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3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紧密连接封闭剂AT-1001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志学 丛馨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3年第4期343-350,共8页
紧密连接广泛存在于上皮细胞间和内皮细胞间,能够调控旁细胞途径的物质转运并维持细胞极性。其中,肠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可阻止各种抗原渗漏至血液循环,维持机体稳态,而这一机制的破坏可能导致多种肠道以及肠外疾病。连蛋白作为肠上皮... 紧密连接广泛存在于上皮细胞间和内皮细胞间,能够调控旁细胞途径的物质转运并维持细胞极性。其中,肠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可阻止各种抗原渗漏至血液循环,维持机体稳态,而这一机制的破坏可能导致多种肠道以及肠外疾病。连蛋白作为肠上皮紧密连接开放剂,其水平升高是乳糜泻等肠道疾病发生的早期事件,而醋酸拉唑肽(larazotide acetate,亦称AT-1001)是连蛋白竞争性抑制剂,已有体外实验和临床试验表明AT-1001可有效稳定紧密连接复合物的结构、增强屏障功能,缓解由紧密连接屏障功能破坏所引起的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重点综述了AT-1001的作用机制及近年来在乳糜泻等多种疾病中应用的研究,为AT-1001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连接 at-1001 连蛋白 乳糜泻
下载PDF
液相色谱法测定聚乙烯添加剂中复配抗氧剂AT-1010、AT-168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莉 苑蓉 +2 位作者 刘红扬 齐冠北 黄可欣 《化工科技》 CAS 2014年第3期39-41,共3页
主要介绍一种聚乙烯添加剂中复配抗氧剂AT-1010、AT-168质量分数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Spherisorb ODS2-C18反相柱,以甲醇为流动相,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75nm,外标法定量。该法线性回归系数分别为r=0.999 86和r=0.999 49,回收率为97... 主要介绍一种聚乙烯添加剂中复配抗氧剂AT-1010、AT-168质量分数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Spherisorb ODS2-C18反相柱,以甲醇为流动相,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75nm,外标法定量。该法线性回归系数分别为r=0.999 86和r=0.999 49,回收率为97.3%~99.3%,相对标准偏差为0.8%~2.7%。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1010 at-168 复配抗氧剂 液相色谱法 反相柱
下载PDF
血栓前状态标志物F1+2、TAT、AT-Ⅲ、D-Dimer对早期复发性流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8
3
作者 祝丽琼 陈慧 +5 位作者 杜碧君 谭剑平 刘颖琳 王蕴慧 张睿 张建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6-48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凝血酶原片段F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imer)与早期复发性流产(RSA)的关系,及各分子标志物对血栓前状态(PTS)引起的RSA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10...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凝血酶原片段F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imer)与早期复发性流产(RSA)的关系,及各分子标志物对血栓前状态(PTS)引起的RSA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103例RSA已孕者(AEP组)、103例有RSA病史现未孕者(ANP组)及40例正常早孕者(NEP组)及40例健康未孕者(NNP组)血清中F1+2、TAT、AT-Ⅲ、D-Dimer水平;并以ROC曲线方法判断PTS引起的RSA发生时以上各个指标的最佳临界值。【结果】1.ANP组血浆F1+2、D-Dimer水平显著高于NNP组,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8);而且流产3次者较2次者指标水平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67)。F1+2与D-Dimer判断RSA未孕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的最佳筛查界值分别为55.11nmol/L(AUC=0.767)及233.50μg/L(AUC=0.636)。2.ANP组血浆TAT水平高于NNP组,AT-Ⅲ水平低于NNP组,但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08)。AEP组血浆F1+2、TAT、D-Dimer水平高于NEP组,AT-Ⅲ水平低于NEP组,但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RSA与PTS存在相关性;RSA患者在孕前已经表现为PTS,PTS的标志物F1+2、D-Dimer可用于RSA未孕人群流产原因的筛查,其水平越高,流产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血栓前状态 F1+2 TAT at- D-DIMER
下载PDF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筛查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AT-Ⅲ基因突变及多态性 被引量:5
4
作者 汪丽萍 裘毓雯 +6 位作者 尹爱兰 马云燕 刘柯玲 熊丽 余艳红 钟梅 王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82-1986,共5页
目的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方法筛查生育期女性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AT-Ⅲ基因的突变及多态性。方法标本来自于2006年6月~2007年12月南方医院生育期女性CVT患者,及52例严格配伍的健康女性外周静脉血。提取所有受试者全血DNA... 目的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方法筛查生育期女性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AT-Ⅲ基因的突变及多态性。方法标本来自于2006年6月~2007年12月南方医院生育期女性CVT患者,及52例严格配伍的健康女性外周静脉血。提取所有受试者全血DNA,PCR扩增后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分析抗凝血酶-Ⅲ(AT-Ⅲ)基因的启动子区,第1~6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的基因变异情况。结果DHPLC技术分析发现病例组出现6种异常峰形,经测序证实1例致病突变为Exon6 G13328A的杂合突变,1例新发现的同义突变Exon4+243G>A;SNP位点6个,其中4个SNP库已报道的SNP位点,2个新发现的SNP位点。对照组发现一种异常峰型(三峰)。结论DHPLC是一种自动、快速、高通量的基因突变及SNP位点的筛查方法,AT-Ⅲ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生育期非妊娠女性CVT的遗传因素之一,功能性SNP位点也可能参与了该人群VT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静脉血栓栓塞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突变 at-Ⅲ基因
下载PDF
肝素共混丝素蛋白膜上AT-的固定化及其体外抗凝血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新林 吴克友 +3 位作者 于群 范翠红 李茂林 朱鹤荪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37-840,共4页
用抗凝血酶(antithrombin- ,AT- )和肝素对生物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其抗凝血性能.以低浓度肝素丝素共混蛋白膜为基质,利用等离子体处理辅助的共价交联方法对AT- 进行固定化.用过剩法对固定化效果进行评价,固定化后的活性采用体外凝... 用抗凝血酶(antithrombin- ,AT- )和肝素对生物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其抗凝血性能.以低浓度肝素丝素共混蛋白膜为基质,利用等离子体处理辅助的共价交联方法对AT- 进行固定化.用过剩法对固定化效果进行评价,固定化后的活性采用体外凝血时间进行检测,人血管内皮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用MTT法测定.结果显示,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将蛋白固定化,低浓度肝素丝素共混膜固定化AT- 后,不仅其抗凝血性能有了一定的改善,而且与普通的肝素共混膜相比,细胞毒性也有所降低.该研究结果拓展了AT- 蛋白的应用范围,同时为抗凝血材料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膜 at- 肝素 固定化 细咆毒性 抗凝血材料
下载PDF
碳酸缓冲液对光气损伤大鼠AT-Ⅱ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晓迪 海春旭 +2 位作者 赵康涛 刘树元 刘瑞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12,共3页
目的 观察碳酸缓冲液干预对光气染毒后大鼠AT-Ⅱ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深入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抽提正常组、损伤组及干预组AT-Ⅱ细胞总RNA,通过逆转录方法,进行荧光标记后,制备成cDNA探针,与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及扫描测定,... 目的 观察碳酸缓冲液干预对光气染毒后大鼠AT-Ⅱ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深入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抽提正常组、损伤组及干预组AT-Ⅱ细胞总RNA,通过逆转录方法,进行荧光标记后,制备成cDNA探针,与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及扫描测定,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基因库对比并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经碳酸缓冲液干预后,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数由单纯损伤组的161条降低到了115条,且大部分与肺损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均得到了抑制,并出现了新的差异基因。结论碳酸缓冲液在干预光气中毒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探讨光气中毒和临床治疗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Ⅱ细胞 光气 基因芯片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血浆中抗AT-Ⅲ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伟 胡志华 陈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1060-1061,1065,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脓毒症患者血浆中抗凝血酶Ⅲ(anticoagulant enzyme,AT-Ⅲ)活性变化,探讨AT-Ⅲ活性变化对预测脓毒症发生与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非脓毒症患者30例,脓毒症患者76例,其中严重脓毒症25例,应用凝血酶凝胶空斑方法测定血浆中... 目的:通过测定脓毒症患者血浆中抗凝血酶Ⅲ(anticoagulant enzyme,AT-Ⅲ)活性变化,探讨AT-Ⅲ活性变化对预测脓毒症发生与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非脓毒症患者30例,脓毒症患者76例,其中严重脓毒症25例,应用凝血酶凝胶空斑方法测定血浆中AT-Ⅲ活性,同时进行血小板计数和APACHEⅡ(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结果: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分别与对照组对比,AT-Ⅲ活性明显降低(P<0.01),严重脓毒症组AT-Ⅲ活性低于脓毒症组(P=0.05)。结论:脓毒症早期AT-Ⅲ活性开始降低,随病情加重,其测定值进一步降低,提示AT-Ⅲ活性测定对预测脓毒症发生的及其预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抗凝血酶(at-Ⅲ)
下载PDF
硬膜外腔注射脉络宁对脊神经根炎大鼠血清中PRA和AT-Ⅱ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力夯 支满霞 +2 位作者 郑天源 侯进才 梁春雷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通过大鼠脊神经根炎模型,观察硬膜外腔注射脉络宁对血浆肾素活性(PRA)和血管紧张素(AT-Ⅱ)的影响。方法:用0.5%福尔马林浸泡的直径为0.5cm的定量滤纸片作为致炎物,复制大鼠脊神经根炎模型。将动模随机分为5组,A组(正常组);B组(假... 目的:通过大鼠脊神经根炎模型,观察硬膜外腔注射脉络宁对血浆肾素活性(PRA)和血管紧张素(AT-Ⅱ)的影响。方法:用0.5%福尔马林浸泡的直径为0.5cm的定量滤纸片作为致炎物,复制大鼠脊神经根炎模型。将动模随机分为5组,A组(正常组);B组(假手术组);C组(模型组)、M组(脉络宁组)和L组(利多卡因组)。每只大鼠从硬膜外注药0.6mL/kg,每4d给药1次,一共给药4次。术后第18d取血2mL,然后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进行PRA和AT-Ⅱ的测定。结果:C组PRA和AT-Ⅱ含量显著高于A组、B组、M组和L组(P<0.01);硬膜外注入脉络宁和利多卡因可使血清PRA和AT-Ⅱ含量下降,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腔注射脉络宁使药物能够高效快速地发挥作用,促进了炎性神经根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腔 脊神经根炎 PRA at- 脉络宁注射液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后AT-Ⅱ,VEGF,ET和ANP水平变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卢小卓 方锦鎏 陈达强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00-203,共4页
目的 :检测糖尿病肾病 (DN)患者治疗前后血管紧张素Ⅱ (AT -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 (ET)和心钠素 (ANP)含量变化 ,以比较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象为DN患者分为 2组 :中药治疗观察组 35例 ;对照组 35例 ;正常对照... 目的 :检测糖尿病肾病 (DN)患者治疗前后血管紧张素Ⅱ (AT -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 (ET)和心钠素 (ANP)含量变化 ,以比较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象为DN患者分为 2组 :中药治疗观察组 35例 ;对照组 35例 ;正常对照组 35例。用放免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浆AT -Ⅱ、VEGF、ET和ANP水平。结果 :2组DN患者治疗前AT -Ⅱ、VEGF、ET和ANP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0 0 1) ,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 0 5~ 0 0 1)。观察组治疗后各含量下降较对照组明显。糖尿病肾病患者AT -Ⅱ含量与VEGF呈正相关 (r=0 4 6 5 ,p<0 0 5 ) ,血浆ET含量与ANP呈正相关 (r=0 6 1,p <0 0 5 ) ,观察组疗效稍好于对照组。结论 :AT -Ⅱ、VEGF、ET和ANP与DN的发生发展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它们之间可相互作用共同参与DN病变过程。以它们的指标作为疗效观察 ,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治疗前 治疗后 at- VEGF ET ANP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素 心钠素
下载PDF
AT-Ⅲ基因突变及多态性与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丽萍 尹爱兰 +6 位作者 王硕石 尹倩 刘柯玲 熊丽 余艳红 钟梅 王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AT-Ⅲ基因突变及多态性与女性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ST)的相关性。方法采集南方医院生育期女性CVST住院患者50例及严格配伍的健康女性52例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及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AT-Ⅲ抗原... 目的探讨AT-Ⅲ基因突变及多态性与女性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ST)的相关性。方法采集南方医院生育期女性CVST住院患者50例及严格配伍的健康女性52例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及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AT-Ⅲ抗原水平(AT-Ⅲ:Ag)、AT-Ⅲ血浆活性水平(AT-Ⅲ:A)。提取所有受试者全血DNA,PCR扩增后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技术分析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AT-Ⅲ)基因的启动子区,第1~6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的基因变异情况。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AT-Ⅲ抗原含量水平相当(F=0.754,P=0.472),AT-Ⅲ活性明显降低(P<0.001)。DHPLC筛查发现突变位点1个已报道的致病突变Intron1 5+5 G>A突变,SNP位点5个,其中4个为SNP库已报道的SNP位点,1个为新发现的SNP位点。对照组亦发现4个为SNP库已报道的SNP位点。结论AT-Ⅲ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生育期女性CVST的遗传因素之一,功能性SNP位点也可能参与了该人群CVS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突变 at-Ⅲ基因
下载PDF
肝肾综合征患者血浆ET、ANF、AT-Ⅱ水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力 芦源 +1 位作者 黄永辉 刘琦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1996年第1期44-45,共2页
过去的研究认为,AT—Ⅱ系体内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的物质,可能与肝肾综合征(HRS)的发病机理有关。近年又发现,血管内皮细胞可以合成、释放一种含21个氨基酸残基称之为内皮素(ET)的活性多肽,更具有强烈而持久的收缩血管作用,对维持机体内... 过去的研究认为,AT—Ⅱ系体内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的物质,可能与肝肾综合征(HRS)的发病机理有关。近年又发现,血管内皮细胞可以合成、释放一种含21个氨基酸残基称之为内皮素(ET)的活性多肽,更具有强烈而持久的收缩血管作用,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的影响。我们测定了22例HRS患者血浆ET、ANF、AT-Ⅱ的浓度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对象:1993年7月~1995年7月收治的肝硬化并HRS患者22例(男20,女2)。年龄31~70岁,平均52岁。患者除有肝硬化失代偿症状和体征外,尚具有①进行性少尿;②低钠血症,③尿比重】1.020,尿常规检查改变轻微,④既往无肾脏病史;⑤尿钠【10mM/升;⑥无明显消化道出血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综合征 内皮素 ANF at-
下载PDF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LED彩灯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水保 高艳霞 王道洪 《现代电子技术》 2005年第6期119-122,共4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 L ED彩灯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以 AT 89C5 1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 ,与按键、显示器等较少的辅助硬件电路相结合 ,利用软件实现对 L ED彩灯进行控制。本系统具有体积小、硬件少、电路结构简单及容易操作等优点。
关键词 LED彩灯 at-89C51单片机 彩灯控制器 模块设计
下载PDF
AT-Ⅲ减少对ACT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世端 王明山 赵自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6-47,共2页
抗凝血酶(ATⅢ)是在肝内合成的一种α2巨球蛋白,能与凝血酶结合成复合物使其灭活,同时还灭活凝血因子Ⅸ、Ⅹa、Ⅺa、Ⅻa和纤溶酶,并抑制因子Ⅹ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从而产生抗凝作用。肝素就是通过ATⅢ来抑制凝血过程... 抗凝血酶(ATⅢ)是在肝内合成的一种α2巨球蛋白,能与凝血酶结合成复合物使其灭活,同时还灭活凝血因子Ⅸ、Ⅹa、Ⅺa、Ⅻa和纤溶酶,并抑制因子Ⅹ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从而产生抗凝作用。肝素就是通过ATⅢ来抑制凝血过程而发挥抗凝作用的[1],因此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抗凝血酶 at- 激活凝血时间 ACT
下载PDF
猪氨基酸转运载体b^(0,+)AT-2的分子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职爱民 冯定远 +7 位作者 周响艳 黄志毅 邹仕庚 王修启 左建军 叶慧 王小兰 刘准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5-601,共7页
本研究克隆了b0,+AT-2的全长cDNA序列。基于NCBI发布的人和鼠b0,+AT序列,应用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后在同源区设计引物,获取cDNA片段;再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其全长cDNA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猪b0,+AT-2的全长1 488 bp,包括90 bp的... 本研究克隆了b0,+AT-2的全长cDNA序列。基于NCBI发布的人和鼠b0,+AT序列,应用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后在同源区设计引物,获取cDNA片段;再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其全长cDNA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猪b0,+AT-2的全长1 488 bp,包括90 bp的3′非翻译区(UTR)和126 bp的5′UTR;编码区(CDS)编码423个氨基酸残基,分别和人、鼠b0,+AT以及猪b0,+AT-1有75.1%、71.9%和86.6%的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转运载体 b0 +at-2 SLC7A9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M、AT-Ⅲ、GMP-140测定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鹿群先 王开 +4 位作者 黄一虹 徐开林 刘翠英 张峰 任光祥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413-413,共1页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TM at- GMP-140
下载PDF
血清Cortisol和血浆AT-Ⅱ在围手术期开胸患者体内水平的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余云云 田润华 +2 位作者 赵会元 李晓琴 王麟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25-326,共2页
目的:通过测定开胸患者术前及术毕血清皮质醇(Cortisol)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水平,探讨应激前后开胸患者体内血清Cortisol和血浆AT-Ⅱ的变化。方法:无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垂体瘤及其它相关影响体内Cortisol、AT-Ⅱ水平疾病且具... 目的:通过测定开胸患者术前及术毕血清皮质醇(Cortisol)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水平,探讨应激前后开胸患者体内血清Cortisol和血浆AT-Ⅱ的变化。方法:无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垂体瘤及其它相关影响体内Cortisol、AT-Ⅱ水平疾病且具有手术指征的开胸患者35例(男18,女17),平均年龄(58.1±10.6)岁,分别在术前及术毕时采血,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清Cortisol和血浆AT-Ⅱ的水平。结果:经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开胸患者术毕血清Cortisol和血浆AT-Ⅱ与术前相比明显增高,存在显著性差异(t=-3.686~-3.575,P≤0.01);收缩压及心率,存在显著性差异(t=-2.35~4.72,P=0~0.025<0.05)。控制性别与年龄后,经部分相关分析,术毕心率与AT-Ⅱ呈显著正相关(r=0.41,P=0.035<0.05);与术毕Cortisol呈正相关(r=0.42,P=0.019<0.05)。结论:开胸患者术毕血清Cortisol、血浆AT-Ⅱ和心率明显增高。术后应密切监测开胸患者血清Cortisol及AT-Ⅱ的水平,作好相应的护理,以减少其它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皮质醇 血管紧张素Ⅱ 开胸手术 血管紧张素Ⅱ(at-Ⅱ) CORTISOL 血清皮质醇 患者 开胸 血浆 体内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心血管疾患血浆ANF和PRA、AT-Ⅱ、ALD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君慧 陈风琴 周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74-576,共3页
目的:为了解心血管疾患及心衰患者的血浆心钠素(ANF)和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水平的变化。方法:对163例心血管疾患及其中51例心衰患者经心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参麦注射液的应用,对治疗前后体内调节... 目的:为了解心血管疾患及心衰患者的血浆心钠素(ANF)和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水平的变化。方法:对163例心血管疾患及其中51例心衰患者经心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参麦注射液的应用,对治疗前后体内调节水盐代谢的二大重要激素系统进行放射免疫的定量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风心病、肺心病及高心病患者血浆ANF和PRA、AT-Ⅱ、AL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心肌炎及心肌缺血庸者以上指标略高于对照组(P>0.05)。各类心血管疾患发生心衰组与无心衰组比差异显著(P<0.01)。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2w后,心衰组随病情的改善、心功能的好转,各指标与治疗前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自身治疗前比ANF、AT-Ⅱ、ALD分别降低32.5%、25.3%、27.1%,ANF与RSSA系统下降幅度显呈著正相关关系。结论:ANF、PRA、AT-Ⅱ、ALD联合检测有助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心功能不全的诊疗观察,是有实用价值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ANF PRA at- ALD 临床意义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偏头痛患者血浆AT-Ⅱ,ET,CGRP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士军 肖峰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93-294,共2页
关键词 偏头痛 血浆 at- ET CGRP 含量 放射免疫分析
下载PDF
凝血四项及AT-Ⅲ、D-二聚体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杨倩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2期3371-3372,3375,共3页
目的观察凝血四项、抗凝血酶原-Ⅲ(AT-Ⅲ)与D-二聚体(D-D)在临床肝硬化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抽选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甲组观察对象,甲组患者按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级处理,A级21例,B... 目的观察凝血四项、抗凝血酶原-Ⅲ(AT-Ⅲ)与D-二聚体(D-D)在临床肝硬化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抽选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甲组观察对象,甲组患者按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级处理,A级21例,B级37例,C级22例;同期抽选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乙组观察对象与8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丙组观察对象,分别测量各组患者凝血四项、AT-Ⅲ与D-D各项指标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甲、丙两组患者APTT、PT、TT、D-D水平明显高于乙组,且甲、丙两组的FIB、AT-Ⅲ水平显著低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肝功能分级组,其凝血四项、AT-Ⅲ与D-D水平也有所不同,且APTT、PT、TT与D-D指标水平,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而FIB与AT-Ⅲ指标水平则逐渐下降。结论凝血四项、AT-Ⅲ与D-D指标检测,可较客观地反映肝硬化患者凝血的状况,便于医生准确评估患者肝脏损害严重程度,为患者的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凝血四项 at- D-二聚体
下载PDF
凝固时间法测定血浆AT-Ⅲ活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汪宏良 蒋玉叶 +4 位作者 马全新 程晖 禹红 程小欢 何建学 《微循环学杂志》 2005年第4期68-69,共2页
目的介绍凝固时间法测定血浆AT-Ⅲ活性的实验方法。方法将校正血浆用含肝素缓冲液稀释成不同浓度(即不同活性AT-Ⅲ),加入纯品纤维蛋白原共同孵育后,测定其凝固时间;根据不同AT-Ⅲ活性与相应凝固时间制作标准曲线;测定待检血浆凝固时间,... 目的介绍凝固时间法测定血浆AT-Ⅲ活性的实验方法。方法将校正血浆用含肝素缓冲液稀释成不同浓度(即不同活性AT-Ⅲ),加入纯品纤维蛋白原共同孵育后,测定其凝固时间;根据不同AT-Ⅲ活性与相应凝固时间制作标准曲线;测定待检血浆凝固时间,查标准曲线即可得到待检血浆AT-Ⅲ活性。结果该法AT-Ⅲ活性在25%~125%范围内线性良好;日内变异系数为3.2%,日间变异系数为4.9%;凝固时间法与发色底物法比较相关性良好(r=0.999,P<0.05);检测178例健康人血浆AT-Ⅲ活性为105.4%±18.8%。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结果可靠,简便实用,可用于常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at- 凝固时间法 活性 测定 发色底物法 抗凝血酶-Ⅲ 抗凝血能力 抗凝物质 试剂成本 特殊设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