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治未病思想对肝脾同治的理解和应用 |
王玉玲
崔向宁
尚唱
|
《辽宁中医杂志》
CAS
|
2022 |
12
|
|
2
|
基于“天人相应”理论的四时-阴阳-五脏关系的探讨 |
张娜
刘晓燕
郭霞珍
|
《世界中医药》
CAS
|
2016 |
21
|
|
3
|
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学说略介 |
刘小斌
刘友章
|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
2002 |
39
|
|
4
|
中药的阴阳性、有机成分与元素的亲电强度、氧化电势之间的关系——关于中药传统理论的当代化学物理及群子(量子)统计理论的诠释(Ⅲ) |
金日光
杨红
牟雪雁
|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
2003 |
4
|
|
5
|
从五行到五脏相关——中医五脏系统关联理论的创新(英文) |
郑洪
贺小英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
2011 |
1
|
|
6
|
基于湖湘“五经配伍”学术理论针灸治疗骨性癌痛浅析 |
李菁
周宇桐
雷华娟
潘江
|
《辽宁中医杂志》
CAS
|
2021 |
1
|
|
7
|
论《内经》应用五行学说的变化 |
陈吉全
黎敬波
|
《山东中医杂志》
|
2011 |
6
|
|
8
|
五脏配五行原理溯源 |
张效霞
王振国
|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
2008 |
5
|
|
9
|
肺-肾环路与肺-肾综合征 |
蒋莉萍
李洋
于兰
赵海潞
|
《新中医》
CAS
|
2014 |
3
|
|
10
|
从五脏五行配属关系的多样性看医学发展的轨迹 |
李玉清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4
|
|
11
|
论《内经》确立五脏概念的文化基础 |
王小平
|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
2013 |
5
|
|
12
|
基于取象比类的五行-五脏术语英译研究 |
刘成
陈易
钟海桥
王小芳
|
《中国科技术语》
|
2020 |
4
|
|
13
|
樂藥疗与五音配五行五脏 |
赖文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33
|
|
14
|
“象”思维-“五行”脏系统与人体微观物质结构 |
刘思佳
张哲
|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
2016 |
5
|
|
15
|
张子和燥证辨治浅析 |
燕少恒
|
《河南中医》
|
2013 |
1
|
|
16
|
五行五脏身体观的建构、应用及其文化诠释 |
郑洪
|
《文化研究》
CSSCI
|
2017 |
0 |
|
17
|
《眼科集成》组方用药特色探讨 |
田野
彭俊
蒋鹏飞
彭清华
|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
2020 |
2
|
|
18
|
中医脏腑病证的寒热规律探讨 |
邓伟明
王静
石雪芹
李铁术
韩双双
黄颖而
曲宏达
|
《山东中医杂志》
|
2016 |
2
|
|
19
|
“肝与大肠相通”之理论研究及运用初探 |
王朝军
纪云西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
2021 |
27
|
|
20
|
胃食管反流病从肝-脾-肺三脏论治 以通为用 |
徐伟茹
白光
|
《四川中医》
|
2015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