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莪术不同比例配伍后莪术4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研究
1
作者 谭喜莹 刘顺 +2 位作者 陆媛 孙程 张忠华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究黄芪莪术不同配伍比例中,莪术挥发油中抗肿瘤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水蒸气蒸馏法对挥发油进行提取,运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单味莪术及黄芪莪术配伍比例为1∶1、2∶1、3∶1、5∶1、1∶2中β-榄香烯、莪术醇、吉马酮、新莪术二... 目的:探究黄芪莪术不同配伍比例中,莪术挥发油中抗肿瘤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水蒸气蒸馏法对挥发油进行提取,运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单味莪术及黄芪莪术配伍比例为1∶1、2∶1、3∶1、5∶1、1∶2中β-榄香烯、莪术醇、吉马酮、新莪术二酮的含量。采用HP-5气相色谱柱,程序升温法,进样口温度为250℃,FID检测器温度为280℃;内标物质是水杨酸甲酯。结果:β-榄香烯、莪术醇、吉马酮、新莪术二酮4种挥发油分别在0.0030~0.1920 mg·mL^(-1)(r=0.9969)、0.0233~2.9790 mg·mL^(-1)(r=0.9993)、0.0059~0.3760 mg·mL^(-1)(r=0.9994)、0.0175~1.1180 mg·mL^(-1)(r=0.9943)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黄芪、莪术以2∶1的比例配伍时,各成分溶出量最高。结论:随着黄芪莪术配伍比例的不同,挥发油中抗肿瘤成分含量有所变化,以2∶1、3∶1的配伍比例为佳,为临床应用和药效学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莪术 气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及中医药干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金琪 刘童童 占永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5,共5页
慢性肾脏病作为一种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进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疾病缠绵难愈,病情预后不佳。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胃肠道微生物群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身心健康上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肠道、肾脏可通过... 慢性肾脏病作为一种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进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疾病缠绵难愈,病情预后不佳。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胃肠道微生物群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身心健康上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肠道、肾脏可通过肠道菌群相互影响,双向调控,形成肠-肾轴平衡,维持机体健康,肠-肾轴失衡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联。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通路、多途径的特点,临床补虚泻实、扶正祛邪,对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中以大黄、黄芪颇为显著。故该文基于肠-肾轴探讨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的可能作用机制,发现大黄、黄芪可调节肠道菌群结构,降低致病菌的表达,促进益生菌的生成,维持菌群平衡,延缓肠源性内毒素的移位,修复肠道黏膜的损伤,维持肠道屏障的完整。此外还能减轻局部及周身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减轻肾脏损伤,恢复肾功能。但临证之时还需谨守病机,三因制宜,辨证论治,灵活配伍,斟酌剂量。肠道菌群可能是防治慢性肾脏病的关键靶点,但慢性肾脏病病机复杂,与多个系统相关联,所以基于肠道菌群加强慢性肾脏病与多学科中医药研究将是未来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大黄 黄芪 慢性肾脏病
下载PDF
黄力辨治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发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探讨
3
作者 陶诗怡 汤献文 +5 位作者 于林童 杨德爽 姚睿祺 张兰鑫 吴佳芸 黄力(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598-1606,共9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黄力教授辨治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再发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黄力教授于中日友好医院门诊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有效病例的处方资料。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和SPSS Mo...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黄力教授辨治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再发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黄力教授于中日友好医院门诊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有效病例的处方资料。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处方中药进行频次统计、功效和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共得到中药处方344首,涉及中药209味,累计用药频次为5874次。以出现频次居前30位的中药为高频中药,其中使用频次>100次的中药依次为黄芪、川芎、葛根、红景天、三七、茯苓、降香、白术、莪术、三棱、山药、陈皮、法半夏、党参、甘草等。高频中药的功效归类以活血化瘀药和补气药最多。药物的药性以温性、平性和寒性为主,药味偏甘、辛、苦,归经以归脾经、肺经、肝经为主。挖掘得到关联规则30条,聚类组合5类,公因子11组。【结论】黄力教授治疗心血管疾病常以气、血、水理论为指导,尤重气机升降;认为气虚血瘀为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基本病机,治疗多以益气活血化瘀立法,五脏同调、寒温并用,辅以益气健脾、化痰利水、安神宁心、行气散结、破血逐瘀之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绞痛 气血水理论 益气活血化瘀 黄芪 川芎 葛根 红景天 黄力
下载PDF
黄芪-莪术对Lewis肺癌小鼠NF-κB通路及肿瘤自噬的干预作用研究
4
作者 于泓洋 李潇 +1 位作者 田培裕 窦永起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期90-96,101,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配伍抑制NF-κB通路及诱导Lewis肺癌小鼠肿瘤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腋窝皮下接种肺癌Lewis细胞悬液法建立Lewis肺癌小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将4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中药组、顺铂组和中药+顺铂组,每组各1...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配伍抑制NF-κB通路及诱导Lewis肺癌小鼠肿瘤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腋窝皮下接种肺癌Lewis细胞悬液法建立Lewis肺癌小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将4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中药组、顺铂组和中药+顺铂组,每组各10只。在建模后第3天开始给药,顺铂组给予腹腔注射顺铂(2 mg/kg),1次/3 d,共6次,并每天予灭菌双蒸水灌胃(8.2 g/kg);中药组每日予黄芪-莪术浓煎液灌胃(8.2 g/kg),1次/d,连续18 d,并腹腔注射稀释液[2 mg/(kg·3 d)];中药+顺铂组按照以上给药方法予中药和顺铂;模型组每日予等体积灭菌双蒸水灌胃并腹腔注射稀释液剂量同上。期间观察小鼠毛发、动态及进食、饮水情况,每2 d测量小鼠体质量、每4 d测算小鼠肿瘤体积。在造模20 d后,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NF-κBp65、p-NF-κB p65、IκB-α、p-IκB-α、LC3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肿瘤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超微形态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体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顺铂组、中药+顺铂组体质量明显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用药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C3-II/LC3-I及Beclin-1/β-actin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NF-κB p65/NF-κB p65及pIκBα/IκBα值、TNF-α和IL-1β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顺铂组比较,中药+顺铂组肿瘤体积值无明显差异(P>0.05)、Beclin-1/β-actin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NF-κB p65/NF-κB p65及pIκBα/IκBα值及TNF-α和IL-1β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3-II/LC3-I值无明显差异(P>0.05);与中药组比较,中药+顺铂组体质量较轻(P<0.01),肿瘤体积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eclin-1/β-actin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NF-κB p65/NF-κB p65、pIκBα/IκBα、TNF-α和IL-1β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3-II/LC3-I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莪术配伍可以通过抑制IκB-α的磷酸化减少其降解,达到抑制NF-κB活化,并改善肿瘤炎性微环境,同时上调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诱导细胞自噬,进而抑制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莪术 NF-ΚB 自噬 肿瘤
下载PDF
黄芪-莪术对C5a介导JAK2/STAT3通路调控Lewis肺癌小鼠Th17/Treg细胞平衡影响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田培裕 于泓洋 +2 位作者 李潇 闫梓乔 窦永起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3期425-432,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影响C5a介导JAK2/STAT3通路调控肿瘤微环境中Th17/Treg细胞平衡,从而阐明其在此途径抑制肿瘤进展的相关机制。方法4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干预组、阳性对照药(PMX53)组,...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影响C5a介导JAK2/STAT3通路调控肿瘤微环境中Th17/Treg细胞平衡,从而阐明其在此途径抑制肿瘤进展的相关机制。方法4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干预组、阳性对照药(PMX53)组,每组各10只。腋下接种Lewis细胞建立肺癌小鼠模型,于接种后第3天开始,中药干预组按8.2 g/kg剂量给予中药浓煎液灌胃,模型对照组和PMX53组予等容积灭菌双蒸水灌胃,连续14 d;PMX53组分别于第3、6、9、12、15天按1mg/kg剂量给予腹腔注射PMX53,模型对照组和中药干预组同时腹腔注射等容PBS溶液。每2 d测算各组小鼠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于第15天处死,剖取瘤块,ELISA法检测血清C5a、IL6、IL-10、IL-17、TGF-β等因子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并计算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Th17/Treg细胞比例,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干预组和PMX53组肿瘤生长较缓慢,补体C5a、JAK2和STAT3蛋白及mRNA水平、p-JAK2/JAK2、p-STAT3/STAT3比值、Treg占比均降低,SOCS3蛋白及mRNA水平、Th17/Treg比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莪术可降低补体C5a进而抑制JAK2/STAT3通路活化,并调节肿瘤微环境中Th17/Treg平衡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补体C5A JAK2/STAT3通路 TH17/TREG 黄芪-莪术
下载PDF
刘茂才治疗中风病后遗症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
6
作者 田敏 卢家言 +1 位作者 刘文琛 卢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023-1029,共7页
基于FangNet平台,对全国名中医刘茂才治疗中风病后遗症的有效病案的处方资料进行药物频次、性味归经的统计,并通过分析处方药物的权重等级、药物共现性与互斥性、药物-症状关联规则以及药物聚类,总结刘茂才教授治疗中风病后遗症的用药... 基于FangNet平台,对全国名中医刘茂才治疗中风病后遗症的有效病案的处方资料进行药物频次、性味归经的统计,并通过分析处方药物的权重等级、药物共现性与互斥性、药物-症状关联规则以及药物聚类,总结刘茂才教授治疗中风病后遗症的用药规律。结果共得到105首处方,涉及95味中药。处方用药以性温、味甘、入肝经的药物为主。挖掘得到17味主药,分别为黄芪、天麻、山茱萸、党参、杜仲、牛膝、川芎、远志、姜黄、石菖蒲、麦冬、白术、丹参、茯苓、钩藤、法半夏、女贞子。药物共现性分析结果得到牛膝-杜仲等12对药对,药物-症状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天麻-头晕等9组药物-症状关联组合,聚类分析得到4个药物组合。分析结果提示刘茂才教授治疗中风病后遗症用药温和,以扶正补虚的药物为主,常以黄芪、党参大补元气,山茱萸、牛膝、杜仲等补益肝肾,同时兼顾痰瘀同治,攻补兼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后遗症 扶正补虚 黄芪 天麻 山茱萸 党参 杜仲 牛膝 数据挖掘 刘茂才
下载PDF
中药专利复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用药规律分析
7
作者 韩沛琳 张锦明 +2 位作者 张妤 胡玥 赵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640-1647,共8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检索中药复方治疗DPN的专利,使用Excel 2021进行频数统计,运...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检索中药复方治疗DPN的专利,使用Excel 2021进行频数统计,运用RAW Graphs 2.0制作高频中药功效的桑基图,运用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药物的系统聚类分析,基于Cytoscape 3.9.1挖掘核心处方。【结果】共纳入101首中药专利复方,涉及243味中药。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中药为丹参、黄芪、白芍。治疗DPN的专利复方药物的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归肝、心、脾经居多。药物按功效主要可分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止血药、安神药、利水渗湿药。关联规则分析中支持度最高的药物组合为黄芪-当归;系统聚类分析将出现频次居前31位的中药分成7组,挖掘得到的核心处方包含黄芪、川芎、鸡血藤、丹参、牛膝、桂枝、当归共7味药。【结论】专利中药复方治疗DPN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兼以温通经络,重视后天之本,健脾更不忘疏肝;临证时可选用黄芪-当归及白芍-丹参药对;核心方(黄芪、川芎、鸡血藤、丹参、牛膝、桂枝、当归)可加减用于DPN的全病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国家专利 中药复方 补虚 活血化瘀 丹参 黄芪 白芍 数据挖掘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莪术促进肺癌肿瘤血管正常化的潜在机制
8
作者 于路航 于泓洋 +1 位作者 田培裕 窦永起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00-110,共11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联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莪术促进肺癌肿瘤血管正常化的潜在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寻找方向。方法利用公共数据库(TCMSP)检索并获取黄芪-莪术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通过基因卡、OMIM、TTD、药物GKB数据库和药物库数据...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联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莪术促进肺癌肿瘤血管正常化的潜在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寻找方向。方法利用公共数据库(TCMSP)检索并获取黄芪-莪术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通过基因卡、OMIM、TTD、药物GKB数据库和药物库数据,发现肺癌血管正常化的相关靶点,Met细胞景观插件ClueGO平台用于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及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打分,Pymol软件进行对接结果的可视化展示。结果共筛选出486个黄芪-莪术生物活性成分和184个黄芪-莪术与肺癌肿瘤血管正常化相关的靶点;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7-O-甲基异脲醇、芒柄花黄素、毛芯异黄酮可能是黄芪-莪术调控肺癌肿瘤血管正常化的潜在活性成分,而RB1、MAPK1、EGFR、ESR1、AKT1、HIF1A、TP53、STAT1和CCND1是潜在的起效靶点;根据富集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异鼠李素与STAT1之间具有较高的结合亲和力,JAK2/STAT1通路可能是黄芪-莪术调控肺癌血管正常化的主要作用通路。结论黄芪-莪术促进肺癌肿瘤血管正常化作用的潜在机制可能是IFN-γ-JAK2/STAT1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黄芪 莪术 肿瘤血管正常化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
下载PDF
《消渴病古今名家验案全析》中糖尿病组方规律研究
9
作者 吴春兴 孟梅 +2 位作者 刘海亮 秦后响 李丹丹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1-88,共8页
为探讨古今名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及组方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本文摘录了《消渴病古今名家验案全析》中糖尿病的治疗方剂,运用配伍密度分析、关联规则、因子分析、决策树模型等数据挖掘方法总结糖尿病治疗的组方规律。共纳入311首... 为探讨古今名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及组方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本文摘录了《消渴病古今名家验案全析》中糖尿病的治疗方剂,运用配伍密度分析、关联规则、因子分析、决策树模型等数据挖掘方法总结糖尿病治疗的组方规律。共纳入311首中药处方,涉及226味中药,累计使用3315次。治疗糖尿病的中药以补虚类最多,清热类次之;药性以寒为主,药味多见苦、甘,且多入脾经、肾经、胃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32项中药组合;因子分析得到5个公因子;决策树模型分析显示,以山药为自变量,最佳识别中药为黄芪。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发现了糖尿病治疗的高频中药,揭示了糖尿病治疗的组方规律,明确了糖尿病治疗的遣方用药模式,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名家验案全析 糖尿病 数据挖掘 山药 黄芪
下载PDF
麝香化瘀醒脑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10
作者 黄江 黄锐 +2 位作者 杨思进 白雪 杨云芳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0期86-89,共4页
目的建立麝香化瘀醒脑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定性鉴别制剂中的麝香、黄芪、大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制剂中人参皂苷Rb1的含量,色谱柱为Ultimate^(TM)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 目的建立麝香化瘀醒脑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定性鉴别制剂中的麝香、黄芪、大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制剂中人参皂苷Rb1的含量,色谱柱为Ultimate^(TM)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10μL。结果麝香、黄芪、大黄的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且阴性对照无干扰;人参皂苷Rb1质量浓度在78.04~780.4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91,n=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3.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84%,RSD为3.16%(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麝香化瘀醒脑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化瘀醒脑颗粒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麝香 黄芪 大黄 人参皂苷RB1
下载PDF
药食同源补气药防治慢性疲劳综合征机制研究进展
11
作者 曹艳 饶佳丽 +1 位作者 卢闵 陈明 《食品与药品》 CAS 2024年第5期I0006-I0011,共6页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反复发作的疾病,以严重疲劳为基本特征,常伴随有认知功能障碍、睡眠问题、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疼痛。CFS发病率上升,研究CFS的发病机制以及开发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显得格...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反复发作的疾病,以严重疲劳为基本特征,常伴随有认知功能障碍、睡眠问题、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疼痛。CFS发病率上升,研究CFS的发病机制以及开发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显得格外重要。药食同源补气药能有效改善CFS,可用于开发防治CFS且可长期使用的功能性食品。本文综述了抗CFS药食同源类补气药的研究现状、CFS病理机制、药食同源补气药防治CFS作用机制,并重点介绍了人参、党参、黄芪和西洋参等4种具有代表性的药食同源类补气药及其抗疲劳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期为相关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同源 慢性疲劳综合征 人参 党参 黄芪 西洋参
下载PDF
黄芪、川芎小复方制剂对伴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陆志明 余叶蓉 +1 位作者 唐红 张祥迅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9-532,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芪、川芎小复方制剂对伴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出量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机理。方法对伴微量白蛋白尿的21名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黄芪、川芎小复方制剂150ml/d,疗程半年。比较治疗前后内... 目的研究黄芪、川芎小复方制剂对伴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出量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机理。方法对伴微量白蛋白尿的21名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黄芪、川芎小复方制剂150ml/d,疗程半年。比较治疗前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变化率,EDV)以及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率,EIV)的变化以及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变化。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浆丙二醛(MDA)浓度,血浆C反应蛋白(CRP)浓度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活性的变化。结果中药治疗半年后,患者尿白蛋白/肌酐值明显下降,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改善,血浆PAI-1活性、MDA水平以及CRP浓度亦较治疗前降低,但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EIV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偏相关分析显示:MDA与EDV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分析提示:CRP与EDV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黄芪、川芎小复方制剂可能通过抗炎、抗氧化、改善血浆凝血纤溶状态等药理机制,使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排出减少,并使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微量白蛋白尿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 黄芪 川芎
下载PDF
复方加味牵正合剂的鉴别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熊学敏 唐琼 +1 位作者 康明 曹珏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752-754,共3页
目的 :研究控制复方加味牵正合剂质量的鉴别方法 ,为制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结果 :该合剂中黄芪、川芎、当归、防风、白附子、僵蚕的薄层色谱均无干扰 ,6味药的综合鉴别具有很强的专属性。结论 :可作为该合剂的... 目的 :研究控制复方加味牵正合剂质量的鉴别方法 ,为制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结果 :该合剂中黄芪、川芎、当归、防风、白附子、僵蚕的薄层色谱均无干扰 ,6味药的综合鉴别具有很强的专属性。结论 :可作为该合剂的质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牵正合剂 黄芪 川芎 薄层色谱 牵正合剂
下载PDF
补阳还五丹的薄层色谱鉴别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守尧 周本杰 汪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38-139,共2页
目的 :鉴别补阳还五丹中的大黄、川芎、黄芪、赤芍。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结果 :建立了四味中药简便、灵敏、可靠的TL C鉴别法。结论
关键词 补阳还五丹 大黄 川芎 黄芪 赤芍 TLC 中药
下载PDF
黄芪和白术提取物对IEC-6细胞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0
15
作者 胡灿 李茹柳 +2 位作者 王静 徐颂芬 陈蔚文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筛选益气健脾中药黄芪和白术促进小肠上皮细胞(IEC-6)迁移的有效提取部位。方法以系统溶剂分离法从黄芪、白术药材分别得到糖复合物、正丁醇萃取物、醇沉上清液以及大孔树脂吸附后70%乙醇洗脱部位作受试药。IEC-6细胞接种于6孔板并... 目的筛选益气健脾中药黄芪和白术促进小肠上皮细胞(IEC-6)迁移的有效提取部位。方法以系统溶剂分离法从黄芪、白术药材分别得到糖复合物、正丁醇萃取物、醇沉上清液以及大孔树脂吸附后70%乙醇洗脱部位作受试药。IEC-6细胞接种于6孔板并培养24 h,划痕法造细胞迁移模型,划痕后加入各受试药,24 h后观察细胞迁移情况;并进一步观察具有促进细胞迁移的有效部位对二氟甲基鸟氨酸(DFMO)所致细胞迁移抑制的影响。结果 50 mg.L-1的黄芪糖复合物或白术糖复合物能促进细胞迁移(P<0.01);黄芪、白术的正丁醇萃取物、醇沉上清液、大孔树脂吸附后醇洗脱部位对细胞迁移均无明显影响;2.5 mmol.L-1的DFMO能抑制细胞迁移(P<0.01),加入DFMO同时加入100 mg.L-1黄芪糖复合物或200 mg.L-1白术糖复合物能使细胞迁移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黄芪糖复合物和白术糖复合物能促进IEC-6细胞迁移,还能使DFMO所致的细胞迁移抑制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上皮细胞 黄芪 白术 提取物 细胞迁移
下载PDF
白术和黄芪不同提取部位对小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胡灿 李茹柳 +4 位作者 莫全毅 王治平 林传权 陈炜璇 陈蔚文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观察白术和黄芪的不同提取部位对小肠上皮细胞(IEC-6)增殖的影响。方法以系统溶剂分离法分别提取白术和黄芪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醇沉上清液和多糖部位;另将白术和黄芪以乙醇提取,D101大孔树脂吸附法得到40%和70%乙醇洗脱... 目的观察白术和黄芪的不同提取部位对小肠上皮细胞(IEC-6)增殖的影响。方法以系统溶剂分离法分别提取白术和黄芪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醇沉上清液和多糖部位;另将白术和黄芪以乙醇提取,D101大孔树脂吸附法得到40%和70%乙醇洗脱部位。MTT法检测白术和黄芪正丁醇部位、醇沉上清液、多糖部位、40%和70%醇洗脱液对IEC-6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初步发现黄芪正丁醇部位、醇沉上清部位、糖复合物、40%和70%醇洗脱部位加药24h能促进细胞增殖;白术40%乙醇洗脱液部位加药24h能促进细胞增殖,白术正丁醇部位、糖复合物、40%和70%乙醇洗脱液部位加药48h能促进细胞增殖。结论白术和黄芪正丁醇部位、多糖部位、40%和70%醇洗脱液在加药后不同时间对IEC-6细胞有不同程度的促进增殖作用;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和大孔树脂吸附法提取白术和黄芪不同部位,可以用于细胞增殖实验,为进一步开展白术和黄芪在细胞水平上的药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黄芪 提取部位 细胞增殖
下载PDF
黄芪白术配伍前后黄芪化学成分分析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建伟 庞帼敏 +3 位作者 麦国荣 黄健 郑文红 霍燕娴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2期3154-3157,共4页
目的:基于HPLC分析黄芪白术配伍前后黄芪化学成分分析研究,阐释中药合理配伍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分析进行线性关系分析以及加样回收率试验考察HPLC的严谨性。HPLC指纹图谱:取黄芪甲苷对照品溶液、缺黄芪阴性对... 目的:基于HPLC分析黄芪白术配伍前后黄芪化学成分分析研究,阐释中药合理配伍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分析进行线性关系分析以及加样回收率试验考察HPLC的严谨性。HPLC指纹图谱:取黄芪甲苷对照品溶液、缺黄芪阴性对照溶液、黄芪供试品溶液和黄芪白术配伍供试品溶液进行HPLC指纹图谱分析,同时取3个产地黄芪白术分析黄芪化学成分含量。结果:1)在线性关系考察在1.024~10.2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2)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中平均回收率为99.60%,RSD为2.0%,显示加样回收率试验良好,HPLC严谨性高。3)HPLC指纹图谱分析显示,对照品溶液、黄芪供试品溶液、黄芪白术供试品溶液和缺黄芪阴性对照溶液中,缺黄芪阴性对照溶液无干扰,而黄芪甲苷与其他成分的基线分离良好。4)3个产地均显示黄芪白术配伍后黄芪的化学成分黄芪甲苷的含量有所增加,其中以内蒙古产地的黄芪白术配伍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最高。结论:黄芪白术配伍前后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芪甲苷,其中以内蒙古提供的药材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黄芪 白术 配伍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白术、黄芪、党参促进IEC-6细胞损伤后的快速修复 被引量:39
18
作者 宋厚盼 谢梦洲 +2 位作者 胡志希 黄惠勇 蔡雄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0-1175,共6页
目的研究白术、黄芪、党参提取物对体外胃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的快速修复作用。方法采用Tips划痕法建立小肠上皮(IEC-6)细胞迁移模型,首先考察不同的IEC-6细胞接种密度、划痕后修复时间、不同的血清浓度以建立稳定的迁移模型;接着采用表... 目的研究白术、黄芪、党参提取物对体外胃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的快速修复作用。方法采用Tips划痕法建立小肠上皮(IEC-6)细胞迁移模型,首先考察不同的IEC-6细胞接种密度、划痕后修复时间、不同的血清浓度以建立稳定的迁移模型;接着采用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阻断剂AG1478对迁移模型进行评价;最后考察三味中药对IEC-6细胞迁移的作用效果。结果 (1)细胞的最佳接种密度为1×105个/m L;(2)宜在划痕后8 h计算细胞迁移率;(3)1%血清浓度为最适宜浓度;(4)EGF明显促进了IEC-6细胞迁移,AG1478明显抑制了细胞迁移;(5)白术、黄芪、党参提取物均可促进IEC-6细胞迁移。结论益气健脾中药可促进胃肠黏膜损伤后的快速修复过程,其机制是否与影响EGFR信号通路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黏膜损伤 IEC-6细胞 细胞迁移模型 表皮生长因子(EGF) 白术 黄芪 党参
下载PDF
黄芪丹参颗粒药对干预肾纤维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19
作者 付旭 李均 +3 位作者 阳小敏 赵任杰 周萍 顾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颗粒药对对肾纤维化信号通路Wnt/β-catenin的影响,并初步明确其量效关系。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黄芪丹参颗粒药对(1∶1)低剂量治疗组,黄芪丹参颗粒药对(1∶1)中剂量治疗组,黄芪丹参颗粒...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颗粒药对对肾纤维化信号通路Wnt/β-catenin的影响,并初步明确其量效关系。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黄芪丹参颗粒药对(1∶1)低剂量治疗组,黄芪丹参颗粒药对(1∶1)中剂量治疗组,黄芪丹参颗粒药对高剂量(1∶1)治疗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收集尿液检测24 h尿蛋白、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的含量,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肾组织Wnt4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①24 h尿蛋白和α1-MG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24 h尿蛋白和α1-MG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24 h尿蛋白和α1-MG明显降低(P<0.05);与颗粒低剂量组比较,颗粒中、高剂量组24h尿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各剂量组之间α1-MG差异无显著性。②HE染色结果,各治疗组病理变化较模型组均有明显改善,与颗粒低剂量组比较,颗粒中、高剂量组评分明显减少(P<0.05)。③肾组织Wnt4和β-catenin免疫印迹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各剂量组大鼠肾组织Wnt4和β-catenin具有明显有升高趋势,各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尤以颗粒中、高剂量组下降明显。结论:黄芪丹参(1∶1)颗粒药对可以保护UUO大鼠肾小管功能,一定程度改善UUO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其机制可能与干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黄芪丹参颗粒药对可以干预UUO大鼠肾组织中Wnt4、β-catenin的表达,并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纤维化 黄芪丹参颗粒药对 WNT Β-CATENIN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黄芪-山药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陈晶 邵先明 侯志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89-95,共7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山药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黄芪-山药药对活性成分,通过Uniprot数据库获得活性成分可能作用靶点,利用CTD数据库获得2型糖尿病作用靶点,通过...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山药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黄芪-山药药对活性成分,通过Uniprot数据库获得活性成分可能作用靶点,利用CTD数据库获得2型糖尿病作用靶点,通过基因注释工具Matescape分析黄芪-山药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分子机制。结果筛选出黄芪-山药药对活性成分26个,预测获得与2型糖尿病相关靶点223个,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关键靶点41个。黄芪-山药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靶点MAPK1、PTGS2、NCOA2、PTGS1主要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炎症等生物学过程有关,可以作用于糖尿病并发症中AGE-RAGE信号通路、内分泌耐药性、IL-17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中的关键靶点。结论黄芪-山药药对通过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炎症机制对2型糖尿病起到直接或间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山药 2型糖尿病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