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Au-Sb-S”体系中金迁移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九玲 张桂兰 +1 位作者 亓锋 程莱仙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9-85,共7页
在黔滇桂微细浸染型金矿地质研究及前人实验研究基础上设计了75℃含碳的“Fe-Au-Sb-S”热液开放流动体系实验,测定带出溶液之pH及Au、Fe、Sb含量,研究Au、Fe、Sb的迁移条件及相互关系。探讨本区主成矿期之... 在黔滇桂微细浸染型金矿地质研究及前人实验研究基础上设计了75℃含碳的“Fe-Au-Sb-S”热液开放流动体系实验,测定带出溶液之pH及Au、Fe、Sb含量,研究Au、Fe、Sb的迁移条件及相互关系。探讨本区主成矿期之后叠加热液活动中金与锑的行为及金异常与锑异常既密切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铜-锑-硫 供生体系 金矿床 迁移规律
下载PDF
Au/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家良 李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21-123,共3页
报道了一种合成具有巯基官能团修饰的Au/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新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并在此基础上用聚(烯丙胺)溶液还原HAuCl4,制得Au/Fe_3O_4磁性核壳纳米颗粒,再用3-巯基-1-丙磺酸钠修饰Au/Fe_3O_4磁性纳米粒... 报道了一种合成具有巯基官能团修饰的Au/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新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并在此基础上用聚(烯丙胺)溶液还原HAuCl4,制得Au/Fe_3O_4磁性核壳纳米颗粒,再用3-巯基-1-丙磺酸钠修饰Au/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最后得到具有巯基官能团稳定的Au/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别对产物的微观结构及磁性特征进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fe3O4磁性纳米粒子 核壳结构 表征 官能团
下载PDF
地幔岩包体中的Ni,Fe,Au,Mo含量及其意义--以山东和辽宁地区的比较分析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维萍 赫英 +1 位作者 岳可芬 董振信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华北南北两缘辽宁宽甸及山东临朐两地新生代地幔岩包体中成矿元素含量与矿床分布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地幔岩包体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区域矿产类型及矿产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辽宁宽甸岩石圈地幔经历... 目的探讨华北南北两缘辽宁宽甸及山东临朐两地新生代地幔岩包体中成矿元素含量与矿床分布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地幔岩包体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区域矿产类型及矿产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辽宁宽甸岩石圈地幔经历了较高程度的部分熔融,后期交代作用较之山东临朐较弱;山东临胸部分熔融程度较之辽宁宽甸较低,进行的交代作用较强。辽宁宽甸的地幔岩包体成矿元素Ni,Fe,Au及Mo平均值分别为2561×10^(-6)g/g,7.07%,4.17×10^(-9)g/g,0.19×10^(-6)g/g;山东临朐的地幔岩包体的成矿元素Ni,Fe,Au及Mo平均值分别为1967×10^(-6)g/g,6.60%,10.7×10^(-9)g/g,0.37×10^(-6)g/g。中国华北地块南北两缘地幔岩包体中的成矿元素Ni,Fe含量明显表现为北缘高南缘低,而Au,Mo含量则为南缘高北缘低。结论岩石圈地幔岩Ni,Fe,Au,Mo等成矿元素含量的高低与成矿省情况基本是耦合的。地幔岩包体中Ni,Fe,Au,Mo等含量的高低对地壳矿产分布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台 橄榄岩包体 地球化学 Ni fe au Mo含量
下载PDF
铜件Au-Fe合金电镀主工艺条件对镀层沉积速度及其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杨富国 卢展煜 阮善菊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3-44,66,共3页
为获得性能良好的Au-Fe合金镀层,在以KAu(CN)2,FeSO4,KCN及柠檬酸钾为主要成分的镀液中对铜件进行电镀,沉积出了装饰性Au-Fe合金镀层。采用扫描电镜、原子吸收光谱以及弯曲、热浸和人工汗试验研究了KAu(CN)2浓度、FeSO4浓度、镀液pH值... 为获得性能良好的Au-Fe合金镀层,在以KAu(CN)2,FeSO4,KCN及柠檬酸钾为主要成分的镀液中对铜件进行电镀,沉积出了装饰性Au-Fe合金镀层。采用扫描电镜、原子吸收光谱以及弯曲、热浸和人工汗试验研究了KAu(CN)2浓度、FeSO4浓度、镀液pH值及温度对Au-Fe合金沉积速度的影响和镀层的性能。结果表明:12 g/LKAu(CN)2,4 g/L FeSO4,温度40℃,pH值为3.6的工艺条件下所得的Au-Fe合金镀层的结合力和耐蚀性较好;该工艺条件下,Au-Fe合金沉积速度为16.36μ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fe合金 铜件 电镀 工艺条件 镀层性能
下载PDF
Fe@Au_8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特性(英文)
5
作者 迭东 郑本霞 朱冰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75-79,共5页
利用密度泛函PW91方法研究了Fe@Au8团簇的平衡结构和电子性能,获得了多个异构体及电子态。结果显示Fe原子在低能异构体中趋于占据最高配位位置,相似异构体的能量随着Fe原子配位数减少而增加。电子性能分析表明基态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利用密度泛函PW91方法研究了Fe@Au8团簇的平衡结构和电子性能,获得了多个异构体及电子态。结果显示Fe原子在低能异构体中趋于占据最高配位位置,相似异构体的能量随着Fe原子配位数减少而增加。电子性能分析表明基态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类似最稳定Au9团簇的I2异构体有相对大的HOMO-LUMO能级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u8团簇 几何结构 电子性能
下载PDF
The Discovery of Magnesioferrite from Au (Fe, Cu) Magnesian Skarn Deposits and Study of the Magnesioferrite-Magnesiomagnetite Series 被引量:3
6
作者 ZHAO Yiming ZHANG Yinan +1 位作者 BI Chengsi GUO Lih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82-391,共10页
Abstract: Magnesioferrite, a rare metasomatic mineral, was discover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 from the Qinlou Au (Fe, Cu) magnesian skarn deposit, Sanpu, Huaibei, Auhui Province, and the Mulonggou Fe (Mo, Cu) magn... Abstract: Magnesioferrite, a rare metasomatic mineral, was discover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 from the Qinlou Au (Fe, Cu) magnesian skarn deposit, Sanpu, Huaibei, Auhui Province, and the Mulonggou Fe (Mo, Cu) magnesian skarn deposit, Luonan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In this paper, the geological setting, mineral associations, chemical composition, some physical properties,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data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y of magnesioferrite and magnesiomagnetite are discussed. Magnesioferrite contains 17.66%–13.48% of MgO. Its main associated minerals are clinohumite, chondrodite, serpentine, calcite and magnesiomagnetite. The density of magnesioferrite is 4.537–4.720, reflectances in percent are: 17.8–18.1, hardness is 838–900 kg/mm2, and the cell parameter ao = 8.371–8.379 ?.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magnesioferrite-magnesiomagnetite-magnetite series suggests that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magnesioferrite molecules in the mineral, the density, reflectances and cell parameters decrease correspondingly, the hardness heightens, and the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al band becomes wider. The authors consider that magnesioferrite is a product of contact metasomatism between hypabyssal intermediate-acid intrusions and dolomitic marble. It was formed in shallow exocontact zones under relatively oxidized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sioferrite magnesiomagnetite au (fe Cu) magnesian skarn ANHUI SHAANXI
下载PDF
从氰化尾渣中提取S、Fe、Au的方法 被引量:13
7
作者 赵战胜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0-41,共2页
河南地区可再回收利用的氰化尾渣资源丰富,一般含金品位3g/t左右。对这类氰化尾渣首先采用沉降分离法,富集含金黄铁矿;含金黄铁矿经封闭式焙烧炉焙烧,使金充分裸露,产出硫气体经冷却生成硫磺,焙砂金品位进一步提高;焙砂经充空气搅拌水浸... 河南地区可再回收利用的氰化尾渣资源丰富,一般含金品位3g/t左右。对这类氰化尾渣首先采用沉降分离法,富集含金黄铁矿;含金黄铁矿经封闭式焙烧炉焙烧,使金充分裸露,产出硫气体经冷却生成硫磺,焙砂金品位进一步提高;焙砂经充空气搅拌水浸后,压滤固液分离,滤液蒸发烘干后为FeSO4产品;固体用常规氰化法浸金。该方法简单易行,方便快捷。试验结果表明,可使氰化尾渣中金的回收率达72.95%~91.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尾渣 沉降分离 焙烧 水浸 氰化
下载PDF
Au/Fe磁性多层膜在离子束混合过程中的巨磁电阻效应在线研究
8
作者 李波 李正孝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3年第11期40-42,共3页
在离子束混合条件下,在线研究了Au/Fe磁性多层膜转变为纳米颗粒膜过程中的巨磁电阻效应,发现了不同磁场强度下的离子束混合对巨磁电阻效应影响的初步规律,测量了不同注入剂量和磁场强度下的巨磁电阻,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巨磁电阻 au/fe 磁性多层膜 颗粒膜 离子束混合 金/铁
下载PDF
Fe掺杂石墨烯表面吸附Au:第一性原理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扬 安立宝 龚亮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9-114,共6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对Au在Fe掺杂石墨烯表面的吸附特性进行研究,计算掺杂Fe前后石墨烯对Au的吸附能以及石墨烯的局部态密度和电荷分布。结果表明:掺杂Fe增强了Au在石墨烯表面的吸附能,提高了Au与石墨烯间的电荷转移。掺杂Fe后,Fe与Au间形成... 采用第一性原理对Au在Fe掺杂石墨烯表面的吸附特性进行研究,计算掺杂Fe前后石墨烯对Au的吸附能以及石墨烯的局部态密度和电荷分布。结果表明:掺杂Fe增强了Au在石墨烯表面的吸附能,提高了Au与石墨烯间的电荷转移。掺杂Fe后,Fe与Au间形成了共价键,Au与石墨烯间由物理吸附转变为化学吸附。此外,自旋极化计算结果显示Fe掺杂石墨烯-Au体系中自旋向上态密度和自旋向下态密度关于费米能级对称,说明Fe掺杂不会使体系产生磁矩而影响材料性能。此类掺杂有望改善石墨烯载Au纳米颗粒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石墨烯 fe掺杂 au吸附
下载PDF
Fe-Pt-Au三元系950℃富角等温截面的研究
10
作者 徐晓宁 任玉平 +1 位作者 李俊杰 秦高梧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8-231,共4页
为了控制细小的L10-FePt纳米相均匀分布在非磁性基体中,有必要对Fe-Pt-X系的相图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合金法和扩散偶法,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及能谱成分(SEM-EDS)分析确定了Fe-Pt-Au三元系950℃富Fe角处相平衡关系及各相平衡成分... 为了控制细小的L10-FePt纳米相均匀分布在非磁性基体中,有必要对Fe-Pt-X系的相图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合金法和扩散偶法,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及能谱成分(SEM-EDS)分析确定了Fe-Pt-Au三元系950℃富Fe角处相平衡关系及各相平衡成分,从而建立了富Fe角的等温截面相图.结果表明,该等温截面存在成分范围很宽的(γFe+αAu)两相区和成分范围很窄的(γFe+L10-FePt)两相区.Pt的加入使Au在γFe中的固溶度从约4%提高到约15%(原子数分数),而大大降低了Fe在αAu中的固溶度;Au的加入使Pt在γFe中的固溶度降低,并且没有扩大(γFe+L10-FePt)两相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Pt-au三元系 相平衡 等温截面 磁记录介质 扩散偶
下载PDF
Catalytic activity of Au/Fe-PILC and Au/Fe-oxide catalysts for catalytic combustion of formaldehyde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常艳 沈岳年 +2 位作者 胡瑞生 李沛培 张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7年第A02期1107-1111,共5页
Iron polymeric hydroxygroups pillared clays(Fe-PILC) were prepared by Na+-montmorillonite with iron pillaring agent. 2.01Au/Fe-PILC catalyst was obtained by deposited-precipitation(DP) method. 2.52Au/Fe-oxide catalyst... Iron polymeric hydroxygroups pillared clays(Fe-PILC) were prepared by Na+-montmorillonite with iron pillaring agent. 2.01Au/Fe-PILC catalyst was obtained by deposited-precipitation(DP) method. 2.52Au/Fe-oxide 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co-precipitation method.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se catalysts was measured by catalytic combustion of formaldehyde. The catalyst of 2.01Au/Fe-PILC exhibits the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The catalytic combustion reaction of formaldehyde proceeds at considerable rates at 20 ℃ and complete burn-off of formaldehyde is achieved at 120 ℃. The structure of catalysts,the valence state of gold and the size of gold p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X-ray powder diffractometry,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s show that gold atoms with partially positive charge exist in the catalyst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In addition,nano-sized,well-dispersed gold particles and good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support are necessary to obtain high activity Au catalysts for catalytic combustion of formaldehy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催化燃烧 催化剂 催化活性
下载PDF
中条山—塔儿山成矿带C─Fe─Au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平 陈俊明 李瑞俭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 1996年第3期361-368,共8页
中条山—塔儿山成矿带属滨西太平洋成矿域华北断块金、银、铜、铅、锌、锰、铝土矿、金刚石成矿区中的3级成矿带,其中包括2个成矿系列、7个成矿亚系列和11个矿床式。2个成矿系列具有成矿世代的“双层性”、成矿物质来源的二元性。
关键词 成矿带 金矿床 成矿系列 铜矿床 铁矿床
下载PDF
云南打厂凹金铁铜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13
作者 苏俊 刘乾 +3 位作者 施忠省 朱先敏 李兴义 尹留青 《云南地质》 2024年第1期19-25,共7页
打厂凹金铁铜铅锌矿赋存于核桃坪紧密性破背斜近核部沙河厂组一段与核桃坪组三段地层接触带中,具“地层(岩性)+构造+岩浆活动”三位一体控矿规律。矿体上部受近南北向断裂控制,多形成“裂控”型矿床;下部受沙河厂组及与核桃坪组接触面... 打厂凹金铁铜铅锌矿赋存于核桃坪紧密性破背斜近核部沙河厂组一段与核桃坪组三段地层接触带中,具“地层(岩性)+构造+岩浆活动”三位一体控矿规律。矿体上部受近南北向断裂控制,多形成“裂控”型矿床;下部受沙河厂组及与核桃坪组接触面、核桃坪组不同岩性结构面控制,多形成“层控”型矿床;呈“背斜核部夹一刀”控矿特征。地表及北部为金铅锌矿体、地下及南部为铜铅锌矿体特征。为构造-岩浆热液有关的热液-矽卡岩复合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构造+岩浆控矿 控矿因素 打厂凹金铁铜铅锌矿 云南保山
下载PDF
Au^(q+)(q=53-47)激光等离子体的辐射复合速率系数
14
作者 蔡静 易有根 +3 位作者 郑志坚 易早 颜君 邱玉波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8-512,共5页
辐射复合过程在超组态碰撞辐射(SCROLL)模型中真实模拟非局域热动力学平衡(non-LTE)高Z材料Au激光等离子体M带谱5f-3d跃迁中各种复杂离子的电离态特性是一个主要过程.基于准相对论多组态Hartree-Fock理论和扭曲波近似,采用组态平均的方... 辐射复合过程在超组态碰撞辐射(SCROLL)模型中真实模拟非局域热动力学平衡(non-LTE)高Z材料Au激光等离子体M带谱5f-3d跃迁中各种复杂离子的电离态特性是一个主要过程.基于准相对论多组态Hartree-Fock理论和扭曲波近似,采用组态平均的方法,从头计算了金M带类铁金离子-类锗金离子的辐射复合速率系数,计算过程中包含了大量的单激发和双激发态,结果表明高Z元素由于自电离能级的广泛分布和复杂的级联效应,致使高Z元素的辐射复合系数不同于低Z元素的,其计算结果可用来模拟Au的激光等离子体M带5f-3d跃迁的平均电离度和电荷态分布及能级布居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复合 类铁金离子-类锗金离子 速率系数
下载PDF
Au纳米粒子修饰纳米片状结构衬底的SERS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武斌 凌云汉 孙加林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1,15,共4页
通过电化学共沉积和化学脱合金处理在金属W片上制备了纳米片状基底,将Au纳米粒子通过等离子溅射到纳米片状基底上得到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衬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谱仪(EDX)对复合纳米衬底进行表征,罗丹明6G作为探测分... 通过电化学共沉积和化学脱合金处理在金属W片上制备了纳米片状基底,将Au纳米粒子通过等离子溅射到纳米片状基底上得到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衬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谱仪(EDX)对复合纳米衬底进行表征,罗丹明6G作为探测分子对SERS衬底的拉曼表面增强效果进行检测。通过实验发现:三维空间结构的纳米片状结构具有拉曼表面增强效应,溅射Au纳米颗粒得到的Au纳米片衬底信号增强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合金处理 au纳米粒子 等离子溅射 W-fe共沉积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下载PDF
Ti/Al/Ni/Au在GaN N面上的欧姆接触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真逸 叶斌斌 +4 位作者 蓝剑越 董超 李雪威 王建峰 徐科 《半导体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01-705,共5页
以Ti/Al/Ni/Au作为欧姆接触金属体系,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的预处理,在氢化物气相外延法生长的单晶氮化镓(GaN)材料的N面实现了良好的欧姆接触,其比接触电阻率为3.7×10-4Ω·cm^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 以Ti/Al/Ni/Au作为欧姆接触金属体系,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的预处理,在氢化物气相外延法生长的单晶氮化镓(GaN)材料的N面实现了良好的欧姆接触,其比接触电阻率为3.7×10-4Ω·cm^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阴极荧光和光致发光谱对GaN N面的表面、光学特性进行了对比表征。结果表明:未刻蚀GaN衬底的N面表面存在一定的损伤层,导致近表面处含有大量缺陷,不利于欧姆接触的形成;而ICP刻蚀处理有效地去除了损伤层。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显示刻蚀后样品的Ga 3d结合能比未刻蚀样品向高能方向移动了约0.3 e V,其肖特基势垒则相应降低,有利于欧姆接触的形成。同时对Fe掺杂半绝缘GaN的N面也进行了刻蚀处理,同样实现了良好的Ti/Al/Ni/Au欧姆接触,其比接触电阻率为0.12Ω·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NI/au N面 欧姆接触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 铁掺杂
下载PDF
山东沂南金铜铁矿床中的液态不混溶作用与成矿: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51
17
作者 顾雪祥 刘丽 +3 位作者 董树义 章永梅 李科 李葆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57,共15页
沂南矽卡岩型金铜铁矿床产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与新太古界—寒武系地层接触带附近。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早期干矽卡岩阶段(Ⅰ)和湿矽卡岩-磁铁矿阶段(Ⅱ)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Ⅲ)和碳酸盐阶段(Ⅳ)的成矿流体... 沂南矽卡岩型金铜铁矿床产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与新太古界—寒武系地层接触带附近。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早期干矽卡岩阶段(Ⅰ)和湿矽卡岩-磁铁矿阶段(Ⅱ)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Ⅲ)和碳酸盐阶段(Ⅳ)的成矿流体则显示有大气降水混入的岩浆水特点。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各阶段热液矿物中的包裹体类型丰富,以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和CO2-H2O包裹体为主,次为纯液相水包裹体和纯气相水包裹体,偶见晶质熔融包裹体。由Ⅰ→Ⅱ→Ⅲ→Ⅳ阶段,气液水包裹体均一温度(520~430℃→430~340℃→250~190℃→190~130℃)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Ⅰ、Ⅱ阶段的石榴子石和绿帘石中,晶质熔融包裹体与同期次捕获的具不同气相分数的气液水包裹体及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共生,表明它们被捕获时是一种熔体与流体共存的不混溶状态。在Ⅲ阶段的石英(少量Ⅱ阶段的绿帘石)中,常见气相充填度变化很大的气液水包裹体与同期次捕获的纯液相水包裹体、纯气相水包裹体、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以及CO2-H2O包裹体共生,且共生的不同类型包裹体均一温度相近,表明此阶段成矿流体曾发生过广泛的沸腾(不混溶)。因而认为,在沂南矿床由岩浆结晶分异到热液成矿的整个演化过程中,可能先后经历了两种液态不混溶作用,早期岩浆熔融体与气液相流体的不混溶导致含矿气水热液的析出,晚期气相与液相组分的不混溶(沸腾)则导致了金、铜、铁的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液态不混溶 沸腾 流体包裹体 氢、氧同位素 沂南金铜铁矿床 山东
下载PDF
鄂东铜绿山矿区石英正长闪长玢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18
作者 梅玉萍 李华芹 陈富文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5-810,共6页
铜绿山铜金(铁)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的鄂城—大冶—瑞昌铜金(铁)成矿带的西北部,阳新侵入岩体西北端。矿体赋存于下三叠统大冶群第四至第七岩性段。铜绿山石英正长闪长玢岩体与铜绿山矿床成矿关系密切,是该矿床的成矿母岩。笔者对铜绿山... 铜绿山铜金(铁)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的鄂城—大冶—瑞昌铜金(铁)成矿带的西北部,阳新侵入岩体西北端。矿体赋存于下三叠统大冶群第四至第七岩性段。铜绿山石英正长闪长玢岩体与铜绿山矿床成矿关系密切,是该矿床的成矿母岩。笔者对铜绿山石英正长闪长玢岩体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岩体的形成年龄为(146±1)Ma(95%可信度,MSWD=1.6)。表明铜绿山铜金矿床的成矿母岩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鉴于接触交代成矿作用与成矿岩体的结晶时间大致同时,铜绿山矽卡岩型铜金(铁)矿床的形成时间亦发生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金(铁)矿 锆石SHRIMP U-PB年龄 铜绿山 地质意义
下载PDF
鄂东鸡冠嘴矿区成矿岩体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意义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华芹 陈富文 梅玉萍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1-417,共7页
鄂东鸡冠嘴铜金(铁)矿床位于阳新岩体西北端,与铜绿山铜金矿床毗邻。矿区成矿岩体主要岩性为石英正长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闪长岩和安山玢岩。其中石英正长闪长玢岩与成矿关系密切。在前人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笔者对成矿岩体进行... 鄂东鸡冠嘴铜金(铁)矿床位于阳新岩体西北端,与铜绿山铜金矿床毗邻。矿区成矿岩体主要岩性为石英正长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闪长岩和安山玢岩。其中石英正长闪长玢岩与成矿关系密切。在前人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笔者对成矿岩体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石英正长闪长玢岩和闪长岩的年龄为146±2Ma(95%可信度,MSWD=1.3)和132±4Ma(95%可信度,MSWD=3)。测定结果表明,区内石英正长闪长玢岩和闪长岩分属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鉴于矿体在空间上主要赋存于岩体内外接触带及层间破碎带中,推测成矿作用应略晚于石英正长闪长玢岩(146±2Ma)而早于闪长岩侵位的时间(132±4Ma),这与前人获得长江中下游铜铁金成矿带代表性矿床的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分布在134.7~143Ma的研究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岩体 锆石SHRIMP定年 铜金(铁)矿床 鸡冠嘴
下载PDF
不整合面控制内生金属成矿的新实例:山东沂南金铜铁矿床 被引量:17
20
作者 顾雪祥 董树义 +3 位作者 王银宏 胡贵增 杜树浩 焦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161,共11页
山东沂南矽卡岩—热液型金铜铁矿床产于燕山期中酸性杂岩体的接触带及其外侧围岩中。近年来,在太古宇与新元古界之间不整合面及其上覆的新元古界地层中新发现了两层矿体,同时在不整合面以下局部地段的太古宇花岗片麻岩中也见有金铜矿化... 山东沂南矽卡岩—热液型金铜铁矿床产于燕山期中酸性杂岩体的接触带及其外侧围岩中。近年来,在太古宇与新元古界之间不整合面及其上覆的新元古界地层中新发现了两层矿体,同时在不整合面以下局部地段的太古宇花岗片麻岩中也见有金铜矿化。受控于不整合面的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埋藏深度大(一般介于430~650 m),产状平缓,侧向延伸连续且稳定。作为一种容易失稳的构造薄弱带,不整合面及其上下机械性质不同的岩层之间极易产生层间破碎、滑脱,导致岩浆及其所分泌的含矿气水热液顺层贯入,并通过交代—充填作用成矿。同时,不整合面又是一个地球化学性质的转换带或地球化学屏障,盖层(含砾砂岩、砂岩、页岩夹泥灰岩)与基底岩石(花岗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化学成分和性质的显著差异,也是控制不整合面成矿的重要因素之一。不整合面以下太古宇花岗片麻岩中细脉浸染状金铜矿化,则可能与沿不整合面的拆离断裂活动引发的基底张性裂隙有关。该矿床中不整合面附近矿体的发现,对矿山深部、外围乃至整个鲁西地区的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铜铁矿床 矽卡岩矿床 不整合面 鲁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