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or Diagnosis of Peroxisomal Diseases with Abnormal Very-Long-Chain Fatty Acid Metabolism
1
作者 Minori Isogawa Satoshi Yoshida Nobuyuki Shimozawa 《American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4年第6期359-366,共8页
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 (VLCFAs) are accumulated in cells and blood in patients with peroxisomal diseases, such as adrenoleukodystrophy (ALD) and Zellwger Syndrome (Z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 (VLCFAs) are accumulated in cells and blood in patients with peroxisomal diseases, such as adrenoleukodystrophy (ALD) and Zellwger Syndrome (Z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usefulness of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with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ATR) analysis method for clinical diagnosis of those diseases, thereby we measured the infrared spectra of the sera of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2nd derivative FTIR spectra of the serum samples and the VLCFA content ratio which is used as a clinical parameter to date were comprehensively calculated to investigate which wavenumber showed high correlation with the VLCFA ratio.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using the serum FTIR spectra showed that high correlations were observed with VLCFA ratios (C26:0/C22:0 ratio), and we could construct a suitable regression model (R2 = 0.97, p ﹣19). In addition, the model system using various VLCFAs in newborn bovine serum also showed that several FTIR peaks in 800 ~ 900 cm﹣1 region were found to have good correlation with VLCFA ratios. Our results support that FTIR analysis is useful for diagnosis of peroxisomal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 Peroxisomal DISEASES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Postmortem Interval Using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in Adipose Tissues
2
作者 Haohui Zhang Qi Wang +3 位作者 Kai Zhang Ruina Liu Shuanliang Fan Zhenyuan Wang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Medicine》 2019年第1期7-12,共6页
Estimation of postmortem interval(PMI)is vitally important in forensic investigations.Although many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chemical changes of various tissues over time,no reports using spectroscopic methods in adi... Estimation of postmortem interval(PMI)is vitally important in forensic investigations.Although many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chemical changes of various tissues over time,no reports using spectroscopic methods in adipose tissue are available.In this study,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ATR-FTIR)spectroscopy was utilized to collect comprehensive biochemical information from human adipose tissues in vitro at different times.Thereafter,mice were used as samples for in vivo experiments for more detailed studies on PMI.Then,partial least squares(PLS)model for PMI estimation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acquired spectral dataset of mouse samples.The spectral variable associated with C=O arising from lipids and free fatty acids was most susceptible to PMI.Moreover,the PLS model appeared to achieve a satisfactory prediction with 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ross‑validation of 1.78 days,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odel was determined in an external validation set with 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 of 1.87 days.The study shows the possibility of application of ATR-FTIR methods in PMI estimation using adipose tiss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ipose tissue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CHEMOMETRICS postmortem interval
原文传递
Feasibility assessment of phenotyping cotton fiber maturity using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algorithms for genotyping analyses 被引量:1
3
作者 KIM Hee Jin LIU Yongliang +1 位作者 FANG David D. DELHOM Christopher D.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19年第1期44-55,共12页
Background:Cotton fiber maturity is an important property that partially determines the processing and performance of cotton.Due to difficulties of obtaining fiber maturity values accurately from every plant of a gene... Background:Cotton fiber maturity is an important property that partially determines the processing and performance of cotton.Due to difficulties of obtaining fiber maturity values accurately from every plant of a genetic population,cotton geneticists often use micronaire(MIC) and/or lint percentage for classifying immature phenotypes from mature fiber phenotyp es although they are complex fiber traits.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an algorithm for determining cotton fiber maturity(MIR)from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spectra explores a novel way to measure fiber maturity efficiently and accurately.However,the algorithm has not been tested with a genetic population consisting of a large number of progeny pla,nts.Results:The merits and limits of the MIC-or lint percentage-bas ed phenotyping method were demonstrated by comparing the observed phenotypes with the predicted phenotypes based on their DNA marker genotypes in a genetic population consisting of 708 F2 plants with various fiber maturity.The observed MIC-based fiber phenotypes matched to the predicted phenotypes better than the observed lint percenta ge-based fiber phenotypes.The lint percentage was obtained from each of F2 plants,whereas the MIC values were unable to be obtained from the entire population since certain F2 plants produced insufficient fiber mass for their measurements.To test the feasibiility of cotton fiber infrared maturity(MIR)as a viable phenotyping tool for genetic analyses,we me asured FT-IR spectra from the second population composed of 80 F2 plants with various fiber maturities,determined MIR values using the algorithms,and compared them with their genotypes in addition to other fiber phenotyp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IR values were successfully obtained from each of the F2 plants,and the observed MIR-based phenotypes fit well to the predicted phenotypes based on their DNA marker genotypes as well as the observed phenotypes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MIC and lint percentage.Conclusions:The M,R value obtained from FT-IR spectra of cotton fibers is able to accurately assess fiber maturity of all plants of a population in a quantitative way.The technique provides an option for cotton geneticists to determine fiber maturity rapidly and efficie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Cotton FIBER MATURITY Crystallinity IMMATURE FIBER (im) mutant
下载PDF
应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无损鉴别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方法研究
4
作者 吕淑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50-2458,共9页
纤维种类鉴别是古代纸张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探究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无损纤维鉴别的方法对中国古籍、档案及纸质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应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对已知纤维成分的17类64种中国传统手工... 纤维种类鉴别是古代纸张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探究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无损纤维鉴别的方法对中国古籍、档案及纸质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应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对已知纤维成分的17类64种中国传统手工纸标准样品进行了无损分析,参考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红外峰位及部分纸样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确认纸样中的所有红外谱峰归属;并采用分波段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相似度极高的谱图进行比对分析,分别总结各类纸张在4000~1800、1800~1500、1500~1200和1200~600cm^(-1)四个波段的谱图特征;同时对4cm^(-1)精度的谱图进行二阶导数处理,分别总结各类纸张在1500~1200和1200~900cm^(-1)两个波段的二阶导数谱图特征;最后通过红外结晶指数及其他峰高和峰面积比值计算结果实现对纸类更细致的区分。应用上述方法对16个盲测样品进行了有效性测试,红外分析结果与显微纤维鉴别结果一致,初步证明了该方法在中国传统手工纸无损纤维鉴别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应用ATR-FTIR无损分析法可对麻、桑构皮、檀皮、瑞香皮和竹几大类原料的传统手工纸纤维类型作出快速而准确的鉴别,对于混料的宣纸也同样适用;但对于显微分析也难以鉴别的亲缘关系较近的植物原料如桑、构皮之间的精细鉴别仍有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二阶导数红外光谱 中国传统手工纸 纤维鉴别 无损分析
下载PDF
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示踪单原子催化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中间体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严靖 倪嘉琪 +2 位作者 孙宏丽 苏陈良 刘彬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7期32-52,共21页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涉及多个电子和质子转移,动态演变过程复杂.具有结构简单性和均匀性的单原子催化剂(SACs)是研究上述复杂过程的理想模型催化剂,有利于理解催化构效关系.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技术为识别单原...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涉及多个电子和质子转移,动态演变过程复杂.具有结构简单性和均匀性的单原子催化剂(SACs)是研究上述复杂过程的理想模型催化剂,有利于理解催化构效关系.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技术为识别单原子催化CO_(2)RR的动态演变过程提供了有利方法.本文总结了原位红外光谱在电催化CO_(2)RR研究中的应用:首先,简要介绍了电化学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的表面增强机制;详细探讨了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技术在研究原子级金属催化剂催化CO_(2)/CORR反应动态演变过程的关键作用;简述了原位红外谱图确定界面水的相关信息以及电极局部pH值的定量方法.原位电化学红外光谱技术加深了对CO_(2)RR反应机制的理解,揭示了催化剂结构、电解质种类、分子吸附方式等对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调控规律.尽管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由于电催化CO_(2)RR的复杂性,学者对该反应的认知仍不够全面和深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下:(1)精准辨识CO_(2)RR关键中间体/生成物.特别是当中间体/生成物的特征峰与其他峰重叠时,精准识别相关特征峰将极具挑战.一方面,需进一步提高原位光谱技术分辨率;另一方面,近年来深度学习算法在光谱分析领域的应用为中间体/生成物混合特征峰的精准识别提供了有效方案,此类算法能建立变量之间的关系,实现光谱中特征信息的智能、精准提取;(2)深入解析CO_(2)RR机理和复杂的反应路径.目前,研究者尚难以通过直接实验手段明确CO_(2)RR路径.原位电化学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是明确CO_(2)RR中间体和反应途径的可行方案,能够进一步指导反应条件优化和催化剂结构设计;(3)建立工况下的原位CO_(2)RR机理研究方案.膜电极组件(MEA)电解槽通过使用膜直接连接阴极气体扩散电极和阳极,有效解决了H型反应器的局限性,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然而,基于MEA的工况条件CO_(2)RR机制研究鲜有报道.因此,需要开发工况条件下的原位电化学光谱技术,以探究三相界面分子尺度关键中间体/生成物动态演变,并建立工况条件的CO_(2)RR催化构效关系,这将有助于提高工况下的选择性、转化效率,以及实现更高价值的多碳产品的规模生产,并进一步指导高效反应器设计.综上,本文详细综述了原位红外光谱在电化学CO_(2)RR研究中的应用,并对电催化CO_(2)RR目前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希望对广大科研工作者利用原位红外光谱进一步深入研究电催化CO_(2)RR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电还原 单原子催化剂 电化学原位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 反应动态演变过程 界面水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检测血液样本在疾病筛查及诊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吴忻禹 张陆成 黎永青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335-340,共6页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ATR-FTIR)光谱技术以其快速、准确、无创的特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临床血液学检验中显示出巨大潜力。该技术记录样本中分子的振动光谱,提供生物...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ATR-FTIR)光谱技术以其快速、准确、无创的特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临床血液学检验中显示出巨大潜力。该技术记录样本中分子的振动光谱,提供生物样品内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的化学结构信息,可用于疾病筛查和诊断。ATR-FTIR光谱技术在地中海贫血、艾滋病毒感染、乳腺癌、卵巢癌和脑瘤等疾病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情况,提示该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实现疾病的快速筛查、诊断与鉴别诊断。ATR-FTIR光谱技术与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相结合,以定量法分析人外周血样品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体积和血红蛋白等地中海贫血筛查指标,筛查地中海贫血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达到100.0%和95.3%。采用ATR-FTIR光谱技术,基于遗传算法的线性判别分析法,分析血液样本红外图谱中1653 cm-1(酰胺Ⅰ带)、1558 cm-1(酰胺Ⅱ带)、1506 cm-1(环基)和901 cm-1(磷酸二酯伸缩带)处的特征峰,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孕妇血液样本的辨别准确率为8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92%。采用主成分回归(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法对乳腺患者血液ATRFTIR光谱进行识别,其灵敏度与特异度高达92.3%与87.1%此外,ATR-FTIR光谱技术还可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其他方面,如细胞和组织学样本的检测、疾病严重程度的分类等。ATR-FTIR光谱技术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仍面临环境干扰、样本污染等挑战。未来,随着ATR-FTIR光谱技术的优化、发展,其有望在更多疾病的临床血液学检验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 临床血液学
下载PDF
比较教学法在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7
作者 况婷 罗海健 +1 位作者 宋琳琳 柯丁宁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4期108-112,共5页
紧密结合实验特性和教学目的,提出将比较教学法应用于实验课堂,深入探讨了其在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通过实施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透射法与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法的异同点,而且能掌握这两种方法的实际应... 紧密结合实验特性和教学目的,提出将比较教学法应用于实验课堂,深入探讨了其在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通过实施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透射法与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法的异同点,而且能掌握这两种方法的实际应用技巧。实践表明,比较学习法有效推动了高分子材料分析实验的教学改革和质量的提升,有助于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为培养未来的科研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教学法 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法 衰减全反射技术 高分子材料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35
8
作者 徐琳 王乃岩 +1 位作者 霸书红 王云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7-319,共3页
随着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应用及化学计量学的发展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 FTIR)成为用传统透过法制样效果不理想 (或制样复杂 )的样品及表层结构分析的有利工具和手段。ATR FTIR技术已应用到纺织、质检、公安等各个领... 随着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应用及化学计量学的发展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 FTIR)成为用传统透过法制样效果不理想 (或制样复杂 )的样品及表层结构分析的有利工具和手段。ATR FTIR技术已应用到纺织、质检、公安等各个领域。目前 ,人们正在针对ATR FTIR的特性 ,开展应用研究。为此 ,文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应用ATR FTIR技术进行深度剖析的研究 ,对材料表面的定性分析 ,组分的定量分析 ,光学纤维与ATR附件的联用技术 ,以及在其他领域 (如运用ATR FTIR技术考察中空纤维的结构及取向变化 ,研究皮肤促进剂的作用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 ATR-FTIR 高分子材料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光学纤维
下载PDF
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鉴别塑料 被引量:30
9
作者 窦艳丽 张万喜 +3 位作者 张玉杰 周华 汪冬梅 徐经伟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15-1618,共4页
用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和近红外光谱结合OPUS/Ident软件对添加不同填料、不同助剂的塑料进行鉴别分类。结果表明:分子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鉴别塑料是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其中拉曼光谱和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能够直接... 用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和近红外光谱结合OPUS/Ident软件对添加不同填料、不同助剂的塑料进行鉴别分类。结果表明:分子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鉴别塑料是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其中拉曼光谱和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能够直接区分样品,而近红外光谱非常类似,不能直接区分。但是用OPUS/Ident软件中的W ard算法处理这3种光谱后,得到的树形图能够将样品准确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 近红外光谱 聚类分析 塑料
下载PDF
氧化乐果的振动光谱及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吉芳英 黎司 +2 位作者 虞丹尼 周光明 何强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27-1132,共6页
采用ATR-FTIR、FT-拉曼表征了氧化乐果在酸、碱、中性条件下的振动光谱,获得了氧化乐果分子较为全面的结构振动信息;以金/银核-壳粒子为基底,获得了不同浓度及其酸碱条件下氧化乐果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考察了其分子在该基底... 采用ATR-FTIR、FT-拉曼表征了氧化乐果在酸、碱、中性条件下的振动光谱,获得了氧化乐果分子较为全面的结构振动信息;以金/银核-壳粒子为基底,获得了不同浓度及其酸碱条件下氧化乐果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考察了其分子在该基底表面的吸附状态及其酸碱影响,推测了氧化乐果的SERS机理;结果表明:νas(NH),νas(CH3),AmideⅠ,ν(POC),ν(PO),ν(C-S)为氧化乐果分子特征振动;中性条件下,氧化乐果浓度低于2.0×10-2mol/L已无明显SERS,酸、碱条件下,在2.0×10-10mol/L氧化乐果分子与基底的作用仍显著,尤其酸性的SERS更强;氧化乐果主要以磷酸酯结构与基底表面作用,探讨了酸碱条件下的不同水解历程对该作用的影响,为研究有机磷农药的形态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乐果 衰减全反射-FT-红外光谱 FT-拉曼光谱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水解
下载PDF
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分析微塑料 被引量:14
11
作者 汤庆峰 李琴梅 +2 位作者 王佳敏 张裕祥 高峡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2-180,共9页
利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分析鉴别了不同粒径及不同种类的微塑料(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纤维或橡胶碎片),系统阐述了反射、透射、衰减全反射3种测量模式及其微区成像技术在微塑料鉴别分析中的优缺点。基于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 利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分析鉴别了不同粒径及不同种类的微塑料(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纤维或橡胶碎片),系统阐述了反射、透射、衰减全反射3种测量模式及其微区成像技术在微塑料鉴别分析中的优缺点。基于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技术,分析了北京景观水样中的微塑料,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反射 透射 衰减全反射
下载PDF
二阶导数光谱预处理在用FTIR/ATR方法定量测定葡萄糖-6-磷酸和果糖-6-磷酸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2
作者 陈洁梅 潘涛 陈星旦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共7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衰减全反射(ATR)技术,建立了一种葡萄糖-6-磷酸(G6P)和果糖-6-磷酸(F6P)同时定量测量的方法。作为磷酸己糖异构酶(PGI)反应系的模拟,G6P-F6P-Tris混合溶液被作为定量对象,并通过采集组分浓...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衰减全反射(ATR)技术,建立了一种葡萄糖-6-磷酸(G6P)和果糖-6-磷酸(F6P)同时定量测量的方法。作为磷酸己糖异构酶(PGI)反应系的模拟,G6P-F6P-Tris混合溶液被作为定量对象,并通过采集组分浓度已知的G6P-F6P-Tris混合溶液的光谱来建立定标方法。分别用吸光度光谱或二阶导数光谱,并分别用G6P,F6P,Tris的主要吸收峰(1086cm^-1、1082cm^-1、1065cm^-1、1036cm^-1和978cm^-1)的数据或指纹领域(1200~900cm^-1)全段数据,共进行了4种模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各种模式下浓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平均相对误差和交叉检验均方误差(RMSECV值)。结果表明,采用二阶导数光谱比采用吸光度光谱所得到的预测值具有更高的精度,而采用指纹领域全段数据比采用G6P,F6P,Fris主要吸收峰的数据所得到预测值具有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衰减全反射 二阶导数光谱 定量分析
下载PDF
FTIR-ATR法对人体胆结石中胆固醇和胆红素的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会敏 岳志华 +1 位作者 田颂九 郭玉宁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69-773,共5页
目的:建立傅立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FTIR-ATR)同时测定胆结石中的胆固醇和胆红素的含量。方法:无需溶解和提取,分别选择胆结石中互不干扰的胆固醇特征吸收峰1049 cm-1和胆红素特征吸收峰1245 cm-1作为各自的定量吸收峰,利用基线... 目的:建立傅立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FTIR-ATR)同时测定胆结石中的胆固醇和胆红素的含量。方法:无需溶解和提取,分别选择胆结石中互不干扰的胆固醇特征吸收峰1049 cm-1和胆红素特征吸收峰1245 cm-1作为各自的定量吸收峰,利用基线吸收度法,直接地同时测定胆结石中的胆固醇和胆红素的含量。结果:胆固醇和胆红素的浓度与其峰高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2.1-45.2μg·mg-1和13.2-44.2μg·mg-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5和0.9987,说明符合Beer-Lambert’s定律。胆固醇和胆红素的回收率分别为100.4%和99.2%,RSD分别为2.1%和2.0%(n=3)。并与HPLC方法所测结果做了比较,发现2个方法所测含量结果基本相符。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无污染,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胆结石中胆固醇和胆红素含量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 人体胆结石 分析研究 定量 特征吸收峰 同时测定 HPLC方法 红外光谱法 衰减全反射 傅立叶变换 胆红素含量 线性范围 相关系数 吸收度 回收率 RSD
下载PDF
N-三甲基壳聚糖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何文 张冕 +1 位作者 代文兵 吴燕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19-522,共4页
目的考察N-三甲基壳聚糖(-Ntrimethyl chitosan,TMC)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做初步研究。方法用壳聚糖及碘甲烷为主要原料,合成季铵化程度为60%的TMC,即TMC60,通过1H-NMR确定其季铵化程度。应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 目的考察N-三甲基壳聚糖(-Ntrimethyl chitosan,TMC)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做初步研究。方法用壳聚糖及碘甲烷为主要原料,合成季铵化程度为60%的TMC,即TMC60,通过1H-NMR确定其季铵化程度。应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ATR-FTIR)探讨TMC60对角质层角蛋白的作用。以月桂氮酮为阳性对照,睾酮为模型药物,考察TMC60对离体皮肤的透皮作用。结果经1H-NMR确定合成得到的TMC60季铵化程度为67.2%。鼠角质层经TMC60处理后,角蛋白的酰胺吸收峰Ⅱ带的峰位从1 538.7 cm-1向低波数位移到1 536.8 cm-1。结合用去卷积方法对酰胺吸收峰Ⅱ进行处理,结果表明,TMC60可使部分角蛋白从α-螺旋型结构向β-折叠型结构和无规则卷曲型结构转变。体外透皮实验中,TMC60组的累积透过量、稳态渗透速率显著大于空白组和月桂氮酮组(P均小于0.05)。结论TMC60有较好的透皮吸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影响皮肤角质层角蛋白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三甲基壳聚糖 透皮吸收促进作用 衰减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 去卷积 角蛋白 累积透过量
下载PDF
红外光谱监测糖化酶发酵过程 被引量:7
15
作者 邱江 潘红春 +2 位作者 韩崇家 叶勤 张嗣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31-833,共3页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用于监测糖化酶发酵过程, 培养液的红外光谱反映了培养过程中碳源和氮源的变化。针对培养过程中普遍使用复合培养基, 标准混合溶液难以反映培养液的状态。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培养液的红外光谱数据与常规离线化...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用于监测糖化酶发酵过程, 培养液的红外光谱反映了培养过程中碳源和氮源的变化。针对培养过程中普遍使用复合培养基, 标准混合溶液难以反映培养液的状态。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培养液的红外光谱数据与常规离线化学分析结果的相关关系, 成功地用于糖化酶发酵过程培养液中总糖、还原糖和氨氮的预测, 测定结果与离线化学分析方法的相关性分别为0.999, 0.990和0.974。工业生产过程的菌种、培养基和工艺条件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酶 FTIR 衰减全反射 发酵过程 监测
下载PDF
HATR-FTIR排序法识别中药材紫花地丁及其伪品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程存归 吴小华 王森清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529-1531,共3页
采用水平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HATR FTIR)法测定了紫花地丁及其伪品如白花地丁、犁头草、辽宁堇菜及匍伏堇的根木质部和茎外表皮部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PCA)比较了正伪品之间的差异程度。结果表明 :基于... 采用水平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HATR FTIR)法测定了紫花地丁及其伪品如白花地丁、犁头草、辽宁堇菜及匍伏堇的根木质部和茎外表皮部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PCA)比较了正伪品之间的差异程度。结果表明 :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主成分分析在反映同科同属不同种植物化学组成差异程度上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TR-FTIR-排序法 水平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紫花地丁 中药材 白花地丁 犁头草 匍伏堇 鉴定
下载PDF
ATR-FTIR分析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勇 曹春昱 +4 位作者 冯文英 徐明 苏振华 刘晓萌 吕卫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2-655,共4页
红外光谱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的原料分析、浆料检验及纸张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已取得较大进展,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透射红外光谱在分析检测上存在破坏样品结构、制样过程复杂、测定时间较长等缺点,已不能满足现代制浆造纸工业即时... 红外光谱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的原料分析、浆料检验及纸张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已取得较大进展,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透射红外光谱在分析检测上存在破坏样品结构、制样过程复杂、测定时间较长等缺点,已不能满足现代制浆造纸工业即时检测的需要。为了实现待测样品的在线无损分析,必须有一种快速而非破坏性的红外光谱技术予以辅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技术作为一项新的无损检测技术,能够迅速、准确地对制浆造纸各生产工段的产品进行全面无损评价,目前已开始介入制浆造纸领域的相关科学研究中。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现阶段ATR-FTIR分析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各生产工段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 制浆造纸工业 研究 应用 综述
下载PDF
合成绝缘子硅橡胶伞群材料的老化特性及其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陈晓春 郑敏聪 李建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57-62,共6页
通过表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tenuated totalreflection-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ATR-FTIR),研究了运行老化和试验室人工加速老化条件下硅橡胶的老化特性。人工加速老化样品分别由600h紫外老化和500 h盐雾老化获得... 通过表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tenuated totalreflection-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ATR-FTIR),研究了运行老化和试验室人工加速老化条件下硅橡胶的老化特性。人工加速老化样品分别由600h紫外老化和500 h盐雾老化获得;运行老化样品抽取了安徽省内运行15年左右的部分110kV和500kV合成绝缘子。试验结果表明运行老化的合成绝缘子伞群材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问题,主要包括有机硅橡胶主链断裂、交联度下降以及侧链甲基减少。紫外作用600h导致硅橡胶的有机成分含量有所下降,但对于无机阻燃剂填料Al(OH)3的影响不大;盐雾作用500 h后的硅橡胶有机成分明显变化,但Al(OH)3的含量有稍许降低。以上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合成绝缘子的老化以及抗老化优化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可供制造、设计及运行等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 合成绝缘子 硅橡胶 老化
下载PDF
衰减全反射—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原位分析煤有机显微组分 被引量:12
19
作者 余晓露 白帆 李志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4-670,共7页
不同显微组分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谱带位置的定性分析和谱带强度的定量分析,可揭示其化学组成、结构特点和生烃能力。利用衰减全反射—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我国华北石炭系3个不同成熟度煤的有机显微组分进行原位分析,避... 不同显微组分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谱带位置的定性分析和谱带强度的定量分析,可揭示其化学组成、结构特点和生烃能力。利用衰减全反射—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我国华北石炭系3个不同成熟度煤的有机显微组分进行原位分析,避免了传统手段采用单组分分离富集过程中物理分选和化学试剂对显微组分造成的影响。煤有机显微组分红外光谱原位分析结果表明:由壳质组、镜质组到惰质组,其脂肪烃含量和含氧基团呈减少趋势,芳香烃含量和芳构化程度呈增加趋势,反映生油潜力逐渐减小。壳质组脂族结构以长链脂肪烃为主,有利于生油;镜质组和惰质组以短链为主,有利于生气。壳质组中孢子体的芳香烃含量相对较高,生烃潜力较差,树皮体、角质体和树脂体的生烃潜力较好。同一种有机显微组分随演化程度的增高,脂肪族含量降低,芳香烃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显微组分 衰减全反射(ATR) 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下载PDF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用于人乳腺癌组织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于舸 吕淑华 +2 位作者 许家林 张存洲 张春平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0-394,共5页
通过对32例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的对比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明显而规律的光谱差异,反映了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等生物大分子的构型与构象以及相对含量上的差别研究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可... 通过对32例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的对比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明显而规律的光谱差异,反映了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等生物大分子的构型与构象以及相对含量上的差别研究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良、恶性肿瘤的分子结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全反射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乳腺肿瘤组织 蛋白质二级结构 氢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