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3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rapeutic Effect of 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and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on Elderly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被引量:3
1
作者 Jianfeng Qian Dazhi Wang +1 位作者 Xin Mei Jinwu Ch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20年第4期135-143,共9页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and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Methods...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and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Methods: This study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60 elderly patients with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treated with PFNA and 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from 2015.06 to 2018.06, of which 34 were in the PFNA group (Group A) and 26 in the 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group (Group B).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relevant surgical indicators such as surgical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blood transfusion, postoperative time to landing,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ate, hospital stay, number of secondary operations, postoperative VAS score, and postoperative Hip function score comparison. Results: All 60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 - 24 months. Compared with the 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group, the operation time of PFNA group was shorter, the blood loss during operation was les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hip joint function and pain scores of the 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group in the early and follow-up periods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PFNA group. The 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PFNA elderly UNSTABLE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Efficacy Analysis
下载PDF
小转子重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3
2
作者 马瑞 葛莹 +1 位作者 王坤正 杨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80-1884,共5页
背景: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是对于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同期行小转子重建与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未见报道。目的:分析小转子重建对高龄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长柄... 背景: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是对于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同期行小转子重建与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未见报道。目的:分析小转子重建对高龄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2017年6月至2021年5月因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的45例高龄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中小转子是否重建(复位并固定)分为2组,小转子重建组25例,小转子非重建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6个月的Harris评分以及随访期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小转子重建组需要的手术时间(99.72±13.41)min较非重建组(88.90±16.53)min更长(t=2.369,P=0.023),二者在出血量、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后3个月时,重建组的Harris评分(69.06±5.64)分高于非重建组(63.35±5.93)分(t=2.982,P=0.005);术后6个月时,重建组的Harris评分(86.67±4.49)分也高于非重建组(82.34±5.68)分(t=2.782,P=0.009);③此外重建组和非重建组在随访期内的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χ2=0.008,P=0.927);④提示对于高龄Evans-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人工股骨头置换过程中行小转子重建虽然延长了手术时间,但是明显改善了患者术后早期的髋关节功能,初步说明小转子重建在高龄Evans-Ⅲ型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过程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 小转子重建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重建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行直接前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张柏江 《中外医疗》 2024年第8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直接前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靖江市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60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探讨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直接前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靖江市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60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采取直接前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0,P<0.05)。观察组髋关节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临床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龄患者可选直接前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方式,相比保守治疗近期效果更理想,可以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直接前入路 人工股骨头置换
下载PDF
全髋关节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郑春山 王景林 张玉明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3期46-49,共4页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单纯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盲选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施以双极人工股骨头...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单纯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盲选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施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研究组(45例)施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研究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与对照组(8.89%)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5,P=0.694)。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均有较高安全性,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5
作者 王亚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44-1146,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老年IFF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老年IF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进行PFNA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平衡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多,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中关节功能、畸形、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Barthel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IFF效果更佳,可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BI评分及BBS评分,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6
作者 何涛 侯绍平 +4 位作者 汪军 宋晓飞 龙俊任 田龙 赵芮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409-413,共5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FHR)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10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PFNA组(采用PFNA治疗,50例)与FHR组(采用FHR治疗,50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FHR)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10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PFNA组(采用PFNA治疗,50例)与FHR组(采用FHR治疗,50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髋关节Harri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获得随访,时间6~12(6.63±2.2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PFNA组均短(少)于FHR组(P<0.05)。住院时间FHR组短于PFNA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FHR组高于PFNA组(P<0.05)。术后并发生发生率FHR组低于PFNA组(P<0.05)。结论与PFNA相比,FHR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更适合骨质疏松、不能长期卧床的高龄患者,可减少卧床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恢复更快,但创伤较大。应根据患者病情、骨折类型及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老年人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7
作者 蔡蔚 胡文帅 赵进喜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9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麻城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收治时间:2021年9月—2023年5月)以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试验组(实施全髋...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麻城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收治时间:2021年9月—2023年5月)以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试验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各40例。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更大,手术时间更长,住院时间更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优势明显,其并发症更少,可缩短住院时间,但存在术中出血量大、手术时间长等缺点,临床应结合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老年 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下载PDF
生物型人工股骨头在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王宇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8期31-34,共4页
目的:探究生物型人工股骨头在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10月天津市东丽医院诊治的6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生物型组(n=35)与骨水泥型组(n=34).所有... 目的:探究生物型人工股骨头在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10月天津市东丽医院诊治的6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生物型组(n=35)与骨水泥型组(n=34).所有患者都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水泥型组采用骨水泥假体进行固定,生物型组采用生物型假体进行固定,对比2组预后疗效.结果: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型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骨水泥型组,生物型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低于骨水泥型组的17.6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2组血小板聚集指数、血浆比黏度均较术前升高,但生物型组低于骨水泥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生物型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评分均高于骨水泥型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骨水泥假体,生物型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中不会增加对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且能促进患者康复,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 骨水泥假体 生物型假体 人工股骨头置换 老年人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2种内固定方式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9
作者 高林 王明友 +2 位作者 杨晓琴 王洪平 兰玉平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4期2380-2384,共5页
目的评价2种不同内固定方式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该院骨科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100例,根据采用普通钢丝或大粗隆钢板内固定分为... 目的评价2种不同内固定方式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该院骨科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100例,根据采用普通钢丝或大粗隆钢板内固定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78例采用普通钢丝捆扎固定,而对照组患者22例采用大粗隆钢板固定。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采用髋关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Harris评分评估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患者获6~18个月随访,平均(10.89±4.29)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患者已死亡13例,其中对照组4例,观察组9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患者Tronzo-Evans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时髋关节VAS评分及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普通钢丝捆扎固定在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方面较大粗隆钢板固定更有优势,但大粗隆钢板的应用能简化手术操作且术中固定更牢靠,尤其适用于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而在2种方式的选择上,需根据患者的骨折程度及实际情况而定,目前并无统一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钢丝 大粗隆钢板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杨依勇 周加平 王亚青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3期27-29,共3页
目的:分析直接前入路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拟于菏泽市单县中心医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 目的:分析直接前入路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拟于菏泽市单县中心医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7)。对照组采用外侧入路,观察组采用直接前入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首次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VAS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MA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恢复,减轻疼痛,提高下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直接入路 外侧入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高龄
下载PDF
两种术式治疗≥90岁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11
作者 陈丽媛 郭会利 +1 位作者 吕婉秋 姚瑞鑫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5期703-707,共5页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AFHR)治疗≥90岁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73例≥90岁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FHR组(采用AFHR治疗,38例)和PFNA组(采用PFNA治疗,35例)。比较两组围手...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AFHR)治疗≥90岁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73例≥90岁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FHR组(采用AFHR治疗,38例)和PFNA组(采用PFNA治疗,35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开始不负重行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采用ADL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个月。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AFHR组长(多)于PFNA组(P<0.01);住院时间、开始不负重行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FHR组均短(低)于PFNA组(P<0.05)。Harris评分、ADL评分:术后3、6个月AFHR组均高于PFNA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HR与PFNA均能有效治疗≥90岁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治疗手术难度低、创伤小,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AFHR治疗卧床时间短且可使患者早期下床锻炼,能有效恢复患者早期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高龄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12
作者 崔奎 高进 徐聃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9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the femur,UITFF)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anti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PFNA)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the femur,UITFF)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anti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PFNA)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3年4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乌当医院收治的52例老年UITFF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PFNA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持续随访3个月。对比2组围手术期指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为(175.74±19.62)mL,多于对照组的(110.06±20.68)mL;手术时间为(63.69±7.11)min,长于对照组的(58.56±5.60)min;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分别为(8.33±1.22)d、(7.65±1.04)d,均短于对照组的(10.44±1.75)d、(10.78±1.46)d(P<0.05)。观察组治疗后HHS量表评分为(72.75±5.66)分,高于对照组的(61.45±4.78)分(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30.77%)(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UITFF的治疗中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能够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改善髋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PFNA内固定术 围手术期指标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腹股沟韧带上行FICB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效果
13
作者 蔡尚淇 洪丽娜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4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股沟韧带上行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FICB)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腹股沟韧带上行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FICB)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腹股沟韧带下行FICB治疗,观察组给予股沟韧带上行FICB治疗。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康复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及心率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静脉镇痛泵24 h用药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两组VAS评分高于术后6 h,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前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管内麻醉体位摆放前、切皮前、切皮后、术后即刻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韧带上行FICB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可有效促进术后康复,缓解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心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韧带 筋膜间隙神经阻滞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早期的临床疗效对比
14
作者 谢瑞堂 刁百新 莫似环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6期344-349,共6页
目的分析对比直接前入路(DAA)和后外侧入路(PA)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于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26例资料,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 目的分析对比直接前入路(DAA)和后外侧入路(PA)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于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26例资料,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DAA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P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各63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术后早期恢复情况、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Harris功能评分、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QOL-5D)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AA组各项手术基本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P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各治疗组VA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且DAA组术后3 d、7 d VAS评分低于PA[(4.1±0.4)分vs.(5.0±0.7)分,(2.2±0.9)分vs.(3.6±0.8)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各治疗组Harris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且DAA组Harris评分在术后3个月、6个月均显著高于PA组[(74.6±7.6)分vs.(68.3±6.6)分,(85.9±9.7)分vs.(79.8±7.4)分,P<0.05]。与术前相比,各治疗组EQ-VA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DAA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9%)低于PA组(20.6%,P<0.05)。结论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应用DAA术式比PA术式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早期临床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老年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入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早期临床疗效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15
作者 邓等良 方小林 +2 位作者 王涛 吕志军 邱敏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6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贵溪市中医院就诊的6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贵溪市中医院就诊的6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于超声引导下行腰丛-骶丛神经阻滞,联合组给予0.5%罗哌卡因30ml+布托啡诺1μg/kg,对照组给予0.5%罗哌卡因30ml。比较两组麻醉起效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和持续时间、镇静效果(Ramsay评分)、术后24h内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术后镇痛泵使用情况及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麻醉起效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镇痛持续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追加静脉镇痛药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阻滞起效后10min(T1)~术后(T4),联合组Ramsa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6、8、16、24h,联合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1d内镇痛泵使用量和追加镇痛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对照组为5.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腰丛-骶丛神经阻滞中,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麻醉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镇静、镇痛作用,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罗哌卡因 布托啡诺 腰丛-骶丛神经阻滞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术后镇痛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出院准备度评估及影响因素、护理对策分析
16
作者 林冰冰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0期92-95,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出院准备度评估及影响因素、护理对策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2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评估患者出院准备情况,并采用...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出院准备度评估及影响因素、护理对策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2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评估患者出院准备情况,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髋关节功能Hqrris评分(HHS)、出院指导质量量表(QDT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特征的患者RHDS评分,找出相关影响因素。结果:9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RHDS评分为(78.85±7.85)分;不同出院后去处、髋关节功能、社会支持的老年髋部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RH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出院后回家、髋关节功能差、出院指导质量差、社会支持低是老年髋部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出院准备度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出院准备度水平中等,而出院后回家、髋关节功能差、出院指导质量差、社会支持低是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老年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出院准备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DA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可行性报告
17
作者 刘玉坤 袁军 +1 位作者 宾梦翔 江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8期6-10,共5页
目的 浅析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取直接前入路(DD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可行性,以便为日后临床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6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依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目的 浅析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取直接前入路(DD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可行性,以便为日后临床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6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依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接受传统后外侧入路,观察组接受DAA。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以及术后各时间段的髋关节功能、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地时间(3.29±1.02)d短于对照组的(5.74±1.08)d,且术中失血量(132.64±21.84)ml少于对照组的(156.75±24.7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2周、1个月及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7.98±2.04)、(79.67±1.62)、(87.86±1.97)、(92.27±1.3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1.54±1.92)、(71.80±2.14)、(85.27±2.24)、(89.78±1.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72 h疼痛评分分别为(4.01±0.89)、(2.09±0.5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62±0.86)、(2.78±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开展DA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积极意义,可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程度,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股骨转子间骨折 直接前入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
18
作者 谢斌 孙海霞 王振兴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1期106-108,112,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山东省博兴县中医医院于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全髋关节置...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山东省博兴县中医医院于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和髋关节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龄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问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以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治疗效果
下载PDF
PFNA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
19
作者 付砚禄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8期43-46,共4页
目的研究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79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和观察组(40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 目的研究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79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和观察组(40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16.38±2.11)d、手术时间(53.65±7.15)min、下床活动时间(14.38±3.5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6.17±3.85)d、(65.35±8.35)min、(25.36±4.15)d,术中出血量(31.69±6.27)ml少于对照组(63.24±11.58)m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观察组关节活动度、疼痛、功能、畸形评分及Harris总分分别为(19.93±3.51)、(18.69±3.14)、(20.76±3.84)、(19.58±3.85)、(78.96±3.8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39±4.17)、(16.38±3.66)、(18.54±2.11)、(17.61±2.18)、(67.92±3.17)分(P<0.05)。观察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心理状态、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总体健康状态评分分别为(74.16±5.82)、(73.56±6.32)、(71.96±5.74)、(71.54±5.96)、(73.69±7.38)、(73.79±7.19)、(74.37±7.86)、(73.96±6.7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68±3.57)、(59.81±3.65)、(56.74±3.75)、(55.17±4.15)、(56.85±4.85)、(58.13±4.57)、(56.85±5.11)、(57.19±5.32)分(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的74.36%(P<0.05)。结论与PFNA内固定术治疗相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及临床各项指标更优,并发症更少,具有较高的应用安全性,且更利于患者机体恢复,临床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20
作者 陈卯仲 周耀辉 莫雄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9期45-48,共4页
目的 探究两种手术方式(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骨质疏松性老年股骨近端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广东省雷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骨质疏松性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 目的 探究两种手术方式(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骨质疏松性老年股骨近端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广东省雷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骨质疏松性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人工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与微创组(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每组32例。两组均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髋关节功能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短于人工组,术中失血量少于人工组,术后卧床时间长于人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Harris Hip Scoring System, HH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周两组患者HHS评分均升高,且人工组评分高于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人工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75%,高于微创组的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0,P=0.045)。结论 骨质疏松性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均可应用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其中,前者手术方案在术中效果更优,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后者手术方案在患者术后恢复上效果较优,其可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提高HHS评分,故在临床中应结合患者病情状况及意愿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骨质疏松 股骨近端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