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质素的化学改性及其对AuCl_4^-的吸附 被引量:8
1
作者 张保平 马钟琛 +2 位作者 刘运 郭美辰 杨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46-1953,共8页
以稻草为原料,经预处理、酚化、交联、氯化、胺化、季铵化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化学改性木质素并对其进行了FTIR,SEM,TG-DSC分析,考察了AuCl_4^-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盐酸浓度对化学改性木质素吸附AuCl_4^-效果的影响,探讨了吸附过程的机理... 以稻草为原料,经预处理、酚化、交联、氯化、胺化、季铵化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化学改性木质素并对其进行了FTIR,SEM,TG-DSC分析,考察了AuCl_4^-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盐酸浓度对化学改性木质素吸附AuCl_4^-效果的影响,探讨了吸附过程的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化学改性木质素表面致密且在217℃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含有大量酚羟基及胺基。当AuCl_4^-初始浓度为8.0 mmol·L^(-1)时吸附容量达到最大,为784.50 mg·g^(-1),在AuCl_4^-初始浓度为1.0 mmol·L^(-1)时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为600 min,当盐酸浓度为0.5 mol·L^(-1)和AuCl_4^-初始浓度为1.0 mmol·L^(-1)时吸附率为98%。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模型与Langmuir拟合较好。AuCl_4^-被化学改性木质素中的酚羟基以金单质的形态还原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制备 吸附 aucl4^- 还原
下载PDF
H_2S为毒物对乙炔氢氯化反应中AuCl_3/AC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代斌 张春丽 +1 位作者 康丽华 朱明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476-3482,共7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1%AuCl3/AC催化剂,探究了硫化氢(H2S)为毒物对乙炔氢氯化反应中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及失活机理。催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以H2S为毒物可导致乙炔氢氯化反应中的AuCl3/AC催化剂的失活,且是一个不可逆过程;程序升温...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1%AuCl3/AC催化剂,探究了硫化氢(H2S)为毒物对乙炔氢氯化反应中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及失活机理。催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以H2S为毒物可导致乙炔氢氯化反应中的AuCl3/AC催化剂的失活,且是一个不可逆过程;程序升温还原(TP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表明,H2S的加入可有效地加快Au3+还原为Au0;透射电镜能谱(TEM-EDX)观测分析形成的Au-S化合物也可导致催化剂失活,即随着H2S量的增大,更多的Au3+被还原为Au0,且形成的Au-S化合物覆盖在活性位点,使有效的活性组分降低进而导致AuCl3/AC催化剂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S aucl3/AC 催化 失活机理 乙炔氢氯化
下载PDF
阴离子型离子交换树脂D301-g-PDMC的制备及其对AuCl_4^-的吸附性能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敏 薛小艳 +3 位作者 王勇 安富强 胡拖平 袁志国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06-1910,共5页
通过溶液中的过硫酸铵与D301树脂表面的叔胺基形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将水溶性阳离子烯类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接枝到D301树脂表面,制得了新型阴离子型离子交换树脂D301-g-PDMC。考察了主要接枝条件(时间、温度、... 通过溶液中的过硫酸铵与D301树脂表面的叔胺基形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将水溶性阳离子烯类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接枝到D301树脂表面,制得了新型阴离子型离子交换树脂D301-g-PDMC。考察了主要接枝条件(时间、温度、引发剂及单体用量)对接枝度的影响,并研究了D301-g-PDMC对AuCl_4^-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为10 h,反应温度为35℃,过硫酸铵用量为1.6%,DMC用量为17 m L时,PDMC的接枝度最高,可达26.67%。D301-g-PDMC对AuCl_4^-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吸附容量可以达到748.03 mg/g。此外,D301-g-PDMC对AuCl_4^-的吸附效率可达97.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301树脂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接枝聚合 aucl4- 吸附
下载PDF
AuCl_4-H_2O_2化学发光体系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帆 刘振鸣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69-72,共4页
本文发现,AuCl_4^-在KOH和H_2O_2存在下会产生弱化学发光信号;在此基础上建立了AuCl_4^--H_2O_2-KOH-CTMAB体系测定金的新的简单的化学发光分析法;方法的检测限为5.5ppbAu;线性范围为10—800Ppb;测定100ppb金溶液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5%... 本文发现,AuCl_4^-在KOH和H_2O_2存在下会产生弱化学发光信号;在此基础上建立了AuCl_4^--H_2O_2-KOH-CTMAB体系测定金的新的简单的化学发光分析法;方法的检测限为5.5ppbAu;线性范围为10—800Ppb;测定100ppb金溶液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5%;并初步探讨了AuCl_4^-化学发光的可能过程及表面活性剂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分析 aucl4^--H2O2
下载PDF
AuCl_3催化2-丙炔基-苯胺和丙炔反应机理的研究
5
作者 朱元强 段文猛 +1 位作者 尹忠 郭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32-1036,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B3PW91研究了AuCl3催化剂作用下2-丙炔基-苯胺和丙炔环加成生成吲哚衍生物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吲哚衍生物的生成需要经过六个步骤,其中氢迁移过程具有最高的活化自由能为214.22 kJ/mol,是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B3PW91研究了AuCl3催化剂作用下2-丙炔基-苯胺和丙炔环加成生成吲哚衍生物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吲哚衍生物的生成需要经过六个步骤,其中氢迁移过程具有最高的活化自由能为214.22 kJ/mol,是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整个反应是强放热的,AuCl3催化下反应能够顺利进行,而且AuCl3易于从产物上离去,所以,对于该反应AuCl3是一种有效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cl3 反应机理 B3PW91 吲哚衍生物
下载PDF
AuCl_3催化2-(1-炔基)-2-烯基酮合成多取代呋喃的机理 被引量:4
6
作者 安小应 何荣幸 +1 位作者 黄成 李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7-583,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泛函对AuCl3催化的2-(1-炔基)-2-烯基酮与亲核试剂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反应的最优路径.结果表明,整个反应的决速步骤是羟基H转移到AuCl3的配体Cl上,其活化能为49.3kJ·mol-1.通过计算发现,催化剂Au...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泛函对AuCl3催化的2-(1-炔基)-2-烯基酮与亲核试剂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反应的最优路径.结果表明,整个反应的决速步骤是羟基H转移到AuCl3的配体Cl上,其活化能为49.3kJ·mol-1.通过计算发现,催化剂AuCl3的配体Cl原子在反应中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稳定配合物,而且直接参与反应,协助质子的转移,显著降低质子转移的活化能(由71.5kJ·mol-1降低到49.3kJ·mol-1).另外还讨论了HBF4不能催化此反应的可能原因,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cl3 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呋喃 配体
下载PDF
氨基硫脲功能化D301树脂的制备及其对AuCl_4^-的吸附与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薛小艳 李鹄飞 安富强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21-1825,共5页
通过油溶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环氧键将氨基硫脲(含大量N和S的功能基)引入D301载体,成功制得富含氨基硫脲基团的新型吸附剂TSCD301。采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TSCD301对AuCl_4^-的吸附与识别选择性能。结果表明,溶... 通过油溶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环氧键将氨基硫脲(含大量N和S的功能基)引入D301载体,成功制得富含氨基硫脲基团的新型吸附剂TSCD301。采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TSCD301对AuCl_4^-的吸附与识别选择性能。结果表明,溶液的pH和温度对TSCD301的吸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在298 K,pH=2的条件下,TSCD301对AuCl_4^-的最大吸附容量为631. 2 mg/g,吸附效率可达98. 7%。TSCD301对AuCl_4^-具有良好的识别选择性能,相对于Cu Cl2-4,选择性系数高达411. 6。另外,TSCD301还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硫脲 D301树脂 aucl-4 吸附 选择性
下载PDF
D301树脂的季铵化改性及其对AuCl4^-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高丰 张洁 +1 位作者 高文华 安富强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103-3107,共5页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将单体接枝聚合于D301树脂上,制备了新型接枝树脂D301-g-PDMDAAC。采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制备条件对AuCl4^-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为10 h,反应温度为40℃...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将单体接枝聚合于D301树脂上,制备了新型接枝树脂D301-g-PDMDAAC。采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制备条件对AuCl4^-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为10 h,反应温度为40℃,DMDAAC用量为10 mL,过硫酸铵为单体用量的1%(质量分数)时,D301-g-PDMDAAC对AuCl4^-的吸附量可以达到371.92 mg/g,并且有着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cl4^- 吸附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301树脂 接枝聚合
下载PDF
AuCl_4^-离子存在下纳米铜胶的制备
9
作者 夏纲 徐琴 +1 位作者 胡效亚 郭荣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7-31,共5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作保护剂 ,肼作还原剂 ,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相当于铜物质的量含量 1 %的 Au Cl-4离子 ,金先被还原出来作为金核 ,后续还原的铜沿着金表面生长 ,从而制备出直径 5 nm左右较均匀的铜纳米颗粒 ,溶液中过量肼的存在...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作保护剂 ,肼作还原剂 ,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相当于铜物质的量含量 1 %的 Au Cl-4离子 ,金先被还原出来作为金核 ,后续还原的铜沿着金表面生长 ,从而制备出直径 5 nm左右较均匀的铜纳米颗粒 ,溶液中过量肼的存在可以使铜胶保持还原态 .另外 ,对铜胶形成过程中粒子的聚集现象进行了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cl4^-离子 纳米铜胶 制备 纳米颗粒 表面活性剂 纳米材料 纳米胶体
下载PDF
金的离子交换与吸附化学——Ⅱ.大孔交联聚甲基丙烯酸酯 MET-802对 AuCl4-的吸附及解吸动力学
10
作者 邱陵 贾东方 +2 位作者 原纪炳 林雪 何炳林 《化学学报》 SCIE CAS 1988年第10期945-951,共7页
研究了大孔交联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相当于Amberlite-XAD-7)吸附和解吸AuCl4-的动力学.结果表明,两种过程均由液膜扩散转向粒内扩散主控.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酯 动力学 聚丙烯酸酯 解吸剂 aucl4 MET-802 净树脂 液膜 交联 化学学报 粒内扩散 离子强度 扩散常数 大孔
下载PDF
AuCl_3-BiCl_3/C催化剂的制备及使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武斌 张彬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24,共4页
以AuCl_3为主催化活性组分,BiCl_3为助剂,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AuCl_3-BiCl_3/C催化剂,使用固定床反应器对催化剂在乙炔氢氯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用乙炔转化率和氯乙烯选择性作为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并采用BET,XRD,TEM方法进行了... 以AuCl_3为主催化活性组分,BiCl_3为助剂,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AuCl_3-BiCl_3/C催化剂,使用固定床反应器对催化剂在乙炔氢氯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用乙炔转化率和氯乙烯选择性作为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并采用BET,XRD,TEM方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iCl_3的加入能提高乙炔转化率,0.3%AuCl_3-0.9%BiCl_3/C为最佳配比,活性组分分散度高,抗积炭能力好,在乙炔空速为20h-1、V(C2H2)/V(HCl)=1∶1.1、反应时间为24h的条件下,乙炔转化率可达到98.9%,氯乙烯选择性高于99.7%,催化剂使用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cl3-BiCl3/C 乙炔 氢氯化反应
下载PDF
AuCl_3催化炔酮分子内环化反应的机理
12
作者 李安军 朱元强 +1 位作者 苏鸿 杨泽宏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9-684,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研究炔酮发生分子内环化生成菲衍生物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无催化剂和AuCl_3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均可通过[2+2]和[6+2]途径生成产物.无催化剂时,两条途径控制步骤的能垒都较高,但是[2+2]途径的能垒比[6+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研究炔酮发生分子内环化生成菲衍生物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无催化剂和AuCl_3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均可通过[2+2]和[6+2]途径生成产物.无催化剂时,两条途径控制步骤的能垒都较高,但是[2+2]途径的能垒比[6+2]途径的低32.01 kJ·mol^(-1),故反应主要通过[2+2]途径进行.在AuCl_3催化作用下,反应的优势途径为[2+2]途径,其能垒为137.05 kJ·mol^(-1).比较活化能发现,AuCl_3催化剂明显地降低了反应能垒,使反应能够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cl3 密度泛函理论 反应机理 炔酮内环化反应
下载PDF
基于AuCl(油胺)复合物合成形貌可控的金纳米结构
13
作者 马艳芸 曾杰 夏幼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26-1032,共7页
简要综述了使用一价金复合物AuCl(油胺)作为前驱物合成形貌可控的金纳米结构的相关工作.通过改变有机溶剂、添加异质金属纳米粒子及控制反应温度等手段,成功合成出球形的金纳米粒子(平均直径12.7nm)、超细金纳米线(平均直径1.8nm)及超... 简要综述了使用一价金复合物AuCl(油胺)作为前驱物合成形貌可控的金纳米结构的相关工作.通过改变有机溶剂、添加异质金属纳米粒子及控制反应温度等手段,成功合成出球形的金纳米粒子(平均直径12.7nm)、超细金纳米线(平均直径1.8nm)及超细金纳米棒(平均直径2nm);并通过牺牲磁性纳米粒子模板的方法合成出枝状金纳米结构.除了对合成方法和过程的介绍,还简要讨论了每种纳米结构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 aucl(油胺)复合物
下载PDF
活性碳上羧酸根锚定AuCl3催化乙炔氢氯化反应的理论研究
14
作者 张冠如 宁利超 +1 位作者 谭凯 吕鑫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4-470,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的B3LYP方法,运用分子模型对活性碳(AC)上羧酸根负载AuClx催化剂的活性结构、稳定性以及催化乙炔氢氯化的反应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结果表明:AuCl3催化剂可以被表面羧酸根单原子级分散锚定,形成AC-COOH-AuCl3表面活性中心,... 采用密度泛函的B3LYP方法,运用分子模型对活性碳(AC)上羧酸根负载AuClx催化剂的活性结构、稳定性以及催化乙炔氢氯化的反应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结果表明:AuCl3催化剂可以被表面羧酸根单原子级分散锚定,形成AC-COOH-AuCl3表面活性中心,进而在氢氯化过程中与乙炔发生协同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烯;同时形成具有螯合结构的表面活性中心AC-CO2>AuCl2,进而催化遵循分步反应异步加成机制的氢氯化反应,即乙炔活化吸附到Au(Ⅲ)中心,HCl异裂亲核加成到乙炔伴随羧酸根质子化,分子内质子迁移形成Au(Ⅲ)-氯乙烯d-π配键络合物,脱除氯乙烯恢复AC-CO2>AuCl2螯合结构.计算还表明,AC-COOH-AuCl3表面活性中心比Au2Cl6催化组分更不易与乙炔发生Au(Ⅲ)→Au(Ⅰ)的还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氢氯化反应 活性碳 羧酸基团 aucl3
下载PDF
Elabo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uCl 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s Embedded in KCL Single Crystals
15
作者 Fouzia Zehani Miloud Sebais Hanane Zaioune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12年第7期534-537,共4页
In this work, we investigated the structural and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AuCl 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s embedded in KCl single crystals. The AuCl nanocrystals were obtained by doping the KCl crystalline matrix with... In this work, we investigated the structural and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AuCl 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s embedded in KCl single crystals. The AuCl nanocrystals were obtained by doping the KCl crystalline matrix with gold using the Czochralski method. The X-ray diffraction showed the formation of the AuCl nanocrystals in KCl with a tetragonal structure. The average radius of the AuCl nanocrystals is estimated using the Scherrer formula. The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presented a band emission situated at 580 nm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AuCl nanocrystals within K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cl 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S X-Ray DIFFRACTION PHOTOLUMINESCENCE
下载PDF
季铵型木质素的合成及其对AuCl_4^-的吸附性能
16
作者 张保平 杨芳 +2 位作者 马钟琛 郭美辰 刘运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18-1524,共7页
以稻草为原料,经酚化、交联和胺化后合成了季铵型木质素,并研究了其对AuCl4-的吸附性能.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差热-热重分析(TG-DSC)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AuCl4-初始浓度、盐酸浓度和吸附时间对AuCl4-吸... 以稻草为原料,经酚化、交联和胺化后合成了季铵型木质素,并研究了其对AuCl4-的吸附性能.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差热-热重分析(TG-DSC)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AuCl4-初始浓度、盐酸浓度和吸附时间对AuCl4-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为热稳定性好且含有大量孔隙和表面粗糙的不规则块状季铵型木质素;在盐酸浓度为0.5 mol·L-1,AuCl4-初始浓度为6.0 mmol·L-1,吸附100 h时AuCl4-的最大吸附容量为3.27 mol·kg-1,在0.5 mol·L-1盐酸和1.0 mmol·L-1AuCl4-的条件下吸附达到平衡时间为360 min.经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吸附后的AuCl4-被季铵型木质素中的酚羟基还原而以单质形态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 季铵型木质素 合成 aucl4^- 吸附性能
原文传递
One-pot synthesis of nitrogen and sulfur co-doped activated carbon supported AuCl_3 as efficient catalysts for acetylene hydrochlorination 被引量:8
17
作者 Xiao-Xia Di Jia Zhao +5 位作者 Yi Yu Xiao-Long Xu Shan-Chuan Gu Hai-Hua He Tong-Tong Zhang Xiao-Nian L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9期1567-1571,共5页
Commercialization of acetylene hydrochlorination using AuCl3 catalysts has been impeded by its poor stability. We have been studying that nitrogen-modified Au/NAC catalyst delivered a stable performance which can impr... Commercialization of acetylene hydrochlorination using AuCl3 catalysts has been impeded by its poor stability. We have been studying that nitrogen-modified Au/NAC catalyst delivered a stable performance which can improve acetylene hydrochlorination activity and has resistance to catalytic deactivation. Here we show that nitrogen and sulfur co-doped activated carbon supported AuCl3 catalyst worked as efficient catalysts for the hydrochlorination of acetylene to vinyl chloride. Au/NSAC catalyst demonstrated high activity comparative to Au/AC catalyst. Furthermore, it also delivered stable performance within the selectivity of acetylene, reaching more than 99.5%, and there was only a 3.3% C2H2 conversion loss after running for 12 h under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of a temperature of 180 C and a C2H2 hourly space velocity of 1480 h 1. The presence of the sulfur atoms may serve to immobilize/ anchor the Au and also help prevent reduction and sintering of the Au and hence improv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tability. The excellent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he Au/NSAC catalyst demonstrated its potential as an alternative to mercury chloride catalysts for acetylene hydrochlor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tylene Hydrochlorination aucl3 Nitrogen and sulfur co-doped
原文传递
氮改性对乙炔氢氯化反应催化剂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善正 康丽华 代斌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494-498,共5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对乙炔氢氯化反应中的催化剂AuCl3二聚体和碳载体分别进行了氮改性,并对其改性前、后的分子分别进行建模优化,比较其分子空间结构的变化,以及对HCl、C2H2、C2H3Cl的吸附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氮改性后的AuCl...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对乙炔氢氯化反应中的催化剂AuCl3二聚体和碳载体分别进行了氮改性,并对其改性前、后的分子分别进行建模优化,比较其分子空间结构的变化,以及对HCl、C2H2、C2H3Cl的吸附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氮改性后的AuCl3二聚体与乙二胺的络合物与改性前的AuCl3二聚体相比,Au3+离子之间的距离从3.627增至5.446;对HCl的吸附能从-3.241kJ/mol增至22.926kJ/mol,对C2H2、C2H3Cl的吸附能影响不大。氮改性后的碳载体与改性前相比,对HCl的吸附能从6.898kJ/mol增至9.615kJ/mol,对C2H2、C2H3Cl的吸附能影响较小。计算结果表明:改性后的AuCl3二聚体与乙二胺的络合物和碳载体,可降低催化剂发生团聚的可能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 氮改性 aucl3 乙炔氢氯化 碳载体
下载PDF
HgI_2晶体溅射Au电极与化学镀Au电极的I-V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岗 介万奇 李高宏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08-1011,共4页
利用Agilent4155型CVIV测试仪测定了分别采用溅射Au和涂敷氯金酸(AuCl3溶液)作为电极材料时HgI2晶体的I-V特性。测试表明,Au/HgI2和AuCl3/HgI2的欧姆接触特性值b分别为0.89和1.06,HgI2晶体的电阻率为109Ω.cm。计算接触电阻Rc的结果表明... 利用Agilent4155型CVIV测试仪测定了分别采用溅射Au和涂敷氯金酸(AuCl3溶液)作为电极材料时HgI2晶体的I-V特性。测试表明,Au/HgI2和AuCl3/HgI2的欧姆接触特性值b分别为0.89和1.06,HgI2晶体的电阻率为109Ω.cm。计算接触电阻Rc的结果表明,Au/HgI2与AuCl3/HgI2接触电阻为1.6×107Ω和4.3×106Ω;AuCl3/HgI2更容易产生较低的接触电阻,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分析认为AuCl3/HgI2接触中电极本质上是氯金酸分解产生Au单质并形成电极。由于电极制备工艺没有显著影响晶体表面质量,使AuCl3/HgI2具有良好的欧姆接触特性。溅射Au电极在制备工艺中的温度升高和真空度造成晶体表面质量下降,使Au/HgI2欧姆接触特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化汞 AU aucl3 接触特性 I-V 特性
下载PDF
DFT理论研究2-丙炔基-苯胺和丙炔的反应机理
20
作者 朱元强 刘建芳 《宜宾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63-64,共2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B3PW 91研究AuCl催化2-丙炔基-苯胺和丙炔环化生成吲哚衍生物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吲哚衍生物的生成需经过六个步骤,从活化能和相对能分析,反应的氢转移过程控制整个反应的速率,其活化能为215.56 kJ/mol.整个反应...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B3PW 91研究AuCl催化2-丙炔基-苯胺和丙炔环化生成吲哚衍生物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吲哚衍生物的生成需经过六个步骤,从活化能和相对能分析,反应的氢转移过程控制整个反应的速率,其活化能为215.56 kJ/mol.整个反应强放热396.09 kJ/mol.这有助于反应的发生,而且AuCl易于从产物上离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cl 反应机理 B3PW91 吲哚衍生物 催化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