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4,6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chor Attachment蛋白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增强 被引量:1
1
作者 左富义 李世拥 +2 位作者 于波 安萍 杨梅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48-1250,共3页
目的探讨Anchor Attachment蛋白(AAP)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AP的表达,分析AAP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AAP表达水平。结果结直肠正常... 目的探讨Anchor Attachment蛋白(AAP)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AP的表达,分析AAP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AAP表达水平。结果结直肠正常肠黏膜、癌原发灶、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AAP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5%、53.0%、69.8%和80.0%;癌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AAP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P<0.01),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AAP阳性率高于癌原发灶(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和肝转移患者的原发灶AAP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1);Dukes分期A、B、C、D期患者AAP阳性率逐渐增高,各分期之间差异显著(P<0.01)。83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AAP水平为(6.3±2.8)μg/L,显著高于30例健康志愿者的(2.2±0.9)μg/L,(t=6.976,P<0.01);Dukes分期A、B期患者血清AAP水平为(5.2±2.6)μg/L,显著低于C、D期患者的(7.1±2.9)μg/L(P<0.05)。结论检测外周静脉血AAP水平对预测和判断结直肠癌病情和肝转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ANCHOR attachment蛋白 肿瘤浸润 转移
下载PDF
Attachment Styles and Traumatic Responses: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Parental Interaction on Child Development and Coping Mechanisms
2
作者 Kelvin N. Christie Adalgiza Sandoval 《Ope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24年第S1期467-489,共23页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achment styles formed during early childhood and the subsequent responses to traumatic events, particularly the death of a parent. Drawing on the theoretical...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achment styles formed during early childhood and the subsequent responses to traumatic events, particularly the death of a parent. Drawing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attachment theory and incorporating contemporary research,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parental interactions shape the neural circuitry of infants and children, influencing their ability to form secure or insecure attachments. These attachment styles, in turn,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child’s coping mechanisms when faced with trauma. This paper focuses on trying to understand how attachment theory is connected to the reaction to trauma with a highlight on the four major styles of attachments which are secure, anxious, avoidant, and disorganized to mention but a few, and how they influence stress and adversity in children. Attachment theory holds that human beings’ ability to form affectional bonds in infancy determines their patterns of relatedness across the life cycle. The type of attachment that is secure usually supports healthy adaptation and good coping mechanisms regardless of the trauma in the childhood of the child. While secure attachment mostly facilitates favorable trauma-related outcomes, anxious or avoidant attachment can exacerbate or alter the responses. The caregiving system that is avoidant attachment has implications of autonomous self-functioning which has features of suppression of the emotional response and poor search for emotional support during stress. From the principles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and trauma theory, the paper also focuses on the major significance of the child’s early caregivers’ interactions that define the resilience and vulnerability factor. This knowledge is therefore critical in designing specific interventions bas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coping behaviors and emotional regulatory systems of children who have been exposed to trauma. Finally, we have the synthesis of new knowledge about the role of secure attachment relationships as its fundamental element in shaping adaptive traumatization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also delves into the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involved in 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the role of cortisol in disrupting attachment. Finally,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and the challenges of addressing prolonged grief and traumatic responses in clinical settings are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tachment Styles Traumatic Response Parental Interaction Child Development Emotional Regulation CORTISOL Grief Coping NEUROBIOLOGY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下载PDF
Mechanism of Tourists’Happiness in Traditional Village Tourism: A Perspective Grounded in Nostalgia and Cultural Attachment
3
作者 JIANG Juan LIU Yu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4年第4期73-79,共7页
In recent years,traditional villages have emerged as popular tourist destinations due to their distinctive resource value.Typically situated in remote and less developed areas,traditional villages boast primitive natu... In recent years,traditional villages have emerged as popular tourist destinations due to their distinctive resource value.Typically situated in remote and less developed areas,traditional villages boast primitive natural surroundings and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These characteristics offer urban dwellers a temporary escape from the complexities of modern life,allowing them to experience physical and mental rejuvenation,mental relaxation,and overall happiness during their visit.By conducting a review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concerning tourists’happiness in traditional villages,this study establishes a framework to understand tourists’happiness in traditional village tourism.Using the Qiangang ancient village in Conghua District,Guangzhou as a case study,the research examines the current state of rural characteristics,the establishment of cultural brands,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active utilization of ancient villages within the context of integrating culture,sports,tourism,and agriculture.Based on this analysis,the author proposes strategies to enhance tourists’happiness,including the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characteristics,the promo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local cultural attributes,and the collaborative advancement of culture,sports,tourism,and agriculture to engage key stakeholders a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village Qiangang ancient village NOSTALGIA Cultural attachment HAPPINESS
下载PDF
Anchor Attachment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左富义 李世拥 +1 位作者 于波 安萍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07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Anchor Attachment蛋白(AAP)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正常肠黏膜、癌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及肝转移灶中AAP的表达,并分析AAP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 目的探讨Anchor Attachment蛋白(AAP)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正常肠黏膜、癌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及肝转移灶中AAP的表达,并分析AAP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正常肠黏膜、癌原发灶、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AAP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5%、53.0%、69.8%和80.0%;癌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AAP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x^2=42.349,P<0.01),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AAP阳性率又高于癌原发灶(x^2=6.666,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和肝转移患者的原发灶AAP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者(x^4=10.056,7.705,P<0.01);Dukes分期A、B、C、D期患者AAP阳性率逐渐增高,各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13,P<0.01)。83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AAP水平为(6.3±2.8)ng/ml,30例健康志愿者AAP水平为(2.2±0.9)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76,P<0.01);Dukes分期A、B期患者血清AAP水平为(5.2±2.6)ng/ml,C、D期患者AAP水平为(7.1±2.9)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8,P<0.05)。结论 AAP增强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检测外周静脉血AAP水平对预测和判断结直肠癌局部复发和肝转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ANCHOR attachment蛋白 肿瘤浸润 转移
原文传递
木薯SDH蛋白的序列分析及其与MeH1.2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平娟 林晨俞 +3 位作者 王梦月 张秀春 李淑霞 阮孟斌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4-81,共8页
【目的】山梨糖醇脱氢酶(SDH)在调控蔷薇科植物果糖和山梨醇转化中起重要作用,也参与植物对逆境的应答过程,木薯SDH功能的研究可以为培育优质木薯种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SC124’的cDNA为模板克隆木薯SDH基因,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山梨糖醇脱氢酶(SDH)在调控蔷薇科植物果糖和山梨醇转化中起重要作用,也参与植物对逆境的应答过程,木薯SDH功能的研究可以为培育优质木薯种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SC124’的cDNA为模板克隆木薯SDH基因,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木薯SDH基因的组织特异性及其对干旱、低温、PEG和ABA的响应模式。通过筛选木薯干旱和低温混合的酵母cDNA文库,并利用Y2H点对点及其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实验确认与目标蛋白的关系。【结果】木薯SDH基因CDS全长1092 bp,编码364个氨基酸,与数据库中的序列无差异。MeSDH蛋白含有催化锌结合位点,NADP结合位点,结构锌结合位点,属于MDR超家族。烟草叶片表皮细胞瞬时表达显示MeSDH蛋白定位于细胞核。MeSDH基因的表达量在功能叶、幼嫩叶、须根和茎中依次降低。MeSDH基因受干旱、低温和PEG胁迫诱导在木薯叶片上调表达,在ABA处理后的木薯叶片和根系中都显著上调表达。文库筛选、Y2H点对点和BiFC实验证实MeH1.2与MeSDH互作。【结论】MeSDH基因可以响应多种胁迫上调表达,并可能在蛋白水平和MeH1.2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SDH基因 MeH1.2蛋白 抗逆性 蛋白互作
下载PDF
超高压预处理紫苏蛋白与大豆蛋白复配蛋白肉的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丹 李河 +2 位作者 周松华 李会珍 侯天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4,共7页
利用超高压(ultra-high pressure,UHP)技术预处理紫苏蛋白与大豆蛋白复配蛋白肉,并利用正交实验探究其最佳工艺条件。采用UHP预处理技术,以紫苏蛋白和大豆蛋白等质量比复配为主要原料,谷朊粉、淀粉、牛肉香精和魔芋胶等为辅料制备新型... 利用超高压(ultra-high pressure,UHP)技术预处理紫苏蛋白与大豆蛋白复配蛋白肉,并利用正交实验探究其最佳工艺条件。采用UHP预处理技术,以紫苏蛋白和大豆蛋白等质量比复配为主要原料,谷朊粉、淀粉、牛肉香精和魔芋胶等为辅料制备新型复合植物蛋白肉。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水分添加量、魔芋胶添加量和UHP压力对蛋白肉产品的咀嚼性、硬度、弹性、黏弹性、蒸煮和解冻特性的影响。复配蛋白肉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干基计)为水分添加量40%、魔芋胶添加量0.3%、UHP压力500 MPa。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得的紫苏蛋白复合肉与纯大豆蛋白肉相比质构性能最佳,其咀嚼性高达46.993 J,比纯大豆蛋白肉高近10倍,并且蒸煮和解冻损失率较低。该研究可为UHP的利用和紫苏蛋白肉的工艺开发提供初步的科学思路,为植物蛋白肉的机制与工艺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紫苏蛋白 大豆蛋白 蛋白 质构特性 工艺优化
下载PDF
基于Bt毒素的杀虫蛋白理性设计与创新应用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徐重新 金嘉凤 +5 位作者 孙晓明 沈成 张霄 陈澄宇 刘贤金 刘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25,共30页
Bt毒素是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的具有特殊杀虫功能的大分子蛋白,其制剂和转基因作物已广泛用于害虫防治,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围绕Bt毒素挖掘和提升其应用价值是持续研究的热点,特别是随着Bt毒素结构... Bt毒素是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的具有特殊杀虫功能的大分子蛋白,其制剂和转基因作物已广泛用于害虫防治,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围绕Bt毒素挖掘和提升其应用价值是持续研究的热点,特别是随着Bt毒素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日趋明晰,为其功能修饰和创新应用创造了条件,相关研究蓬勃发展,成效显著。大量研究表明,采用定点突变、结构域替换或融合以及抗独特型抗体模拟等策略,是理性设计活性更高、稳定性更强、杀虫谱更广、非靶标生物安全性更高甚至是可用于害虫抗药性治理的有别于母体Bt毒素的突变体、结构杂合体乃至功能效应物抗体等新型杀虫蛋白的有效手段;此外,采用催化毒素活化、驱动毒素靶向受体结合、促进毒素表达以及同源或异源杀虫材料复配或共表达的协同促效等创新增效策略,也是助推Bt毒素应用价值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Bt毒素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梳理了基于Bt毒素功能修饰的突变体、结构杂合体以及功能效应物抗体等新型杀虫蛋白理性设计和基于Bt毒素功能增效的创新应用策略等相关研究进展,并结合作者团队在模拟Bt毒素杀虫功能效应物抗体靶向设计研发方面的最新成果,探讨了基于Bt毒素的杀虫蛋白理性设计与创新应用策略未来发展动向及潜在可行捷径,为相关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最新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和启发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毒素 苏云金芽孢杆菌 杀虫蛋白 定点突变 抗独特型抗体 蛋白融合表达 杀虫增效物
下载PDF
反刍动物营养与日粮中的蛋白替代技术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刁其玉 张春桃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大食物观”包含了饲料在内的粮食安全供给,我国饲料粮占粮食总量48.2%,其中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给畜产品稳产保供、粮食安全带来隐患,制约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牛羊等反刍动物产业既是重要的畜牧产业构成,也是民... “大食物观”包含了饲料在内的粮食安全供给,我国饲料粮占粮食总量48.2%,其中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给畜产品稳产保供、粮食安全带来隐患,制约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牛羊等反刍动物产业既是重要的畜牧产业构成,也是民生产业,文章针对非蛋白氮、低蛋白日粮配制等技术在反刍动物营养与日粮中的应用以及蛋白替代策略进行论述,旨在为反刍动物养殖过程中开源节流、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动物 蛋白 蛋白日粮 蛋白替代 蛋白饲料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难愈合创面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景哲 肖长栓 +4 位作者 暴海洋 钱儒烙 姜嵩 温海玲 孙奎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80-586,共7页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对难愈合创面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确诊的难愈合创面患者,完全随机分为PRF组、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入院后均进行创面清创碘...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对难愈合创面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确诊的难愈合创面患者,完全随机分为PRF组、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入院后均进行创面清创碘伏消毒,PRF组创面外敷PRF,隔日换药;对照组无菌敷料包扎换药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留取创面组织,进行HE染色来观察创面病理学变化;抽取静脉血分别检测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变化;创面组织进行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治疗前后创面血管化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第7天患者血液中CD4^(+)T细胞与CD8^(+)T细胞水平变化以及CD4^(+)T/CD8^(+)T比值。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入院前病程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创面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可见少量血管;治疗后第7天,PRF组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血管新生,治疗后第14天,PRF组炎性细胞明显减少,上皮增生,出现新生的皮肤附属器。WBC、CRP、PCT水平,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的第7天和第14天时,炎症指标均下降,并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7、14天,PRF组CD34阳性表达细胞多于对照组,新生血管较多,创面上皮化出现也早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4^(+)/CD8^(+)比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7天,两组患者的CD4^(+)T和CD4^(+)/CD8^(+)比值细胞均有上升,CD8^(+)T细胞均有下降,两组患者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RF应用于难愈合创面,能减轻创面炎症反应,改善创面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难愈合创面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CD34 免疫
下载PDF
不同泌乳期驼乳化学组成及蛋白质组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明亮 李雅菲 +2 位作者 吕浩迪 浩斯毕力格 伊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5-211,共7页
本实验以驼乳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骆驼泌乳初期、中期、后期和干奶期乳基础营养成分及理化指标,探究其在整个泌乳期内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解析骆驼初乳和常乳中差异的蛋白质,进而挖掘其潜在的功能信息。结果发现,泌乳... 本实验以驼乳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骆驼泌乳初期、中期、后期和干奶期乳基础营养成分及理化指标,探究其在整个泌乳期内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解析骆驼初乳和常乳中差异的蛋白质,进而挖掘其潜在的功能信息。结果发现,泌乳初期驼乳中蛋白质、脂肪、乳糖、总固形物等基础营养成分的含量最高,随后随着泌乳期的延长其含量具有降低的趋势。驼乳理化性质随泌乳期而变化,其中泌乳初期驼乳密度和折光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干奶期驼乳pH值和滴定酸度最高(6.89和20.71°T);泌乳期对驼乳电导率的影响较小。定量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驼乳中发现了高峰度的免疫球蛋白、类胰岛素、乳铁蛋白等保护性蛋白,并在骆驼初乳和常乳中共鉴定到641个差异显著蛋白质(P<0.05)。骆驼初乳中高丰度蛋白大部分与免疫应答、抗炎、组织保护与修复、代谢过程有关,表明骆驼初乳更有助于幼崽抗微生物感染免疫系统的建立。该研究可加深对驼乳泌乳期内理化性质及蛋白组成的认识,为开发驼乳功能性食品提供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乳 泌乳期 营养成分 蛋白质组学 差异蛋白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清炎症指标、免疫球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艺虹 梁观桃 +1 位作者 吴学军 刘艳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2期48-51,共4页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清炎症指标、免疫球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1—9月期间到福州市第二医院就诊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炎症指标、免疫球蛋白检测。同时根据患者糖...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清炎症指标、免疫球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1—9月期间到福州市第二医院就诊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炎症指标、免疫球蛋白检测。同时根据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A组(糖化血红蛋白<7.5%,n=15)、B组(糖化血红蛋白7.5%~9.0%,n=20)、C组(糖化血红蛋白>9.0%,n=15),比较各组检测结果,并分析炎症指标、免疫球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C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 IgA)水平显著高于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水平明显低于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的hs-CRP、IL-6、TNF-α、IgA水平明显高于A组,IgG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hs-CRP、IL-6、TNF-α、IgA与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性,IgG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0.05),而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 IgM)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hs-CRP、IL-6、TNF-α及IgA、IgG异常,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明显相关性,因此对于糖化血红蛋白异常升高者,需密切监测上述炎症、免疫球蛋白指标,便于临床及早发现患者机体异常,及时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免疫球蛋白 炎症指标
下载PDF
超声协同大豆分离蛋白对米粉和米面包品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帅 韩冰 +5 位作者 马春敏 杨杨 边鑫 王冰 张光 张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27,共9页
目的探究超声协同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isolate protein,SPI)对米粉以及米面包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碎米为主要原料,5个梯度(0%、3%、6%、9%、12%,以碎米粉质量计)的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isolate protein,SPI)为辅料,比较超声协同5个梯... 目的探究超声协同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isolate protein,SPI)对米粉以及米面包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碎米为主要原料,5个梯度(0%、3%、6%、9%、12%,以碎米粉质量计)的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isolate protein,SPI)为辅料,比较超声协同5个梯度SPI对混合粉热机械学特性、糊化特性、流变特性以及米面包比容、损耗率、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与未进行超声处理的样品相比,超声协同SPI处理的米粉的吸水率从64.90±0.00增加至94.80±0.00,其混合粉的峰值黏度从2704.00±47.76降低至1567.00±116.73,表明超声使淀粉部分支链断裂,生成大量短直链淀粉,导致分子量下降,相互作用减弱;超声处理后的样品储能模量(G')曲线随着SPI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趋势,损耗模量(G")曲线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当SPI添加量为9%时,米面包的比容达到最大值,为(0.86±0.08)mL/g,感官评分从50.05±3.75增加至86.27±2.28;当SPI添加量达到12%时,米面包的损耗率达到最低。结论综上所述,采用9%SPI的方法制备米面包,可以有效地改善米面包品质,本研究为米面包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超声 碎米 米粉 米面包 品质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白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肝素结合蛋白、降钙素原表达及与病情进展及预后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段莉莉 段榆琳 刘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89-592,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肝素结合蛋白(HBP)和降钙素原在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23年3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5例脓毒症患者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肝素结合蛋白(HBP)和降钙素原在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23年3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5例脓毒症患者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n=129)和脓毒性休克组(n=76),并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成存活组(n=154)和死亡组(n=51)。检测脓毒症组与脓毒性休克组、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WBC、血清CRP、HBP、降钙素原水平,收集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分析WBC、血清CRP、HBP、降钙素原与APACHEⅡ、SOF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4个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结果脓毒性休克组的WBC、血清CRP、HBP、降钙素原分别为(19.83±3.09)×10^(9)/L、(114.10±35.17)mg/L、(78.92±13.14)μg/L和(11.13±0.91)μg/L,均显著高于脓毒症组[(9.55±2.87)×10^(9)/L、(59.96±23.45)mg/L、(36.47±12.83)μg/L和(8.21±0.8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性休克组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分别为(20.05±2.39)、(10.29±2.51)分,均显著高于脓毒症组[(16.21±2.30)、(7.90±2.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WBC、血清CRP、HBP、降钙素原与APACHEⅡ评分(r=0.554、0.593、0.713、0.651,P<0.05)、SOFA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540、0.571、0.687、0.609,P<0.05)。死亡组的WBC、血清CRP、HBP、降钙素原、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也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WBC、血清CRP、HBP、降钙素原及4个指标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5、0.803、0.881、0.817和0.939。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的WBC、血清CRP、HBP、降钙素原显著高于脓毒症患者,可反映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4个指标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肝素结合蛋白 降钙素原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探析针灸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芳 刘新颖 +5 位作者 顾媛媛 蒙艳丽 郭玉岩 左军 龙宇 郭媛琦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81-84,共4页
哮喘为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上常用针灸治疗哮喘患者,针灸疗法可以控制哮喘发生、发作,减轻发作程度,减少激素用量,降低激素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针灸治疗哮喘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针灸... 哮喘为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上常用针灸治疗哮喘患者,针灸疗法可以控制哮喘发生、发作,减轻发作程度,减少激素用量,降低激素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针灸治疗哮喘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针灸治疗在哮喘发病机制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以及气道重塑中的作用,从而为哮喘的诊疗以及针灸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有效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针灸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碱性蛋白酶水解时间对玉米谷蛋白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原 刘晓兰 +3 位作者 郑喜群 孟杰 姜彩霞 李冠龙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0,共6页
为探究碱性蛋白酶(alcalase)水解对玉米谷蛋白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对不同水解时间获得的玉米谷蛋白水解物的表面疏水性、二硫键含量、热性能、分子质量分布、抗氧化活性等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水解对玉米谷蛋白的性... 为探究碱性蛋白酶(alcalase)水解对玉米谷蛋白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对不同水解时间获得的玉米谷蛋白水解物的表面疏水性、二硫键含量、热性能、分子质量分布、抗氧化活性等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水解对玉米谷蛋白的性质有显著影响,分子质量和二硫键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玉米谷蛋白相比其水解物具有较高的溶解性、起泡性、乳化性和热稳定性。此外,玉米谷蛋白水解产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当水解时间为150 min时玉米谷蛋白水解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为(54.46±1.43)%,羟自由基(·OH)清除率为(74.06±1.49)%,Fe^(2+)螯合力为(86.69±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谷蛋白 水解 理化性质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酪蛋白胶束-果胶复合物微胶囊对大黄素的负载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敏 瓦文强 +2 位作者 梁慧光 季伟 李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31,共8页
大黄素(emodin,E)是大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一种疏水性分子。酪蛋白胶束(micellar casein,MC)是乳中酪蛋白的天然存在形态。该文采用荧光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果胶(pectin,P)添加量下酪蛋白胶束与大黄素的结合作用,解析了果胶-酪蛋白胶束@... 大黄素(emodin,E)是大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一种疏水性分子。酪蛋白胶束(micellar casein,MC)是乳中酪蛋白的天然存在形态。该文采用荧光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果胶(pectin,P)添加量下酪蛋白胶束与大黄素的结合作用,解析了果胶-酪蛋白胶束@大黄素(P-MC@E)复合物粒径及结构,评价了复合物的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并通过模拟胃肠消化实验分析了复合物中大黄素的释放状况。结果显示,P-MC复合体系中,当果胶与酪蛋白胶束比例为0∶10~5∶5时,酪蛋白胶束与大黄素的结合作用均为疏水作用,二者结合常数大于103。随着果胶添加量的增加,P-MC@E复合物粒径逐渐增大,但其红外谱图没有显著变化。另外,复合物的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较游离大黄素显著提升,且随果胶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与P-MC形成复合物后,大黄素的胃肠模拟消化释放率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大黄素的负载和递送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蛋白胶束 果胶 结合机理 抗氧化性
下载PDF
不同植物蛋白肉坯料的香气和质地分析
17
作者 蒲丹丹 陈佳慧 +3 位作者 史伊格 陕怡萌 李健 张玉玉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156,共9页
为研究不同植物蛋白肉坯料的香气和质地,以花生、小麦、豌豆3种植物蛋白粉为原料,利用高温螺杆挤压技术,控制成型区温度制备植物蛋白肉坯料,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和质构分析仪对喜好度最佳的坯料进行香气和质构分析。结果显示,花生... 为研究不同植物蛋白肉坯料的香气和质地,以花生、小麦、豌豆3种植物蛋白粉为原料,利用高温螺杆挤压技术,控制成型区温度制备植物蛋白肉坯料,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和质构分析仪对喜好度最佳的坯料进行香气和质构分析。结果显示,花生、小麦、豌豆蛋白肉坯料的最佳成型区温度分别为140、100、150℃,3种植物蛋白肉坯料均有较强的豆香、豆腥和油脂香气,其中豌豆蛋白肉坯料的豆香最强。香气分析结果显示,花生蛋白肉坯料的特征香气物质为庚醇、(2 E,4E)-癸二烯醛和苯甲醛,小麦蛋白肉坯料的特征香气物质为2-庚酮、庚醇和(E)-2-壬烯醛,豌豆蛋白肉坯料的特征香气物质为2-庚酮、甲基辛基甲酮、2-乙基-3,5-二甲基吡嗪和2-乙基-3,6-二甲基吡嗪。不同复水方法比较结果显示,花生蛋白肉坯料和豌豆蛋白肉坯料适合在50℃温度下复水,而小麦蛋白肉坯料适合在室温(25℃)下复水。小麦蛋白肉坯料复水后硬度、黏附性和咀嚼力最高,豌豆蛋白肉坯料的硬度、黏附性和咀嚼力最低。研究结果旨在为植物蛋白肉坯料风味品质提升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肉坯料 花生蛋白 小麦蛋白 豌豆蛋白 香气 质地
下载PDF
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的表达水平差异及其疾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葛爽 魏娟 谷申森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的表达水平差异及其疾病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Ch... 目的分析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的表达水平差异及其疾病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Child-Pugh分级将其分为Child-Pugh A级组(n=20),Child-Pugh B级组(n=34),Child-Pugh C级组(n=16),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5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4组及肝硬化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球蛋白/胆碱酯酶表达水平;采用双变量Spearman相关性检验血清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球蛋白/胆碱酯酶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和预后的相关性;建立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对肝硬化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ild-Pugh A级组、Child-Pugh B级组、Child-Pugh C级组患者的血清TSP-1、球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表达水平较高,血清胆碱酯酶表达水平较低;与Child-Pugh A级组患者比较,Child-Pugh B级组、Child-Pugh C级组患者的血清TSP-1、球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表达水平较高,血清胆碱酯酶表达水平较低;与Child-Pugh B级组比较,Child-Pugh C级组患者的血清TSP-1、球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表达水平较高,血清胆碱酯酶表达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血清TSP-1、球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表达水平较高,血清胆碱酯酶表达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与Child-Pugh分级和预后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均是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与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814、0.824、0.885。结论血清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异常表达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及其预后均存在一定关联,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分级及预后的辅助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CHILD-PUGH分级 凝血酶敏感蛋白-1 蛋白/胆碱酯酶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组蛋白乳酸化修饰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章婷婷 赵调红 +2 位作者 陈圆圆 李雯 刘会玲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137-1141,共5页
组蛋白赖氨酸乳酸化修饰是2019年新发现的一种酰化修饰,在基因表达、细胞代谢以及疾病治疗等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乳酸化修饰生化相关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在乳酸化修饰的生理功能以及与疾病相关性等领域逐渐受到关... 组蛋白赖氨酸乳酸化修饰是2019年新发现的一种酰化修饰,在基因表达、细胞代谢以及疾病治疗等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乳酸化修饰生化相关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在乳酸化修饰的生理功能以及与疾病相关性等领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乳酸化修饰的鉴定、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这将为进一步探索乳酸化修饰的功能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蛋白赖氨酸乳酸化 生物学功能 恶性肿瘤
下载PDF
热诱导乳蛋白变性机理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宗学醒 任敏 +3 位作者 李志国 闫清泉 崔利敏 赵中华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0期241-246,共6页
热处理经常在乳制品加工过程中被应用,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更长的货架期。加热过程会导致乳蛋白的结构改变并进一步损伤产品最终的营养、感官品质以及产品性能,例如出现聚集、表观黏度增加以及沉降等现象,还会导致热交换器表面结垢影... 热处理经常在乳制品加工过程中被应用,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更长的货架期。加热过程会导致乳蛋白的结构改变并进一步损伤产品最终的营养、感官品质以及产品性能,例如出现聚集、表观黏度增加以及沉降等现象,还会导致热交换器表面结垢影响热交换系统效率。本综述通过探讨影响乳蛋白热诱导变性的因素,主要从乳成分、理化性质以及工艺过程等方面深入分析乳蛋白热诱导变性机理,并总结归纳了提高乳蛋白热稳定性的方法,旨在为乳基液体产品特别是高蛋白乳制品以及浓缩乳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热诱导 蛋白变性 蛋白 乳清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