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O_2/Au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5
1
作者 胡永红 容建华 +1 位作者 刘应亮 满石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72-1676,共5页
通过以金纳米粒子为表面晶种和壳生长的方法制备了金纳米壳包覆二氧化硅的复合纳米粒子。采用TEM和UV-Vis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复合粒子粒径均匀、金纳米壳光滑完整,且壳厚度可通过反应物的用量来控制。当核半... 通过以金纳米粒子为表面晶种和壳生长的方法制备了金纳米壳包覆二氧化硅的复合纳米粒子。采用TEM和UV-Vis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复合粒子粒径均匀、金纳米壳光滑完整,且壳厚度可通过反应物的用量来控制。当核半径与壳厚度之比在4到13之间变化时,复合粒子的光学共振峰在可见光区到近红外光区范围内可发生大于500nm波长的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胶体粒子 au纳米粒子 sio2/au核壳粒子 等离子体共振吸收
下载PDF
氨基功能化有序介孔SiO_2薄膜组装Au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可调色散性质 被引量:4
2
作者 方靖岳 秦石乔 +3 位作者 张学骜 李新华 王飞 常胜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60-1465,共6页
以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P123)为模板剂,采用共溶胶的蒸发诱导自组装方法制备了氨基功能化介孔SiO2薄膜,然后利用氯金酸(HAuCl4)与介孔SiO2薄膜孔道内壁的氨基之间的中和反应组装Au纳米粒子,制备得到Au/SiO2纳米复合材料.用... 以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P123)为模板剂,采用共溶胶的蒸发诱导自组装方法制备了氨基功能化介孔SiO2薄膜,然后利用氯金酸(HAuCl4)与介孔SiO2薄膜孔道内壁的氨基之间的中和反应组装Au纳米粒子,制备得到Au/SiO2纳米复合材料.用TEM,XRD和UV-Vis光谱对材料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无水乙醇萃取获得的氨基功能化介孔SiO2薄膜具有高度有序的介孔结构;利用中和反应及氢气氛围煅烧还原的方法将Au纳米粒子组装在介孔SiO2薄膜的孔道中,Au纳米颗粒分散均匀且晶化良好,表现出(111)晶面的择优取向生长;随着中和反应时间的延长,Au纳米颗粒的粒径呈增长趋势,Au/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吸收光谱发生红移,表明存在Au量子点的量子尺寸效应,即说明通过改变浸渍时间可以调控Au/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色散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介孔sio2薄膜 氨基功能化 au纳米粒子 吸收光谱 色散性质
下载PDF
稀土掺杂SiO_2与SiO_2@Au纳米球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四运 徐晟 彭卿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57-1661,共5页
0引言 荧光标记技术在化学、生物、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除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外,目前常用的荧光标记的材料主要有半导体量子点、稀土掺杂纳米晶、荧光高分子粒子和荧光SiO2纳米球。与其他材料相比,荧光SiO2球具有光稳定性高、毒... 0引言 荧光标记技术在化学、生物、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除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外,目前常用的荧光标记的材料主要有半导体量子点、稀土掺杂纳米晶、荧光高分子粒子和荧光SiO2纳米球。与其他材料相比,荧光SiO2球具有光稳定性高、毒性低、亲水性好且生物相容、表面易修饰上与生物分子相连接的基团、尺寸均一可调等诸多优点,因而特别适合作为生物标记材料,备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sio2纳米球 稀土掺杂 au纳米粒子
下载PDF
SiO_2/CH/Au复合黑腔诊断孔电火花加工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谢军 张昭瑞 +6 位作者 梅鲁生 黄燕华 朱磊 刘峰 张海军 李国 宋成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2-75,共4页
通过电火花加工技术,采用含碳较高的煤油作为电介质,利用导电性能及加工性能较好的紫铜作电极材料,实现了SiO2/CH/Au复合黑腔侧表面方形诊断孔的精密加工。采用OLYMPUS STM6测量显微镜对诊断孔尺寸,结果表明:孔的尺寸加工精度可控制在&#... 通过电火花加工技术,采用含碳较高的煤油作为电介质,利用导电性能及加工性能较好的紫铜作电极材料,实现了SiO2/CH/Au复合黑腔侧表面方形诊断孔的精密加工。采用OLYMPUS STM6测量显微镜对诊断孔尺寸,结果表明:孔的尺寸加工精度可控制在±10μm内,同一电极加工的诊断孔尺寸一致性可控制在±5μm内。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iO2/CH/Au加工导电层的成分,结果表明:电火花加工过程中,由于电介质分解生成游离态的碳以及电极材料铜熔融后沉积在CH和SiO2层表面,形成辅助导电层。通过加工辅助导电层,产生的瞬时高温使SiO2和CH层熔融气化,从而实现对绝缘层的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CH/au 黑腔 诊断孔 电火花加工 惯性约束聚变
下载PDF
Mn(Ⅲ)TPP-Au/SiO_2复合催化剂催化空气氧化环己烷的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谢娟 王延吉 +1 位作者 边丽 魏雨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7-212,共6页
以包含巯基和吡啶基官能团的巯基吡啶为桥联剂,实现了四苯基锰卟啉(Mn(Ⅲ)TPP)在5%Au/SiO2催化剂上的固载化,合成了新型复合催化剂Mn(Ⅲ)TPP-Au/SiO2。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该催化剂进行表征。以空气... 以包含巯基和吡啶基官能团的巯基吡啶为桥联剂,实现了四苯基锰卟啉(Mn(Ⅲ)TPP)在5%Au/SiO2催化剂上的固载化,合成了新型复合催化剂Mn(Ⅲ)TPP-Au/SiO2。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该催化剂进行表征。以空气氧化环己烷制环己酮和环己醇为探针反应,在不加入任何溶剂或助催化剂的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压力、温度、时间等对Mn(Ⅲ)TPP-Au/SiO2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Ⅲ)TPP-Au/SiO2复合催化剂与未固载金属卟啉的5%Au/SiO2催化剂相比,在空气氧化环己烷反应中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在最优化反应条件下,环己烷转化率与酮醇总选择性分别为5.39%和88.74%。此外,该催化剂还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苯基锰卟啉 au/sio2 空气 氧化 环己烷
下载PDF
基于硅溶胶的Au-SiO_2复合溶胶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韩建军 何兰 +1 位作者 李永涛 赵修建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2-306,共5页
对Au-SiO2复合溶胶制备和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分析了相关因素对硅溶胶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合适配比的硅溶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结果,对比分析了Au-SiO2复合溶胶与硅溶胶的差异,对Au-SiO2复合溶胶的研究... 对Au-SiO2复合溶胶制备和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分析了相关因素对硅溶胶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合适配比的硅溶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结果,对比分析了Au-SiO2复合溶胶与硅溶胶的差异,对Au-SiO2复合溶胶的研究为Au-SiO2复合薄膜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溶胶 ausio2复合溶胶 空芯光纤
下载PDF
载Au纳米SiO_2催化剂的自组装制备及光谱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谢娟 何乐芹 +2 位作者 孟晓彩 谢艳 李艳廷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2-26,共5页
采用表面改性方法将硅烷偶联剂(MPTMS)接枝在纳米级SiO2表面,实现表面巯基化修饰。通过金硫键实现金纳米颗粒在SiO2载体上的自组装,高温固化得到Au/SiO2纳米复合结构催化剂。运用红外光谱、热分析仪、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原子吸收光... 采用表面改性方法将硅烷偶联剂(MPTMS)接枝在纳米级SiO2表面,实现表面巯基化修饰。通过金硫键实现金纳米颗粒在SiO2载体上的自组装,高温固化得到Au/SiO2纳米复合结构催化剂。运用红外光谱、热分析仪、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原子吸收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Au/SiO2纳米复合物结构稳定,金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在SiO2表面,粒度小且无团聚现象。根据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能够对复合催化剂中Au组分的粒径大小及含量进行快速、准确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在实验负载量范围内,Au/SiO2催化剂在520nm的吸光度与纳米金的负载量成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材料 au/sio2催化剂 自组装 制备 UV-Vis谱
下载PDF
大面积SiO_2/Au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拉曼散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曾崇毅 汤俊琪 满石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6-199,242,共5页
为了对SiO2纳米粒子进行改性,文章采用硅烷偶联试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通过LB膜提拉法制备了大面积的SiO2纳米粒子单层膜,在该单层膜上溅射一层一定厚度的金壳,从而获得大面积SiO2/Au核壳纳米结构基底。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对制备... 为了对SiO2纳米粒子进行改性,文章采用硅烷偶联试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通过LB膜提拉法制备了大面积的SiO2纳米粒子单层膜,在该单层膜上溅射一层一定厚度的金壳,从而获得大面积SiO2/Au核壳纳米结构基底。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B)作为探针分子,对基底进行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研究,对MB分子的增强拉曼振动峰进行了归属分析,并计算了该基底的拉曼增强因子,实验表明,该基底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sio2改性 sio2 au核壳纳米粒子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亚甲基蓝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modified sio2 METHYLENE blue(MB)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
下载PDF
Au/SiO_2纳米复合薄膜的结构表征及光致发光特性
9
作者 李玉国 郑学垒 +2 位作者 彭瑞芹 翟冠楠 张晓森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48,共4页
采用磁控溅射和退火技术制备出Au/SiO2纳米复合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上述纳米复合薄膜进行了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纳米复合薄膜的表面上均匀分布着直径在100~300nm的金纳米颗粒。金... 采用磁控溅射和退火技术制备出Au/SiO2纳米复合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上述纳米复合薄膜进行了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纳米复合薄膜的表面上均匀分布着直径在100~300nm的金纳米颗粒。金纳米颗粒的大小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用荧光光谱仪(PL)对薄膜的光致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激发波长为325nm时,分别在525nm和560nm处出现两个发光峰;在激发波长为250nm时,在325nm处出现发光峰,这一发光峰可能与非晶SiO2的结构缺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io2 纳米复合薄膜 磁控溅射 光致发光
下载PDF
金属纳米颗粒分散氧化物Au/SiO2薄膜的制备与光吸收特性
10
作者 张波萍 焦力实 +1 位作者 张芸 李向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2期990-993,共4页
利用多靶磁控溅射法制备了金纳米颗粒分散氧化物薄膜,其分散颗粒的体积分数和平均直径分别为3%~65%和10nm~30nm.吸收光谱研究表明,Au/SiO2薄膜在560nm波长附近有明显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吸收峰的强度随Au含量的增加而增强,Au含量... 利用多靶磁控溅射法制备了金纳米颗粒分散氧化物薄膜,其分散颗粒的体积分数和平均直径分别为3%~65%和10nm~30nm.吸收光谱研究表明,Au/SiO2薄膜在560nm波长附近有明显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吸收峰的强度随Au含量的增加而增强,Au含量在37%的附近,Au/SiO2薄膜在560 nm波长处表现的吸收峰呈最大的吸收强度.当Au分散颗粒的含量超过了其分散限度后,吸收峰的强度随Au含量的增加而减弱.用Mie散射理论对吸收光谱进行了模拟,得到了与实验结果一致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颗粒 au/sio2 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 溅射法
下载PDF
Au/SiO_2纳米粒子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其应用
11
作者 刘晓琴 唐洁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60-462,共3页
通过电化学法将二氧化硅和金纳米粒子同步沉积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得Au/SiO2纳米粒子修饰电极(Nano-Au/SiO2/GCE)。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和交流阻抗考察该修饰电极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能,并研究了NADH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NAD... 通过电化学法将二氧化硅和金纳米粒子同步沉积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得Au/SiO2纳米粒子修饰电极(Nano-Au/SiO2/GCE)。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和交流阻抗考察该修饰电极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能,并研究了NADH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NADH在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峰电位降低约300 mV,峰电流明显增大。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其电流响应与NADH浓度在1.0×10-6~1.0×10-4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饰电极 共沉积 au sio2纳米粒子
下载PDF
醋酸乙烯Pd—Au/SiO2催化剂的老化研究
12
作者 杨运信 张丽斌 +1 位作者 张士福 查晓钟 《维纶通讯》 2010年第1期20-24,38,共6页
比较了乙烯气相法合成醋酸乙烯Pd—Au/SiO2催化剂不同反应时期的结构变化情况,指出催化剂的失活主要是由于稠环有机物的不可逆吸附而不是活性组分Pd晶粒增长造成的,由此提出了催化剂的多种老化方法促使Pd晶粒增长以降低初活性,从而... 比较了乙烯气相法合成醋酸乙烯Pd—Au/SiO2催化剂不同反应时期的结构变化情况,指出催化剂的失活主要是由于稠环有机物的不可逆吸附而不是活性组分Pd晶粒增长造成的,由此提出了催化剂的多种老化方法促使Pd晶粒增长以降低初活性,从而达到缩短催化剂驯化期的目的。以XRD作为主要表征手段,研究了制备过程中各种气氛下的高温老化方法对Pd—Au/SiO2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焙烧不影响Pd,Au的合金结构,但会促使金属微粒的凝聚生长,从而降低了催化剂初活性,缩短了工业运行的驯化期,尤其是醋酸气氛老化的催化剂具有更好的活性稳定性和更高的反应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au/sio2 醋酸乙烯 催化剂 老化 晶粒粒径 活性 选择性
下载PDF
壳聚糖/PEI凝胶模板法制备Au/SiO_2复合纳米粒子 被引量:5
13
作者 党婕 艾媛媛 郑行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1,共6页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以壳聚糖/PEI复合水凝胶作为模板成功制备了核壳型Au/SiO2复合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原子吸收光谱对该复合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纳米粒子呈现球状并为核壳结构,粒径约为70...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以壳聚糖/PEI复合水凝胶作为模板成功制备了核壳型Au/SiO2复合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原子吸收光谱对该复合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纳米粒子呈现球状并为核壳结构,粒径约为70nm,核和壳的厚度分别约为25nm和45nm,金纳米粒子在该复合纳米粒子的核部分呈现不连续状态,这种状态能够提供较大的比表面积.同时研究了该复合纳米粒子的催化活性,并发现其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模板 au sio2复合纳米粒子 壳聚糖
下载PDF
(Au,Ag,Cu)/SiO_2二元合金分散复合薄膜非线性光吸收的Mie理论模拟 被引量:2
14
作者 严丽平 张波萍 +2 位作者 赵翠华 李顺 王士京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5-1110,共6页
用修正的Mie理论,模拟计算分析了(Ag,Cu)/SiO2、(Au,Cu)/SiO2、(Ag,Au)/SiO2合金纳米颗粒分散体系的理论吸收光谱。研究发现当二元金属纳米颗粒以合金形式存在时,在一个波段处出现SPR吸收峰,峰位与合金组元的相对含量相关。模拟出的理... 用修正的Mie理论,模拟计算分析了(Ag,Cu)/SiO2、(Au,Cu)/SiO2、(Ag,Au)/SiO2合金纳米颗粒分散体系的理论吸收光谱。研究发现当二元金属纳米颗粒以合金形式存在时,在一个波段处出现SPR吸收峰,峰位与合金组元的相对含量相关。模拟出的理论吸收光谱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e理论 (Ag Cu)/sio2 (au Cu)/sio2和(Ag au)/sio2二元合金复合薄膜 光吸收谱
下载PDF
SiO_2/Ag/SiO_2/Au多层纳米壳中的法诺共振现象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婷 霍义萍 +2 位作者 何冰 赵凯军 刘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40,共5页
利用等离子体杂化理论解释了SiO2/Ag/SiO2/Au多层纳米壳的法诺共振现象,并利用有限元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其消光特性。结果表明:具有对称性的多层纳米壳结构可以实现法诺共振。进一步证实了SiO2/Ag/SiO2/Au多层纳米壳的法诺共振是由其内球... 利用等离子体杂化理论解释了SiO2/Ag/SiO2/Au多层纳米壳的法诺共振现象,并利用有限元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其消光特性。结果表明:具有对称性的多层纳米壳结构可以实现法诺共振。进一步证实了SiO2/Ag/SiO2/Au多层纳米壳的法诺共振是由其内球壳和外球壳的偶极-偶极耦合杂化产生。通过选择合适的几何参数,SiO2/Ag/SiO2/Au多层纳米壳法诺共振的位置可以调谐至600~90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Ag/sio2/au 法诺共振 消光光谱
下载PDF
Au/SiO_2复合薄膜的紫外光还原制备与光吸收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波 魏长平 孙小飞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1-224,共4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利用紫外光辐射还原金(Au)得到了高均匀性Au/SiO2复合薄膜,并用SEM、TEM、XRD、UV-Vis光谱等手段对薄膜样品进行了性能表征,讨论了紫外光对金纳米粒子的还原机理。XRD结果表明,均匀分散于非晶SiO2中的Au纳米粒子呈现出... 通过溶胶-凝胶法,利用紫外光辐射还原金(Au)得到了高均匀性Au/SiO2复合薄膜,并用SEM、TEM、XRD、UV-Vis光谱等手段对薄膜样品进行了性能表征,讨论了紫外光对金纳米粒子的还原机理。XRD结果表明,均匀分散于非晶SiO2中的Au纳米粒子呈现出面心立方多晶相;SEM结果表明,所得到的Au/SiO2复合薄膜中,纳米颗粒的尺寸较小,分布均匀;复合薄膜的UV谱表明,Au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以及nAu/nSi的改变,从585nm附近逐渐红移至600nm附近,并逐渐增强,同时,nAu/nSi较大的3个薄膜样品分别在820,900和830nm附近的近红外区出现了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 sio2 复合薄膜 紫外辐射 光吸收性能
下载PDF
SiO_2@Ag@Au复合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17
作者 汪莉 连利仙 +1 位作者 刘颖 孔清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094-11097,共4页
SiO2-金属核壳结构的粒子作为一种复合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所含金属为贵金属时,其复合颗粒更加受到各界青睐。通过化学镀法在纳米级SiO2表面镀上了均匀厚度的Ag、Au双金属层,成功制备出了SiO2@Ag@Au核壳结构的复合颗粒。并着重研... SiO2-金属核壳结构的粒子作为一种复合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所含金属为贵金属时,其复合颗粒更加受到各界青睐。通过化学镀法在纳米级SiO2表面镀上了均匀厚度的Ag、Au双金属层,成功制备出了SiO2@Ag@Au核壳结构的复合颗粒。并着重研究了活化工艺、还原剂滴加速度、镀液浓度对SiO2表层化学镀的影响,同时对复合颗粒进行了SEM、XRD、EDS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 镀Ag au 化学镀 工艺控制
下载PDF
Transport and electroluminescence mechanism in Au/(Si/SiO_2)/P-Si film 被引量:1
18
作者 ZHANG Kai-biao MA Shu-yi MA Zi-jun CHEN Hai-xia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EI 2006年第1期48-50,共3页
The samples of Au/(Si/SiO2 )/p-Si structure were fabricated by using the R. F magnetron sputtering technique. Its carrier transport and electroluminescence mechanism were studied from the Ⅰ-Ⅴ curves and EL spectra... The samples of Au/(Si/SiO2 )/p-Si structure were fabricated by using the R. F magnetron sputtering technique. Its carrier transport and electroluminescence mechanism were studied from the Ⅰ-Ⅴ curves and EL spectra by using the Configuration Coordinate as a theoretical model.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two defect centers in SiO2 films. The electron in Au and the hole in p-Si went into SiO2 film by the Fowler-Nordheim tunneling model at a high bias voltage and recombined through these defect centers in SiO2 fi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电 硅薄膜 au/(si/sio2 )/p-si 磁电管 电子散射
下载PDF
First-principles Study on Adsorption of Au Atom on Hydroxylated SiO_2 Surface
19
作者 万淼 洪汉烈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1184-1188,共5页
Adsorption of single gold (Au) atom at three kinds of sites (hollow, bridge and top) on the hydroxylated β-cristobalite SiO2 (1 1 1) surface was studied using the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with general grad... Adsorption of single gold (Au) atom at three kinds of sites (hollow, bridge and top) on the hydroxylated β-cristobalite SiO2 (1 1 1) surface was studied using the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with general gradient approximation (GGA). The results of adsorption energies and density of electronic states (DOS) suggest that the hollow and bridge sites have the basically equal capability of binding Au, while the ability of the Top site is weaker. Two new energy levels emerge after the adsorption at all sites; in DOS of the Hollow configuration, one locates at -0.15 eV, composed of Au 5d and O 2p electronic states, another just crosses through the Fermi level, consisting of Au 6s, H 1s and O 2p. In addition, Mulliken population analyses indicate that electron transfer takes place between the Au atom and the surface H and O atoms in the Hollow and Bridge configurations, which can be used to interpret the adsorption of Au onto the positions. However, neither H nor O chemically bonds with Au at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 ADSORPTION hydroxylated sio2 FIRST-PRINCIPLES general gradient approximation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SiO_2@Au nanorod array as novel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ubstrate for trace pollutants detection
20
作者 侯孟婧 张弦 +3 位作者 崔肖阳 刘灿 李正操 张政军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76-179,共4页
An effective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 substrate is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by synthesis of Si O2 nanorods array via glancing angle deposition, followed by coating Au nanoparticles onto Si O2 surface i... An effective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 substrate is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by synthesis of Si O2 nanorods array via glancing angle deposition, followed by coating Au nanoparticles onto Si O2 surface in order to create numerous "hot spots". The detecting sensitivity of such substrate could be optimized by simply adjusting the deposition time of Au. Thus, it can be used for detection of Rhodamine 6G at concentration as low as 10^-9M. Furthermore, our SERS substrate is applied to detect 5 μg/g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in soil sample, which proves its potential for trace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de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trace pollutant detection sio2 nanorods au nanoparticl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