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参与亚洲区域组织的实践:发展历程、经验教训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泽伟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共14页
中国参与亚洲区域组织实践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参与学习期、主动有为期和积极影响期三个阶段。中国参与亚洲区域组织实践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倡导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创了区域治理的新模式、推动了区域合作格局... 中国参与亚洲区域组织实践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参与学习期、主动有为期和积极影响期三个阶段。中国参与亚洲区域组织实践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倡导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创了区域治理的新模式、推动了区域合作格局的调整和促进区域合作,以及催生了新的国际机制等方面。中国参与亚洲区域组织实践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坚持本国利益诉求与区域稳定发展相统一,谋求地区和平发展与参与全球治理有机结合。中国参与亚洲区域组织实践的教训主要包括:大国协调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制度创设能力有限等。未来中国参与亚洲区域组织实践,应重点推动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进一步完善亚洲区域争端解决机制以及寻找多层次的亚洲区域治理方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区域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东盟 亚洲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领导权、区域韧性与安全需求:东盟安全力量建设之困
2
作者 陈一一 刘冰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47,共23页
规划和建设东盟层面的地区安全力量是东盟国家所追求但至今却仍未被有效推动的议题。过往研究主要基于“东盟方式”、国家能力以及大国影响等单一因素来解释上述现象,却无法提出一个可供检验的综合性分析框架。为什么东盟迟迟无法推动... 规划和建设东盟层面的地区安全力量是东盟国家所追求但至今却仍未被有效推动的议题。过往研究主要基于“东盟方式”、国家能力以及大国影响等单一因素来解释上述现象,却无法提出一个可供检验的综合性分析框架。为什么东盟迟迟无法推动安全力量这一机制安排的规划与建设?基于东盟情况,本文认为影响东盟国家有效推动安全力量规划与建设的因素有三,即:东盟内部领导权的确立、东盟区域韧性的外部效度以及东盟国家域内安全需求的集群性。这三个因素的影响是复合型的:东盟领导权模糊不清、东盟区域韧性的外部效度较低或域内国家安全需求集群性低,任一情况的出现都会使东盟安全力量的规划与建设陷入困境。通过对东盟安全合作发展历程的阶段性分析,本文证实了上述三种因素对东盟安全力量规划与建设的复合型影响。除了尝试在学理上提出分析东盟安全力量规划与建设困境的综合性分析框架,对深化中国与东盟的高质量安全合作、推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出可行建议亦是本文的题中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安全力量 领导权 区域韧性 安全需求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成就、经验与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兴智 黄宝莹 王雯琳 《国际贸易》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4,共10页
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是亚太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在政治安全事务合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人文交流合作等层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顶层设计与相互尊重、共商共建与注重民生、开放包容与绿色发... 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是亚太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在政治安全事务合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人文交流合作等层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顶层设计与相互尊重、共商共建与注重民生、开放包容与绿色发展分别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铸牢合作基础、凝聚合作共识、指明合作路径。当前,RCEP生效与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机遇,但也面临美国“印太战略”及其配套策略、区域内部地缘政治经济矛盾等新挑战。展望未来,中国和东盟应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高质量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快制度型开放并共同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在RCEP框架内共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
下载PDF
新形势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建“蓝色伙伴关系”:基础、挑战和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曹群 丁天笑 《南海学刊》 2024年第1期44-55,共12页
中国-东盟关系稳定发展、不断升级,为共建“蓝色伙伴关系”奠定了基础。但随着中国-东盟合作步入“深水区”,一些挑战难题近年愈发突显。美国等域外势力炒作南海争端并在经济和安全领域拉拢东盟国家,严重干扰地区合作深入推展。新形势下... 中国-东盟关系稳定发展、不断升级,为共建“蓝色伙伴关系”奠定了基础。但随着中国-东盟合作步入“深水区”,一些挑战难题近年愈发突显。美国等域外势力炒作南海争端并在经济和安全领域拉拢东盟国家,严重干扰地区合作深入推展。新形势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建“蓝色伙伴关系”,应坚持因国施策、双多边共同推进,可优先建立“蓝色经济伙伴关系”,以“海洋命运共同体”为指引推动开展务实的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贡献更多“中国方案”引领地区治理规则建设。中国与东盟国家还当灵活运用二轨平台夯实“民心”基础,促进涉海文教领域合作不断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色伙伴关系 海洋命运共同体 周边外交 东盟 南海 “一带一路”
下载PDF
“安全—发展联结”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构建:关系脉络、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
5
作者 颜欣 陈邦瑜 《东南亚纵横》 2024年第2期39-47,共9页
东南亚地区新近的安全问题和挑战蕴含着多元“安全—发展”知识背景。长期以来,安全和发展基于“安全—发展”事实本身,由早期的二元分割上升为联结整体,使安全和发展摆脱了原有的抽象分离的样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 东南亚地区新近的安全问题和挑战蕴含着多元“安全—发展”知识背景。长期以来,安全和发展基于“安全—发展”事实本身,由早期的二元分割上升为联结整体,使安全和发展摆脱了原有的抽象分离的样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积极引领,中国与东盟的安全和发展互动迎来契机,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日益形成联结并进的新形态。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合作迈向安全合作,安全合作又助力经贸合作,成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蓄水池和稳定器。作为东南亚地区重要行为体,中国和东盟的“安全—发展联结”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必然选择,为区域合作提供了积极的示范效应,有利于消解东南亚地区的矛盾、分歧和不确定性风险。这种命运共同体建设是中国和东盟积极互动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调适、升华的产物,超越了纯粹中国—东盟双边范畴,为包容、开放、公平、公正的世界秩序建立提供了强大引擎“。安全—发展联结”和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存在理念、目标、功能和手段四维内在逻辑“。安全—发展联结”下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应采取如下布局和策略进行实践探索:加强战略互信、拓展制度合作、夯实物质根基及深化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发展联结 中国—东盟 东南亚 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中国-东盟数字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机遇、挑战与路径
6
作者 刁均峰 连梅芳 韩锡斌 《南海学刊》 2024年第4期36-44,共9页
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的背景之下,教育共同体建设被赋予全新内涵和时代使命,推动教育领域务实发展、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教育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中国-东盟数字教育共同体建设迎来新的机遇... 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的背景之下,教育共同体建设被赋予全新内涵和时代使命,推动教育领域务实发展、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教育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中国-东盟数字教育共同体建设迎来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挑战,需要通过政府加强顶层设计、社会多元主体参与以共建交流合作新格局;通过搭建数字教育新平台、培育数字教育新人才以共建数字教育新平台;通过提升教育援助质量、提高教育援助针对性以共探教育援助新模式,进而推动中国-东盟数字教育共同体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东盟 数字教育 “一带一路”
下载PDF
中国-东盟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现实基底、挑战与展望
7
作者 郑颖瑜 雷小华 黄李莉 《南海学刊》 2024年第4期22-35,共14页
为应对全球网络空间治理难题与治理体系变革的现实需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议,并逐渐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国与东盟在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数字经济合作、网络安全合作等方面已取得良好成效,... 为应对全球网络空间治理难题与治理体系变革的现实需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议,并逐渐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国与东盟在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数字经济合作、网络安全合作等方面已取得良好成效,双方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具备现实基底,但仍面临数字鸿沟、数字治理规则标准碎片化、网络安全威胁加剧、东盟对华战略疑虑等挑战。展望未来,中国与东盟应从区域、次区域、双边多个层面形成合力,加快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数字经济合作、增进网络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建立相互协调的互联网治理合作体系、加强网络安全合作,共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合作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治理
下载PDF
2023年老挝研究发展报告
8
作者 谢柱军 《东南亚纵横》 2024年第3期37-43,共7页
文章梳理总结了2023年学界在老挝区域国别研究领域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2023年老挝区域国别研究重点聚焦老挝政治外交、经济、文化教育、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社会治理等领域。其中,老挝政治外交领域研究成果主要聚焦老挝政治历史追... 文章梳理总结了2023年学界在老挝区域国别研究领域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2023年老挝区域国别研究重点聚焦老挝政治外交、经济、文化教育、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社会治理等领域。其中,老挝政治外交领域研究成果主要聚焦老挝政治历史追根溯源、老挝外交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及维护东盟中心地位等议题。老挝经济领域研究主要聚焦老挝宏观经济、农业和林业发展、制造业发展和数字化发展以及脱贫等民生议题。老挝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领域研究主要聚焦推进“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社会评价、中国帮助能源供应能力和网络建设、中老铁路货运需求及货运产品、债务陷阱真伪辨析等领域。学界对老挝文化教育研究和老挝社会治理研究也给予了充分关注。2023年中外学者在老挝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但比较来看,与其他重点区域国别研究相比仍存在差距,尤其是中老跨境族群,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老挝语言文化,中国、老挝、越南共产主义运动之间联系等领域的研究仍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挝 区域国别学 东盟 “一带一路”倡议 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泛南海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人文交流思考
9
作者 蓝仕皇 邓颖颖 林春苗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13,共10页
建设一个“同呼吸、共命运”的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实现深化海洋治理,推动地区乃至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立足于良好的区域政治经济环境,泛南海国家应当努力克服内部机制问题与域外因素的干扰,推进人文交流工程,从本源上实现“民心相通... 建设一个“同呼吸、共命运”的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实现深化海洋治理,推动地区乃至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立足于良好的区域政治经济环境,泛南海国家应当努力克服内部机制问题与域外因素的干扰,推进人文交流工程,从本源上实现“民心相通”,着力构建起泛南海海洋命运共同体。人文交流维度的泛南海命运共同体建设,既需要“顶层”的战略谋划,也需要来自政府、市场及社会力量的协同行动框架,还需要行之有效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南海 海洋命运共同体 人文交流 中国—东盟
下载PDF
跨境产教融合视域下物流管理专业虚拟仿真实训资源东盟共建共享研究
10
作者 杨清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4期163-166,共4页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正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跨境物流成为中国-东盟双方合作的重点产业。物流管理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解决跨境物流过程中的“三高三难”问题,认为中国与东盟企...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正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跨境物流成为中国-东盟双方合作的重点产业。物流管理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解决跨境物流过程中的“三高三难”问题,认为中国与东盟企业、职业院校应该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共建共享虚拟仿课实训资源,创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标准和品牌,实施“教随产出、产教同行”,伴随中资企业“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产教融合 物流管理专业虚拟仿真实训资源 东盟共建共享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成就 被引量:3
11
作者 方长平 周方银 +2 位作者 卢光盛 刘卿 韩爱勇 《国际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35,155,156,共35页
2013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了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构成... 2013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了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构成,十年来,中国周边外交理论不断创新,实践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周边外交的意义从经济、安全考量上升为国家战略,理念从功能合作到感情升华,目标从稳定周边到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目前,国际及中国周边秩序在经历复杂变化,中国相应调整周边外交的政策、主张及措施,在地区秩序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周边外交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东盟成为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先行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周边外交将中亚和东盟确定为两个优先方向,开拓出西亚和太平洋岛国两个新增长点,取得了多层面的进展和突破。为纪念中共中央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十周年,2023年9月16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论坛》编辑部、国际关系学院组织召开“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十余所高校、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就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进行深入交流并形成相关研究成果。《国际论坛》编辑部组织专家撰写笔谈,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周边外交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秩序 东盟 中亚
下载PDF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东南亚“互联网+”国际中文教育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庚全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70-77,共8页
通过强化国际中文教育,促进文化相通从而形成“情感或情绪的同频共振”,这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夯实战略互信基础。目前东南亚地区汉语教育存在教育资源不足、传统的教材内容和教育方式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等问题导致汉语... 通过强化国际中文教育,促进文化相通从而形成“情感或情绪的同频共振”,这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夯实战略互信基础。目前东南亚地区汉语教育存在教育资源不足、传统的教材内容和教育方式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等问题导致汉语教育的效果总体不理想。鉴于“互联网+”教育模式可以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受地缘结构和时间条件的限制,确保语言教学资源和平台能够及时得到更新,还可以满足学习者视点的需要,建议加快构建东南亚地区“互联网+”国际中文教育模式,其构建路径包括:建立适应学习者要求的教学资源与教材数据库,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需求导向型教学模式,建立学习者、教师和远程教育机构多元交互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大相关教材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分量,打造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国际中文教育师资队伍和跨学科团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互联网+” 国际中文教育 模式
下载PDF
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数字化面向与路径优化
13
作者 黄景文 方豆豆 《东南亚纵横》 2023年第6期26-35,共10页
东盟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重点地区,中国—东盟关系已经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中国教育国际合作最成功的区域合作... 东盟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重点地区,中国—东盟关系已经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中国教育国际合作最成功的区域合作之一。在数字时代,教育数字化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路径选择。教育数字化合作也将成为推进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推进教育数字化合作符合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具有政治维度、经济维度和文化维度等广阔的合作前景。迈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和“一带一路”金色十年,可以通过突出优势,着力加强教育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丰富教育内容建设,加强教育数字化的相关系列标准制定和加强中国教育数字化案例库建设等引领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可以多点发力,通过推进教师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案执行过程数字化和学生学习计划与学习方案执行过程数字化,加强教育数字化转型资金、技术、人才和数据等要素支持,助推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可以优化教育数字化合作机制,健全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保障机制,防范化解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风险,不断促进中国—东盟国家教育数字化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教育国际合作 教育数字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中国—东盟生物安全信息合作的现实困境与改进路径
14
作者 肖军 郝长潞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9-78,共10页
东盟地区各国增进彼此交往对话,凝聚信息合作共识;完善国家内部机制,协调信息合作机制;增强信息公共传播,参与国际信息合作。这为中国与东盟生物安全信息合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中国与东盟生物安全信息合作存在外... 东盟地区各国增进彼此交往对话,凝聚信息合作共识;完善国家内部机制,协调信息合作机制;增强信息公共传播,参与国际信息合作。这为中国与东盟生物安全信息合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中国与东盟生物安全信息合作存在外源性风险与内生性挑战。面对中国和东盟正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机遇,应深化信息合作关系,扩展信息合作监测系统,完善信息合作话语体系,提升信息合作战略高度,健全信息合作体制机制,以机制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生物安全国际合作为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注入强大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总体国家安全观 生物安全 信息合作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在桂东盟留学生教育路径探析
15
作者 王玥 郜静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3年第1期22-26,共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随着东盟在桂留学人员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其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人文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随着东盟在桂留学人员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其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人文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促进东盟留学生来桂留学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为目标,通过分析在桂东盟留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现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理论教育、拓展教学方式、提供多元文化环境及构建“网络课堂”等具体教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桂东盟留学生 教育路径
下载PDF
中国-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十年经贸成果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帅 翟崑 《东南亚纵横》 2023年第5期24-39,共16页
中国始终把东盟作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支持东盟在构建开放包容的地区架构中发挥更大作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东盟经贸合... 中国始终把东盟作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支持东盟在构建开放包容的地区架构中发挥更大作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效硕果累累,中国—东盟关系成为亚太区域合作成功典范。中国与东盟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已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双方在既有合作不断深入的前提下,在不同层面对双边合作提出新要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项下的经贸合作通过改善既有经贸合作和挖掘新增长点的形式,成为中国与东盟双边关系不断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展望未来,中国—东盟传统基建合作潜力巨大、新兴数字合作方兴未艾、合力引领绿色经济机遇叠加。但中国与东盟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经贸合作正在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挑战,双方应在深化现有经贸合作的基础上,密切产业合作,共同应对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可从经济、政治和安全等多领域、多层次,合力优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环境,着力构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持续动力机制,携手推进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带一路” 中国—东盟 经贸合作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东盟方式”的理论阐释、演进动态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6
17
作者 戴轶 赖征世 刘晓婧 《东南亚纵横》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全面完整、发展动态地理解“东盟方式”,是推进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前提。“东盟方式”是对东盟组织特征和组织运行的概括性表述,学界对此已有较多研究阐释并已形成一定共识。但... 全面完整、发展动态地理解“东盟方式”,是推进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前提。“东盟方式”是对东盟组织特征和组织运行的概括性表述,学界对此已有较多研究阐释并已形成一定共识。但伴随着《东南亚国家联盟宪章》等一系列制度的建构与实施,非正式性和弱制度性显然已不完全符合对“东盟方式”的动态认知;经济领域实施的“东盟-X”决策方式与执行程序规则,对东盟最初实行的全体一致的议事规则进行了修正,东盟参照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争端解决机制,也提高了东盟决策在各成员国经济领域的效力层次;在缅甸危机中东盟提出了处理意见并采取了一定的制裁措施,突破或动摇了严格意义上的不干涉内政原则。通过对东盟各组织要素、运行机制等演进动态性观察,弱制度性、弱约束力和非强制性等已不能全面诠释“东盟方式”,学界对“东盟方式”的理解与解读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和滞后。同时,伴随着东南亚区域一体化的深入,“东盟方式”的变化将越来越多,因此对“东盟方式”的理解更不能固化。必须通过东盟实践,考察其组织运行和制度变化,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东盟方式”的内在逻辑。“东盟方式”经过长期的演进已经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国际组织制度,该制度低于“欧盟方式”的高度集权化、高强度的组织行为能力和强制性的制度约束力,高于一般性的仅具有外交平台功能的国际组织论坛。“东盟方式”为区域一体化的道路提供了借鉴和启发,在一个差异化的世界里,甚至可以说“东盟方式”比“欧盟方式”更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国家联盟 东盟方式 “一带一路”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广西的使命与服务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斌 《东南亚纵横》 2023年第3期99-110,共12页
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双方友好关系深化的结果,也反映了中国国家层面对东盟关系的向好愿望。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其服务国家战略使命、面向东盟的战略定位,中国国家层面多重政策也指明广西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 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双方友好关系深化的结果,也反映了中国国家层面对东盟关系的向好愿望。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其服务国家战略使命、面向东盟的战略定位,中国国家层面多重政策也指明广西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政策和周边外交战略格局的特性。广西与东盟之间坚实的人文基础、显著的往来成效和双方民众认可是最稳固的基础支撑,也奠定了其重要的战略定位与战略使命。在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要求下,广西作为中国唯一一个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省份,应发挥其应有的比较优势,高质量地服务于这个总体目标建设。目前,广西在服务这个建设过程中,仍存在港口基础设施薄弱、陆路海运江河交通网络不完善、通道物流水平较低等“硬联通”问题,“软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合作政策机制障碍等“软联通”问题,交流质量仍不够高和交流不够畅等“心联通”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了加快完善江河海陆空基础网络建设,做实“硬联通”;通过深化务实合作促发展,改善“软联通”;携手东盟共建命运与共的美好家园,加深“心联通”的展望,以期推动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命运共同体 广西 战略定位 服务功能
下载PDF
“一带一路”在东南亚的十年共建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悦 李正阳 《国际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71,157,共20页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高层引领推动、签署合作框架、推动项目实施、完善政策措施、发挥平台作用,取得了丰硕的共建成果。东南亚地区的“五通指数”一直在所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高层引领推动、签署合作框架、推动项目实施、完善政策措施、发挥平台作用,取得了丰硕的共建成果。东南亚地区的“五通指数”一直在所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名列前茅,示范引领作用突出,双方发展战略对接日益紧密,互联互通水平提升显著,经贸关系跨越式发展,新领域合作快速推进,人文交往渠道持续拓宽,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合作典范。东南亚国家均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既有双方战略理念高度契合的原因,也是东南亚国家精英维护以“发展”为基础的政权合法性驱动的必然结果。当然,出于国家需求的不同以及对债务偿还能力、平衡外交、国内结构性治理弱点以及国内政治等因素的考量,东南亚国家对“一带一路”接受程度和形式各不相同。未来,双方可从深化既有共建成果、将各领域倡议落到实处、攻坚重点难点问题等三个方向努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周边外交 中国东盟关系
下载PDF
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西部城市与东盟国家间贸易运输门户港选择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俨斌 骆巧云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25,共7页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分析西部城市与东盟国家间贸易运输的门户港选择很有必要。为此,提出考虑货物时间价值的运输路径广义成本的计算方法,采取蒙特卡洛法模拟随机事件样本,并基于Logit模型估算起讫点之间货主对...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分析西部城市与东盟国家间贸易运输的门户港选择很有必要。为此,提出考虑货物时间价值的运输路径广义成本的计算方法,采取蒙特卡洛法模拟随机事件样本,并基于Logit模型估算起讫点之间货主对各门户港的选择概率。以重庆到东盟国家各港口的多式联运为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不同货物、不同目的地均会影响货主的门户港选择;以上海港为门户港的运输路径对时间敏感度低的货物更有优势;随着货物对时间敏感度的提高,以深圳港和北部湾港为门户港的路径选择概率明显提升,且大多数情况下货主选择深圳港作为门户港的概率高于北部湾港的。以重庆至林查班港为例,通过降低北部湾港的物流价格进行情景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港可适当降低高时间敏感度货物的运输价格来吸引货源,并可灵活调节其余货物运输中的相关价格,避免出现港口供需不均衡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陆海新通道 东盟贸易 货物时间价值 运输路径 门户港选择 市场份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