF
融合表达IL-18BP和IL-4的重组腺病毒治疗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小鼠血清IL-18表达的作用
5
作者 冷建杭 姚航平 +3 位作者 沈俊娅 王克义 汪子伟 卓广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构建小鼠IL-18BP和IL-4融合表达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 mIL-18BP/mIL-4),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进行局部关节基因治疗,观察小鼠血清IL-18表达水平。方法:采用雄性DBA-1/BOM小鼠,建立胶原诱导关节... 目的:构建小鼠IL-18BP和IL-4融合表达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 mIL-18BP/mIL-4),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进行局部关节基因治疗,观察小鼠血清IL-18表达水平。方法:采用雄性DBA-1/BOM小鼠,建立胶原诱导关节炎的小鼠模型。将融合表达小鼠IL-18BP和IL-4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进行局部关节腔内注射后1、2、4周,采用酶链免疫吸附检测方法(ELISA),检测血清IL-18水平。同时设AdLacZ病毒对照组和PBS组织对照组。结果:CIA小鼠关节腔注射AdmIL-18BP/mIL-4后第1、2、4周,AdmIL-18BP/mIL-4治疗组的血清IL-18平均浓度分别为(36.5±5.4)ng/L、(32.5±3.2)ng/L、(28.7±2.9)ng/L,明显低于相应时间点AdLacZ对照组[(66.2±5.1)ng/L、(69.2±4.2)ng/L、(77.7±3.9)ng/L]和PBS对照组的水平[(67.3±7.1)ng/L、(71.9±1.8)ng/L、(78.7±4.1)ng/L],P均<0.01。但治疗组血清IL-18平均水平在不同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别。结论:融合表达小鼠IL-18BP和IL-4的重组腺病毒基因治疗,能明显持续下调血清IL-18的表达水平,提示细胞因子基因治疗,可望为类风湿关节炎(RA)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实验性/治疗 白细胞介素18/遗传学 白细胞介素4/遗传学 基因疗法 细胞因子 关节炎
下载PDF
重组血管活性肠肽基因质粒治疗大鼠胶原性关节炎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利群 沈建根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03-410,共8页
目的:观察重组血管活性肠肽(pcDNA 3.1+/V IP)质粒治疗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C IA)对血清TNFα-、IL-2、IL-4表达的影响和病理变化,探讨V IP基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以Ⅱ型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作为C IA模型,重... 目的:观察重组血管活性肠肽(pcDNA 3.1+/V IP)质粒治疗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C IA)对血清TNFα-、IL-2、IL-4表达的影响和病理变化,探讨V IP基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以Ⅱ型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作为C IA模型,重组血管活性肠肽质粒关节腔内注射治疗C IA,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ABC-EL ISA)检测血清TNFα-、IL-2和IL-4的表达,观察病理变化和整体疗效。结果:①病理切片显示C IA模型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并存在骨和软骨破坏,V IP治疗组可显著减轻关节炎性病理改变;②细胞因子测定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各对照组血清TNFα-、IL-2水平显著升高(P<0.05),IL-4水平减低(P<0.05);与各对照组相比,各重组V IP质粒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2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IL-4表达则升高(P<0.05)。结论:血管活性肠肽基因质粒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大鼠C IA具有显著的疗效,有望成为RA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病理学 关节炎 实验性 血管活性肠肽/治疗应用 胶原Ⅱ型 基因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