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切口选择的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赵铁夫 王盛宇 +2 位作者 张总刚 马涵英 刘巍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切口选择。方法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对54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行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首选切口位置经胸骨旁右侧第Ⅳ肋间小切口46例,经胸骨中下段切口7例,经胸骨正中切...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切口选择。方法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对54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行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首选切口位置经胸骨旁右侧第Ⅳ肋间小切口46例,经胸骨中下段切口7例,经胸骨正中切口1例。结果本组中,52例行封堵术1次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30±9)min,心内操作时间为(8±4)min。无术后封堵器脱落。术后3d复查超声心动,无残余分流。随访1~13个月无残余分流。2例因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由胸骨中下段切口改为胸骨正中切口,行体外循环下直视矫正。本组无手术死亡者。结论除经胸骨旁右侧第Ⅳ肋间小切口外,对于术前诊断是否存在合并症及封堵效果存在疑虑的,应该选择胸骨中下段切口或胸骨正中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非体外循环 切口
下载PDF
胸骨下段小切口联合体外循环在小儿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周洋 唐仕海 +2 位作者 赵飞 郑波 彭华利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5期518-521,共4页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小切口联合体外循环在小儿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9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切口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小切口联合体外循环在小儿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9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切口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在胸骨下段小切口联合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对照组在胸骨正中切口联合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升主动脉夹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首日引流量、呼吸恢复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首日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升主动脉夹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术后并发症(胸腔积液、肺不张、肺炎、肺脓肿、心律失常等)发生率分别为14.58%、19.57%,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2.621,P=0.116)。观察组未发生胸骨畸形,对照组术后6例(13.0%)发生胸骨畸形,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0.637,P<0.001)。结论相较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患儿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联合体外循环手术创伤较小且不易发生胸骨畸形,保证了胸骨的美观与完整性,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下段小切口 胸骨正中切口 体外循环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微创手术
下载PDF
静脉窦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3
作者 马瑞彦 肖颖彬 +3 位作者 钟前进 陈林 王学锋 陈劲进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59-161,共3页
目的:总结我科1999年7月至2004年4月26例静脉窦房间隔缺损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静脉窦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手术方式和经验。方法: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行静脉窦房间隔缺损及合并畸形的手术治疗。其中男性11例,女性15例,年龄... 目的:总结我科1999年7月至2004年4月26例静脉窦房间隔缺损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静脉窦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手术方式和经验。方法: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行静脉窦房间隔缺损及合并畸形的手术治疗。其中男性11例,女性15例,年龄6个月~27岁,平均(12.1±5.7)岁。合并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19例,其中引流入上腔静脉8例,引流入右心房1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左上腔静脉引流入冠状静脉窦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三尖瓣返流3例,二尖瓣重度返流1例。体外循环转流时间25~98min,平均(56.4±6.2)min,全组均用自体心包补片修补,术中8例用右心房外侧切口避开窦房结延长至上腔静脉,3例用另外心包加宽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结合部;5例术中扩大房间隔缺损利于异位引流的肺静脉回流,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结果:术后平均重症监护时间(4.2±2.1)d,平均住院时间(15±6.5)d。全组无死亡病例。1例术后早期窦房结功能失调,经使用临时起搏器辅助3d后恢复,术后1例转为心房颤动心律,余均为窦性心律。1例出现上腔静脉梗阻,二次手术加宽上腔静脉后好转。结论:运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较易诊断静脉窦房间隔缺损和确定有无肺静脉异位引流,外科手术治疗静脉窦房间隔缺损的效果满意,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以降低上腔静脉梗阻、窦房结功能失调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心脏外科手术方法 体外循环 冠状静脉窦 外科治疗 肺静脉异位引流 上腔静脉引流 浅低温体外循环 窦房结功能失调
下载PDF
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体外循环修补术与经胸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修补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继红 孟庆涛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993-1997,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体外循环修补术与经胸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修补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体外循环修补术治疗(右小切口组)及经胸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修补术治疗(正中切口组)的房间... 目的:分析比较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体外循环修补术与经胸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修补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体外循环修补术治疗(右小切口组)及经胸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修补术治疗(正中切口组)的房间隔缺损患者各46例临床资料。记录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状况,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身体意象状态、生活质量差异。结果:两组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右小切口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右小切口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重症监护时间、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正中切口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小切口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正中切口组(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BIS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但正中切口组高于右小切口组(P<0.05);两组QLI评分也较术前升高(P<0.05),但右小切口组高于正中切口组(P<0.05)。结论:经胸部正中切口与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体外循环修补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均具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但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术式在降低手术创伤、促进术后康复、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及身体意象方面更具有优势,还能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体外循环 切口
下载PDF
经右胸右房小切口封堵术在小儿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朱文庆 张峰 丁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6期450-454,共5页
目的探讨经右胸右房小切口封堵术在小儿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7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74例小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资料,其中有114例接受经右胸右房小切口封堵术治疗,设为封堵组;其余60例接受传统开... 目的探讨经右胸右房小切口封堵术在小儿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7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74例小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资料,其中有114例接受经右胸右房小切口封堵术治疗,设为封堵组;其余60例接受传统开胸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修补术,设为修补组。对比2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术前和术后3个月肺功能和左室功能变化,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缺损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组手术时间、术后CICU监护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修补组,输血浆量、输红细胞量均少于修补组,手术费用多于修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均降低,且封堵组均高于修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白细胞均升高,且封堵组低于修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封堵组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补组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提升,且高于封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FVC、LVEF、LVEDV和LVESV均升高,FEV1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3个月封堵组患者和修补组患者肺功能和左室功能均相近;封堵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修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右胸右房小切口封堵术在小儿室间隔缺损中应用创伤小且术后恢复快,对术后肺功能和左室功能恢复的促进效果与传统手术相近,但是经右胸右房小切口封堵术费用较高,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右胸右房小切口封堵术 室间隔缺损 体外循环 心内直视修补术
下载PDF
全腔镜与右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效果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琳 陈甜园 鲍洁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3-466,共4页
目的比较全腔镜与右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手术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60例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右胸小切口组(31例),其中男1... 目的比较全腔镜与右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手术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60例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右胸小切口组(31例),其中男11例、女20例,年龄(44.5±11.5)岁;胸腔镜手术组(29例),其中男12例、女17例,年龄(46.5±12.7)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死亡病例。胸腔镜手术组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59.1±43.9)mL vs.(91.0±72.9)mL,P=0.046]、红细胞输入量[(78.0±63.9)mL vs.(121.0±88.7)mL,P=0.036]、术后住院时间[(5.5±2.1)d vs.(7.2±2.1)d,P=0.00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9%vs.22.6%,P=0.029)明显优于右胸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中重度疼痛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安全有效,行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短、疼痛轻、切口美观、无骨骼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房间隔缺损 体外循环 右胸小切口 回顾性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