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葛根配伍对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倩 范颖 +3 位作者 李新 刘丽 李军 林庶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与葛根配伍对糖尿病脂肪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的作用,明确其调控血糖血脂机制。方法将86只SPF级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金芪降糖组、黄芪组、葛根组、黄芪葛根配伍组,正常组11只,... 目的探讨黄芪与葛根配伍对糖尿病脂肪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的作用,明确其调控血糖血脂机制。方法将86只SPF级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金芪降糖组、黄芪组、葛根组、黄芪葛根配伍组,正常组11只,其余各组15只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2%STZ(46 mg/kg)造模,同日各组分别予金芪降糖混悬液1.47 g/kg、黄芪2.7 g/kg、葛根1.35 g/kg、黄芪葛根汤4.05 g/kg灌胃,给药30 d。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脂联素(APN)、葡萄糖转运体4(GLUT-4),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脂联素受体1(AdipoR1)、脂联素受体2(AdipoR2)、AMPK、GLUT-4、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α(PPARα)、PPARγmRNA。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PN、GLUT-4水平降低,AdipoR1、AdipoR2、AMPK、GLUT-4、PPARα、PPARγmRNA表达减少(P<0.05)。黄芪、黄芪与葛根配伍能升高模型大鼠APN、GLUT-4水平(P<0.05);黄芪、葛根及两药配伍能增加AdipoR1(葛根、黄芪与葛根配伍除外)、AdipoR2、AMPK、PPARα(葛根除外)、PPARγ、GLUT-4mRNA表达(P<0.05),黄芪促进AdipoR2、PPARαmRNA表达的作用优于两药合用,黄芪与葛根配伍调节AMPK、PPARγ、GLUT-4mRNA表达的作用优于单一用药(P<0.05)。结论黄芪、葛根及其配伍调节血糖血脂与调控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AMPK信号通路有关,黄芪葛根配伍调控血糖、血脂作用优于单一用药,可能与其促进APN、AMPK、GLUT-4、PPARγ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葛根 中药配伍 糖尿病 脂肪组织 AMPK通路
下载PDF
中药药对的系统研究(Ⅵ)--黄芪当归药对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胡杨洋 陈锐娥 +2 位作者 王胜鹏 陈美婉 王一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49-1356,共8页
黄芪当归是经典的补气生血药对,具有独特的配伍意义,故历久不衰,沿用至今。传统中医认为黄芪当归药对具有益气生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劳倦内伤、气血两虚、阳浮于外的热证等症状。现代研究发现,该药对具有调节免疫系统、保护心脑血管、... 黄芪当归是经典的补气生血药对,具有独特的配伍意义,故历久不衰,沿用至今。传统中医认为黄芪当归药对具有益气生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劳倦内伤、气血两虚、阳浮于外的热证等症状。现代研究发现,该药对具有调节免疫系统、保护心脑血管、促进造血以及抑制肿瘤增殖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肿瘤患者因放化疗引起的免疫力低下或白细胞减少症,以及因雌激素水平波动而引起的更年期综合症。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黄芪当归药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应用研究等最新研究成果,对黄芪当归药对的研究概况进行全面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当归药对 中医理论物质基础 药理作用 应用进展
下载PDF
黄芪丹参“药对”干预肾纤维化抑制因子par-3的量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周萍 李均 +3 位作者 阳小敏 王冬 付旭 赵任杰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5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丹参"药对"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干预肾纤维化抑制因子par-3的量效关系。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8)和造模组(n=32)。造模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建立肾间质纤维化模型,造模后分为... 目的探讨黄芪丹参"药对"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干预肾纤维化抑制因子par-3的量效关系。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8)和造模组(n=32)。造模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建立肾间质纤维化模型,造模后分为模型组(n=8),黄芪丹参低剂量组(n=8)、中剂量组(n=8)、高剂量组(n=8)。造模后第2天开始各组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2周后处死大鼠,收集相应标本,检测肾功能、尿α1-微球蛋白,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组织par-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各治疗组血清Cr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除高剂量组BUN水平无差异外,其余各组血清BUN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尿α1-微球蛋白均降低(P<0.05),各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肾脏组织病理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④黄芪丹参"药对"可以促进par-3的表达,并且随用药剂量的增高表达量增加。结论黄芪丹参"药对"可通过促进par-3的表达,从而保护肾小管功能,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丹参 药对 肾纤维化 par-3
下载PDF
黄芪葛根配伍对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倩 范颖 +3 位作者 李新 刘丽 李军 林庶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葛根配伍对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明确其对血糖调控机制。方法将86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除正常组11只外,其余各组15只大鼠予一次性腹腔注射2%STZ(46 mg/kg)造模。同日正常组、模型组予蒸馏水蒸馏水10 mL/kg... 目的探讨黄芪葛根配伍对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明确其对血糖调控机制。方法将86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除正常组11只外,其余各组15只大鼠予一次性腹腔注射2%STZ(46 mg/kg)造模。同日正常组、模型组予蒸馏水蒸馏水10 mL/kg,各给药组分别予金芪降糖片混悬液1.47 g/kg,黄芪2.7 g/kg,葛根1.35 g/kg,黄芪葛根汤4.05 g/kg,给药30 d。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脂肪组织中胰岛素(Ins)、Ins受体(InsR)、葡萄糖转运体4(Glut-4)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脂肪组织中Ins底物(IRS)、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AKT)mRNA相对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模型大鼠Ins、InsR、Glut-4水平降低,IRS、PI3K、AKT mRNA表达减少(P<0.05)。与模型大鼠比较,黄芪、葛根及其配伍能够升高糖尿病大鼠Ins(葛根、黄芪与葛根配伍除外)、InsR、Glut-4(葛根除外)水平(P<0.05),在调节InsR、Glut-4时,黄芪优于两药合用;黄芪、葛根及两药配伍能够增加IRS(葛根、黄芪与葛根配伍除外)、PI3K(葛根除外)、AKT mRNA表达(P<0.05),黄芪促进PI3K mRNA表达的作用优于两药合用,黄芪与葛根配伍调节AKT mRNA表达的作用优于单一用药。结论黄芪、黄芪与葛根配伍能够调节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胰岛素信号通路,黄芪作用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葛根 中药配伍 糖尿病 胰岛素通路
下载PDF
GC-MS分离鉴定黄芪、白芍及药对中的弱极性成分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星 徐晓燕 +2 位作者 陈芳甜 骆婷 李大鹏 《食品与药品》 CAS 2013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建立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快速检测黄芪、白芍及药对中弱极性成分的方法。方法石油醚提取黄芪、白芍及药对中弱极性成分,并用GC-MS法鉴定。结果从黄芪、白芍单药及药对中共鉴定出15种成分,其中大多数为高级脂肪酸及其酯化物,以... 目的建立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快速检测黄芪、白芍及药对中弱极性成分的方法。方法石油醚提取黄芪、白芍及药对中弱极性成分,并用GC-MS法鉴定。结果从黄芪、白芍单药及药对中共鉴定出15种成分,其中大多数为高级脂肪酸及其酯化物,以亚油酸、亚油酸甲酯含量最为丰富。其中,丹皮酚、丁香酚等物质具有抗氧化效果。此外,在药对中还鉴定出单药中未出现的丁子香烯、β-谷甾醇、羽扇烯酮等。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可用于分析鉴定中药中弱极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质谱法 黄芪 白芍 药对 弱极性成分 抗氧化
下载PDF
黄芪-葛根药对通过PI3K/Akt/FoxO1通路调控糖异生作用治疗糖尿病大鼠作用机制 被引量:14
6
作者 魏爽 李冀 +2 位作者 付强 韩东卫 郝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2-38,I0014,共8页
目的 观察黄芪-葛根(芪葛)药对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组织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叉头框转录因子1(FoxO1)通路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PEPCK)、限速酶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T2DM作用机... 目的 观察黄芪-葛根(芪葛)药对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组织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叉头框转录因子1(FoxO1)通路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PEPCK)、限速酶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T2DM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联合一次性小剂量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成模后除正常组10只外,设芪葛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组及模型组5组,将成模大鼠随机平均分入。各组大鼠连续药物干预4周后,麻醉,取材后对大鼠血清FBG、FINS、肝功、血脂及糖原水平进行检测;苏木素-伊红法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组织PI3K/Akt/FoxO1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及G6Pase、PEPCK蛋白水平。结果 相比于模型组,芪葛高、中剂量组FBG及FINS水平均降低,糖原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各给药组甘油三酯(TG)、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且与阳性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芪葛高、低剂量组TC水平降低(P<0.05)且与阳性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发现,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肝脏组织体积及色泽均有明显改善,虽仍有不同程度的肝组织结构紊乱、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肿胀、胞浆内可存在大小、数量均不等的脂滴空泡,但显著优于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状态。与模型组相比,芪葛高剂量组FoxO1、G6Pase及PEPCK蛋白表达降低,Akt、PI3K、p-Akt、p-PI3K表达升高(P<0.05)。结论 芪葛药对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FoxO1信号通路,降低G6Pase、PEPCK的表达,抑制糖异生作用,调节糖脂代谢,修复肝损伤,从而发挥治疗T2DM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PI3K/Akt/FoxO1通路 黄芪-葛根药对 糖异生 PEPCK G6Pase
下载PDF
丹参-葛根药对成分、药理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7
作者 孙小鑫 苗青 +1 位作者 王瑞海 刘丽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308-4313,共6页
丹参-葛根是《施今墨对药》中收载的常用药对,能够活血化瘀,祛瘀生新。丹参-葛根药对的主要有效成分包含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酚酸B、葛根素等,具有保护心肌、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调节免疫、抗炎、... 丹参-葛根是《施今墨对药》中收载的常用药对,能够活血化瘀,祛瘀生新。丹参-葛根药对的主要有效成分包含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酚酸B、葛根素等,具有保护心肌、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调节免疫、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在临床应用广泛,多用于冠心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急性脑梗死等的治疗,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未来具有较大的研究和开发潜力。本综述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这3个方面对丹参-葛根药对的研究情况进行系统总结、分析,以期为此药对治病的科学内涵的阐释及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葛根药对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黄芪-当归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单单 郭丽娜 +2 位作者 裴媛 杨忠杰 王瑞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6-575,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当归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05为筛选条件,结合文献调研得到黄芪-当归候选化合物,并通过该数据库检...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当归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05为筛选条件,结合文献调研得到黄芪-当归候选化合物,并通过该数据库检索与候选化合物相关的作用靶点。通过TCMSP与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TD)获得糖尿病肾病相关基因。通过在线韦恩图分析得到候选化合物与糖尿病肾病的交集基因。通过STRING 10.0数据库构建出交集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交集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对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黄芪-当归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结果所构建的黄芪-当归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涉及槲皮素、山奈酚、芒柄花黄素、毛蕊异黄酮、异鼠李素、咖啡酸酯等10个活性成分;涉及CCL2、IL-1β、IL-1α、VEGFA等12个潜在靶点;涉及糖尿病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及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31条信号通路。结论黄芪-当归药对可能通过槲皮素、异鼠李素等多种成分作用于CCL2、IL-1β等靶点,调控糖尿病、Nod样受体等多条信号通路,进而发挥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当归 药对 糖尿病肾病 网络药理学 靶点 通路 作用机制 槲皮素 异鼠李素
下载PDF
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法研究广陈皮对黄芪-葛根药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于小庆 曾威 +3 位作者 黄可儿 陈为 罗艳 柯雪红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9-116,共8页
目的比较广陈皮对黄芪-葛根药对化学成分的影响,从化学角度探讨广陈皮配伍黄芪-葛根药对的协同增效作用。方法制备6种配比的黄芪-葛根-广陈皮药液,建立广陈皮与黄芪-葛根药对不同配比水煎液指纹图谱,对特征峰面积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变... 目的比较广陈皮对黄芪-葛根药对化学成分的影响,从化学角度探讨广陈皮配伍黄芪-葛根药对的协同增效作用。方法制备6种配比的黄芪-葛根-广陈皮药液,建立广陈皮与黄芪-葛根药对不同配比水煎液指纹图谱,对特征峰面积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变量投影重要度(VIP)>1的差异变量(特征峰),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黄芪-葛根药对(30∶10)与黄芪、葛根、广陈皮(30∶10∶5)配比的OPLS-DA分析结果显示,VIP>1的差异变量由大到小排序:芒柄花素、大豆苷元、毛蕊异黄酮、3-OH葛根素、染料木苷、葛根素,其中芒柄花素、大豆苷元、毛蕊异黄酮在两组药液中有明显差异(P<0.01,VIP>1.2)。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广陈皮的比例增加,芒柄花素、大豆苷元、毛蕊异黄酮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以黄芪、葛根、广陈皮比例为30∶10∶5时含量最高。黄芪、葛根、广陈皮(30∶10∶5)配比和黄芪-葛根药对(30∶10)的药液中芒柄花素、大豆苷元、毛蕊异黄酮含量比分别为1.55∶1、1.39∶1、1.53∶1。结论广陈皮配伍黄芪-葛根药对有协同增效作用,黄芪、葛根、广陈皮的最佳配比为30∶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陈皮 黄芪-葛根药对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法 配伍
下载PDF
单煎合并与合煎对黄芪-葛根药对配伍广陈皮化学成分影响的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燕芳 于小庆 +5 位作者 黄可儿 陈为 郭凯欣 叶晋通 凡思敏 柯雪红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58-1361,共4页
目的采用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法以及单煎合并与合煎液研究黄芪-葛根药对配伍广陈皮化学成分的变化。探讨黄芪-葛根药对配伍广陈皮起效的科学内涵。方法以相同工艺参数分别制备黄芪-葛根药对配伍广陈皮单煎合并液与合煎液。基于HPLC指... 目的采用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法以及单煎合并与合煎液研究黄芪-葛根药对配伍广陈皮化学成分的变化。探讨黄芪-葛根药对配伍广陈皮起效的科学内涵。方法以相同工艺参数分别制备黄芪-葛根药对配伍广陈皮单煎合并液与合煎液。基于HPLC指纹图谱,对两者特征峰面积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变量投影重要度(VIP)>1的差异变量(特征峰),采用HPLC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两者HPLC指纹图谱特征峰个数一致,OPLS-DA分析结果显示:VIP>1差异变量有9个,VIP>1.25差异变量有3个,由大到小排序:橙皮苷>川陈皮素>桔皮素,从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合煎液有效成分含量高于单煎合并液。结论黄芪-葛根配伍广陈皮单煎合并液与合煎液的化学成分种类差异不大,合煎液有利于广陈皮黄酮类成分的溶出,提示黄芪-葛根药对配伍广陈皮降脂协同增效作用可能与橙皮苷、桔皮素和川陈皮素有效成分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黄芪-葛根 广陈皮 单煎合并 合煎
下载PDF
黄芪-山药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的粪便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雪嘉 郭茜 +3 位作者 张娜 郭鸿儒 江晓红 吴立蓉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60-1367,共8页
目的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探讨黄芪-山药药对对2型糖尿病大鼠粪便中内源性标志物的影响,旨在寻找差异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群,以阐释黄芪-山药抗2型糖尿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结合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 目的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探讨黄芪-山药药对对2型糖尿病大鼠粪便中内源性标志物的影响,旨在寻找差异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群,以阐释黄芪-山药抗2型糖尿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结合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1))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200 mg·kg^(-1))和黄芪-山药组(6.3 g·kg^(-1)),连续灌胃给药42 d,每天1次。采用尾静脉取血法每周测定大鼠空腹血糖水平;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肝脏、肾脏、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1H-NMR技术结合多元分析方法,寻找黄芪-山药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的潜在生物标记物,分析黄芪-山药干预后2型糖尿病大鼠粪便代谢谱的变化,并通过HMDB数据库及Metabo Analyst 4.0数据库分别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鉴定及代谢通路的分析。结果共筛选和鉴定出7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山药可显著上调戊二酸、醋酸、脯氨酸、丙酮酸等4个代谢物(P <0.05),下调3-羟基丁酸、苏氨酸、丙酮等3个代谢物(P <0.05,P <0.01)。黄芪-山药主要影响2型糖尿病大鼠的糖酵解和糖异生途径、丙酮酸代谢途径、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途径及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途径。结论黄芪-山药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可能与其通过调节能量代谢、脂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多条代谢通路,改善内源性代谢物的水平,恢复机体正常代谢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山药 药对 粪便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氢谱 2型糖尿病 能量代谢 脂质代谢 氨基酸代谢 大鼠
下载PDF
黄芪-葛根药对抗轮状病毒感染性乳鼠腹泻模型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卢欢倩 谈文盼 +2 位作者 王晓桐 赵文昌 宋丽军 《中南药学》 CAS 2020年第4期549-553,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芪-葛根药对抗轮状病毒(RV)感染性乳鼠腹泻的作用,为深入开发抗RV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日龄乳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利巴韦林组、黄芪-葛根药对组(1∶0,2∶1,1∶1,1∶2,0∶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SA-11株RV液... 目的研究黄芪-葛根药对抗轮状病毒(RV)感染性乳鼠腹泻的作用,为深入开发抗RV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日龄乳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利巴韦林组、黄芪-葛根药对组(1∶0,2∶1,1∶1,1∶2,0∶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SA-11株RV液建立乳鼠腹泻模型,24 h后给药,连续给药5 d。观察RV感染乳鼠的体征、体重增长情况和腹泻分数等指标;用A群轮状病毒检测试剂盒检测RV抗原,计算RV抗原转阴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FN-α/β水平变化。结果黄芪-葛根药对组能改善感染乳鼠体征,促进体重增长,降低乳鼠的粪便指数,减轻腹泻程度,提高RV抗原转阴率,提高乳鼠血清IFN-α/β水平,其中黄芪-葛根(2∶1)组改善最显著(P<0.01)。结论黄芪-葛根药对具有一定的抗SA-11株RV腹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葛根药对 轮状病毒 腹泻 乳鼠 IFN-α/β
下载PDF
芪归多糖的分离纯化及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文娟 马善波 +5 位作者 鹿纹菲 崔东晓 徐顶巧 乐世俊 曹蔚 唐于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651-1658,共8页
黄芪-当归配伍为经典补气养血药对,多糖是其重要药效物质。本研究从芪归药对中分离纯化获得6种芪归多糖,CCK-8实验筛选发现其中两种AAPS-1a和AAPS-3a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肺癌细胞A549抑制作用显著,对HCT116增殖抑制作用最强,IC_(50)... 黄芪-当归配伍为经典补气养血药对,多糖是其重要药效物质。本研究从芪归药对中分离纯化获得6种芪归多糖,CCK-8实验筛选发现其中两种AAPS-1a和AAPS-3a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肺癌细胞A549抑制作用显著,对HCT116增殖抑制作用最强,IC_(50)值分别为(47.59±1.3)μg/mL和(18.33±2.5)μg/mL;对A549增值抑制作用次之,IC_(50)值分别为(52.12±1.1)μg/mL和(170.21±2.3)μg/mL。同时,AAPS-1a和AAPS-3a显著诱导HCT116和A549细胞发生凋亡,HCT116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1.4%和46.5%;A549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3%和33.0%。结构特征分析表明,AAPS-1a和AAPS-3a为分子量分别为7.3×10^(5)、8.5×10^(4)Da的均一多糖。本研究从芪归药对中筛选获得具有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芪归均一多糖,为阐明芪归多糖抗肿瘤结构基础研究提供重要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当归药对 芪归多糖 分离纯化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黄芪-莪术药对通过调控缺氧诱导因子及肿瘤干细胞化抑制结肠癌进展并增强5-FU疗效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陶靖 孙瑞倩 +5 位作者 顾茹辛 孙程 尹刚 张硕 唐德才 谭喜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4-1051,共8页
该研究基于动物和细胞模型研究黄芪-莪术药对通过调控缺氧诱导因子及肿瘤干细胞化抑制结肠癌进展并增强5-氟尿嘧啶(5-FU)疗效的机制。建立裸鼠HCT116皮下移植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4只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5-FU组、黄芪-莪术组和联合给药... 该研究基于动物和细胞模型研究黄芪-莪术药对通过调控缺氧诱导因子及肿瘤干细胞化抑制结肠癌进展并增强5-氟尿嘧啶(5-FU)疗效的机制。建立裸鼠HCT116皮下移植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4只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5-FU组、黄芪-莪术组和联合给药组,治疗后每2 d测量1次肿瘤体积,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裸鼠HCT116皮下移植瘤组织缺氧核心区关键靶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YD)、胸苷酸合酶(thymidylate synthase,TYMS)以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缺氧诱导因子-2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2α,HIF-2α)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SRY盒转录因子2(SRY-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2,SOX2)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黄芪-莪术药对能减缓肿瘤生长速度,并显著提高5-FU的抑瘤率。黄芪-莪术药对明显降低肿瘤中EGFR和DPYD的蛋白表达,联合给药组中EGFR和TYMS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黄芪-莪术药对可以显著抑制移植瘤组织缺氧核心区中HIF-1α、HIF-2α、SOX2、CD133的蛋白表达,与5-FU组相比,联合给药进一步抑制了HIF-1α、HIF-2α、SOX2的蛋白表达。在体外实验中,缺氧后HCT116细胞内HIF-1α、HIF-2α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与单独给予5-FU(1.38μmol·L^(-1))相比,单独使用黄芪-莪术(40 mg·mL^(-1))或5-FU联合黄芪-莪术均能更显著地抑制HIF-1α、HIF-2α、TYMS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黄芪-莪术药对降低了结肠癌细胞中缺氧应答分子的表达,并减少了结肠癌的干细胞性质,从而起到了协同增强5-FU对结肠癌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莪术 药对 缺氧诱导因子 肿瘤干细胞 结肠癌
原文传递
基于响应曲面分析法对当归-黄芪配伍养血补血功效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35
15
作者 史旭芹 尚尔鑫 +5 位作者 唐于平 朱华旭 郭建明 黄美艳 李伟霞 段金廒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75-1383,共9页
采用响应曲面设计与分析法,定量研究当归黄芪配伍养血补血功效的相互作用。采用乙酰苯肼和环磷酰胺复合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灌胃给予当归黄芪不同配比(0∶1、1∶5、2∶5、2∶3、1∶1、3∶2、5∶2、5∶1、1∶0)的提取物,以外周血常规和... 采用响应曲面设计与分析法,定量研究当归黄芪配伍养血补血功效的相互作用。采用乙酰苯肼和环磷酰胺复合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灌胃给予当归黄芪不同配比(0∶1、1∶5、2∶5、2∶3、1∶1、3∶2、5∶2、5∶1、1∶0)的提取物,以外周血常规和脏器指数为检测指标,通过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各指标数值进行整合,应用Matlab软件构建当归黄芪配伍整合效应的三维响应曲面图,并进行相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当归-黄芪配伍接近一半区域呈现出协同效应,在所测试的比例范围(1∶5~5∶1)均有协同效应表现,总体表现为高剂量组的协同作用强于低剂量组,尤其是当归剂量在10~40 g、黄芪剂量在90~180 g区间以及当归剂量在50~100 g、黄芪剂量在20~100 g区间表现出很强的协同效应(相互作用值:1)。在中国药典规定剂量范围(当归:6~12 g,黄芪:9~30 g)也均呈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其中当归补血汤(当归:6 g,黄芪:30 g)亦在此范围内。本实验结果为中医临床合理配伍应用当归与黄芪提供了科学依据;并首次尝试运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中药配伍效应变化进行定量评价,为方药配伍相互作用现代基础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黄芪 药对 养血补血 多指标综合指数法 响应曲面分析法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整合转录组学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白术药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机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胡渊龙 成晓萌 +7 位作者 刘施吟 朱雪 沈宁 陈宪海 张伟 周鹏 傅春升 臧国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96-1201,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芪-白术药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潜在关键机制。方法利用化合物-基因相互作用关系、类药性与口服生物利用度,对来源于TCMID数据库的黄芪-白术药对成分进行筛选,获得治疗COPD的潜在成分,并通过追溯植物来源确定特征... 目的探讨黄芪-白术药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潜在关键机制。方法利用化合物-基因相互作用关系、类药性与口服生物利用度,对来源于TCMID数据库的黄芪-白术药对成分进行筛选,获得治疗COPD的潜在成分,并通过追溯植物来源确定特征成分。潜在成分的靶标来源于COPD转录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与候选靶标(已知靶标和预测靶标)的交集。网络拓扑分析确定靶标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中的核心靶标。对核心靶点进行功能富集分析以确定靶标的关键机制。通过分子对接验证核心机制。结果筛选出8个改善COPD的潜在中药成分,靶向4个核心靶标(CCL2、IL-1β、NQO1、CYP1B1)。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核心靶标功能表现在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血管新生3个方面。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特征成分(黄芪甲苷、白术内酯Ⅰ)与IL-1β抑制剂穿心莲内酯结合IL-1β的模式相似。结论黄芪-白术药对围绕IL-1β发挥改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血管新生的作用,是治疗COPD的潜在关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白术 药对 网络药理学 转录组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原文传递
黄芪-莪术药对及其活性成分抗肝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鲍宁 陈子超 +4 位作者 赵春芹 刘名玉 张振 李肖 蔡梅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5101-5111,共11页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中医认为肝癌的主要病因是“气虚血瘀”,其治法以“益气活血”为主。黄芪-莪术为益气活血法代表性药对,已有研究表明该药对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明确的抗肝癌作用。通过对黄芪-莪术药对及其活性成分抗肝癌作...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中医认为肝癌的主要病因是“气虚血瘀”,其治法以“益气活血”为主。黄芪-莪术为益气活血法代表性药对,已有研究表明该药对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明确的抗肝癌作用。通过对黄芪-莪术药对及其活性成分抗肝癌作用机制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抑制新血管生成、改善免疫微环境、逆转多药耐药等角度对其抗肝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黄芪-莪术药对的临床用药和抗肝癌中药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莪术 药对 肝癌 免疫微环境 黄芪甲苷 毛蕊异黄酮 莪术醇 吉马酮 姜黄素
原文传递
基于半定量分析方法的药对配伍对制首乌成分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慧杰 任晓亮 +5 位作者 孙浩 王雅琦 王磊 梁颖 张宇 刘燕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24-1936,共13页
目的采用半定量分析方法对制首乌与9个补虚药配伍后成分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变化进行研究。方法以UPLC-DAD建立制首乌多成分半定量分析方法,对制首乌与9味常用补虚药(当归、熟地黄、白芍、党参、黄芪、甘草、麦冬、枸杞子、墨旱莲... 目的采用半定量分析方法对制首乌与9个补虚药配伍后成分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变化进行研究。方法以UPLC-DAD建立制首乌多成分半定量分析方法,对制首乌与9味常用补虚药(当归、熟地黄、白芍、党参、黄芪、甘草、麦冬、枸杞子、墨旱莲)配伍后成分含量变化进行分析。采用DPPH法分别测定单味药以及配伍药对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绘制量-效曲线并计算半数清除浓度(EC50)。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制首乌中多成分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间的量-效回归模型,筛选量-效关系中影响显著的化学标志物,并通过质谱进行定性分析。结果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及稳定性5项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半定量分析方法可用于制首乌中12个成分在配伍前后的含量对比分析。含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制首乌与不同药物配伍后,12个成分的含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且与墨旱莲配伍后制首乌中有33%的成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42%的成分含量显著升高外(P<0.05),与另8味药配伍后制首乌中至少50%的成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制首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高于其他9味中药,配伍后9个制首乌药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低于制首乌,但高于相应的配伍药物。量-效回归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structures,OPLS)模型中R2X、R2Y及Q2值分别为0.841、0.981及0.962,筛选出4个量-效关系化学标志物,分别为反式-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吡喃葡萄糖苷(trans-THSG)、大黄素甲醚、顺式-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吡喃葡萄糖苷(cis-THSG)、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G)。结论建立的多成分半定量分析方法可用于何首乌在药对配伍过程中多成分含量变化的对比分析,trans-THSG、大黄素甲醚、cis-THSG、EG是影响制首乌在上述药对中发挥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化学标志物,可为制首乌药对配伍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首乌 药对 补虚药 半定量分析 DPPH法 自由基清除作用 当归 熟地黄 白芍 党参 黄芪 甘草 麦冬 枸杞子 墨旱莲 多元统计分析 化学标志物 反式-2 3 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吡喃葡萄糖苷 大黄素甲醚 顺式-2 3 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吡喃葡萄糖苷 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探究黄芪-莪术药对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谭喜莹 陶靖 +1 位作者 张宇 顾茹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5056-5067,共12页
该研究目的在于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黄芪-莪术药对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并通过胃癌细胞SGC7901体外模型对黄芪-莪术的药效和关键靶点进行实验验证。首先,采用CCK-8法证明黄芪-莪术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直接影响。然后,使用网络药... 该研究目的在于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黄芪-莪术药对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并通过胃癌细胞SGC7901体外模型对黄芪-莪术的药效和关键靶点进行实验验证。首先,采用CCK-8法证明黄芪-莪术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直接影响。然后,使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黄芪-莪术药对治疗胃癌的关键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和关键信号通路。结果显示,黄芪-莪术药对包含18个潜在活性成分,例如槲皮素、山柰酚和姜黄素等。基因本体论功能富集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提示,黄芪-莪术药对治疗胃癌的主要靶点涉及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的调节、MAPK活性的激活、半胱氨酸型内肽酶活性和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的负调节等。HIF-1信号通路、ABC转运蛋白、细胞色素P450对异生素的代谢、p53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是黄芪-莪术作用于胃癌的关键通路。随后,在体外实验中证明,黄芪-莪术药对能够显著下调多药耐药基因(ABCB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低氧诱导因子-1(HIF1A)、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DNA聚合酶θ(POLH)、核苷酸还原酶M1(RRM1)、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表达,并上调肿瘤蛋白p53(TP53)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PS3)表达。最后,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中的胃癌患者基因表达和临床信息数据,应用多变量COX回归模型证明了黄芪-莪术作用的关键靶点与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并通过LASSO算法进行特征选择。结果显示,EGFR、HIF1A、TP53、POLH、RRM1和ERCC1与胃癌患者的生存期密切相关。黄芪-莪术对上述多个靶点及通路的作用,通过影响胃癌细胞的DNA修复、生存和凋亡等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在胃癌辅助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黄芪-莪术 药对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黄芪-葛根药对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程安然 王钰滢 +2 位作者 华健 唐立浩 崔德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7853-7861,共9页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发病率高、预后差,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但目前西医尚缺乏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的治疗方案。中医将本病归属于“消渴心病”的范畴,指出其病机多为气阴两虚、痰瘀阻络,益气养阴通络...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发病率高、预后差,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但目前西医尚缺乏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的治疗方案。中医将本病归属于“消渴心病”的范畴,指出其病机多为气阴两虚、痰瘀阻络,益气养阴通络多为其主要治则。通过从黄芪-葛根药对物质基础、药对配伍及药理活性方面进行综述,分析二者联合使用通过改善心肌细胞糖脂代谢紊乱及微循环障碍、抑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上调自噬及下调凋亡、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方式保护心肌细胞,为黄芪-葛根药对治疗DCM提供理论借鉴,为研发抗DCM中药新药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葛根 药对 糖尿病心肌病 葛根素 黄芪甲苷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