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et of the Assamese macaque Macaca assamensis in lime- stone habitats of Nonggang, 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Qihai ZHOU Hua WEI +1 位作者 Zhonghao HUANG Chengming HUANG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5,共8页
关键词 中国饮食 石灰岩 熊猴 栖息地 弄岗自然保护区 季节性雨林 植物物种 猕猴
原文传递
弄岗熊猴的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 被引量:19
2
作者 周岐海 韦华 +3 位作者 黄中豪 李友邦 陆茂新 黄乘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91-799,共9页
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野生熊猴(Macaca assamensis)进行了连续跟踪观察,收集相关的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的数据,通过分析其与气候及食物组成的关系,从中探讨影响熊猴活动节律及活动时间... 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野生熊猴(Macaca assamensis)进行了连续跟踪观察,收集相关的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的数据,通过分析其与气候及食物组成的关系,从中探讨影响熊猴活动节律及活动时间分配的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在熊猴的日活动节律中,觅食活动表现为逐渐增强的趋势,最高峰值出现在下午15:00,休息活动在中午出现一个小的高峰;其日活动节律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主要表现为旱季大部分时间段的觅食强度均高于雨季,且早上7:00-10:00出现一段长时间的休息,而雨季里长时间的休息则发生在中午12:00-14:00;在活动时间分配上,熊猴平均花费39.6%时间用于休息,33.2%用于移动,18.3%用于摄食,5.1%用于理毛,2.4%用于玩耍,1.4%用于其他行为,其活动时间分配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与雨季相比,在旱季熊猴明显增加用于觅食的时间,而相应地减少用于休息的时间,活动时间分配的季节性变化明显与食物组成的变化有关;在不同年龄组个体间,青少年猴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玩耍,而用于休息和理毛的时间明显少于成年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猴 活动时间分配 日活动节律 季节性
下载PDF
同域分布黑叶猴和熊猴的活动时间分配比较 被引量:13
3
作者 周岐海 黄中豪 +2 位作者 韦华 陈天波 黄乘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一群黑叶猴和两群熊猴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相关的行为数据。通过比较两种灵长类活动时间分配的数据来探讨食物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对两种灵长类动物活动... 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一群黑叶猴和两群熊猴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相关的行为数据。通过比较两种灵长类活动时间分配的数据来探讨食物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对两种灵长类动物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休息在黑叶猴的活动时间分配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熊猴;熊猴用于移动的时间比例明显高于黑叶猴。两种灵长类采取不同的策略以应对喜食食物的季节性短缺。当旱季嫩叶和果实的可获得性降低时,黑叶猴明显增加用于移动和觅食的时间比例,相应减少用于休息的时间。与此相反,熊猴明显减少用于移动的时间比例,相应地增加用于社会性理毛的时间比例。分析表明,食物的可获得性以及食物组成的差异可能是影响同域黑叶猴和熊猴活动时间分配差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熊猴 活动时间分配 季节性
下载PDF
广西西南部石山森林中熊猴的姿势行为
4
作者 刘筝 刘晟源 +1 位作者 李友邦 黄中豪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3,共12页
灵长类动物姿势行为研究对了解其环境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群熊猴(Macaca assamensis)的姿势行为进行观察,比较熊猴姿势行为的季节和日时段变化。结果表明,熊... 灵长类动物姿势行为研究对了解其环境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群熊猴(Macaca assamensis)的姿势行为进行观察,比较熊猴姿势行为的季节和日时段变化。结果表明,熊猴移动模式的频率存在显著差异,从高到低为四足行走(45.3%±7.6%)、跳跃(28.8%±4.8%)、攀爬(23.9%±6.2%)、四足奔跑(1.2%±0.7%)、搭桥(0.9%±0.6%)。分析发现,熊猴搭桥和攀爬的频率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搭桥的频率在果实丰盛季节明显高于果实缺乏季节;攀爬的频率在果实缺乏季节高于果实丰盛季节。在日时段上,熊猴在下午时段(12:00—19:00)攀爬比上午时段(06:00—11:59)更频繁。熊猴对姿态的使用频率具有显著差异,从高到低为坐(91.7%±4.1%)、站立-前肢悬吊(4.2%±3.3%)、悬吊(1.9%±1.6%)、四足站立(1.4%±1.8%)、躺(0.8%±0.5%)。熊猴在觅食、理毛、休息时对姿态的利用频率不完全一致,表现为觅食时的主要姿态为坐(87.3%±6.1%)和站立-前肢悬吊(7.9%±5.5%);理毛时的主要姿态为坐(95.6%±2.8%)和躺(3.1%±2.2%);休息时的主要姿态为坐(97.1%±1.4%)和四足站立(2.2%±1.1%)。熊猴在觅食、理毛、休息时对姿态的利用频率没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在日时段上,觅食活动的躺和悬吊的频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上午时段(06:00—11:59)躺和悬吊的频率明显高于下午时段(12:00—19:00)。此外,熊猴的姿势行为受到食物组成的影响。本文分别建立模型Ⅰ(含果实)和模型Ⅱ(含嫩叶),检验了食物组成对熊猴姿势行为的影响。食物资源的季节性分布和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是影响熊猴对姿势行为利用的重要因素,熊猴灵活地调整姿势行为可能是对食物组成变化和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适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猴 姿势行为 季节变化 日变化
下载PDF
广西西南部熊猴对石山森林的利用
5
作者 李钰慧 马广智 +3 位作者 刘晟源 周岐海 李友邦 黄中豪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7,共12页
栖息地利用直接反映灵长类适应环境或应对环境变化所采取的行为策略,是了解和评估物种适应能力与进化潜力的重要途径。石山森林是一类特殊的生境,栖息在石山森林中的灵长类动物可能展现出独特的适应策略。为了解熊猴(Macaca assamensis... 栖息地利用直接反映灵长类适应环境或应对环境变化所采取的行为策略,是了解和评估物种适应能力与进化潜力的重要途径。石山森林是一类特殊的生境,栖息在石山森林中的灵长类动物可能展现出独特的适应策略。为了解熊猴(Macaca assamensis)对石山森林的利用策略,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对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群野生熊猴的行为活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熊猴对石山不同部位的利用具有选择性(χ^(2)=35.738,df=3,P<0.001)。熊猴对崖壁的利用频率最高,其次是山坡和山顶,对平地的利用频率最低。分析发现,熊猴对各山体部位的利用没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熊猴的主要行为活动在不同山体部位的发生频率有显著差异(休息:χ^(2)=58.075,df=3,P<0.001;移动:χ^(2)=36.709,df=3,P<0.001;觅食:χ^(2)=40.786,df=3,P<0.001)。休息和移动主要发生在崖壁,而觅食主要发生在山坡。在坡向利用中,熊猴对北向利用频率最高,其次为东向,后依次为西向和无坡向,最后为南向。在果实缺乏季节,猴群对南向的利用频率明显高于果实丰盛季节。休息行为在不同坡向的利用频率有显著季节差异(χ^(2)=13.292,df=4,P<0.05),表现为猴群在果实缺乏季节对南向的利用频率明显高于果实丰盛季节(t=﹣2.804,n=12,P<0.05)。熊猴对栖息地的利用受到果实可利用性和温度的影响。在果实丰盛季节,猴群的休息行为在崖壁的发生频率降低(r=﹣0.740,t=﹣3.481,df=11,P<0.01),在山坡的发生频率增高(r=0.808,t=4.329,df=11,P<0.0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熊猴栖息地利用的主要气候因子,表现为猴群对崖壁的总体利用频率与平均气温成负相关(r=﹣0.617,t=﹣2.477,df=11,P<0.05);猴群觅食时对北向的利用频率与温度成负相关(r=﹣0.764,t=﹣3.748,df=11,P<0.01)。熊猴主要利用崖壁以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在果实丰富季节选择食物丰富的山坡觅食,这可能是猴群在觅食收益与捕食风险中权衡的结果。本研究表明,食物的数量和分布、猴群的反捕食和行为热调节策略是影响熊猴栖息地利用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猴 栖息地利用 石山森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