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terial Supply of Atrioventricular Node and Bundle in Relation to Degree of Stenosis of Coronary Artery among Sudanese Population (Coronary Angiography Study)
1
作者 Khalid M. Taha Abubaker Y. Elamin +1 位作者 Mohammed H. Karrar Alsharif Deya Eldin A. Mohamed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5年第5期120-128,共9页
The coronary arteries diseases are one of the most causes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worldwide, particularly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Coronary obstructions are generally described by location and severity of steno... The coronary arteries diseases are one of the most causes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worldwide, particularly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Coronary obstructions are generally described by location and severity of stenosis. Manual tracing and measurement of the stenosis vessel in comparison to reference location of stenosis can be helpful to classify whether a lesion is significant or not.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dentify the dominant type of circulation carried out in patients presented in heart institute and associated with degree of stenosis in RCA and LAD artery.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study carried out on patients reporting to Heart Institute from June 2013 to August 2013 (311 patients records as a total coverage were collected as sample) whose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 revealed pathology in coronary arteries. Result: The findings were 71.7% right dominant, 23.5% left dominant and 4.8% co-dominant;LAD tends to be stricture with right dominant circulation type. LAD artery tends to be stenosis at proximal and mid segment while in the RCA tends to be stenosis in mid and distal segments. The right dominant artery is popular type of circulation in Sudanese people reported in Sudan Heart Institute;there is no significance association between gender and arterial type of circulation and also degree stenosis in LAD degree of stenosis in RCA. I observed that the site of stenosis in LAD artery was proximal and mid (P value < 0.05 significance association). Conclusion: Patients present at the heart institute are right dominant mostly coming with proximal and middle LAD stenosis unlike RCA which commonly presents with distal and middle stenosis, so the middle segment of coronary artery is stenosis in both situations. There are wild variations in dominance artery in relation to reduction of diameter in deferent ethic group.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gender and dominant art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ARTERIES RCA LAD STENOSIS Angiography atrio ventricular node
下载PDF
成年人房室结及房室束的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姚青松 梁赏猷 +5 位作者 王穗保 罗质人 汪冠三 石河 吴义芳 祝家镇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9-125,共7页
目的 :了解成人房室结、房室束的超微结构。方法 :用透射电镜观察 2例男青年房室结本部及房室束分叉部。结果 :(1) P细胞少且散在 ,肌丝束短而少、无肌节形成 ,走向不规则 ;细胞器主为线粒体 ;(2 )移行细胞约占 95% ,细胞呈长带形 ,有分... 目的 :了解成人房室结、房室束的超微结构。方法 :用透射电镜观察 2例男青年房室结本部及房室束分叉部。结果 :(1) P细胞少且散在 ,肌丝束短而少、无肌节形成 ,走向不规则 ;细胞器主为线粒体 ;(2 )移行细胞约占 95% ,细胞呈长带形 ,有分叉 ,互相交织成网 ;其线粒体丰富 ,常成堆分布 ;肌节长短不一 ;两细胞间有类属于缝隙连接 ;(3)房室结的毛细血管和间质数量不及窦房结多 ;(4 )房室束细胞比移行细胞大、核染色质多、肌丝和肌原纤维及其分支也多、闰盘发达完整。结论 :P细胞——移行细胞——束细胞形态学上呈现肌细胞分化度逐渐增高趋势 ,应视为与功能不同有关 ,与成熟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 房室束 成年人 透射电镜
下载PDF
房室结动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3
作者 方马荣 吕寒冰 李继承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 :为心脏介入治疗和心血管外科提供房室结动脉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5 5例成人心脏的房室结动脉进行解剖 ,观察其起源 ,测量其外径、长度和到Koch三角边界相关结构的距离。结果 :房室结动脉以 1支多见 (83 .6%) ,2支少见 (16.4%) ... 目的 :为心脏介入治疗和心血管外科提供房室结动脉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5 5例成人心脏的房室结动脉进行解剖 ,观察其起源 ,测量其外径、长度和到Koch三角边界相关结构的距离。结果 :房室结动脉以 1支多见 (83 .6%) ,2支少见 (16.4%) ,且多起源于右冠状动脉 (87.5 %) ;房室结动脉外径 (1.0± 0 .2 )mm ,主干长 (18.7± 4.3 )mm ;Koch三角中房室结动脉干到冠状窦口的距离为 (4 .6± 2 .1)mm ,到隔瓣附着处的距离为 (5 .2± 2 .1)mm ,其中发自右冠状动脉分支和左冠状动脉旋支的房室结动脉干到冠状窦口的距离分别为 (4 .6± 2 .0 )mm和 (3 .4± 1.7)mm。结论 :房室结动脉在Koch三角内的行程变异较大 ,在心脏介入治疗或心脏外科手术操作时 ,应密切关注Koch三角区 ,减少对房室结动脉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动脉 应用解剖 射频消融 房室传导阻滞
下载PDF
选择性消融窦房结与房室结周围神经治疗阵发性心动过缓 被引量:16
4
作者 郭成军 李国庆 +6 位作者 方冬平 任澎 卢春山 李果 何东方 郝蓬 张英川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消融窦房结与房室结周围神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方法与初步效果。方法选择症状严重,拟行起搏器治疗的阵发性心动过缓者,在X线与64排螺旋CT心脏解剖影像指导下,以手工或磁导航遥控操作,标测窦性心律心房激动顺序,围绕... 目的探讨选择性消融窦房结与房室结周围神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方法与初步效果。方法选择症状严重,拟行起搏器治疗的阵发性心动过缓者,在X线与64排螺旋CT心脏解剖影像指导下,以手工或磁导航遥控操作,标测窦性心律心房激动顺序,围绕并避开心房最早激动位点和His束区域,记录心内电图神经组织电位,温控射频消融,观察消融反应,随访治疗效果。结果13例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36.46±9.51(14~51)岁。1例有器质性心脏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病窦综合征4例,病窦综合征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6例黑矇或晕厥。在窦房结和房室结周围均记录到神经组织电位,放电10~15s神经组织电位消失。消融中先出现迷走激惹效应,之后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改善。12例术中心动过缓消失,1例失败。随访13±5.89(3~20)个月,2例复发,余症状消失,无并发症。结论选择性消融窦房结与房室结周围神经治疗迷走介导的缓慢心律失常,可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神经消融 病窦综合征 房室传导阻滞 晕厥
下载PDF
房室结折返性与隐匿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诊断
5
作者 鲜玉琼 许原 郭继鸿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及隐匿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的诊断方法和价值。方法 对已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的 88例AVNRT和AVRT患者的窦律下与心动过速发作时的体表心电图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及隐匿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的诊断方法和价值。方法 对已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的 88例AVNRT和AVRT患者的窦律下与心动过速发作时的体表心电图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有明确的与QRS波分开的P′波 ,且 1/ 2R R >R P′>70ms者多为AVRT。 (2 )R P′ <70ms ,P′波与QRS波部分重叠 ,致使QRS波后半部分出现假S波或假r′波 ,或P′波与QRS波完全重叠 ,而无法分辨P′波者为AVNRT。 (3)通过心率快慢 ,心动过速发作与窦律下QRS波振幅差别可能无助于AVRT和AVNRT的鉴别。 (4 )对心动过速时P′波明显或伴束支阻滞的AVRT ,可尝试用V1及V6导联R P′间期差别、P′波极性或利用Coumel定律进行旁道定位。结论 简单快捷的体表心电图对AVNRT和AVRT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心电图 诊断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隐匿旁道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AVRT
下载PDF
主动脉无冠窦径路在房室结周房性心动过速消融治疗中的作用
6
作者 丁祥伟 居维竹 +7 位作者 杨兵 陈明龙 张凤祥 郦明芳 陈红武 顾凯 余金波 曹克将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无冠窦(NCC)径路在房室结周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消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共113例进行过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的局灶性房速患者入选本研究。对需在NCC消融的患者以及其他房室结周房速患者的电生理特性和靶点记录图进行... 目的探讨主动脉无冠窦(NCC)径路在房室结周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消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共113例进行过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的局灶性房速患者入选本研究。对需在NCC消融的患者以及其他房室结周房速患者的电生理特性和靶点记录图进行比较。结果在113例局灶性房速患者中,有20例患者起源于房室结周。其中,仅5例(25%)患者需在NCC消融,其余患者均能在右房前间隔消融成功。两类房速在激动模式、右房最早激动点的三维标测特点、房室结周消融终止房速发作所需时间上均无差别。结论大约1/4的房室结周房速需至NCC消融,然而,尚未发现能预测房室结周房速起源位点的临床和电生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房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 射频消融 主动脉无冠窦 房室结
下载PDF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房按需起搏后双结功能的转归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黄诚意 《心电学杂志》 1999年第3期147-148,共2页
为了解心房按需起搏术后窦房结和房室传导功能的远期转归,观察22例植入AAI起搏器患者术后30~102个月的双结功能电生理参数,并与术前比较.结果显示:术后SACT、SNRT、CSNRT、房室传导文氏阻滞点、2:1阻滞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 为了解心房按需起搏术后窦房结和房室传导功能的远期转归,观察22例植入AAI起搏器患者术后30~102个月的双结功能电生理参数,并与术前比较.结果显示:术后SACT、SNRT、CSNRT、房室传导文氏阻滞点、2:1阻滞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认为AAI起搏器植入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窦房结功能和房室传功能没有显著影响,也无起搏器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窦综合征 心脏起搏 双结功能 房室传导
下载PDF
冷冻消融对犬房室传导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岗 汪芳 +4 位作者 孟伟栋 冯金芝 薛吉祥 庄文燕 孙宝贵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5年第6期441-444,共4页
目的研究经导管冷冻消融对犬房室传导功能的影响,探讨不同温度和时间的作用,初步了解冷冻消融的特点,可操作性及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冷冻导管消融对犬心肌组织的损伤作用。方法对10只杂种犬进行了房室结的冷冻标测和冷冻消融。分别选择-2... 目的研究经导管冷冻消融对犬房室传导功能的影响,探讨不同温度和时间的作用,初步了解冷冻消融的特点,可操作性及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冷冻导管消融对犬心肌组织的损伤作用。方法对10只杂种犬进行了房室结的冷冻标测和冷冻消融。分别选择-25℃、-40℃,检测房室传导文氏点、2:1点,以及AH间期、HV间期随消融温度和消融时间的变化;选择最低温度(-75℃)进行不同时间长度的冷冻消融,观测消融即刻成功率和短期复发率。术后取材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其中两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t检验,多个样本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轻度低温(-25℃)房室传导文氏点和2:1点均在冷冻60 s内降低(P<0.05)并达到平台期,60 s后直到240 s冷冻终止,没有进一步变化(P>0.05);而在冷冻停止后迅速回复,在60 s内回复到冷冻前基线水平(P>0.05。而AH、HV间期在-25℃ 240 s内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中度低温(-40℃)时,房室传导文氏点和2:1点也均在冷冻60 s以内迅速降低,并且出现了AH间期的延长(P<0.01),在冷冻(58.2±42.3)s时出现房室阻滞;冷冻240 s终止,此后(36.7±20.1)s恢复房室1:1传导,终止后60 s内房室传导文氏点和2:1点已与冷冻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低温度(-75℃)冷冻(16.5±5.3)s时,出现完全性房室阻滞;冷冻2 min的5只犬中,2只犬30 min内恢复房室传导,成功率为60%(3/5)。冷冻4 min的5只犬成功率100%(5/5)。在冷冻消融下,组织所发生的病理学形态的改变一致,均可见组织嗜伊红增强,组织间隙不规则增大,心肌纤维水肿,边界模糊,有的核消失,在凝固性坏死中间散在存活细胞。肉眼所见同组织病理学以及电镜下超微结构改变一致。结论犬房室结冷冻标测使用-25℃--40℃,若120 s 无变化,则未找到合适的靶点;若出现房室阻滞,即使冷冻到240 s终止,房室传导仍然可以恢复,安全范围大。冷冻消融至少要最低温度(-75℃)4 min以上,短期成功率高。冷冻消融的作用机制,在组织中引起的病理改变,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消融 冷冻标测 心脏电生理 房室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