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铜双金属纳米粒子/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1
作者 戎成宝 孙辉 于斌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制备高效抗菌的生物可降解聚乳酸(PLA)静电纺丝纤维膜,首先利用L-抗坏血酸对银和铜的硝酸盐溶液进行化学还原,得到银-铜双金属纳米粒子(Ag-Cu NPs)。然后将Ag-Cu NPs与PLA纺丝液共混,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不同组成的Ag-Cu NPs/PLA... 为制备高效抗菌的生物可降解聚乳酸(PLA)静电纺丝纤维膜,首先利用L-抗坏血酸对银和铜的硝酸盐溶液进行化学还原,得到银-铜双金属纳米粒子(Ag-Cu NPs)。然后将Ag-Cu NPs与PLA纺丝液共混,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不同组成的Ag-Cu NPs/PLA复合纳米纤维膜,并对其形貌、结构、亲水性和抗菌性能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Ag-Cu NPs的粒径约为32 nm,复合纳米纤维膜中Ag-Cu NPs被PLA基体包覆,且沿着纤维径向排列,纤维表面存在大量微小的孔洞;加入Ag-Cu NPs后,Ag-Cu NPs/PLA的水接触角略微降低,亲水性增加,且Ag-Cu NPs和PLA之间仅发生物理作用,未产生明显的化学作用;相比于纯PLA纳米纤维膜,Ag-Cu NPs/PLA的抗菌率明显提高,当纺丝液中Ag-Cu NPs相对于PLA质量为7%时,复合纳米纤维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银-铜双金属纳米粒子 静电纺丝 复合纳米纤维膜 抗菌性能
下载PDF
双金属Ag-Cu纳米粒子负载的Fe_(3)O_(4)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2
作者 董雄涛 呼国茂 +6 位作者 邢艳 周琛皓 张瑾瑾 白小慧 高续春 丁新燕 马向荣 《化工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中空多孔性Fe_(3)O_(4)@乙二胺四乙酸(EDTA)磁性载体;以柠檬酸钠和NaBH_(4)为共还原剂将双金属Ag-Cu纳米粒子负载于Fe_(3)O_(4)@EDTA磁性载体(Fe_(3)O_(4)@EDTA@Ag-Cu NPs)的孔道内外,并采用XRD、SEM、TEM、EDX和VSM等...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中空多孔性Fe_(3)O_(4)@乙二胺四乙酸(EDTA)磁性载体;以柠檬酸钠和NaBH_(4)为共还原剂将双金属Ag-Cu纳米粒子负载于Fe_(3)O_(4)@EDTA磁性载体(Fe_(3)O_(4)@EDTA@Ag-Cu NPs)的孔道内外,并采用XRD、SEM、TEM、EDX和VSM等技术对制备的磁性复合材料进行详细表征。t=25℃考察了Fe_(3)O_(4)@EDTA@Ag-Cu NPs在NaBH_(4)体系中对4-硝基苯胺的催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Fe_(3)O_(4)@EDTA@Ag-Cu NPs的表观速率常数分别为Fe_(3)O_(4)@EDTA@Cu NPs、Fe_(3)O_(4)@EDTA@Ag NPs的6.5、2.1倍,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证实了Ag和Cu NPs之间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Fe_(3)O_(4)@EDTA@Ag-Cu NPs经过5次循环利用后其催化降解率仍高于95%,表明该复合材料在水处理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EDTA 共还原剂 双金属Ag-Cu纳米粒子 催化活性
下载PDF
Cu-Fe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抗菌活性
3
作者 刘松林 张志鹏 +7 位作者 韩雪 李金丽 李海涛 许艳玲 刘敬波 李宁 张斌 崔新仪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1期125-133,共9页
【目的】金属纳米材料的一经问世,便展现出优异的高效性,新型金属纳米抑菌材料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仍需探索。【方法】以CuSO_(4)与FeCl_(3)为原料,研究Cu-Fe双金属纳米粒子(Cu-Fe NPs)的制备工艺,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Cu-Fe NPs对几... 【目的】金属纳米材料的一经问世,便展现出优异的高效性,新型金属纳米抑菌材料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仍需探索。【方法】以CuSO_(4)与FeCl_(3)为原料,研究Cu-Fe双金属纳米粒子(Cu-Fe NPs)的制备工艺,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Cu-Fe NPs对几种常见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将10 mLCuSO_(4)与FeCl_(3)的混合液以4 mL/min的速度滴加到30 mL pH为11浓度为0.001 mol/L的儿茶酚溶液中,超声反应30 min,可以获得形貌不规则,粒径分布均一,平均粒径30 nm的Cu-Fe NPs。Cu-Fe NPs能显著抑制几种常见的植物病原菌的生长,对黄瓜疫病菌(Phytophthora melonis)、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和萝卜黑斑病菌(Alternaria aphanin)的EC50分别为325.05、334.00、429.64和325.62 mg/L。【结论】Cu-Fe NPs具有良好的抑菌潜力,研究结果可为金属纳米粒子防治植物病原病害提供数据支撑,并为纳米农药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纳米粒子 机械搅拌 超声 喷雾 优化 抑菌活性
下载PDF
Pt/Au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4
4
作者 徐娇珍 杨平 +2 位作者 华南平 胡成松 杜玉扣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38-840,共3页
Poly(N-vinyl-2-pyrrolidone)-protected Pt/Au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were obtained by reducing the mixture of HAuCl4 and H2PtCl6 with sodium borohydride.UV-vis spectra,transmission electronic microscopy and X-ray di... Poly(N-vinyl-2-pyrrolidone)-protected Pt/Au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were obtained by reducing the mixture of HAuCl4 and H2PtCl6 with sodium borohydride.UV-vis spectra,transmission electronic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reveal that the prepared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are of alloy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 AU 双金属纳米粒子 制备 表征 催化剂
下载PDF
Pt/Au双金属纳米粒子和壳聚糖/二氧化硅溶胶-凝胶杂化膜漆酶传感电极的邻苯二酚检测 被引量:2
5
作者 娄童芳 屈建莹 +2 位作者 邢欢欢 杜学萍 董莹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7-183,共7页
利用Pt/Au双金属纳米粒子和壳聚糖/二氧化硅(CS—SiO2)溶胶-凝胶复合材料固定漆酶(Lac),制得漆酶生物电极(Pt-Au-CS—SiO2-Lac/GC).采用循环伏安曲线(cV)研究了邻苯二酚(cc)在该漆酶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t... 利用Pt/Au双金属纳米粒子和壳聚糖/二氧化硅(CS—SiO2)溶胶-凝胶复合材料固定漆酶(Lac),制得漆酶生物电极(Pt-Au-CS—SiO2-Lac/GC).采用循环伏安曲线(cV)研究了邻苯二酚(cc)在该漆酶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t-Au—CS—SiO2-Lac/GC电极对邻苯二酚的电催化在8×10-7~1×10-4mol·L。浓度范围,其浓度与还原峰电流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3,检出限7.9×10-8mol·L-1,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壳聚糖/二氧化硅溶胶-凝胶 Pt/Au双金属纳米粒子 邻苯二酚
下载PDF
NiCu双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偏析、结构特征与扩散
6
作者 邓永和 张宇文 +3 位作者 谭恒博 文大东 高明 吴安如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38-247,共10页
NiCu双金属核壳纳米粒子不仅由于其优异的稳定性、选择性以及磁学和催化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而且可以通过改变其纳米粒子的形貌、表面元素分布和粒径大小而具有可调谐性能.采用分子动力学与蒙特罗方法并结合嵌入原子势对NiCu双金属纳米... NiCu双金属核壳纳米粒子不仅由于其优异的稳定性、选择性以及磁学和催化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而且可以通过改变其纳米粒子的形貌、表面元素分布和粒径大小而具有可调谐性能.采用分子动力学与蒙特罗方法并结合嵌入原子势对NiCu双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偏析、结构特征以及Cu吸附原子在Ni基底沉积生长与表面扩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原子在Ni基底表面具有强的偏析倾向.随着Cu原子浓度的增加,Cu原子优先占据纳米粒子的顶点、边、(100)和(111)面,最终形成完美的Ni核/Cu壳纳米粒子.在生长温度T=400 K时,形成的Ni核/Cu壳结构最稳定.进一步采用肘弹性波方法模拟计算在Ni基表面Cu吸附原子的扩散势垒,结果表明,Cu吸附原子无论是交换还是扩散,都需要克服较大的ES势垒,从而难以在Ni基底表面进行面间扩散.与Ni基底相反,在Cu基底上沉积Ni原子,Ni吸附原子很容易从(111)面迁移至(100)面,且在当前模拟温度下,Ni吸附原子无法在(100)面进行迁移,导致生长构型朝正八面体的形状发展,且其八个顶角几乎被Ni原子所占据.本文经过深入研究,从原子的角度出发,对NiCu纳米催化剂的初步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U 双金属 表面偏析 扩散 沉积生长 NI 核/Cu 纳米粒子
下载PDF
铜纳米粒子负载于钴纳米片的双金属催化剂催化CO选择性加氢(英文) 被引量:6
7
作者 吕东 祝艳 孙予罕 《催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98-2003,共6页
使用赖氨酸作为表面活性剂模板,合成了Cu纳米粒子负载于Co纳米片的双金属催化剂Cu/Co.与常规的Cu-Co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相比,Cu/Co催化剂对CO选择性加氢反应表现出特殊的结构效应,提高了CO转化率和高级醇选择性,降低了甲烷选择性.Cu/C... 使用赖氨酸作为表面活性剂模板,合成了Cu纳米粒子负载于Co纳米片的双金属催化剂Cu/Co.与常规的Cu-Co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相比,Cu/Co催化剂对CO选择性加氢反应表现出特殊的结构效应,提高了CO转化率和高级醇选择性,降低了甲烷选择性.Cu/Co催化剂中,Cu(111)面与Co(100)面相互作用的功能化界面有利于深入研究金属-金属的相互作用.这种双金属催化剂可以将模型催化剂和现实催化应用联系起来,将有助于获得对合成气转化制高级醇反应机理的本质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纳米 双金属催化剂 功能化界面 一氧化碳加氢
下载PDF
杂环化聚丙烯亚胺树状聚合物负载钌铑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在催化丁腈橡胶氢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萧烨 王洋 +1 位作者 周为 彭晓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86-792,共7页
以十五元三烯氮杂大环改性的不同代数聚丙烯亚胺树状聚合物(Gn-M,n=2,3,4)为模板,通过共络合-还原方法制备了一系列钌/铑双金属纳米粒子[Gn-M(RuxRh100-x)DTNs,x为Ru摩尔分数],并将其应用于丁腈橡胶(NMR)的催化氢化.用紫外-可见光谱(UV-... 以十五元三烯氮杂大环改性的不同代数聚丙烯亚胺树状聚合物(Gn-M,n=2,3,4)为模板,通过共络合-还原方法制备了一系列钌/铑双金属纳米粒子[Gn-M(RuxRh100-x)DTNs,x为Ru摩尔分数],并将其应用于丁腈橡胶(NMR)的催化氢化.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X射线衍射分析(XRD)及X射线能谱(EDS)表征DTNs的金属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DTNs上的双金属离子被还原成金属单质并负载于Gn-M上;粒度分析结果表明,G2-M(Ru50Rh50),G3-M(Ru50Rh50)和G4-M(Ru50Rh50)DTNs的平均粒径分别为7.5,8.1和4.5 nm.凝胶测试及核磁共振波谱(1H NMR)结果表明,Ru/Rh DTNs催化剂对丁腈橡胶的催化氢化反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当以G4-M(Ru30Rh70)DTNs为催化剂时,NBR的氢化度最高可达99.51%,循环使用2次后,丁腈橡胶的氢化度仍可达到90.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环 树状聚丙烯亚胺 钌铑双金属纳米粒子 丁腈橡胶 氢化反应
下载PDF
微波加热法所制Ag/Cu双金属纳米粒子的表征及其抗菌性能分析
9
作者 李培义 宋述鹏 +2 位作者 王今朝 张远卓 万天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8-183,共6页
以AgNO_3和Cu(CH_3COO)_2·H_2O为前驱体,PVP为分散剂,分别以乙醇和乙二醇为还原剂,采用微波加热法制备Ag/Cu双金属纳米粒子,利用XRD、TEM、XPS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并分析反应温度、n(Ag^+)∶n(Cu^(2+))等因素对Ag/Cu双金属纳米粒... 以AgNO_3和Cu(CH_3COO)_2·H_2O为前驱体,PVP为分散剂,分别以乙醇和乙二醇为还原剂,采用微波加热法制备Ag/Cu双金属纳米粒子,利用XRD、TEM、XPS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并分析反应温度、n(Ag^+)∶n(Cu^(2+))等因素对Ag/Cu双金属纳米粒子微观形貌及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乙二醇为还原剂,当反应温度为169℃、n(Ag^+)∶n(Cu^(2+))为4∶1时,所制Ag/Cu双金属纳米粒子粒径小且分散均匀,粒子粒径在20~60nm范围内,并呈现出各种多面体结构,其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 双金属 纳米粒子 醇还原 微波加热 抗菌性能
下载PDF
CoCu双金属纳米粒子的聚集与核壳结构模拟研究
10
作者 曾庆丰 邓永和 +2 位作者 张宇文 唐潇峰 黄芬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8-19,共12页
从微观上理解CoCu金属纳米粒子的热力学行为对其在纳米催化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分子动力学结合嵌入原子势的方法对CoCu双金属纳米粒子的聚集与核壳熔化行为进行研究,当温度为300 K和700 K时,由HCP结构组成的原子层贯穿整个C... 从微观上理解CoCu金属纳米粒子的热力学行为对其在纳米催化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分子动力学结合嵌入原子势的方法对CoCu双金属纳米粒子的聚集与核壳熔化行为进行研究,当温度为300 K和700 K时,由HCP结构组成的原子层贯穿整个Cu纳米粒子并形成层错.当温度为500 K时,由于原子重排引起的层错诱导了金属Cu纳米粒子由FCC结构向HCP结构的转变.进一步升高温度至900 K,可通过聚集形成CocoreCushell结构.对半径R=3 nm的Co、Cu、CocoreCushell和CucoreCoshell纳米粒子的熔化行为进行研究发现,与单金属纳米粒子的熔化相比,CocoreCushell和CucoreCoshell纳米粒子分别经历了从表面到内部和从内部到表面的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u双金属纳米粒子 分子动力学 熔化 聚集 核壳结构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基于嵌段共聚物稳定的双金属纳米粒子制备的(中空Au—Ag纳米粒子)/TiO2复合纳米材料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11
作者 张晓玉 李娜 +4 位作者 李文婷 袁树龙 张晓凯 袁玉珍 李学 《纳米科技》 2017年第1期7-16,共10页
以嵌段共聚物稳定的中空双金属(Au—Ag)纳米粒子为基础,与TiO2的溶胶-凝胶复合,制备出(中空Au—Ag纳米粒子)/riO:复合纳米材料,研究了退火温度对该复合纳米材料的结构、表面特性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透... 以嵌段共聚物稳定的中空双金属(Au—Ag)纳米粒子为基础,与TiO2的溶胶-凝胶复合,制备出(中空Au—Ag纳米粒子)/riO:复合纳米材料,研究了退火温度对该复合纳米材料的结构、表面特性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对(中空Au—Ag纳米粒子)/TiO2复合纳米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热重分析(TGA)测量了其中的碳含量,用氮气吸附技术测量了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用光降解亚甲基(MB)蓝测量了样品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对制备的(中空Au—Ag纳米粒子)trio:复合纳米材料,当退火温度为400℃时,Ti02为非晶结构,当退火温度为450℃时,TiO2为锐钛矿结构,当退火温度进一步增加到500oC时.晶型不变,但结晶度增加;而比表面积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而下降。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为450℃时,(中空Au—Ag纳米粒子)/TiO2复合纳米材料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双金属纳米粒子 二氧化钛 退火
下载PDF
室温合成团聚AuPd纳米粒子及其电催化性质(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苍松 梁新义 崔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9-72,共4页
室温下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合成了团聚态的AuPd双金属纳米粒子。X射线衍射(XRD)表征结果证明,所合成的AuPd纳米粒子具有面心立方结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表明,AuPd纳米粒子表面存在大量孪晶结构和晶面层错等... 室温下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合成了团聚态的AuPd双金属纳米粒子。X射线衍射(XRD)表征结果证明,所合成的AuPd纳米粒子具有面心立方结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表明,AuPd纳米粒子表面存在大量孪晶结构和晶面层错等表面缺陷。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具有高密度晶面缺陷的双团聚态AuPd纳米粒子对甲醇氧化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pd双金属纳米粒子 团聚 层错 合成 电催化性质
下载PDF
X射线吸收谱在双金属纳米粒子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13
作者 王建强 鲍洪亮 黄宇营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7-723,共7页
双金属纳米粒子具有尺寸、组成和结构可控的特点,在催化和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基于同步辐射的X射线吸收谱技术在双金属纳米粒子的结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介绍了X射线吸收谱(XAS)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介绍了XAS在双金属纳米粒... 双金属纳米粒子具有尺寸、组成和结构可控的特点,在催化和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基于同步辐射的X射线吸收谱技术在双金属纳米粒子的结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介绍了X射线吸收谱(XAS)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介绍了XAS在双金属纳米粒子结构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双金属 X射线吸收谱 EXAFS XANES
下载PDF
室温固相结合水热处理制备纳米Mg-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被引量:9
14
作者 郭效军 王爱平 +1 位作者 赵磊华 张力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9-793,共5页
采用室温固相反应结合水热处理制备了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TG-DTA)等分析方法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经水热... 采用室温固相反应结合水热处理制备了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TG-DTA)等分析方法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经水热处理后,产品颗粒由不规则的团聚体转化为规则的六方形片状结构,改善了晶体结晶性能,生成了分散性良好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室温固相法 水热处理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下载PDF
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Mg-Al-CO_3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被引量:6
15
作者 杜宝中 王汝敏 陈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7-79,共3页
首次报道了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采用XRD、FTIR、TEM分别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呈针状,长约80nm,宽约10nm。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LDH操作简单、转化率高、污染少,产物粒径小,粒度... 首次报道了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采用XRD、FTIR、TEM分别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呈针状,长约80nm,宽约10nm。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LDH操作简单、转化率高、污染少,产物粒径小,粒度分布均匀,无团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室温 固相法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下载PDF
双金属掺杂改进纳米二氧化钛的SERS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昆 杜鹃 +1 位作者 江欣 杨立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45-246,共2页
通过溶胶-水热法合成了Ni和Zn双金属共掺杂的TiO_2纳米粒子,并以其作为SERS活性基底对吸附在表面的4-巯基苯甲酸(4-MBA)探针分子进行了SERS研究。结果显示,吸附在Ni和Zn共掺杂TiO_2表面上的4-MBA分子展现了不同程度的SERS增强;适当比例... 通过溶胶-水热法合成了Ni和Zn双金属共掺杂的TiO_2纳米粒子,并以其作为SERS活性基底对吸附在表面的4-巯基苯甲酸(4-MBA)探针分子进行了SERS研究。结果显示,吸附在Ni和Zn共掺杂TiO_2表面上的4-MBA分子展现了不同程度的SERS增强;适当比例的双金属掺杂有利于TiO_2基底对吸附分子的SERS增强。此工作将有助于进一步扩展纳米TiO_2作为SERS活性基底的研究及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S 电荷转移 二氧化钛纳米粒子 双金属掺杂
下载PDF
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军锋 李子荣 康志强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3-36,共4页
首次报道了通过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简称LDH)。考察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分别对试样物相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分别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物配比、反应时... 首次报道了通过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简称LDH)。考察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分别对试样物相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分别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对产物物相有很大影响,镁铝比为3 1,反应时间控制在60min制备的样品分散性好,晶型单一,粒子呈针状,长120nm,宽2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室温固相法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下载PDF
单分散AuPd合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对4-硝基酚的催化降解性能研究
18
作者 刘军 赖申枝 +1 位作者 王建芬 赵一纯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70-1777,共8页
在室温条件下,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稳定剂,以Mg粉作为还原剂,采用一步置换法制备AuPd和Au纳米粒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该AuPd纳米粒子的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uPd纳米... 在室温条件下,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稳定剂,以Mg粉作为还原剂,采用一步置换法制备AuPd和Au纳米粒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该AuPd纳米粒子的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uPd纳米粒子呈单分散态且能长时间稳定存在。采用不同摩尔比(3∶1,1∶1或1∶3)的金属离子前驱体AuCl_(4)^(-)和Pd^(2+),均可制备出单分散的AuPd纳米粒子。PVP对AuPd纳米粒子的稳定存在起关键作用。为对比AuPd催化活性,采用上述方法制备了单金属Au纳米粒子,所制备的AuPd以及Au纳米粒子对4-硝基苯酚(4-NP)的还原降解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其催化效率顺序为:Au_(1)Pd_(1)>Au_(3)Pd_(1)>Au_(1)Pd_(3)>Au。Au_(1)Pd_(1)纳米粒子循环使用5次后,其催化活性没有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纳米催化剂 置换反应 aupd纳米粒子 对硝基苯酚的还原
下载PDF
SiO2负载Au-Pd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甲醇选择性氧化合成甲酸甲酯(英文) 被引量:6
19
作者 武建兵 师瑞萍 +5 位作者 秦张峰 刘欢 李志凯 朱华青 赵永祥 王建国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80-790,I0001,共12页
甲醇选择氧化制备甲酸甲酯(MF)是延伸甲醇产业链、开发高附加值下游产品的有效途径之一,负载型Au及Pd催化剂在这一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低温催化性能。为探索实用、高效和易再生的甲醇选择氧化催化剂,同时揭示双金属颗粒中Au和Pd的协同效... 甲醇选择氧化制备甲酸甲酯(MF)是延伸甲醇产业链、开发高附加值下游产品的有效途径之一,负载型Au及Pd催化剂在这一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低温催化性能。为探索实用、高效和易再生的甲醇选择氧化催化剂,同时揭示双金属颗粒中Au和Pd的协同效应及甲醇氧化反应机理,本研究制备了一系列二氧化硅负载的Au-Pd催化剂(Au-Pd/SiO2),详细研究了其对甲醇选择氧化制甲酸甲酯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Au和Pd总负载量为0.6%、且Au/Pd质量比为2时,所制备的Au2-Pd1/SiO2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甲醇氧化催化性能;在130℃下,甲醇转化率达到57.0%,MF选择性为72.7%。多种表征结果显示,Au-Pd双金属纳米颗粒粒径为2-4nm,高度分散于SiO2载体表面,倾向于生成孪晶结构并暴露(111)晶面,这些因素是Au-Pd/SiO2具有优异催化性能的主要原因。通过DRIFTS表征研究,提出了一个可能的MF生成机理:即甲醇首先与处于Au-Pd纳米粒子界面的表面氧作用,生成化学吸附的甲氧基;随后,甲氧基经去质子作用生成吸附的甲醛物种,后者与相邻的甲氧基物种亲核反应,并经β-H消除后得到目标产物M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选择性氧化 甲酸甲酯 二氧化硅 双金属纳米粒子
下载PDF
贵金属固体催化剂的纳米结构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19
20
作者 徐云鹏 田志坚 林励吾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1-338,共8页
综述了贵金属催化剂纳米结构的形成和制备方法 ,以及催化活性与纳米粒子尺寸的关系 .还以负载型双金属催化剂为例 。
关键词 金属 纳米粒子 双金属催化剂 短程有序结构 催化活性 纳米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