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预测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术后早期复发概率的可行性研究
1
作者 苏家威 俞顺 +2 位作者 包强 林建华 张建成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21年第4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钆对比剂延迟增强-心脏磁共振成像(late-gadolinium enhanced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LGE-CMRI)检查预测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AF早期复发概率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7... 目的探讨应用钆对比剂延迟增强-心脏磁共振成像(late-gadolinium enhanced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LGE-CMRI)检查预测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AF早期复发概率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住院行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ablation,CPVA)治疗的38例AF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术后3个月均接受LGE-CMRI检查,测量各个肺静脉口瘢痕范围,计算环肺静脉瘢痕占比。以术后3个月根据普通心电图或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AF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10例)和未复发组(28例),比较两组间环肺静脉瘢痕占比及各临床特征资料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复发组环肺静脉瘢痕占比为(60.96±4.69)%,低于未复发组[(82.54±6.71)%,t=3.475,P<0.05];两组间其他临床特征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术前AF类型、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左心房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环肺静脉瘢痕占比与早期AF复发呈负相关(回归系数β=﹣0.177,P=0.01,OR=0.838,95%CI:0.732~0.958);环肺静脉瘢痕占比曲线下面积为0.857,P=0.003,最佳临界点为70.75%,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87.5%。结论环肺静脉消融术后行LGE-CMRI检查预测其AF早期复发概率是可行的,术后环肺静脉瘢痕占比值大于70.75%时,AF早期复发可能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瘢痕占比 心脏磁共振成像 钆对比剂延迟增强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心房颤动围术期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婧雯 张建成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5年第2期169-172,共4页
导管消融治疗已广泛应用于症状性、药物难治性心房颤动,但手术成功率仍相对较低,部分患者需要二次手术。利用成像技术了解心脏解剖、功能、组织特性等有助于提高消融手术的成功率。相比传统影像学方法,心脏核磁共振拥有无电离辐射性及... 导管消融治疗已广泛应用于症状性、药物难治性心房颤动,但手术成功率仍相对较低,部分患者需要二次手术。利用成像技术了解心脏解剖、功能、组织特性等有助于提高消融手术的成功率。相比传统影像学方法,心脏核磁共振拥有无电离辐射性及对软组织高特异性的特点,可评估心房颤动术前肺静脉、左房结构以及术后损伤与瘢痕情况等,为导管消融的围术期、脑卒中预测、二次消融位点确定等提供有价值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瘢痕 心脏核磁共振 延迟钆剂显像
下载PDF
老年左房前壁自发性瘢痕相关心房扑动的电生理特征及分析
3
作者 宗小娟 尹桂芝 +4 位作者 陆益 杭燕雯 胡伟 朱文青 程宽 《中国临床医学》 2021年第3期387-391,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左房前壁自发性瘢痕相关心房扑动(房扑)的电生理特征及消融预后。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收治的左房前壁自发性瘢痕相关的老年房扑患者5例,行电生理检查及三维电解剖指导下的射频消融术,...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左房前壁自发性瘢痕相关心房扑动(房扑)的电生理特征及消融预后。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收治的左房前壁自发性瘢痕相关的老年房扑患者5例,行电生理检查及三维电解剖指导下的射频消融术,平均年龄(76.6±10.5)岁,均为持续性房扑。术中通过激动标测、拖带标测以及电压标测等技术,确定房扑的诊断、机制、关键峡部及其与左房前壁自发瘢痕和低电压区的关系。结果:5例患者左房扩大,其中3例升主动脉内径增宽。5例患者均在左房前壁标测到低电压区和瘢痕区,多位于左房前壁靠近升主动脉压迹的部位。房扑均为折返性,关键峡部位于局部低电压区,消融后均成功终止房扑。其中1例因左房内径较大,同时行环肺静脉电隔离;1例复发,行二次消融。平均随访(15.6±4.2)个月后无复发。结论:左房前壁自发性瘢痕是部分老年患者左房房扑的发病基质,房扑的机制为折返性;左房内径扩大、升主动脉内径增宽可能与左房前壁瘢痕区和低电压区的形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扑动 导管消融 左房低电压 左房瘢痕
下载PDF
右腋下微创小切口经左心房入路行成人复杂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骆晨涛 周冰 +3 位作者 胡志斌 王树伟 刘志芳 崔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4期329-333,共5页
目的 探讨右腋下微创小切口经左心房入路行成人复杂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33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0~60岁。患者均接受胸腔镜辅助下无可见瘢痕右... 目的 探讨右腋下微创小切口经左心房入路行成人复杂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33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0~60岁。患者均接受胸腔镜辅助下无可见瘢痕右腋下微创手术,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左心房路径行房间隔缺损修补。结果 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术后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提示,未见明显穿隔血流,修补满意。结论无可见瘢痕右腋下微创小切口经左心房入路行复杂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安全有效,可以提供较好的美容效果及良好的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可见瘢痕 右腋下微创 小切口 房间隔缺损 左心房入路
下载PDF
Regressive Changes of the Myocardial Sleeves in Elderly Victims of Sudden Bathtub Death
5
作者 Fumiko Satoh Yoshihisa Seto +1 位作者 Akio Tsuboi Motoki Osawa 《Forensic Medicine and Anatomy Research》 2015年第2期57-65,共9页
In Japan, most sudden deaths occurring during bathing happen in the winter, and predominantly to elderly people. One can infer a relation to physical conditions that are specific to aging. Atrial fibrillation, an arrh... In Japan, most sudden deaths occurring during bathing happen in the winter, and predominantly to elderly people. One can infer a relation to physical conditions that are specific to aging. Atrial fibrillation, an arrhythmia, increases with age. This study examined histological changes in the pulmonary vein myocardial sleeves of sudden bathtub death victims and compared them with those of control individuals. We investigated 35 sudden deaths that occurred during bathing and 34 accidental deaths or deaths caused by diseases unrelated to cardiopathies. Pulmonary veins were excised cross-sectionally from the hilar side to the venoatrial junction. Then they were stained with hematoxylin and eosin, resorcin-fuchsin van Gieson, and Congo-red stains. Amyloid deposits in the pulmonary vein myocardial sleeves, as well as the range and severity of scarring, were graded microscopically on a scale of 0-3. In the sudden bathtub death victims, severe scarring was found in the myocardial sleeves of the four pulmonary veins (mean score, 2.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05) from the control subjects (mean score, 1.4). Cardiomegaly was found in 28 out of the autopsied individuals. In subjects with cardiomegaly, the mean value of pulmonary vein myocardial sleeve scarring was 2.1. In subjects without cardiomegaly, the mean value was 1.8. Comparison revealed that cardiomegaly was associated significantly with scarring progression and degeneration of the myocardial sleeves. Scarring of the pulmonary vein myocardial sleeves was more advanced in victims of sudden bathtub death than in controls without heart disease. Elderly people with scarring of the pulmonary vein myocardial sleeves are likely to develop degenerative variations in their intra-atrial excitation conduction.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aking hot baths might induce 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s such as atrial fibril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DDEN BATHTUB DEATH AUTOPSY Pulmonary Veins Myocardial Sleeves atrial Fibrillation scarRING
下载PDF
缺血与非缺血性左心房扑动的高密度标测及射频消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康 周菁 +4 位作者 丁燕生 范芳芳 李润琴 高宇 杨帆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3年第6期520-525,共6页
目的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左心房动脉缺血或闭塞与左心房自发瘢痕及左心房扑动的关系。方法本文为回顾性分组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经电生理标测证实为左心房扑动的患者中既未接受导管消... 目的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左心房动脉缺血或闭塞与左心房自发瘢痕及左心房扑动的关系。方法本文为回顾性分组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经电生理标测证实为左心房扑动的患者中既未接受导管消融也无心外科手术史者, 分为有冠心病陈旧性心梗病史的缺血组和无冠心病病史/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的非缺血组。使用高密度标测, 比较两组间电生理特性(心动过速周长、左心房瘢痕面积、缓慢传导区数量、关键峡部宽度等)和消融即刻及远期成功率等。结果 23例左心房扑动患者中既未接受过导管消融也无心外科手术史的左心房扑动患者12例, 年龄(74.25±6.50)岁, 年龄范围62~84岁, 缺血组3例和非缺血组9例。其中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 5例患者在导管消融术前或术后因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永久起搏器。缺血组(3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均为多支病变, 右冠状动脉发出窦房结动脉后, Bachmann束动脉闭塞。12例患者共记录到20种左心房扑动。缺血组患者左心房低电压瘢痕面积相对小和局限, 且均位于二尖瓣环附近, 非缺血组患者左心房低电压区瘢痕分布较为广泛和弥漫(低电压区/左心房面积占比:缺血组5%±1%对非缺血组13%±5%, P=0.028)。两组患者的激动标测均存在多个折返环。缺血组患者均只有1个缓慢传导区, 而非缺血组则有多个缓慢传导区。缺血组的折返环关键峡部较窄, 而两组间关键峡部的电流激动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关键峡部均能记录到长时限、低振幅、多波折的碎裂电位。两组患者在消融术中多数获得即刻成功(缺血组3/3例对非缺血组7/9例, P=0.371), 远期随访均有一定比例的复发。结论左心房动脉缺血闭塞可能导致左心房缺血和形成瘢痕, 参与左心房扑动的触发和维持。与心房自发纤维化相比, 缺血相关的心房瘢痕较为局限, 折返环关键峡部相对较窄, 导管消融有效但存在一定的远期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陈旧性心肌梗死 缺血 心房瘢痕 左心房扑动 折返
原文传递
高密度标测技术结合相干分析在复杂房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付路 廖洪涛 +5 位作者 林炜东 刘洋 刘方舟 刘慧意 方咸宏 薛玉梅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3年第6期496-504,共9页
目的评估高密度标测技术结合相干分析在复杂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机制研究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前后对照研究。应用高密度标测技术结合相干分析(Carto 3版本7, 简称V7系统)回顾分析2019年8月20日至2022年6月30日于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传... 目的评估高密度标测技术结合相干分析在复杂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机制研究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前后对照研究。应用高密度标测技术结合相干分析(Carto 3版本7, 简称V7系统)回顾分析2019年8月20日至2022年6月30日于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传统高密度标测技术(Carto 3版本6, 简称V6系统)指导下的房速病例。病例入选标准:心房解剖建模完整;房速标测每个心腔≥1 000个激活点, 填充阈值≤15 mm, 单个心腔内标测区域完整。分别由2名电生理专业人士独立通过V7系统回顾激动图, 记录高密度标测技术结合相干分析解读与传统高密度标测的房速机制是否一致, 并对差异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连续纳入传统高密度标测指导下导管消融的房速患者101例, 共131份房速激动标测图, 符合入选标准的118份。V7系统回顾性分析发现, 112份(94.9%, 112/118)对于房速机制的解读与V6系统一致, 6份(5.1%, 6/118)不一致。无心脏手术史的房速机制两者解读的一致性高(100.0%, 19/19)。心脏外科术后和/或导管消融术后瘢痕相关房速激动标测图共99份, 93份(93.9%, 93/99)解读一致, 6份(6.1%, 6/99)不一致, 其中3份为V6系统指导下经历多次标测与消融, 2份为既往术者对折返环误读致消融失败, 1份为V6系统提示为阻滞区, V7系统提示可能有缓慢传导, V7系统可解释既往导管消融失败或过程曲折的可能原因。这6份不一致的房速中, 4份为心脏外科术后, 1份为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 1份为心脏外科术及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结论高密度标测技术结合相干分析可能更直观地判断折返环及激动传导方向, 尤其针对瘢痕相关的房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 高密度标测 房性心动过速 折返 瘢痕 相干分析
原文传递
存在自发疤痕心房扑动患者的电生理特征及消融预后 被引量:1
8
作者 雷森 贾锋鹏 +5 位作者 何泉 高凌云 向睿 罗素新 唐萍 雷寒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8-483,共6页
目的:探讨存在自发疤痕的心房扑动(房扑)患者的电生理特征及消融效果。方法:对我科2014-2016年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的房扑患者进行筛查,所有房扑消融患者消融前均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或冠脉CTA检查,进一步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并在三... 目的:探讨存在自发疤痕的心房扑动(房扑)患者的电生理特征及消融效果。方法:对我科2014-2016年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的房扑患者进行筛查,所有房扑消融患者消融前均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或冠脉CTA检查,进一步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并在三维电解剖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消融前行电激动标测及电压标测。共12例房扑患者标测到自发疤痕,其中7例右房房扑于右房标测到自发疤痕,5例左房房扑于左房标测到自发疤痕。结果:右房房扑组疤痕占总心房比例显著高于左房房扑组[(11.1±11.7)%∶(7.8±2.8)%,P<0.05]。右房房扑组消融急性成功率为85.7%,左房房扑组为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中,3例右房房扑患者房扑复发,第2次电压标测提示疤痕较前增加;1例左房房扑患者复发,未见疤痕增加;3例右房房扑患者出现窦房结功能障碍,需行永久起搏器植入,左房房扑患者无起搏器植入者。结论:自发疤痕可能成为心房扑动的机制,但也可能为旁观者。与左房房扑比较,存在自发疤痕的右房房扑可能进展至窦房结导致病窦综合征,需安置起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扑动 自发疤痕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伊布利特注射液用于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金明 荣奥运 +3 位作者 郝杰 祖秀光 孟明杰 李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23-626,共4页
目的评价伊布利特注射液对心房颤动转复成功与否与心房基质不良的关系.方法将80例患者行双侧肺静脉电隔离术,后给予富马酸伊布利特注射液首剂1 mg(体质量<60 kg,0.01 mg·kg^(-1)),缓慢静脉注射10 min,观察10 min后如仍未转复,... 目的评价伊布利特注射液对心房颤动转复成功与否与心房基质不良的关系.方法将80例患者行双侧肺静脉电隔离术,后给予富马酸伊布利特注射液首剂1 mg(体质量<60 kg,0.01 mg·kg^(-1)),缓慢静脉注射10 min,观察10 min后如仍未转复,重复给药1次.观察末次给药后30 min内的复律情况及4 h内的药物不良反应.依据是否复律成功分为对照组(未复律组)28例与试验组(复律组)52例.2组患者均进行左心房基质标测,对照组在电复律后行左心房基质改良.结果80例患者用药30 min后,总转复率为65.00%(5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心房颤动病程分别为3.00(2.00~5.00)和4.00(2.00~5.00)年,左心房内径(LAD)分别为(37.23±3.83)和(41.58±4.12)mm,左心房瘢痕及低电压区域占左心房面积分别为11.24%(9.87%~13.40%)和15.34%(14.26%~16.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室性早搏和窦性心动过缓,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室性早搏.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5%和3.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伊布利特在持续性心房颤动术中的转复率与心房颤动病程、LAD、左心房瘢痕及低电压区域占左心房面积比例相关,转复率越低,更能提示心房基质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布利特注射液 持续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瘢痕区 低电压区
原文传递
青年心房扑动导管消融后合并病窦综合征的临床和电生理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康 丁燕生 +5 位作者 范芳芳 王禹川 盛琴慧 蒋捷 褚松筠 周菁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青年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接受导管消融的患者,合并病窦综合征(SSS)的临床情况和电生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连续收治的20例15~40岁青年房扑消融患者,按照临床结局和随访结果,分为合并SSS(A组)和不合并... 目的探讨青年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接受导管消融的患者,合并病窦综合征(SSS)的临床情况和电生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连续收治的20例15~40岁青年房扑消融患者,按照临床结局和随访结果,分为合并SSS(A组)和不合并SSS(B组)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和消融术中电生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不合并SSS者(B组,n=15)相比,合并SSS者(A组,n=5)半数以上既往有心肌炎病史(60.00%vs 0.00%,P=0.01),消融术前绝大多数呈持续性房扑(80.00%vs 33.33%,P=0.13),F波宽大、房扑周长(FCL)更长[(319.00±23.93)ms vs(247.31±62.07)ms,P=0.02]、多为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性顺钟向大折返(80.00%vs 13.33%,P=0.01),且多数患者心房基质标测存在自发右房瘢痕(80.00%vs 22.67%,P=0.11)。结论青年房扑合并SSS者心房扑动周长较长、多为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性顺钟向大折返、且存在右房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青年 心房扑动 病窦综合征 心房扑动周长 心房自发瘢痕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患者左房电压基质改变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腾 詹贤章 +3 位作者 薛玉梅 方咸宏 廖洪涛 吴书林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7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左房电压基质情况以指导持续性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方法80例持续性房颤(Pers-AF组)、30例阵发性房颤(Paro-AF组)及10例左侧旁道患者(对照组)在窦性心律下完成左房电压基质和激动标测。左房分为7...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左房电压基质情况以指导持续性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方法80例持续性房颤(Pers-AF组)、30例阵发性房颤(Paro-AF组)及10例左侧旁道患者(对照组)在窦性心律下完成左房电压基质和激动标测。左房分为7个区域进行统计分析电压、区域传导激动指数和标测面积。结果左房低电压区和/或疤痕区在房颤患者中检出阳性率仅为12.7%(14/110,Paro-AF组2例,Pers-AF组12例),PersAF和Paro-AF两组低电压区和/或疤痕区的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5%vs 6.7%,P=0.34)。相比于对照组,其他两组患者左房平均电压显著低,大部分区域激动传导缓慢。此外,Pers-AF组左房电压降低较Paro-AF组患者显著。结论房颤患者左房平均电压显著降低并传导缓慢,以Pers-AF患者为甚,低电压区和/或疤痕区可能是持续性房颤维持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电压基质 低电压区 疤痕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