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Shen Song Yang Xin Capsule on Myocardial -lectrophysiology of Acute Atrial Fibrillation in Canine Model 被引量:2
1
作者 Kai Zhang Liang Shi +2 位作者 Hai-Jiao Tang Long Yang Xin-Chun Y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0期2513-2514,共2页
Atrial fibrillation (AF)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arrhythmia, which is reported to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stroke by five to seven tblds, leading to the irregular ventricular rhythm and adversely impacted life q... Atrial fibrillation (AF)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arrhythmia, which is reported to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stroke by five to seven tblds, leading to the irregular ventricular rhythm and adversely impacted life quality, and the mortality could be increased as well by AF per se. Shen Song Yang Xin (SSYX) capsule is a nove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sed of more than a dozen Chinese medicine herbs with significant antiarrhythmic effect. In the current study, the effect of SSYX capsule has been tested in an animal study and it was also indicated by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positive drug-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However,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SSYX capsule as antiarrhythmic drug is not completely clear yet. This study tri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SYX capsule on the myocardial electrophysiology of acute AF dog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TYLCHOLINE animal model atrial fibrillation Rapid atrial pacing Shen Song Yang Xin Capsule
原文传递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atrial fibrillation based on animal models
2
作者 Qian GONG Xuan LE +1 位作者 Pengcheng YU Lenan ZHU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35-152,共18页
Atrial fibrillation(AF)is the most prevalent sustained cardiac arrhythmia among humans,with its incidence increasing significantly with age.Despite the high frequency of AF in clinical practice,its etiology and manage... Atrial fibrillation(AF)is the most prevalent sustained cardiac arrhythmia among humans,with its incidence increasing significantly with age.Despite the high frequency of AF in clinical practice,its etiology and management remain elusive.To develop effective treatment strategies,it is imperative to comprehe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AF;therefore,the establishment of animal models of AF is vital to explore its pathogenesis.While spontaneous AF is rare in most animal species,several large animal models,particularly those of pigs,dogs,and horses,have proven as invaluable in recent years in advancing our knowledge of AF pathogenesis and developing novel therapeutic options.This review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of various animal models of AF,with an emphasis on the unique features of each model and its utility in AF research and treatment.The data summarized in this review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s of AF and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ovel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ial fibrillation animal model THERAPEUTIC
原文传递
Mathematical models of canine right and left atria cardiomyocytes
3
作者 Ling XIA Ying-lan GONG +3 位作者 Xiu-wei ZHU Yu ZHANG Qi SUN Heng-gui ZH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6期402-416,共15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build two mathematical models of canine ionic currents specific to right atria and left atria.The canine left atria mathematical model was firstly modified from the Ramirez-Nattel-Courteman...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build two mathematical models of canine ionic currents specific to right atria and left atria.The canine left atria mathematical model was firstly modified from the Ramirez-Nattel-Courtemanche(RNC) model using the recently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of ionic currents and was further developed based on our own experimental data.A model of right atria was then built by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right atria and left atria.The two developed models well reproduced the experimental data on action potential morphology,the rate dependence,and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restitution.They are useful for investigating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canine regional action potentials and would help the simulation of whole heart excitation propagation and cardiac arrhythmia in the near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ial fibrillation canine atria Mathematical model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restitution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方法制作犬心房颤动模型的安全性分析
4
作者 麦麦提阿卜杜拉·麦麦提敏 杨徐 +6 位作者 张玲 麦麦提艾力·麦麦提敏 曹桂秋 李耀东 孙华鑫 马嵋 汤宝鹏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6期416-421,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开胸植入电极法与X线透视下经颈外静脉植入电极法制作心房快速起搏模型的安全性,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动物模型的制作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起搏器电极植入途径的不同,将12只实验犬随机分为两组,开胸组(n=6)开胸后在左心耳固... 目的通过比较开胸植入电极法与X线透视下经颈外静脉植入电极法制作心房快速起搏模型的安全性,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动物模型的制作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起搏器电极植入途径的不同,将12只实验犬随机分为两组,开胸组(n=6)开胸后在左心耳固定起搏电极,介入组(n=6)经颈外静脉途径植入起搏器电极至右心耳或右心房。待一般情况稳定后,开启起搏器予以连续起搏6周,两组起搏频率均为400次/min。分别在基础状态和持续起搏6周后进行心脏B超检查,评估心脏结构的变化。术后通过观察伤口、监测体温、检测降钙素原以及NT-proBNP,评估是否有皮下感染、囊袋感染、血性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结果12只犬中,开胸组1只术后第3天死亡,介入组1只术后第7天猝死,其余10只犬均完成实验。两组均能诱发房颤。起搏前和起搏6周后,两组心脏结构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左心房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右心房以及右心室内径均较起搏前增大。但两组射血分数起搏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开胸组心衰发生率明显高于介入组(50.0%vs.16.7%,P<0.05),两组感染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66.7%vs.33.3%,P<0.05)。结论制作心房快速起搏犬模型时,从降低感染率和心衰发生率的角度而言,X线透视下颈外静脉植入电极法要优于开胸植入电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心房刺激 心房颤动 感染 心力衰竭
下载PDF
自发持续性心房颤动动物实验模型的探索研究
5
作者 张冬 张敏 +1 位作者 朱瑾彦 李彬 《实验动物科学》 2023年第3期61-70,共10页
目的探索建立自发持续性房颤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选择贵州小型猪,经麻醉诱导、呼吸插管后建立二尖瓣返流及假手术组模型。二尖瓣返流模型组4只,对照假手术组4只,对比观察术后最长周期(6个月)内自发持续性房颤的发生与发展,期间(术前、... 目的探索建立自发持续性房颤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选择贵州小型猪,经麻醉诱导、呼吸插管后建立二尖瓣返流及假手术组模型。二尖瓣返流模型组4只,对照假手术组4只,对比观察术后最长周期(6个月)内自发持续性房颤的发生与发展,期间(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测,以便明确房颤及瓣膜返流情况。期间模型若出现自发持续性房颤,实验即刻终止,并进行三维电生理标测;若实验动物模型未出现自发持续性房颤,最长观察时间为6个月,并进行三维电生理标测及房颤易感性检验。结果成功建立二尖瓣返流及假手术组模型,各组最长周期(6个月)内均未出现自发持续性房颤;二尖瓣返流组左心房明显扩大,出现明显结构重构;与对照组相比,二尖瓣返流组短时间房颤片段显著减少,起搏刺激后房颤心率/全部心率比例显著增加;二尖瓣返流组与对照组相比房颤易感性明显增高。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持续性房颤的动物实验模型1例,并发现二尖瓣返流可以引起房颤易感性的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二尖瓣返流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氯化钙-乙酰胆碱混合液诱导小鼠心房颤动心房纤维化模型的构建
6
作者 张婷 陈帅 +2 位作者 刘星 宁彬 杨志伟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40-442,共3页
目的 经小鼠尾静脉注射氯化钙-乙酰胆碱混合液,诱发小鼠阵发性心房颤动,制备小鼠心房颤动(房颤)后心房纤维化模型。方法 选取健康C57小鼠10只,10月龄,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房颤组各5只;房颤组经小鼠尾静脉注射氯化钙-乙酰胆碱(氯化钙5 ... 目的 经小鼠尾静脉注射氯化钙-乙酰胆碱混合液,诱发小鼠阵发性心房颤动,制备小鼠心房颤动(房颤)后心房纤维化模型。方法 选取健康C57小鼠10只,10月龄,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房颤组各5只;房颤组经小鼠尾静脉注射氯化钙-乙酰胆碱(氯化钙5 mg/mL,乙酰胆碱25 ug/mL,0.1 mL/10 g)混合液诱发小鼠房颤,同时用生物信号采集分析仪记录小鼠心电图,每隔24 h注射一次;对照组经小鼠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0.1 mL/10 g),每隔24 h注射一次;连续10 d后行心脏彩超检查后提取小鼠心耳蛋白质,检测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小鼠尾静脉注射氯化钙-乙酰胆碱混合液10 d后,与对照组相比,房颤组的心耳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小鼠尾静脉注射氯化钙-乙酰胆碱混合液可成功诱发小鼠阵发性房颤,并成功诱导小鼠房颤后心房纤维化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氯化钙-乙酰胆碱 动物模型 小鼠
下载PDF
SD大鼠房颤模型的构建及其外周血IL-17A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李阅历 钟理 +3 位作者 杨攀 陈兴华 邬娜 李亚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3-258,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与临床接近且造模周期短的房颤小动物模型,并探讨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在房颤发生中的变化。方法 20只健康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房颤组和阴性... 目的建立一种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与临床接近且造模周期短的房颤小动物模型,并探讨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在房颤发生中的变化。方法 20只健康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房颤组和阴性对照组,房颤组经食道快速心房起搏后,观察房颤诱发的情况,并记录房颤诱发前后心电图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IL-17A、CRP的浓度,Masson三色染色法观察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的改变。结果房颤组大鼠经食道快速心房起搏后,均造模成功,总诱发率为96%,持续时间为(45.52±60.88)s。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大鼠心率显著加快,QRS间期及QT间期均显著延长(P<0.05)。房颤组血浆中IL-17A、CRP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且随房颤发生次数的增多浓度有上升趋势,房颤组心房纤维化程度较对照组严重,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食道快速心房起搏方法构建房颤大鼠模型成功率高、重复性好、周期性短,是较理想的造模方法之一;IL-17A、CRP可能在房颤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7A 心房颤动 心房起搏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高频刺激左心房引起家兔慢性心房颤动 被引量:12
8
作者 韦开福 王景峰 +4 位作者 李飞 张丽媛 袁沃亮 谢双伦 伍卫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00-702,共3页
目的:探讨以高频率起搏刺激左心房建立家兔慢性心房颤动模型的方法。方法:20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为假手术组,植入起搏器但不起搏,实验组10只家兔予开胸植入高频率起搏器(1000次/分)刺激左心房30d,术后定期监测起搏、心... 目的:探讨以高频率起搏刺激左心房建立家兔慢性心房颤动模型的方法。方法:20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为假手术组,植入起搏器但不起搏,实验组10只家兔予开胸植入高频率起搏器(1000次/分)刺激左心房30d,术后定期监测起搏、心房颤动的发生情况、房颤时心室率变化,同时测定起搏前及房颤发生后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均完成了实验,术后第7d,7只(70%)兔发生了房颤,2周时共有8只(80%)发生了房颤并能稳定维持(与对照组比较,P<0·01),30d时仍示房颤,其余2只兔至30d时仍呈起搏心律,对照组则未发生任何心律失常情况。心房颤动时的心室率最初明显增快(P<0·05),随后有所降低(P<0·05),但仍高于基础心室率(P<0·05)。AERP缩短,AERP频率适应不良,与基础状态相比有显著意义。结论:长期高频率起搏刺激家兔左心房是建立慢性房颤模型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刺激 心房颤动 动物模型 家兔
下载PDF
乙酰胆碱诱发犬急性心房颤动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杨诏旭 蔡振杰 +2 位作者 王跃民 张晓东 周更须 《心脏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 :研究乙酰胆碱 (ACh)诱发犬急性心房颤动模型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取 10条健康杂种犬 ,给予持续静注 ACh及心房快速起搏 ,测定房颤持续时间 ,根据房颤持续时间逐渐增加药量 ,直至通过心房快速起搏可以诱发出持续性房颤 (≥ 3m in)... 目的 :研究乙酰胆碱 (ACh)诱发犬急性心房颤动模型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取 10条健康杂种犬 ,给予持续静注 ACh及心房快速起搏 ,测定房颤持续时间 ,根据房颤持续时间逐渐增加药量 ,直至通过心房快速起搏可以诱发出持续性房颤 (≥ 3m in)为止。给药前及给药后测定心率 ,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 ,心房有效不应期 ,给药前后及房颤发生后测定左室内压及左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 (± dp/ dtmax)。结果 :在给予 ACh前 ,通过心房快速起搏均未能诱发出持续性房颤 ,随着 ACh量的逐渐增加 ,诱发出房颤的时间逐渐延长 ,当增加到一定量 (18± 8μg· kg- 1·min- 1 )之后 ,10只犬均可以通过心房快速起搏诱发出持续性房颤 ,有 1只犬不需诱发即可出现 ,其持续时间为 34 4± 173s。测定犬心率明显减慢 (15 7± 2 5 vs138± 2 0· m in- 1 ,P<0 .0 1) ,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延长 (4 4± 13vs81±2 4ms,P<0 .0 1) ,心房有效不应期明显缩短 (80± 16 vs 6 0± 13m s,P<0 .0 1) ,使用 ACh后左室内压及其最大上升、下降速率差异不显著 (140± 2 9vs 12 9± 15 m m Hg· s- 1 ,P>0 .0 5 ;2 75 2± 876 vs 2 434± 5 31mm Hg· s- 1 ;-3115± 10 6 7vs- 2 70 7± 714m m Hg· s- 1 ,P>0 .0 5 ) ,房颤发生后则明显降低 (12 9± 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 心房快速起搏 心房颤动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犬慢性快速心房起搏心房颤动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4
10
作者 刁鸿英 马长生 +7 位作者 李淑梅 刘兴鹏 张晓 魏毅东 周玉杰 赵桂茹 赵霞 方祖祥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2期98-100,共3页
报道犬慢性快速心房起搏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模型的建立方法。取杂种犬 13只 ,安置实验用埋藏式高频率心脏起搏器快速起搏 ( 3 70~ 4 0 0次 /分 )心房 8~ 10周。于起搏前及起搏 8~ 10周后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房程序电刺激和burst... 报道犬慢性快速心房起搏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模型的建立方法。取杂种犬 13只 ,安置实验用埋藏式高频率心脏起搏器快速起搏 ( 3 70~ 4 0 0次 /分 )心房 8~ 10周。于起搏前及起搏 8~ 10周后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房程序电刺激和burst刺激。 10只犬完成实验。快速起搏前所有犬均未能用心房程序刺激诱发出持续性房颤 ( >15min) ,2只 ( 2 0 %)可用burst刺激诱发出非持续性房颤。起搏 8~ 10周后 ,3只 ( 3 0 %)犬不需诱发即出现房颤。 8只 ( 80 %)可经程序刺激诱发出持续性房颤 ,其平均持续时间为 5 3± 11min。 10只犬 ( 10 0 %)均可用burst刺激诱发出持续性房颤。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快速起搏后犬心房面积显著增大 (左房 :6.4± 1.3cm2 vs 11.1± 1.8cm2 ;右房 :4 .2± 1.1cm2 vs 7.8± 1.3cm2 ,P均 <0 .0 0 1)。结论 :犬慢性快速心房起搏房颤模型具有房颤诱发率高、持续时间长、重复性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起搏 心房颤动 动物模型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自制新型封堵器堵闭犬左心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志宏 秦永文 +4 位作者 吴弘 胡建强 王胜强 丁仲如 刘宗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89-992,共4页
目的在实验犬模型上评价新型左心耳封堵器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用自行研制的新型左心耳封堵器经导管封堵20只犬的左心耳,并于术后2周至6个月观察封堵器表面内膜生长情况、有无血栓和移位。采用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封... 目的在实验犬模型上评价新型左心耳封堵器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用自行研制的新型左心耳封堵器经导管封堵20只犬的左心耳,并于术后2周至6个月观察封堵器表面内膜生长情况、有无血栓和移位。采用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封堵器表面内膜及内皮生长情况。透射电镜检查内皮及组织细胞有无生长异常。结果 14只犬即刻成功植入封堵器。术后检查封堵器无移位,表面无血栓,左心耳完全封闭。光镜及扫描电镜检查显示,术后1个月封堵器表面覆盖纤维内膜组织,上有内皮细胞生长,3个月则完全被内皮覆盖。透射电镜检查见内皮细胞、封堵器附近心房肌肌节及线粒体形态、结构正常。肉眼及光镜下见肺、脾、肝、肾无栓塞或梗死表现。结论新型左心耳封堵装置操作方便、安全可行,长期植入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堵器 左心耳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电刺激建立交感神经介导的急性房颤犬模型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祁娜 姜涛 +5 位作者 季萌 王欢 徐晓霞 杨曦 张峰 侯月梅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期5-10,I0001,共7页
目的建立交感神经张力异常介导的急性房颤动物模型的方法学。方法将16只随意来源犬分为三组:对照组(n=4),右侧星状神经节(RSG)组(n=6)和左侧星状神经节(LSG)组(n=6),测定心房和肺静脉不同部位的房颤诱发率、房颤持续时间。结果 RSG刺激... 目的建立交感神经张力异常介导的急性房颤动物模型的方法学。方法将16只随意来源犬分为三组:对照组(n=4),右侧星状神经节(RSG)组(n=6)和左侧星状神经节(LSG)组(n=6),测定心房和肺静脉不同部位的房颤诱发率、房颤持续时间。结果 RSG刺激显著增加右心房(RA)的房颤诱发率和持续时间(P<0.05),LSG刺激显著增加左心房(LA)、左上肺静脉(LSPV)、左下肺静脉(LIPV)的房颤诱发率和持续时间(P<0.05);与刺激时相比,RSG切除显著降低RA的房颤诱发率和持续时间(P<0.05);LSG切除显著降低LA、LSPV、LIPV的房颤诱发率和持续时间(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电刺激同时快速心房起搏6h可成功建立交感神经介导的急性房颤犬模型,星状神经节电刺激使心房和肺静脉部位的房颤诱发率显著升高,房颤持续时间显著延长,去星状神经节支配可减少房颤的发生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交感神经 模型 星状神经节
下载PDF
介入法建立犬房间隔缺损模型的应用解剖和操作要点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玉峰 黄新苗 +3 位作者 白元 王伟 胡建强 秦永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35-638,共4页
目的为介入法建立犬房间隔缺损(房缺)模型提供相关的应用解剖资料,分析DSA下建立犬房缺模型的操作要点。方法解剖测量15只(雄9,雌6)健康成年杂交犬心脏标本,得出犬房间隔的相关解剖参数;分析5只活体犬心脏三维CT结果,根据获得的透照体... 目的为介入法建立犬房间隔缺损(房缺)模型提供相关的应用解剖资料,分析DSA下建立犬房缺模型的操作要点。方法解剖测量15只(雄9,雌6)健康成年杂交犬心脏标本,得出犬房间隔的相关解剖参数;分析5只活体犬心脏三维CT结果,根据获得的透照体位及角度对20只犬进行房间隔穿刺。结果房间隔长(17.8±4.3)mm,宽(14.5±3.8)mm,卵圆窝长(11.2±2.7)mm,宽(8.7±1.9)mm。卵圆窝中点距冠状窦口中点(7.2±1.3)mm;距膜性房间隔中点(9.9±1.5)mm;距右房室瓣隔侧瓣中点(13.6±3.1)mm和距主动脉隆凸底部的中点(12.1±2.3)mm。卵圆窝中点距左房室瓣前瓣中点距离为(11.3±1.9)mm。房间隔平面与矢状面成角15°±5°,与冠状面成角75°±5°,采用右前斜75°±5°行犬房间隔穿刺,20只犬中18只成功建立房缺模型,1只因心脏压塞死亡,1只因误穿入左室死亡。结论建立犬房缺模型应该根据犬房间隔解剖特点和空间位置,来把握DSA下房间隔穿刺的操作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应用解剖 介入疗法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建立迷走神经介导的急性房颤犬模型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玲 郭玉君 +2 位作者 孙娟 马嵋 侯月梅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595-1599,共5页
目的探讨建立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介导的急性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成年杂种犬16只,分离暴露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干,植入刺激电极,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组,n=4),仅行高右房刺激600次/min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干刺... 目的探讨建立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介导的急性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成年杂种犬16只,分离暴露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干,植入刺激电极,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组,n=4),仅行高右房刺激600次/min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干刺激组(RVT组,n=6),行高右房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干刺激。左侧迷走神经干刺激组((LVT组,n=6),行高右房刺激+左侧迷走神经干刺激。以1 000次/min、不同电压刺激强度行左右迷走神经干刺激,测定心率、AF诱发率。结果对照组行猝发刺激(S1S1刺激)时,AF的诱发率为47.62%,高于(S1S2刺激)的AF诱发率(9.52%)(P<0.05)。RVT组S1S1刺激AF的诱发率为85.71%,高于S1S2刺激的AF诱发率(26.98%)(P<0.05)。LVT组S1S1刺激AF的诱发率为64.29%,高于S1S2刺激的AF诱发率(19.05%)(P<0.05)。结论单侧迷走神经刺激+快速右心房起搏可成功建立迷走神经介导的阵发性AF犬模型。右侧迷走神经干刺激AF的诱发率高于左侧诱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迷走神经干 模型
下载PDF
高频左心房起搏制作兔慢性房颤模型及电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丽娟 郑东诞 +4 位作者 李树彬 潘德茂 王强 张玮 高修仁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3-727,共5页
【目的】建立兔左心房高频起搏心房颤动(AF)动物模型,并进行电生理特性研究。【方法】16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起搏组两组。两组均在左心房外膜缝合固定一起搏电极,起搏组以1 000 min-1的频率进行高频起搏;对照组不起搏。采... 【目的】建立兔左心房高频起搏心房颤动(AF)动物模型,并进行电生理特性研究。【方法】16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起搏组两组。两组均在左心房外膜缝合固定一起搏电极,起搏组以1 000 min-1的频率进行高频起搏;对照组不起搏。采用心外膜程序起搏技术测定心房肌的电生理特性。【结果】①起搏组3周后房颤诱发率87.5%,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有差异(P<0.01),其中持续性AF 3/8例;②起搏组经心外膜程序起搏,在高频刺激1 h、1周、3周后心房有效不应期(ERPA)均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③频率适应性方面,起搏组表现为频率适应不良,在3周时最明显,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起搏组3周后P波时限比对照组延长,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⑤起搏组1 h至3周,ERPA缩短、相对不应期(RRPA)延长,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有差异(P<0.01)、早搏刺激的心房间传导时间(IACD)延长,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上无差别(P﹥0.05)。【结论】兔左心房高频起搏能有效建立慢性AF动物模型;主要电生理改变有:ERPA缩短、频率适应不良、P波时限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刺激 心房颤动 动物模型 心房电生理特性
下载PDF
山羊持续性心房颤动模型的制作 被引量:12
16
作者 单兆亮 王玉堂 +3 位作者 时向民 闫俊瑾 谭国娟 王奇 《心脏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505-507,共3页
目的:利用慢性间断快速刺激左心房的方法,建立山羊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模型.方法:在10只山羊的左心房游离壁缝合电极条,在左上肺静脉根部缝合1对电极.将左房的1对电极在体外连接自制刺激器,定期停止刺激,分析电生理指标,直至房颤自发... 目的:利用慢性间断快速刺激左心房的方法,建立山羊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模型.方法:在10只山羊的左心房游离壁缝合电极条,在左上肺静脉根部缝合1对电极.将左房的1对电极在体外连接自制刺激器,定期停止刺激,分析电生理指标,直至房颤自发维持超过24 h.超声心动图测量基础状态和房颤持续后心房面积等指标.结果:10只山羊中8只完成研究,在9±5(6~16)d内诱发出持续超过24 h的房颤.随刺激时间延长,房颤波周长逐渐缩短,肺静脉的房颤波周长短于左心房;房颤持续后心房面积明显扩大.结论:利用自行研制的房颤刺激器间断刺激山羊左心房外膜,可在1~3周内诱发出自发维持超过24 h的持续性房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动物模型 山羊 肺静脉
下载PDF
高甲状腺素心房颤动易患模型对左心房电生理变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甲林 郭涛 +3 位作者 张新金 陶四明 代华磊 李建美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8-50,54,共4页
目的探讨建立兔高甲状腺素心房颤动(房颤)易患模型,并检测左心房电生理指标变化。方法日本大耳兔49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每日注射生理盐水)、撤药组(20只,每日注射甲状腺素50μg/kg,2月后撤药改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持续给药组(1... 目的探讨建立兔高甲状腺素心房颤动(房颤)易患模型,并检测左心房电生理指标变化。方法日本大耳兔49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每日注射生理盐水)、撤药组(20只,每日注射甲状腺素50μg/kg,2月后撤药改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持续给药组(19只,每日注射甲状腺素50μg/kg),实验时间均为4月。收集各组左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激动传导速度(CV)、激动波长(WL)和房颤诱发率等数据。结果干预2月后撤药组、持续给药组较对照组AERP200、AERP150均缩短(P<0.05),4月后持续给药组较撤药组、对照组AERP200、AERP150明显缩短(P<0.01);干预2月后撤药组、持续给药组较对照组CV减慢(P<0.05),4月后持续给药组较撤药组、对照组CV明显减慢(P<0.01);干预2月后撤药组、持续给药组较对照组WL缩短(P<0.05),4月后持续给药组较撤药组、对照组CV明显缩短(P<0.01);对照组没有诱发出房颤,4月后持续给药组房颤诱发率显著增高,撤药组下降。结论制作高甲状腺素兔房颤易患模型切实可行,并伴有左心房电生理指标改变,为进一步研究甲亢合并房颤发病机制提供动物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甲状腺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建立犬心房颤动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周更须 马涛 +5 位作者 蔡振杰 杜日映 王毅 谭琛 阮骊韬 段云友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7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用自制健索钩刀破坏25条犬部分二尖瓣腱索,造成中等程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建立心房颤动(AF)动物模型。术后12周内每2周1次行超声心动图及电生理检查,每次检查后用Burst刺激法诱发AF。术后2周左房前后径增加(22.70±2.31mmvs20... 用自制健索钩刀破坏25条犬部分二尖瓣腱索,造成中等程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建立心房颤动(AF)动物模型。术后12周内每2周1次行超声心动图及电生理检查,每次检查后用Burst刺激法诱发AF。术后2周左房前后径增加(22.70±2.31mmvs20.39±3.08mm,P<0.05),术后4周左房面积增加(7.01±1.91cm2vs5.63±2.05cm2,P<0.05)。术后4周P波时限延长(61.00±5.07msvs48.75±8.82ms)、高位右房有效不应期缩短(102.67±11.00msvs133.33±14.97ms),P均<0.01。术后12周80%(8/10)的犬可诱发出持续时间>5min的AF。左、有房AF波周期无显著差异(102.50±17.89msvs116.60±18.24ms,P>0.05)。通过破坏二尖瓣腱索造成犬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手术后随时间延长,动物表现在房扩张及右房有效不应期缩短和心房内传导时间延长,此与临床上瓣膜病引起的AF有一定的对应性,因而是研究AF电生理的良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动物模型 电生理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依贝沙坦对慢性房颤犬模型心房电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胜荣 李广平 +1 位作者 刘恩照 杨万松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89-691,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房颤后的心房电重构(AER)现象并探讨其电生理机制,以及依贝沙坦对AER的影响,为房颤治疗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基础和资料。方法:建立右心房高速起搏(500次/min)2周的慢性房颤犬模型,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起搏组和药物组(起搏... 目的:观察慢性房颤后的心房电重构(AER)现象并探讨其电生理机制,以及依贝沙坦对AER的影响,为房颤治疗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基础和资料。方法:建立右心房高速起搏(500次/min)2周的慢性房颤犬模型,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起搏组和药物组(起搏+依贝沙坦)3组,每组各6只犬。将6对双极记录电极分别缝于高位左、右和低位左、右心房外膜以及左、右心耳,采用心脏程序期前刺激法(S1S2),分别测量基础起搏周长为300、250和200ms时的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AERP频率适应性、AERP离散度、房颤诱发率及平均持续时间等电生理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起搏组的AERP显著缩短、频率适应性不良、AERP离散度增高、继发性房颤诱发率增高且持续时间延长(P<0.01),而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周快速心房起搏可导致实验犬的AER,依贝沙坦可有效地阻止AE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应期 神经性 心房颤动 心房 四唑类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高频率心脏起搏器在犬持续性房颤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晖 闫倩 +2 位作者 刘兴鹏 韩红亚 李嵘娟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3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率心脏起搏器建立持续性犬房颤模型的方法并验证此模型的有效性。方法 22只健康杂种犬分为A组(持续性房颤模型组,n=12)和B组(假手术组,n=10),通过电生理研究比较两组不应期变化、房颤可诱导性和持续时间。结果 A组犬左...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率心脏起搏器建立持续性犬房颤模型的方法并验证此模型的有效性。方法 22只健康杂种犬分为A组(持续性房颤模型组,n=12)和B组(假手术组,n=10),通过电生理研究比较两组不应期变化、房颤可诱导性和持续时间。结果 A组犬左、右房面积显著增大,二尖瓣和三尖瓣瓣膜出现不同程度返流,测量的6个部位有效不应期均显著缩短(P<0.05)。与B组[(4.4%±8.4%),(1.5±3.4)s]相比,A组犬[(80.0%±17%),(26.0±5.9)min]房颤可诱导性与房颤最长持续时间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该方法建立的犬模型可以作为非器质性心脏病所致房颤研究的良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心房起搏 动物模型 起搏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