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erring Human-elephant Coexistence 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elephant Interactions in Nangunhe of Yunnan,China
1
作者 WANG Jiahui CHEN Ying +2 位作者 SUN Yakuan LYU Zhuoluo SHI Ku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363-376,共14页
Human-wildlife conflict(HWC)negatively impacts both humans and wildlife.Attitudes of local residents have been critical in promoting wildlife conservation.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wildlife conflict(HWC)negatively impacts both humans and wildlife.Attitudes of local residents have been critical in promoting wildlife conservation.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WC and identify influential factors on attitudes towards conservation to implement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efficiently.This research focused on features of human-elephant interactions,while attitudes and values regarding the small population of Asian elephants(Elephas maximus)in Nangun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NNR),Yunnan,China.The total of 327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gathered around the area where Asian elephants were distributed.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were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s among five predictor variables(‘Area’,‘Family size’,‘Annual income’,‘Quantity of family members in non-primary industries’and‘Experiencing loss or not’)and three response variables(‘Attitude towards elephants’,‘Perception of the values of elephants’and‘Attitude towards tourism development’).The study area was densely forested with tea plants,rubber trees,corns and sugarcane.There,25.99%of respondents reported the experience of human-elephant conflict(HEC),with crop raiding and cash crop damages being the major conflict types.To demonstrate respect for elephants and to mitigate HEC,a unique custom called‘Giving tribute to elephants’was developed long ago.Respondents’township with an official annual festival of‘Giving Tribute to Elephants’(odds ratio(OR)=2.75,P=1.73×10^(-6))and higher annual income(OR=2.09,P=5.45×10^(-5))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forming a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elephants,whereas HEC itself have contributed to a more negative attitude(OR=0.50,P=3.29×10^(-3)).Therefore,we propose that:1)reducing human-elephant conflict by testing multiple mitigation measures and adopting the most effective one of them;2)enhancing local livelihood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products and ecotourism;and 3)preserving and developing the Wa culture in this region.The study area deserves more attention and further research to explore and obtain endorsement from the public to achieve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and wild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n elephant(elephas maximus) Wa people human-elephant conflict COEXISTENCE Nangun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YUNNAN China
下载PDF
生命共同体视角下人与亚洲象和谐共生路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思芮 李娅 +1 位作者 余磊 狄宇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7,共11页
近年来,人象关系问题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人与亚洲象(Elephas maximus)的和谐共生也关系到生态保护目标的实现。首先,基于生命共同体理论构建了人与亚洲象的共同体理论分析框架,即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行动共同体;其次,根据已有研... 近年来,人象关系问题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人与亚洲象(Elephas maximus)的和谐共生也关系到生态保护目标的实现。首先,基于生命共同体理论构建了人与亚洲象的共同体理论分析框架,即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行动共同体;其次,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及实地调研工作分析了当前人与亚洲象利益共同体共生现状,发现目前利益共同体之间存在冲突与和谐并存的基本特征,并对特征的表现形式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从管理部门、村寨农户和社会公众等行动共同体的角度提出促进人与亚洲象和谐共生的路径建议,为缓解人象冲突,实现二者和谐共生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共同体 亚洲象 和谐共生 人象关系
下载PDF
亚洲象肇事受损农户保险补偿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余磊 刘思芮 +1 位作者 李娅 郭辉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8-386,共9页
野生动物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人类的关系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生态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云南亚洲象(Elephas maximus)肇事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作为... 野生动物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人类的关系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生态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云南亚洲象(Elephas maximus)肇事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作为我国缓解人兽冲突的重要公共产品,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农户作为重要参与主体,对保险补偿满意度是衡量保险实施效果的重要尺度。基于对前人有关研究的梳理,从个人特质、家庭特征、成本效益和政策4个维度提出理论假设,对云南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区开展实地调研获取补偿满意度相关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亚洲象肇事受损农户对保险补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从而明确农户视角下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的优化方向。结果表明:亚洲象肇事受损农户对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补偿满意率不高,个人特质、家庭特征、成本效益和政策对受损农户保险补偿满意度有重要影响,其中,直接损失成本、生产生活间接损失成本、心理创伤成本和社会经济发展机会成本对保险补偿满意度产生了显著负向影响,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政策了解程度、政策制定评价和政策执行评价对保险补偿满意度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针对上述分析,本文从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角度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的优化完善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受损农户 补偿满意度 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监测预警中的首次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曼 刘铭宇 +7 位作者 王仕华 谭栩吉 岩光 付潍毓 饶婉钦 郭贤明 杨云 陈明勇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7-485,共9页
2019—2020年在云南西双版纳构建了野生亚洲象(Elephas maximus)监测预警体系,大量布设红外相机采集亚洲象活动数据,通过移动网络传输至数据管理平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亚洲象影像,统计分析后借助移动网络将预警信息自动发布到当地... 2019—2020年在云南西双版纳构建了野生亚洲象(Elephas maximus)监测预警体系,大量布设红外相机采集亚洲象活动数据,通过移动网络传输至数据管理平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亚洲象影像,统计分析后借助移动网络将预警信息自动发布到当地村寨预警广播和手机APP、微信及短信,达到自动预警的目标。2021年1—6月,在景洪市、勐海县和勐腊县布设的579台红外相机通过移动网络自动传输数据294381条到数据管理平台,数据管理平台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共挑选出野生亚洲象照片及视频4666条,其中,成功预警3901条,有效预警率为83.60%;从预警发布效率来看,能在较短时间(0~4 min)内发布的预警率为88.92%,其中,在0~2 min内发布的预警率为71.21%,表明该系统从数据自动采集、网络传输、人工智能识别亚洲象和预警信息自动发布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分析认为,以红外相机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为主构建的西双版纳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在缓解人象冲突及减轻亚洲象监测员工作强度方面优势明显。进一步完善该系统后,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可在今后野生亚洲象活动数据自动采集、自动传输、亚洲象影像人工智能识别和预警信息自动发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我国野生亚洲象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科学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象冲突 人工智能技术 亚洲象 监测 预警 西双版纳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中国野生亚洲象时空迁移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牙茜葭 任惠泽 +1 位作者 董孝斌 周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6-1436,共11页
2021年4月,我国15头野生亚洲象(Elephas maximus)从西双版纳一路北迁至昆明市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分析我国野生亚洲象分布区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如何影响野生亚洲象分布,对保护亚洲象与提高当地人类福祉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1年4月,我国15头野生亚洲象(Elephas maximus)从西双版纳一路北迁至昆明市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分析我国野生亚洲象分布区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如何影响野生亚洲象分布,对保护亚洲象与提高当地人类福祉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和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模型计算中国野生亚洲象分布区1990、2005、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价值与需求指数,通过空间标准化匹配出四种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模式,探究我国野生亚洲象偏好分布的供需模式。结果表明,林地、草地和耕地是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1990—2015年,林地、草地和耕地的面积变化率分别为1.09%、-4.82%、-4.86%。1990、2005、2015年生态系统供给总价值分别为6108.55亿元、7434.41亿元、13973.37亿元;生态系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整体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在研究的25年内,亚洲象分布于高供给-高需求与高供给-低需求区域,且有向高供给-高需求区域迁徙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亚洲象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下载PDF
两例亚洲象肠臌气的诊治
6
作者 保明伟 韩泳 +4 位作者 熊朝永 李德荣 保鸿 李多 周方易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8-433,共6页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为单胃食草动物,大肠内发酵在其消化中有重要作用。肠臌气是过量进食或消化不良等原因导致食物在肠道内滞留,持续发酵产生过量气体引起。报道2例亚洲象肠臌气救治过程,1头成年亚洲象短时间大量食入高糖分食物,以...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为单胃食草动物,大肠内发酵在其消化中有重要作用。肠臌气是过量进食或消化不良等原因导致食物在肠道内滞留,持续发酵产生过量气体引起。报道2例亚洲象肠臌气救治过程,1头成年亚洲象短时间大量食入高糖分食物,以及1头处于哺乳期的幼象食山羊乳消化不良分别引发肠臌气。成年象表现为排便困难、腹围增大和拒食,血常规与血液生化结果显示已引起细菌感染和心脏负担,经引导行走、促胃肠蠕动和抗菌等治疗,效果不佳。幼象表现为稀便和腹围增大,口服促胃肠蠕动及益生菌药物,效果不佳。为遏止腹部鼓胀持续加剧导致严重后果,采用套管针进行后肠穿刺放气。腹腔减压后,2头患象病情均好转,最终痊愈。研究结果可为亚洲象肠臌气的诊治,特别是穿刺治疗操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肠臌气 单胃动物 发酵 穿刺治疗
下载PDF
云南西双版纳尚勇保护区亚洲象新活动廊道的开辟和利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林柳 朱文庆 +4 位作者 张龙田 冯利民 王利繁 陶庆 张立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5-332,共8页
利用村寨访问、痕迹追踪和3S技术,对西双版纳尚勇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亚洲象种群活动范围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尚勇亚洲象的活动区域包括尚勇保护区的大部分区域,保护区西部的上中良、曼粉、河图和南平等村寨的部分集体林以及由河图、南... 利用村寨访问、痕迹追踪和3S技术,对西双版纳尚勇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亚洲象种群活动范围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尚勇亚洲象的活动区域包括尚勇保护区的大部分区域,保护区西部的上中良、曼粉、河图和南平等村寨的部分集体林以及由河图、南平延伸,途经田房,龙匡和咖啡二队直至老挝境内的狭长廊道,总面积约395km2。廊道长约17km,呈"S"形,两端宽中间窄,最窄处约0.66km,廊道内天然林面积仅占37.6%,且呈不连续分布。至2006年12月,记录亚洲象经由该廊道的跨境活动共6次,象群不仅利用此廊道在不同栖息地之间来回活动,而且还以廊道内的天然林或橡胶林为庇护所,取食周围的农作物。栖息地减少和破碎化、人类活动和盗猎威胁是导致亚洲象在此区域内活动并最终开辟新活动廊道的原因。在勐养、勐腊和尚勇保护区以及中国老挝之间建立生态走廊带,严厉打击盗猎和科学的栖息地管理是恢复和增大亚洲象生存空间,缓解人象冲突,更好地保护亚洲象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廊道 人象冲突 盗猎 跨境
下载PDF
圈养亚洲象尿液中雌二醇和孕酮含量的周期性变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帆 王丽红 +2 位作者 贺倩 张金国 张立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4-79,共6页
针对北京动物园2头圈养雌性亚洲象从未动情的现象,本研究于2003年12月至2005年3月,采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测定了2只不动情象与另一只已受孕象尿液中孕酮和雌二醇的变化,并结合国内外研究探讨圈养亚洲象不动情的原因,为圈养象机构提供相... 针对北京动物园2头圈养雌性亚洲象从未动情的现象,本研究于2003年12月至2005年3月,采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测定了2只不动情象与另一只已受孕象尿液中孕酮和雌二醇的变化,并结合国内外研究探讨圈养亚洲象不动情的原因,为圈养象机构提供相应的繁殖管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受孕雌象在分娩前一周左右孕酮含量突然升高,后在很短时间内降低,分娩后也维持在较低水平;雌二醇含量分娩前维持在较高水平,分娩前一周骤降,并保持较低水平至本研究结束。非动情象尿液中孕酮和雌二醇水平都显著低于受孕象相应的激素水平,且无明显的波动,推测其卵巢不具活性,导致孕酮与雌二醇水平不具波动性,是这2头圈养雌象未见动情现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雌性激素 卵巢不活动性 尿液
下载PDF
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的觅食行为 被引量:31
9
作者 国艳莉 张立 董永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8,共5页
以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的野象谷为基本监测点,通过定点摄像观察和跟踪观察,采用全事件取样、焦点动物取样和扫描取样相结合的方法,从2003年8月到2004年7月对三岔河地区野生亚洲象的觅食行为进行初步研究。发现野生亚洲象的雌性成体... 以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的野象谷为基本监测点,通过定点摄像观察和跟踪观察,采用全事件取样、焦点动物取样和扫描取样相结合的方法,从2003年8月到2004年7月对三岔河地区野生亚洲象的觅食行为进行初步研究。发现野生亚洲象的雌性成体和未成年个体选择集群采食,而成年雄象一般单独采食,亚洲象在昼夜间的采食行为没有显著性差异,且有多种采食方式;采食农作物主要在夜间进行。亚洲象对主要采食地点采取循环利用的方式,这既提高了食物的数量和质量,又有利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更新与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觅食行为 西双版纳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旱季生境选择及保护策略 被引量:23
10
作者 冯利民 王志胜 +5 位作者 林柳 杨绍兵 周宾 李春华 熊友明 张立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共10页
以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亚洲象种群为研究对象,利用村寨调查、样线调查和3S(GIS、GPS、RS)技术对该地区野生亚洲象的栖息地状况和亚洲象在旱季对栖息地选择利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亚洲象偏好海拔1000m以下... 以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亚洲象种群为研究对象,利用村寨调查、样线调查和3S(GIS、GPS、RS)技术对该地区野生亚洲象的栖息地状况和亚洲象在旱季对栖息地选择利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亚洲象偏好海拔1000m以下的低海拔,坡度小于20°,坡位为平坦的沟谷和山坡的下部,坡向为东南、南、北方向的区域。偏好的植被类型是竹阔混交林和灌丛。本研究还分析了该地区自1988~2007年20年间亚洲象栖息地的变化情况,针对目前南滚河种群及其栖息地现状提出了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栖息地选择 3S技术 保护策略
下载PDF
普洱市亚洲象栖息地适宜度评价 被引量:25
11
作者 刘鹏 代娟 +2 位作者 曹大藩 李志宏 张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4163-4170,共8页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属于我国Ⅰ级保护动物,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洱市的思茅区、澜沧县和江城县,以及临沧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普洱全境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野外调查数据,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属于我国Ⅰ级保护动物,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洱市的思茅区、澜沧县和江城县,以及临沧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普洱全境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野外调查数据,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运用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模型对普洱市亚洲象的栖息地适宜度进行了评价,并预测了适宜栖息地的分布。发现:普洱市亚洲象栖息地的边际值为0.991,表明亚洲象在普洱市境内对环境变量的选择不是随机的;耐受值为0.315,表明亚洲象在普洱市境内生态位较窄,受环境条件的制约。根据模型计算得到的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将普洱市的亚洲象栖息地分为最适栖息地,较适栖息地,边际栖息地和非栖息地4个等级,面积分别为409.32、574.32、2909.48、38722.32 km2。最适栖息地仅占全市面积的0.96%,而非栖息地占90.86%。利用GIS和Biomapper 4.0生成亚洲象栖息地分布图,发现普洱境内最适栖息地和较适栖息地面积狭小。对最适栖息地、较适栖息地和边际栖息地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的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栖息地破碎化均十分严重,连通度较低,栖息地内受到较大程度的人类活动的干扰。因此建议在普洱和西双版纳间尽快建立野生动物生态廊道,以加强亚洲象各种群间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普洱 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 栖息地评价
下载PDF
勐养保护区亚洲象微卫星位点筛选及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蔡清秀 林柳 +2 位作者 潘文婧 罗述金 张立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6-134,共9页
本文以亚洲象肌肉样品提出的DNA为模板,从非洲象31个微卫星位点和5个已知亚洲象微卫星位点中筛选勐养亚洲象的微卫星位点,进而对在西双版纳勐养保护区3年采集到的191份亚洲象粪便样品中提出的DNA进行特异性PCR扩增、基因分型、检测位点... 本文以亚洲象肌肉样品提出的DNA为模板,从非洲象31个微卫星位点和5个已知亚洲象微卫星位点中筛选勐养亚洲象的微卫星位点,进而对在西双版纳勐养保护区3年采集到的191份亚洲象粪便样品中提出的DNA进行特异性PCR扩增、基因分型、检测位点信息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6个位点中有14个位点能在亚洲象肌肉样品提出的DNA中成功扩增,且经测序证实为微卫星位点。其中9个多态位点能在185份粪便样品DNA中稳定扩增。勐养种群中,3个位点可能偏离Hardy-Weubberg平衡,至少8个位点间无明显连锁存在,平均等位基因数3.78±1.72,平均期望杂和度0.32±0.06,平均观察杂和度0.36±0.0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28,说明这9个位点适用于勐养亚洲象的遗传学研究。根据微卫星位点的杂合度和等位基因频率,相比于其他亚洲象种群,勐养亚洲象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且等位基因频率具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近缘种 微卫星位点 遗传多样性 粪便样品
下载PDF
尚勇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数量动态、种群结构及季节分布格局 被引量:14
13
作者 林柳 张龙田 +2 位作者 罗爱东 王利繁 张立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6-234,共9页
在2006年6月至2007年9月,通过种群个体识别、社区监测网络、样线调查和村寨访问等方法对尚勇保护区亚洲象的种群动态和季节性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在尚勇保护区的亚洲象种群数量约为68头;拍摄到亚洲象共计347头次,通过个体... 在2006年6月至2007年9月,通过种群个体识别、社区监测网络、样线调查和村寨访问等方法对尚勇保护区亚洲象的种群动态和季节性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在尚勇保护区的亚洲象种群数量约为68头;拍摄到亚洲象共计347头次,通过个体识别方法识别出亚洲象53头,其中幼体、青少年体、亚成体和成体数量及所占比例分别为:3(5.66%)、11(20.75%)、15(28.30%)、24(45.28%),在成体中雄性只有两头,成年象的雌雄性比为11:1,高于已知国内外的其他区域。从1992年至2007年10月,至少有32头亚洲象死亡,其中确认死于猎杀的有7头,保护区的核心区野牛河、金宝河一带是盗猎亚洲象最严重的地区。严重的盗猎和不断减少的栖息地对当地的亚洲象种群产生了巨大的威胁,也加剧了当地的人象冲突。在雨季和旱季,亚洲象各有五个核心活动区域,食物是导致雨季和旱季分布格局不同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种群数量动态 种群结构 季节分布格局 尚勇保护区
下载PDF
云南西双版纳尚勇保护区亚洲象对栖息地的选择 被引量:63
14
作者 冯利民 张立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9-236,共8页
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内的亚洲象种群为研究对象,利用村寨调查、样线调查和3S(GIS、GPS、RS)技术对该地区野生亚洲象的栖息地状况和亚洲象对栖息地选择利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亚洲象喜欢海拔1000m以下的区域... 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内的亚洲象种群为研究对象,利用村寨调查、样线调查和3S(GIS、GPS、RS)技术对该地区野生亚洲象的栖息地状况和亚洲象对栖息地选择利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亚洲象喜欢海拔1000m以下的区域,坡度小于10°的区域,坡位为平坦的沟谷和山坡的下部,坡向为南、北两个方向。偏好的植被类型有竹阔混交林、灌丛和高山草甸。研究还发现尚勇保护区及周边区域亚洲象栖息地的丧失和日益增加的非法盗猎活动已经严重威胁到该地区野生亚洲象种群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栖息地选择 3S技术 保护现状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的中国亚洲象种群遗传多样性及种群遗传结构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帆 张立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0-100,共11页
亚洲象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本文利用非损伤性取样法,以亚洲象粪便中脱落的肠道上皮细胞为DNA来源,选用线粒体DNA作为分子标记,对分布于我国境内的亚洲象种群的遗传结构和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本研究得到mtDNA序列片段长度为556... 亚洲象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本文利用非损伤性取样法,以亚洲象粪便中脱落的肠道上皮细胞为DNA来源,选用线粒体DNA作为分子标记,对分布于我国境内的亚洲象种群的遗传结构和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本研究得到mtDNA序列片段长度为556bp,经对178个个体进行扩增结果分析,共得到24个单倍型。在5个地理种群中,除南滚河种群外,其他4个种群中的114个个体共享同一单倍型,南滚河种群与其他种群间未观察到共享单倍型。系统发生分析,观察到中国境内现有亚洲象种群在进化上分为两大分支,α和β。其中分支α中包含除南滚河种群外的4个地理种群,分支β仅含有南滚河种群,表明南滚河种群与其他4个地理种群间存在明显分化。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境内的亚洲象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分析原因认为是栖息地破碎化阻断了种群间有效的基因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种群遗传结构 种群遗传多样性 线粒体DNA 保护单元 显著进化单元
下载PDF
西双版纳三岔河地区野生亚洲象的个体识别、种群数量和活动特点 被引量:13
16
作者 袁志强 张立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9-367,共9页
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在云南西双版纳三岔河野象谷用直接观察、拍照、摄像等方法直接记录野生亚洲象的形态学特征,通过耳、门齿、背、尾、疤痕、面部骨骼等特征对经过本地区的象群和独象进行个体识别并建立个体信息库。直接观测记录... 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在云南西双版纳三岔河野象谷用直接观察、拍照、摄像等方法直接记录野生亚洲象的形态学特征,通过耳、门齿、背、尾、疤痕、面部骨骼等特征对经过本地区的象群和独象进行个体识别并建立个体信息库。直接观测记录野象524头次,通过照片资料和访问间接记录289头次,识别为46头个体,由7个家族(庭)群共38头和8头单独活动的雄象组成;发现象群和独象的活动具有季节性;不同象群在野象谷的活动频次差异显著;象群大小和其在本地区的活动频率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西双版纳 形态学特征 个体识别 种群数量
下载PDF
亚洲象皮肤细菌感染两例
17
作者 陈新生 王艳君 冯永其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25-1030,共6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均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广泛存在于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菌,均可引起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局部感染或形成化脓灶,也都可通过血行感染引起败血症等全身感染,临床危害性同...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均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广泛存在于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菌,均可引起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局部感染或形成化脓灶,也都可通过血行感染引起败血症等全身感染,临床危害性同细菌致病性、毒力及耐药情况有关,动物临床上以奶牛乳房炎多见,关于野生动物皮肤感染的报道少见,笔者近期遇到圈养亚洲象典型皮肤感染2例,一例是烫伤样水泡肿,另一例是脸颊复发性脓包疮,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明确致病菌,分别无菌抽取水泡液和浓汁,进行常规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分别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经K-B纸片法选用相应高敏抗生素进行抗感染及其他相应措施治疗后,均获痊愈。本文记述了其临床表现和诊治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皮肤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化脓性链球菌
下载PDF
先秦时期中国北方野象种类探讨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冀 侯甬坚 《地球环境学报》 2010年第2期114-121,共8页
长期以来,学界将先秦时期生存在我国北方的野象默认为属于现生亚洲象(Elephas maximus)这个种,且针对其环境指示意义有过不少讨论。然而,这些"野象"究竟是何种类,在理论上尚存疑点。本文指出,考虑到亚洲象有限的环境适应能力... 长期以来,学界将先秦时期生存在我国北方的野象默认为属于现生亚洲象(Elephas maximus)这个种,且针对其环境指示意义有过不少讨论。然而,这些"野象"究竟是何种类,在理论上尚存疑点。本文指出,考虑到亚洲象有限的环境适应能力,尤其是它们对于低温的极端敏感,现有理由认为:我国古代北方有无野生亚洲象生存尚属可疑,当时华北地区的野生长鼻类种群,亦可能属于某种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象 亚洲象 古菱齿象 历史气候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生态位元模型预测亚洲象在勐海县的潜在分布区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巧燕 陈颖 时坤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5期30-35,共6页
亚洲象到农地觅食而踩踏、取食庄稼以及伤人事件频繁发生,缓解人象冲突迫在眉睫。结合亚洲象分布数据和地形地貌、土地利用、人为活动三大类环境变量,构建最大熵生态位元模型,综合分析影响亚洲象分布的环境因子,直观和定量地预测亚洲象... 亚洲象到农地觅食而踩踏、取食庄稼以及伤人事件频繁发生,缓解人象冲突迫在眉睫。结合亚洲象分布数据和地形地貌、土地利用、人为活动三大类环境变量,构建最大熵生态位元模型,综合分析影响亚洲象分布的环境因子,直观和定量地预测亚洲象在勐海县的潜在分布区和适生指数。研究结果显示,勐海县东北部的勐往乡和西部的勐满镇、打洛镇和南部的布朗山乡拥有较大面积的亚洲象适宜栖息地,海拔为主要限制因子,距河流的距离次之。认为可将潜在分布区与人为活动用地重叠度高的区域作为防范亚洲象肇事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潜在分布区 最大熵生态位元模型 环境变量 适生区 人象冲突 勐海县
下载PDF
中国亚洲象与人类关系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明勇 杨士剑 +2 位作者 刘林云 董永华 杨正斌 《林业调查规划》 2006年第4期114-117,共4页
对中国亚洲象的历史性南移、分布现状、亚洲象分布与人口密度的关系、因人象生境之争而形成的日益严重的人象冲突、亚洲象的保护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对亚洲象保护的管理建议。
关键词 亚洲象 生境 人象冲突 自然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