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钉尾横连在后路寰枢椎内固定中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1
作者 欧阳北平 马向阳 +3 位作者 罗春山 邹小宝 陆廷盛 陈啟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0-1324,共5页
背景:在寰枢关节疾病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C_(1)-C_(2)pedicle screw-rod fixation,C_(1)-C_(2)PSR)中加用传统的棒-棒横连可以为螺钉/棒结构提供更坚固抗旋转稳定性,但有安装困难、影响植骨床和脊髓损伤的风险。作者设计... 背景:在寰枢关节疾病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C_(1)-C_(2)pedicle screw-rod fixation,C_(1)-C_(2)PSR)中加用传统的棒-棒横连可以为螺钉/棒结构提供更坚固抗旋转稳定性,但有安装困难、影响植骨床和脊髓损伤的风险。作者设计的新型寰椎钉尾横连(horizontal screw-screw crosslink,hS-S CL)可以有效克服上述缺点,但其生物力学性能尚不清楚。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新型寰椎钉尾横连在C_(1)-C_(2)PSR中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集1名成人健康男性志愿者枕骨底到枢椎(C0-2)的CT薄层扫描数据,分别建立寰枢椎有限元模型:正常组、失稳组、失稳+C_(1)-C_(2)PSR(无横连组)、C_(1)-C_(2)PSR+hS-S CL(钉尾横连组)。对各个有限元模型加载1.5 Nm的扭矩,计算出4组模型在屈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工况下的活动度及横连应力峰值,并提取内固定应力云图。结果与结论:①失稳组较正常组的运动范围明显增大43.8%-78.7%;2种内固定组在6种工况下的运动范围较失稳组减少90.2%-98.7%,在屈伸状态下的运动范围基本一致,但在侧屈及旋转状态下,钉尾横连组较无横连组运动范围分别减少34.3%-43.8%和78.6%-79.1%,其中在旋转状态运动范围减少最为明显;②2种内固定内植物模型应力峰值:钉尾横连组最大应力总体上小于无横连组,内固定组在后伸时应力峰值最小;③内植物的应力云图:显示内固定未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且主要的应力分布区域为螺钉根部与骨质结合部,横连两端与螺钉尾槽或连接棒结合部;④新型钉尾横连能明显提高内固定的抗旋转稳定性,在三维运动上承担部分应力,降低内植物的最大应力;钉尾横连两端的应力分布明显,该部位可能出现横连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连 后路 寰枢椎 三维有限元 颈椎 内固定
下载PDF
经口咽入路行上位颈椎手术 被引量:16
2
作者 金明熙 谢林 +4 位作者 李小川 吕刚 常楚 屠冠军 李长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口咽入路行寰枢椎手术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全组手术共 17例。行寰枢椎融合术 14例 ,减压融合术 3例。统计感染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结果 :全组手术均获成功 ,无一例术后感染 ,平均手术时间3h 15min ,平均出血量 15... 目的 :探讨经口咽入路行寰枢椎手术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全组手术共 17例。行寰枢椎融合术 14例 ,减压融合术 3例。统计感染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结果 :全组手术均获成功 ,无一例术后感染 ,平均手术时间3h 15min ,平均出血量 15 0ml。结论 :选择好适应证 ,重视术前准备和术后治疗 ,经口咽入路上位颈椎手术是安全、简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经口咽入路 融合 减压术
下载PDF
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清 谭美云 +2 位作者 张东辉 唐光才 韩复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29-832,共4页
目的:探讨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的诊治方法。方法:2003年1月 ̄2006年3月我院收治新鲜齿状突骨折合并周围骨折17例。经急诊颈椎正侧位X线片、颅骨牵引后颈椎张口位及侧位X线片、CT冠状面和矢状面平扫加重建,诊断齿状突骨折合并周围骨折。... 目的:探讨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的诊治方法。方法:2003年1月 ̄2006年3月我院收治新鲜齿状突骨折合并周围骨折17例。经急诊颈椎正侧位X线片、颅骨牵引后颈椎张口位及侧位X线片、CT冠状面和矢状面平扫加重建,诊断齿状突骨折合并周围骨折。采用谭明生法、Harms法和AO拉力螺钉对本组患者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用自体髂后上棘松质骨行寰枢椎后表面植骨融合,随访观察疗效。结果:17例齿状突骨折患者术前影像学诊断合并齿状突周围骨折20处,术中发现周围骨折5例5处,共25处骨折,平均每例患者1.5处周围骨折。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可疑椎动脉挫伤1例。术后随访3个月 ̄3年,平均1.4年,颈枕部疼痛1例;复查X线片显示齿状突骨折均愈合,畸形愈合3例,合并存在的25处齿状突周围骨折均愈合,无钉棒系统松动、断裂。结论: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是齿状突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影像学的局限性,术前准确诊断很困难。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 骨折 寰枢椎 同定
下载PDF
钩状钛板在经颌下咽后入路手术治疗枢椎椎体疾患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文军 蔡斌 +4 位作者 晏怡果 胡文凯 王麓山 宋西正 赵延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55-659,共5页
目的:评价钩状钛板在经颌下咽后入路治疗枢椎椎体疾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5月~2009年2月应用经颌下咽后入路手术治疗枢椎椎体疾患患者13例,枢椎爆裂骨折4例(2例合并C2/3椎间盘破裂,2例合并Ⅱ、Ⅲ型齿状突骨折),枢椎结核4例,枢椎... 目的:评价钩状钛板在经颌下咽后入路治疗枢椎椎体疾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5月~2009年2月应用经颌下咽后入路手术治疗枢椎椎体疾患患者13例,枢椎爆裂骨折4例(2例合并C2/3椎间盘破裂,2例合并Ⅱ、Ⅲ型齿状突骨折),枢椎结核4例,枢椎肿瘤5例(2例良性肿瘤,3例转移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伴活动受限,均未发现有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枢椎爆裂骨折、结核和良性肿瘤患者病变处理后采用钩状钛板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枢椎转移瘤患者病变处理后采用钩状钛板螺钉内固定骨水泥充填重建。结果:1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0~140min,平均120min;手术出血量200~1250ml,平均380ml。术中无脊髓、重要神经及血管损伤。术后2例患者出现喝水呛咳、吞咽困难等喉上神经损伤症状,予对症治疗后1周时好转,1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正常。切口均一期愈合。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8个月,10例进行植骨的患者在术后3~6个月(平均4个月)植骨均融合,所有病例未出现内固定松动和断裂。结论:经颌下咽后入路治疗枢椎椎体疾患时应用钩状钛板螺钉内固定能在完成病灶处理时一期前路重建脊柱稳定性,操作简便安全、固定可靠,创伤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枢椎 关节固定术 钩状钛板 内固定器
下载PDF
经后路椎板内固定术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合并寰枢椎脱位 被引量:5
5
作者 薛兴森 叶信珍 +5 位作者 黄毅 陈景宇 储卫华 邹明明 陈飞 林江凯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48-452,共5页
目的观察经后路椎板内固定术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4月-2011年11月诊断明确的颅颈交界区畸形合并寰枢椎脱位的12例患者进行经后路减压复位螺钉-钛棒(板)系统内固定术。应用CT薄层扫描及三维CT重... 目的观察经后路椎板内固定术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4月-2011年11月诊断明确的颅颈交界区畸形合并寰枢椎脱位的12例患者进行经后路减压复位螺钉-钛棒(板)系统内固定术。应用CT薄层扫描及三维CT重建术测量手术前后寰齿间距(ADI)、硬腭枕骨大孔线(CL)和斜坡枕骨大孔线(ML)上方距离,通过延髓脊髓角(CMA)评价脊髓受压程度,以日本骨科协会(JOA)17分评分系统评价颈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监测神经传导功能,同时分析经后路减压复位螺钉.钛棒(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结果共随访4~20个月(平均13个月)。与手术前ADI[(4.42±2.91)mm]、CL[(10.31±3180)mm]、ML[(3.24±2.92)mm]、CMA[(127.83±8.75)。]及JOA评分(9.75±2.59)相比,手术后ADI[(2.96±2.08)mm]、CL[(7.16±3.19)mm]、ML[(0.29±2.36)mm]减小,CMA[(134.10±8.38)°]及JOA评分(14.83±2.94)增加,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手术前神经电生理学监测波形异常的10例患者中7例术后完全恢复正常形态。术后MRI检查显示,颅颈交界区减压充分,无一例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随访期间植骨获得骨性融合,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经后路椎板内固定术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合并寰枢椎脱位临床疗效满意,手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位 寰枢关节 脊柱融合术 颈椎 骨螺丝
下载PDF
应用数字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技术指导翻修儿童寰枢椎术后复发脱位 被引量:14
6
作者 马向阳 尹庆水 +7 位作者 吴增晖 夏虹 杨进城 章凯 艾福志 王建华 王智运 麦小红 《脊柱外科杂志》 2011年第3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rapid prototype,CAD-RP)技术指导儿童术后复发寰枢椎脱位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5~13岁术后复发寰枢椎脱位的儿童,根据CT数据应用CAD-RP... 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rapid prototype,CAD-RP)技术指导儿童术后复发寰枢椎脱位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5~13岁术后复发寰枢椎脱位的儿童,根据CT数据应用CAD-RP技术制作寰枢椎实物模型,在气管插管全麻下依据模型进行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翻修,术后评价复位情况及螺钉位置情况。结果全组12例患者均获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随访3~19个月,平均9个月,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X线、CT复查显示复位满意,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植骨3~6个月均达到满意融合。结论儿童具有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可行性,CAD-RP技术可提升寰枢椎螺钉固定和上颈椎翻修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寰枢关节 脊柱疾病 内固定器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儿童
下载PDF
数字骨科技术在颅颈交界疾患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艾福志 尹庆水 +2 位作者 夏虹 张宇 万磊 《脊柱外科杂志》 2011年第3期169-174,共6页
目的评价数字骨科技术在治疗颅颈交界疾患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1月~2010年12月,43例颅脊交界疾患病例应用临床数字骨科技术进行治疗。所有病例均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computer aided designand rapid prototype,CAD-RP)技... 目的评价数字骨科技术在治疗颅颈交界疾患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1月~2010年12月,43例颅脊交界疾患病例应用临床数字骨科技术进行治疗。所有病例均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computer aided designand rapid prototype,CAD-RP)技术制作颅脊交界区的1∶1三维模型实物;部分复杂病例通过术前在模型实物上模拟手术进钉,获得准确进钉角度、方向,为在体手术提供参考;部分复杂后路手术在软件中设计并制作椎弓根螺钉导向钻套模板,术中采用该模板指导实时进钉。采用的手术方法为经口寰枢椎复位内固定钢板(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手术30例,后路寰枢椎弓根螺钉固定7例及枕颈固定6例。结果 43例患者颈部疼痛和肢体麻木无力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后5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为E级(运动评分100分)的患者无变化,但颈痛缓解;33例D级患者中9例改善至E级,其余24例分级无变化,但术后运动评分改善至86~100分(96.2±4.1);5例C级患者均改善至D级。38例术前为C级和D级的患者术后评分增加5~35分(15.2±9.1)。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3个月,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和钉板松脱等手术并发症发生,小部分病例术后有短暂头晕,术后2周~1个月自愈。结论通过数字骨科技术制作的实物模型进行预手术操作以及通过制作的螺钉导向模板指导在体手术,可以使复杂的颅脊交界疾患手术简单化,而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寰枢关节 脊柱疾病 内固定器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数字化导航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提高置钉准确率及安全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案 被引量:8
8
作者 管俊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9期5898-5903,共6页
背景: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故临床应用效果也无法量化评价。数字化导航技术可为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提供定位、定向的参考依据,为椎弓根螺钉植入提供准确安全的保证。目的:观察数字化导航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可提... 背景: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故临床应用效果也无法量化评价。数字化导航技术可为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提供定位、定向的参考依据,为椎弓根螺钉植入提供准确安全的保证。目的:观察数字化导航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可提高置钉的准确率及安全性。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开放性临床试验,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住院治疗颈椎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为3组,均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1)椎板部分切除置钉组26例(160枚螺钉),采用椎板部分切除置钉法内固定;(2)管道疏通组27例(156枚螺钉),采用管道疏通法内固定;(3)数字化导航技术组23例(162枚螺钉),采用数字化导航技术辅助颈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固定后随访时间为12个月、36个月。方案设计结果的主要结局为固定后12个月各组颈椎椎弓根螺钉穿透程度分级中的Ⅰ级螺钉百分率评价内固定后螺钉植入位置的准确性;次要结局为固定后36个月各组颈椎椎弓根螺钉穿透程度分级中的Ⅰ级螺钉百分率;固定后12个月、36个月患者寰枢间骨性融合率判断颈椎骨折愈合情况;固定前、固定后12个月、36个月各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判断患者颈部疼痛情况;固定前、固定后12个月、36个月各组患者以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损伤分级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固定后12个月,36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各种置入方法的安全性。试验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指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标准。参与者对试验内容和治疗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讨论:研究方案比较了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3种方法的内固定效果,重点观察和比较数字化导航辅助颈椎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从而为数字化导航技术在临床骨科,尤其是脊柱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应用提供临床应用的量化依据。试验注册信息:试验方案与2016年8月19日在北美临床实验注册中心注册(NCT028808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颈椎 寰枢关节 骨科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数字化导航技术 颈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 骨性融合 寰枢 不良反应 椎板部分切除 管道疏通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后路多轴螺钉-棒系统治疗上颈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梓锋 林斌 +1 位作者 丁真奇 康两期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4期364-366,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多轴螺钉-棒系统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的疗效。方法11例上颈椎骨折患者接受C1后弓与C2椎弓根多轴螺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术前均行X线片、CT三维重建和MRI检查。结果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与脱位复位固定满意,无椎... 目的探讨后路多轴螺钉-棒系统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的疗效。方法11例上颈椎骨折患者接受C1后弓与C2椎弓根多轴螺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术前均行X线片、CT三维重建和MRI检查。结果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与脱位复位固定满意,无椎动脉、脊髓损伤等并发症。11例均获随访,时间3~21(13±2.1)个月,X线片显示寰枢关节无复位丢失,全部患者获得坚固融合。结论后路多轴螺钉-棒系统治疗C1-2骨折脱位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脊柱骨折 脱位 多轴螺钉-棒系统 骨折固定术 后路
下载PDF
颅颈交界区畸形 被引量:26
10
作者 菅凤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82-384,共3页
颅颈交界区(CVJ)畸形的发生发展既有先天胚胎发育因素,又有后天病理生理学及生物力学改变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多种畸形同时存在,错综复杂,如颅底凹陷(BI)、扁平颅底(platybasia)、寰枕融合(AOA)、寰枢椎脱位(AAD,失稳... 颅颈交界区(CVJ)畸形的发生发展既有先天胚胎发育因素,又有后天病理生理学及生物力学改变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多种畸形同时存在,错综复杂,如颅底凹陷(BI)、扁平颅底(platybasia)、寰枕融合(AOA)、寰枢椎脱位(AAD,失稳)等,有时还可同时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症(SM)等,给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带来困难,误诊误治现象时有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位 寰枢关节 寰枕关节 先天畸形 颈椎 综述
下载PDF
后路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寰枢关节半脱位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世长 汪雷 +4 位作者 宋跃明 刘立岷 周春光 周忠杰 杨曦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5年第3期202-208,共7页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A)是常见的累及颈椎的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是寰枢椎半脱位(AAS)、寰枢椎垂直半脱位(VS)和下颈椎半脱位(SAS)。目前累及上颈椎的RA对脊柱外科医师仍是一个挑战,且国内对RA继发AAS的报道较少。目的目的:总结后路固定...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A)是常见的累及颈椎的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是寰枢椎半脱位(AAS)、寰枢椎垂直半脱位(VS)和下颈椎半脱位(SAS)。目前累及上颈椎的RA对脊柱外科医师仍是一个挑战,且国内对RA继发AAS的报道较少。目的目的:总结后路固定融合术治疗RA继发AAS的临床经验。方法方法:2009年3月至2014年5月采用后路固定融合术治疗RA继发AAS患者21例,其中寰枢椎固定融合14例,C1-3悬梁臂支撑固定2例,寰椎后弓切除枕颈融合术3例,RA继发SAS行多节段固定融合2例。其中女19例,男2例;年龄41~75岁,平均(56.8±4.3)岁;病程12~30年,平均(22.7±3.8)年。其中难复性AAS 1例,可复性AAS 20例;单纯AAS 15例,AAS+VS 3例,AAS+SAS 2例,AAS+VS+SAS 1例。按影像学表现分为AAS、VS、SAS。术前、术后采用VAS评分进行疼痛评估,采用Ranawat分级及JOA评分对神经症状进行评估,测量术前、术后寰齿间隙(ADI)和脊髓有效间隙(SAC)。结果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65个月,平均(26.2±10.6)个月。患者术后颈部疼痛症状及神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为71%(12/21),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术后无一例出现螺钉松动及断裂、肾上腺皮质危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结论:对于RA继发AAS的患者需要采取个体化且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寰枢关节 脱位 脊柱融合术 颈椎 关节不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影像学方法测量斜坡椎管角的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长清 丁育健 +3 位作者 张凯 孙伟 李华 赵杰 《脊柱外科杂志》 2014年第4期222-225,共4页
目的测量斜坡椎管角在不同骨科患者群的数值范围,分析X线及CT矢状位重建法测量斜坡椎管角的一致性,并探讨斜坡椎管角的测量对枕颈融合术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189例无上颈髓压迫症患者和37例枕颈部序列异常合并上颈髓压迫症患者,测量颈... 目的测量斜坡椎管角在不同骨科患者群的数值范围,分析X线及CT矢状位重建法测量斜坡椎管角的一致性,并探讨斜坡椎管角的测量对枕颈融合术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189例无上颈髓压迫症患者和37例枕颈部序列异常合并上颈髓压迫症患者,测量颈椎中立位和过屈、过伸位侧位X线片上斜坡椎管角的数值。随机选取有或无上颈髓压迫症患者各10例的颈椎中立位X线和CT正中矢状重建图像,由2位测量者重复测量斜坡椎管角并计算组内相关系数。结果无上颈髓压迫症状者过屈位、中立位和过伸位的斜坡椎管角均显著大于枕颈部序列异常合并上颈髓压迫症患者(P<0.01);前者斜坡椎管角数值的变化范围为23.87°±10.23°,后者为19.10°±7.96°(P<0.01);说明后者的枕颈复合体较前者僵硬并处于异常屈曲位。X线法测量斜坡椎管角的观察者之间组内相关系数为0.619,低于CT重建法的相应值0.897;X线法的观察者组内相关系数在观察者1和观察者2分别为0.635和0.657,也低于CT重建法的相应值0.937和0.924;CT重建法较X线法具有更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得出了不同骨科患者群斜坡椎管角的数值范围,为枕颈融合术患者的体位摆放和枕颈部固定融合角度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术中准确测量斜坡椎管角提供了具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寰枕关节 椎管 脊髓压迫症 放射测量术
下载PDF
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治疗及数字骨科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艾福志 尹庆水 +4 位作者 夏虹 吴增晖 马向阳 王建华 章凯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5年第5期261-268,共8页
目的探讨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治疗及数字骨科技术的应用。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共收治13例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15~62岁(平均37.6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部不适及四肢... 目的探讨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治疗及数字骨科技术的应用。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共收治13例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15~62岁(平均37.6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部不适及四肢麻木无力症状。术前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7例、D级4例、E级2例;ASIA运动评分为56~100分[平均(76±12)分]。13例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中10例为局限融合型(即寰枢关节仅有小部分融合)、3例为广泛融合型(即包括寰枢外侧关节和寰齿关节在内的寰枢关节已大部分融合)。局限融合型切断骨性连接,彻底松解后行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术;广泛融合型则切除齿突,尽量行C_2椎体次全切除术,但保留C2椎体下终板。术前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CAD-RP)技术制作患者颅脊交界区1∶1三维实物模型,通过对三维计算机模型和实物模型的精确分析和模拟手术确立切骨部位及范围,同时为局部融合型TARP手术提供准确的进钉参数;设计并制作TARP手术导向钻套模板,指导2例患者TARP术中的实时精确进钉。结果 13例患者颈部不适和肢体麻木无力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2例ASIA E级(运动评分100分)患者术后分级无变化,但颈部不适缓解;4例D级患者中1例改善至E级,其余3例分级无变化,但术后运动评分改善至86~95分[平均(91±3)分];7例C级患者均改善至D级。11例术前为C、D级的患者术后评分增加8~32分[平均(14±6)分]。术后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8个月),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钉板松脱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可通过2种亚型的分型指导临床治疗方案;通过CAD-RP计算机模型和实物模型精确分析和预手术操作,借助TARP手术导向模板指导在体手术,可以使复杂的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手术简单化,而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寰枢关节 脱位 分型 内固定器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快速成型
下载PDF
蝶形枕颈内固定系统在低龄儿童上颈椎手术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建华 张东升 +3 位作者 郑勇强 廖穗祥 夏虹 尹庆水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6年第3期141-145,共5页
目的研制可用于低龄儿童上颈椎手术的蝶形枕颈内固定系统,并探讨其初步应用效果。方法设计1套符合儿童解剖学特点、低切迹多锚点的枕颈内固定装置,观察1例幼儿应用该枕颈内固定系统的临床效果。结果成功研制由蝶形枕骨板、椎弓根螺钉和3... 目的研制可用于低龄儿童上颈椎手术的蝶形枕颈内固定系统,并探讨其初步应用效果。方法设计1套符合儿童解剖学特点、低切迹多锚点的枕颈内固定装置,观察1例幼儿应用该枕颈内固定系统的临床效果。结果成功研制由蝶形枕骨板、椎弓根螺钉和3.5 mm钛棒组成的蝶形枕颈内固定系统;将该系统用于1例2岁寰枢椎脱位患儿,术后寰枢椎脱位复位满意,脊髓压迫解除,内固定在位良好,术后随访1年,随访期间脊髓功能明显改善,恢复正常行走。结论新型蝶形枕颈内固定系统有效增强了枕骨固定强度,可用于低龄儿童上颈椎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寰枢关节 脱位 枕颈固定 内固定器 骨板 骨螺丝 儿童
下载PDF
小鼠颈椎稳定性异常与老年性痴呆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立石 赵丽娟 +2 位作者 何静春 林桂渺 河本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31-734,共4页
目的:观察颈椎稳定性异常对小鼠空间记忆、智能、白细胞及尿液的影响。方法:将6月龄ICR小鼠分为实验组(n=150)和对照组(n=150),实验组小鼠在枢椎棘突和寰椎关节囊处、对照组在臀部皮下,分别注射30%乳酸15μL/1次/周,连续3周。采用条件... 目的:观察颈椎稳定性异常对小鼠空间记忆、智能、白细胞及尿液的影响。方法:将6月龄ICR小鼠分为实验组(n=150)和对照组(n=150),实验组小鼠在枢椎棘突和寰椎关节囊处、对照组在臀部皮下,分别注射30%乳酸15μL/1次/周,连续3周。采用条件回避试验、漂浮避难试验和白纸试验等方法测定小鼠空间记忆和智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出现记忆与智能进行性减退(P<0.01),并伴有体态的衰老,造血机能先亢进后衰退以及尿蛋白阳性(P<0.01)等现象。结论:颈椎稳定性异常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同时,对机体的刺激程度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寰枢关节 异常 痴呆
下载PDF
前路松解与后路钉棒置入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1年随访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秀钦 廖文胜 +3 位作者 王利民 鲍恒 王卫东 菅炎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3期2043-2048,共6页
背景:经口前路松解后路融合内固定已成为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主流治疗方法,但目前还缺乏长期疗效观察。目的:观察经口前路松解后路融合及钉棒置入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经口前路松解后路融合内固定治疗难... 背景:经口前路松解后路融合内固定已成为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主流治疗方法,但目前还缺乏长期疗效观察。目的:观察经口前路松解后路融合及钉棒置入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经口前路松解后路融合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患者32例,治疗后行颈椎正侧位数字化DR及颈椎MRI影像学检查了解神经压迫解除情况和骨性融合情况;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JOA评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治疗后29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①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寰枢关节复位和骨性融合,实现了复位与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双重目的。②所有患者治疗后脊髓受压明显减轻,神经功能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脊髓、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后无感染、破溃等并发症发生。④影像学检查显示,经口前路松解后路融合内固定是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颈椎 前路松解 经口咽入路 寰枢关节脱位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
下载PDF
寰枢椎脱位伴复杂椎动脉变异的枢椎置钉策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修儒 高延征 +2 位作者 高坤 邵佳 毛克政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43-549,共7页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伴复杂椎动脉变异的枢椎置钉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寰枢椎脱位患者55例,男14例、女41例,年龄(54.0±12.8)岁(范围22~78岁)。单侧椎动脉高跨对侧无椎动脉10例、双侧椎动...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伴复杂椎动脉变异的枢椎置钉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寰枢椎脱位患者55例,男14例、女41例,年龄(54.0±12.8)岁(范围22~78岁)。单侧椎动脉高跨对侧无椎动脉10例、双侧椎动脉高跨伴一侧优势30例、双侧椎动脉高跨双侧发育对称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复位减压内固定手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14.6±5.5)个月(范围6~24个月)。单侧椎动脉高跨的无椎动脉侧及双侧椎动脉高跨伴一侧优势椎动脉的非优势侧行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40椎);单侧椎动脉高跨侧和双侧椎动脉高跨伴一侧优势椎动脉的优势侧行C2内侧"in-out-in"螺钉固定(10椎)、C2峡部螺钉固定(21椎)、C2不置钉仅延长固定节段(9椎)。双侧椎动脉高跨双侧发育对称者,一侧行C2外侧"in-out-in"椎弓根螺钉固定(左10椎,右5椎),另一侧行C2内侧"in-out-in"螺钉固定(8椎)、C2峡部螺钉固定(5椎)、C2不置钉仅延长固定节段(2椎)。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8.5±1.8)分、(13.9±1.3)分、(14.4±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9.40,P<0.001);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JOA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颈椎VAS分别为(3.7±1.9)分、(2.1±0.9)分、(1.6±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53,P<0.001);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VAS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颈椎VAS大于末次随访,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寰枢椎脱位伴复杂椎动脉变异患者的内固定方式可选择C2外侧"in-out-in"螺钉、C2内侧"in-out-in"螺钉、峡部螺钉固定或C2不置钉仅延长固定节段,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寰枢椎关节 关节脱位 椎动脉 椎弓根钉
原文传递
基于侧位X线片上解剖标记点间线段比值判断寰枢椎固定角度是否合理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金海明 罗江涛 +5 位作者 伍其航 陈振雅 梁海波 缪建森 盛孙仁 王向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7期3842-3847,共6页
目的研究一种基于寰枢椎解剖标记点间线段比值判断寰枢椎后路固定融合术中固定角度是否合理的方法。方法横断面研究。根据纳入标准从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拍摄有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的无症状志愿者库中进行筛选... 目的研究一种基于寰枢椎解剖标记点间线段比值判断寰枢椎后路固定融合术中固定角度是否合理的方法。方法横断面研究。根据纳入标准从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拍摄有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的无症状志愿者库中进行筛选,共纳入207例志愿者数据,其中男98例,年龄(40.68±13.87)岁,女109例,年龄(42.64±14.45)岁。在侧位X线片上过枢椎下关节面后缘(a)作平行于齿状突后缘的直线(L),分别交寰枢椎于点b、c和d,测量线段ab、bd、bc、C_(1)-C_(2)角并计算bd/ab和bc/ab值。分别在男性组和女性组中对bd/ab和bc/ab两个数值预测寰枢椎固定角度不合理(≥22°)的能力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计算两种ROC曲线下面积(AUC),并用Delong检验比较两种预测方式的性能,确定区分C_(1)-C_(2)角度是否合理的截断值并计算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男性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c/ab值预测C_(1)-C_(2)角不合理的AUC为0.791(95%CI:0.696~0.867,P<0.001),截断值为0.449,灵敏度为97.3%,特异度为70.0%,检验性能显著优于bd/ab值(截断值1.100,AUC=0.532,95%CI:0.428~0.634,灵敏度为26.3%,特异度为83.3%,P<0.001)。女性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c/ab值预测C_(1)-C_(2)角不合理的AUC为0.804(95%CI:0.745~0.852,P<0.001),截断值为0.488,灵敏度为90.5%,特异度为58.6%,检验性能显著优于bd/ab值(截断值为0.960,AUC=0.687,95%CI:0.624~0.748,灵敏度为90.5%,特异度为44.8%,P=0.041)。结论bc/ab值可作为寰枢椎后路固定融合术中用于预测C_(1)-C_(2)角度不合理的有效指标,并具有较高的诊断精度,其在男性中的截断值为<0.449,在女性中的截断值为<0.4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寰枢椎后路固定融合术 寰枢椎固定角度 下颈椎曲度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原文传递
膝、髋类风湿关节炎与颈椎的相关病变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宏兵 赤木繁夫 +1 位作者 黄公怡 小川亮惠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590-592,共3页
目的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接受全膝、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颈椎受累情况。方法 通过对46 例接受全膝、全髋置换术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颈椎X线片( 包括侧位中立位及侧位过伸、过屈位) 的测量,了解寰枢椎的前后半脱位、垂直半脱位... 目的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接受全膝、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颈椎受累情况。方法 通过对46 例接受全膝、全髋置换术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颈椎X线片( 包括侧位中立位及侧位过伸、过屈位) 的测量,了解寰枢椎的前后半脱位、垂直半脱位和下位颈椎半脱位的发生情况,以及手术时有无颈部症状的主诉,神经学检查是否异常等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30 例患者(65.2%) 有颈椎X线异常的表现。颈椎受累的频率与病史的长短、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型及多关节置换成正相关性。结论在这个选择性的类风湿人群中,有如此高的颈椎发病率,提示医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时,在术前评价、术中麻醉及术后康复时应高度重视颈椎病变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膝关节 髋关节 颈椎病变
原文传递
内镜辅助经颈前路松解后路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泓 王冰 吕国华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44-348,共5页
目的分析内镜辅助经颈前路松解后路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irreducible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IAAD)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7月,39例在我院接受内镜辅助经颈前路松解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IAAD患者... 目的分析内镜辅助经颈前路松解后路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irreducible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IAAD)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7月,39例在我院接受内镜辅助经颈前路松解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I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23例,年龄5-65岁,平均(36.7±14.9)岁。合并寰枕融合8例,类风湿关节炎5例,原发性颅底凹陷症21例。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行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测量寰齿前间距(anterior atlanto-odontoid interval,AADI)和颈髓延髓角(cervico medullary angle,CMA),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时间60-79个月,平均(69.7±7.3)个月,颈痛VAS、JOA评分在术后3个月时和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和术后3个月比较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DI、CMA值术后3个月和术前比较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和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的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前平均JOA评分为(11.6±3.3)分,末次随访时平均(16.2±2.3)分,无内固定失败、假关节等并发症发生,CT证实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内镜辅助经颈前路松解后路内固定治疗IAAD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并长期维持寰枢关节正常解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颈椎 寰枢关节 脱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