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Aspectual Marker-le in Mandarin Chinese——A Syntactic Approach under the Framework of MP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瑾 《科技信息》 2008年第29期222-223,235,共3页
时体范畴在现代语言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汉语属于孤立性语言,缺乏词形的曲折变化,因此汉语中的时体研究备受语言学家的关注。本文在乔姆斯基(1995)的最简方案理论指导下,运用特征核查理论,探讨了普通话中"了"这个体标... 时体范畴在现代语言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汉语属于孤立性语言,缺乏词形的曲折变化,因此汉语中的时体研究备受语言学家的关注。本文在乔姆斯基(1995)的最简方案理论指导下,运用特征核查理论,探讨了普通话中"了"这个体标记的句法地位以及它们的句法表现。本文得出结论:汉语中的体标记"了"在最简方案的特征核查理论下可以得到充分的解释。这有力支持了普遍语法中追求解释充分性的科学性,并向构建普遍语法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标记 最简方案 特征核查理论 一致关系 语言学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Experiential Aspect Markers in Weifang Dialect
2
作者 WANG Yu-ying LI Qio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0年第1期19-26,共8页
The aspectual system of Chinese has been the focus of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special aspect markers“Zhe(着)”“Le(了)”“Guo(过)”in modern Chinese are produced under the grammaticized pr... The aspectual system of Chinese has been the focus of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special aspect markers“Zhe(着)”“Le(了)”“Guo(过)”in modern Chinese are produced under the grammaticized process.However,the funct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aspect markers in Chinese dialect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Mandarin,which are reflected in:(1)they often have their own special aspect markers;(2)the function of aspect markers is somewhat overlapping.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scribe the experiential aspects in Weifang dialect,in which the presenting pattern of“Guo1”and“Guo2”have remarkable specialties.The special feature is that the marker“Guo”is disappeared and replaced by other aspect markers.Specifically,“Guo1”is replaced by“Le1”,and“Guo2”is replaced by“Hui(回)”and“Lai(来)”,where“Lai”sometimes needs to co-occur with“Hui”in the sentence.This study will provide more clarity on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experiential aspect“Guo2”,and analyze the appear condition,syntactic property and the function of“Hui”and“L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fang DIAleCT EXPERIENTIAL aspect aspect markerS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Phase,Situation and Aspect Suffix“LE”in Chinese
3
作者 LIN Ru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1年第4期226-231,共6页
In the research on the Chinese temporal system,Chen(1988)proposed the ternary structure of Chinese temporal system.Based on the ternary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temporal system,many researches have focused on discussi... In the research on the Chinese temporal system,Chen(1988)proposed the ternary structure of Chinese temporal system.Based on the ternary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temporal system,many researches have focused on discussing Chinese aspect system.Compared with the research on aspect,there are fewer studies on Chinese verbal situations,such as Ma(1981),Deng(1985),Dai(1997),etc.,which are all based on Vendler’s(1967)four categories of verbal situations.And compared with verbal situation,there are fewer studies on phase.Most researchers believe that phase and verbal situations are the same concept.However,this article believes that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temporal system,we should first distinguish between phase and verbal situations,and then compare with aspect.Based o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phase and verbal situations,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situation and verbal aspect suffix“LE”,which is also an aspect marker,and tries to sum u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tuation and“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E SITUATION aspect verbal aspect suffix“le
下载PDF
The Functions of the Durative Aspect Markers "Zai" and "-Zhe"
4
作者 李红兵 《海外英语》 2012年第5X期7-8,共2页
Previous literature shows that scholars differ considerably on what zai and-zhe indicate.By making use of an oral speech corpus,we analyzed and tested the data with regard to the functions of "zai" and "... Previous literature shows that scholars differ considerably on what zai and-zhe indicate.By making use of an oral speech corpus,we analyzed and tested the data with regard to the functions of "zai" and "-zhe" and found that zai indicates the action is in progress,and it is narrative,while-zhe expresses the ongoing state of an action and is descriptive;-zhe can be used after the first verb in a serial verbal con struction to indicate the accompanying action,while zai does not have this function;in complex sentences,the zai clause is temporal in na ture while-zhe clause is treated as a manner adverb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CTIONS durative aspect markerS zai -zhe
下载PDF
Tenses, aspects, and categories of evidentiality and egocentricity in spoken Lhasa Tibetan
5
作者 Jiang Di Yue Ming 《宏观语言学》 2007年第1期104-129,共26页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verbal aspects and their syntactic markers in Lhasa Tibetan. Since aspects in Tibetan always share markers with other important categories called evidentiality and egocentricity, the former...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verbal aspects and their syntactic markers in Lhasa Tibetan. Since aspects in Tibetan always share markers with other important categories called evidentiality and egocentricity, the former of which assesses the evidence of speaker's statement and the latter denotes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a speaker'sego-centricity, this paper simultaneously describes all three types: aspect, evidentiality and egocentricity. There are nine types of verb aspects in Lhasa Tibetan, namely: Prospective, Imminent, Premediated, Realis, Durative, Resultative, Merely-past, Perfect, and Contextual aspects. There are four types of evidentialities, namely, Self-knowledge, Knowing-by-sight, Knowing-by-newly-found-information and Knowing-by-inference evidentialities. Categories of egocentricity demonstrate whether an action is towards the Self or the Other, whether the speaker gains or loses, and so on. Additionally, this essay also discusses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ntactical verb aspects and personal pronouns, intentionality, modality, as well as temporal-spatial cogn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HASA DIAleCT of Tibetan CATEGORIES of VERB aspect markers of VERB aspectS EVIDENTIALITY egocentricity
下载PDF
“过”的信息突显性及其解释力
6
作者 鞠志勤 高秀雪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71-77,共7页
以往研究用终结性或可重复性来解读经历体标记“过”的语法意义,但各有反例。文章提出,“过”应该满足信息突显的语用条件,终结性与可重复性则源自信息突显的两个实现条件。因为信息突显性的制约,肯定和否定语境下的“V过”包含截然相... 以往研究用终结性或可重复性来解读经历体标记“过”的语法意义,但各有反例。文章提出,“过”应该满足信息突显的语用条件,终结性与可重复性则源自信息突显的两个实现条件。因为信息突显性的制约,肯定和否定语境下的“V过”包含截然相反的信息量。信息突显依赖“图形”和“背景”的配置。图形是“过”标记的事件,通过终结性实现突显,是终结义的来源;背景则是事件集合,通过“数”概念起到衬托的作用,是可重复义的来源。文章引入突显概念,完善终结义和可重复义的内涵,将两者看作突显性的一体两面,实现了两个语法意义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历体标记 “过” 信息突显 终结性 可重复性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Aspect Marker le on the Simple Past Marking in English Interlanguage:An Empirical Stud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被引量:1
7
作者 蔡金亭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0年第2期35-47,125,共14页
本文集中分析了汉语中的完整体标记"了"对中国学生使用一般过去时标记的影响。使用的语料是从国内四所大学收集的120篇英语作文和对应的汉语翻译。研究发现,汉语体标记"了"和一般过去时变异有显著密切的联系,并对... 本文集中分析了汉语中的完整体标记"了"对中国学生使用一般过去时标记的影响。使用的语料是从国内四所大学收集的120篇英语作文和对应的汉语翻译。研究发现,汉语体标记"了"和一般过去时变异有显著密切的联系,并对一般过去时标记有显著影响。对应汉语译文中接"了"的英语动词被用于一般过去时标记的比例显著高于对应汉语译文中不接"了"的英语动词。笔者用连通论从母语迁移的角度对结果做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lish interlanguage perfective aspect marker le the simple past
原文传递
汉语词尾“了”是先时标记吗?
8
作者 许钊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8,共10页
汉语词尾“了”并非先时标记。一方面,“了”在最简结构句中不一定编码句子的过去时意义;另一方面,“了”不具备独立表达相对过去时意义的语法功能。因此,无论从绝对时还是相对时的角度来看,词尾“了”都不能被定义为先时标记。在此基础... 汉语词尾“了”并非先时标记。一方面,“了”在最简结构句中不一定编码句子的过去时意义;另一方面,“了”不具备独立表达相对过去时意义的语法功能。因此,无论从绝对时还是相对时的角度来看,词尾“了”都不能被定义为先时标记。在此基础上,从体貌角度对“了”的功能进一步探讨,指出“了”起到了将概念情状转化为现实情状的实现体功能,并对转换的机制和类型进行了分析,为研究时间结构与时体特征这两个层面的相互关系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 情状
下载PDF
动词复制结构的特征和构造
9
作者 杨永忠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本文从句法角度对动词复制结构的句法特征、生成过程和生成限制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对动词复制结构进行多种理论的分析尝试之后,本文提出了VP1作主语、V2作谓语的分析模式,即动宾词组作主语。如果VP1含有逻辑主语,则可视为主谓词组作主... 本文从句法角度对动词复制结构的句法特征、生成过程和生成限制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对动词复制结构进行多种理论的分析尝试之后,本文提出了VP1作主语、V2作谓语的分析模式,即动宾词组作主语。如果VP1含有逻辑主语,则可视为主谓词组作主语。由于VP1是一个词组,而不是一个小句,因此其作主语时,其中的V1自然不可携带时体标记、补语标记和副词修饰语,以及被否定词否定。这一分析模式不仅合理解释了动词复制结构的时体标记、副词修饰语、否定词和补语的句法分布问题,而且合理解释了宾语不能复制的深层原因,尤其是动词复制结构的推导机制及其必须遵守的句法限制等诸多理论问题和经验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该模式同样适用于瓦塔语、希伯来语等语言的动词复制结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语言普遍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复制结构 V2作谓语 焦点化 时体标记 补语标记
下载PDF
论康家语的体范畴
10
作者 赖欣欣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9-85,116,共8页
康家语的体范畴较为完备、意义明确。通过语法形式、助动词、重复动词、动词与动词短语紧密相关的助动词同时接加附加成分来体现。值得关注的是,在康家语中,表示体范畴的语法手段与其语法意义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一对一对应,部分附加... 康家语的体范畴较为完备、意义明确。通过语法形式、助动词、重复动词、动词与动词短语紧密相关的助动词同时接加附加成分来体现。值得关注的是,在康家语中,表示体范畴的语法手段与其语法意义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一对一对应,部分附加成分具备表现时间和体范畴的双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语支 康家语 体标记
下载PDF
从时间推进的三个层面看体标记“了”的篇章功能 被引量:11
11
作者 饶宏泉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7-376,共10页
文章在前人对体标记"了"的篇章功能研究基础上,以Smith(2003)的"时间推进"概念为起点,区分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篇章时间推进,并以此为视角通过实证分析考察体标记"了"的篇章功能。研究发现:宏观... 文章在前人对体标记"了"的篇章功能研究基础上,以Smith(2003)的"时间推进"概念为起点,区分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篇章时间推进,并以此为视角通过实证分析考察体标记"了"的篇章功能。研究发现:宏观层面上,"了"能标示时间区间的边界;中观层面上,"了"能标记时间推进结构段的核心,并主要通过序列关系和阐述关系与其他小句关联;微观层面上,"了"能牵引出后续事件,其连用能快速推进时间,使事件关联更紧凑。研究显示篇章分层研究有助于更直接地定位体标记的篇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推进 体标记“了”三个层面 修辞结构理论 篇章功能
下载PDF
汉语完成体的“未完成效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巧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155-159,共5页
汉语完成体的"未完成效应"(IE)既不能证明汉语没有单语素的完成体动词,也不意味着汉语名词具有某种特殊性,或汉语的完成体标记"了"还有"中止"这一语法意义;"了"的句法功能在于对参照时间(Tr)... 汉语完成体的"未完成效应"(IE)既不能证明汉语没有单语素的完成体动词,也不意味着汉语名词具有某种特殊性,或汉语的完成体标记"了"还有"中止"这一语法意义;"了"的句法功能在于对参照时间(Tr)或说话时间(Tu)进行定位,它的语法意义因Tr/Tu的具体位置而异,而后者则取决于动词量级结构的梯度性;IE是"了"将Tr/Tu定位于梯度性量级结构之中的结果,由IE所带来的英汉语差异派生于时制与体的不同语法功能以及两者与量级结构的不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完成体 “未完成效应” 量级结构 时制 体标记“了”
下载PDF
振荡流底部边界层运动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子丹 蒋昌波 白玉川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68-572,共5页
将大涡模拟法简化为二维形式 ,利用 SGS格子涡模型封闭二维 Navier- Storkes方程水流运动方程组 ,得到平底振荡流边界层立面二维水流数值模型 ,控制方程采用 SMAC法求解 .计算结果与水槽实验的实测资料比较表明 ,该模型能够模拟振荡流... 将大涡模拟法简化为二维形式 ,利用 SGS格子涡模型封闭二维 Navier- Storkes方程水流运动方程组 ,得到平底振荡流边界层立面二维水流数值模型 ,控制方程采用 SMAC法求解 .计算结果与水槽实验的实测资料比较表明 ,该模型能够模拟振荡流边界层流动特性 .并进一步讨论了振荡流边界的紊动特性沿垂线分布和随相位变化的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流 边界层 大涡模拟法 SMAC法 流动特性 紊流数值模拟方法
下载PDF
“体假设”与俄语母语者“了”“着”的习得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彩华 徐晴 +1 位作者 王昭 丁崇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9年第4期17-26,共10页
“体假设”的核心是“词汇体-语法体”的深层互动。文章以郭锐(1993)的动词情状分类为基础,通过句子合法性判断任务,以汉语母语者表现为基线考察不同汉语水平的俄语母语者体标记“了”“着”的习得规律。结果发现:(1)汉语母语心理词典... “体假设”的核心是“词汇体-语法体”的深层互动。文章以郭锐(1993)的动词情状分类为基础,通过句子合法性判断任务,以汉语母语者表现为基线考察不同汉语水平的俄语母语者体标记“了”“着”的习得规律。结果发现:(1)汉语母语心理词典对“词汇体-语法体”的互动非常敏感,出现“Vc5-了”“Vc3-着”的两个可接受度高点,与郭锐(1993)提出的以动作为中心向两级(状态和变化)过渡的观点一致;(2)俄语母语者“了”“着”的习得过程基本符合“体假设”,但同时也体现出汉语言体貌系统特点以及俄语母语影响;(3)俄语母语者对于汉语体标记的接受出现“增强和收敛”两个发展方向,其发展围绕特定的动词类型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标记 体假设 汉语学习 俄语母语者
下载PDF
最简方案框架下汉语完成体标记“了”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晨 刘伟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5-368,共14页
现代汉语的时体意义是通过丰富而稳定的体标记实现的。其中完成体一般认为由助词"了"标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事件轻动词e/v的假设,使动词V移位与之结合成[V-v]结构,然后状语修饰语与[V-v]结构加接形成复合动词,... 现代汉语的时体意义是通过丰富而稳定的体标记实现的。其中完成体一般认为由助词"了"标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事件轻动词e/v的假设,使动词V移位与之结合成[V-v]结构,然后状语修饰语与[V-v]结构加接形成复合动词,最后复合动词提升与Asp节点上的"了"结合,形成合法的语序。这一假设下"了"所标示的完成体拥有独立的最大投射,也可以说明附加语位置的问题。同时,该假设可以对词尾"了"与句尾"了"的句法结构做出统一分析,并准确预测否定词与"了"的共现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标记“了” 最简方案 事件轻动词
下载PDF
从“了”的英译看汉语的时体问题 被引量:16
16
作者 潘文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2-69,共8页
通过对11位现代中国经典作家的14篇散文中“了”字的英译进行穷尽性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1)“了”字有表时的因素,也有表完成体的因素,但其比例都不足以说明其是“时标志”或“完成体标志”;2)“了”在表“完成”的意义上,与其说是个语... 通过对11位现代中国经典作家的14篇散文中“了”字的英译进行穷尽性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1)“了”字有表时的因素,也有表完成体的因素,但其比例都不足以说明其是“时标志”或“完成体标志”;2)“了”在表“完成”的意义上,与其说是个语法手段,不如说是个词汇手段;3)“了”表“实现”义的说服力比表“完成”义要强,但是要承认这是一种“体标志”仍有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 汉译英 翻译 汉语 时体 时态助词 语法 词汇 “实现”义 “完成”义 体标志
下载PDF
藏语拉萨话的体貌、示证及自我中心范畴 被引量:29
17
作者 江荻 《语言科学》 2005年第1期70-88,共19页
本文主要讨论藏语拉萨话动词的体貌范畴以及句法标记。然而,藏语体貌范畴总是与示证性和自我中心趋向范畴共享形式标记。藏语示证性评估说话人所出示的证据,自我中心趋向表明说话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特征。因此,本文同时描述了藏语拉... 本文主要讨论藏语拉萨话动词的体貌范畴以及句法标记。然而,藏语体貌范畴总是与示证性和自我中心趋向范畴共享形式标记。藏语示证性评估说话人所出示的证据,自我中心趋向表明说话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特征。因此,本文同时描述了藏语拉萨话的体貌类型、示证类型、自我中心趋向类型,以及它们的句法形式。拉萨话有9类动词体,分别是:将行体、即行体、待行体、实现体、持续体、结果体、方过体、已行体、与境体;4类示证性,分别是自知示证、亲知示证、新知示证和推知示证。自我中心范畴表现为动作趋向自我还是趋向他人,或者说话人获益还是受损等等。另外,本文还讨论了句法上动词体与人称、意愿、情态以及时空认知的相互制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语 说话人 动词体 句法形式 持续体 形式标记 情态 文同 自我中心 趋向
下载PDF
“完结短语”及汉语结果补语的语法化和完成体标记的演变过程 被引量:8
18
作者 沈阳 玄玥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4,共12页
"完结短语"假设是在生成语法理论框架内提出的关于汉语虚化结果补语的理论,该理论认为虚化结果补语在动词短语内部投射为主要谓语动词的内部体"完结短语"。依据这个假设理论,可以解释汉语完成体标记"了"... "完结短语"假设是在生成语法理论框架内提出的关于汉语虚化结果补语的理论,该理论认为虚化结果补语在动词短语内部投射为主要谓语动词的内部体"完结短语"。依据这个假设理论,可以解释汉语完成体标记"了"从结果补语到虚化结果补语、最终发展为体标记的语法化过程,并在句法结构上支持动词后存在两个不同的"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结短语”假设 结果补语 语法化 完成体标记
下载PDF
论云南方言体标记“掉”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育彬 齐春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125-129,共5页
本文考察了云南方言里"掉"的用法,认为它的语法化程度比汉语普通话中的"掉"高,并依据形式标准判定云南方言"形+掉+(了)"、"形/动+补+掉+(了)"、"动词+掉+宾"格式中的"掉"... 本文考察了云南方言里"掉"的用法,认为它的语法化程度比汉语普通话中的"掉"高,并依据形式标准判定云南方言"形+掉+(了)"、"形/动+补+掉+(了)"、"动词+掉+宾"格式中的"掉"已经不再是动相补语,而是一个体标记。在云南方言里"掉"正处在虚化的过程中,它的体标记的用法和做补语的用法是共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方言 “掉” 体标记 语法化
下载PDF
客家话中的体标记“啊” 被引量:6
20
作者 温昌衍 黄映琼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5-177,共13页
客家话中体标记"啊",表示动作的完成、反复进行或持续,在功能上与普通话动态助词"了"、"着"有相似的地方。文章介绍了它的表现(包括在外区方言中的表现),揭示了它的语源,认为它来自近代汉语中表示"... 客家话中体标记"啊",表示动作的完成、反复进行或持续,在功能上与普通话动态助词"了"、"着"有相似的地方。文章介绍了它的表现(包括在外区方言中的表现),揭示了它的语源,认为它来自近代汉语中表示"动作完成或有结果"的助词"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话 体标记“啊” 语源 外区方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