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O_(2)氧空位含量对AuPd/TiO_(2)催化氧化苯甲醇反应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李冬晨 郭晓宇 +3 位作者 王哲 史荣会 赵炜 李晓良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74-2681,共8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3种TiO_(2)载体(TiO_(2)-G、TiO_(2)-E和TiO_(2)-H),利用溶胶-固载法将活性组分Au、Pd负载在TiO_(2)载体上制备了3种Au Pd/TiO_(2),采用XRD、XPS、N_(2)吸/脱附等温线、EPR、ICP-AES、TEM和HRTEM对其...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3种TiO_(2)载体(TiO_(2)-G、TiO_(2)-E和TiO_(2)-H),利用溶胶-固载法将活性组分Au、Pd负载在TiO_(2)载体上制备了3种Au Pd/TiO_(2),采用XRD、XPS、N_(2)吸/脱附等温线、EPR、ICP-AES、TEM和HRTEM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TiO_(2)不同氧空位含量对Au Pd/TiO_(2)无溶剂催化氧化苯甲醇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u Pd/TiO_(2)-G具有最高的氧空位含量(0.198)、最小的Au Pd纳米颗粒平均粒径(1.83 nm),其在120℃下催化氧化苯甲醇的反应中表现出最优异的催化性能,转化频率为70554 h^(-1),明显优于Au Pd/TiO_(2)-H(39512 h^(–1))和Au Pd/TiO_(2)-E(14814 h^(–1));Au Pd/TiO_(2)-G具有最低反应表观活化能(55.77 k J/mol),明显低于Au Pd/TiO_(2)-H(72.78 k J/mol)和Au Pd/TiO_(2)-E(82.83 k J/mol)。较高的载体氧空位含量有利于在催化剂表面形成较小尺寸的Au Pd纳米颗粒和较高含量的表面Pd^(0)物种,是Au Pd/TiO_(2)-G在苯甲醇氧化反应中取得优异催化活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醇 催化氧化 TiO_(2) aupd纳米颗粒 无溶剂 氧空位 催化技术
下载PDF
AuPd/C作为直接NaBH_4-H_2O_2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宏 王先友 +4 位作者 何培瑛 易兰花 裴斧 龙晚妹 李姣姣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05-410,共6页
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不同比例的AuPd/C纳米粒子;分别采用X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对催化剂进行结构和形貌分析;利用CHI660a电化学工作站对催化剂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材料均为面心立方结构,AuPd/C中纳米合金粒子的粒径为... 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不同比例的AuPd/C纳米粒子;分别采用X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对催化剂进行结构和形貌分析;利用CHI660a电化学工作站对催化剂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材料均为面心立方结构,AuPd/C中纳米合金粒子的粒径为5 nm左右,比Au/C中的纳米Au粒子更小,且均匀分散在VXC-72R炭黑的表面;Au/C的峰电流密度为25.05 mA/cm2,与Au/C相比,AuPd/C明显提高NaBH4的电氧化催化活性;以纳米AuPd/C为阳极催化剂、Au/C为阴极催化剂制成直接NaBH4-H2O2燃料电池(DBHFC),发现以Au1Pd2/C为阳极催化剂的DBHFC拥有良好的电池性能;在温度为60℃、NaBH4浓度为1 mol/L时DBHFC的最大功率密度达到114.6 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NaBH4-H2O2燃料电池 aupd/C 纳米粒子 阳极催化剂
下载PDF
AuPd合金泡沫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军 肖洁 +1 位作者 李容 谢佳琦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73-1178,共6页
采用氢气泡动态模板法成功地制备了多孔AuPd泡沫膜,这种三维分级多孔结构是由连通的枝晶壁构成。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电化学技术对泡沫膜进行了表征。循环伏安曲线结果表明AuP... 采用氢气泡动态模板法成功地制备了多孔AuPd泡沫膜,这种三维分级多孔结构是由连通的枝晶壁构成。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电化学技术对泡沫膜进行了表征。循环伏安曲线结果表明AuPd催化剂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具有高催化活性,催化活性的强弱主要是由Au:Pd之间的比率决定的。在这些AuPd催化剂里,Au1Pd1催化剂对甲醇的催化活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pd催化剂 电沉积 氢气泡模板 甲醇氧化
下载PDF
单分散AuPd合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对4-硝基酚的催化降解性能研究
4
作者 刘军 赖申枝 +1 位作者 王建芬 赵一纯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70-1777,共8页
在室温条件下,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稳定剂,以Mg粉作为还原剂,采用一步置换法制备AuPd和Au纳米粒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该AuPd纳米粒子的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uPd纳米... 在室温条件下,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稳定剂,以Mg粉作为还原剂,采用一步置换法制备AuPd和Au纳米粒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该AuPd纳米粒子的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uPd纳米粒子呈单分散态且能长时间稳定存在。采用不同摩尔比(3∶1,1∶1或1∶3)的金属离子前驱体AuCl_(4)^(-)和Pd^(2+),均可制备出单分散的AuPd纳米粒子。PVP对AuPd纳米粒子的稳定存在起关键作用。为对比AuPd催化活性,采用上述方法制备了单金属Au纳米粒子,所制备的AuPd以及Au纳米粒子对4-硝基苯酚(4-NP)的还原降解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其催化效率顺序为:Au_(1)Pd_(1)>Au_(3)Pd_(1)>Au_(1)Pd_(3)>Au。Au_(1)Pd_(1)纳米粒子循环使用5次后,其催化活性没有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纳米催化剂 置换反应 aupd纳米粒子 对硝基苯酚的还原
下载PDF
室温合成团聚AuPd纳米粒子及其电催化性质(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冯苍松 梁新义 崔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9-72,共4页
室温下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合成了团聚态的AuPd双金属纳米粒子。X射线衍射(XRD)表征结果证明,所合成的AuPd纳米粒子具有面心立方结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表明,AuPd纳米粒子表面存在大量孪晶结构和晶面层错等... 室温下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合成了团聚态的AuPd双金属纳米粒子。X射线衍射(XRD)表征结果证明,所合成的AuPd纳米粒子具有面心立方结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表明,AuPd纳米粒子表面存在大量孪晶结构和晶面层错等表面缺陷。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具有高密度晶面缺陷的双团聚态AuPd纳米粒子对甲醇氧化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pd双金属纳米粒子 团聚 层错 合成 电催化性质
下载PDF
ITO上AuPd合金和Au阵列图案的制备及电催化活性的SECM表征 被引量:1
6
作者 苏通裕 肖孝建 +3 位作者 叶梦薇 田晓春 林建航 汤儆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5-330,共6页
利用电化学湿法印章技术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上制备AuPd合金和Au的双组分阵列图案.采用具有微浮雕图案的琼脂糖印章存储足够多的溶液,并通过控制电沉积的时间来控制图案厚度.应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能谱分析(EDX)... 利用电化学湿法印章技术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上制备AuPd合金和Au的双组分阵列图案.采用具有微浮雕图案的琼脂糖印章存储足够多的溶液,并通过控制电沉积的时间来控制图案厚度.应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能谱分析(EDX)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别对ITO表面上的AuPd合金和Au的形貌和组分进行表征,并通过循环伏安(CV)技术和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研究比较了Au和AuPd合金的催化活性.利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的针尖产生-基底收集(TG-SC)模式和氧化还原竞争(RC)模式,发现Au电极对二茂铁甲醇氧化物(FcMeOH+)电催化还原能力高于AuPd合金电极,而在AuPd合金上催化还原H2O2的能力显著高于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脂糖 aupd合金阵列 电化学湿印章方法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下载PDF
离子液体辅助合成AuPd纳米海绵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楠 姚开胜 +2 位作者 赵晨晨 李添锦 卢伟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2-69,共8页
在功能化离子液体氯化1⁃羟乙基⁃3⁃甲基咪唑([HEmim]Cl)辅助下,在室温水溶液中一步快速合成了具有多孔海绵状结构的AuPd纳米材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EDX)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对该材料... 在功能化离子液体氯化1⁃羟乙基⁃3⁃甲基咪唑([HEmim]Cl)辅助下,在室温水溶液中一步快速合成了具有多孔海绵状结构的AuPd纳米材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EDX)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对该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uPd纳米海绵为合金结构,由表面粗糙的纳米颗粒聚集熔接而成.采用不同摩尔比(3∶1,1∶1或1∶3)的前驱物HAuCl4和Na2PdCl4均可制备出海绵状AuPd合金结构.离子液体对AuPd纳米海绵状结构的形成起关键作用.在对硝基苯酚还原反应中,不同组成的AuPd纳米海绵均表现出比商用Pd/C催化剂更优异的性能.其中,Au1Pd3纳米海绵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反应在98 s内即可完成,反应速率常数为0􀆰0143 s^-1,是商用Pd/C的2􀆰3倍.该方法也可用于制备其它双金属(如PdCu,PtCu等)和多金属纳米海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aupd合金 纳米海绵 对硝基苯酚还原
下载PDF
TiO_(2)负载超低含量AuPd纳米颗粒在水蒸气条件下实现稳定的光催化甲烷偶联生成乙烷 被引量:1
8
作者 谢君 蒋雨恒 +5 位作者 李思扬 徐鹏 郑强 范晓宇 彭海琳 唐智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0,共10页
选择性转化甲烷为C_(2)烃类是一种高效利用天然气并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依赖的方法。与高温高压的热催化途径不同,光催化方法可以在温和条件下实现甲烷活化和选择性转化,是一种非常具有前景的可持续途径。然而,使用廉价光催化剂在流动条... 选择性转化甲烷为C_(2)烃类是一种高效利用天然气并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依赖的方法。与高温高压的热催化途径不同,光催化方法可以在温和条件下实现甲烷活化和选择性转化,是一种非常具有前景的可持续途径。然而,使用廉价光催化剂在流动条件下实现高效C_(2)化合物的生成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本文通过简单的化学还原法合成了一种具有超低负载量的AuPd合金纳米颗粒负载的TiO_(2)光催化剂(Au_(0.05)-Pd_(0.05)/TiO_(2)),用于光催化甲烷转化。在流动反应条件下,含水蒸气的甲烷可以高效转化为包括乙烷和乙烯在内的C_(2)化合物,C_(2)产率高达10092μmol·g^(−1)·h^(−1),选择性为77%。更重要的是,在反应持续32 h后,催化活性没有显著降低。Au_(0.05)-Pd_(0.05)/TiO_(2)的光催化甲烷转化的活性和稳定性超过了迄今为止报道的结果。Au_(0.05)-Pd_(0.05)/TiO_(2)良好的催化活性可以归因于金和钯的协同效应,不仅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而且有利于·CH_(3)的C―C键耦合进而产生C_(2)化合物。同时,引入水蒸气有助于及时补充在甲烷活化过程中消耗的晶格氧,从而保持催化剂的稳定性。这项工作有望为设计甲烷到C_(2)化合物的可持续光催化转化途径提供一个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甲烷 流动反应 水蒸气 aupd合金纳米颗粒 C_(2)化合物
下载PDF
团聚状纳米AuPd修饰的H_2O_2生物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孟 梁新义 +1 位作者 冯苍松 张坤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55,共5页
采用微胶束法室温条件下制备团聚状的AuPd合金纳米粒子,使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透射电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表征团聚结构AuPd合金纳米粒子的形貌、尺寸、结构和组成。用制备的AuPd纳米粒子修饰辣根过... 采用微胶束法室温条件下制备团聚状的AuPd合金纳米粒子,使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透射电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表征团聚结构AuPd合金纳米粒子的形貌、尺寸、结构和组成。用制备的AuPd纳米粒子修饰辣根过氧化物酶玻碳电极,制备无电子媒介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HRP/AuPd/GCE。使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表征了HRP/AuPd/GCE对H2O2的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H2O2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和稳定性,在H2O2浓度为1×10-7mol/L~5×10-3mol/L范围内检测电流与H2O2浓度有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0.995 01,检出限为7.6×10-7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聚状aupd合金纳米 H2O2检测 循环伏安法 辣根过氧化物酶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离子液体调控合成AuPd纳米刺球及其催化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晨晨 姚开胜 +2 位作者 张军 李添锦 郭莹莹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4-88,M0007,M0008,共7页
在室温水溶液中,采用离子液体[C 4im]Cl调控合成了AuPd纳米刺球。采用多种表征技术对产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uPd纳米刺球由0.5~1.0μm的球形颗粒组成。颗粒表面较为粗糙,有许多纳米级颗粒组成的尖刺,具有... 在室温水溶液中,采用离子液体[C 4im]Cl调控合成了AuPd纳米刺球。采用多种表征技术对产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uPd纳米刺球由0.5~1.0μm的球形颗粒组成。颗粒表面较为粗糙,有许多纳米级颗粒组成的尖刺,具有明显的微纳分级结构。同时,AuPd刺球在有机染料亚甲基蓝的降解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整个反应过程仅需150 s,反应速率常数为0.017 4 s^-1,其催化活性是商用Pd/C催化剂的1.6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aupd刺球 催化 亚甲基蓝降解
下载PDF
Ultrasmall AuPd nanoclusters on amine-functionalized carbon blacks as high-performance bi-functional catalysts for ethanol electrooxidation and formic acid dehydrogenation 被引量:1
11
作者 Yuhuan Cui Ming Zhao +4 位作者 Yining Zou Junyu Zhang Jiuhui Han Zhili Wang Qing Ji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5期556-563,共8页
The synthesis of ultrasmall metal nanoclusters(NCs) with high catalytic activitie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lean and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but remains a challenge. Here we report a facile... The synthesis of ultrasmall metal nanoclusters(NCs) with high catalytic activitie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lean and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but remains a challenge. Here we report a facile wet-chemical method to prepare ~1.0 nm Au Pd NCs supported on amine-functionalized carbon blacks. The Au Pd NCs exhibit a specific activity of 5.98 mA cm_(AuPd)^(-2)and mass activity of 5.25 A mg_(auPd)^(-1) for ethanol electrooxidation, which are far better than those of commercial Pd/C catalysts(1.74 mAcm_(AuPd)^(-2) and 0.54 A mg_(Pd)^(-1) ). For formic acid dehydrogenation, the Au Pd NCs have an initial turn over frequency of 49339 h^(-1) at 298 K without any additive, which is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btained for most of reported Au Pd catalysts. The reported synthesis may represent a facile and low-cost approach to prepare other ultrasmall metal NCs with high catalytic activities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anol electrooxidation Formic acid dehydrogenation aupd NANOCLUSTERS Bi-functional catalyst
下载PDF
基于AuPd/MWCNT的双酚A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锦阳 黄迪惠 +2 位作者 孙仲伟 叶瑞洪 陈盛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449-456,463,共9页
实验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研究双金属负载于多壁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AuPd/MWCNT)修饰电极所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在双酚A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基于AuPd/MWCNT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AuPd/MWCNT/GCE),所修饰的复合材料叠加了双金属... 实验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研究双金属负载于多壁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AuPd/MWCNT)修饰电极所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在双酚A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基于AuPd/MWCNT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AuPd/MWCNT/GCE),所修饰的复合材料叠加了双金属的复合效应并良好结合了MWCNT的电化学性能,表现出较高的电化学活性与催化活性,有良好的响应作用.检测的最优条件为涂层3层,即修饰量为18μL,pH=7.0时,其在2~10μ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7.7 nmol/L.该传感器应用于检测牛奶瓶迁移出的双酚A时,其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3.9%~98.8%.综上所述,本研究所组建的基于AuPd/MWCNT的双酚A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有前景并且可靠的双酚A检测分析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pd MWCNT 循环伏安法 电化学传感器 双酚A
下载PDF
超细AuPd纳米合金增强ZnIn_(2)S_(4)降解石化废水的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楚晓 郝京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5-1194,共10页
为了增强ZnIn_(2)S_(4)光催化降解石化污水的性能,将AuPd双金属助催化剂沉积到ZnIn_(2)S_(4)表面,合成了不同AuPd比例的AuPd/ZnIn_(2)S_(4)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BET、SEM、TEM、XPS、电化学测试等技术对AuPd/ZnIn_(2)S_(4)的结构进... 为了增强ZnIn_(2)S_(4)光催化降解石化污水的性能,将AuPd双金属助催化剂沉积到ZnIn_(2)S_(4)表面,合成了不同AuPd比例的AuPd/ZnIn_(2)S_(4)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BET、SEM、TEM、XPS、电化学测试等技术对AuPd/ZnIn_(2)S_(4)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表征。AuPd超细纳米合金的负载,不仅可以为光催化反应提供更多的热电子参与反应,还能有效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传输。以苯胺作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AuPd/ZnIn_(2)S_(4)光催化降解石化污水的性能。当Au与Pd的质量比为4∶6时,得到的复合光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性能和良好的光催化稳定性。经过120 min的反应,可以将初始浓度100 ppm的苯胺降解98.4%,苯胺相应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0342 min-1,分别是在ZnIn_(2)S_(4)、Pd/ZnIn_(2)S_(4)和Au/ZnIn_(2)S_(4)表面的10.6、5.5和3.7倍。研究了溶液的pH值、苯胺的初始浓度、光催化剂的浓度和不同的牺牲试剂对光催化降解苯胺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AuPd/ZnIn_(2)S_(4)光催化降解真实石化污水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pd超细纳米合金 ZnIn_(2)S_(4) 光催化降解石化污水 苯胺 载流子分离效率
下载PDF
AuPd/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可控制备及其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尤欢 张同 韩长存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6,共6页
采用两种不同的制备方法合成了AuPd/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面光电压谱等研究了材料组成成分及光生电荷的分离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光还原原位制备的AuPd二元合金负载的光催化剂具有最优的... 采用两种不同的制备方法合成了AuPd/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面光电压谱等研究了材料组成成分及光生电荷的分离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光还原原位制备的AuPd二元合金负载的光催化剂具有最优的光催化活性.当负载量为1.0wt%时,AuPd/g-C_3N_4(光)产氢速率是通过化学还原制备的7.4倍,达到了2 140μmol·g^(-1)·h^(-1).研究结果表明,AuPd纳米粒子有利于g-C_3N_4光催化剂产氢活性位点上光生电荷的有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剂 H2析出 aupd g-C3N4
下载PDF
基于AuPd/CNT敏感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对对乙酰氨基酚的检测 被引量:4
15
作者 许武韬 徐雪茹 +1 位作者 徐甲强 董俊萍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共8页
金属纳米材料由于其自身优异的催化性能成为电化学催化剂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类催化材料,贵金属催化剂的性能尤为明显。本文利用湿化学法合成了粒径为(8.26±0.2)nm AuPd双金属纳米材料,并与多壁碳纳米管进行复合获得AuPd/CNT复合材料... 金属纳米材料由于其自身优异的催化性能成为电化学催化剂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类催化材料,贵金属催化剂的性能尤为明显。本文利用湿化学法合成了粒径为(8.26±0.2)nm AuPd双金属纳米材料,并与多壁碳纳米管进行复合获得AuPd/CNT复合材料,以此作为敏感材料构建了电化学传感器。Au为主催化剂,Pd为助催化剂,双金属催化剂的协同作用有效地提升了催化性能。以AuPd双金属纳米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对对乙酰氨基酚(PA)的定量测定具有宽的线性范围(4~1000μmol/L)、低的检测限(0.05μmol/L)。将传感器用于感冒片剂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定量测定取得满意的结果,表明AuPd双金属纳米材料在构建电化学传感器用于PA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金钯合金 电催化 电化学传感器 对乙酰氨基酚 碳纳米管
下载PDF
光照条件下AuPd合金纳米颗粒上原位形成缺电子Pd位点促进高效的光催化Heck反应
16
作者 王海凤 王凡 +3 位作者 李小鹏 肖琪 罗维 许景三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72-83,共12页
光催化技术通过直接利用太阳光来驱动一系列化学反应,被认为是合成精细化学品的有效手段.光催化反应条件简单温和,避免了传统热催化有机反应所需要的苛刻条件,且有效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提高催化反应选择性.传统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在光吸收... 光催化技术通过直接利用太阳光来驱动一系列化学反应,被认为是合成精细化学品的有效手段.光催化反应条件简单温和,避免了传统热催化有机反应所需要的苛刻条件,且有效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提高催化反应选择性.传统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在光吸收能力和活化有机反应底物等方面均存在一些劣势.近年来,基于贵金属纳米颗粒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的新型光催化剂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可见光光催化材料,并已受到了广泛关注.通常单一组分的贵金属等离激元纳米颗粒在光催化有机反应中依然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科研人员发展了一些双金属组分等离激元光催化剂体系,将等离激元组分(如Au)作为光能收集器,与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组分(如Pd)耦合形成合金或异质结构,可以实现较好的光催化性能.然而,对双金属组分等离激元光催化的催化微观机制理解仍然存在很大挑战,尤其是光照激发之后如何在等离激元组分和催化活性组分之间实现能量转移,催化剂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如何促进化学反应的发生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以负载型金钯(AuPd)合金纳米颗粒光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利用光照条件下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催化剂表面电荷态,发现在可见光照射下,AuPd合金纳米颗粒上原位形成了缺电子态的Pd位点(Pd^(δ+)),这在双金属组分AuPd合金纳米颗粒光催化中起着决定性作用.AuPd合金纳米颗粒光催化剂对可见光驱动的Heck交叉偶联反应表现出较好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光照条件下催化剂表面原位形成的Pd^(δ+)为Heck反应提供了理想的反应平台,在温和条件(40℃)下的催化效率与传统热催化条件(>100℃)下的催化反应相当.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光催化过程可显著降低反应活化能.反应物分子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碘苯分子是在AuPd合金纳米颗粒的Pd位点活化的.此外,机理实验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光催化Heck反应是通过AuPd合金上基于自由基的单电子转移过程进行的,原位形成的Pd^(δ+)提供了有效的催化位点有利于反应物分子的活化.综上,本文揭示了双金属组分等离激元光催化材料用于有机催化反应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激元光催化 金钯合金 缺电子钯 表面电荷态 光催化Heck反应
下载PDF
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between AuPd nanoparticles and oxygen-rich defect ZrO_(2) for enhanced catalytic 5-hydroxymethylfurfural oxidation
17
作者 Yunlei Zhang Yiran Liu +3 位作者 Wen Guan Mengxue Cao Yao Chen Pengwei Huo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07-511,共5页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metal oxide surfaces,crystal surfaces and defects play vital roles in biomass upgrading reactions.In this work,hierarchical porous bowl-shaped ZrO_(2)(HB-ZrO_(2))with mixed crystal phase was d...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metal oxide surfaces,crystal surfaces and defects play vital roles in biomass upgrading reactions.In this work,hierarchical porous bowl-shaped ZrO_(2)(HB-ZrO_(2))with mixed crystal phase was designed and employed as the support for loading AuPd bimetal with different proportions to synthesize AuPd/HB-ZrO_(2) catalysts.The effects of surface chemistry,oxygen defects,bimetal interaction and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of AuPd/HB-ZrO_(2) on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th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5-hydroxymethylfurfural(HMF)to 2,5-furandicarboxylic acid(FDCA)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The Au 2 Pd1/HB-ZrO_(2) catalyst afforded a satisfactory FDCA yield of 99.9%from HMF oxidation using O_(2) as the oxidant in water,accompanied with an excellent FDCA productivity at 97.6 mmol g^(−1) h^(−1).This work offers fresh insights into rationally designing efficient catalysts with oxygen-rich defects for the catalytic upgrading of biomass platform chemic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ydroxymethylfurfural oxidation 2 5-Furandicarboxylic acid Oxygen-rich defect ZrO_(2) aupd bimetal Bowl-shaped structure
原文传递
AuPd/SiO_2催化剂用于无溶剂条件下分子氧液相氧化甲苯 被引量:6
18
作者 廖卫平 李扬 +3 位作者 赵星岭 金明善 吕宏缨 索掌怀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8-345,共8页
采用浸渍法和溶胶负载法制备了一系列Au-Pd双金属催化剂,用氮吸附法,X光粉末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分子氧为氧化剂,在无任何其它溶剂存在的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制备... 采用浸渍法和溶胶负载法制备了一系列Au-Pd双金属催化剂,用氮吸附法,X光粉末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分子氧为氧化剂,在无任何其它溶剂存在的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方法、不同类型载体、Au/Pd原子比、浸渍顺序、活化温度、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时间等多种因素对甲苯选择氧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SiO_2载体,以共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最好;TiO_2载体,以溶胶负载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较好;Au Pd双金属催化剂比单金或者单钯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其中Au Pd/SiO_2-I催化剂使甲苯转化率达到56.8%,苯甲酸苄酯的选择性为9 1.3%,TON值为3692.Au Pd/SiO_2-I催化剂中氧化态的钯和零价金更利于催化剂中的电子传递从而利于催化氧化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pd双金属催化剂 选择氧化 甲苯
原文传递
AuPd纳米粒子作为催化剂制备硼纳米线及其场发射性质
19
作者 杨秀清 胡亦 +3 位作者 张景路 王艳秋 裴春梅 刘飞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8-335,共8页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采用不同组分的金属合金纳米粒子AuPd作为催化剂,在Si(111)基底上成功制备大面积、高密度的硼纳米线薄膜.纳米线的平均长度约为10μm,直径在50—130 nm之间.结构分析表明,纳米线为单晶结构,硼纳米线的直径随着元素P...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采用不同组分的金属合金纳米粒子AuPd作为催化剂,在Si(111)基底上成功制备大面积、高密度的硼纳米线薄膜.纳米线的平均长度约为10μm,直径在50—130 nm之间.结构分析表明,纳米线为单晶结构,硼纳米线的直径随着元素Pd在合金催化剂中比例的增加而减少.场发射特性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催化剂组分可以实现对硼纳米线的尺寸和密度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pd纳米粒子 硼纳米线 化学气相沉积 场发射性质
原文传递
ITO负载内凹AuPd合金纳米粒子形状的电化学调控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涛 黄蕊 +1 位作者 刘硕 孙世刚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1-675,共5页
运用电化学方波电位法,在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膜玻璃基底上实现AuPd纳米粒子的形状控制合成.当固定方波下限电位0.30 V,上限电位分别为0.64和0.70 V时,分别制备出内凹三八面体(TOH)和内凹六八面体(HOH)AuPd合金纳米粒子.运用扫描电镜(... 运用电化学方波电位法,在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膜玻璃基底上实现AuPd纳米粒子的形状控制合成.当固定方波下限电位0.30 V,上限电位分别为0.64和0.70 V时,分别制备出内凹三八面体(TOH)和内凹六八面体(HOH)AuPd合金纳米粒子.运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量散射谱(EDX)和电化学循环伏安法表征所制备的纳米粒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uPd纳米粒子在ITO上分散均匀,具有清晰的内凹三八面体和内凹六八面体的形状,Au:Pd元素比均接近3:1.但由于Au比Pd的表面自由能低,导致Au在AuPd合金纳米粒子表面富集.发现从合成的TOH AuPd合金纳米粒子出发,对其施加下限电位0.30 V、上限电位0.70 V的方波电位处理,可实现由TOH向HOH形状转变;延长方波电位处理时间仅改变AuPd合金纳米粒子的尺寸,但HOH形状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O 方波电位法 aupd合金纳米粒子 内凹三八面体 内凹六八面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