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束支区域起搏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术后新发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1
作者 张永旭 王岳松 +4 位作者 杨达 董学滨 曹明勇 汪韶君 涂克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846-1850,共5页
目的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area pacing,LBBaP)对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术后新发心房颤动(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NOAF)和心房高频事件(atrial high rate episodes,AHRE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84例行起搏治... 目的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area pacing,LBBaP)对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术后新发心房颤动(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NOAF)和心房高频事件(atrial high rate episodes,AHRE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84例行起搏治疗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患者,根据心室电极位置分为LBBaP组(n=42)和右室间隔部起搏(RVSP)组(n=42)。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QRS波时限(QRSd)、心室起搏参数,并发症、脑卒中事件和NOAF、AHREs发生率。结果(1)LBBaP组术后NOAF、AHREs发生率均低于RVSP组(P<0.05)。(2)LBBaP组的p-QRSd短于RVSP组(P<0.05)。(3)两组患者心室起搏参数、并发症及脑卒中事件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右室起搏,LBBaP术后AHREs、NOAF的发生率较低,可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区域起搏 右室起搏 心房颤动 心房高频事件 房室传导阻滞
下载PDF
左束支起搏在持续性心房颤动伴慢心室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张宇航 王岳松 +3 位作者 杨达 董学滨 邵旭武 王学忠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慢心室率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因持续性房颤合并慢心室率行起搏治疗的患者56例,依据心室起搏电极植入部位将其分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 目的观察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慢心室率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因持续性房颤合并慢心室率行起搏治疗的患者56例,依据心室起搏电极植入部位将其分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septal pacing,RVSP)组(29例)和LBBP组(27例),并根据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结果,将各组进一步分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亚组和非心衰亚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12个月起搏参数(如阈值、感知和阻抗)、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以及起搏相关并发症、心衰再住院率、新发脑梗死和全因死亡等情况。结果①两组间起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心衰患者术后12个月的NT-proBNP水平较术前均有下降,但RVSP组心衰亚组下降不明显(P>0.05)。②RVSP组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的LVEF、LV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AD显著增大(P<0.05),二尖瓣反流明显加重(P<0.05)。LBBP组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LAD和二尖瓣反流均无明显变化(P>0.05);心衰患者术后12个月LVEF升高,LVDd下降(P均<0.05)。③与术前比较,两组QRS波时限均有延长(P均<0.05),且RVSP组明显长于LBBP组(P<0.05)。④两组起搏相关并发症和心脑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住院率RVSP组高于LBBP组(P<0.05)。结论LBBP在持续性房颤伴慢心室率患者中有助于延缓或逆转心衰患者左心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衰再住院率。LBBP应作为慢心室率房颤患者首选的起搏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慢心室率 心脏起搏器 心功能 心脏超声
下载PDF
决奈达隆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谢舒 邵华 +1 位作者 刘斌 王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89-92,共4页
目的 观察决奈达隆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2组患者入组前均行相关评估并排除抗凝禁忌证,而后给予常规抗凝治疗;治疗组患者口服盐酸决奈达隆片,连续治疗3个... 目的 观察决奈达隆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2组患者入组前均行相关评估并排除抗凝禁忌证,而后给予常规抗凝治疗;治疗组患者口服盐酸决奈达隆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单次心房颤动发作最长持续时间、窦性静息心率变化、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房内径(LAD)、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心房颤动发作总次数、窦性静息心率较治疗前降低,心房颤动发作最长持续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心房颤动发作总次数、窦性静息心率较对照组降低,心房颤动发作最长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较治疗前升高,LVDd、LAD、NT-proBNP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较对照组升高,LVDd、LAD、NT-proBNP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1%,治疗组为6.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决奈达隆可以有效控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室率,缩短心房颤动发作持续时间,减少心房颤动发作次数,维持窦性心律,改善心功能指标,且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奈达隆 阵发性心房颤动 窦性静息心率 左室射血分数 疗效
下载PDF
心房颤动心室率控制治疗进展
4
作者 李佳奇 韩宇博 +2 位作者 邹国良 隋艳波 刘莉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4期725-729,共5页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心室率控制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房室结消融联合起搏的器械治疗。常用于控制心率的药物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类以及具有控制心率作用的其他药物。心率控制药物可改善患者症状,而对...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心室率控制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房室结消融联合起搏的器械治疗。常用于控制心率的药物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类以及具有控制心率作用的其他药物。心率控制药物可改善患者症状,而对于房颤的其他作用以及房颤合并不同疾病的药物选择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器械治疗作为心率控制的最后手段,可改善房颤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器械治疗中最适合房颤及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起搏模式、房颤合并其他疾病心率控制的药物选择以及心率控制药物控制房颤心率以外的其他收益仍需要未来进一步研究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室率控制 药物治疗 器械治疗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颖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7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7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结果:7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12例,占17.14%,设为发生组;未发生心力衰竭58例,占82.86%,设为未发生组;发生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糖尿病占比、高脂血症占比、心房颤动类型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体质量指数≥24 kg/m^(2)、心室率>100次/min、合并高血压、合并营养不良、左心房内径>33 mm、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16%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24 kg/m^(2)、心室率>100次/min、合并高血压、合并营养不良、左心房内径>33 mm、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16%均为影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体质量指数≥24 kg/m^(2)、心室率>100次/min、合并高血压、营养不良、左心房内径>33 mm、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16%均为影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影响因素 体质量指数 心室率 左心房内径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下载PDF
Discharge heart rate and 1-year clinical outcomes in heart failure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6
作者 Fuwei Xing Xin Zheng +5 位作者 Lihua Zhang Shuang Hu Xueke Bai Danli Hu Bing Li Jing L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期52-62,共11页
Backgrou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eart rate and 1-year clinical outcomes in heart failure (H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F), and whether this association depends on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 Backgrou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eart rate and 1-year clinical outcomes in heart failure (H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F), and whether this association depends on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are unclear. W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charge heart rate and 1-year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discharge among hospitalized HF patients with AF, and further explored this association that differ by LVEF level.Methods: In this analysis, we enrolled 1760 hospitalized HF patients with AF from the China Patient-centered Evaluative Assessment of Cardiac Events Prospective Heart Failure study from August 2016 to May 2018. Patients wer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groups with low (<65 beats per minute [bpm]), moderate (65-85 bpm), and high (≥86 bpm) heart rate measured at discharge.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s were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eart rate and 1-year primary outcome, which was defined as a composite outcome of all-cause death and HF rehospitalization.Results: Among 1760 patients, 723 (41.1%) were women, the median age was 69 (interquartile range [IQR]: 60-77) years, median discharge heart rate was 75 (IQR: 69-84) bpm, and 934 (53.1%) had an LVEF <50%. During 1-year follow-up, a total of 792 (45.0%) individuals died or had at least one HF hospitalization. After adjusting for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smoking status, medical history, anthropometric characteristics, and medications used at discharge, the groups with low (hazard ratio [HR]: 1.3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05-1.68,P = 0.020) and high (HR: 1.34, 95% CI: 1.07-1.67,P = 0.009) heart rate were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of 1-year primary outcome compared with the moderate group. 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discharge heart rate and LVEF for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observed (P for interaction was 0.045). Among the patients with LVEF ≥50%, only those with high heart rate were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of primary outcome compared with the group with moderate heart rate (HR: 1.38, 95% CI: 1.01-1.89,P = 0.046), wherea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ith low and moderate heart rate. Among the patients with LVEF <50%, only those with low heart rate were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of primary outcome compared with the group with moderate heart rate (HR: 1.46, 95% CI: 1.09-1.96,P = 0.012), wherea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ith high and moderate heart rate.Conclusions: Among the overall HF patients with AF, both low (<65 bpm) and high (≥86 bpm) heart rates were associated with poorer outcomes as compared with moderate (65-85 bpm) heart rate. Among patients with LVEF ≥50%, only a high heart rate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isk;while among those with LVEF <50%, only a low heart rate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isk as compared with the group with moderate heart rate.Trail Registration: Clinicaltrials.gov;NCT028788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ial fibrillation Heart failure Heart rat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原文传递
静脉应用地尔硫卓和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心功能衰竭伴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叶显华 袁洪 +2 位作者 凌峰 王宁夫 张邢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比较在中重度心功能衰竭伴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的老年患者静脉注射地尔硫卓和美托洛尔控制心室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将72例中重度心功能衰竭伴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的老年患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地尔硫卓和美托洛... 目的比较在中重度心功能衰竭伴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的老年患者静脉注射地尔硫卓和美托洛尔控制心室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将72例中重度心功能衰竭伴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的老年患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地尔硫卓和美托洛尔静脉注射,观察有效率及血压、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地尔硫卓组有效率为94.6%,用药前心室率为149±26次/min、用药后120min降至97±19次/min,下降幅度为35%;美托洛尔组有效率为97.1%,用药前后心室率分别为150±27、95±18次/min,下降幅度为37%。两组血压均有下降但多在正常范围,地尔硫卓组无心功能恶化,美托洛尔组1例心功能恶化。结论静脉注射地尔硫卓和美托洛尔均能有效地控制老年中重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且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心功能衰竭 心房颤动 心室率 地尔硫卓 美托洛尔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静脉注射艾司洛尔与胺碘酮控制快速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即时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学慧 温素云 王静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62-864,共3页
目的 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艾司洛尔与胺碘酮控制快速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 8例快速心房颤动的患者 (心室率≥ 12 0次 /min ,心功能Ⅱ~Ⅳ级 )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和胺碘酮。结果 艾司洛尔和... 目的 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艾司洛尔与胺碘酮控制快速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 8例快速心房颤动的患者 (心室率≥ 12 0次 /min ,心功能Ⅱ~Ⅳ级 )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和胺碘酮。结果 艾司洛尔和胺碘酮控制快速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82 1%和 84 6 % (P >0 0 5 ) ,心室率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4 4 %和 4 0 % (P >0 0 5 ) ,平均用药有效时间分别为 5 8± 3 1min和 2 4 6± 8 2min(P <0 0 1)。艾司洛尔组有 1例出现症状性低血压 ,1例出现心动过缓 ,无心衰加重表现。结论 静脉注射艾司洛尔能有效、迅速、安全地控制快速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 ,尤其是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功能不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胺碘酮 心房颤动 心室率
下载PDF
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控制持续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率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9
9
作者 官功昌 王东琦 +5 位作者 李宏波 陈新义 寿锡凌 刘新宏 王亚丽 梁磊 《心脏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81-82,共2页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静脉制剂用于控制持续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8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分别接受了静脉美托洛尔(A组)和去乙酰毛花苷(B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室率明显降低,A组31例,心室率平均下降39...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静脉制剂用于控制持续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8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分别接受了静脉美托洛尔(A组)和去乙酰毛花苷(B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室率明显降低,A组31例,心室率平均下降39±16次/min,最大效应时间30min;B组27例,心室率平均下降30±9次/min,最大效应时间2h;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未因药物的副作用而终止治疗。结论美托洛尔静脉制剂能迅速有效、安全地控制持续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美托洛尔 去乙酰毛花苷 心室率
下载PDF
比索洛尔与美托洛尔对心房颤动患者运动过程中心室率影响的差异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潇 黄青霞 +5 位作者 徐劲松 余韵 谢峰 周微 刘越 孙小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4期4237-4240,共4页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与美托洛尔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活动过程中心室率影响的差异。方法根据药物使用种类及时间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9月42例窦性心律患者(23例使用美托洛尔,19例使用比索洛尔)和5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28例...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与美托洛尔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活动过程中心室率影响的差异。方法根据药物使用种类及时间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9月42例窦性心律患者(23例使用美托洛尔,19例使用比索洛尔)和5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28例使用美托洛尔,22例使用比索洛尔)在6 min步行试验过程中的心室率变化情况,从而分析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对心室率的不同作用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在使用药物前后,活动过程中心室率变化均经历了先上升再下降的过程。使用药物前,窦性心律组在活动过程中的最大心室率出现在第5分钟,房颤组出现在第3分钟;使用美托洛尔后,窦性心律组患者活动过程中的最大心室率仍出现在第5分钟,房颤组患者活动过程中的最大心室率仍出现在第3分钟;使用比索洛尔后,窦性心律组患者活动过程中的最大心室率延迟出现在第6分钟,房颤组患者活动过程中的最大心室率延迟出现在第5分钟。窦性心律组,使用两种药物的患者休息5 min后心室率与活动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使用两种药物的患者休息5 min后心室率与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于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降低患者活动过程中最大心室率方面的作用更明显;比索洛尔可能具有延迟患者活动过程中心室率峰值再出现的作用,可能具有更为明显的心室率控制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比索洛尔 美托洛尔 6min步行试验 心室率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案对持续性快室率心房颤动患者疾病感知和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周佳莉 梁景煜 +1 位作者 余小梅 刘华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4期55-58,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持续性快室率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疾病感知和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持续性快室率房颤患者共129例,采用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BIPQ)及医学应对...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持续性快室率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疾病感知和医学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持续性快室率房颤患者共129例,采用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BIPQ)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进行调查研究,共回收得到127例患者的问卷,将其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射频消融术,58例)和药物组(69例)。比较两组问卷结果及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结果手术组认知表征得分、疾病感知总得分、面对维度得分均高于药物组,情绪表征、回避维度、屈服维度得分均低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疾病理解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认知表征、疾病理解力得分与面对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P<0.01),与回避、屈服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0,P<0.05)。两组情绪表征得分与屈服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P<0.05)。手术组情绪表征得分与回避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P<0.05),与面对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0,P<0.05)。结论经手术治疗的持续性快室率房颤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更为严重,且更倾向于采取面对的应对方式。经药物治疗的患者,情绪更易受疾病影响,且更倾向于采取回避、屈服的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快室率心房颤动 治疗方案 疾病感知 医学应对方式
下载PDF
地尔硫与西地兰联合静脉应用控制快速性房颤心室率的疗效 被引量:3
12
作者 耿宁 刘兴利 +1 位作者 孙兆清 孙英贤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3期181-182,共2页
目的比较地尔硫与西地兰联合静脉应用与地尔硫单独静脉应用对房颤快速心室率的控制。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08年1-9月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地尔硫与西地兰联合静脉应用组(A组)及地尔硫单独静脉应用组(B组),... 目的比较地尔硫与西地兰联合静脉应用与地尔硫单独静脉应用对房颤快速心室率的控制。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08年1-9月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地尔硫与西地兰联合静脉应用组(A组)及地尔硫单独静脉应用组(B组),每组各25例患者。A组与B组均先给予地尔硫0.25mg/kg静脉推注,继以10mg/h持续静脉泵入,观察15min后,如心率大于100次/min,再次给予地尔硫0.25mg/kg静脉推注。A组于首次应用地尔硫时,给予西地兰0.4mg静脉推注。结果用药过程中,A组5例、B组3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A组进入评价的20例有效17例(85%),B组进入评价的22例有效11例(50%)。A组有效率高于B组(P<0.05)。结论地尔硫与西地兰联合静脉应用控制房颤快速心室率的效果优于地尔硫单独静脉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尔硫 西地兰 心房纤颤 心室率
下载PDF
大连市房颤住院患者诊治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蒋海杰 朱宁 王常青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心房纤颤(房颤)住院患者年龄、病因、房颤类型、脑卒中等流行病学特征及不同类型房颤的治疗现状。[方法]对2003~2004年大连市6家综合医院诊断的房颤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共964例,房颤病因...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心房纤颤(房颤)住院患者年龄、病因、房颤类型、脑卒中等流行病学特征及不同类型房颤的治疗现状。[方法]对2003~2004年大连市6家综合医院诊断的房颤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共964例,房颤病因主要为高血压44.6%,冠心病30.4%。心力衰竭22.3%。(3)房颤类型中阵发性房颤28.6%,持续性房颤14.1%,持久性房颤57.2%。阵发性房颤复律及维持窦律治疗占56%,发作时治疗药物多为西地兰、胺碘酮,其次为普罗帕酮、β阻滞剂。慢性房颤78%采用心室率控制治疗,常用药物为地高辛、β阻滞剂,其次为钙拮抗剂及胺碘酮。(4)本组脑卒中患病率为9.4%,各种类型房颤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5)本组患者69.7%接受抗血小板治疗,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者仅占4%,抗凝治疗严重不足。[结论]大连地区心房纤颤住院患者年龄、病因、房颤类型、脑卒中等流行病学特征与国内其他地区相似,阵发性房颤以节律控制为主,慢性房颤绝大多数采用心室率控制治疗。抗凝治疗严重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脑卒中 复律治疗 心室率控制治疗
下载PDF
艾司洛尔与胺碘酮控制快速心房颤动心室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金莹 姚丹林 李渊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16期21-23,共3页
目的:比较急诊静脉注射艾司洛尔、胺碘酮控制快速房颤心室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5例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分别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和艾司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艾司洛尔组心率减慢情况显著优于胺碘酮组,差异... 目的:比较急诊静脉注射艾司洛尔、胺碘酮控制快速房颤心室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5例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分别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和艾司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艾司洛尔组心率减慢情况显著优于胺碘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司洛尔组平均起效时间、心室率下降幅度均显著优于胺碘酮组(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和胺碘酮在控制快速房颤患者心室率方面都同样安全和有效,艾司洛尔较胺碘酮能更快、更有效地控制快速房颤的心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胺碘酮 心房颤动 心室率
下载PDF
西地兰与美托洛尔合用控制快速心房纤颤心室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谢苗荣 杨立沛 +2 位作者 庄海舟 刘凤奎 沈潞华 《中国医药导刊》 2000年第6期22-24,共3页
目的:观察西地兰与美托洛尔合用控制快速心房纤颤心室率的效果。方法:突发快速心房纤颤持续6小时以内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西地兰加美托洛尔组(CM组,n=25)和单用西地兰组(C组,n=25)。CM组立即静脉注射西地兰0.4mg,口服美托洛尔25mg,30分... 目的:观察西地兰与美托洛尔合用控制快速心房纤颤心室率的效果。方法:突发快速心房纤颤持续6小时以内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西地兰加美托洛尔组(CM组,n=25)和单用西地兰组(C组,n=25)。CM组立即静脉注射西地兰0.4mg,口服美托洛尔25mg,30分钟后再服美托洛尔25mg;C组立即静脉注射西地兰0.4mg,4小时后再注射0.4mg。用药开始后每30分钟纪录心电图及血压,共8小时。结果:CM组用药后1小时心室率即明显下降(与用药前相比P<0.05);CM组用药4小时后92%的患者心室率降到90次/分以下,而C组只有44%的心室率达到这一水平(P<0.01)。两组房颤的转复率相仿,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西地兰加美托洛尔较之单用西地兰能更迅速、有效、安全地控制快速房颤的心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西地兰 美托洛尔 心室率 疗效
下载PDF
快室率房颤伴心力衰竭采用胺碘酮联合琥珀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对其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荣仔萍 董十月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344-346,共3页
目的 探讨快室率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琥珀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心功能、心室率的影响.方法 截选医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80例快室率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 目的 探讨快室率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琥珀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心功能、心室率的影响.方法 截选医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80例快室率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分别评价2组心室率(活动后心室率、静息心室率)、心功能变化(射血分数-EF、心搏量-SV、心输出量-CO及左心室舒张早期/晚期速度峰值比值-VA/VE),统计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所发生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运动后心室率、静息心室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而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运动后心室率、静息心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VA/VE值明显低于治疗前,EF、SV、CO明显高于治疗前,而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VA/VE值明显低于对照组,EF、SV、C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χ2=7.77,P=0.02).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快室率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琥珀美托洛尔缓释片可有利于患者心室率及心功能的改善,且效果显著、安全,因此可推荐为临床患者治疗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室率房颤伴心力衰竭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琥珀美托洛尔缓释片 心室率 心功能
下载PDF
普罗帕酮与毛花苷丙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霍永佳 陈莺 陈丽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7期520-522,共3页
目的 比较静脉应用普罗帕酮与毛花苷丙治疗快速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心室率的即时效应及安全性。方法  4 6例房颤患者 ,心室率≥ 12 0次 /min ,心功能Ⅱ级以上 (NYHA)。采用随机方法分组 ,分别静脉应... 目的 比较静脉应用普罗帕酮与毛花苷丙治疗快速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心室率的即时效应及安全性。方法  4 6例房颤患者 ,心室率≥ 12 0次 /min ,心功能Ⅱ级以上 (NYHA)。采用随机方法分组 ,分别静脉应用普罗帕酮与毛花苷丙。结果 普罗帕酮、毛花苷丙组控制房颤快速心室率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0 %和 6 0 .9% (P <0 .0 5 ) ;心室率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 35 %和 2 5 % (P <0 .0 1) ;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 (2 3.1±8.2 )min和 (5 0 .7± 10 .4 )min(P <0 .0 1)。普罗帕酮有 1例出现症状性低血压 ,1例出现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无心衰加重表现。结论 静脉应用普罗帕酮能迅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帕酮 毛花苷丙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心室率
下载PDF
美托洛尔对伴长RR间期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崔晶 董建增 +7 位作者 杜昕 闫倩 宁曼 徐霞 蒋晨曦 康俊萍 刘小慧 马长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5期389-393,共5页
目的评价美托洛尔在伴长RR间期(RR间期>1.5 s)的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持续性房颤伴RR间期>1.5 s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25 mg每日2次,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24 h和清醒状态时有RR间期≥2.5 ... 目的评价美托洛尔在伴长RR间期(RR间期>1.5 s)的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持续性房颤伴RR间期>1.5 s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25 mg每日2次,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24 h和清醒状态时有RR间期≥2.5 s的患者比率,最长RR间期、平均心室率、最大心室率、最小心室率及心率变异性(HRV)的时域参数[24 h 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和频域参数[高频(HF)、低频成分(LF)]。结果除3例自发转复为窦性心律,1例应用地高辛,1例失访外,最终入选95例。治疗后,最长RR间期从2 200±540(1 500~3 520)ms延长到2 400±490(1 510~3 560)ms(P<0.001);平均心室率、最大心室率、最小心室率均显著降低(79.78±13.31次/分vs 93.67±15.74次/分,151.82±25.08次/分vs 175.64±24.32次/分,40.78±9.79次/分vs 47.04±11.49次/分,P均<0.01);SDNN、RMSSD、HF和LF均显著增加(233.9±40.8 ms vs 209.7±54.2 ms,270.1±74.0 ms vs 240.2±40.8 ms,18 572.2±6 667.4 ms2 vs 13 997.0±5 491.3 ms2,11 373.7±4 486.6 ms2 vs 8 599.4±3 669.3 ms2,P均<0.01);全天有RR间期≥2.5s的患者,治疗前后无差异[36.8%(35/95)vs 28.4%(27/95),P>0.05];清醒状态有RR间期≥2.5 s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明显增多[8.4%(8/95)vs 6.3%(6/95),P>0.05]。无近似晕厥及晕厥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于有β受体阻滞剂适应证伴有长RR间期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口服美托洛尔仍然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持续性心房颤动 长RR间期 心室率控制 美托洛尔
下载PDF
小剂量氨茶碱治疗缓慢室率性房颤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孟军 刘班 张锐 《实用老年医学》 CAS 1997年第2期70-71,共2页
目的研究小剂量氨茶碱对老年缓慢心室率性心房纤颤的长期疗效。方法15例有症状的老年缓慢心室率性房颤病人口服氨茶碱(150mg/d)。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3、6、9及12个月行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以均数... 目的研究小剂量氨茶碱对老年缓慢心室率性心房纤颤的长期疗效。方法15例有症状的老年缓慢心室率性房颤病人口服氨茶碱(150mg/d)。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3、6、9及12个月行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秩和检验分析差异显著性。结果治疗后第7天静息心率、24小时平均心率、最慢心率及最快心率分别增加38%(P<0.01)、28%(P<0.01)、26%(P<0.05)及16%(P<0.01),24小时>2500ms的心脏停搏次数减少94%(P<0.01),室性早搏次数增加6%,但差异不显著。随访12个月(中位数),各项参数与治疗后第7天的结果相似,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小剂量氨茶碱治疗老年缓慢心室率性房颤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茶碱 心房纤颤 心室率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心室率控制满意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表现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艳敏 支力大 朱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 :评价心室率控制满意的持续性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的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 (Holter)表现。  方法 :选择心室率控制满意的 12 2例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心功能 (NYHA)分级 ~ 级。回顾性分析其 Holter,观察心室率及... 目的 :评价心室率控制满意的持续性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的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 (Holter)表现。  方法 :选择心室率控制满意的 12 2例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心功能 (NYHA)分级 ~ 级。回顾性分析其 Holter,观察心室率及长 RR间期的动态表现 ,并对部分患者进行随访。  结果 :Holter检查结果示日平均心室率为 78.5 3± 8.12 (6 5~ 90 )次 /分。平均最快心率 143.79± 2 8.85 (90~ 183)次 /分 ,平均最慢心率 5 1.0 4± 7.5 2 (34~ 71)次 /分。6 2 / 12 2例 (5 0 .82 % )出现 <5 0次 /分的心动过缓。32 / 12 2例 (2 6 .2 3% )出现 <45次 /分的心动过缓。 95 / 12 2例 (77.87% )出现 >1.5秒的长 RR间期 ,平均最长 RR间期为 2 .38± 0 .5 5 (4 .6 4~1.6 0 )秒。 14/ 12 2例 (11.48% )出现 >3.0秒的长 RR间期。随访结果表明 ,长 RR间期未见进一步加重。  结论 :心室率控制满意的房颤患者 ,休息及睡眠时出现长 RR间期及心动过缓是常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房颤动 心室率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