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Variety and Planting Density on Mung Bean Eco-Physiology and Yield in the Southeastern US
1
作者 Jaekedah Christian Dafeng Hui +8 位作者 Navneet Kaur Christina Kieffer Soroush Moghaddam Aisha Touray Joshua Borlay Matthew W. Blair Srinivasa Rao Mentreddy Fisseha Tegegne Prabodh Illukpitiya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3年第7期898-914,共17页
Mung bean (Vigna radiata L. Wilczek.) is a warm-season, C<sub>3</sub> pulse crop of the legume family that has been widely cultivated in Asian countries. As the demand for mung bean continues to increase i... Mung bean (Vigna radiata L. Wilczek.) is a warm-season, C<sub>3</sub> pulse crop of the legume family that has been widely cultivated in Asian countries. As the demand for mung bean continues to incr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ecophysiology, growth, and yield of mung bean varieties in the southeastern US need to be assessed.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at the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Center of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our varieties (OK2000, Berken, TSU-1, AAMU-1) and three planting densities (5, 10, and 15 cm spacing) on the ecophysiology and yield of mung bea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chlorophyll content, plant height, pod dry biomass, pod number, crop yield, and harvest index significantly varied among the varieties. Density only influenced transpiration, relative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plant dry biomass. OK2000 had 101.0% more pods per plant and a 42.4% higher harvest index and produced a 45.3% higher yield than other varieties,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yield was found among the other three varietie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mung bean variety OK2000 with a high yield would be ideal for commercial production in the southeastern 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ng Bean Plant density ECOPHYSIOLOGY growth yield LEGUME
下载PDF
Response of maize growth and soil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o planting density under fertigation in a semi-arid region
2
作者 Peng Jiang Lei Li +2 位作者 Dejia Xu Rui Wang Quan Su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 2024年第2期186-192,共7页
Increasing the planting density can exacerbate crop competition for water,nutrients and space which results in a decline in the crop yields.However,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planting density on crop growth and soil bio... Increasing the planting density can exacerbate crop competition for water,nutrients and space which results in a decline in the crop yields.However,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planting density on crop growth and soil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barren sandy land in the semi-arid regions are still unclear.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ix planting densities(5.4×10^(4),6.45×10^(4),7.95×10^(4),9.5×10^(4),9.75×10^(4) and 10.5×10^(4) plants/hm^(2))on maize growth,photosynthesis characteristics,yield and soil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barren sandy soil in the semi-arid region of Ningxia,China.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tem diameter and spike length decreased linearly with increasing planting density.The plant height,spike weight,grain weight and 100-grain weigh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lating density.Moreover,the root length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lanting density.The diameter,volume and activity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lanting density.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in the effect of planting density on transpiration rate intercellular CO_(2) concentration.As well,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lanting density.The soil catalase activities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lanting density.The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the amounts of soil bacteria and actinomycete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lanting density.Generally,a moderately increasing planting density can improve maize yield when water and nutrients are sufficient.The optimal planting density was 8.29×10^(4) plants/hm^(2) and the highest yield was 15.84 t/hm^(2) in barren sandy soil in semi-arid region of Ningxia,China.This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of ma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growth planting density yield FERTIGATION soil enzyme activity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Plant Population on Growth, Development and Oil Yield of Safflower
3
作者 Vallantino Emongor Otsoseng Oagile Boipuso Kedikanetsw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3年第5期321-333,共13页
关键词 生长发育 种植密度 红花 产量构成因素 含油率 植物生物量 种子含油量 日平均气温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水培生菜适宜种植密度优化
4
作者 苏开 梁琼 +3 位作者 刘俊 魏晓明 崔金霞 王利春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1-287,共7页
水培叶菜产出高、效益好的同时生产设备成本投入较大,优化出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使单位面积产出最大化,从而保证种植者取得较高的收益。本研究采用熵权法和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水培叶菜产出高、效益好的同时生产设备成本投入较大,优化出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使单位面积产出最大化,从而保证种植者取得较高的收益。本研究采用熵权法和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法结合,对不同种植密度水培生菜进行综合评价,优化出适宜种植密度,为水培装置适宜的生菜种植密度提供依据。共设置4个密度处理,标记为H1、H2、H3、H4(定植密度为株间距10、15、20、25 cm),通过对各处理生菜生长,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等因子综合评价,优化出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H4处理水培生菜产量和品质较处理H1略差,但其生长状态、外观品质优于H1,对比所有处理生菜,H2处理综合表现最佳,更适合商业化种植,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种植密度对水培生菜生长、产量品质的综合影响,还可为规模化商业水培叶菜生产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培设备 种植密度 生长 产量 品质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行距对膜下滴灌红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宋贤明 侯献飞 +5 位作者 顾元国 苗昊翠 李强 郭美丽 曾幼玲 贾东海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4-813,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行距对膜下滴灌红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构建红花高光效种植模式提供参考。【方法】2020~2021年在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设置田间试验,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种植密度设4个处理:1.0×10^(4)株/667m^(2...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行距对膜下滴灌红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构建红花高光效种植模式提供参考。【方法】2020~2021年在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设置田间试验,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种植密度设4个处理:1.0×10^(4)株/667m^(2)(A_(1))、1.5×10^(4)株/667m^(2)(A_(2))、2.0×10^(4)株/667m^(2)(A_(3))和2.5×10^(4)株/667m^(2)(A_(4)),行距设2个处理:20 cm(B_(1))和30 cm(B_(2)),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和行距对膜下滴灌红花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红花株高、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量、产量等指标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单株果球数、每果粒数和千粒重则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而不同行距则对红花的各指标影响较小。A_(3) B_(1)和A_(3) B_(2)处理下红花的综合指标和产量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A_(3)处理下花丝产量分别比A_(1)、A_(2)和A_(4)处理增加了15.73%、11.23%和7.97%,籽粒产量分别比A_(1)、A_(2)和A_(4)处理增加了18.75%、11.96%和14.50%。【结论】种植密度(2.0×10^(4)株/667m^(2)(A_(3)),20 cm(B_(1))或30 cm(B_(2)),等行距)为红花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能协调红花生长,显著提高红花花丝和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种植密度 行距 干物质积累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种植环境及密度对水果青萝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葛万晴 冯棣 +3 位作者 张金磊 孙小桉 王志和 祝海燕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4期67-73,共7页
为探究水果萝卜适宜的种植环境和密度,以水果青萝卜为供试对象,在推荐最大种植密度下分别采用厚土墙日光温室(R_(1))、拱棚(G_(1))、大田(L_(1))3个种植环境,在大田种植条件下设置111110棵/hm^(2)(L_(1))、55555棵/hm^(2)(L_(2))、27777... 为探究水果萝卜适宜的种植环境和密度,以水果青萝卜为供试对象,在推荐最大种植密度下分别采用厚土墙日光温室(R_(1))、拱棚(G_(1))、大田(L_(1))3个种植环境,在大田种植条件下设置111110棵/hm^(2)(L_(1))、55555棵/hm^(2)(L_(2))、27777棵/hm^(2)(L_(3))3个种植密度处理,调查水果青萝卜的生长情况、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不同种植环境下,与L_(1)相比,R_(1)和G_(1)处理的叶面积、叶鲜干质量、根鲜干质量、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减少,且G_(1)处理的根鲜干质量、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为924 g、28.8 g、102.67 t/hm^(2)、3.34%,与L_(1)相比分别增加了52.98%、43.95%、52.99%、16.38%。在大田种植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叶面积、叶鲜干质量、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维生素C呈降低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其中L2处理的产量与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为93.55 t/hm^(2)、3.64%,较L_(1)和L_(3)处理产量分别升高了39.4%、99.04%,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了26.83%、7.06%。综上,水果青萝卜在拱棚种植下生长最佳,适宜大田的种植密度为55555棵/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青萝卜 种植环境 种植密度 生长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对茴香菜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王晓军 李晓慧 刘华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3,共6页
为了解宁夏海原县茴香苗菜生长适宜的种植密度,以茴香品种民勤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了M1(低密度)、M2(中密度)和M3(高密度)3种种植密度的大田试验,分别测定30 d内茴香苗菜土壤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株高、根系性状... 为了解宁夏海原县茴香苗菜生长适宜的种植密度,以茴香品种民勤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了M1(低密度)、M2(中密度)和M3(高密度)3种种植密度的大田试验,分别测定30 d内茴香苗菜土壤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株高、根系性状及单位面积鲜(干)产量。结果表明,随着生长时间的推进,M1、M2和M3茴香苗菜株高、主根长、单位面积鲜(干)产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出苗后30 d,茴香苗菜株高大小依次为M2>M1>M3,主根长度大小依次为M2>M3>M1,单位面积鲜(干)产量大小依次为M2>M3>M1。综上所述,民勤2号茴香苗菜目标鲜产量为170~220 kg·667 m^(-2)时,民勤2号茴香苗菜生产的适宜密度是5万~7万株·667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茴香苗菜 种植密度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8
作者 刘兴成 张建全 +3 位作者 胡健泰 钟辉丽 朱明敏 于栋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96,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青贮玉米推广种植提供数据参考。青贮玉米品种选择适宜甘肃本地种植的陇青贮2号,在相同水肥管理条件下,分别设置低(6.75×10^(4)株/hm^(2))、中(7.50×10^(4)...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青贮玉米推广种植提供数据参考。青贮玉米品种选择适宜甘肃本地种植的陇青贮2号,在相同水肥管理条件下,分别设置低(6.75×10^(4)株/hm^(2))、中(7.50×10^(4)株/hm^(2))、高(8.25×10^(4)株/hm^(2))3个种植密度组,以小区测样方式,统计青贮玉米(乳熟后期至蜡熟前期)的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情况。结果表明:(1)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青贮玉米平均株高和平均叶片数呈下降趋势(P<0.10),与低种植密度组(6.75×10^(4)株/hm^(2))相比,高种植密度组(8.25×10^(4)株/hm^(2))青贮玉米平均穗位高和倒伏率显著提高3.00%、57.06%(P<0.05),平均茎粗显著降低12.19%(P<0.05)。(2)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3)在经济效益方面,低、中、高种植密度组青贮玉米毛利分别为51898.77、56723.45、56497.11元/hm^(2)。结论:综合对比各项指标,陇青贮2号青贮玉米适宜种植密度为7.50×10^(4)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青贮玉米 生长性状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大棚辣椒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9
作者 顾桂兰 张雪平 +2 位作者 陈建芳 张瑞花 靳艳革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9-124,共6页
为了探明种植密度对早春大棚辣椒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以辣椒新品种濮椒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置5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早春大棚辣椒植株、果实、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 为了探明种植密度对早春大棚辣椒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以辣椒新品种濮椒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置5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早春大棚辣椒植株、果实、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辣椒株高逐渐增加,而株幅、茎粗、果宽、果长则逐渐减少。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辣椒盛果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呈逐渐降低趋势,而辣椒叶片胞间CO_(2)浓度(Ci)则逐渐升高;辣椒果实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逐渐降低,但对辣椒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辣椒单果质量和商品果数呈逐渐降低趋势,而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种植密度处理A2为2223株·667 m^(-2)时,其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2223株·667 m^(-2)为早春大棚辣椒濮椒6号的适宜种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大棚 种植密度 光合特性 生长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辽豆21号生长动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10
作者 张培竹 张德多 +1 位作者 胡峻 张德兴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5期71-74,共4页
为明确大豆品种辽豆21号在罗平县的最佳种植密度,以辽豆2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种密度处理,分别为处理A(20株·m^(-2))、处理B(25株·m^(-2))、处理C(30株·m^(-2))、处理D(35株·m^(-2))、处理E(40株... 为明确大豆品种辽豆21号在罗平县的最佳种植密度,以辽豆2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种密度处理,分别为处理A(20株·m^(-2))、处理B(25株·m^(-2))、处理C(30株·m^(-2))、处理D(35株·m^(-2))、处理E(40株·m^(-2))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辽豆21号生长动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辽豆21号产量的影响较大,当种植密度为30株·m^(-2)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为2933.6 kg·hm^(-2)。种植密度偏低,大豆的群体数量不足;种植密度过高,个体生长所需要的养分、能量以及水分无法得到满足。因此,合适的种植密度对辽豆21号产量的提高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豆21号 种植密度 生长特性 产量
下载PDF
不同密度对山西蒙古黄芪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11
作者 樊良帅 李进瞳 +2 位作者 曾燕 樊红梅 王继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64-167,171,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密度对山西蒙古黄芪种子种苗出苗情况及蒙古黄芪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山西蒙古黄芪种子育苗密度及种苗移栽密度。[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蒙古黄芪种子育苗密度分3种方式(60、75、90 kg/hm^(2)),蒙古黄芪... [目的]分析不同密度对山西蒙古黄芪种子种苗出苗情况及蒙古黄芪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山西蒙古黄芪种子育苗密度及种苗移栽密度。[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蒙古黄芪种子育苗密度分3种方式(60、75、90 kg/hm^(2)),蒙古黄芪一年生种苗移栽密度分3种方式(8 cm×25 cm、12 cm×25 cm、15 cm×25 cm),研究不同密度对山西蒙古黄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得出山西蒙古黄芪种子最适宜育苗密度和种苗最佳移栽密度。[结果]蒙古黄芪种子育苗密度试验得出,60 kg/hm^(2)密度最好,其种苗株高为16.10 cm,茎粗1.50 mm,功能叶片数16.93个,主根长27.34 cm,根粗为4.35 cm;蒙古黄芪种苗移栽密度试验得出,12 cm×25 cm移栽密度最佳,其出苗率为90.67%,与8 cm×25 cm和15 cm×25 cm移栽密度相比,其一年生和二年生蒙古黄芪根系生长指标及种子药材产量相比均有所提高。[结论]山西蒙古黄芪种子的最佳育苗密度为60 kg/hm^(2),山西蒙古黄芪种苗的最佳移栽密度为12 cm×2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苗密度 移栽密度 山西蒙古黄芪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栽植密度对新梨七号生长结果影响的研究
12
作者 甘海霞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81-83,共3页
新梨七号作为一种重要的梨树品种,其高产性对果农和农业经济至关重要。该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栽植密度对新梨七号生长结果的影响。通过在实验田地中设置不同的栽植密度,观察新梨七号的生长性状,包括树高、树冠形态、产量以及果实质量等。... 新梨七号作为一种重要的梨树品种,其高产性对果农和农业经济至关重要。该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栽植密度对新梨七号生长结果的影响。通过在实验田地中设置不同的栽植密度,观察新梨七号的生长性状,包括树高、树冠形态、产量以及果实质量等。研究结果表明,栽植密度显著影响了新梨七号的生长结果,提供了优化栽植密度以最大程度提高果树生长和产量的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植密度 新梨七号 生长结果 产量优化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银杏生长量及叶产量的影响
13
作者 张红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5期82-84,共3页
银杏树产量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种植密度是农业管理中较易控制的因素之一。以大马玲银杏1 a生苗为研究对象,试验不同种植密度(10.0×10^(4)、5.0×10^(4)、3.3×10^(4)、2.5×10^(4)、2.5×10^(4)、2.0×10... 银杏树产量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种植密度是农业管理中较易控制的因素之一。以大马玲银杏1 a生苗为研究对象,试验不同种植密度(10.0×10^(4)、5.0×10^(4)、3.3×10^(4)、2.5×10^(4)、2.5×10^(4)、2.0×10^(4)、1.7×10^(4)和1.4×10^(4)株/hm^(2))对银杏幼苗连续3 a生长表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当银杏幼苗种植密度降低时,银杏树(树龄4.5 a)的地径、树高、侧枝数、叶片数和产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种植密度为2.0×10^(4)株/hm^(2)时,银杏树生长量较好、产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种植密度 生长量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对藜麦产量的影响
14
作者 吕锦荟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4期175-177,共3页
以陇藜1号藜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藜麦生育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种植密度可帮助藜麦植株充分利用水、光照、肥料等资源,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随着种植密度的减小,藜麦生育期呈现缩短趋势,株高、倒折... 以陇藜1号藜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藜麦生育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种植密度可帮助藜麦植株充分利用水、光照、肥料等资源,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随着种植密度的减小,藜麦生育期呈现缩短趋势,株高、倒折率呈减小趋势,千粒质量、单株产量呈增长趋势,单位面积产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得出甘肃省平川区藜麦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9000~855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藜麦 生育期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薯苗类型和种植密度对鲜食型甘薯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15
作者 范建芝 井水华 +4 位作者 王洪芹 冯维清 郑鹏 黄成星 段成鼎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56,共6页
本试验以龙薯9号为材料,研究薯苗类型和种植密度对鲜食型甘薯生长发育及块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苗返苗早、生长快,块根形成时间早于苗床苗。栽后40 d,相同密度条件下,大田苗的单株基部分枝数、最长蔓长、单株叶片数均显著高... 本试验以龙薯9号为材料,研究薯苗类型和种植密度对鲜食型甘薯生长发育及块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苗返苗早、生长快,块根形成时间早于苗床苗。栽后40 d,相同密度条件下,大田苗的单株基部分枝数、最长蔓长、单株叶片数均显著高于苗床苗;相同薯苗类型条件下,最低密度处理的最长蔓长和单株叶片数显著高于最高密度处理。收获时,与苗床苗相比,大田苗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单株薯重、单株结薯数和单株商品薯数均显著提高,商品薯数量占比、平均单薯重、平均单块商品薯重和平均单块商品薯直径显著降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单株薯重、单株商品薯块数、平均单薯重、平均单块商品薯重随密度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苗类型 种植密度 鲜食型甘薯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饲用辣木生长、产量及营养含量的影响
16
作者 杨朴丽 龙继明 +4 位作者 赵春攀 杨焱 任保兰 马志亮 张祖兵 《热带农业科技》 2023年第4期37-43,共7页
为探讨种植密度对饲用辣木生长特性、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以多油辣木品种PKM1为试验材料按不同密度种植,分析不同密度下农艺性状、产量及营养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饲用辣木的株高、茎粗、冠幅、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 为探讨种植密度对饲用辣木生长特性、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以多油辣木品种PKM1为试验材料按不同密度种植,分析不同密度下农艺性状、产量及营养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饲用辣木的株高、茎粗、冠幅、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植株存活率、单株产量和群体产量也呈下降趋势,其中种植密度为3.84万株/hm^(2)的群体产量最高;3.84万株/hm^(2)处理的叶片粗多糖、钙、锌、铁、铜含量较高,钙、锌、粗多糖及氨基酸等差异不显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饲用辣木根系生长受到抑制,主根细,侧根多。种植密度过大会影响到饲用辣木的生长发育,致产量和品质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种植密度 生长性状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不同品种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对播期和密度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肖祖栋 陈先敏 +4 位作者 李斌彬 申思 邓涛 李凤元 周顺利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116,共7页
播期和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2个关键因素。为明确不同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地区对夏播播期和密度的响应特征,以中农大788和科河699为试验材料,设置6月10日、17日、24日3个播期,以及67500(A),75000(B),82500(C)株/hm^(2)3个播种密度,调查其... 播期和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2个关键因素。为明确不同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地区对夏播播期和密度的响应特征,以中农大788和科河699为试验材料,设置6月10日、17日、24日3个播期,以及67500(A),75000(B),82500(C)株/hm^(2)3个播种密度,调查其生育进程、形态指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玉米吐丝前的生育进程加快,籽粒灌浆期延长,第3播期(6月24日)的籽粒无法正常成熟。晚播(第3播期)相较于早播(第1播期即6月10日),中农大788穗位高和科河699株高、穗位高均显著增加,2个品种茎粗均显著减小;2个品种空秆率和倒伏率均随播期推迟而增加;中农大788主要由于千粒质量降低,导致产量降低21.8%,科河699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均显著降低,导致减产41.3%。密度C较密度A,2个品种株高、穗位高、空秆率、倒伏率均显著增加,茎粗则显著减小。中农大788在密度B获得最大产量且显著高于密度A,分别为12450,11097 kg/hm^(2)。随密度增加科河699空秆率增加,导致穗数并未显著增加,穗粒数减少,密度C较密度A产量显著降低,分别为7548,9464 kg/hm^(2)。播期密度互作仅对倒伏率有极显著影响,对植株形态指标、空秆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不显著。综合来看,中农大788平均产量高于科河699,前者在晚播和高密条件下空秆和倒伏率低,产量更稳定。实际生产中,夏玉米应尽量早播,晚播可通过选择适宜的品种减少产量损失,选育耐密品种是增密增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品种 播期 密度 产量 生长发育特性
下载PDF
栽培密度对水稻旱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晓蓉 寸婕 +7 位作者 管俊娇 李小林 罗金超 奎丽梅 王诚然 谷安宇 谭静 张建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7期1-8,共8页
为探究水稻旱种条件下栽培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生育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砚山县旱种的水稻品种及其适宜的栽培密度。以籼稻品种:‘广8优1973’、‘华浙优261’,粳稻品种:‘云两优502’、‘云科粳1号’为供试材料,设4个... 为探究水稻旱种条件下栽培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生育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砚山县旱种的水稻品种及其适宜的栽培密度。以籼稻品种:‘广8优1973’、‘华浙优261’,粳稻品种:‘云两优502’、‘云科粳1号’为供试材料,设4个栽培密度水平,采用水稻旱种旱管栽培的方式,在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进行试验,分析旱种条件下栽培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生育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中籼稻材料在高密度下孕穗、齐穗提前,比低密度条件下早成熟1~3 d,而粳稻材料则相反;4个品种的株高均在B_(3)(108万/hm^(2))密度下最高;水稻植株剑叶的SPAD值受栽培密度影响较小,随密度的增加,倒二叶先增后降,在B_(2)(90万/hm^(2))密度下最高,倒三叶呈下降趋势;水稻齐穗期的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产量较高的处理组合为A_(2)B_(3)和A_(2)B_(4),以籼稻品种‘广8优1973’的产量最高,4个品种均在B_(4)(126万/hm^(2))栽培密度下产量最高,说明在该生态区,B_(3)密度下有利于水稻植株的生长,B_(4)密度下更有利于水稻产量形成;栽培密度与有效穗成正相关,但实粒数在高密度下相对较低,说明高密度处理下能增加有效穗,但不利于培育大穗;栽培密度对籼稻品种的结实率影响不明显,粳稻结实率随栽培密度增加而增加,千粒重受栽培密度影响较小。4个水稻品种中,A_(1)品种随着密度的增加,稻米的外观品质降低,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蛋白质在不同密度间无明显规律,其余品种稻米品质受栽培密度影响不明显。选用籼稻品种‘广8优1973’在基本苗为108万~126万/hm^(2)栽培密度下进行水稻旱种,群体生长能够适宜此生态环境条件,实现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密度 水稻旱种 生育特性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种模式下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萍 崔岭 +4 位作者 王海燕 钱素菊 崔亚坤 陈艳萍 袁建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4期1-5,共5页
为了明确江苏沿海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以‘苏科玉1705’和‘江玉877’为试验材料,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60000、67500、75000株/hm^(2)),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2... 为了明确江苏沿海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以‘苏科玉1705’和‘江玉877’为试验材料,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60000、67500、75000株/hm^(2)),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2个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茎粗、叶片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基本一致。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株高、穗位高、倒伏率、倒折率、空杆率逐渐提高,茎粗、叶长、叶宽、叶片夹角和产量逐渐降低;在60000株/hm^(2)密度下‘苏科玉1705’和‘江玉877’产量最高分别为:6299、5431 kg/hm^(2),且倒伏、倒折、空杆率最低;在67500、75000株/hm^(2)密度下,2个品种倒伏、倒折率提高,生产风险加大。品种间比较,相同种植密度下‘苏科玉1705’的叶宽、叶面积、叶片夹角、倒折率、秃尖长较低,穗长和粒重较高,产量显著高于‘江玉877’。综上,在江苏沿海地区,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苏科玉1705’和‘江玉877’在60000株/hm^(2)种植密度下可实现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复合种植 密度 玉米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湖北贝母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段媛媛 刘晓洪 +4 位作者 唐涛 王帆帆 游景茂 郭晓亮 郭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7-206,共10页
为探究种植密度对湖北贝母生长性状、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筛选最佳种植密度,设置4个株行距种植密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湖北贝母的株高、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及... 为探究种植密度对湖北贝母生长性状、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筛选最佳种植密度,设置4个株行距种植密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湖北贝母的株高、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株行距为10 cm×15 cm(PD3)时,上述指标达到最大值,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及丙二醛含量则最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湖北贝母的产量呈增大趋势,当株行距为5 cm×10 cm(PD1)时,湖北贝母的产量(11975.3 kg·hm^(-2))最大。其产量增量及贝母素乙含量则随密度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株行距为10 cm×15 cm(PD3)时,湖北贝母的产量增量(5081.0 kg·hm^(-2))及贝母素乙含量(0.297%)最大。综上,合理密植能显著提高湖北贝母的产量及品质(P<0.05),株行距10 cm×15 cm为湖北贝母的最佳种植密度,可为湖北贝母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贝母 种植密度 产量 生长性状 生理特性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