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频消融术后出现延迟性房室阻滞五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楚建民 谭琛 +7 位作者 马坚 曾志宇 方丕华 张奎俊 姚焰 浦介麟 华伟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6期460-461,共2页
报道5例射频消融后出现的房室阻滞及其临床转归和电生理特点。1219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行下位法消融慢径,208例右后间隔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行右后间隔消融,共有5例出现延迟后(>24h)的房室阻滞。慢径消融组的患者3例分别于术后第2,... 报道5例射频消融后出现的房室阻滞及其临床转归和电生理特点。1219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行下位法消融慢径,208例右后间隔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行右后间隔消融,共有5例出现延迟后(>24h)的房室阻滞。慢径消融组的患者3例分别于术后第2,3,5天出现Ⅱ度Ⅰ型房室阻滞,并于术后第4,9和14天消失。后间隔旁道消融的2例患者于第2天出现Ⅱ度Ⅰ型房室阻滞,并分别于第11,13天消失。射频消融放电20.6±8.7(11~31)次,能量30±17.2(20~50)W。放电过程中无快速的交界区心动过速或者>1个无逆传的连续交界区心律。5例在射频消融前后房室结前向和逆向传导功能均正常。结论:慢径和后间隔旁道消融均可出现延迟性房室阻滞,通常能在1~2周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旁道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房室阻滞
下载PDF
老年人孤立性永存左上腔静脉左束支区域起搏1例
2
作者 费凡 王岳松 +1 位作者 曹明勇 杨达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39-1240,共2页
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患者在进行心脏电子装置植入时,导线的定位和固定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进行希-浦系起搏患者难度更大。一例老年孤立性永存左上腔静脉合并右上腔静脉缺如,同时并存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伴心源性晕厥患者将心房... 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患者在进行心脏电子装置植入时,导线的定位和固定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进行希-浦系起搏患者难度更大。一例老年孤立性永存左上腔静脉合并右上腔静脉缺如,同时并存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伴心源性晕厥患者将心房主动电极植入右心房上间隔,心室主动电极植入左束支区域,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起搏器 人工 永存左上腔静脉 左束支区域起搏
原文传递
单向房室阻滞心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杨义会 时志城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 探讨单向性房室阻滞心电图特征、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2例符合单向性房室阻滞特征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例完全性房室阻滞患者的逸搏起搏点包括房室交接区7例,心室5例,逸搏QRS波之后间断性跟随P波,R-P变动在0.12~0.... 目的 探讨单向性房室阻滞心电图特征、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2例符合单向性房室阻滞特征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例完全性房室阻滞患者的逸搏起搏点包括房室交接区7例,心室5例,逸搏QRS波之后间断性跟随P波,R-P变动在0.12~0.40 s(平均0.19±0.07s),2例形成房性融合波,1例伴随心室回波.12例患者的临床转归包括安装心脏起搏器10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 心电图确诊单向性房室阻滞,对起搏方式选择和预防安装起搏器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房室阻滞 单向
原文传递
最小化心室起搏功能在病态窦综合征与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孙亚娟 齐晓红 陈倩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04-406,共3页
目的 比较分析最小化心室起搏中的心室起搏管理(MVP)功能在病态窦综合征(SND)与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中应用的差别.方法 入选接受双腔起搏治疗的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患者52例,并将患者分为SND组32例(62%)和AVB组20例(38%).... 目的 比较分析最小化心室起搏中的心室起搏管理(MVP)功能在病态窦综合征(SND)与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中应用的差别.方法 入选接受双腔起搏治疗的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患者52例,并将患者分为SND组32例(62%)和AVB组20例(38%).首先关闭MVP模式,将起搏器程控调为生理型起博(DDD/R)模式,于3个月随访时将MVP模式打开.通过程控仪随访观察患者心房和心室的起搏比例、高频心房事件和房性心律失常(AA)负荷.结果 SND组患者MVP模式与DDD/R模式相比,心室起搏百分比(VP%)及心房起搏百分比(AP%),AA负荷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心房高频事件(AHR)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VB组患者MVP模式与DDD/R模式相比,VP%显著下降,两组AA负荷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AP%、A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植入心脏起搏器的心动过缓的患者,MVP模式相较DDD/R模式可以显著地减少不必要的右心室起搏,无论是病窦综合征的患者还是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均可以从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起搏器 最小化心室起搏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房室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