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adjuvant therapy with ginkgo-damole on apoptosis, nerve injury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1
作者 Zhi-Yong Lu 《Journal of Acute Disease》 2017年第2期66-69,共4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djuvant therapy with ginkgo-damole on apoptosis, nerve injury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A total of 74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djuvant therapy with ginkgo-damole on apoptosis, nerve injury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A total of 74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ginkgo-damole group an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according to a therapeutic schedule that whether ginkgo-diyidamolum were included. At Week 2 and Week 4 after treatment, contents of apoptosis molecule, nerve injury molecule and index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in serum were detected. Results:At Week 2 after treatment, contents of soluble Fas, soluble Fas ligand, 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 S100β, neuron specific enolas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myelin basic protein, malonaldehyde, endothelin-1, fibrinogen and D-dimer in patients' sera of ginkgo-damol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Contents of nitric oxide in sera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At Week 4 after treatment, contents of soluble Fas, soluble Fas ligand, 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 S100β, neuron specific enolas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myelin basic protein, malonaldehyde, endothelin-1, fibrinogen and D-dimer in patients' sera of ginkgo-damol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Contents of nitric oxide in sera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Conclusions:Adjuvant therapy with ginkgo-damole can inhibit the apoptosis of neuron cells and neurogliocyte and reduce the neural function injury and the situation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nkgo-damole ADJUVANT therapy platelet aggregation APOPTOSI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下载PDF
Clinical importance of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resistance 被引量:36
2
作者 Gergely Feher Andrea Feher +7 位作者 Gabriella Pusch Katalin Koltai Antal Tibold Beata Gasztonyi Elod Papp Laszlo Szapary Gabor Kesmarky Kalman Toth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0年第7期171-186,共16页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medical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for those who received coronary artery stents and in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ischaemic stroke. Despit...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medical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for those who received coronary artery stents and in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ischaemic stroke. Despite their use,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patients experience recurrent adverse ischaemic events. Interindividual variability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in response to these antiplatelet agents may be an explanation for some of these recurrent events, and small trials have linked "aspirin and/or clopidogrel resistance", as measured by platelet function tests, to adverse events. We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all available evidence on the prevalence of aspirin/clopidogrel resistance, their possible risk factor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clinical outcomes. We also identified articles showing possible treatments. After analyzing the data on different laboratory methods, we found that aspirin/clopidogrel resistance seems to be associated with poor clinical outcomes and there is currently no standardized or widely accepted definition of clopidogrel resistance. Therefore, we conclude that specific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 are not established for patients who exhibit high platelet reactivity during aspirin/clopidogrel therapy or who have poor platelet inhibition by clopidogr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irin CLOPIDOGREL ANTIplatelet agent aspirin resistance CLOPIDOGREL resistance CARDIOVASCULAR outcome platelet aggregation
下载PDF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Plasmic Levels of Insulin,Glucagon and Hypercoagulability in NIDDM Complicated by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谌剑飞 李创鹏 +2 位作者 丁萍 马雅玲 毛树章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67-269,共3页
Twenty-one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secondary to NIDDM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compared with 16 case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alo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cup... Twenty-one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secondary to NIDDM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compared with 16 case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alo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cupuncture was mo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insulin and glucagon levels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cerebral infarction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Female FIBRINOGEN GLUCAGON Humans INSULIN Male Middle Aged platelet aggregation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陈英道 李育英 张岐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24-128,共5页
急性脑梗死(ACI)静脉溶栓治疗后需继续接受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梗死复发和其他心脑血管事件。替罗非班是较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在ACI患者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炎等作用,能够减少血栓栓塞事件,且未增加出血风险。现阶... 急性脑梗死(ACI)静脉溶栓治疗后需继续接受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梗死复发和其他心脑血管事件。替罗非班是较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在ACI患者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炎等作用,能够减少血栓栓塞事件,且未增加出血风险。现阶段替罗非班在ACI静脉溶栓治疗后的应用已较为成熟,联合双抗血小板(DAPT)、肝素等药物均具有安全有效的优势,且低剂量的替罗非班安全性更高。以替罗非班为主的综合抗栓方案或可成为ACI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的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替罗非班 抗血小板聚集 抗炎
下载PDF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效果
5
作者 朱莎莎 王燕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3期66-68,73,共4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该院收治的112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该院收治的112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大脑动脉峰值流速、血小板相关因子[血栓素B2(TXB2)、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治疗后6个月脑梗死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4%(53/56),高于对照组的82.14%(4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等大脑动脉峰值流速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XB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cAM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TIA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大脑动脉峰值流速,改善血小板相关因子水平,降低脑梗死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大脑动脉峰值流速 血小板相关因子 脑梗死
下载PDF
奉贤东部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冉贵萍 袁勇 +4 位作者 郭鹏 姚琳 陈英 芦弘 汤恒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9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奉贤东部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奉城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二者合用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2例,检测入院服药后血小板最... 目的分析奉贤东部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奉城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二者合用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2例,检测入院服药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发生情况;分析血小板药物抵抗的影响因素。结果282例患者单用阿司匹林的61例,单用氯吡格雷的23例,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198例;阿司匹林抵抗(AR)发生率为37.5%(97/259),氯吡格雷抵抗(CR)发生率为46.6%(103/221)。AR患者合并糖尿病比例35.1%高于阿司匹林非抵抗(NAR)患者的22.8%(P<0.05);AR患者与NAR患者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吸烟史、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P-LC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R患者女性比例49.5%高于氯吡格雷非抵抗(NCR)患者的35.6%(P<0.05);CR患者与NCR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吸烟史、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是A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奉贤东部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高于65岁的老年患者为主,抗血小板药物实验室抵抗率较高且CR率高于AR率,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CR;合并糖尿病是AR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关注是否存在AR、CR,且给予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阿司匹林抵抗 氯吡格雷抵抗 血小板聚集率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常规抗血小板药治疗超溶栓时间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双双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5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常规抗血小板药治疗超溶栓时间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超溶栓时间窗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双联...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常规抗血小板药治疗超溶栓时间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超溶栓时间窗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血清生化指标[血管生成素-1(Ang-1)、P选择素、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的86.67%(5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P选择素水平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及Ang-1、NO、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超溶栓时间窗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可减轻血管内皮损伤、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认知功能,效果优于单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超溶栓时间窗 脑梗死 双联抗血小板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常规治疗方案在改善脑梗死损伤中效果及机制的探讨
8
作者 任晴 李金卓 +3 位作者 王贺 许国振 李鹏 杨鹏飞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3期1651-1654,共4页
脑梗死是由于急性脑供血不足导致的严重脑损伤,其致残、致死率高,给各个国家都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脑梗死的病理损伤过程包括炎症因子损伤,血小板活化、聚集以及血脑屏障受损等,而血小板聚集又会引起血栓形成,造成严重后果。抗血小... 脑梗死是由于急性脑供血不足导致的严重脑损伤,其致残、致死率高,给各个国家都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脑梗死的病理损伤过程包括炎症因子损伤,血小板活化、聚集以及血脑屏障受损等,而血小板聚集又会引起血栓形成,造成严重后果。抗血小板药物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血小板IIb/IIIa受体拮抗药,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通路,可以高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而且不增加缺血事件的发生。文章从替罗非班联合常规治疗方法缓解患者脑梗死损伤的角度出发,对替罗非班减少炎症因子损伤、减轻血脑屏障受损、减少血小板聚集等药理作用进行探讨,以期为替罗非班在临床使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替罗非班 血小板聚集 糖蛋白Ⅱb/Ⅲa受体阻滞剂
下载PDF
GPIa C807T和G873A基因多态性对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的影响
9
作者 焦瑞宝 陈迎春 +3 位作者 江世芳 周佳丽 张盛 陈继中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GPIa C807T和G873A基因多态性对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的影响,为临床个体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提供实验数据支持。方法:收集正在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住院患者80例,采用血栓弹力图仪检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根据聚集抑制率检... 目的:探讨GPIa C807T和G873A基因多态性对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的影响,为临床个体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提供实验数据支持。方法:收集正在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住院患者80例,采用血栓弹力图仪检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根据聚集抑制率检测结果分为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组(共10例)和阿司匹林敏感(aspirin sensitivity,AS)组(共70例),分析GPIa C807T、G873A基因型及其等位基因在两组分布状况以及两者患者临床资料与实验检测指标关系。结果:AR组807T、873G等位基因高于AS组(χ^(2)=4.039、4.354,P=0.044、0.037);AR组高血压病史患病率、卒中史高于AS组(χ^(2)=4.612、4.737,P=0.032、0.030);AR组血浆D-二聚体(D-D)、血清甘油三酯(TG)高于AS组(t=2.499、2.276,P=0.016、0.033),而AR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血清葡萄糖低于AS组(t=15.352、3.076,P<0.001、0.005)。结论:GPIa C807T和G873A基因多态性与AR存在相关性,建议联合检测两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并结合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共同指导临床个体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 阿司匹林抵抗 基因突变 相关性 抗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刘楠 白霞 赵津璋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459-1462,共4页
目的 探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2月—2023年2月于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60例(双抗组)临床资料,另匹配同时段采用单抗血小板药物治... 目的 探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2月—2023年2月于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60例(双抗组)临床资料,另匹配同时段采用单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60例为单抗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30 d、治疗6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 RS)评分及出现出血不良反应概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与同组入院时相比,两组患者治疗30 d、治疗6个月NIHSS评分均降低,且双抗组NIHSS评分低于单抗组(均P<0.05)。与同组入院时相比,两组患者治疗30 d、治疗6个月m RS评分均降低,且双抗组m RS评分低于单抗组(均P<0.05)。单抗组1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1例患者出现黑便,双抗组2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1例患者出现鼻出血、1例患者出现脑梗死出血转化,两组患者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0.702,P=0.402)。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好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更高,存在脑卒中史占比更高,双抗治疗占比更少,入院时m RS评分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入院时m RS评分、Fib是影响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可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预后,对于发病24 h以内的、NIHSS评分≤5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双抗血小板聚集比单抗更能获得良好预后,并不增加出血风险。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入院时m RS评分、Fib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急性期脑梗死 预后 改良Rankin评分量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预后的关系
11
作者 李娜娜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4期291-295,共5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以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脑梗预后优劣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收集所有患者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指标...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以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脑梗预后优劣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收集所有患者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资料,并根据血栓弹力图仪测量血小板抑制率,经随访1年记录患者新发血管事件及死亡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腔隙性脑梗死患者AR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20例患者中,预后不良34例,发生率为28.33%;两组在性别、合并基础疾病、吸烟、酗酒、血脂、血压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年龄、平均动脉压、抗血小板药物用药依从性、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年龄、平均动脉压、抗血小板药物用药依从性、AR与预后明显相关(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AR发生的情况较为常见,年龄、平均动脉压、抗血小板药物用药依从性等因素共同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阿司匹林抵抗 预后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女性大脑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敬乃鲁 刘艳武 王汉林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0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女性大脑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兰陵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4例大脑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阿...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女性大脑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兰陵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4例大脑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聚集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80.95%)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4.12±0.35)分]低于对照组[(7.49±1.22)分],纤维蛋白原[(3.35±0.26)g/L]、血浆黏稠度[(0.67±0.13)m Pa·s]、全血高切黏度[(7.36±1.05)m Pa·s]、全血低切黏度[(8.96±0.30)mPa·s]及血小板聚集率[(28.42±6.48)%]低于对照组[(4.95±0.36)g/L、(1.36±0.15)mPa·s、(10.82±5.26)mPa·s、(11.91±4.56)mPa·s及(34.66±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女性大脑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较好,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大脑动脉狭窄 脑梗死 神经功能损伤 血液流变学 血小板聚集率
下载PDF
蚓激酶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实验室效果 被引量:33
13
作者 盛爱珍 王新德 +6 位作者 徐忠宝 龙洁 代志华 吴博贤 朱克 方定华 魏东宁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 :观察蚓激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纤溶系统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的患者 2 85例。治疗组 2 0 9例予蚓激酶 430mg ,tid ;安慰剂组 76例服安慰剂 2粒 ,ti... 目的 :观察蚓激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纤溶系统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的患者 2 85例。治疗组 2 0 9例予蚓激酶 430mg ,tid ;安慰剂组 76例服安慰剂 2粒 ,tid .疗程均为 4周。结果 :蚓激酶治疗可使血纤维蛋白原降低 (P <0 .0 1) ,部分患者(4 3.1%)D二聚体转为阳性 ,血小板聚集率降低 (P <0 .0 1)。对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也有轻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83%。结论 :蚓激酶可作为治疗和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安全的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蚓激酶 缺血性脑血管病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聚集 安慰剂 临床疗效试验
下载PDF
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 被引量:34
14
作者 王春波 胡大一 +3 位作者 史旭波 朱正炎 朱晶岩 杨进刚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9-223,共5页
目的 探讨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AR)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入选328例病情稳定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患者,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 mg,连服14 d后,分别用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作诱导剂检测血小板聚集率... 目的 探讨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AR)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入选328例病情稳定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患者,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 mg,连服14 d后,分别用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作诱导剂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满足AA诱导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20%、ADP诱导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70%两项者为AR;仅满足其中一项为阿司匹林半抵抗(ASR);均不满足者为阿司匹林敏感(AS).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组间各项临床特征差异及影响AR与AS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28例患者中AR发生率为4.9%,ASR发生率为27.4%.与AS相比,AR+ASR中以女性、高龄、糖尿病及高血压病患者较多,吸烟者较少.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相对比值比(OR)=0.953,95%可信区间(CI)0.323~0.876,P=0.013]和高血压病(OR=0.610,95%CI 0.376~0.991,P=0.045)是发生AR与ASR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吸烟者发生AR与ASR的危险性升高(OR=2.231,95%CI 1.182~4.210,P=0.013).结论 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中AR发生率为4.9%;发生AR与ASR可能与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有关,不吸烟者发生AR与ASR的危险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阿司匹林 抵抗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异亚丙基莽草酸抗血栓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王宏涛 靳洪涛 +2 位作者 孙建宁 徐秋萍 郭亚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 研究异亚丙基莽草酸 (ISA)对大鼠动静脉环路血栓、大脑中动脉栓塞及血小板聚集的对抗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动静脉环路血栓及三氯化铁致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T)模型观察药物作用 ;并研究了ISA体内、外给药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 目的 研究异亚丙基莽草酸 (ISA)对大鼠动静脉环路血栓、大脑中动脉栓塞及血小板聚集的对抗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动静脉环路血栓及三氯化铁致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T)模型观察药物作用 ;并研究了ISA体内、外给药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 ISA 2 5 ,5 0 ,10 0及 2 0 0mg·kg- 1 ig均可显著降低大鼠体外血栓重量 ;ISA 5 0 ,10 0 ,2 0 0mg·kg- 1 ig可明显改善MCAT模型大鼠神经症状 ;ISA 10 0及 2 0 0mg·kg- 1 igMCAT模型大鼠脑梗塞范围分别下降2 7 8%和 3 1 6% ;另外 ,ISA体内、外给药对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亚丙基莽草酸 抗血栓作用 大脑中动脉 脑缺血 脑梗死 血小板聚集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不同实验方法调查431例老年患者阿司匹林抵抗患病率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晓利 范利 +6 位作者 曹剑 王强 刘霖 胡国梁 胡亦新 王亚真 武若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8-342,共5页
目的:评价常用的光比浊法与血栓弹力图法在诊断实验室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的科学性及一致性;调查实验室阿司匹林抵抗在老年患者中的患病率。方法:入选了北京万寿路地区431例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1个月),具有... 目的:评价常用的光比浊法与血栓弹力图法在诊断实验室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的科学性及一致性;调查实验室阿司匹林抵抗在老年患者中的患病率。方法:入选了北京万寿路地区431例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1个月),具有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相关疾病的老年患者。采用光比浊法与血栓弹力图法筛查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计算其在服用阿司匹林患者中的发生率。AR诊断标准:1)花生四烯酸(AA)作诱导剂,血小板聚集率≥20%。2)二磷酸腺苷(ADP)作诱导剂,血小板聚集率≥70%。符合2项为AR;两项均不符合者为阿司匹林敏感。3)AA作诱导剂,血栓弹力图法检测AA聚集率≥50%为AR。结果:AA诱导光比浊法,AR患病率为13.69%。ADP诱导光比浊法,AR患病率30.16%。AA诱导血栓弹力图法,AR患病率23.67%。采用单一方法诊断AR一致性差(Kappa〈0.4)。采用AA诱导光比浊法联合ADP诱导光比浊法或AA诱导血栓弹力图法,AR患病率分别为8.35%和8.82%,二者诊断AR一致性较好(Kappa=0.793)。结论:AA诱导光比浊法联合ADP诱导光比浊法或AA诱导血栓弹力图法,在诊断AR时稳定性和一致性好,可能能够代表真实AR的发生率。在北京万寿路地区具有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相关疾病的老年患者中,实验室AR的患病率为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抵抗 光比浊法 血小板聚集率 血栓弹力图法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林志坚 庄君 +3 位作者 赵静 杨团峰 祁文静 郭淮莲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第9期66-68,共3页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及氯吡格雷抵抗(CR)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连续性收集2010年10月~ 2013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54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50例;患者年龄36~95岁,平均年龄66.5&...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及氯吡格雷抵抗(CR)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连续性收集2010年10月~ 2013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54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50例;患者年龄36~95岁,平均年龄66.5±11.3岁.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或氯吡格雷片7天后采集外周静脉血,光学聚集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对于服用阿司匹林患者,10μmol/L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70%并且500μmol/L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20%定义为阿司匹林抵抗,仅满足其中一项为阿司匹林半抵抗(ASR).对于服用氯吡格雷患者,10μmol/L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70%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R+ ASR)、阿司匹林敏感组(AS)及氯吡格雷抵抗组(CR)、氯吡格雷敏感组(CS).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2型糖尿病史、吸烟习惯)及检验指标(血小板计数、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100例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AR的发生率为3%,ASR发生率为41%,阿司匹林抵抗及半抵抗总发生率为44%;阿司匹林抵抗组(AR+ ASR)年龄为67.9 ±9.9岁,大于阿司匹林敏感组(AS)(63.3±12.3岁)(P<0.05);54例患者口服氯吡格雷片,CR的发生率为22.2%;2型糖尿病患者CR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存在一定比例的阿司匹林抵抗和氯吡格雷抵抗,高龄可能是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的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可能是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抵抗 氯吡格雷抵抗 脑梗死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脑微出血部位和负荷与脑梗死抗血小板治疗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黎普刚 郑双双 +4 位作者 吕雪霞 钟根龙 项琳 汤亚男 蓝丽康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MB)发生部位和负荷对脑梗死抗血小板治疗风险及获益的影响。方法选择伴CMB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14例,根据CMB发生部位分为单纯脑叶组39例,深部/幕下组62例,混合部位组113例,随访各组新发脑梗死、脑出血情况,并比较各组...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MB)发生部位和负荷对脑梗死抗血小板治疗风险及获益的影响。方法选择伴CMB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14例,根据CMB发生部位分为单纯脑叶组39例,深部/幕下组62例,混合部位组113例,随访各组新发脑梗死、脑出血情况,并比较各组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CMB的变化。结果深部/幕下组既往脑梗死、高血压和糖尿病比例明显高于单纯脑叶组和混合部位组(P<0.05)。混合部位组基线CMB数高于单纯脑叶组和深部/幕下组[(8.69±2.75)个vs(6.65±2.47)个、(6.58±3.17)个,P<0.05]。单纯脑叶组脑出血比例明显高于深部/幕下组和混合部位组(12.8%vs 3.2%、2.7%,P<0.05),且发生脑出血患者中4例基线CMB数>5个。深部/幕下组再发脑梗死比例明显高于单纯脑叶组和混合部位组(24.2%vs 7.7%、9.7%,P<0.05)。3组治疗1年后仅部分患者复查头颅MRI,其中单纯脑叶组28例,深部/幕下组40例,混合部位组56例。单纯脑叶组CMB进展比例明显高于深部/幕下组和混合部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7%vs 12.5%、10.7%,P<0.05),且病灶以脑叶为主。结论抗血小板治疗风险与CMB部位和负荷相关,单纯脑叶CMB抗血小板治疗的脑出血风险增加,治疗后CMB更易进展。深部/幕下CMB患者脑梗死复发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梗死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阿司匹林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评价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疗效 被引量:29
19
作者 刘玲 杨昉 +5 位作者 李敏 侯华娟 刘亚红 陈光辉 张仁良 刘新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67-71,共5页
目的采用血栓弹力图(TEG)仪检测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PTAS)后,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患者的血小板抑制情况,以指导PTAS术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个体化调整。方法回顾性分析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纳入的65例脑梗死或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目的采用血栓弹力图(TEG)仪检测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PTAS)后,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患者的血小板抑制情况,以指导PTAS术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个体化调整。方法回顾性分析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纳入的65例脑梗死或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在PTAS治疗术后第3天抽取静脉血,采用TEG仪检测花生四烯酸(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和腺苷二磷酸(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患者经两种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以及患者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反应的差异。结果①阿司匹林对AA途径的抑制率为(80±28)%,显著高于氯吡格雷对ADP受体途径的抑制率(5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65例患者中,对阿司匹林组治疗效果良好、有效、反应低、无效者分别为45(69.2%)、8(12.3%)、7(10.8%)、5例(7.7%),氯吡格雷分别为19(29.2%)、14(21.5%)、23(35.4%)、9例(13.8%)。对阿司匹林反应良好的患者,3例对氯吡格雷无反应,14例反应低下;对氯吡格雷反应良好的患者,均对阿司匹林反应良好或有效。对氯吡格雷反应低下者,4例对阿司匹林反应低,5例对阿司匹林有效,14例效果良好。两种疗效有一定关联性(χ2=33.311,P<0.01)。③对阿司匹林反应良好+有效者为53例,反应低+无效者为12例;而对氯吡格雷反应良好+有效者为33例;反应低+无效者为32例,两种药物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m=15.042,P<0.01)。结论采用TEG仪检测PTAS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有利于指导临床制定个体化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阿司匹林对PTAS患者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强于氯吡格雷。患者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的反应有差异性,部分对氯吡格雷反应低下者,可能对阿司匹林反应良好或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药物抵抗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9
20
作者 黄思玉 张俊川 +1 位作者 李广红 杨宗敏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623-625,共3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0例行溶栓治疗的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9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氯吡格雷...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0例行溶栓治疗的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9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连用4周。比较两组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的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患者ST-T的改变以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5.6%,显著低于对照组23.3%(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电图判定ST-T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6%和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比6.7%,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阿司匹林 老年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