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药类法象”角度解读气机的升降浮沉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洁茹 张效科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18-322,共5页
“药类法象”之理由张元素首次提出,是根据每种药物气味各异而升降、功用不同,法象于自然,将药物分为五大类,即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而人与天地相参,人药相关,人体及药物皆依赖于自然界而存在,是以人体脏腑气机升... “药类法象”之理由张元素首次提出,是根据每种药物气味各异而升降、功用不同,法象于自然,将药物分为五大类,即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而人与天地相参,人药相关,人体及药物皆依赖于自然界而存在,是以人体脏腑气机升降及药性升降应遵循自然规律,即顺应“神机气立”而得以正常运行。因此“药类法象”是药性升降浮沉的理论基础,可应人体脏腑气机升降,促进对脏腑生理病理的认识,引出对临证用药的启发,为理解气机升降理论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类法象 升降浮沉 脏腑气机 气味厚薄阴阳 神机气立
下载PDF
基于肾与三焦相通理论探讨抑郁病机与治疗
2
作者 刘舰遥 任路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9-92,共4页
“脏腑别通”理论中提出少阴肾与少阳三焦气化相通、共主枢机,具有通行元气、司水液代谢的作用;“阴升阳降”理论中提出少阴肾与少阳三焦能够配合调节机体阴阳气机升降。“肾脑相济”以肾精为物质基础,阳气温煦、推动肾和三焦别通气化... “脏腑别通”理论中提出少阴肾与少阳三焦气化相通、共主枢机,具有通行元气、司水液代谢的作用;“阴升阳降”理论中提出少阴肾与少阳三焦能够配合调节机体阴阳气机升降。“肾脑相济”以肾精为物质基础,阳气温煦、推动肾和三焦别通气化、共主枢机可作为功能基础,其生理功能可体现在调节三焦气机和调理脑神。肾阳亏虚、三焦气滞均可引发别通气化不利、“阴升阳降”失常,导致“肾脑相济”乏源,可出现本虚标实、神形兼伤病证如抑郁,且可伴随躯体化症状如疼痛、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根据肾与三焦气化相通这一功能特性选择调节少阳枢机以补肾阳、调补少阴枢机以利三焦以维持“肾脑相济”,可同时治疗抑郁和躯体化症状。文章探讨了在阳气作用下肾与三焦气化相通在肾与脑神相关的生理联系如“肾脑相济”、相关病证如抑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中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与三焦相通 抑郁 脏腑别通 阴升阳降 肾脑相济
下载PDF
周炜“左阴右阳”针法及“左升右降”气机升降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骆璐 杨宇洋 周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45-1747,共3页
无论是《道德经》中"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抑或《黄帝内经》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皆道明了天地万物由阴阳而化的本质。左为西属金,主日降;右为东属火,主日升。左为阴、右为阳,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体与自... 无论是《道德经》中"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抑或《黄帝内经》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皆道明了天地万物由阴阳而化的本质。左为西属金,主日降;右为东属火,主日升。左为阴、右为阳,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体与自然天地相应,机体亦处于"左阴右阳"及"左升右降"的状态。生理情况下,人体左升右降的气机运行功能正常则身体康健;若时感六淫或脏腑虚损,气化功能失常,左侧春夏之阳气不升,右侧秋冬之阴气失于沉降则阴阳不平、疾病乃生。左阴右阳调整经络法是周炜主任基于经典理论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的针刺方法,他认为针灸之法应顺应"左阴右阳"之气,即取左侧阴经及右侧阳经调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阴右阳 针灸 辨证取穴
下载PDF
《内经》的河图五行模式及几个相关问题的解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孙广仁 高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1期2259-2261,共3页
讨论了《内经》的河图五行模式,指出河图五行模式是《内经》成书时就已采用的五行模式,以此五行模式可清晰地解释五脏的太少阴阳属性,脾为至阴,脾为孤脏,脾主四时等难题,并能阐释脏气的升降运动及脾胃为枢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 河图 五行模式 太少阴阳 孤脏 至阴 脾主四时 脏气升降
下载PDF
小建中汤病机新解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会聪 宋文宇 张正利 《吉林中医药》 2014年第6期553-555,共3页
小建中汤后世多认为其主治中焦虚寒,但是通过《伤寒论》《金匮要略》相关条文中的提示症状、病机,以及对仲景用药的分析上可以发现中焦虚寒理论并不完美,在有些地方是解释不通或者与原文相矛盾的。从经络循行升降及六经的运气角度,围绕... 小建中汤后世多认为其主治中焦虚寒,但是通过《伤寒论》《金匮要略》相关条文中的提示症状、病机,以及对仲景用药的分析上可以发现中焦虚寒理论并不完美,在有些地方是解释不通或者与原文相矛盾的。从经络循行升降及六经的运气角度,围绕足厥阴肝经风木之气及足少阳相火之气,可以从另一种思路来解读小建中汤证的症状、病机及用药。小建中汤之病机应为太阴脾虚,厥阴不升,少阳不降。太阴脾虚则厥阴风木郁而不升,少阳相火郁而不降,故用胶饴、甘、枣补脾,复气机升降,腹痛乃肝木克土所致,故倍用芍药平肝止痛兼清少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建中汤 病机 太阴脾虚 厥阴不升 少阳不降
下载PDF
论“肝非在左,肺非在右”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晓雷 沙茵茵 +1 位作者 马家驹 王玉光 《山东中医杂志》 2017年第1期6-8,共3页
"左肝右肺"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由于其论述与生理解剖的肝在右肋,肺有左右两叶不同,因此遭到了反中医者的质疑。实际上中医学对于"左肝右肺"与"左升右降"的认识体现了气机升降与肝肺的生理病理,均为... "左肝右肺"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由于其论述与生理解剖的肝在右肋,肺有左右两叶不同,因此遭到了反中医者的质疑。实际上中医学对于"左肝右肺"与"左升右降"的认识体现了气机升降与肝肺的生理病理,均为抽象的功能模型概念,并非实际的解剖概念。虽然中医的圆运动模型,对于简化中医理论以及人体生理病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不能机械地认为肝位于人体左侧,肺位于人体右侧;气机在人体内左侧升腾,在人体内右侧沉降;肝病(气机升腾出现问题)表现在左侧,肺病(气机沉降出现问题)表现在右侧。对于"左肝右肺"与"左升右降"的正确理解,体现了对中医理论的客观理解与认识,也有利于纠正片面的着重于解剖的机械辨证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肝右肺 左升右降 阳升阴降 中医理论
下载PDF
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过敏性皮肤病同病异治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刚 张琪 谭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93-1395,共3页
中医皮肤病有其独特辨证体系,临证中既要整体察病,密切关注与患者发病相关的内外因,又要详审其皮损特性,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参,方能有效立法遣方用药。中药性能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根据中药药性理论,可以... 中医皮肤病有其独特辨证体系,临证中既要整体察病,密切关注与患者发病相关的内外因,又要详审其皮损特性,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参,方能有效立法遣方用药。中药性能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根据中药药性理论,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过敏性皮肤病致敏物虽种类万千,对无系统症状者患者仍多从皮损特征辨证。我们在多年临床中将致敏物与中药类比,在治疗过敏性皮肤病时可通过确定致敏物"中医属性"辨证施治,指导临床治疗,临床疗效明显提高。皮肤科临床常见致敏物有水产品、化学物质、寄生虫及昆虫、中药、西药等,分别以大虾、酒精、蠕形螨、白果、阿司匹林为例,探讨其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阴阳五行属性,以指导过敏性皮肤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敏物 四气五味 升降浮沉 归经 阴阳五行 取象比类
下载PDF
近10年来《内经》阴阳升降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勤磊 周国琪 赵心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93-1394,共2页
《内经》的阴阳升降出入理论经过千年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有效的指导理论研究和临床诊疗,笔者将近十年来对"阴阳升降理论"的研究进展做了分析,分别从《内经》阴阳升降理论如何指导天地、天人相应、脏腑经络营血、临床辨证论治... 《内经》的阴阳升降出入理论经过千年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有效的指导理论研究和临床诊疗,笔者将近十年来对"阴阳升降理论"的研究进展做了分析,分别从《内经》阴阳升降理论如何指导天地、天人相应、脏腑经络营血、临床辨证论治等认识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升降理论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升清降浊 法古探新——胃病治疗经验谈 被引量:4
9
作者 田胜利 何春梅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0-21,共2页
以升清降浊为原则 ,运用调畅通腑、益气养阴、淡渗助运药 ,治疗多种胃病 ,获良好疗效。附治疗萎缩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案三则。
关键词 升清降浊 调畅通腑 益气养阴 淡渗助运 萎缩性胃炎 十二指肠球炎 急性糜烂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下载PDF
黄莺教授止痒法特色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树杰 欧阳飞 +4 位作者 董世洲 宋海祯 邱琳惠 尉洁 黄莺 《西部中医药》 2012年第7期23-25,共3页
黄莺教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善用祛风、酸甘化阴、升清降浊、安神等止痒法治疗瘙痒性皮肤病,每临其证,莫不洞见症结,应手而愈。
关键词 止痒法 祛风止痒法 酸甘化阴止痒法 升清降浊止痒法 安神止痒法
下载PDF
袁红霞教授运用升降理论临证验案举隅 被引量:5
11
作者 仇涓蓉 梁新生 袁红霞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21-23,共3页
中医"升降理论",就是根据自然界天地之气的升降变化,总结出的人体生命活动中机体的气化运动规律,它涉及阴阳、气血、脏腑多方面。升降理论贯穿了整个中医理论,并对后世医家理论的产生和临床理法方药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阴... 中医"升降理论",就是根据自然界天地之气的升降变化,总结出的人体生命活动中机体的气化运动规律,它涉及阴阳、气血、脏腑多方面。升降理论贯穿了整个中医理论,并对后世医家理论的产生和临床理法方药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阴阳、气血、脏腑方面论述了中医升降理论,并结合病案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升降 脏腑升降 气血升降 临床验案
下载PDF
从髓论治中风五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静 刘伟 李鑫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604-607,共4页
中风脑髓的损伤是受损神经功能迁延难复的关键。长期以来,中风的治疗多着眼于气血调治,缺乏对髓的治法研究。本文基于中风髓伤的病机分析,提出了中风治髓五要法,即填精补髓、温阳活髓、化浊固髓、降逆护髓、升清用髓,旨在为中风治法和... 中风脑髓的损伤是受损神经功能迁延难复的关键。长期以来,中风的治疗多着眼于气血调治,缺乏对髓的治法研究。本文基于中风髓伤的病机分析,提出了中风治髓五要法,即填精补髓、温阳活髓、化浊固髓、降逆护髓、升清用髓,旨在为中风治法和方药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填精补髓 温阳活髓 化浊固髓 降逆护髓 升清用髓
下载PDF
升清降浊平肝针法合耳尖放血治疗肝阳上亢证眩晕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喜庆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28期122-124,共3页
观察升清降浊平肝针法合耳尖放血治疗肝阳上亢证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并比较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显示升清降浊平肝针法治疗肝阳上亢证眩晕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疗效更显著。
关键词 眩晕 肝阳上亢证 升清降浊平肝针法 耳尖放血
下载PDF
河图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广仁 刘瀚阳 《山东中医杂志》 2022年第6期600-603,619,共5页
河图医学是依据阴阳二分和河图图式而建立的一种自然环境的四时、四方与人体五脏之间相通应的医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1)四时五脏阴阳理论及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2)脏气升降运动体系;(3)四象体质理论体系;(4)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四时用... 河图医学是依据阴阳二分和河图图式而建立的一种自然环境的四时、四方与人体五脏之间相通应的医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1)四时五脏阴阳理论及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2)脏气升降运动体系;(3)四象体质理论体系;(4)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四时用药理论;(5)药物的气味厚薄及四时应用理论;(6)四象二旦方调四脏体系。以此理论体系为指导,可调养五脏精气神及偏颇体质,治疗与五脏相关的内伤性及外感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图医学 四时五脏阴阳 五脏精气阴阳 脏气升降 四象体质 四气五味 气味厚薄 四时用药 四象二旦方
下载PDF
方剂应用中“欲阳先阴,欲阴先阳”思维刍议
15
作者 赵志恒 穆超超 时圣瑞 《河南中医》 2017年第11期1884-1886,共3页
针对病情的寒热用寒凉以清热、用温热以散寒。寒热并用之法为证候之复杂多变而设,但因病情复杂,单用寒热往往难附合病情而需寒热并用,以达"欲寒先热、欲热先寒"之功。在临床上五脏多为虚证,应治以补法,但不可纯补、峻补、壅补... 针对病情的寒热用寒凉以清热、用温热以散寒。寒热并用之法为证候之复杂多变而设,但因病情复杂,单用寒热往往难附合病情而需寒热并用,以达"欲寒先热、欲热先寒"之功。在临床上五脏多为虚证,应治以补法,但不可纯补、峻补、壅补,应该补中寓通,静中有动,"欲补先泻",对于外感六淫及内伤饮食等造成的脏腑实证,应祛邪扶正,但不可滥用攻伐耗气之品,应泻中有补,"欲泻先补"。"欲散先收、欲收先散",制其标而复其本,去其邪而不伤其正。在药物配伍中,扬己所长,避己所短,于阴阳矛盾中达到实质上的有机结合。治疗热病,用寒凉的方药,在药汤尚温热时服用;治疗寒性病证,应用热性方药,必待药汤凉后再服用。中医学之"欲阳先阴、欲阴先阳"即组方配伍能正确把握药势,在具体应用中能达到气机升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散收相使之功,在服药中可以防止药证格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阴阳 升降 寒热 补泻 散收
下载PDF
援易解医论李东垣“阳升阴降”与朱丹溪“阴升阳降”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可男 郑晨 +2 位作者 林栋 林慧光 陈建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66-1168,共3页
运用易之意象思维比较分析李东垣"阳升阴降"与朱丹溪"阴升阳降"的差异,得出两者所论藏象不同,而脏腑气机升降、阴阳交感的实质相同,两者皆完善了中医升降学说。援易解医之法是学习理解中医理论的回归,亦即中医经典... 运用易之意象思维比较分析李东垣"阳升阴降"与朱丹溪"阴升阳降"的差异,得出两者所论藏象不同,而脏腑气机升降、阴阳交感的实质相同,两者皆完善了中医升降学说。援易解医之法是学习理解中医理论的回归,亦即中医经典理论的运用,学易解医是理解与运用中医经典理论的正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思维 阳升阴降 阴升阳降
下载PDF
万晓刚教授基于三焦升降论治疗水肿病经验与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朵 黄开颜 +3 位作者 梅景雁 张晓瑞 刘超男 万晓刚 《陕西中医》 CAS 2021年第10期1448-1451,共4页
水肿,为水液异常积聚于血管外组织间隙引起的局部或全身肿胀状态,古代称之为“水病”“水气”,临床多从肺、脾、肾论治。然临床常见水肿为多因素引起,非此三脏可尽述。万晓刚教授临证时,根据三焦与水液代谢的关系,立足三焦气机升降理论... 水肿,为水液异常积聚于血管外组织间隙引起的局部或全身肿胀状态,古代称之为“水病”“水气”,临床多从肺、脾、肾论治。然临床常见水肿为多因素引起,非此三脏可尽述。万晓刚教授临证时,根据三焦与水液代谢的关系,立足三焦气机升降理论,以畅利三焦、升清降浊为原则,以“汗、运、疏、利”作为祛邪之法,根据病性以“温、清、和、补”作为求本之策,以达到气行水化、利湿消肿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肿 三焦升降 升清降浊 三焦 名医经验 水气病
下载PDF
温阳降浊通络法中药治疗阴阳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8
作者 詹立北 熊晓东 赵凯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1期1630-1634,共5页
目的:观察温阳降浊通络法中药治疗阴阳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6例阴阳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控制体质量、控制血糖、控制血压、... 目的:观察温阳降浊通络法中药治疗阴阳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6例阴阳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控制体质量、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纠正脂代谢紊乱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温阳降浊通络法中药,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MALB)]、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血小板聚集率(PAR)、纤维蛋白原(FIB)]、胱抑素-C(Cys-C)、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Scr、BUN、UAER)、糖代谢指标(FPG、2 hPG、HbAlc)、血液流变学指标(PV、PAR、FIB)、Cys-C、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的下降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降浊通络法中药治疗阴阳两虚兼血瘀证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糖代谢、肾功能以及微循环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微炎症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降浊通络法中药 糖尿病肾病 阴阳两虚兼血瘀证
下载PDF
“阴阳升降论”探补中益气汤的立方本旨 被引量:21
19
作者 谢君艳 邓小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54-56,共3页
"阴阳升降论"与补中益气汤皆为李东垣脾胃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试分别阐述"阴阳升降论""阴火"等理论,并由此对补中益气汤进行剖析。补中益气汤本旨乃治内伤热中证,其法为"甘温除热"。通过... "阴阳升降论"与补中益气汤皆为李东垣脾胃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试分别阐述"阴阳升降论""阴火"等理论,并由此对补中益气汤进行剖析。补中益气汤本旨乃治内伤热中证,其法为"甘温除热"。通过研究,笔者认为"甘温除热"为求雨之天气。以甘温补之,则阳升阴应。云雨乃成,雨降则火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升降 补中益气汤 阴火 甘温除热 内伤热中
下载PDF
阴阳升降理论探析与启迪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燚 王海军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11期32-35,共4页
通过梳理《内经》及相关医家关于阴阳升降的论述,探讨阴阳升降的内容及阴阳升降的不同内涵。从阐述人体生理变化和脏腑特点、阐述疾病的病机、解释治则治法和方药配伍应用等方面分析阴阳升降对临床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 阴阳升降 阳升阴降 阴升阳降 圆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