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ia-net:从这里到国外工作
1
作者 王宇葳 《互联网周刊》 2000年第17期48-48,共1页
也许当年构建Internet的精英们未曾想到他们会带给今天的世界如此大的惊喜和震撼。但无论如何,许多因互联网的存在而梦想成真的人们依然要在心中默默地感谢他们。一位刚刚远赴大洋彼岸,去体验硅谷神话的朋友便是其中的一员。这位友人正... 也许当年构建Internet的精英们未曾想到他们会带给今天的世界如此大的惊喜和震撼。但无论如何,许多因互联网的存在而梦想成真的人们依然要在心中默默地感谢他们。一位刚刚远赴大洋彼岸,去体验硅谷神话的朋友便是其中的一员。这位友人正是通过一个亚太地区的人才网为自己那颗涌动的心找到了新的目标,在大洋彼岸谋得新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 用户 asia-net 简历
下载PDF
近20a中亚净初级生产力与实际蒸散发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超凡 罗格平 +3 位作者 李均力 范彬彬 韩其飞 白洁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9-927,共9页
中亚碳、水循环在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呈现新的时空特征。但由于观测数据稀缺,生态过程特殊,植被、土壤空间异质性强,中亚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实际蒸散发(AET)的时空特征相关信息相对不足,且时效性不高。利用全球尺度的NPP、... 中亚碳、水循环在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呈现新的时空特征。但由于观测数据稀缺,生态过程特殊,植被、土壤空间异质性强,中亚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实际蒸散发(AET)的时空特征相关信息相对不足,且时效性不高。利用全球尺度的NPP、AET、土地覆被数据,气象站点与区域气候数据分析近20 a中亚地区NPP和AET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与1990年相比,2000年中亚地区农田NPP增幅小于自然植被,植被总固碳量增加了254.65 Tg C;近20 a中亚地区实际总蒸散量先增后降,农田对中亚水资源散失的贡献减小,自然植被的贡献增大,自然植被与农田面积变化决定中亚总蒸散量动态;北部农田区、东部山区及山前绿洲为NPP和AET的高值区,中西部荒漠为低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净初级生产力 蒸散发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基于LPJ模型的中亚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蒸散模拟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建财 张丽 +2 位作者 郑艺 田向军 周宇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21-1729,共9页
中亚干旱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之一,以草地和耕地为主的植被类型极易受到水资源短缺和人为等因素影响,导致生态环境极易恶化,故分析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和蒸散(ET)变化特征及对气候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LP... 中亚干旱区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之一,以草地和耕地为主的植被类型极易受到水资源短缺和人为等因素影响,导致生态环境极易恶化,故分析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和蒸散(ET)变化特征及对气候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LPJ模型模拟中亚地区1982-2012年NPP和ET,并分析其在中亚潜在植被类型中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NPP和ET的高低值空间分布基本一致,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林地、草林地混合区以及耕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植被稀少的荒漠周边区域和哈萨克中部草地区;2)NPP总量和ET总量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NPP年度变化范围在469.59-1 130.26 Tg C·a-1,年均值为737.24 Tg C·a-1(185.57 g C·m-2·a-1),ET范围在695.53-1 047.69 km3·a-1,年均值为850.46 km3·a-1(214.07 mm·a-1);3)影响中亚地区植被NPP和ET变化的气候因子主要为降水,温度影响相对较弱;4)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植被生产力增长较快,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新疆较为稳定,土库曼斯坦植被生产力出现下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J模型 中亚 净初级生产力(NPP) 蒸散(ET)
下载PDF
印度洋海温异常对南亚区域净初级生产力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智海 王盘兴 +3 位作者 俞永强 丹利 徐永福 郑伟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36-949,共14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全球海洋-大气-动态植被耦合气候模式(GOALS-AVIM)的模拟结果,分析了印度洋海表温度(SST)变化及其与南亚陆面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关系。模式连续运行50年,取后40年结果分析。对模拟的印度洋海表温度...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全球海洋-大气-动态植被耦合气候模式(GOALS-AVIM)的模拟结果,分析了印度洋海表温度(SST)变化及其与南亚陆面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关系。模式连续运行50年,取后40年结果分析。对模拟的印度洋海表温度距平(SSTA)的经验正交分解(EOF)进行分析,发现第一特征向量在全区域表现为一致变化的趋势,表明在春夏秋冬四季中印度洋海温都有一致增暖或降温的趋势,同时赤道印度洋海温一致变化与赤道太平洋Nin^o3指数有滞后的正相关,太平洋的Nin^o3指数变化超前印度洋海温一致变化8个月左右。第二特征向量则表现为热带印度洋SST存在着东西方向振荡的偶极子型振荡特征,而且偶极子强度有明显季节变化,并有很明显的季节相位锁定。印度洋SSTA的一致变化的异常趋势与南亚地区的季节和年平均NPP变化表现出很强的同期和滞后相关性;与南亚地区年平均NPP相关性较高的印度洋夏季SST的EOF第一模态正负相位对应着不同的850hPa流场、500hPa高度场以及南亚地区降水场的异常。分析表明,印度洋及南亚地区的夏季风加强或减弱导致受南亚地区降水异常,并使该地区NPP产生异常的增加或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式 动态植被模式 气候变化 南亚 净初级生产力
下载PDF
东亚地区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夏季气候的模拟 被引量:2
5
作者 智海 丹利 +2 位作者 俞永强 徐永福 王盘兴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32-1044,共13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一个海洋-大气-动态植被耦合模式(GOALS-AVIM),进行了100年模拟积分。基于模拟结果,对东业地区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降水、地面气温和短波辐射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标准化对比,分析了NPP的时空格局...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一个海洋-大气-动态植被耦合模式(GOALS-AVIM),进行了100年模拟积分。基于模拟结果,对东业地区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降水、地面气温和短波辐射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标准化对比,分析了NPP的时空格局与气候因子(气温、短波辐射和降水)的关系;利用奇异值分解(SVD)对东亚夏季降水场和NPP的关系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夏季东亚地区植被NPP及相关气候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明显,耦合模式可以很好地模拟出观测存在的降水及NPP、LAI(叶面积指数)大值区随季节北移南退的形态;由于耦合模式中AVIM的双向特点,模式模拟的NPP与其他物理场的季节变化有很强的对应关系,而且在不同时间和地区,NPP与降水、地面气温、短波辐射表现出不同的对应关系,其中植被NPP时间变化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都较高;从NPP场和降水场夏季逐月标准化距平奇异值分解的空间分布模态来看,NPP与降水在时空场上表现出很强的耦合性,NPP的空间格局与降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不同地理位置的相关性强弱不同,分解出的降水场异常相关模态也再现了东亚夏季降水移动的时空特征,同时东亚雨带随季节变化与NPP的气候变率表现出不同的对应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GOALS-AVIM 净初级生产力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东亚地区陆地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时空格局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伟 张国明 李兆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173-4183,共11页
利用植被分类数据、NDVI数据、气象数据以及观测数据,基于CASA生态系统模型,估算了东亚地区(10~70°N,70~170°E)陆地生态系统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结果表明:1982~1999年研究区总NPP呈现波动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08833... 利用植被分类数据、NDVI数据、气象数据以及观测数据,基于CASA生态系统模型,估算了东亚地区(10~70°N,70~170°E)陆地生态系统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结果表明:1982~1999年研究区总NPP呈现波动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08833PgC。18a间NPP平均值为14.24 PgC,约占全球总NPP的22.6%~23.9%。研究区NPP年变化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达2.98PgC,全年中NPP积累主要发生在4~10月份,该时段内NPP总量占全年总量的86.81%。春、夏、秋、冬四季NPP平均总量分别为:2.31、8.16、2.79、1.10 PgC,分别占全年NPP平均总量的16.20%、57.27%、19.58%、7.73%。将NPP年平均值分成3个范围:低值区(7.82~300gC·m^-2)、中值区(301~700 gC·m^-2)、高值区(〉700gC·m^-2),分别研究了其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第一性生产力 东亚地区 时空格局 遥感
下载PDF
东南亚水稻种质资源的光合特性比较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宗琼 张晓丽 +4 位作者 王强 陈雷 吕荣华 唐茂艳 梁天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58-1362,共5页
【目的】探讨东南亚稻种资源的光合特性,并筛选出高光效基因资源,为广西高产水稻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对164份从东南亚国家引进的稻种资源进行光合性状测定,并通过聚类分析,按极高、中高、高、中、低等级别对所测得净光合速率... 【目的】探讨东南亚稻种资源的光合特性,并筛选出高光效基因资源,为广西高产水稻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对164份从东南亚国家引进的稻种资源进行光合性状测定,并通过聚类分析,按极高、中高、高、中、低等级别对所测得净光合速率进行分类,筛选并确定优质高效的种质材料。【结果】不同稻种资源间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聚类分析将164份稻种资源划分为净光合速率极高、高、中高、中、低、极低6个类群,其中净光合速率值接近或大于30.00μmol/m2·s的极高净光合速率材料共14份,占测试材料的8.5%。【结论】东南亚稻种资源中存在高光效种质资源,筛选出的14份极高光合速率稻种资源可作为水稻高光效育种的中间材料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种资源 净光合速率 聚类分析 东南亚
下载PDF
东南亚小语种网络教学中字符显示问题的解决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前军 《广西水利水电》 2005年第B10期100-102,共3页
为适应现代技术教育要求,解决东南亚小语种在网络传输中的显示问题,在网络上实现东南亚小语种的交互与学习,对小语种字体符号的输入和显示问题,主要运用HTML网页技术及Microsoft WEFT精灵工具来解决,并以越南语、泰语、柬埔寨语和老挝... 为适应现代技术教育要求,解决东南亚小语种在网络传输中的显示问题,在网络上实现东南亚小语种的交互与学习,对小语种字体符号的输入和显示问题,主要运用HTML网页技术及Microsoft WEFT精灵工具来解决,并以越南语、泰语、柬埔寨语和老挝语为例加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教学 东南亚小语种 字体对象 网页
下载PDF
小檗科鬼臼亚科多样性格局的演化历史和成因
9
作者 陈馥艳 游旨价 +2 位作者 张秋月 黄健 星耀武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38,共13页
探究生物多样性在类群和空间不均一性的形成机制对于认识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鬼臼亚科属于小檗科,包含10属约89种,属间物种数量差异巨大。本研究利用比较系统发育学的研究方法,重建了鬼臼亚... 探究生物多样性在类群和空间不均一性的形成机制对于认识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鬼臼亚科属于小檗科,包含10属约89种,属间物种数量差异巨大。本研究利用比较系统发育学的研究方法,重建了鬼臼亚科的系统发育关系、分化时间和多样化历史,并探讨了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净多样化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鬼臼亚科起源于92.75Myr,净多样化速率在约23Myr开始明显提升,最显著的净多样化速率转变发生在21Myr附近的淫羊藿属(Epimedium)分支上。基于性状的演化速率分析显示,具有蜜距和分布在东亚亚热带的类群具有较高的净多样化速率,但淫羊藿属特定的距长对其物种的净多样化速率没有影响;果实类型、假种皮和气生茎的有无对类群间净多样化速率无影响。本研究表明功能性状的演化和中新世以来东亚地区季风气候的加强导致了鬼臼亚科内部多样性的分布不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臼亚科 物种净多样化速率 蜜距 淫羊藿属 东亚亚热带
原文传递
基于国际风险分担机制的东亚净外国资产持有规模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涛 黄海南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7-72,共6页
在全球发展不平衡的形势下,东亚以非常不经济的方式持有大量的净外国资产"!。本文在国际风险分担机制模型的基础上,论证了近年来东亚在不自觉当中形成的过高的净外国资产是一种次优的国际风险分担机制,因为这样的风险分担机制本身... 在全球发展不平衡的形势下,东亚以非常不经济的方式持有大量的净外国资产"!。本文在国际风险分担机制模型的基础上,论证了近年来东亚在不自觉当中形成的过高的净外国资产是一种次优的国际风险分担机制,因为这样的风险分担机制本身是内在不相容的。这一机制为我们衡量东亚各经济体的净外国资产持有规模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对于合理的净外国资产持有规模来说,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东亚目前的净外国资产规模已经超越合理的边界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净外国资产 国际风险分担机制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在亚太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基于增值贸易数据测度 被引量:12
11
作者 华晓红 宫毓雯 《国际经贸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5-59,共1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积极承接国际梯度产业转移,已深嵌于亚太生产网络之中,与亚太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规模快速扩张。随着我国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认清我国制造业目前在亚太生产网络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是立足国情...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积极承接国际梯度产业转移,已深嵌于亚太生产网络之中,与亚太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规模快速扩张。随着我国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认清我国制造业目前在亚太生产网络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是立足国情,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基础。文章采用"增值法",将双边贸易拆解为10个部分,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显示性比较优势仍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但在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业、化学及化学制品的制造业、机械和设备的制造业中,在亚太价值链上的地位均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增值贸易 中国制造业 亚太生产网络 净显示性比较优势
原文传递
中亚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婵 刘冰 +2 位作者 赵文智 朱钊岑 司瑞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24-933,共10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全球变化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研究中亚地区NPP的时空格局变化对理解植被—环境的作用机理以及应对全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MOD17A3数据集、气象数据结合GIS...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全球变化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研究中亚地区NPP的时空格局变化对理解植被—环境的作用机理以及应对全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MOD17A3数据集、气象数据结合GIS分析方法研究中亚地区2000~2014年的植被NPP时空动态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中亚地区空间上NPP的变化范围在0~874 gC/m^2·a之间,平均值为151.90 gC/m^2·a,NPP年总量平均值为482.41TgC(1 Tg=1012 g),NPP平均值与总量均呈现出下降趋势;②中亚地区NPP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和东南部高山地区,中部和南部荒漠区则为NPP的低值区;③中亚地区2000~2014年间NPP在空间上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达到显著下降的区域总体面积的39.89%。NPP呈下降趋势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的大部分区域,不同分区内以典型草原区最为显著;④中亚地区NPP受降水量的影响作用高于气温,荒漠草原区、典型草原区以及荒漠区主要受到降水量的控制,高山草甸区与高山林地区则受到降水和气温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时空动态 生态分区 气候因子
原文传递
东南亚大陆的“刻/印纹陶”——追寻新石器化之路
13
作者 F.里斯波利 周丽(译) 吕红亮(校) 《南方民族考古》 2016年第2期127-184,共58页
1987年,笔者在参加泰国华富里府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中,对出土陶器上采用刻划、压印或戳印等方式制作出的“几何”“曲线”和“S”形等纹饰产生了极大兴趣。装饰类似纹饰的陶片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大陆史前遗址中,笔者将其统称为“... 1987年,笔者在参加泰国华富里府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中,对出土陶器上采用刻划、压印或戳印等方式制作出的“几何”“曲线”和“S”形等纹饰产生了极大兴趣。装饰类似纹饰的陶片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大陆史前遗址中,笔者将其统称为“刻/印纹陶”。为寻找该纹饰的来源,并探究与之相关的新石器“文化包裹”的起源及传播问题,笔者对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南方河湖流域及东南亚大陆河谷地带三个主要区域出土的材料进行了梳理和对比。由于材料的局限“刻/印纹陶”起源问题仍未解决,新石器“文化包裹”的传播过程大致明了,重点探讨了该“包裹”中的贝(cardial)刻/印纹和线/篦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刻/印纹 线/篦纹 陶器 新石器 东南亚 中国南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