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颈椎原发肿瘤全脊椎切除术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被引量:18
1
作者 韦峰 刘忠军 +6 位作者 刘晓光 姜亮 党耕町 于淼 吴奉梁 党礌 周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7-233,共7页
目的:总结上颈椎原发肿瘤全脊椎切除术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方法:2005年3月~2013年7月采用分块全脊椎切除术治疗上颈椎原发肿瘤23例,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17~70岁,平均39岁。病变节段:C2 11例,C1、C2 2例,C2、C3 10例。21例... 目的:总结上颈椎原发肿瘤全脊椎切除术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方法:2005年3月~2013年7月采用分块全脊椎切除术治疗上颈椎原发肿瘤23例,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17~70岁,平均39岁。病变节段:C2 11例,C1、C2 2例,C2、C3 10例。21例患者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相符,其中脊索瘤10例,软骨肉瘤2例,骨巨细胞瘤7例,恶性周围神经鞘瘤1例,骨母细胞瘤1例。2例患者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不符,其中1例术前穿刺活检提示为骨母细胞瘤,术后病理确诊为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术前病理检查提示为骨巨细胞瘤,术后病理诊断为低度恶性梭形细胞肿瘤。均行分块全脊椎切除术,手术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前路分颌下、经口或劈下颌骨入路三种方式;后方重建方式为枕颈固定,前方为钛板和自体髂骨块、钛板和钛网或单独异形钛网固定。术后辅助Halo架外固定。19例患者于围手术期行放射治疗,其中术前放疗8例,术后放疗11例。统计术中与术后并发症。结果:8例患者出现术中并发症,包括一侧椎动脉损伤5例、脊髓损伤1例、硬膜撕裂2例、喉上神经损伤2例。12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钛网前移压迫气管引起气道梗阻死亡和口咽粘膜感染大出血死亡各1例,迟发性椎动脉破裂出血1例,深部伤口感染6例,咽后壁粘膜延迟愈合6例、不愈合2例,肺炎4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内固定失败3例,植骨吸收内固定松动5例,植骨融合于倾斜的位置3例。结论:上颈椎原发肿瘤全脊椎切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并发症为术中椎动脉损伤、术后咽后壁伤口感染及后期内固定移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全脊椎切除术 并发症 上颈椎 手术 手术入路
下载PDF
意外发现的宫颈癌宫旁广泛切除和阴道上段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卢淮武 王丽娟 +4 位作者 周晖 谢玲玲 吴妙芳 徐国才 林仲秋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1-795,共5页
[目的]总结因意外发现的宫颈癌接受宫旁广泛切除术和阴道上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05年1月至2013年7月因子宫切除术后意外发现的宫颈浸润癌选择行宫旁广泛切除术... [目的]总结因意外发现的宫颈癌接受宫旁广泛切除术和阴道上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05年1月至2013年7月因子宫切除术后意外发现的宫颈浸润癌选择行宫旁广泛切除术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13例患者平均年龄42.6岁.切除子宫的指征分别为CIN3 5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例,子宫脱垂2例,子宫肌瘤2例,子宫腺肌症1例.13例患者中鳞癌9例,腺癌4例;临床分期Ⅰb1期9例,Ⅰa2期4例;3例患者有肉眼可见病灶,病灶大小10~30 mm;在复核切除的子宫标本中有1例患者病灶浸润宫颈间质外1/2;10例无肉眼可见病灶的患者中浸润深度4~9 mm;4例患者LVSI阳性;两次手术间隔中位时间为20 d;手术平均时间24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00 mL,术中输浓缩红细胞1例;术中损伤肠管1例.切除的组织术后病理结果13例患者均无病灶残留及宫旁组织浸润,仅1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术后接受了同期放化疗.2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包括1例膀胱阴道瘘及1例小肠低位梗阻.拔除尿管平均时间为16.7 d;第一次拔除尿管平均残余尿量125 mL;住院时间平均17.5 d.中位随访时间为53个月,1例患者(第10例)出现阴道残端复发.[结论]宫旁广泛切除术和阴道上段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预防意外发生的宫颈癌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发现的宫颈癌 宫旁广泛切除术 阴道上段切除术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上颈椎后路融合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祖德 刘洪奎 +1 位作者 贾连顺 徐印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0-21,共2页
在112例上颈椎后路融合术的患者中,23例出现并发症,5例死亡,其中寰枢椎后弓钢丝固定植骨融合组的发生率为8/30,包括复位欠佳、术后再移位、植骨块移位、钢丝断裂等;寰椎后弓切除植骨融合组的发生率为15/76,包括术... 在112例上颈椎后路融合术的患者中,23例出现并发症,5例死亡,其中寰枢椎后弓钢丝固定植骨融合组的发生率为8/30,包括复位欠佳、术后再移位、植骨块移位、钢丝断裂等;寰椎后弓切除植骨融合组的发生率为15/76,包括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加重、植骨块不愈合、硬膜囊撕裂、枕部血肿等;单纯植骨融合组无何特殊。作者认为充分的术前准备、适宜的手术方式、精细的手术操作及良好的制动和护理可避免大部分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融合术 并发症 脊椎外科手术
下载PDF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寰枢椎改良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的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峰 周跃 陈庄洪 《临床外科杂志》 2008年第11期771-773,共3页
目的通过对正常人螺旋CT多平面重建检查,并对其行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技术相关形态学参数的测量,为临床提供患者个体化手术相关信息。方法对60例正常人进行寰椎的螺旋CT检查,获取相关参数并进行分析。采用枢椎下关节突正中为进钉点模... 目的通过对正常人螺旋CT多平面重建检查,并对其行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技术相关形态学参数的测量,为临床提供患者个体化手术相关信息。方法对60例正常人进行寰椎的螺旋CT检查,获取相关参数并进行分析。采用枢椎下关节突正中为进钉点模拟寰枢椎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在螺旋CT重建上获得轴面和矢状面的正确倾斜角度。C2峡部高度和宽度,理想的螺钉长度,理想的螺钉矢状面和轴面倾斜度,以及理想的螺钉路径与椎动脉沟之间距离。结果C2峡部高度为(8.02±1.92)mm,峡部宽度(6.05±1.32)mm,理想的螺钉长度为(41.22±4.48)mm,螺钉矢状面倾斜度为53.87°±5.61°,与内向成角(14.81°±2.81°)。10侧(8%)峡部狭窄(宽度或高度小于5mm),测量其椎动脉沟与理想螺钉途径之间距离,有12例(10%)小于2.5mm,因此总共有22侧(18%)存在潜在椎动脉损伤风险。结论术前对每个患者行CT检查十分必要,能充分地了解个体的解剖结构,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经关节螺钉内固定 螺旋CT 上颈椎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后的上肢节段性运动麻痹 被引量:5
5
作者 卫力晋 王少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出现上肢节段性运动麻痹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其预后。方法:2004年5月~2007年1月行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出现6例上肢节段性运动麻痹并发症患者,回顾总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此并发症的临床特征、颈椎...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出现上肢节段性运动麻痹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其预后。方法:2004年5月~2007年1月行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出现6例上肢节段性运动麻痹并发症患者,回顾总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此并发症的临床特征、颈椎MRIT2加权像所表现的影像学特点。1例患者术后即刻进行了C3~C7椎板切除术,6例均行脱水、抗炎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随访观察该并发症的恢复情况。结果:行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的481例患者中6例发生上肢节段性运动麻痹并发症,均发生于术后48h内,表现为上肢多个肌肉的肌力下降(肌力3级5例,肌力0级1例),均为单侧上肢发生。影像学表现为术后颈椎MRIT2加权像出现新发的脊髓高信号区(HIZ),HIZ节段与运动麻痹节段相一致。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3例患者肌力完全恢复,2例患者肌力分别从0级和3级恢复至4级,1例肌力3级患者肌力下降为0级并出现手内在肌萎缩。结论: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后可出现上肢节段性运动麻痹的并发症,多为单侧上肢发生,术后患者的颈椎MRIT2加权像出现新发的HIZ改变,完全恢复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板成形术 并发症 上肢运动麻痹 髓内高信号区
下载PDF
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相关解剖的螺旋CT多平面重建测量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峰 周跃 陈庄洪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11期651-654,共4页
目的通过对正常人寰枢椎的螺旋CT多平面重建检查,对其行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Magerl术)相关形态学参数的测量,为临床提供患者个体化手术相关信息。方法对60例正常人进行寰枢椎的螺旋CT检查,在获取的多平面CT重建图像上按照Magerl术... 目的通过对正常人寰枢椎的螺旋CT多平面重建检查,对其行后路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Magerl术)相关形态学参数的测量,为临床提供患者个体化手术相关信息。方法对60例正常人进行寰枢椎的螺旋CT检查,在获取的多平面CT重建图像上按照Magerl术模拟手术。并对颈椎双侧C2峡部高度和宽度、理想的螺钉长度、理想的螺钉上倾角及内倾角,以及理想的螺钉路径与椎动脉沟之间距离进行测量。结果C2峡部高度为(8.02±1.92)mm,峡部宽度(6.05±1.32)mm,理想的螺钉长度为(37.22±3.08)mm,螺钉上倾角为(50.18±4.25)°,内倾角(8.31±2.52)°。10侧(8.3%)峡部狭窄(宽度或高度小于5mm);35侧(29.2%)矢状面重建图像可见到椎动脉沟,其中16侧(13.3%)椎动脉沟与理想螺钉途径之间距离小于2.5mm。这12侧中也包含了4例峡部狭窄的患者,因此总共有22侧(18.3%)存在解剖变异,其行Magerl术时有损伤椎动脉风险。结论行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术前对每个患者行寰枢椎CT检查十分重要,能充分的了解其解剖结构的个体差异,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经关节螺钉内固定 螺旋CT 上颈椎
下载PDF
颈段和胸上段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4
7
作者 周红 王益芳 +2 位作者 陈世容 但铭 钟敏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0年第4期255-257,共3页
目的探讨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方法对142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手术患者给予充分术前准备和护理,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结果 8例颈段食管癌和21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主... 目的探讨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方法对142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手术患者给予充分术前准备和护理,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结果 8例颈段食管癌和21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主要包括颈部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肺部感染、吞咽功能障碍、食管返流。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颈段 胸上段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上颈椎椎管内肿瘤外科考量及临床疗效(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林莉 邹明向 +1 位作者 刘匆聪 邓幼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00-1007,共8页
目的:评估钉棒系统用于颈椎后路关节融合术治疗上颈椎脊髓肿瘤患者的手术考量及长期疗效。方法:回顾2007年3月至2013年5月因上颈髓肿瘤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肿瘤切除及颈椎后路关节融合术的22例患者的医疗记录,其中包括男性10例,女性1... 目的:评估钉棒系统用于颈椎后路关节融合术治疗上颈椎脊髓肿瘤患者的手术考量及长期疗效。方法:回顾2007年3月至2013年5月因上颈髓肿瘤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肿瘤切除及颈椎后路关节融合术的22例患者的医疗记录,其中包括男性10例,女性12例,年龄16~60岁。所有患者接受肿瘤切除,通过多轴钉棒系统对上颈椎(颈1~3)进行后路关节融合术。所有患者接受平均5年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65.5个月。22例患者共置入114枚螺钉,组织病理学结果提示:神经鞘瘤16例,脊膜瘤3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神经节神经胶质瘤1例,混合肿瘤(成分包括神经节细胞瘤和神经鞘瘤)1例。所有病例均获成功融合,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为13.9分,治愈率为51.4%。1例术后发生颈椎后凸和肿瘤复发,神经功能障碍加重2例。未发现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术后神经根病、螺钉拔出或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多轴钉棒系统行颈椎后路关节融合术用于治疗上颈椎脊髓肿瘤,能够获得满意的长期临床和影像学疗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 钉棒系统 椎管内肿瘤 关节融合术 后路
下载PDF
天玑机器人辅助颈椎术后和常规术后护理的对照研究
9
作者 张志晨 《现代科学仪器》 2019年第3期72-75,共4页
天玑机器人可基于深层内部结构的定位导航,为颈椎手术治疗提供稳准的可视化辅助,且创伤性小,便于术后恢复。针对此,文章将首先介绍天玑机器人的系统构成,融合传统颈椎固定手术的弊端性,阐释其应用优势;同时,以常规透视引导徒手置钉方法... 天玑机器人可基于深层内部结构的定位导航,为颈椎手术治疗提供稳准的可视化辅助,且创伤性小,便于术后恢复。针对此,文章将首先介绍天玑机器人的系统构成,融合传统颈椎固定手术的弊端性,阐释其应用优势;同时,以常规透视引导徒手置钉方法为比较对象,选定江苏省人民医院2019年3月-2019年10月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26例患者,随机分为辅助组和常规组,两组均为13例,通过术后CT检查,以Gertzbein-R obbins标准测评术后椎弓根螺钉位置准确性,利用术后随访,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患者术后住院时间、VAS评分、JOA评分。结果表明,术后辅助组130枚螺钉位置均为A类,置钉准确性为100%,常规组126枚螺钉位置A、B、C、D、E类分别为108枚、2枚、8枚、4枚、2枚,置钉准确率为9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随访,辅助组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以及1个月、3个月、6个月的JOA评分,均显著优于将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天玑机器人辅助颈椎术后护理的置钉准确率高、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快,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玑机器人 椎内固定手术 术后护理 透视引导
下载PDF
上颈椎后路螺钉内固定术的手术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范明珠 罗科锋 +5 位作者 韩应超 杨明杰 郭松 麻斌 谭军 李立钧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上颈椎后路内固定术的相关并发症,并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自2005-01—2011-12对96例患者行上颈椎后路内固定术,包括颈椎病17例,颈椎外伤62例,颈椎肿瘤14例,颈椎结核3例。其中寰枢椎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36例,后路寰枢椎侧... 目的总结分析上颈椎后路内固定术的相关并发症,并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自2005-01—2011-12对96例患者行上颈椎后路内固定术,包括颈椎病17例,颈椎外伤62例,颈椎肿瘤14例,颈椎结核3例。其中寰枢椎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36例,后路寰枢椎侧块螺钉系统内固定术33例,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8例,枕颈钢板螺钉系统内固定术19例。结果 96例中共12例次出现相关手术并发症,并发症的例次发生率为12.50%。其中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各1例次,椎动脉损伤1例次,颈部疼痛1例次,颈部活动受限1例次,硬脊膜损伤1例次,硬膜外血肿1例次,术后切口感染1例次,螺钉松动1例次,螺钉位置不当1例次,螺钉移位1例次,假关节形成1例次,邻近节段退变2例次。结论上颈椎后路手术可发生多种手术并发症,熟悉上颈椎临床解剖,术前充分的影像学检查,合理选择手术方案及内固定器械,术中仔细操作,术后正确的护理等可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 后路手术 手术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