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1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锌-空气电池的Pd纳米颗粒核壳结构与缺陷调控催化剂
1
作者 张友圆 徐少辉 +1 位作者 熊大元 王连卫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18-30,共13页
研发高效稳定的双功能电催化剂以增强锌-空气电池中析氧反应(OER)和氧还原反应(ORR)的性能,是实现可持续能源转换与存储系统的关键。采用一步电沉积法和碱刻蚀工艺制备了一种表面富含缺陷和介孔的NiFe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片包裹Pd纳米颗... 研发高效稳定的双功能电催化剂以增强锌-空气电池中析氧反应(OER)和氧还原反应(ORR)的性能,是实现可持续能源转换与存储系统的关键。采用一步电沉积法和碱刻蚀工艺制备了一种表面富含缺陷和介孔的NiFe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片包裹Pd纳米颗粒的核壳结构(Pd/D-NiFe-LDH)。由于具有核壳结构、丰富的缺陷和增多的活性位点,Pd/D-NiFe-LDH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在10 mA·cm^(-2)电流密度下,其OER的电位与ORR半波电位之差仅为0.69 V。基于Pd/D-NiFe-LDH的液态锌-空气电池和准固态柔性锌-空气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分别达到114.7和89.4 mW·cm^(-2),长期循环测试结果分别超过了400和15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缺陷工程 贵金属纳米颗粒 活性位点 -空气电池
下载PDF
ZnO/TiO_(2)核-壳纳米结构的低温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丽华 王贺 +1 位作者 王航 黄金亮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7-1222,共6页
ZnO因其自身的高电荷复合、化学性质活泼,导致其应用受到限制,通过表面修饰进行复合可实现电子-空穴的分离并提高其化学稳定性。以二水合醋酸锌、六水合硝酸锌、六氟钛酸铵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水热和液相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在低温条... ZnO因其自身的高电荷复合、化学性质活泼,导致其应用受到限制,通过表面修饰进行复合可实现电子-空穴的分离并提高其化学稳定性。以二水合醋酸锌、六水合硝酸锌、六氟钛酸铵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水热和液相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在低温条件下制备出ZnO/TiO_(2)单异质结。采用XRD、SEM、EDS、TEM、PL等对样品进行表征并对其光电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沉积时间为20 min时,ZnO/TiO_(2)核-壳结构形貌最规整,其中ZnO直径约115 nm,TiO_(2)薄膜厚度约7.6 nm;TiO_(2)的负载,降低了电极中光生电荷的复合,提高了ZnO对光子的收集能力,光电流密度提升大约10倍,达到0.21μA/cm^(2),表现出优异的光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TiO_(2) -结构 异质结 光电极材料 液相沉积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核-壳结构的电化学-力学模拟
3
作者 苟蕾 杨哲祺 +3 位作者 余金花 樊小勇 李东林 李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121,共10页
利用有限元模拟技术构建了电化学-力学耦合的三维多物理场锂离子电池模型,进而获得了核-壳正极在放电过程中Li+浓度、应变和应力的分布与演变情况,并研究了放电结束时不同放电倍率、壳厚度和核粒径对应变和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中... 利用有限元模拟技术构建了电化学-力学耦合的三维多物理场锂离子电池模型,进而获得了核-壳正极在放电过程中Li+浓度、应变和应力的分布与演变情况,并研究了放电结束时不同放电倍率、壳厚度和核粒径对应变和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中心及核-壳界面处的应力在放电初期迅速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Li+扩散过程的进行,应力逐渐减小.另外,黏结剂和相邻颗粒对电极应力分布有显著影响.减小放电速率和核粒径以及增加壳厚度能够降低电极中的应力.研究结果可为核-壳正极结构的设计与优化以及锂离子电池放电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结构 有限元 电化学 扩散应力
下载PDF
核-壳结构PGMA@GO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研究
4
作者 陈树龙 朱锡淼 《化学工程师》 CAS 2024年第4期44-47,共4页
通过酰胺反应成功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氧化石墨烯复合微球(PGMA@GO)。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粒径,并探究溶液初始pH值、吸附时间和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PGMA@GO吸附亚甲基蓝(MB)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G... 通过酰胺反应成功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氧化石墨烯复合微球(PGMA@GO)。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粒径,并探究溶液初始pH值、吸附时间和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PGMA@GO吸附亚甲基蓝(MB)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GMA@GO为核-壳结构,粒径约为1.5μm,其对MB的最大吸附量为161.0mg·g^(-1),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方程,说明其吸附过程主要是以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为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MA 氧化石墨烯 吸附 亚甲基蓝 -结构
下载PDF
核-壳异质结构ZnO/ZnS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5
作者 何志远 王天维 +3 位作者 李金龙 朱昱行 龚凌耀 李奕怀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47-253,共7页
为提高ZnO光催化有机废水处理效率,运用水热法结合离子交换法制备了核-壳异质结构的ZnO/ZnS复合材料,并评估其在甲基橙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催化性能。经XRD、SEM和TEM表征,证实已成功制备了具有棒状核-壳异质结构的ZnO/ZnS复合材料,并初步... 为提高ZnO光催化有机废水处理效率,运用水热法结合离子交换法制备了核-壳异质结构的ZnO/ZnS复合材料,并评估其在甲基橙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催化性能。经XRD、SEM和TEM表征,证实已成功制备了具有棒状核-壳异质结构的ZnO/ZnS复合材料,并初步探讨了其形成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离子交换时间的增加,ZnS逐渐包覆于棒状ZnO结构表面,形成核-壳异质结构。此结构不仅拓宽了ZnO的光谱吸收范围,还提高了其催化性能。当光照反应时间达到180 min时,ZnO/ZnS复合材料对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80.05%,较纯ZnO催化剂提高了30%。核-壳异质结构的ZnO/ZnS复合材料为进一步提升ZnO光催化技术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水热法 离子交换法 光催化
下载PDF
氮掺杂碳纳米管包覆Fe_(0.64)Ni_(0.36)@Fe_(3)NiN核壳结构用于高稳定锌-空气电池
6
作者 蒲晨 邓代洁 +1 位作者 李赫楠 徐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99,共2页
可逆锌-空气电池因其高功率密度和环境友好性而得到了广泛研究。然而,氧还原反应(ORR)和氧析出反应(OER)的缓慢动力学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迄今为止,二氧化铱和二氧化钌被认为是氧还原反应的最佳电催化剂,同时铂碳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氧还原... 可逆锌-空气电池因其高功率密度和环境友好性而得到了广泛研究。然而,氧还原反应(ORR)和氧析出反应(OER)的缓慢动力学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迄今为止,二氧化铱和二氧化钌被认为是氧还原反应的最佳电催化剂,同时铂碳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氧还原反应的电催化剂。然而,由于Pt、Ir和Ru的天然丰度低、成本高的原因,它们在ZABs中的实际应用严格受限。因此,探索低成本和高性能的双功能催化剂对促进可充电锌-空气电池的发展至关重要。具有高导电性、低氧还原反应能垒的过渡金属合金可作为有潜力的氧还原电催化剂。然而,为提高过渡金属合金催化剂的双功能催化活性,可构筑过渡金属合金@过渡金属氮化物的核壳结构。在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氮掺杂碳纳米管包覆Fe_(0.64)Ni_(0.36)@Fe_(3)NiN核壳结构(Fe_(0.64)Ni_(0.36)@Fe_(3)NiN/NCNT)的双功能电催化剂,其具有高效的双功能催化活性。核壳结构可以为ORR/OER产生更多的活性点。Fe_(0.64)Ni_(0.36)核具有高导电性,有助于电荷转移。Fe_(3)NiN壳有助于提升催化剂的OER性能。氮掺杂碳纳米管不仅能够有效增强传质效应和内部电荷传递,还可以提升其电化学活性表面积。此外,具有高抗腐蚀性能的Fe_(3)NiN外壳可以有效地保护Fe_(0.64)Ni_(0.36)内核,从而提高了电化学过程中催化剂的稳定性。氮掺杂碳纳米管对Fe_(0.64)Ni_(0.36)@Fe_(3)NiN核壳结构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Fe_(0.64)Ni_(0.36)@Fe_(3)NiN/NCNT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Fe_(0.64)Ni_(0.36)@Fe_(3)NiN/NCNT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双功能氧电催化性能,ORR的半波电位为0.88 V,在10mA·cm^(-2)时的OER过电位为380 mV,以及高电化学稳定性(8 h后电流密度剩余92.8%)。此外,与基于Pt/C+IrO_(2)(155 mW·cm^(-2))和Fe_(0.64)Ni_(0.36)/NCNT(89 mW·cm^(-2))的锌-空气电池相比,基于Fe_(0.64)Ni_(0.36)@FeNiN/NCNT的锌-空气电池展现出更高的功率密度(214 mW·cm^(-2)),提供781mAh·g^(-1)的高容量,并展现出了超长的循环稳定性(循环寿命超过1100 h)。我们相信这项工作将对于新型催化剂设计有所启发,从而实现高度稳定和高效的锌-空气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功能电催化剂 Fe_(3)NiN 结构 -空气电池 长循环寿命
下载PDF
利用核-壳结构粉体制备超细ZrC粉体的工艺研究
7
作者 吴文武 肖焕 +1 位作者 陈文新 陈琴云 《佛山陶瓷》 CAS 2024年第10期24-26,共3页
本文以二甲基甲酰胺、甲酸、反丁烯二酸和八水氯氧化锆制备含Zr金属有机框架MOF-801,再以MOF-801和蔗糖为原料,包裹形成以MOF-801为核,蔗糖为壳的核-壳结构粉体,最后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超细ZrC粉体。
关键词 MOF-801 -结构 碳热还原法
下载PDF
金纳米核-壳结构(Au@SiO_(2))对铕元素的发光增强机制研究
8
作者 宋妍妍 龙江迷 +3 位作者 赵国营 李永良 蒋楠 陈晓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1-955,共5页
为了增强稀土有机薄膜的发光效果,在制备稀土发光薄膜过程中引入了金纳米核-壳结构(Au@SiO_(2)).利用滴铸法将不同浓度的Au@SiO_(2)滴在石英片上;利用旋涂法将Eu(dbm)_(3)phe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CH_(2)Cl_(2)混合溶液旋涂在石英片... 为了增强稀土有机薄膜的发光效果,在制备稀土发光薄膜过程中引入了金纳米核-壳结构(Au@SiO_(2)).利用滴铸法将不同浓度的Au@SiO_(2)滴在石英片上;利用旋涂法将Eu(dbm)_(3)phe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CH_(2)Cl_(2)混合溶液旋涂在石英片上,制备成薄膜样品.通过对薄膜样品的性能表征后发现:引入Au@SiO_(2)后可增强薄膜的发光强度;激发和发光增强因子最大分别为279.1%和222.9%,同时延长了薄膜样品的荧光寿命.将Au@SiO_(2)引入稀土发光薄膜的制备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升薄膜的发光性能,应用潜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结构(au@SiO_(2)) au@SiO_(2)@Eu:PMMA发光薄膜 发光增强 表面等离子体
下载PDF
多种形态Au/Pd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敏 张娴 +2 位作者 付晓峰 周张凯 喻学锋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7-290,共4页
在反相微乳液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中用单步法合成Au纳米棒和Au纳米球形颗粒作种子,再通过抗坏血酸还原Pd盐的方法制备了多种形态的Au/Pd核-壳结构纳米粒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分光光度计对Au... 在反相微乳液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中用单步法合成Au纳米棒和Au纳米球形颗粒作种子,再通过抗坏血酸还原Pd盐的方法制备了多种形态的Au/Pd核-壳结构纳米粒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分光光度计对Au/Pd复合粒子的形貌和光学吸收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调控Au核的形态,以Au纳米棒和Au纳米球形颗粒作种子,可分别得到棒状和类球状的核-壳Au/Pd纳米粒子.棒状粒子中,Au核(纳米棒)的平均长度为31 nm,宽为7 nm,Pd壳的平均厚度为8 nm;类球状粒子中,Au核(纳米球形颗粒)的平均粒径为35 nm,Pd壳的平均厚度为9 nm.该反相微乳液法简单易行,对于制备其他核-壳纳米粒子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au/pd核-壳结构 au纳米棒 au纳米球形颗粒
下载PDF
Au/Ag核-壳结构复合纳米粒子形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纪小会 王连英 +3 位作者 袁航 马岚 白玉白 李铁津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556-1560,共5页
在已制备好的Au纳米粒子表面 ,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沉积生长Ag包覆层 .通过控制Au ,Ag的比例 ,制备了粒度均匀且粒径可控的Au/Ag核 -壳结构纳米粒子 .利用UV vis吸收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对Au,Ag摩尔比为 1∶10的复合纳米粒子的光... 在已制备好的Au纳米粒子表面 ,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沉积生长Ag包覆层 .通过控制Au ,Ag的比例 ,制备了粒度均匀且粒径可控的Au/Ag核 -壳结构纳米粒子 .利用UV vis吸收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对Au,Ag摩尔比为 1∶10的复合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和形态进行随时监测 ,直接观察了核 -壳结构纳米粒子的生长过程 :一部分Ag+ 在Au核表面还原生长 ,溶液中其余Ag+ 还原形成银的纳米团簇向粒子表面的继续沉积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Ag-结构 复合纳米粒子 形成机制 化学还原法 表面催化
下载PDF
APP@MOFs核-壳结构型阻燃剂制备及其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钱小东 罗瑊瑊 +1 位作者 史聪灵 井静云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8,16,共7页
采用微胶囊改性技术,以高效阻燃剂聚磷酸铵(APP)为内核、多功能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8)为外壳,合成了新型核-壳结构型阻燃剂(APP@ZIF-8),并将其用于环氧树脂(EP)中制备阻燃复合材料,通过一系列测试分析来表征APP@ZIF-8的结构特征、评... 采用微胶囊改性技术,以高效阻燃剂聚磷酸铵(APP)为内核、多功能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8)为外壳,合成了新型核-壳结构型阻燃剂(APP@ZIF-8),并将其用于环氧树脂(EP)中制备阻燃复合材料,通过一系列测试分析来表征APP@ZIF-8的结构特征、评估其耐水性能,并采用锥形量热仪法研究了EP复合材料的阻燃、抑烟减毒性能。结果表明:经ZIF-8的包裹实现了APP溶解度降低、耐水性能显著提升;掺入10 wt%的APP@ZIF-8后,EP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烟气释放速率峰值(pSPR)和CO释放速率峰值(pCOP)较纯EP分别降低了61.3%、43.6%和60.5%,使E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抑烟减毒性能均得到提升,这主要得益于APP@ZIF-8在燃烧过程中促进了致密炭层的形成(残余炭量较纯EP提高了367.1%),抑制了可燃产物和毒性烟气的扩散,此项工作为环氧树脂的阻燃改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型阻燃剂(APP@ZIF-8) 环氧树脂(EP) 阻燃改性 聚磷酸铵(APP) 微胶囊化 火灾安全性
下载PDF
核-壳结构Au-Pt纳米粒子的光谱表征和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12
12
作者 田娜 陈卫 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4-78,共5页
用化学还原法合成了核-壳结构 Au-Pt 纳米粒子,紫外可见光谱(UV-Vis)、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结果指出,所合成的核-壳结构 Au-Pt 纳米粒子为球形,平均直径为27nm.以 CO 为分子探针,结合透射红外光谱研究,发... 用化学还原法合成了核-壳结构 Au-Pt 纳米粒子,紫外可见光谱(UV-Vis)、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结果指出,所合成的核-壳结构 Au-Pt 纳米粒子为球形,平均直径为27nm.以 CO 为分子探针,结合透射红外光谱研究,发现 CO 以孪生吸附态形式(CO_T)吸附在 Au-Pt 纳米粒子上,在2110cm^(-1)和2063cm^(-1)附近分别给出对称和反对称红外吸收峰.CV 研究结果指出 Au-Pt/GC 电极对 CO 的氧化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起始氧化电位较本体 Pt 电极提前了0.45V,峰电位提前了0.11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金铂纳米粒子 孪生态CO CO氧化
下载PDF
FAU—BEA核-壳结构沸石复合物及其对枯烯的催化裂解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家军 郭群 +4 位作者 张喜文 王琰 秦波 孙万付 李瑞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0期208-212,共5页
通过将表面改性的FAU沸石加入到合成BEA的反应混合物中,经水热晶化,制备了以FAU沸石为核、以纳米多晶BEA沸石为壳的新型双微孔沸石核-壳催化材料。NH3-TPD测试表明,实验合成的沸石复合物弱酸位较对应的机械混合物降低约23%,而中强... 通过将表面改性的FAU沸石加入到合成BEA的反应混合物中,经水热晶化,制备了以FAU沸石为核、以纳米多晶BEA沸石为壳的新型双微孔沸石核-壳催化材料。NH3-TPD测试表明,实验合成的沸石复合物弱酸位较对应的机械混合物降低约23%,而中强酸位则增加了约25%。N2吸附-脱附实验表明,在沸石复合物中产生了一种新的介孔结构,其孔容为0.14~0.17cm3/g。该材料新的表面酸性和新的孔道结构对枯烯催化裂化具有较高的活性,当反应温度在250~325℃之间,枯烯在沸石复合物上的转化率较在对应的机械混合物上的转化率高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沸石复合物 枯烯 催化裂化
下载PDF
Au/Ag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SERS效应 被引量:4
14
作者 纪小会 王连英 +5 位作者 张昕彤 白玉白 李铁津 支壮志 孔祥贵 刘益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357-2359,共3页
We prepared Au/Ag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by growing Ag shell onto 12 nm Au core, using silver nitrate and sodium citrate as the reactants. By changing the molar ratio of Ag to Au, the shell thickness and thus the si... We prepared Au/Ag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by growing Ag shell onto 12 nm Au core, using silver nitrate and sodium citrate as the reactants. By changing the molar ratio of Ag to Au, the shell thickness and thus the size of bimetallic particles could be controlled in convenient way. The formation of core-shell structure was proved by UV-Vis spectr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etc.. The core-shell particles showed a more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than Ag colloid prepared without Au core. The SERS activity of the core-shell particles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2,4-dimethylpyridine as the probe, which strongly indicated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SERS substrat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SERS效应 -结构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核壳结构MoSi_(2)@Al_(2)O_(3)颗粒及其形成机理
15
作者 易周 崔世宇 +1 位作者 罗军明 初雨轩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0-65,共6页
热应力和氧化生长层会导致热障涂层(TBCs)中微裂纹的萌生和扩展。MoSi_(2)被选为下一代自愈合因子,因为它改善了SiO2的流动性,并在高温下加速了内部裂缝的愈合。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实现MoSi_(2)@Al_(2)O_(3)核壳结构,可提高MoSi_(2)... 热应力和氧化生长层会导致热障涂层(TBCs)中微裂纹的萌生和扩展。MoSi_(2)被选为下一代自愈合因子,因为它改善了SiO2的流动性,并在高温下加速了内部裂缝的愈合。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实现MoSi_(2)@Al_(2)O_(3)核壳结构,可提高MoSi_(2)在氧化性气氛下的抗预氧化性能。选择异丙醇铝作为铝源,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温度、pH值和水铝比对增重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参数。通过XRD、SEM、EDS和TEM方法分析了后处理的影响(包括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90℃、pH=4和水铝比200的组合是最佳参数。壳层增重最高可达22%。因为可以改变MoSi_(2)表面的Zeta电位,所以pH值在增重上占据主导地位。在真空炉中热处理3 h后,在1200℃下得到最大厚度(约200 nm)的α-Al_(2)O_(3)壳层。为避免MoSi_(2)的预氧化,后处理应在真空气氛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结构 热处理
下载PDF
核-壳结构Pd-Co_3O_4@SiO_2催化剂的低浓度甲烷催化燃烧性能 被引量:5
16
作者 卢楠 吴志伟 +5 位作者 雷丽军 秦张峰 朱华青 罗莉 樊卫斌 王建国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20-1127,共8页
用自组装法制备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Pd-Co3O4@SiO2催化剂,对其低浓度甲烷催化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TEM、XRD、H2-TPR表征及催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SiO2壳内的PdO与CoOx之间的强相互作用,使得Pd-Co3O4@SiO2对低浓度甲烷燃烧具有优异的... 用自组装法制备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Pd-Co3O4@SiO2催化剂,对其低浓度甲烷催化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TEM、XRD、H2-TPR表征及催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SiO2壳内的PdO与CoOx之间的强相互作用,使得Pd-Co3O4@SiO2对低浓度甲烷燃烧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同时,与负载型Pd/Co3O4-SiO2及Pd/Co3O4@SiO2催化剂相比,核-壳型Pd-Co3O4@SiO2催化剂经800℃煅烧后仍能保持较好的核-壳结构,有效地避免了Pd和Co活性物种的高温烧结,因而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o3O4@SiO2 低浓度甲烷 催化燃烧 -结构 热稳定性 自组装法
下载PDF
超顺磁Fe_3O_4@PDA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骆东升 王新灵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181,共10页
利用多元醇高温热解法和溶液氧化法制备超顺磁四氧化三铁聚多巴胺核-壳结构纳米粒子(Fe_3O_4@PDA)。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光散射(DLS)、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等对Fe_3O_4@PDA的结构、形貌... 利用多元醇高温热解法和溶液氧化法制备超顺磁四氧化三铁聚多巴胺核-壳结构纳米粒子(Fe_3O_4@PDA)。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光散射(DLS)、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等对Fe_3O_4@PDA的结构、形貌和组成进行表征。采用综合物性测试系统(PPMS)对样品的磁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_3O_4@PDA的尺寸可以通过氨水与多巴胺的物质的量之比和反应时间进行调控;当Fe_3O_4@PDA中Fe_3O_4的质量分数约为5%时,具有超顺磁性,磁饱和强度为3.8emu/g,比理论值高出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磁 四氧化三铁 聚多巴胺 -结构
下载PDF
Cu_2O@CuO-Pd核壳结构微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葡萄糖传感器应用研究
18
作者 钟哲 康佳慧 刘桂华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20,共7页
通过液相法首先制备得到Cu_2O八面体前驱体,再通过添加Pd离子在液相条件下反应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在不同Pd离子添加浓度情况下对表面形貌的影响,通过SEM及XRD检测分析,制备出棘刺状Cu_2O@CuO-Pd核壳结构微纳米材料,并对其应用在葡萄... 通过液相法首先制备得到Cu_2O八面体前驱体,再通过添加Pd离子在液相条件下反应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在不同Pd离子添加浓度情况下对表面形貌的影响,通过SEM及XRD检测分析,制备出棘刺状Cu_2O@CuO-Pd核壳结构微纳米材料,并对其应用在葡萄糖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添加Pd粒子后样品均得到了较好的表面改性,在Pd离子添加量为2.5 wt%的条件下,得到单分散性好,比表面积发达的Cu_2O@CuO-Pd核壳结构微纳米材料,检测表明在葡萄糖传感器应用中,灵敏度达545.83μA·cm^(-2)·m M^(-1),线性范围为0.01~6.50 mM,检出限为3μM,并具备很好的抗干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pd离子 CUO 葡萄糖传感器
下载PDF
Au@Ag核-壳层纳米结构光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伊兆广 刘津升 《光散射学报》 2018年第3期197-202,共6页
利用离散偶极近似(discrete dipole approximation,DDA)的方法,系统研究壳层的材料、尺寸及形貌等因素对Au@Ag核-壳纳米光学吸收谱的峰值、峰位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液体环境中金球颗粒计算的结果与Mie理论计算的结果吻合,表明光学常数三... 利用离散偶极近似(discrete dipole approximation,DDA)的方法,系统研究壳层的材料、尺寸及形貌等因素对Au@Ag核-壳纳米光学吸收谱的峰值、峰位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液体环境中金球颗粒计算的结果与Mie理论计算的结果吻合,表明光学常数三次样条插值后DDA计算Au@Ag核-壳层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是准确可靠的。随着Ag壳层厚度增加,Au@Ag核-壳层球形纳米颗粒的吸光谱线形成与金球颗粒谱线不同的肩峰,然后主峰红移、肩峰蓝移消失合并为一条吸收峰,光学吸收谱线强度明显增强。Au@Ag核-壳层纳米立方体的光学吸收谱线在<450nm时出现了许多次级吸收峰,随着Ag壳层厚度增加,主、次吸收峰增强,主吸收峰出现明显的蓝移。银壳层厚度的变化不仅改变光学吸收强度和峰值的位置,还在Au@Ag核-壳层纳米颗粒的尖端形成了很强的表面等离子体振荡(surface plasma resonance,SPR),提高Ag对光学吸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Ag-纳米结构 光学吸收谱 离散偶极近似
下载PDF
核壳结构型纳米CaCO_3-SiO_2·nH_2O复合粒子的制备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润静 邹海魁 +3 位作者 郭奋 陈建峰 赵永华 高立东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1-64,共4页
在搅拌槽式反应器中,以用超重力法合成的纳米 CaCO3和 Na2SiO3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 CaCO3-SiO2·nH2O复合粒子 用 XPS、 TEM、 XRD等方法对粒子的化学组成、形貌。
关键词 纳米复合粒子 溶胶-凝胶 -结构 改性 二氧化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