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roved hydrogen oxidation reaction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s by Au–Pt alloy nanoparticles 被引量:2
1
作者 Lijuan Lu Lishan Peng +3 位作者 Li Li Jing Li Xun Huang Zidong Wei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52-56,I0003,共6页
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f alloyed Au1 Pt1 nanoparticles on hydrogen oxidation reaction(HOR)in alkaline solution.Due to the weakened hydrogen binding energy caused by uniform incorporation o... 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f alloyed Au1 Pt1 nanoparticles on hydrogen oxidation reaction(HOR)in alkaline solution.Due to the weakened hydrogen binding energy caused by uniform incorporation of Au,the alloyed Au1Pt1/C nanoparticles exhibit superior HOR activity than commercial PtRu/C.On the contrary,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he phase-segregated Au2Pt1/C and Au1Pt1/C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in HOR is significantly worse.Moreover,Au1Pt1/C shows a remarkable durability with activity dropping only 4% after 3000 CV cycles,while performance attenuation of commercial PtRu/C is high up to 15%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lloyed Au1Pt1/C is a promising candidate to substitute commercial PtRu/C for hydrogen oxidation reaction in alkaline electroly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oxidation reaction Pt-au alloy nanoparticles Alkaline electrolyte
下载PDF
Au-Cu-Pt-Ag合金带材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2
作者 刘开强 沈大吉 +2 位作者 马小龙 马晓东 何兴群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4年第11期92-96,共5页
使用真空感应熔炼制备Au-Cu-Pt-Ag母合金,然后使用冷轧制备了Au-Cu-Pt-Ag合金带材。研究了30%~70%加工率和300~700℃热处理后合金带材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随着冷加工率由30%增加至70%,合金硬度由257HV增加至282HV。当加工率为70%时,... 使用真空感应熔炼制备Au-Cu-Pt-Ag母合金,然后使用冷轧制备了Au-Cu-Pt-Ag合金带材。研究了30%~70%加工率和300~700℃热处理后合金带材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随着冷加工率由30%增加至70%,合金硬度由257HV增加至282HV。当加工率为70%时,硬度达最大值282HV。当热处理温度为600℃以上时,合金发生完全再结晶,形成均匀的等轴晶组织,合金硬度显著降低。在300℃进行0.5h、1h、2h、4h的时效处理,合金相发生有序转变,晶胞体积收缩,晶界逐渐粗化;随着时效时间由0.5h延长至4h,合金硬度先升高后降低,在2h时硬度最大值为323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Cu-Pt-ag合金 显微组织 硬度 热处理
下载PDF
Microwave-Assisted Au and Ag Nanoparticle Synthesis: An Energy Phase-Space Projection Analysis
3
作者 Victor J. Law Denis P. Dowling 《American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CAS 2023年第4期149-174,共26页
Microwave-assisted synthesis of gold and silver nanoparticles, as a function of Green Chemistry, non Green Chemistry, and four applicator types are reported. The applicator types are Domestic microwave ovens, commerci... Microwave-assisted synthesis of gold and silver nanoparticles, as a function of Green Chemistry, non Green Chemistry, and four applicator types are reported. The applicator types are Domestic microwave ovens, commercial temperature controlled microwave chemistry ovens (TCMC), digesters, and axial field helical antennae. For each of these microwave applicators the process energy budget where estimated (Watts multiplied by process time = kJ) and energy density (applied energy divided by suspension volume = kJ·ml<sup>-1</sup>) range between 180 ± 176.8 kJ, and 79.5 ± 79 kJ·ml<sup>-1</sup>, respectively. The axial field helical field an-tenna applicator is found to be the most energy efficient (0.253 kJ·m<sup>-1</sup> per kJ, at 36 W). Followed by microwave ovens (4.47 ± 3.9 kJ·ml<sup>-1</sup> per 76.83 ± 39 kJ), and TCMC ovens (2.86 ± 2.3 kJ·m<sup>-1</sup> per 343 ± 321.5 kJ). The digester applicators have the least energy efficiency (36.2 ± 50.7 kJ·m<sup>-1</sup> per 1010 ± 620 kJ). A comparison with reconstructed ‘non-thermal’ microwave oven inactivation microorganism experiments yields a power-law signature of n = 0.846 (R<sup>2</sup> = 0.7923) four orders of magnitude. The paper provides a discussion on the Au and Ag nanoparticle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synthesis aspects of the microwave applicator energy datasets and variation within each dataset. The visual and analytical approach within the energy phase-space projection enables a nanoparticle synthesis route to be systematically characterized, and where changes to the synthesis are to be mapped and compared directly with historical datasets. In order to help identify lower cost nanoparticle synthesis, in addition to potentially reduce synthesis energy to routes informed changes to potentially reduce synthesis energy budget, along with nanoparticle morphology and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kevich Microwave-Assisted Synthesis ag au HYDROXYAPATITE nanoparticle FUNCTIONALIZATION Energy Phase-Space Projection
下载PDF
Au-Ag合金纳米粒子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梅 姚建林 顾仁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18-1521,共4页
首先采用柠檬酸钠法制得Au-Ag合金纳米种子,然后采用盐酸羟胺生长法得到不同组成的Au-Ag合金纳米粒子.在其UV-V is光谱中只观察到一个位于单金属银和金之间的等离子体共振峰,表明Au-Ag合金纳米粒子已经形成.TEM结果表明,合金纳米粒子的... 首先采用柠檬酸钠法制得Au-Ag合金纳米种子,然后采用盐酸羟胺生长法得到不同组成的Au-Ag合金纳米粒子.在其UV-V is光谱中只观察到一个位于单金属银和金之间的等离子体共振峰,表明Au-Ag合金纳米粒子已经形成.TEM结果表明,合金纳米粒子的粒径约为60 nm,且颜色均一,没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用苯硫酚(TP)作为探针分子研究了合金纳米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结果表明,SERS强度与合金纳米粒子的组成和尺寸有关.当纳米粒子粒径一定时,除Au25Ag75外,随着金的增加SERS强度增强.Au25Ag75的粒径比Ag小,导致SERS强度比Ag低.Au50Ag50和Au75Ag25加入TP分子后,其聚集方式与Au相似,等离子体共振峰逐渐靠近1 064 nm,金含量较高时,TP的SERS归于聚集体的等离子体共振增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ag合金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苯硫酚
下载PDF
Au/Ag核-壳结构复合纳米粒子形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纪小会 王连英 +3 位作者 袁航 马岚 白玉白 李铁津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556-1560,共5页
在已制备好的Au纳米粒子表面 ,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沉积生长Ag包覆层 .通过控制Au ,Ag的比例 ,制备了粒度均匀且粒径可控的Au/Ag核 -壳结构纳米粒子 .利用UV vis吸收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对Au,Ag摩尔比为 1∶10的复合纳米粒子的光... 在已制备好的Au纳米粒子表面 ,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沉积生长Ag包覆层 .通过控制Au ,Ag的比例 ,制备了粒度均匀且粒径可控的Au/Ag核 -壳结构纳米粒子 .利用UV vis吸收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对Au,Ag摩尔比为 1∶10的复合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和形态进行随时监测 ,直接观察了核 -壳结构纳米粒子的生长过程 :一部分Ag+ 在Au核表面还原生长 ,溶液中其余Ag+ 还原形成银的纳米团簇向粒子表面的继续沉积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ag核-壳结构 复合纳米粒子 形成机制 化学还原法 表面催化
下载PDF
Au-Ag-Si钎料合金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莫文剑 王志法 +1 位作者 王海山 杨会娟 《贵金属》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5-51,共7页
针对目前熔点在450~500℃范围内的电子器件用钎料的空缺,通过分析Au-Ag-Si系三元相图,并根据其存在的共晶单变量线e1e2,制备了几种熔化温度在400~500℃的共晶钎料合金,并对其钎焊性和加工性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DTA分析发现,合金的熔... 针对目前熔点在450~500℃范围内的电子器件用钎料的空缺,通过分析Au-Ag-Si系三元相图,并根据其存在的共晶单变量线e1e2,制备了几种熔化温度在400~500℃的共晶钎料合金,并对其钎焊性和加工性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DTA分析发现,合金的熔点在所选定的合金成分范围内随Ag含量的增加而升高。此钎料与Ni板浸润性较好;将钎料合金铸锭热轧后表明该合金作为可加工的实用钎料是合适的。同时,初步探讨了Cu元素对于Au-Ag-Si系合金的熔化特性和塑性变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u对于改善合金的加工性能和缩小固液相间距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钎料 合金 共晶 塑性变形能 钎焊性 加工性能 热轧 可加工 熔点 三元相图
下载PDF
(Au)核(Ag)壳纳米微粒光度法快速检测过氧化氢 被引量:11
7
作者 蒋治良 李纪顺 +3 位作者 张南南 梁爱惠 刘庆业 黄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53-1958,共6页
以粒径为10 nm的纳米金为晶种,用柠檬酸钠还原硝酸银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0 nm的(Au)核(Ag)壳纳米微粒,用高速离心纯化除去过量的柠檬酸三钠获得了较纯的(Au)核(Ag)壳纳米微粒,其吸收峰位于393nm处.在pH 4.4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F... 以粒径为10 nm的纳米金为晶种,用柠檬酸钠还原硝酸银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0 nm的(Au)核(Ag)壳纳米微粒,用高速离心纯化除去过量的柠檬酸三钠获得了较纯的(Au)核(Ag)壳纳米微粒,其吸收峰位于393nm处.在pH 4.4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Fenton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可以氧化(Au)核(Ag)壳纳米微粒银层生成银离子,导致393 nm处的吸光度降低.H2O2的浓度(c)在6.58~421.1μmol/L范围内与393 nm处的吸光度降低值ΔA393 nm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A393 nm=0.00111c+0.0210,相关系数为0.9908,检出限为1.73μmol/L.本方法用于废水样品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核(ag)壳纳米微粒 离心纯化 FENTON反应 过氧化氢 光度法
下载PDF
Au/Ag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SERS效应 被引量:4
8
作者 纪小会 王连英 +5 位作者 张昕彤 白玉白 李铁津 支壮志 孔祥贵 刘益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357-2359,共3页
We prepared Au/Ag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by growing Ag shell onto 12 nm Au core, using silver nitrate and sodium citrate as the reactants. By changing the molar ratio of Ag to Au, the shell thickness and thus the si... We prepared Au/Ag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by growing Ag shell onto 12 nm Au core, using silver nitrate and sodium citrate as the reactants. By changing the molar ratio of Ag to Au, the shell thickness and thus the size of bimetallic particles could be controlled in convenient way. The formation of core-shell structure was proved by UV-Vis spectr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etc.. The core-shell particles showed a more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than Ag colloid prepared without Au core. The SERS activity of the core-shell particles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2,4-dimethylpyridine as the probe, which strongly indicated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SERS substrat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SERS效应 核-壳结构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下载PDF
苯硫酚吸附在新型Ag-Au合金纳米粒子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梅 姚建林 顾仁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36-1139,共4页
以柠檬酸钠同时还原制备的Ag-Au合金纳米粒子为种子,用盐酸羟胺进一步使其生长得到粒径为40~60nm的新型Ag-Au合金纳米粒子,采用UV-Vis光谱和TEM对纳米种子和再生长后的纳米粒子分别进行表征。两种粒子的UV-Vis光谱均只观察到一个等离... 以柠檬酸钠同时还原制备的Ag-Au合金纳米粒子为种子,用盐酸羟胺进一步使其生长得到粒径为40~60nm的新型Ag-Au合金纳米粒子,采用UV-Vis光谱和TEM对纳米种子和再生长后的纳米粒子分别进行表征。两种粒子的UV-Vis光谱均只观察到一个等离子体共振峰,其频率随金的摩尔分数(xAu)增加而红移,且TEM图像表明这两种粒子的颜色均一,因此判断这两种粒子均为合金结构。以苯硫酚为探针分子,研究了该新型合金纳米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结果表明吸附了苯硫酚的合金纳米粒子的紫外最大吸收峰红移,并在近红外区出现聚集体的吸收峰。在632·8nm波长激发下,由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Au上的SERS信号最强,而合金纳米粒子上的SERS信号随xAu增大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合金 纳米粒子 紫外-可见光谱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下载PDF
微波合成(Au)_核·(Ag)_壳纳米粒子及其共振散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凌绍明 沈文闻 隆金桥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1-204,共4页
以柠檬酸化学还原法制备的金纳米粒子作晶种,采用微波高压液相合成技术,制备出分散性较好、规则球形的(Au)核·(Ag)壳复合纳米粒子。研究了(Au)核·(Ag)壳复合纳米粒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共振散射光谱特性,在470nm处有最强共... 以柠檬酸化学还原法制备的金纳米粒子作晶种,采用微波高压液相合成技术,制备出分散性较好、规则球形的(Au)核·(Ag)壳复合纳米粒子。研究了(Au)核·(Ag)壳复合纳米粒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共振散射光谱特性,在470nm处有最强共振散射峰,在404nm处产生一个吸收峰。结果表明,(Au)核·(Ag)壳复合纳米粒子的形成是导致470nm共振散射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 ag 核壳复合纳米粒子 微波辐射 共振散射光谱 微波合成
下载PDF
Au-Ag-Ge钎料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崔大田 王志法 +2 位作者 姜国圣 郑秋波 吴泓 《贵金属》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6-20,共5页
通过对Au-Ag-Ge三元相图的分析确定了Au-19.25Ag-12.80Ge共晶钎料,采取包复热轧后再冷轧制备出厚度为0.1mm的钎料合金薄带,测试了该合金的熔化特性和对Ni板的浸润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钎料合金的液、固相线温度分别为490.1℃和445.0℃,合... 通过对Au-Ag-Ge三元相图的分析确定了Au-19.25Ag-12.80Ge共晶钎料,采取包复热轧后再冷轧制备出厚度为0.1mm的钎料合金薄带,测试了该合金的熔化特性和对Ni板的浸润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钎料合金的液、固相线温度分别为490.1℃和445.0℃,合金在≤550℃下对Ni板的润湿角<15°,在Ni板上的铺展面积随着温度从490℃升至550℃而逐渐增大。该合金可以满足电子器件封装焊接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auag—Ge钎料 熔化特性 浸润性及铺展面积 电子器件封装
下载PDF
空心微球结构Au/Ag合金泡沫块体的制备 被引量:2
12
作者 谭秀兰 牛高 +5 位作者 李恺 罗江山 韩尚君 马拥军 李佳 唐永建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3-356,共4页
将平均晶粒尺寸为4.6nm的金粒子通过静电作用粘附于聚苯乙烯(PS)微球表面用于化学镀,化学镀金后PS表面的金沉积层几乎达到完全包覆,厚度70~90nm;在Au/PS表面进行化学镀银,沉积的银颗粒堆积紧密,颗粒大小较先前沉积的金颗粒大,镀覆层厚... 将平均晶粒尺寸为4.6nm的金粒子通过静电作用粘附于聚苯乙烯(PS)微球表面用于化学镀,化学镀金后PS表面的金沉积层几乎达到完全包覆,厚度70~90nm;在Au/PS表面进行化学镀银,沉积的银颗粒堆积紧密,颗粒大小较先前沉积的金颗粒大,镀覆层厚度增厚至200~400nm;模板去除后,获得了完全自支撑的Au40Ag60空心微球结构的圆柱状泡沫材料。制备的金银合金泡沫由直径约10μm的空心球壳组成,圆柱体直径约5mm,密度约1.2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微球 金银合金泡沫 块体 模板沉积
下载PDF
Au-19.25Ag-12.80Ge钎料的焊接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大田 王志法 +1 位作者 姜国圣 周俊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9-273,共5页
根据Au-Ag-Ge三元相图,制备了新型Au-19.25Ag-12.80Ge(%,质量分数)钎料合金。利用DTA,Sirion200场发射扫描电镜对钎料的熔化特性及显微组织进行分析,并对其与纯Ni的润湿性加以研究。结果表明:Au-19.25Ag-12.80Ge钎料合金的熔化温度为... 根据Au-Ag-Ge三元相图,制备了新型Au-19.25Ag-12.80Ge(%,质量分数)钎料合金。利用DTA,Sirion200场发射扫描电镜对钎料的熔化特性及显微组织进行分析,并对其与纯Ni的润湿性加以研究。结果表明:Au-19.25Ag-12.80Ge钎料合金的熔化温度为446.76-494.40℃,结晶温度区间为47.64℃;焊接温度在510-550℃范围内时,Au-19.25Ag-12.80Ge钎料合金与Ni基体具有良好的铺展性和润湿性,在熔化钎料前沿有润湿环现象出现,钎料合金与Ni基体之间形成了一条连续的金属间化合物层,能谱分析表明该金属间化合物层为Ge3Ni5金属间化合物,由于该化合物层较脆,故应控制焊接工艺以获得连续均匀且厚度适当的金属间化合物层;对于本钎料合金而言,焊接温度530℃,保温时间10min可获得较理想的焊接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ag-Ge硬钎焊合金 润湿性 焊接界面 润湿环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快速凝固新型Au-Ag-Ge合金薄带的制备 被引量:8
14
作者 崔大田 王志法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3,共4页
采用单辊快速凝固法制备了Au-19.25Ag-12.80Ge合金薄带。利用TEM方法对合金薄带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根据热传输平衡方程对快速凝固过程冷却速率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辊面线速度在18-24 m/s范围内时,快速凝固冷却速率可达8.93×... 采用单辊快速凝固法制备了Au-19.25Ag-12.80Ge合金薄带。利用TEM方法对合金薄带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分析,根据热传输平衡方程对快速凝固过程冷却速率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辊面线速度在18-24 m/s范围内时,快速凝固冷却速率可达8.93×10^5-1.293×10^6K/s,随着快速凝固冷却速率的增加,合金薄带厚度有所减小;单辊快速凝固工艺的冷却速率对合金薄带的显微组织有重要影响,由于快速凝固工艺增加了材料的固溶度,减小了成分偏析,细化了晶粒,因此显微组织更加均匀细小,形成了纳米晶,快速冷却工艺在金属熔液内垂直于辊轮方向上产生的冷却速度梯度,造成了晶粒内部应力集中现象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凝固 au-ag-Ge合金薄带 冷却速率 显微组织 应力集中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模拟Au-Pd和Ag-Pt合金的热学和力学性质 被引量:2
15
作者 闫雪松 齐新 +1 位作者 林平 杨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0-124,共5页
利用Finnis-Sinclair势,对金属Au、Pd、Ag、Pt和合金Au3Pd、AuPd3、Ag3Pt、AgPt3的热学和力学性质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首次计算了不同温度下合金的晶格常数、结合能和弹性常数,并预测了它们的熔点。通过比较发现,Au3Pd、AuPd3和Ag3Pt... 利用Finnis-Sinclair势,对金属Au、Pd、Ag、Pt和合金Au3Pd、AuPd3、Ag3Pt、AgPt3的热学和力学性质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首次计算了不同温度下合金的晶格常数、结合能和弹性常数,并预测了它们的熔点。通过比较发现,Au3Pd、AuPd3和Ag3Pt这3种合金的晶格常数、结合能和弹性常数介于其组分金属之间,而AgPt3的剪切模量和熔点高于其组分Ag和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au-Pd合金 ag-Pt合金 热学性质 力学性质
下载PDF
(Au)核(Ag)壳纳米微粒-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过氧化氢 被引量:2
16
作者 蒋治良 汤亚芳 +1 位作者 梁爱惠 龚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990-1992,共3页
在90 ℃水浴条件下,以粒径为10 nm的纳米金做晶种,用柠檬酸三钠还原硝酸银,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0 nm的(Au)核(Ag)壳纳米微粒,用高速离心纯化除去过量的柠檬酸三钠获得了较纯的(Au)核(Ag)壳纳米微粒。在pH 3.8的HAc-NaAc缓冲... 在90 ℃水浴条件下,以粒径为10 nm的纳米金做晶种,用柠檬酸三钠还原硝酸银,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0 nm的(Au)核(Ag)壳纳米微粒,用高速离心纯化除去过量的柠檬酸三钠获得了较纯的(Au)核(Ag)壳纳米微粒。在pH 3.8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Fe2+催化H2O2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可氧化(Au)核(Ag)壳纳米微粒生成银离子。离心后,离心液中的银离子可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在328.1 nm波长处测量。随着H2O2浓度增大,离心液中银离子浓度增加,其吸光度值增加。H2O2浓度在2.64~42.24 μmol·L-1范围内与上清液中银离子的原子吸收值Δ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A=0.014c-0.013 1, 相关系数为0.998 4,检出限为0.81 μmol·L-1 H2O2。当用于水样中H2O2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核(ag)壳纳米微粒 FENTON反应 离心分离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下载PDF
(Ag)_核·(Au)_壳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 被引量:4
17
作者 凌绍明 沈文闻 隆金桥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622-625,共4页
以银原子团簇作晶种,采用微波高压液相合成法制备了分散性好、规则球形的(Ag)核·(Au)壳复合纳米粒子。研究了(Ag)核·(Au)壳复合纳米粒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共振散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液相(Ag)核·(Au)壳复合纳米粒子... 以银原子团簇作晶种,采用微波高压液相合成法制备了分散性好、规则球形的(Ag)核·(Au)壳复合纳米粒子。研究了(Ag)核·(Au)壳复合纳米粒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共振散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液相(Ag)核·(Au)壳复合纳米粒子和高压微波合成的液相金纳米粒子的最强共振散射峰均在580nm处,它们的吸收光谱图相似,最大吸收分别在518.5nm和524.8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核·(au)壳复合纳米粒子 微波辐射 合成 共振散射光谱
下载PDF
新型Au-Ag-Ge钎料的性能及焊接界面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崔大田 王志法 +2 位作者 周俊 吴化波 刘金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50-1054,共5页
根据Au-Ag-Ge三元相图,制备2种新型钎料合金Au-19.25Ag-12.80Ge和Au-21.06Ag-13.09Ge(质量分数,%)。利用差热分析仪和Sirion200场发射扫描电镜对钎料的熔化特性及显微组织进行分析,并对其与纯Ni的润湿性加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u-19.25... 根据Au-Ag-Ge三元相图,制备2种新型钎料合金Au-19.25Ag-12.80Ge和Au-21.06Ag-13.09Ge(质量分数,%)。利用差热分析仪和Sirion200场发射扫描电镜对钎料的熔化特性及显微组织进行分析,并对其与纯Ni的润湿性加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u-19.25Ag-12.80Ge合金的性能较好,其熔化温度范围为446.76~494.40℃,结晶温度区间为47.64℃;焊接温度在510~550℃范围内时,Au-19.25Ag-12.80Ge钎料合金与Ni基体具有良好的铺展性和润湿性,焊接时钎料合金与Ni基体之间形成了一条连续的金属间化合物层,能谱分析表明该金属间化合物层为Ge3Ni5,由于该化合物较脆,过厚的金属间化合物层使焊接接头的剪切强度下降,故应适当控制焊接工艺以获得理想的焊接界面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ag—Ge钎料 润湿性 焊接界面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没食子酸修饰Au@Ag纳米颗粒的制备和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清泉 谢宇 +3 位作者 张慧 谭威 韩晶 杜志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9-456,共8页
采用没食子酸修饰Au@Ag纳米颗粒,并利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对不同条件(金/银摩尔比、保护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制备所得纳米颗粒进行表征,最佳工艺条件为:金/银摩尔比1∶5,加入0.06%的三聚磷酸钠作保护剂,反应温度控制在60℃,反... 采用没食子酸修饰Au@Ag纳米颗粒,并利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对不同条件(金/银摩尔比、保护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制备所得纳米颗粒进行表征,最佳工艺条件为:金/银摩尔比1∶5,加入0.06%的三聚磷酸钠作保护剂,反应温度控制在60℃,反应时间15分钟。透射电镜结果表明该产物为类球形,平均直径21.7nm,分散性好。实验表明Au@Ag纳米颗粒具有类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对比单纯Au、Ag纳米颗粒,其催化活性更强,其催化效果在浓度为10mmol·L^(-1),过氧化氢浓度为0.5%,pH值约为9时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ag 没食子酸 纳米颗粒 催化
下载PDF
富金的Au-Ag-Zr三元合金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康侯 李锦宏 陈亮维 《贵金属》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0-15,共6页
在Au-Ag、Au-Zr和Ag-Zr二元系相图研究的基础上,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探针(EPMA)和显微金相方法测定了Au-Ag-Zr三元系富金区域的700℃等温截面。发现在该等温截面上的富Au-Ag侧,沿着Au-Ag二元匀晶系存在一个长条形的单相区Au(Ag)或Ag... 在Au-Ag、Au-Zr和Ag-Zr二元系相图研究的基础上,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探针(EPMA)和显微金相方法测定了Au-Ag-Zr三元系富金区域的700℃等温截面。发现在该等温截面上的富Au-Ag侧,沿着Au-Ag二元匀晶系存在一个长条形的单相区Au(Ag)或Ag(Au),确定在该部分等温截面上共有4个单相区:固溶体Au(Ag)或Ag(Au)、Au4Zr、Au3Zr和Au2Zr;4个二相区:Au4Zr+Au(Ag)、Au3Zr+Au(Ag)、Au4Zr+Au3Zr和Au3Zr+Au2Zr;2个三相区:Au4Zr+Au3Zr+Au(Ag)和Au3Zr+Au2Zr+Au(Ag);在该区域没有形成新的三元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图与相变 au-ag—Zr三元系 富金合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