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一维非线性晶格热传导的有限时间涨落定理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金鸿 贺达海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7-21,共5页
研究了与两个不同温度的热库耦合的一维非线性晶格的主泛函、总熵产生与环境熵产生的涨落.通过理论分析发现一维非线性晶格处于非平衡稳态时其状态分布不满足时间反演对称性,这意味着总熵产生与主泛函不等价,因此总熵产生在有限时间窗... 研究了与两个不同温度的热库耦合的一维非线性晶格的主泛函、总熵产生与环境熵产生的涨落.通过理论分析发现一维非线性晶格处于非平衡稳态时其状态分布不满足时间反演对称性,这意味着总熵产生与主泛函不等价,因此总熵产生在有限时间窗口下不符合稳态涨落关系.对一维φ4模型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任意给定的温差和非线性,环境熵产生的广义稳态涨落定理(SSFT)随时间窗口的增大均单调趋近于传统SSFT,且动力学过程不可逆性越强,广义SSFT越快趋近于传统SS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涨落定理 主泛函 熵产生 有限时间窗口 热传导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与脉冲多普勒超声评价胎儿心脏传导时间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园 赵博文 +7 位作者 潘美 范志娜 杨倩 唐海林 吕江红 寿金朵 徐海珊 许立龙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753-758,共6页
目的确立正常胎儿的心脏传导时间参考值,探讨不同孕龄及心率对该值的影响。方法189例孕妇,分别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和脉冲多普勒技术(PD)测量胎儿的房室传导时间(AV)和心室开始收缩到下一心动周期心房开始收缩的时间间期(V... 目的确立正常胎儿的心脏传导时间参考值,探讨不同孕龄及心率对该值的影响。方法189例孕妇,分别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和脉冲多普勒技术(PD)测量胎儿的房室传导时间(AV)和心室开始收缩到下一心动周期心房开始收缩的时间间期(VA),采用配对£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测量的一致性,胎儿心脏传导时间与孕周、胎心率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TDI测量AV为(126.56±15.33)ms,95%CI(124.10~129.03)ms;VA为(285.22±24.53)UIS,95%CI(281.27~289.16)ms;PD测量AV为(127.42±12.88)ms,95%CI(125.35~129.49)ms;VA为(287.42±25.19)InS,95%CI(283.37~291.47)ms。TDI、PD测量胎儿心脏传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胎儿心脏传导时间与孕周呈正相关,与胎心率呈负相关。PD、TDI测量AV在不同心率胎儿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在不同心率胎儿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TDI测量AV、VA在不同孕周胎儿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例阵发性心律失常胎儿表现为AV、VA值的改变。结论TDI、PD均可简单快速地定量测定胎儿心脏传导时间,胎儿心脏传导时间参考值的测定对于胎儿心律失常的评估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胎儿心脏 心脏传导系统 房室传导时间
原文传递
短联律间期房性期前收缩诱发心房颤动的电生理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时向民 王玉堂 +2 位作者 单兆亮 赵立朝 杨庭树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起源,不同联律间期房性期前收缩对心房有效不应期(ERP)、房内传导时间(CT)及波长(WL)的影响,探讨短联律间期房性期前收缩诱发心房颤动的电生理机制。方法:选自2006-04-2008-02期间2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室上性心动过速患...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起源,不同联律间期房性期前收缩对心房有效不应期(ERP)、房内传导时间(CT)及波长(WL)的影响,探讨短联律间期房性期前收缩诱发心房颤动的电生理机制。方法:选自2006-04-2008-02期间2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程控刺激高右房(HRA),冠状窦远端(CSd),测出上述2个部位基础刺激时(500ms)心房ERP及HRA←CSd的CT。保持基础刺激不变,分别给予不同联律间期的S2期前收缩刺激(S1S1不应期+20ms,+70ms,+120ms,+170ms),测出不同期前收缩刺激后心房ERP及HRA←CSd的CT。分别对基础及不同期前收缩刺激后心房ERP,CT及WL的变化以及HRA,CSd上述刺激时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联律间期短的期前收缩刺激较之联律间期长者使心房ERP明显缩短(P<0·05),CT明显延长(P<0·05),WL明显缩短(P<0·05),联律间期相同而起源部位不同的房性期前收缩对心房ERP、CT及WL的影响无差别(P>0·05)。结论:短联律间期房性期前收缩可使心房ERP缩短,房内传导时间延长,WL缩短,为心房颤动形成提供了电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性期前收缩 联律间期 心房不应期 传导时间
原文传递
组织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心脏传导时间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静 王凤兰 +3 位作者 董建敏 喻玲 周巧兰 刘志宝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9年第5期485-489,共5页
目的探究组织多普勒超声成像系统(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与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ulse Dolpper,PD)对胎儿心脏传导时间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受检的21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TDI... 目的探究组织多普勒超声成像系统(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与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ulse Dolpper,PD)对胎儿心脏传导时间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受检的21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TDI与PD测量胎儿的房室传导时间(atrio-ventricular conduction time intervals,AV)以及心室开始收缩至下一个心动周期心房开始收缩的时间间期(ventriculo-atrial conduction time intervals,VA)。结果 (1)在TDI与PD的联合检测下,受检胎儿的心脏结构均正常,偶发性心律失常共18例,占8.57%。(2) TDI测量显示,胎儿总体AV平均值为(128.78±11.63)ms,VA平均值为(281.37±21.29)ms;PD测量显示胎儿总体AV平均值为(127.63±12.01)ms,VA平均值为(282.50±22.67)ms,不同方法下的AV、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以组织多普勒测量结果为标准,显示AV值与孕期呈正相关(r=0.778,P<0.001),与胎儿心率水平呈负相关(r=-0.806,P<0.001);同时VA值与孕期呈正相关(r=0.784,P<0.001),与胎儿心率水平呈负相关(r=-0.817,P<0.001)。结论 TDI与PD成像系统均能有效地测定出胎儿的心脏传导时间,为医护人员有效监测和评估胎儿的心脏活动与异常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多普勒超声 脉冲多普勒超声 胎儿心脏 房室传导时间 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组织多普勒成像超声检测在胎儿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卫东 王旭 +1 位作者 姚鑫 周玲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年第12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超声检测在胎儿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对100例孕妇进行组织多普勒成像超声检测,测量房室传导时间(AV)及心室开始收缩至下一心动周期心房开始收缩的时间间期(VA)。均测量3个心动周期...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超声检测在胎儿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对100例孕妇进行组织多普勒成像超声检测,测量房室传导时间(AV)及心室开始收缩至下一心动周期心房开始收缩的时间间期(VA)。均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平均值。对于偶发心律失常的胎儿,测量AV、VA时,取心律失常前或后至少3个窦性心动周期以外开始测量;同时测量心律失常时的AV、VA并与自身窦性心率进行比较。结果 (1)100例胎儿的心脏传导时间均被成功测量,心脏结构均正常,心律正常88例,偶发心律失常12例。AV、VA与心率呈负相关,AV在不同心率胎儿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在不同心率胎儿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V、VA与心率呈负相关。AV在不同心率胎儿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在不同心率胎儿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2例偶发心律失常胎儿心脏结构正常。4例为心动过缓胎儿中,1例表现为AV、VA均明显延长,l例AV明显延长,2例VA明显延长。8例为房型期前收缩,其中2例为二联律,早搏周期VA均较窦性心率时缩短,其后代偿间歇周期的VA除2例外均明显延长,早搏周期AV、代偿间歇周期AV与窦性心动周期的AV相比无明显改变。结论组织多普勒成像超声检测对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临床意义。结论组织多普勒成像可简单快速地定量测定胎儿心脏传导时间,对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心脏 组织多普勒 房室传导时间 产前筛查
原文传递
室外温度与室内恒温下EC随死后经历时间的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永林 郑哲 +2 位作者 孙凯 赵琳琳 莫耀南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6期582-585,共4页
目的在室外环境和室内恒温条件下测定昼夜不同时间猪后腿肌肉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值,分析并比较两种环境条件下,EC值随死后经历时间(time since death, TSD)变化的规律。方法取5块即刻屠宰的猪后腿肌肉,均分为两份,随机... 目的在室外环境和室内恒温条件下测定昼夜不同时间猪后腿肌肉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值,分析并比较两种环境条件下,EC值随死后经历时间(time since death, TSD)变化的规律。方法取5块即刻屠宰的猪后腿肌肉,均分为两份,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置于秋季室外环境和室内18℃恒温环境中。在死后10d内分别于早晚8时(每隔12h)取样,测定其浸渍液EC值。结果两种环境条件下,EC随TSD变化的趋势在整体上是一致的,二者相关性均较好(R2室外=0.971,P室外=0.004,R2室内=0.98,P室内=0.002)。室外环境温度下,肌肉的EC值在白天增长明显,夜间增长不明显,尤其环境温度低于13℃时,出现明显的平台现象,与室内恒温条件下肌肉EC值持续上升的变化趋势有显著的差异。结论无论室外环境温度还是室内恒温下,肌肉EC与TSD的相关性均较好,但在具体分析时,应考虑到夜间低温平台期造成的时间延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死亡时间 死后经历时间 环境温度 肌肉 电导率 浸渍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