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f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Pressure Experiment of Correlativity between Deformational System of Au-Bearing Rocks and Element Adjustment 被引量:2
1
作者 DONG Faxian LI Zhongjian +1 位作者 CHEN Bailin WANG Jianp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0-46,共7页
Modelling of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elements Au and Ag in rocks under temperatures of 350–450°C and a confining pressure of 300 MPa and axial pressure of 100–150 MPa is conduc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co... Modelling of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elements Au and Ag in rocks under temperatures of 350–450°C and a confining pressure of 300 MPa and axial pressure of 100–150 MPa is conduc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contents of gold and silver get higher in metallic sulphides such as pyrite, chalcopyrite and sphalerite as well as in quartz and muscovite, and get lower in chlorite, biotite, seriate, albite and calcite, showing that tectono-dynamic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for petrogenesis and metallo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bearing rocks element adjustments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pressure experiment tectono-petrogenesis tectono-metallogenesis
下载PDF
Enhancement of Au–Ag–Te contents in tellurium-bearing ore minerals via bioleaching 被引量:1
2
作者 Nag-Choul Choi Kang Hee Cho +2 位作者 Bong Ju Kim Soonjae Lee Cheon Young Pa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62-270,共9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nhance the content of valuable metals, such as Au, Ag, and Te, in tellurium-bearing minerals via bioleaching. The ore samples composed of invisible Au and Au paragenesis minerals(such...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nhance the content of valuable metals, such as Au, Ag, and Te, in tellurium-bearing minerals via bioleaching. The ore samples composed of invisible Au and Au paragenesis minerals(such as pyrite, chalcopyrite, sphalerite and galena) in combination with tellurium-bearing minerals(hessite, sylvanite and Tellurobismuthite) were studied. Indigenous microbes from mine drainage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which were used in bioleaching after adaption to copper. The effect of the microbial adaption on the bioleaching performance was then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produced by the non-adaptive process. The microbial adaption enhanced the Au–Ag–Te contents in biological leaching of tellurium-bearing ore minerals. This suggests that bioleaching with adapted microbes can be used both as a pretreatment and in the main recovery processes of valuable met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llurium-bearing mineral BIOLEACHING adaptation au–Ag–Te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下载PDF
Rb-Sr Isotopic Chronology of the Au-Bearing Quartz Veins in Gold Deposit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North China Platform 被引量:1
3
作者 魏俊浩 刘丛强 唐红峰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2年第4期374-382,共9页
In the eastern part of China there had occurred large\|scale gold mineralization during the Mesozoic, resulting in a large number of important gold ore\|concentrated areas. In this paper we have selected some isotope ... In the eastern part of China there had occurred large\|scale gold mineralization during the Mesozoic, resulting in a large number of important gold ore\|concentrated areas. In this paper we have selected some isotope data (including four gold deposits previously studied and two gold deposits in this work) of Au\|bearing quartz veins of the representative gold deposits in six important gold ore\|concentrated areas in the periphery of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and calculated their metallogenic ages using the method of Ludwig (2.90 ver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presentative gold deposits in the six gold ore\|concentrated areas were formed during the Mesozo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R同位素年龄 金矿床 成矿作用 华北平原 中生代
下载PDF
Endogenic Au-Ag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s and ore-bearing potentiality of strata 被引量:1
4
作者 WANG Baode NIU Shuyin +4 位作者 SUN Aiqun XIE Yan LUO Yi LIU Hailong WANG Yanhua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10年第4期407-415,共9页
The problem of ore-bearing potentiality of the strata involves metallogenic theory and ore-search orientation.Studie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ndogenic Au-Ag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s in North Hebei indicated t... The problem of ore-bearing potentiality of the strata involves metallogenic theory and ore-search orientation.Studie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ndogenic Au-Ag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s in North Hebei indicated that the strata in which ore deposits occurred range in age from Paleozoic,Proterozoic to Mesozoic.In addition the ore deposits are characterized as being strata-bound in nature.The arise and establishment of "extracting" viewpoint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following three reasons:1) influence by the idea of "ore-source bed";2) limitation of analytical techniques in the 1980s'(especially gold element);and 3) a small number of samples(sampling locations were mostly disturbed by mineralization).Studies have shown that ore-forming materials would most probably come from the deep interior of the Earth.Deep-seated ore-bearing materials including Au-Ag polymetals were brought to the shallow levels by way of mantle plume-mantle sub-plume-mantle branch structure multi-stage evolution,finally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ore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多金属矿床 含矿地层 地幔亚热柱 找矿方向 成矿理论 空间分布 地层性质 地球深部
下载PDF
湖南黄金洞金矿毒砂中Au赋存状态的电子探针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文兰 胡文宣 +2 位作者 胡受奚 周顺之 陈钢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56-262,共7页
本文利用JXA8800M超大型电子探针,以湖南黄金洞金矿含金毒砂为研究对象。利用金特征X射线扫描方法和微区金含量,对不可见金赋存状态的研究方法和测试条件进行了探索。先观察背散射电子图像,排除金在含金矿物毒砂中呈显... 本文利用JXA8800M超大型电子探针,以湖南黄金洞金矿含金毒砂为研究对象。利用金特征X射线扫描方法和微区金含量,对不可见金赋存状态的研究方法和测试条件进行了探索。先观察背散射电子图像,排除金在含金矿物毒砂中呈显微颗粒存在的可能性,继而用LiF晶体测定金L=88.76Lal峰位,然后逐渐放大倍数(×300、×1000、×5000、×30000、×200000)进行金特征X射线连续测量,结果发现金元素总是均匀分布在毒砂中,从而证实了金呈品格金形式存在的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矿物 毒砂 赋存状态 电子探针
下载PDF
水口山Pb-Zn-Au矿田含矿流体的性质、来源及其环流历程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09-209,共1页
在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从矿物包裹体的显微岩相学、均一化温度、成分、含盐度和H、0、C稳定同位素组成方面,探讨了水口山Pb─Zn─Au矿田含矿流体的性质、来源及其环流历程。含矿流体系由岩浆期后热液和地下水混合而成。对... 在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从矿物包裹体的显微岩相学、均一化温度、成分、含盐度和H、0、C稳定同位素组成方面,探讨了水口山Pb─Zn─Au矿田含矿流体的性质、来源及其环流历程。含矿流体系由岩浆期后热液和地下水混合而成。对于水口山矿区而言,岩浆热液起着主导作用;对于康家湾矿区而言,岩浆期后热液和地下水热液均起着重要作用。热液成矿期从早到晚,随着温度和含盐度的逐渐降低,地下水中雨水/地层卤水的比值逐渐增大。含矿流体的环流历程经历了5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矿流体 铅-锌-金 矿田 矿物包体
下载PDF
FeCl_3浸取含Au复杂硫化矿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方兆珩 MUHEMMED M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B383-B388,共6页
研究了FeCl_3溶液浸取复杂含金硫化精矿中有价金属Cu,Ag,Pb和Zh的过程,考察了主要过程参量对浸取速率的影响.实验数据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处理,给出动力学模型,说明精矿中Cu的溶解过程由表面化学反应控制,其速率是Fe^(3+)的0.5级和Cl^(-)... 研究了FeCl_3溶液浸取复杂含金硫化精矿中有价金属Cu,Ag,Pb和Zh的过程,考察了主要过程参量对浸取速率的影响.实验数据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处理,给出动力学模型,说明精矿中Cu的溶解过程由表面化学反应控制,其速率是Fe^(3+)的0.5级和Cl^(-)的零级反应.实验条件下Cu,Ag,Ph和Zn的最终浸取率分别达到96,95,90和91%,超过90%的Fe进入浸取液,总硫的70%以上转化为元素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矿物 浸出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The Constraints on the Differential Enrichment of Au and As During Hydrothermal Mineralization,Southwest Guizhou,China
8
作者 何明友 吴晓铮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1997年第1期75-79,共5页
The differential enrichment of god and arsenic observed in As-bearing hydrothermal gold deposits in Southwest Guizhou is induced by vapor-liquid separation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s during th... The differential enrichment of god and arsenic observed in As-bearing hydrothermal gold deposits in Southwest Guizhou is induced by vapor-liquid separation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s during the hydrothermal evolution and is a reflection of the geo-chemical behavior of the two el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贵州 热液成矿作用 富集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幔源岩浆去气形成富二氧化碳含金流体——可能性与现实性 被引量:21
9
作者 赫英 毛景文 +1 位作者 王瑞廷 张战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65-270,共6页
综合国内外研究资料并结合笔者的研究成果 ,评述了幔源岩浆去气形成富二氧化碳含金流体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笔者认为 ,在地幔熔融和富集交代过程中可以形成富金和二氧化碳的岩浆 ,进一步在岩浆去气过程中金可以气相形式随二氧化碳排出 ,... 综合国内外研究资料并结合笔者的研究成果 ,评述了幔源岩浆去气形成富二氧化碳含金流体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笔者认为 ,在地幔熔融和富集交代过程中可以形成富金和二氧化碳的岩浆 ,进一步在岩浆去气过程中金可以气相形式随二氧化碳排出 ,而一个由深部稳定热源驱动、富含幔源岩浆去气带入的二氧化碳和金并与地壳浅部流体混合的热液环流系统是形成重要金矿化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源岩浆去气 富二氧化碳含金流体 二氧化碳气藏 金矿化 富集 交代作用 热液环流系统
下载PDF
西天山卡特巴阿苏大型金铜矿赋矿二长花岗岩岩石学、元素组成和时代 被引量:33
10
作者 冯博 薛春纪 +6 位作者 赵晓波 丁振信 张祺 俎波 杨维忠 林泽华 陈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7-195,共9页
新疆西天山新发现的卡特巴阿苏大型金铜矿床赋矿岩石主体为二长花岗岩。对容矿的二长花岗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法年代学研究表明,岩石形成于伊犁—中天山地块南缘隆起带,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An=20)、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组... 新疆西天山新发现的卡特巴阿苏大型金铜矿床赋矿岩石主体为二长花岗岩。对容矿的二长花岗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法年代学研究表明,岩石形成于伊犁—中天山地块南缘隆起带,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An=20)、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组成,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石富钾(K2O/Na2O=0.82~1.16),A/CNK=0.85~1.09,镁值较高(Mg#=58.22~64.26),主体属高钾钙碱性岛弧岩浆系列,具I型花岗岩特征。锆石U-Pb法测得二长花岗岩(345.5±2.6)Ma(MSWD=1.19,n=24)的成岩年龄,反映早石炭世侵位,应是南天山洋向北俯冲在伊犁—中天山地块南缘活动大陆边缘形成的岛弧岩浆侵入体,岩浆可能为南天山洋俯冲洋壳部分熔融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花岗岩 容矿岩石 大型金铜矿 卡特巴阿苏 新疆西天山
下载PDF
藏南多层位金锑含矿建造特征及其控矿因素制约 被引量:23
11
作者 付伟 周永章 +3 位作者 杨志军 聂凤军 何俊国 李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1-327,共7页
初步研究表明,成矿带内主要矿床(点)的赋矿地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特征,发育时代和藏南印支和燕山两期伸展运动的构造背景相对应。含矿沉积建造可基本分为碎屑岩型和硅质岩型两类,分别代表裂陷(谷)盆地内的浊流或喷流沉积相。深部来源的... 初步研究表明,成矿带内主要矿床(点)的赋矿地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特征,发育时代和藏南印支和燕山两期伸展运动的构造背景相对应。含矿沉积建造可基本分为碎屑岩型和硅质岩型两类,分别代表裂陷(谷)盆地内的浊流或喷流沉积相。深部来源的矿质可能是产生区域性成矿作用的主要矿源,而地层来源的Au、Sb则起辅助作用。变质核杂岩的空间结构以及拆离构造的发育型式和含矿建造关系密切,它们往往构成有利的容矿和导矿构造。此外,喜山期岩浆活动和含矿建造的发育也存在时空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南 金锑矿床 含矿建造 变质核杂岩 拆离断层
下载PDF
云南墨江含金脆韧剪切构造带中显微构造的矿物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方维萱 胡瑞忠 +2 位作者 王明再 刘世荣 谢桂青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02-608,共7页
墨江—元江镍金矿床是哀牢山构造 成矿带上一个十分典型和重要的矿床 ,在野外实测构造岩石地层层序、矿物学详细填图的基础上 ,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及矿物 构造 地球化学等方法 ,对墨江镍金矿床中含金脆... 墨江—元江镍金矿床是哀牢山构造 成矿带上一个十分典型和重要的矿床 ,在野外实测构造岩石地层层序、矿物学详细填图的基础上 ,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及矿物 构造 地球化学等方法 ,对墨江镍金矿床中含金脆 韧性剪切构造带的物质组成进行详细研究。显微构造的矿物地球化学研究是一种构造筛分新方法。脆性构造主要表现为含镍金石英脉 硅质岩 黄铁矿硅质岩中普遍发育碎裂岩化及裂隙 ,碎裂岩化 裂隙构造是深源热流体叠加成矿的储矿构造和运移上升通道 ,脆性剪切变形过程中伴有粘土化蚀变 ,粘土矿物主要有铬水云母、铬高岭石、多水铬高岭石、绿铬高岭石、铬蒙脱石、铬迪开石、铬埃洛石和绿鳞石等。在含金脆 韧剪切构造带中 ,铬绢云母 铬水云母 铬伊利石系列和铬绿泥石的矿物具 (脆 )韧剪切变形特征 ,在韧剪切变形过程中伴有强烈的热流体及以H2 O为主要组分的矿化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金脆-韧性剪切带 显微构造 矿物地球化学 构造筛分 镍金矿床 云南
下载PDF
含金夕卡岩矿床产出构造环境和地质地球化学评价标志 被引量:20
13
作者 赵一鸣 张轶男 毕承思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81-183,共3页
近十几年来,含金夕卡岩矿床的勘查与研究在国内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发现了一批大型矿床,从而引人注目。含金夕卡岩矿床主要集中分布于环太平洋成矿带,按其产出构造环境可分为三类,即中(新)生代褶皱带、古生代褶皱带和地盾(台)... 近十几年来,含金夕卡岩矿床的勘查与研究在国内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发现了一批大型矿床,从而引人注目。含金夕卡岩矿床主要集中分布于环太平洋成矿带,按其产出构造环境可分为三类,即中(新)生代褶皱带、古生代褶皱带和地盾(台)区。控矿地层主要为石炭—二叠系和三叠系碳酸盐岩,次为第三系和寒武系等。有关岩浆岩大多为浅成钙碱性中酸性侵入岩,属Ⅰ型;时代以燕山期和喜山期为主,少数为华力西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含金夕卡岩绝大多数为钙夕卡岩,只有少数属镁夕卡岩,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还原型和氧化型。金属矿物组合的特征是常有砷化物、铋化物和碲化物存在,Cu,Au,Ag,As,Bi,Te,Co和Se等元素组合是含金夕卡岩特征性的地球化学标志。矿床(田)常具明显的交代矿化分带,并可构成一定成矿系列,其综合交代矿化分带模式,自岩体向碳酸盐围岩方向依次为:Cu(Mo)→Cu(Fe)→Cu(Au)→Au→Au(Pb,Zn,Ag)。矿物共生组合和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夕卡岩矿物形成于680~320℃,盐度为w(NaCl)=595%~186%,金的沉淀发生在夕卡岩期后的退化热液交代阶段,大致相当于温度为350~153℃,盐度w(NaCl)=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金 夕卡岩矿床 构造环境 地质地球化学
下载PDF
黑龙江省嫩江县三矿沟含金铁铜矿床地质特征 被引量:27
14
作者 李之彤 王希今 +1 位作者 王宏博 武广 《地质与资源》 CAS 2008年第3期170-174,共5页
三矿沟含金铁铜矿床属典型的夕卡岩型矿床.它产在华力西期花岗岩体外接触带上,经夕卡岩化及热液硫化物矿化,形成众多黄铜矿矿体、含金黄铜矿矿体、磁铁矿矿体,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铜矿、斑铜矿、磁铁矿、银金矿,并伴生硒、碲、镓、铟等有... 三矿沟含金铁铜矿床属典型的夕卡岩型矿床.它产在华力西期花岗岩体外接触带上,经夕卡岩化及热液硫化物矿化,形成众多黄铜矿矿体、含金黄铜矿矿体、磁铁矿矿体,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铜矿、斑铜矿、磁铁矿、银金矿,并伴生硒、碲、镓、铟等有益组分.三矿沟花岗岩体-断裂破碎带及接触带-多宝山组地层三者控制着矿床的形成.在三矿沟-多宝山一带存在寻找同类矿床的极大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金铁铜矿床 夕卡岩型 控矿条件 三矿沟 黑龙江省
下载PDF
贵州三都苗龙金-锑矿床金赋存状态初步探讨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燕 陈翠华 +3 位作者 顾雪祥 代鸿章 李保华 程文斌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20-1635,共16页
采用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分析,通过对贵州苗龙卡林型金-锑矿床矿石中不同成矿阶段载金矿物的Au、As、S、Fe和Sb等元素含量及其分布规律的详细研究,确定了含砷环带黄铁矿和毒砂是最重要的载金矿物。成岩期黄铁矿S、Fe含量与理论值接近,成... 采用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分析,通过对贵州苗龙卡林型金-锑矿床矿石中不同成矿阶段载金矿物的Au、As、S、Fe和Sb等元素含量及其分布规律的详细研究,确定了含砷环带黄铁矿和毒砂是最重要的载金矿物。成岩期黄铁矿S、Fe含量与理论值接近,成矿期早阶段黄铁矿和主阶段S1亚阶段环带黄铁矿核心S含量与理论值接近,Fe含量具弱亏损的特点;环带黄铁矿外环S、Fe具有弱亏损的特点。沉积成岩期黄铁矿为草莓状,不含As和Sb,金含量低,平均为59×10^-6;热液成矿期早阶段黄铁矿颗粒较粗(≥100μm),其As、Sb和Au含量较低,As、Au平均分别为0.205%和275×10^-6;热液成矿期主阶段S1亚阶段环带黄铁矿粒度较细(〈50μm,10~20μm为主),外环As和Au含量高,外环As含量为0.1961%~7.897%,平均为1.4668%;Au含量为40×10^-6~905×10^-6,平均为429×10^-6;Sb含量为0.01%~0.035%,平均为0.0233%。S2亚阶段毒砂具有富硫亏砷等低温热液毒砂特征,Au含量为230×10-6~1400×10-6,平均为643×10^-6;Sb含量为0.019%~0.50%,平均为0.087%。晚阶段辉锑矿Au含量较低,平均为237×10^-6。Au含量从成岩沉积期一成矿早阶段一成矿主阶段一晚阶段呈低或不含→低→高→低的特点分布。金可能以类质同象形式(固溶体形式)存在于毒砂和黄铁矿晶格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金矿物 金的赋存状态 黄铁矿 毒砂 苗龙金-锑矿床 贵州三都
下载PDF
含金黄铁矿的模拟合成实验及热液作用中金富集机制 被引量:22
16
作者 赵伦山 陈岳龙 叶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301-310,共10页
热液矿床中金主要以包体金和裂隙金两种赋存状态产出,裂隙金构成富矿石。金的两种析出形式,分别为热液演化过程中金的两组成矿化学反应的结果。同时,金的活化和沉淀作用与热液流体中铁的活动有密切关系。为阐明热液富金矿石形成的机... 热液矿床中金主要以包体金和裂隙金两种赋存状态产出,裂隙金构成富矿石。金的两种析出形式,分别为热液演化过程中金的两组成矿化学反应的结果。同时,金的活化和沉淀作用与热液流体中铁的活动有密切关系。为阐明热液富金矿石形成的机理,进行了含金黄铁矿的模拟合成实验。实验是在自紧式冷封高压釜(石英管衬套)中完成的。实验的物理化学条件模拟胶东玲珑等金矿的实测成矿参数t=400~200℃;p=50~10MPa;c(NaCl+Na2S)=05~1mol/L;pH=2~65。装填物料为Fe2O3+6S+AuCl3·HCl·4H2O或金粉。恒温时间为7~12d。合成黄铁矿具有完好的立方体或五角十二面体晶形。盐酸分步提取法实验证明,在黄铁矿晶体的核心部分含90×10-6~60×10-6的分散包体金,而黄铁矿边缘部分及以外的残余Fe2O3中仍含有大量的反应残余金粒。实验结果证明,在合成反应体系中只有少量的金与黄铁矿同时析出;而更多的金在残余溶液中富集,在自然热液成矿过程中这部分金可形成晚期裂隙金。实验结果与在胶东等地区热液金矿床观察到的事实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金 黄铁矿 模拟合成实验 热液成矿 金富集
下载PDF
铁粉还原法从含金滤液中回收金银铜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为振 王云 +2 位作者 常耀超 郭持皓 黄海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3-44,56,共3页
采用铁粉还原法回收含金滤液中的金、银、铜等有价金属。考察了铁粉添加量、还原时间、还原温度对金属置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铁粉添加量为5kg/m^3,在40℃反应30min,含金滤液中金、银、铜含量分别从2.4、53、950mg/L降至0.05、0.4、7... 采用铁粉还原法回收含金滤液中的金、银、铜等有价金属。考察了铁粉添加量、还原时间、还原温度对金属置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铁粉添加量为5kg/m^3,在40℃反应30min,含金滤液中金、银、铜含量分别从2.4、53、950mg/L降至0.05、0.4、7mg/L。置换后所得滤饼中金、银、铜分别达到386.8g/t、5 521.7g/t和2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焙烧 含金滤液 铁粉还原
下载PDF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段哲古错含金(砷)细粒石英闪长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18
作者 边千韬 丁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77-988,共12页
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段哲古错中低温热液型锑-金矿床内首次发现了含金(砷)细粒高镁石英闪长岩,它们呈岩脉或岩枝状侵入于上三叠统—下侏罗统黑色页岩中。矿区内及外围有许多辉长岩脉及少量橄榄二辉岩小岩体产出。含金(砷)细粒高镁石英... 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东段哲古错中低温热液型锑-金矿床内首次发现了含金(砷)细粒高镁石英闪长岩,它们呈岩脉或岩枝状侵入于上三叠统—下侏罗统黑色页岩中。矿区内及外围有许多辉长岩脉及少量橄榄二辉岩小岩体产出。含金(砷)细粒高镁石英闪长岩主要为细粒结构,其次为斑状结构,具有与高镁埃达克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SiO_2≥56%,高Al_2O_3(>15%)、高MgO(Mg~#值为48~59),高Cr(75×10^(-6)~130×10^(-6))、高Ni(54×10^(-6)~74×10^(-6)),富集LILE,亏损HREE及HFSE,(La/Yb)_N>12,Eu弱负异常(δEu=0.81~0.91),Sr含量较高且变化大(209.28×10^(-6)~685.14×10^(-6),平均381×10^(-6))、低Y和Yb,Y<16×10^(-6),Yb<1.7×10^(-6),具有平坦的HREE配分型式,(Ho/Yb)_N≈1,Sr/Y值较高且变化大(14.58~47.28,平均24)。Nd-Sr-Pb同位素组成特征为:高I_(Sr)(0.709726~0.711203),ε_(Nd)(t)弱负(-3.08~-1.15),Pb同位素组成变化幅度不大,^(206)Pb/^(204)Pb=18.638~18.672,^(207)Pb/^(204)Pb=15.694~15.702,^(208)Pb/^(204)Pb=38.983~39.016。含金(砷)细粒高镁石英闪长岩的K-Ar年龄为42.54±0.94Ma和43.21±1.14Ma,其岩浆可能是由地球化学性质类似于哲古错辉长岩的底侵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此底侵玄武质岩浆源自轻度富集EMⅡ物质的大陆下岩石圈地幔,于晚侏罗世底侵到下地壳。距今65Ma前,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地壳逐渐加厚。约43Ma前,地壳加厚到40km以上,同时发生了构造事件,诱发玄武质下地壳熔融形成含金(砷)细粒高镁石英闪长岩岩浆,此岩浆与构造活动耦合上升到地壳浅部成岩成矿。细粒高镁石英闪长岩是对金成矿有利的岩石,并且赋存有斑岩型金(砷)矿(化)体,指示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可能存在斑岩型金矿带;同时,含金(砷)细粒高镁石英闪长岩的发现对特提斯喜马拉雅带构造-岩浆作用及地球动力学研究也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金(砷)细粒高镁石英闪长岩 斑岩金(砷)矿 高镁埃达克岩 地球化学 特提斯喜马拉雅
下载PDF
安徽庐枞盆地含矿岩浆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对成矿时限的约束 被引量:46
19
作者 曾键年 覃永军 +2 位作者 郭坤一 陈国光 曾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6-478,共13页
安徽庐枞盆地Fe-Cu-Au成矿作用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时间、空间和成因联系。本文通过对该区含矿岩浆岩锆石U-Pb年龄的研究并以此约束成矿作用时限,表明庐枞盆地金属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135~126Ma,其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对应中国东部... 安徽庐枞盆地Fe-Cu-Au成矿作用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时间、空间和成因联系。本文通过对该区含矿岩浆岩锆石U-Pb年龄的研究并以此约束成矿作用时限,表明庐枞盆地金属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135~126Ma,其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对应中国东部中生代发生的构造体制大转折和岩石圈大拆沉两大地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矿岩浆岩 锆石U-PB年龄 Fe-Cu-au成矿 成矿时限 安徽庐枞地区
下载PDF
硫镍钴矿——一种新发现的载金矿物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玉锁 杨立强 +5 位作者 卿敏 闫家盼 郭晓东 朝银银 邱昆峰 王景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85-1493,共9页
金厂铜金矿床是中国东北部一超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J-0号矿体为矿床内一典型的斑岩型铜金矿体。J-0号矿体有3种载金矿物:硫镍钴矿、黄铁矿和黄铜矿。硫镍钴矿主要元素为Ni、Co、S,Ni 含量19.005%~28.14%,Co含量26.877%~34.... 金厂铜金矿床是中国东北部一超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J-0号矿体为矿床内一典型的斑岩型铜金矿体。J-0号矿体有3种载金矿物:硫镍钴矿、黄铁矿和黄铜矿。硫镍钴矿主要元素为Ni、Co、S,Ni 含量19.005%~28.14%,Co含量26.877%~34.971%,S含量40.242%~44.076%,矿物的Ni/Co 原子摩尔比为0.55~1.03,与其理论值Ni/Co≈1相近;矿物的(Ni,Co)/S原子摩尔比为0.68~0.74,与其理论值(Ni,Co)/S=0.75相吻合,其晶体化学分子式与(Ni,Co)3 S4相符。硫镍钴矿中的自然金的成色较高,在830~955之间。硫镍钴矿作为载金矿物,在金厂矿区和国内金矿床是首次发现,在世界范围内金矿床中也十分罕见,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相关报道。其在金厂矿区的发现填补了硫镍钴矿作为载金矿物领域的空白,为研究与完善金的成矿理论提供了关键证据,因此,这一发现存在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厂 铜金矿床 斑岩型 载金矿物 硫镍钴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