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visual quality of spherical and aspherical intraocular lenses by 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 被引量:11
1
作者 Yan Chen Xue Wang +1 位作者 Chuan-Di Zhou Qiang W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7年第6期914-918,共5页
AIM: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spherical and aspherical intraocular lenses on the postoperative visual quality of age-related cataract patients using 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 (OQAS). METHODS: Seventy-four ... AIM: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spherical and aspherical intraocular lenses on the postoperative visual quality of age-related cataract patients using 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 (OQAS). METHODS: Seventy-four eyes with age-related catara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pherical and aspherical lens implantation groups.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was measured preoperatively, one day, one week, two weeks, one month and two months after surgery. A biometric systems analysis using the OQAS 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 (OSI) was perform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isual acuity (P〉0.05) before and after spherical and aspheric lens implantation. There was a negative linear correction between the OSI value and BCVA (t-=-0.634, P=-0.000), and positive corrections between the OSI value and the lens LOCUS III value of nucleus color (NC), nucleus opacity (NO), cortex (C) and posterior lens capsular (P) (r=0.704, P=0.000; r=0.514, P=0.000; r=0.276, P=0.020; r=0.417, P=-0.000, respectively). OSI values of spherical vs aspherical lenses were 11.5±3.6 vs 11.8±3.4, 4.1±0.9 vs 3.3±0.8, 3.5±0.9 vs 2.7±0.7, 3.3±0.8 vs 2.6±0.7, 3.2±0.7 vs 2.5±0.8, and 3.2±0.8 vs 2.50.8 before and ld, 1, 2wk, 1 and 2mo after surgery, respectively. All time points varied significantly (P〈0.01)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Aspherical IOLs doe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visual acuity compared with spherical IOLs. The OSI valu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aspherical lens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spherical lens. This study shows that objective visual quality of aspheric IOL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spherical lens by means of OQAS biological measurement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 age-relatedcataract spherical lens aspherical lens objective scatteringindex
下载PDF
Wheel Setting Error Modeling and Compensation for Arc Envelope Grinding of Large-Aperture Aspherical Optics 被引量:2
2
作者 Changsheng Li Lin Sun +4 位作者 Zhaoxiang Chen Jianfang Chen Qijing Lin Jianjun Ding Zhuangde Jia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5期87-99,共13页
Precision grinding is a key process for realizing the use of large-aperture aspherical optical elements in laser nuclear fusion devices,large-aperture astronomical telescopes,and high-resolution space cameras.In this ... Precision grinding is a key process for realizing the use of large-aperture aspherical optical elements in laser nuclear fusion devices,large-aperture astronomical telescopes,and high-resolution space cameras.In this study,the arc envelope grinding process of large-aperture aspherical optics is investigated using a CM1500 precision grinding machine with a maximum machinable diameter ofΦ1500 mm.The form error of the aspherical workpiece induced by wheel setting errors is analytically modeled for both parallel and cross grinding.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 error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wheel setting error along the feed direction than that along the lateral direction.It is a bilinear function of the feed-direction wheel setting error and the distance to the optical axis.Based on the error function above,a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wheel setting error is proposed.Subsequently,grinding tests are performed with the wheels aligned accurately.Using a newly proposed partial error compensation method with an appropriate compensation factor,a form error of 3.4μm peak-to-valley(PV)for aΦ400 mm elliptical K9 glass surface is achie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herical optics Wheel setting Arc envelope grinding Form error Large aperture
下载PDF
一次性硬膜外腔内窥镜光学系统设计
3
作者 李玉瑶 庞春颖 +1 位作者 杨羽 孙晓玲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6-902,共7页
为了获得硬膜外腔的大视场清晰影像,利用Q-type非球面设计了工作波段为可见光,视场角为90°,F数为4,接收器为0.14 cm(1/18 inch)CMOS传感器的一次性硬膜外腔内窥镜光学系统。系统由3片塑料透镜和1片盖玻片组成,其中第3片透镜采用Q-t... 为了获得硬膜外腔的大视场清晰影像,利用Q-type非球面设计了工作波段为可见光,视场角为90°,F数为4,接收器为0.14 cm(1/18 inch)CMOS传感器的一次性硬膜外腔内窥镜光学系统。系统由3片塑料透镜和1片盖玻片组成,其中第3片透镜采用Q-type非球面,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像质评价结果表明:在奈奎斯特频率200 lp/mm处各视场的调制传递函数均大于0.27,接近衍射极限;各视场均方根半径都小于像元尺寸2.5μm,均在艾里斑范围内;最大剩余畸变小于20%,满足高像质要求。最后,对系统的鬼像进行了分析与规避,结果表明,光瞳鬼像形成的光斑能量弥散,对像面照度均匀性影响较小;焦点鬼像形成的光斑尺寸远大于主像点列图,对成像质量影响较小,满足成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系统设计 内窥镜 Q-type非球面 鬼像
下载PDF
大口径碳化硅机器人柔性磨削去除特性研究
4
作者 赵鹏玮 王东方 +2 位作者 张金平 张珑 郑列华 《光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9-384,共6页
我国空间遥感、深空探测、空间战略装备等国家重大工程的快速实施,对大口径复杂曲面光学元件的高效制造提出了要求。为了提高光学加工中研磨阶段的效率,提出了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柔性磨削技术。分析并比较柔性磨削技术与传统刚性磨削、传... 我国空间遥感、深空探测、空间战略装备等国家重大工程的快速实施,对大口径复杂曲面光学元件的高效制造提出了要求。为了提高光学加工中研磨阶段的效率,提出了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柔性磨削技术。分析并比较柔性磨削技术与传统刚性磨削、传统研磨技术的差异,提出了等体积去除模型并验证其正确性。研究了磨削去除体积与驻留时间、压力以及转速的关系。实验条件下,柔性磨削去除效率为0.59mm^(3)/s,高于传统小磨头研磨效率8.4×10^(-2)mm^(3)/s。论文提出的柔性磨削技术为大口径碳化硅空间反射镜高效磨削提供一条新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加工 非球面 精密磨削 柔性磨削 等体积去除
下载PDF
基于Q型非球面的全景环带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5
作者 刘一帆 周峰 +1 位作者 胡斌 晋利兵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8,共9页
全景环带光学系统凭借周视范围实时成像的特点已在超大视场光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的全景环带光学系统将折射、反射面集成在一片块状透镜中,光线在其内部进行多次折、反射导致头部单元体积较大,同时红外透镜材料密度大、折射率... 全景环带光学系统凭借周视范围实时成像的特点已在超大视场光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的全景环带光学系统将折射、反射面集成在一片块状透镜中,光线在其内部进行多次折、反射导致头部单元体积较大,同时红外透镜材料密度大、折射率温度稳定性差等特点也与光学遥感器轻量化、可靠性高的应用需求相矛盾。文章基于像差理论,讨论了全景环带两反射镜红外光学系统头部单元初始结构设计方法,将Q型(Q-Type多项式)非球面引入全景头部单元增加优化变量,用偏离因子因子k_(RMS)数值表征非球面加工难度,设计了以两反射镜为头部单元的全景环带红外光学系统。该系统在奈奎斯特频率(20线对/mm)处调制传递函数优于0.5;全视场像元(25μm×25μm区域内)能量集中度优于65%,像质评价结果表明其成像品质良好。该设计在缩小系统体积、提高光学设计优化效率方面有很大的改进,满足超大视场实时成像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景环带光学系统 超大视场 Q型非球面 光学遥感器
下载PDF
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快速制造技术
6
作者 王龙飞 胡雨旺 +2 位作者 张泽光 刘悦 薛常喜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共31页
为满足光学行业的市场需求,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快速制造技术是实现低成本、批量化、高精度生产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快速制造技术,包括精密光学玻璃模压成型技术和精密光学塑料注射成型技术,并对两种技术... 为满足光学行业的市场需求,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快速制造技术是实现低成本、批量化、高精度生产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快速制造技术,包括精密光学玻璃模压成型技术和精密光学塑料注射成型技术,并对两种技术与其他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制造技术进行了对比,阐述了模具材料种类、模具加工方法、成型材料、成型过程等内容。最后总结了近年来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快速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球面 光学元件 模压成型 注塑成型 快速制造技术
下载PDF
基于六阶波像差理论的非球面大孔径折反射成像系统像差优化方法
7
作者 曹一青 沈志娟 吕丽军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7,共11页
大孔径折反射成像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导航和安全监控等领域。首先分析了超大视场光学系统六阶波像差理论应用于非球面光学系统的像差计算方法,随后基于该六阶波像差理论,构建了非球面大孔径折反射成像系统像差优化评价目标函数,并... 大孔径折反射成像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导航和安全监控等领域。首先分析了超大视场光学系统六阶波像差理论应用于非球面光学系统的像差计算方法,随后基于该六阶波像差理论,构建了非球面大孔径折反射成像系统像差优化评价目标函数,并给出了求解这种包含多个光学参量的目标函数的优化算法,得到优化后的系统结构参数。最后,应用所提方法设计了一款工作波段为400~700 nm、最大视场角为120°、 F数为2.6且成像质量较好的光学系统。设计案例的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是有效的,为非球面大孔径折反射成像系统像差优化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光学 像差优化 非球面 大孔径 平面对称
下载PDF
高次凸非球面补偿检验方法研究
8
作者 陈光宇 胡明勇 +4 位作者 杨传龙 封志伟 徐剑锋 白茜 崔金龙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6,共10页
高次凸非球面镜是光学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元件,通常作为次镜来补偿光学系统的轴外像差,但其检验方法一直是一大难点。基于背向零位检测方法,提出利用三透镜与单折射面组合的形式来补偿高次非球面的法线像差。首先选取高次非球面的二次比... 高次凸非球面镜是光学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元件,通常作为次镜来补偿光学系统的轴外像差,但其检验方法一直是一大难点。基于背向零位检测方法,提出利用三透镜与单折射面组合的形式来补偿高次非球面的法线像差。首先选取高次非球面的二次比较面来简化计算,基于三级像差理论求解系统的初始结构,对高次非球面的法线像差进行补偿,使用ZEMAX软件仿真与优化后,设计结果完全满足要求。随后结合一块有效通光口径为170 mm、顶点曲率半径为266.8 mm的高次凸非球面反射镜,测得镜面的面形精度均方根为0.019λ(λ=632.8 nm),满足实际检测要求,验证了所提设计方法的可行性。此方法为大口径高次凸非球面的检验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光学 高次凸非球面 零位补偿 三级像差
下载PDF
采用Q-type非球面的大孔径大像面手机镜头的设计
9
作者 曹天皓 张继艳 +3 位作者 林正煜 孙丽婷 秦腾 申洋羽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7-23,共7页
利用Q-type非球面优越的高阶像差校正能力,设计一款大孔径和大像面的手机镜头。该手机镜头光学系统由9片透镜组成,包含7片偶次非球面和2片Q-type非球面。镜头的F数为1.8,像高为6.82 mm,视场角为70°,有效焦距为4.77 mm,系统总长为6.... 利用Q-type非球面优越的高阶像差校正能力,设计一款大孔径和大像面的手机镜头。该手机镜头光学系统由9片透镜组成,包含7片偶次非球面和2片Q-type非球面。镜头的F数为1.8,像高为6.82 mm,视场角为70°,有效焦距为4.77 mm,系统总长为6.86 mm。该手机镜头光学系统在奈奎斯特(Nyquist)频率为446 lp·mm^(-1)处,轴上点至0.7视场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值均大于0.18;在12 Nyquist频率为223 lp·mm^(-1)处,轴上点至0.7视场的MTF值大于0.42,满足手机镜头成像要求。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相同设计参数和初始结构的偶次非球面,采用Q-type非球面的手机镜头成像光斑半径小25.52%,具有更佳的成像质量。公差分析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公差范围内,透镜设计满足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镜头 光学设计 大孔径 大像面 Q-type非球面
下载PDF
非球面光学设计技术综述 被引量:39
10
作者 勾志勇 王江 +4 位作者 王楚 王磊 吴志海 伍丽莎 王秀芳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共2页
非球面光学在工业、国防和商业等领域的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用非球面设计光学系统时,非球面方程的选用十分重要,决定着系统最佳优化结果。文章介绍了非球面光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常用非球面的应用方程,井对非球面应用方程... 非球面光学在工业、国防和商业等领域的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用非球面设计光学系统时,非球面方程的选用十分重要,决定着系统最佳优化结果。文章介绍了非球面光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常用非球面的应用方程,井对非球面应用方程的特点及非球面系数的关系进行了概述,较详细地分析了各类非球面应用方程的适用范围,最后概述了非球面光学在军事、工业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球面光学 非球面透镜 非球面系数 光学设计
下载PDF
一种新型离轴三反式光学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27
11
作者 卜江萍 田维坚 +2 位作者 杨小君 .孙爱娟 刘蔚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8-610,共3页
在三反射镜光学系统的几何光学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焦距f=1000mm,相对孔径D/f=1/4,视场角2w=3°的离轴非球面三镜反射系统,讨论了优化方法和各参量对系统结构和像差的影响·
关键词 空间光学 反射系统 非球面 离轴
下载PDF
大口径光学非球面镜先进制造技术概述 被引量:21
12
作者 刘锋伟 吴永前 +5 位作者 陈强 刘海涛 闫锋涛 张仕杨 万勇建 伍凡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3-85,共23页
在光学系统中使用非球面可以有效校正像差,改善像质,进而简化系统结构;并且增大系统口径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系统的分辨本领,因此在基础科学研究、天文学宇宙探测以及国防安全等领域都对大口径非球面镜有着迫切需求。大口径非球面的制造在... 在光学系统中使用非球面可以有效校正像差,改善像质,进而简化系统结构;并且增大系统口径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系统的分辨本领,因此在基础科学研究、天文学宇宙探测以及国防安全等领域都对大口径非球面镜有着迫切需求。大口径非球面的制造在现代光学制造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大口径非球面镜的先进制造为主题,对大口径非球面镜的光学加工技术,特别是研磨抛光技术及其过程中所采用的面形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特别总结了新一代先进光学制造的技术特征,展望了未来大口径非球面镜的制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径非球面 光学加工 光学测试
下载PDF
干涉法实时测量浅度非球面技术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孝坤 王丽辉 张学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4-189,共6页
提出了一种实时干涉检测非球面的新方法,该方法无需补偿器、计算全息图等辅助元件就能实现对浅度非球面的测量。对非球面度较小的非球面,直接利用标准球面镜作为参考表面,通过数字干涉仪可以测得全孔径位相分布,将所得的数据剔除参考球... 提出了一种实时干涉检测非球面的新方法,该方法无需补偿器、计算全息图等辅助元件就能实现对浅度非球面的测量。对非球面度较小的非球面,直接利用标准球面镜作为参考表面,通过数字干涉仪可以测得全孔径位相分布,将所得的数据剔除参考球面波相对理论非球面的偏差,并运用最小二乘拟合求得机构定位误差,消去此误差,即可获得真实的面形信息。利用该方法对一口径为350 mm的浅度双曲面进行了测量,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到面形误差的PV值和RMS值分别为0.387λ和0.048λ(λ=632.8 nm),将该结果与零位补偿的检测结果相比较,两面形分布是一致的,其PV值和RMS值的偏差分别为0.033λ和0.006λ,说明该技术用于检测浅度非球面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检测 非球面 干涉术 非球面度 最小二乘拟合
下载PDF
折/衍混合红外物镜超宽温度消热差设计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潇 杨建峰 +3 位作者 马小龙 白瑜 何佶珂 何建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2,共4页
利用折/衍混合透镜实现了超宽温度范围内的光学被动式消热差设计,系统工作波段为8~12μm,全视场角为9.15°,焦距为100 mm,相对孔径为1/1.5,总长为128 mm,后工作距为10.5 mm。使用了锗和硒化锌两种材料,采用三片透镜,衍射面和偶次... 利用折/衍混合透镜实现了超宽温度范围内的光学被动式消热差设计,系统工作波段为8~12μm,全视场角为9.15°,焦距为100 mm,相对孔径为1/1.5,总长为128 mm,后工作距为10.5 mm。使用了锗和硒化锌两种材料,采用三片透镜,衍射面和偶次非球面的引入,不但能够消除热差,而且使得结构简单、轻量化,很好地提高了成像质量。设计结果表明:在-80~160℃温度范围内,空间频率为12.5 lp/mm处,各个温度下的MTF值均大于0.6,接近于衍射极限,成像质量良好,实现了消热差设计。该系统适用于像元尺寸为40μm,像元数为320×240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热差 衍射光学元件 非球面 红外光学系统
下载PDF
长波红外两档5倍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16
15
作者 白瑜 杨建峰 +2 位作者 马小龙 阮萍 田海霞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39-441,共3页
与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相比,两档变焦光学系统具有结构简单、装调容易、透射比高等优点。针对320×240非制冷焦平面阵列探测器,设计了一个长波红外两档变焦光学系统,系统采用切入式变焦方式,在短焦时切入两片透镜实现宽视场,宽视场时... 与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相比,两档变焦光学系统具有结构简单、装调容易、透射比高等优点。针对320×240非制冷焦平面阵列探测器,设计了一个长波红外两档变焦光学系统,系统采用切入式变焦方式,在短焦时切入两片透镜实现宽视场,宽视场时全视场角为31.4°,可用于跟踪和搜索目标;窄视场时全视场角为6.44°,可用于捕获和观察目标。通过引入二元面和非球面,大大提高了成像质量,在空间频率11 lp/mm处,宽视场和窄视场都具有较好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红外光学系统 两档变焦 非球面
下载PDF
矩形离轴非球面反射镜的数控加工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郑立功 张学军 张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3-117,共5页
针对离轴TMA结构空间相机中使用的两块离轴非球面反射镜的加工过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矩形离轴非球面的最接近球面半径的求解及其优化方法,并且开发了基于计算机虚拟加工技术的CCOS工艺参数计算方法。被加工工件分别为165mm×100mm... 针对离轴TMA结构空间相机中使用的两块离轴非球面反射镜的加工过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矩形离轴非球面的最接近球面半径的求解及其优化方法,并且开发了基于计算机虚拟加工技术的CCOS工艺参数计算方法。被加工工件分别为165mm×100mm的矩形凸面离轴非球面和770mm×200mm的矩形轻量化凹面离轴非球面,设计精度分别为任意100mm,200mm子孔径面形精度优于0.025λRMS(λ=632.8nm)。经检验,工件的加工精度满足了设计要求,分别达到了0.023λRMS和0.013λ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球面加工 离轴非球面 计算机控制 光学表面 虚拟加工 反射镜 CCOS 数控加工
下载PDF
非球面干涉定心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马臻 李英才 +2 位作者 樊学武 陈荣利 段学霆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55-1458,共4页
由于非球面光轴的唯一性,非球面定心工艺中需分别定义顶点偏心误差和球心偏心误差.通过估算顶点偏心在传统定心仪上的测量误差,可以发现传统定心仪很难达到控制目的,而干涉测量方法却能得到较高的准确度.理论推导和模拟计算表明:顶点偏... 由于非球面光轴的唯一性,非球面定心工艺中需分别定义顶点偏心误差和球心偏心误差.通过估算顶点偏心在传统定心仪上的测量误差,可以发现传统定心仪很难达到控制目的,而干涉测量方法却能得到较高的准确度.理论推导和模拟计算表明:顶点偏心角与偏心彗差之间有线性关系,顶点偏心角的彗差灵敏度与非球面的陡度成正比.使用干涉检测的方法可以同时控制非球面的两种偏心误差,且其检测准确度可以达到0.02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球面 定心 干涉检验 偏心彗差
下载PDF
离轴非球面的计算全息图高精度检测技术 被引量:26
18
作者 黎发志 罗霄 +3 位作者 赵晶丽 薛栋林 郑立功 张学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9-716,共8页
为了实现离轴非球面高精度定位、光路对准及面形检验,提出了一种使用计算全息图(CGH)技术实现离轴非球面高精度光学检测的方法。将被检非球面倾斜平移后作为轴上自由曲面进行CGH补偿检测设计,从而减小了检测光路的相对口径和CGH所需补... 为了实现离轴非球面高精度定位、光路对准及面形检验,提出了一种使用计算全息图(CGH)技术实现离轴非球面高精度光学检测的方法。将被检非球面倾斜平移后作为轴上自由曲面进行CGH补偿检测设计,从而减小了检测光路的相对口径和CGH所需补偿像差,提高了CGH检测精度。使用自行开发的CGH专用设计计算软件,设计完成的CGH同时具有非球面检验、检测光路对准、被检非球面基准定位等多项功能。采用该方法设计(设计精度优于λ/10 000rms)并制作CGH对面形精度优于λ/50rms的离轴非球面进行了检测,误差分析表明,其检测精度优于λ/100,与传统null-lens方法的检测结果精确吻合。实验表明,采用该CGH可同时实现离轴非球面位置高精度定位、CGH与干涉仪对准以及离轴非球面高精度面形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全息图 衍射光学元件加工 离轴非球面 光学检测
下载PDF
大型非球面能动磨盘精磨技术 被引量:7
19
作者 范斌 曾志革 +1 位作者 李晓今 伍凡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3-876,共4页
计算机控制能动磨盘加工技术是集传统加工技术、能动技术和数控技术为一体的大型非球面光学元件先进制造技术。基于Preston方程,通过对能动磨盘结构的研究,建立了工件的能动磨盘磨削函数;分析了能动磨盘分别位于工件中心孔和外缘处产生... 计算机控制能动磨盘加工技术是集传统加工技术、能动技术和数控技术为一体的大型非球面光学元件先进制造技术。基于Preston方程,通过对能动磨盘结构的研究,建立了工件的能动磨盘磨削函数;分析了能动磨盘分别位于工件中心孔和外缘处产生的边缘效应,并建立相应的边缘效应函数;由此得到用于描述能动磨盘加工的数学模型。在该模型的指导下完成了Φ1200 mm(F/1.5)非球面主镜能动磨盘精磨加工,实现了主镜面形误差的均方根值从4.5μm(峰谷值26.8μm)收敛到0.36μm(峰谷值2.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加工 计算机控制能动磨盘 非球面
下载PDF
超大视场头盔显示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16
20
作者 卢海平 刘伟奇 +3 位作者 康玉思 魏忠伦 冯睿 付瀚毅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79-987,共9页
设计了大视场头盔显示器的目视光学系统,用于满足头盔显示器对大视场、小畸变、高分辨率以及轻量化的苛刻要求。采用4×3阵列式排列、视场角为33°×24°的12组高质量成像目镜系统拼接成单眼目视光学系统来实现系统的... 设计了大视场头盔显示器的目视光学系统,用于满足头盔显示器对大视场、小畸变、高分辨率以及轻量化的苛刻要求。采用4×3阵列式排列、视场角为33°×24°的12组高质量成像目镜系统拼接成单眼目视光学系统来实现系统的大视场设计。为了使系统轻量化,每个单元目镜只采用一片透镜;透镜一面采用二元光学衍射面,利用其特殊色散特性校正目镜系统色差;另一面采用非球面,用于校正目镜光学系统的初、高级单色像差。其图像源为高亮度、高分辨率的OLED微显示器。设计结果显示:单目目视光学系统水平视场达到120°,垂直视场为60°,角分辨率为43pixel/(°);单个目镜系统传递函数在40lp/mm处,轴上视场高于0.62,全视场高于0.1;系统畸变小于3%;系统的双目视场为160°×60°,双目重叠视场为80°×60°。该设计实现了超大视场,满足头盔显示光学系统的成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盔显示器 二元光学 非球面 视场拼接 光学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