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施而济众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和他的平教会同仁
1
作者 孙邦华 《教育史研究》 2023年第3期62-68,73,共8页
1923年8月26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北京成立,晏阳初被聘为总干事(后改为干事长),他亲自动员国内大学著名教授、社会名流、海外留学生加入。晏阳初认为“平民”代表了人格平等、教育机会平等,“平民教育”是“全民的”教育、“超然的... 1923年8月26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北京成立,晏阳初被聘为总干事(后改为干事长),他亲自动员国内大学著名教授、社会名流、海外留学生加入。晏阳初认为“平民”代表了人格平等、教育机会平等,“平民教育”是“全民的”教育、“超然的”教育。他力倡“除文盲,作新民”,通过“四大教育”把平民造就成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团结力健全的国民。晏阳初平民教育事业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成立伊始,就在全国各城镇积极开展面向市民、妇女、士兵的识字教育活动。1929年创建定县实验区,以县为单位的社会实验室,进行了彻底、集中的乡村平民教育的研究和实验,试图为整个中国乡村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探索出可资借鉴的经验、方案。全面抗战时期,平民教育转移到华中、华西地区,创建新的实验区。诚然,平民教育实验本身存在一些问题,传说中的圣人“尧舜其犹病诸”,现实中的平民教育何其难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晏阳初 平民教育 新民
下载PDF
文艺大众化资源的征用路径——以定县秧歌为例
2
作者 王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8期104-108,共5页
20世纪20—40年代,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和晋察冀边区先后在华北乡村开展乡村建设为旨归的文艺大众化运动,定县秧歌文脉深厚而成为运动的重要资源。但由于定县秧歌存在的封建性因素以及实施主体的认知差异,定县秧歌经历了用与弃、亲与疏... 20世纪20—40年代,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和晋察冀边区先后在华北乡村开展乡村建设为旨归的文艺大众化运动,定县秧歌文脉深厚而成为运动的重要资源。但由于定县秧歌存在的封建性因素以及实施主体的认知差异,定县秧歌经历了用与弃、亲与疏的艰难抉择。新中国成立至今,经过主题和形式的不断革新,定县秧歌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该文探究定县秧歌发展的个中缘由,帮助大众进一步认识文艺大众化的复杂历史脉络,以期为今日乡村文艺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乡村文艺 乡村建设 定县秧歌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晋察冀边区
下载PDF
晏阳初与平教会的平民识字运动 被引量:1
3
作者 熊贤君 《教育史研究》 2023年第3期55-61,共7页
晏阳初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1918年服务华工,着手推行扫盲识字教育开始,便与平民识字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将从教华工识字摸索到的基本经验,应用到中国20世纪20年代后的平民识字运动中,又利用平教会总干事的身份,对平民识字工具和方... 晏阳初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1918年服务华工,着手推行扫盲识字教育开始,便与平民识字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将从教华工识字摸索到的基本经验,应用到中国20世纪20年代后的平民识字运动中,又利用平教会总干事的身份,对平民识字工具和方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探索,开发了《平民千字课》、汉字注音、简笔字、平民字词典、平民读物、导生传习制等工具和方法,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为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推行扫盲识字教育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阳初 平民识字运动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下载PDF
平教会创办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的历史意义
4
作者 王聪颖 《教育史研究》 2023年第3期69-73,共5页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抗战时期创办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是以晏阳初为首的乡村建设实践者对中国新式学校教育发展进行深入反思的实践产物。在教育模式上,反对一味模仿抄袭,主张立足国情,扎根中国大地办适合中国的教育;在教育价值取向上,...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抗战时期创办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是以晏阳初为首的乡村建设实践者对中国新式学校教育发展进行深入反思的实践产物。在教育模式上,反对一味模仿抄袭,主张立足国情,扎根中国大地办适合中国的教育;在教育价值取向上,反对乡村教育内容的城市取向,主张立足乡村,扎根乡村,办服务乡村的教育;在学科话语上,反对贩卖理论坐而空谈,主张扎根实践,构建中国教育话语,贡献中国智慧。这对理性看待新式教育和思考乡村教育应走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 晏阳初
下载PDF
中华图书馆协会请庚款用于图书馆事业发展史实考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阿陶 姚乐野 《高校图书馆工作》 CSSCI 2020年第2期86-90,共5页
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源于中华教育改进社的孵化,契机则源于二次退还庚款的到来。成立以后,中华图书馆协会数次上呈政府各部及中基会、中英、中美庚款董事会等基金会,力请庚款用于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最终为各类图书馆的建筑、购书、... 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源于中华教育改进社的孵化,契机则源于二次退还庚款的到来。成立以后,中华图书馆协会数次上呈政府各部及中基会、中英、中美庚款董事会等基金会,力请庚款用于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最终为各类图书馆的建筑、购书、编辑出版以及图书馆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其中中央图书馆的创立更是由中华图书馆协会的请款活动直接推动而成,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初衷由此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图书馆协会 庚款 中央图书馆 中华教育改进社
下载PDF
中国乡村建设思潮的个案解析:论“定县主义” 被引量:3
6
作者 邓红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5-79,共5页
“定县主义”,是对定县平民教育实验理论的高度概括,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思潮中颇具影响。其主要内容是:提倡“平民主义”,以民众为本位;以和平的乡村建设担负“民族再造使命”;以“四大教育”、“三大方式”解决农民“愚”... “定县主义”,是对定县平民教育实验理论的高度概括,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思潮中颇具影响。其主要内容是:提倡“平民主义”,以民众为本位;以和平的乡村建设担负“民族再造使命”;以“四大教育”、“三大方式”解决农民“愚”、“穷”、“弱”、“私”四大病症;将“定县实验”模式推广全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县主义 晏阳初 平教会
下载PDF
平教会定县实验中的农村卫生工作之考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孟文科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44-46,50,共4页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定县实验区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立了一套由村保健员、乡保健所、县保健院组成的三级卫生保健网,并在学校卫生、妇婴保健、传染病预防和疾病治疗等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我们今天来说仍值...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定县实验区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立了一套由村保健员、乡保健所、县保健院组成的三级卫生保健网,并在学校卫生、妇婴保健、传染病预防和疾病治疗等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我们今天来说仍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教会 定县实验 农村卫生
下载PDF
论定县农村卫生实验及其历史地位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照青 赵颖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97-99,共3页
20世纪30年代,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省定县开创了农村公共卫生实验区,自下而上开展农村卫生保健事业,创造了由村到区到县的三级卫生保健制度,为解决大多数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定县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卫生保健
下载PDF
国家、社团与个人视野下的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及其嬗变——以平教会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9
作者 谢健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4-173,共10页
各种新兴社团是近代以来民族国家构建中有别于传统社会的重要因素,在这些社团的活动过程中,国家力量为实现其政治意志而通过各种手段参与其中。平教会作为民国乡村建设的主要力量之一,其工作过程也是其与政治力量合作加强的过程。在这... 各种新兴社团是近代以来民族国家构建中有别于传统社会的重要因素,在这些社团的活动过程中,国家力量为实现其政治意志而通过各种手段参与其中。平教会作为民国乡村建设的主要力量之一,其工作过程也是其与政治力量合作加强的过程。在这种合作的框架下,平教会不仅将乡村建设区域从华北扩展到华西,同时也将乡村建设工作从改造农民、农村扩大到改造整个中国,并最终形成其特有的乡村建设模式。对平教会及其活动的具体考察,是探讨近代以来"国家—社团"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的一个具体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教会 乡村建设 晏阳初 华西实验区
下载PDF
抗战后的平民教育运动——以平教会华西实验区为中心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健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57-63,共7页
抗战胜利后成立的华西实验区是平教会历史上最后的和最大的乡村建设实验区,通过对该实验区平民教育的考察,可以发现虽然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定县实验时期的教材、思想、形式,但在一些方面却又有很多的发展和变化。同时,鉴于华西实验区建立... 抗战胜利后成立的华西实验区是平教会历史上最后的和最大的乡村建设实验区,通过对该实验区平民教育的考察,可以发现虽然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定县实验时期的教材、思想、形式,但在一些方面却又有很多的发展和变化。同时,鉴于华西实验区建立时的政治因素,其工作虽然仍分为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两大方面,但此时以经济为重心的建设活动受重视程度已明显超过了平民教育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民教育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华西实验区 晏阳初
下载PDF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华西实验区的乡村建设实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健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87-90,共4页
抗战胜利后,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四川省创立了以璧山县为中心的华西实验区,1950年结束。在"平教会"的主导下,华西实验区在战后农村经济恢复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其中主要集中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研究它的建设实验,对研究... 抗战胜利后,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四川省创立了以璧山县为中心的华西实验区,1950年结束。在"平教会"的主导下,华西实验区在战后农村经济恢复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其中主要集中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研究它的建设实验,对研究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思想及当今中国的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华西实验区 乡村建设 农村经济
下载PDF
除文盲、作新民:平教会文艺教育构想与实践
12
作者 王平 胡景敏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0-69,共10页
1926-1936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以定县为“华北实验区”,以“除文盲、作新民”为总目标,以文艺教育为各类教育之首,推行了为期十年的平民教育实验。一则以文艺作为介绍传播知识的工具,二则研究并创造为大多数民众所需要的平民文艺,... 1926-1936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以定县为“华北实验区”,以“除文盲、作新民”为总目标,以文艺教育为各类教育之首,推行了为期十年的平民教育实验。一则以文艺作为介绍传播知识的工具,二则研究并创造为大多数民众所需要的平民文艺,力图创制一个可供全国效仿的新民教育方案。平教会文艺教育实验取得显著成效,一是践行了接受美学,找到了农民文艺教育的“不二法门”;二是注入了现代性生机,农民精神面貌为之一新;三是接续了“五四”传统,文艺大众化从口号走向现实。平教会文艺教育实验是一件史无前例的创举,其兼顾“农民需要”和“农民能接受”的文艺教育原则,至今仍有深度介入乡村振兴历史的可能。平教会文艺教育实验的局限在于回避了政治,它本质上是改良的而非革新的,它的教育目标和农民接受文艺的预期目标发生了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教会 定县 文艺教育 新民 文艺大众化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平教会在定县的经济合作实验
13
作者 刘宏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1-4,共4页
1933-1936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定县开展了一场经济合作运动。当时,定县农村经济破产已十分严重,而全国合作运动方兴未艾。在此情况下,平教会实施"县单位经济合作制度"的研究实验,在定县重要村庄都设立了合作社,以信用为主... 1933-1936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定县开展了一场经济合作运动。当时,定县农村经济破产已十分严重,而全国合作运动方兴未艾。在此情况下,平教会实施"县单位经济合作制度"的研究实验,在定县重要村庄都设立了合作社,以信用为主,兼营购买、生产和运销,对于活跃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教会 定县 经济合作 20世纪30年代
下载PDF
清末民初翟城村农业科技的改良与推广
14
作者 刘宏 贺彬 《经济论坛》 2021年第3期125-132,共8页
清末民初,直隶省定县翟城村曾在全国率先实行村级自治,开创了民国乡村自治的先河;1926—1929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又选择翟城村为其平民教育的实验基地。无论是翟城村当局,还是平教会,均重视以科技手段发展农业生产,遂使翟城村农业科... 清末民初,直隶省定县翟城村曾在全国率先实行村级自治,开创了民国乡村自治的先河;1926—1929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又选择翟城村为其平民教育的实验基地。无论是翟城村当局,还是平教会,均重视以科技手段发展农业生产,遂使翟城村农业科技改良取得一定成效。在总结清末民初国内外农业科技进步的大背景下,文章具体展现翟城村(包括平教会)农业科技改良、推广的成绩与经验,并揭示其对于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近代化 农业科技 清末民初 翟城村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下载PDF
外来主体与近代乡土社会——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新都实验”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艺英 李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34,共12页
1937年4月,四川省政府与晏阳初主办的平教会合作的新都实验县成立,以县政改革和乡村建设为两大目标,县府人员随之改为以平教会和中央政治大学毕业生为主;然而不到两年即爆发的"新都事件"致实验县名存实亡。通过考察新都实验... 1937年4月,四川省政府与晏阳初主办的平教会合作的新都实验县成立,以县政改革和乡村建设为两大目标,县府人员随之改为以平教会和中央政治大学毕业生为主;然而不到两年即爆发的"新都事件"致实验县名存实亡。通过考察新都实验过程及制度构建、财政开支以及农民负担等情况,从交易成本与制度成本(1)的理论视角能够解读"新都事变"的深层原因。这或许是一个悖论:企图进入乡土社会的外来主体越是推进现代治理,则与分散小农之间的交易成本越高;组织机构庞大、改制成本推高,财政亏损代价则进一步转嫁给民众,导致地方势力藉此反抗酿成群体性事件。最终,实验失败后的两任县长惟交好袍界甚至加入袍哥组织,回归到依靠非正规但低成本的社会组织治理乡土社会的老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都事变 外来主体 平教会 县政改革 乡村建设
下载PDF
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孵化器——中华教育改进社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稌年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7-103,83,共8页
中国图书馆界的第一个全国性组织产生在中华教育改进社中。作为孵化器,在这一组织中,孕育出了图书馆界的许多理论研究骨干,催生了《图书馆学季刊》,凝聚了图书馆界的理论与事业中的重点与热点,大量参与社务活动,积累了许多相关经验。以... 中国图书馆界的第一个全国性组织产生在中华教育改进社中。作为孵化器,在这一组织中,孕育出了图书馆界的许多理论研究骨干,催生了《图书馆学季刊》,凝聚了图书馆界的理论与事业中的重点与热点,大量参与社务活动,积累了许多相关经验。以美国退还庚款为契机,推进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参考文献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图书馆协会 中华教育改进社 孵化器 图书馆事业史
下载PDF
多维张力下的融合与碰撞——从新都实验解读民国乡村建设运动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健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5-73,共9页
1937年成立的新都实验县是平教会与四川省政府合作的产物,该实验县背负着“革新县政机构,促进地方建设”的使命,但在运作过程中四川政局的变化、派系的斗争以及地方势力对既得利益的维护等因素的交替作用,使得实验县最终在新都围城事件... 1937年成立的新都实验县是平教会与四川省政府合作的产物,该实验县背负着“革新县政机构,促进地方建设”的使命,但在运作过程中四川政局的变化、派系的斗争以及地方势力对既得利益的维护等因素的交替作用,使得实验县最终在新都围城事件后被撤销。从新都实验县成立与撤销的原因来看,新都实验整个过程都处于多种因素交织的网络之中。通过检视整个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乡村建设的代表性实验区,可以发现新都实验中所反映出来的多维因素是普遍存在的,即民国乡村建设实践大多都处于多种因素的融合与碰撞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新都实验 平教会 四川
下载PDF
论平教会在定县的生计教育
18
作者 高宁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59-62,共4页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平教会)在定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平民教育实验,其中生计教育工作占有重要地位。平教会在定县进行的生计教育主要体现在改良动植物品种,建立合作组织等方面。加之平教会有力地宣传推广,一系列生计教育措施的推行,不...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平教会)在定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平民教育实验,其中生计教育工作占有重要地位。平教会在定县进行的生计教育主要体现在改良动植物品种,建立合作组织等方面。加之平教会有力地宣传推广,一系列生计教育措施的推行,不仅改进了农产质量,活跃了农村经济,而且使定县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一定程度改观,为平民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教会 定县 生计教育 农业 改良
下载PDF
平民教材中的“新民”想象与塑造--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汤浩泽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以"除文盲,作新民"为宗旨的平民教育运动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救国"思潮的实践形式。各类平民教材则是"新民"想象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塑造"新民"的重要工具。平民教材从阐释个人与公共生... 以"除文盲,作新民"为宗旨的平民教育运动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救国"思潮的实践形式。各类平民教材则是"新民"想象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塑造"新民"的重要工具。平民教材从阐释个人与公共生活的关系、国家观念的塑造、生活习俗的改良、"工读"文化身份的获取四个方面塑造"新民"。平民教材中所构建的"新民"想象同时兼具"现代"与"本土"两种特质,这是平民教育自觉追求本土化的结果。然而,平民教材并没有处理好现代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使得其中构建的"新民"想象内涵出现了内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民教材 新民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本土与现代
下载PDF
人匮财乏:平教总会卫生教育的破冰之旅
20
作者 熊贤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55,共7页
全国平民教育促进会以河北定县为平民教育实验区,进行了一场长达10年之久影响世界的平民教育实验,推行包括卫生健康教育在内的平民教育。在人财两无的情况下,从定县农民的食品、衣服、住房和其他普通卫生与健康状况四方面进行卫生健康... 全国平民教育促进会以河北定县为平民教育实验区,进行了一场长达10年之久影响世界的平民教育实验,推行包括卫生健康教育在内的平民教育。在人财两无的情况下,从定县农民的食品、衣服、住房和其他普通卫生与健康状况四方面进行卫生健康状况调查为入手办法,找到了这四方面的问题导致定县平民“弱”的病根。平教会消除“弱”的办法是运用社会式、学校式和家庭式三大教育方式,全面推行卫生健康教育。使得定县农民普遍接受了新的医学观念,打破了迷信陋俗;首次建立起以县为单位的卫生健康系统;提出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健康教育理念。平教总会卫生教育之旅于今而言,依然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忽略中医药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平民教育促进会 定县 卫生健康调查 教育方式 卫生健康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