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y or Jain Nyay 2: Logic of Atheism of Jain Dharm
1
作者 Mahendra Kumar Jain Agam Jain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6年第2期69-87,共19页
Ethos and logos of the Jain thought and practice (world view) is based on reality perceived by senses. Atheistic roots of Jain Dharm have nourished growth, maintained viability and vitality, and kept it relevant for... Ethos and logos of the Jain thought and practice (world view) is based on reality perceived by senses. Atheistic roots of Jain Dharm have nourished growth, maintained viability and vitality, and kept it relevant for over the last five millennia. Unlike Judeo-Christian-Islam or Brahminical faith, it does not rely on omniscient supreme or god. Its atheistic and anti-theistic thrust is generally known, yet its followers do not call themselves Nastik (non-believers). They emphasize action-consequence relations as guide for successful behaviors with ethical conduct. The basis of their arguments follows from the Jain logic (Saptbhangi Syad Nay) of evidence based inference with multiple orthogonal affirmed assertions (Jain 2011). It conserves information by acknowledging the remaining doubt in an inference. It does not assume binary complementation to force closure for deduction with incomplete knowledge which leads to self-reference and loss of information. This approach offers a rational and practical alternative to conundrum of western atheism even though its arguments are logical and consistent with available evidence. It also obviates need to extract religious morality from social mores. Objective truth and knowledge of established generalizations is necessary but not sufficient for subjective searches to shape desires and for what the future ought to 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heism Mahaveer (Mahavira) JAINISM Jains OMNISCIENCE NAY Jain Nyay Nyaya Tirthankar Arhat Arihant conflict resolution nonviolence truthfulness Buddha (Buddh) nothingness (Shoonyata) limitations of binary logic logic of inference Saptbhangi Syad Nay
下载PDF
无神论思想底色是中国各宗教和谐共生的传统文化基础
2
作者 戎川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无神论思想是中华文化本有的思想底色,是马克思主义能够与中华文化相融通的重要思想基础。历史证明,我国各宗教均为中华文化的无神论思想底色所影响、所涵养、所引领,表现为核心理念与心性修养相融通,外在层面与忠孝伦理相融通。因此可... 无神论思想是中华文化本有的思想底色,是马克思主义能够与中华文化相融通的重要思想基础。历史证明,我国各宗教均为中华文化的无神论思想底色所影响、所涵养、所引领,表现为核心理念与心性修养相融通,外在层面与忠孝伦理相融通。因此可以说无神论思想是我国各宗教能够和谐共生的重要思想基础,成为当前我国宗教中国化健康传承的重要思想理论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神论 中华文化 宗教中国化
下载PDF
论皮埃尔·贝尔的中国观——以《历史和批判词典》为例
3
作者 严晓磊 《西部学刊》 2024年第3期112-115,共4页
皮埃尔·贝尔在《历史和批判词典》中以中国传统思想为借鉴,倡导在欧洲建立无神论社会。他以中国人的信仰、基督教在华传播及斯宾诺莎三个主题展开论证,以德拉卢贝尔的间接描述为主要依据,构建其批判天主教和宗教蒙昧的论据。该词... 皮埃尔·贝尔在《历史和批判词典》中以中国传统思想为借鉴,倡导在欧洲建立无神论社会。他以中国人的信仰、基督教在华传播及斯宾诺莎三个主题展开论证,以德拉卢贝尔的间接描述为主要依据,构建其批判天主教和宗教蒙昧的论据。该词典所体现的中国观是贝尔中国观变化发展的一环,从批判中国占星术,到确认中国传统思想的无神论因素,再到专注论证中国的无神论信仰及社会,中国作为其宣扬自身理念的参照物价值逐渐凸显,这一视角为后世关注中国的欧洲思想家建立了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埃尔·贝尔 启蒙 词典 法国 中国 无神论
下载PDF
牟宗三对儒家无神论的判定
4
作者 张望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8-83,122,共7页
20世纪思想界对于儒家与宗教关系的反思中,牟宗三基于无神论立场,通过对“神为何物”“神在何方”“神归何处”三个问题的回答,表明儒家不同于西方有神论宗教,而是一种成德之教。分别而言,对于“神为何物”,儒家并未发展人格神观念,而... 20世纪思想界对于儒家与宗教关系的反思中,牟宗三基于无神论立场,通过对“神为何物”“神在何方”“神归何处”三个问题的回答,表明儒家不同于西方有神论宗教,而是一种成德之教。分别而言,对于“神为何物”,儒家并未发展人格神观念,而是以“神”描述道德理性的作用;对于“神在何方”,儒家只借用神性形容道德创造活动的庄严感与敬畏感、无限性与超越性,表现在成圣成贤的功夫与境界上,以及道德理性实现自身于社会秩序的建构与历史文化的生成中;对于“神归何处”,在儒家的道德形上学中,万物存在的价值与道德实践的圆满,无需人格神担保。牟宗三在沟通儒家与现代社会时,高扬人的道德主体性,始终坚持无神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儒家 无神论 道德形上学
下载PDF
新时代西藏开展无神论教育探究
5
作者 唐章全 《西藏发展论坛》 2024年第4期88-93,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从宗教神学和人的现实苦难出发,排除“神的干预”,剥去资本主义的温情面纱,建立起他们的整个理论大厦。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如何对待宗教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提出过多设想,列宁在这方面进行了补充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从宗教神学和人的现实苦难出发,排除“神的干预”,剥去资本主义的温情面纱,建立起他们的整个理论大厦。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如何对待宗教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提出过多设想,列宁在这方面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唯物人民逻辑和列宁无神论教育逻辑的有机统一。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无神论工作的要求,切实高水平做好新时代西藏的无神论和宗教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西藏 无神论 教育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内在关联
6
作者 张文秀 耿国宾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3期10-16,共7页
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无神论质性予以锚定是把握其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前提,这一把握势必需要对其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内在关联予以阐释。这是因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两个结合”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的文明范式,... 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无神论质性予以锚定是把握其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前提,这一把握势必需要对其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内在关联予以阐释。这是因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两个结合”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的文明范式,这一范式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自然内蕴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科学性与真理性。因此,系统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内在关联,对于保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性与真理性,并在此基础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夯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而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 科学性 真理性
下载PDF
新时代弘扬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实践路径探析
7
作者 任新丽 《昌吉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3-28,共6页
针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我们要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坚持内外结合,对外敢于发声亮剑,阐明自己的立场观点,对内加强自身建设,筑牢思想防线;坚持党员、干部与普通群众并举,以党员、干部为重点,以群众为基础,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针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我们要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坚持内外结合,对外敢于发声亮剑,阐明自己的立场观点,对内加强自身建设,筑牢思想防线;坚持党员、干部与普通群众并举,以党员、干部为重点,以群众为基础,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坚持制度建设和广泛的宣传教育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 无神论
下载PDF
泛神论之争的史实再厘定——基于施特劳斯与阿尔特曼的分歧
8
作者 童群霖 《德国哲学》 2023年第2期1-22,300,共23页
泛神论之争是哲学史上具有转折点意义的一场论争。施特劳斯和阿尔特曼分别就其复杂的历史过程给出了极佳论述。但二者对当事双方的品行与学识的判断差异巨大,他们的分歧可以归结到他们对门德尔松何时发现莱辛信奉“净化的”斯宾诺莎主... 泛神论之争是哲学史上具有转折点意义的一场论争。施特劳斯和阿尔特曼分别就其复杂的历史过程给出了极佳论述。但二者对当事双方的品行与学识的判断差异巨大,他们的分歧可以归结到他们对门德尔松何时发现莱辛信奉“净化的”斯宾诺莎主义的不同判断。本文依循二者的分歧,通过分析论争涉及的重要书信与论著,重新厘定了泛神论之争前期的关键史实。通过对勘门德尔松的《对雅可比先生的异议》与《晨时或论神之存在的演讲》,本文推定门德尔松在写作《对雅可比先生的异议》时就已经基本明确真正的和“净化的”斯宾诺莎主义的区别。厘清泛神论之争的史实,有助于我们辨识泛神论之争所指示的根本哲学问题,并为早期德意志哲学研究补充重要的思想史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德尔松 雅可比 斯宾诺莎主义 无神论 实体
下载PDF
高校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中理性精神培育研究
9
作者 周煜宸 周普元 《语言与教育研究》 2023年第4期68-73,共6页
现代文明社会需要倡导理性、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其中“理性”占居首位。文本以理性思维的内涵、特征和作用为切入点,立足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理论基础和根本方法,分析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难点,提出培养高校大学生理性精神;理直气... 现代文明社会需要倡导理性、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其中“理性”占居首位。文本以理性思维的内涵、特征和作用为切入点,立足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理论基础和根本方法,分析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难点,提出培养高校大学生理性精神;理直气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发挥校园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融入课程思政中,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建立彻底的科学的无神论世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 现代文明 理性思维
下载PDF
精神交往视阈下高校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路径探析
10
作者 魏潇枫 《语言与教育研究》 2023年第4期74-80,共7页
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力军,未来的中坚力量,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精神交往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经典传播观,为科学无神论宣传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文本运用精神交往的延... 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力军,未来的中坚力量,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精神交往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经典传播观,为科学无神论宣传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文本运用精神交往的延续性、社会需要性两个重要理论,力图通过宣传形态、舆论形态、文艺形态三种交往形态,勾勒我国高校开展科学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路径,让高校大学生对宗教形成科学理性认知,构建彻底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使高校大学生成为文明风尚的倡导者、力行者、引领者、推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交往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 宣传教育
下载PDF
祛魅、复魅与社会秩序的重建 被引量:24
11
作者 任剑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4-144,共11页
按照马克斯.韦伯对现代精神特质的概括,现代就是"理性祛除巫魅"。祛魅作为现代处置神性信仰与公共秩序二元化方略的准确反映,长期以来被人们解读为一种反对宗教介入公共生活的现代姿态。其实,这种偏狭的"现代"忽略... 按照马克斯.韦伯对现代精神特质的概括,现代就是"理性祛除巫魅"。祛魅作为现代处置神性信仰与公共秩序二元化方略的准确反映,长期以来被人们解读为一种反对宗教介入公共生活的现代姿态。其实,这种偏狭的"现代"忽略了信仰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并因此无法完整理解现代生活公私两个世界的互动关系。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宗教的复兴运动促使人们在祛魅之外看到由复魅象征着的人类另一种生活模式。由此人们可以认识到宗教之于人心秩序、理性之于社会秩序的高度相关性。宗教的价值就此再获肯定。而掌握世俗权力的人们,也就不再具有以无神论的方式处置有神论问题的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魅 复魅 社会秩序 无神论 有神论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探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丽杰 姜艳华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61-62,共2页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的问卷调查,总结出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
关键词 大学生 宗教信仰 无神论
下载PDF
青年恩格斯宗教思想的变化——从《乌培河谷来信》到《谢林和启示》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士菊 乌云娜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8-63,共6页
青年恩格斯宗教思想的变化首先是在德国北部的商港——不来梅开始。在这里 ,恩格斯经历了由宗教信仰者—对宗教虔诚主义批判者—无神论者的转变过程。 1 841年恩格斯来到柏林 ,成为黑格尔哲学的拥护者。在《谢林和启示》等文章中 ,恩格... 青年恩格斯宗教思想的变化首先是在德国北部的商港——不来梅开始。在这里 ,恩格斯经历了由宗教信仰者—对宗教虔诚主义批判者—无神论者的转变过程。 1 841年恩格斯来到柏林 ,成为黑格尔哲学的拥护者。在《谢林和启示》等文章中 ,恩格斯站在无神论立场上对宗教和封建主义的斗争 ,表明了他无神论思想的形成和革命民主主义立场的确立。促使这一转变的有两个决定性的环节 ,一是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出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恩格斯 宗教思想 无神论 发展 《乌培河谷来信》 《谢林和启示》
下载PDF
科学无神论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爱莲 彭恩胜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5,共5页
要发挥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必须确立科学的领导机制、强化先进文化的导引机制、实施长效的宣传教育机制、构筑行为诱导归化的激励机制等,使建立在科学无神论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 要发挥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必须确立科学的领导机制、强化先进文化的导引机制、实施长效的宣传教育机制、构筑行为诱导归化的激励机制等,使建立在科学无神论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成为全民族团结凝聚和发展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无神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机制
下载PDF
科学无神论及其社会职责 被引量:9
15
作者 杜继文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75-84,共10页
科学无神论不是反宗教的,而是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的;科学无神论不但是一种世界观和思维方式,而且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科学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世界观的基石和起点,与科学社会主义有血肉联系。它服从和服务于工人党的历史使命... 科学无神论不是反宗教的,而是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的;科学无神论不但是一种世界观和思维方式,而且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科学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世界观的基石和起点,与科学社会主义有血肉联系。它服从和服务于工人党的历史使命和国家的整体任务,着重为"科教兴国"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神论 有神论 劳动与人性 思维方式 生活方式
下载PDF
雪莱的基督教情结 被引量:2
16
作者 龙瑞翠 李增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4,共4页
由于雪莱自身言行的迷惑性以及特殊的时代需要,雪莱宗教思想一直是国内外评论界关注的焦点,但一般而言,人们或者认为他是坚定的唯物主义无神论者,或者只看见了他的自然神论思想,而忽略了他身上所隐含的基督教情结,事实上雪莱其人其作都... 由于雪莱自身言行的迷惑性以及特殊的时代需要,雪莱宗教思想一直是国内外评论界关注的焦点,但一般而言,人们或者认为他是坚定的唯物主义无神论者,或者只看见了他的自然神论思想,而忽略了他身上所隐含的基督教情结,事实上雪莱其人其作都具有着浓厚的基督教思想,他的言行思动间忽明忽暗地显示着基督教对其的深厚影响。因此,本文将以雪莱其人其作所体现出来的基督教情结为出发点探究这一情结的由来,以拓展国内外对雪莱基督教思想的认识,加深对雪莱诗歌的理解与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基督教情结 无神论 浪漫主义
下载PDF
“宗教鸦片论”,还是“宗教社会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新论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向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5-8,共4页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为当代中国人理解宗教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方法。如果我们把人们习以为常的"宗教鸦片论"进行一番重新的认识与讨论,我们则可以发现,马克思提出的"宗教是鸦片"的观点,其真实的意义则是在于强调宗...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为当代中国人理解宗教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方法。如果我们把人们习以为常的"宗教鸦片论"进行一番重新的认识与讨论,我们则可以发现,马克思提出的"宗教是鸦片"的观点,其真实的意义则是在于强调宗教问题就是社会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宗教社会论"。它说明,宗教问题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迁,随着社会问题的改变而改变。这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当代中国得以科学实践的基本主题,其目的应是把宗教信仰转换为宗教的社会服务和信仰的社会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鸦片论 宗教社会论 执政党 无神论 有神论
下载PDF
让科学无神论进驻学生心灵——对当代大学生科学无神论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林 刘爱莲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年第11期1-3,8,共4页
当前,各种有神论思想日益泛起,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望教者"、"宗教文化追逐者",部分学生信仰宗教。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大学生思想应从转变教育理念、增加课程比重、完善校园文化、注重实践教学等多维... 当前,各种有神论思想日益泛起,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望教者"、"宗教文化追逐者",部分学生信仰宗教。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大学生思想应从转变教育理念、增加课程比重、完善校园文化、注重实践教学等多维度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科学无神论教育,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有效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有神论 科学无神论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下载PDF
马克思科学无神论思想的真理之维 被引量:4
19
作者 叔贵峰 张笑笑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50,共7页
无神论思想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理论研究上可以将马克思对宗教的理论态度定位为科学的无神论,但不能将其“科学”视为自然科学或数学意义上的科学,而应把握为超越科学的真理性维度。因为在马克思的无神论思想中蕴... 无神论思想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理论研究上可以将马克思对宗教的理论态度定位为科学的无神论,但不能将其“科学”视为自然科学或数学意义上的科学,而应把握为超越科学的真理性维度。因为在马克思的无神论思想中蕴含着理性对于知性、辩证法对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上的超越与变革,这就决定了它的内涵已超出了“科学”而达到了“真理”无神论的理论层次。自西方近代以来,18世纪的法国无神论是仅就宗教表象进行批判的,应隶属于知性的科学无神论;马克思的无神论立足于宗教的实践“内容”,是辩证思维层次上的真理无神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无神论思想 科学与真理 知性与理性
下载PDF
从有神论至科学无神论的演进——基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层面的剖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雒新艳 徐全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6-9,共4页
立足西方哲学视域,从世界观和价值观层面入手剖析相关概念。有神论主张世界二分,认为外在于世界的逻辑的、永恒的、人格化的精神实体乃世界本原;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有限无限之矛盾,给予个体终极生命关怀,却导致价值目标外化。无神论... 立足西方哲学视域,从世界观和价值观层面入手剖析相关概念。有神论主张世界二分,认为外在于世界的逻辑的、永恒的、人格化的精神实体乃世界本原;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有限无限之矛盾,给予个体终极生命关怀,却导致价值目标外化。无神论超越有神论,在世界之中寻找构成它的统一基石,由此分化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流派:前者以自然的、生物的要素为基石,后者以个人意识或其逻辑外化为基石。两者均采取静止的、非历史的或者纯逻辑的推演方法,注定无法将自然与人真正融为一体,最终未能在合理的世界观之上建构起相应的价值观信仰。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彻底超越以往一切理论,把实践引入历史,并借助辩证法将自然、人与社会有机统一:一方面,世界一体化为一个主体与客体互化的有机过程,规律不断生成为客观且能被人认识的"在";另一方面,这些规律在历史活动中经过逻辑提升必然成为具有永恒意义的价值原则,即共产主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观 价值观 有神论 无神论 科学无神论 共产主义原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