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尺度Au/Pt负载对玫瑰花状NiO纳米颗粒气敏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张春林 张勇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7-560,共4页
氧化镍(NiO)晶体暴露在空气中时会因表面氧过剩而电离产生空穴,导致整体呈现p型半导体的特征,因此也被认为是一种直接带隙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室温下的禁带宽度为3.6~4.2 eV,具有良好的气敏和热敏特性,属于表面控制电阻型气敏材料[1].
关键词 纳米颗粒 纳米柱 NIO au/pt 纳米尺度 气敏性能
下载PDF
“三明治式”多层Au/Pt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对甲醇的电氧化(英文) 被引量:3
2
作者 赵静 孙越 +1 位作者 李永军 梁韧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68-1874,共7页
采用界面组装、欠电位沉积和氧化还原置换反应组合方法制备了单层Pt/Au复合薄膜,并且不需要任何有机偶联剂;组装单层Pt/Au复合薄膜为三类多层Pt/Au复合薄膜:(Pt/Au)n、Ptm/Au和(Pt3/Au)k(n、m和k分别为Pt/Au、Pt和Pt3/Au的层数).采用电... 采用界面组装、欠电位沉积和氧化还原置换反应组合方法制备了单层Pt/Au复合薄膜,并且不需要任何有机偶联剂;组装单层Pt/Au复合薄膜为三类多层Pt/Au复合薄膜:(Pt/Au)n、Ptm/Au和(Pt3/Au)k(n、m和k分别为Pt/Au、Pt和Pt3/Au的层数).采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Au纳米粒子单层膜和Pt/Au复合多层膜的形貌.对于所有的多层膜电极而言,其电化学活性面积随着层数的增加而增加.通过研究甲醇在每一类Pt/Au复合薄膜上的氧化电流密度,考察了其对甲醇的电催化和抗毒化性能.对于同一类复合薄膜而言,甲醇分别在(Pt/Au)3、Pt3/Au和(Pt3/Au)2电极上均具有最大的氧化电流密度,且优于本体Pt电极.在这三种电极中,(Pt/Au)3电极无论从电流密度上还是从抗毒化能力上讲,其性能是最好的,而且其抗毒化能力也优于商业Pt/C催化剂.这种良好的催化性能源于Au和Pt之间最大化的协同效应,这取决于Pt和Au原子比率以及Pt纳米层和Au纳米层之间的排布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组装 欠电位沉积 au/pt复合多层膜 电氧化 甲醇
下载PDF
基于Au-Pt NPs/IDEs的无酶谷氨酸电化学传感器
3
作者 唐顺坤 尤扬 +1 位作者 李爱学 吴瑞刚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5,20,共5页
基于响应灵敏、尺寸小的叉指电极(IDEs),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无酶型谷氨酸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在IDEs表面电沉积金—铂纳米粒子(Au-Pt NPs)提高传感器的检测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EM)表征了电极修饰过程的形貌变化,采用循环伏安(CV)法研究了... 基于响应灵敏、尺寸小的叉指电极(IDEs),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无酶型谷氨酸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在IDEs表面电沉积金—铂纳米粒子(Au-Pt NPs)提高传感器的检测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EM)表征了电极修饰过程的形貌变化,采用循环伏安(CV)法研究了该传感器对谷氨酸的催化性能,通过电流—时间(I-T)曲线研究了传感器的检测性能。结果显示,在最优条件下,该传感器对谷氨酸在500 nmol/L~3 mmol/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LoD)为0.22μmol/L。该传感器还表现出了较高的选择性和良好的稳定性。并在味精样品的测试中获得了较好的回收率(97.70%~101.71%),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铂纳米粒子 电化学传感器 无酶 谷氨酸
下载PDF
低磁化率Au-32Pt合金析出相调控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罗冬 付全 +5 位作者 卢建民 李奇颖 赵云强 牛海东 熊智 刘毅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8-22,共5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图像分析显微硬度计和综合物性测量系统等,研究铸态Au-32Pt合金塑性变形与退火过程中的初始析出相演变行为及其对合金力学性能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Au-32Pt合金宏观偏析明显、晶粒粗... 采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图像分析显微硬度计和综合物性测量系统等,研究铸态Au-32Pt合金塑性变形与退火过程中的初始析出相演变行为及其对合金力学性能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Au-32Pt合金宏观偏析明显、晶粒粗大,凝固时形成了大尺寸(7.93μm)、高Pt含量(>80%)的颗粒状析出相。经塑性变形和退火处理后,初始析出相被破碎和拉长,形成大量均匀分布的亚微米级(0.1~0.4μm)颗粒状析出相,以及少量的薄层状析出相。通过将粗大的富Pt析出相调控为分布均匀的细小析出相,明显提高了铸态合金硬度和体积磁化率的稳定性,硬度(HV0.1)从160±25提高到175±5,磁化率从(-18.05±5.50)×10^(-6)优化到(-12.65±0.25)×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pt合金 微观组织 硬度 磁化率
下载PDF
磁控溅射Ni/Au/Pt多层膜红外发射率特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黄智斌 周万城 +2 位作者 唐秀凤 罗发 朱冬梅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4-537,共4页
研究了表面镀Ni/Au/Pt多层膜的K424合金在热处理前后红外发射率的变化及变化机理。XRD分析结果表明,在热处理后,试样表面主要由Au0.7Cr0.3和Pt组成,说明合金基体元素在600℃下会向外扩散。SEM分析表明,粗糙表面镀金膜的试样在热处理后,... 研究了表面镀Ni/Au/Pt多层膜的K424合金在热处理前后红外发射率的变化及变化机理。XRD分析结果表明,在热处理后,试样表面主要由Au0.7Cr0.3和Pt组成,说明合金基体元素在600℃下会向外扩散。SEM分析表明,粗糙表面镀金膜的试样在热处理后,表面薄膜产生了细小的裂痕,但在表面没有探测到氧化物。而抛光表面镀金膜的试样,其表面薄膜十分完整。通过SR5000光谱辐射计量仪测量合金的红外发射率,结果表明,合金的表面状态和热处理对红外发射率均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Ni/au/pt多层膜 红外发射率
原文传递
Au-Pt双金属纳米颗粒在玻碳电极上的自组装 被引量:12
6
作者 于志辉 田密 +1 位作者 焦庆影 夏定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15-1020,共6页
利用硼氢化钠还原HAuCl4和H2PtCl4的混合溶液,制备了Au-Pt双金属纳米颗粒.UV-Vis、TEM、ED、XRD、XPS等研究结果表明双金属纳米颗粒为Au-Pt合金.在玻碳电极上通过有机偶联层半胱氨酸进行了Au-Pt双金属纳米颗粒的自组装,得到Au-Pt/半胱氨... 利用硼氢化钠还原HAuCl4和H2PtCl4的混合溶液,制备了Au-Pt双金属纳米颗粒.UV-Vis、TEM、ED、XRD、XPS等研究结果表明双金属纳米颗粒为Au-Pt合金.在玻碳电极上通过有机偶联层半胱氨酸进行了Au-Pt双金属纳米颗粒的自组装,得到Au-Pt/半胱氨酸/玻碳电极,并通过SEM对其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2.6nm.用循环伏安法对Au-Pt/半胱氨酸/玻碳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Au-Pt/半胱氨酸/玻碳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催化甲醇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纳米颗粒 au-pt 自组装
下载PDF
Pt/Au原子比对活性炭负载Au-Pt直接甲酸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贾羽洁 蒋剑春 +1 位作者 孙康 陆天虹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92-795,共4页
制备了不同Pt/Au原子比的活性炭负载Au-Pt催化剂(Au-Pt/C),研究了Au/Pt原子比对Au-Pt/C催化剂氧还原电催化性能和抗甲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Au/C催化剂相比,Au-Pt/C具有更好的电催化性能。当Pt/Au原子比从0/50增加到2/48时,Au-Pt/C... 制备了不同Pt/Au原子比的活性炭负载Au-Pt催化剂(Au-Pt/C),研究了Au/Pt原子比对Au-Pt/C催化剂氧还原电催化性能和抗甲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Au/C催化剂相比,Au-Pt/C具有更好的电催化性能。当Pt/Au原子比从0/50增加到2/48时,Au-Pt/C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氧还原电催化性能和抗甲酸性能;但是当Pt/Au原子比增加到3/47时,该催化剂的抗甲酸性能有所下降。Pt/Au原子比为2/48的Au-Pt/C可以用作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的阴极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 阴极催化剂 au-pt/C 抗甲酸性能 pt/au原子比
下载PDF
Au@Pt纳米粒子催化O_2还原反应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邓小聪 田向东 +6 位作者 温飞鹏 易飞 程美琴 钟起玲 颜佳伟 任斌 田中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6-340,共5页
以100 nm的Au粒子为核,抗坏血酸为还原剂,H2PtCl6.6H2O为前驱体,合成了Pt包Au核壳结构纳米粒子(Au@Pt)及其修饰的玻碳(GC)电极(Au@Pt/GC).采用旋转圆盘电极等常规电化学方法,比较了Au@Pt/GC和商用碳载铂(Pt/C)修饰的玻碳电极(Pt/C/GC)催... 以100 nm的Au粒子为核,抗坏血酸为还原剂,H2PtCl6.6H2O为前驱体,合成了Pt包Au核壳结构纳米粒子(Au@Pt)及其修饰的玻碳(GC)电极(Au@Pt/GC).采用旋转圆盘电极等常规电化学方法,比较了Au@Pt/GC和商用碳载铂(Pt/C)修饰的玻碳电极(Pt/C/GC)催化O2还原反应活性及耐甲醇性能,发现Au@Pt纳米粒子在铂用量很低的情况下,其催化O2还原反应活性仍与商用Pt/C相当,而且还具有优良的耐甲醇性能;其催化O2还原反应机理按O2直接还原成H2O的四电子历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pt纳米粒子 电催化 O2还原 耐甲醇性
下载PDF
核-壳结构Au-Pt纳米粒子的光谱表征和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12
9
作者 田娜 陈卫 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4-78,共5页
用化学还原法合成了核-壳结构 Au-Pt 纳米粒子,紫外可见光谱(UV-Vis)、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结果指出,所合成的核-壳结构 Au-Pt 纳米粒子为球形,平均直径为27nm.以 CO 为分子探针,结合透射红外光谱研究,发... 用化学还原法合成了核-壳结构 Au-Pt 纳米粒子,紫外可见光谱(UV-Vis)、电化学循环伏安(CV)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结果指出,所合成的核-壳结构 Au-Pt 纳米粒子为球形,平均直径为27nm.以 CO 为分子探针,结合透射红外光谱研究,发现 CO 以孪生吸附态形式(CO_T)吸附在 Au-Pt 纳米粒子上,在2110cm^(-1)和2063cm^(-1)附近分别给出对称和反对称红外吸收峰.CV 研究结果指出 Au-Pt/GC 电极对 CO 的氧化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起始氧化电位较本体 Pt 电极提前了0.45V,峰电位提前了0.11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金铂纳米粒子 孪生态CO CO氧化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分析Au、Ag、Pt、Pd的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名扬 高健夫 +2 位作者 李俊锋 王洪艳 陈淑桂 《贵金属》 CAS CSCD 2005年第2期46-50,63,共6页
介绍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FI-CL)的基本原理及其测定痕量Au、Ag、Pt和Pd方面的应用。评述了FI-CL仪器的研制、新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其它技术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情况。展望了FI-CL法测定痕量Au、Ag、Pt和Pd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引... 介绍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FI-CL)的基本原理及其测定痕量Au、Ag、Pt和Pd方面的应用。评述了FI-CL仪器的研制、新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其它技术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情况。展望了FI-CL法测定痕量Au、Ag、Pt和Pd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引用56篇参考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分析 进展
下载PDF
湿法分解-组合吸附材料富集—发射光谱法测定区域化探样品中痕量、超痕量Au、Pt、Pd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琳 来新泽 +2 位作者 牛娜 来克冰 刘延霞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62,共8页
采用H2O2-HCl分解样品,建立组合吸附材料富集工艺,并详细讨论了组合富集剂的富集条件,通过改进光谱缓冲剂、利用小电极快速曝光技术及研制贵金属光谱分析相板测定系统,提高了仪器信噪比和弱小信号检测能力。方法操作简便、效率高、成本... 采用H2O2-HCl分解样品,建立组合吸附材料富集工艺,并详细讨论了组合富集剂的富集条件,通过改进光谱缓冲剂、利用小电极快速曝光技术及研制贵金属光谱分析相板测定系统,提高了仪器信噪比和弱小信号检测能力。方法操作简便、效率高、成本低。检出限(3σ)Au为0.1 ng/g、Pt为0.2 ng/g、Pd为0.1 ng/g,测定国家铂族元素地球化学一级标准物质中的Au、Pt、Pd,结果与标准值相符,12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7.1%。方法不仅适合各类矿石中Au、Pt、Pd分析,同样能满足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的分析质量要求,并在不同规模、不同级次、不同采样密度的区域以至全国铂钯地球化学勘查应用中均取得满意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组合吸附材料富集 发射光谱 区域化探
下载PDF
Au-Pt-Ni三元催化剂体系纳米相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洁琼 谢明 +4 位作者 陈永泰 杨有才 方继恒 范小通 李爱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38-343,共6页
Au-Pt-Ni体系在燃料电池催化剂领域具有较强的应用背景,体系纳米相图的研究及建立,将加深对纳米催化剂合成和稳定性以及纳米尺度的不同组元间相平衡关系的理解,并指导探索多金属间协同作用的纳米催化剂形成机理,为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用新... Au-Pt-Ni体系在燃料电池催化剂领域具有较强的应用背景,体系纳米相图的研究及建立,将加深对纳米催化剂合成和稳定性以及纳米尺度的不同组元间相平衡关系的理解,并指导探索多金属间协同作用的纳米催化剂形成机理,为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用新型贵金属合金纳米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指导。目前关于纳米相图的研究还很有限,限制了兼具高活性、稳定性、抗中毒和廉价的新型贵金属合金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本文总结了Au-Pt-Ni体系块体和纳米相图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体系的热力学参数进行了整理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pt-Ni体系 纳米相图 热力学参数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铂基催化剂 贵金属合金
下载PDF
气敏元件电极引线Au-Pt合金材料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炳醒 刘诗春 +1 位作者 张国庆 张瑞华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7,共6页
分析Au - 2 3 5Pt合金的显微组织 ,考查其物理力学化学特性 ,与纯Pt丝比较 ,表明可取代纯Pt丝作气敏元件的电极引线 ,有良好效益。
关键词 电极引线 气体传感器 金铂合金 气敏元件
下载PDF
Au-Pt-Sn异丁烷脱氢催化剂的制备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丽花 房德仁 +2 位作者 任万忠 秦玉武 薛建成 《工业催化》 CAS 2014年第4期293-296,共4页
以异丁烷为原料制取异丁烯是解决异丁烯稀缺和异丁烷浪费的双赢方法,异丁烷脱氢主要问题是催化剂的研发。国内外大量研究以Pt-Sn为活性组分,但仍然存在转化率偏低和容易失活等问题,而负载型纳米Au催化剂在低温时对CO氧化表现出很高的催... 以异丁烷为原料制取异丁烯是解决异丁烯稀缺和异丁烷浪费的双赢方法,异丁烷脱氢主要问题是催化剂的研发。国内外大量研究以Pt-Sn为活性组分,但仍然存在转化率偏低和容易失活等问题,而负载型纳米Au催化剂在低温时对CO氧化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在原有Pt-Sn催化剂基础上,加入Au,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Au-Pt-Sn催化剂,比较Au对异丁烷脱氢催化剂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使用小型固定床不锈钢反应器,常压、温度600℃、空速2 400 h-1和临氢条件下评价其性能。发现加入一定量Au后,增强了催化剂活性,n(Au)∶n(Pt)=1.0时,异丁烯收率大于40%。考察催化剂再生前后效果差异,发现经过再生后,异丁烷转化率和选择性略低有下降,表明催化剂可以再生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异丁烯 au-pt-Sn催化剂 异丁烷脱氢 催化剂再生
下载PDF
厚膜焊区Au-Pt导体浆料(英文) 被引量:2
15
作者 俞守耕 刘婀娜 张晓明 《贵金属》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6-30,共5页
用聚乙烯醇作分散剂,抗坏血酸作还原剂,将氯金酸还原到Au;以水合肼作还原剂,将氯铂酸盐还原到Pt,分别制备了Au粉和Pt粉;Au、Pt粉的平均尺寸分别为0.55μm和≈0.08μm。用氧化物和硼硅酸盐作粘结剂配制了1种玻璃粘结、3种混合粘结的浆料... 用聚乙烯醇作分散剂,抗坏血酸作还原剂,将氯金酸还原到Au;以水合肼作还原剂,将氯铂酸盐还原到Pt,分别制备了Au粉和Pt粉;Au、Pt粉的平均尺寸分别为0.55μm和≈0.08μm。用氧化物和硼硅酸盐作粘结剂配制了1种玻璃粘结、3种混合粘结的浆料。浆料性能测量结果表明,一种性能较好的浆料有:拉伸强度>20N/mm2,烧结后收缩≤0.003mm,片电阻率≤40mΩ/□/25μm,30次浸锡后的溶蚀量为0.062~0.087mm。CuO溶入玻璃改善了化学键,从而提高了附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硅酸盐 水合肼 浆料性能 还原剂 氯铂酸 分散剂 附着力 抗坏血酸 配制 混合
下载PDF
铝柱撑蒙脱石负载Au和Pt催化剂的结构特点及其催化氧化CO性质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青 李冬辉 +2 位作者 程水源 康天放 王道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69-1275,共7页
将钙基蒙脱石(Ca-M)钠化改性制得钠化蒙脱石(Na-M),随后用羟基铝离子柱化液对Na-M柱撑改性制得铝柱撑蒙脱石(Al-PILCS),使用沉积-沉淀法和浸渍法2种方法将Au和Pt负载在Al-PILCS上,制得Au/Al-PILCS和Pt/Al-PILCS.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 将钙基蒙脱石(Ca-M)钠化改性制得钠化蒙脱石(Na-M),随后用羟基铝离子柱化液对Na-M柱撑改性制得铝柱撑蒙脱石(Al-PILCS),使用沉积-沉淀法和浸渍法2种方法将Au和Pt负载在Al-PILCS上,制得Au/Al-PILCS和Pt/Al-PILCS.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N2-吸附/脱附、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并测定其对CO的催化活性.XRD和N2-吸附/脱附结果表明,铝柱撑蒙脱石Al-PILCS的比表面积、微孔面积和微孔体积较蒙脱石原矿Ca-M增加较大.对于Au和Pt负载型Al-PILCS催化剂,Pt/Al-PILCS催化活性明显优于Au/Al-PILCS.制备方法对Pt/Al-PILCS的活性影响较小,而对Au/Al-PILCS的催化活性影响较大.分析表明,不同方法制备Au/Al-PILCS催化活性的差别,主要由于Au颗粒大小和Au氧化态的差别.而Au/Al-PILCS和Pt/Al-PILCS之间的活性差别,可能是由于金和铂的粒径大小和反应机理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柱撑蒙脱石 au pt CO催化氧化
下载PDF
SnO_2-TiO_2薄膜载体对Au-Pt纳米颗粒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志辉 谢佳 夏定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90-1194,共5页
采用真空镀膜法在玻碳(GC)电极表面修饰SnO2-TiO2薄膜,在SnO2-TiO2/GC复合电极表面组装Au-Pt双金属纳米颗粒,制得Au-Pt/SnO2-TiO2/GC复合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SnO2-TiO2薄膜载体对Au-Pt双金属纳米颗粒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 采用真空镀膜法在玻碳(GC)电极表面修饰SnO2-TiO2薄膜,在SnO2-TiO2/GC复合电极表面组装Au-Pt双金属纳米颗粒,制得Au-Pt/SnO2-TiO2/GC复合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SnO2-TiO2薄膜载体对Au-Pt双金属纳米颗粒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Au-Pt在SnO2-TiO2薄膜沉积的形貌及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10nm的Au-Pt双金属纳米颗粒均匀地组装于SnO2-TiO2薄膜表面;SnO2-TiO2薄膜载体改善了复合电极抗CO中毒能力;Au-Pt双金属合金的形成提高了Pt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能力,SnO2-TiO2薄膜载体又使Pt纳米粒子d空轨道增多,提高了Au-Pt双金属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和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pt纳米颗粒 SnO2-TiO2薄膜 抗CO中毒 甲醇氧化
下载PDF
矿石样品中Au、Pt、Pd、Rh、Ir的连续测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君玉 陈静 +1 位作者 张学华 陈浩凤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0-62,共3页
文中介绍了矿石样品中Au、Pt、Pd、Rh、Ir的连续测定方法,并讨论了测定每种元素分析条件和注意事项。经过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和多次样品检验,该方法可靠,易于操作。
关键词 矿石样品 au pt PD RH IR 连续测定
下载PDF
CNTs-Pt甲醛传感器和CNTs-Au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循海 王超会 +2 位作者 林蔚 李晓生 张永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8-374,共7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通过CH4裂解法制备了碳纳米管(CNTs)。使用旋转圆盘处理机(SDP)自组装技术,将纳米Pt和纳米Au电沉积在CNTs上对其进行修饰。随后,通过将铂粒子电化学沉积在CNTs修饰的玻碳电极(GCE)上以及利用静电效应将葡萄...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通过CH4裂解法制备了碳纳米管(CNTs)。使用旋转圆盘处理机(SDP)自组装技术,将纳米Pt和纳米Au电沉积在CNTs上对其进行修饰。随后,通过将铂粒子电化学沉积在CNTs修饰的玻碳电极(GCE)上以及利用静电效应将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金电极上,制备了CNTs-Pt/GCE和CNTs-Au修饰电极。最后,使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葡萄糖在CNTs-Au和甲醛在CNTs-Pt/GCE上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由于纳米金粒子与CNTs可以有效地增加电极的比表面积提高其电子转移速率,因此,CNTs-Au生物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稳定性和快速的葡萄糖检测响应,可用于临床血清葡萄糖浓度的检测。另外,由于Pt的高度分散和CNTs与Pt的协同作用增强了电极表面的活性位点,使得CNTs-Pt/GCE在甲醛的检测过程中展现出了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旋转圆盘处理机 CNTs-au CNTs-pt 葡萄糖 甲醛
下载PDF
纳米态电极催化材料Au-Pt/半胱氨酸/Au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志辉 田密 +2 位作者 谢佳 夏定国 李云巧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991-1994,共4页
利用自组装技术制备了纳米态Au-Pt/半胱氨酸/Au电极,TEM、ED、XPS等研究表明双金属纳米粒子为Au合金,粒子的平均粒径<10nm;通过组装时间可以控制双金属纳米颗粒组装的数量。对组装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SEM对其表面结构进... 利用自组装技术制备了纳米态Au-Pt/半胱氨酸/Au电极,TEM、ED、XPS等研究表明双金属纳米粒子为Au合金,粒子的平均粒径<10nm;通过组装时间可以控制双金属纳米颗粒组装的数量。对组装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SEM对其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自组装方法可以制备纳米态Au-Pt/半胱氨酸/Au电极,该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双金属 自组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