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for 3-D Deformation of Crustal Fault Based on Laser and Machine Vision
1
作者 Qingshan Wang Guoying Su +3 位作者 Qingzun Ma Haiquan Yin Zhihang Liu Chuanzhen Lv 《Instrumentation》 2024年第2期44-52,共9页
An automatic monitoring method of the 3-D deformation is presented for crustal fault based on laser and machine vision. The laser source and screen are independently set up in the headwall and footwall, the collimated... An automatic monitoring method of the 3-D deformation is presented for crustal fault based on laser and machine vision. The laser source and screen are independently set up in the headwall and footwall, the collimated laser beam creates a circular spot on the screen, meanwhile, the industrial camera captures the tiny deformation of the crustal fault by monitoring the change of the spot position. This method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cost of equipment and labor, provides daily sampling to ensure high continuity of data. A prototype of the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is developed, and a repeatability test indicates that the error of spot jitter can be minimized by consecutive samples. Meanwhile, the environmental correction model is determined to ensure that environmental changes do not disturb the system. Furthermore, the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has been applied at 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station(KJX02) of China Beishan underground research laboratory, where continuous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s under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crustal fault automatic monitoring laser spot machine vision
下载PDF
GPS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FOR OUTSIDE DEFORMATION OF GEHEYAN DAM ON THE QINGJIANG RIVER
2
作者 XU Shaoquan LIU Jingnan LI Zhenghang LI Zhenhong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2000年第2期58-64,共7页
In this paper,the background of developing GPS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for outside deformation of Geheyan Dam is described concisely.The framework,precision and features of the system are stated in detail.Finally,... In this paper,the background of developing GPS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for outside deformation of Geheyan Dam is described concisely.The framework,precision and features of the system are stated in detail.Finally,the prospective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is intro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DAM deformation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utomatic system
下载PDF
基于AutoMos自动化监测系统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谭伟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20年第2期28-36,共9页
自动化监测技术是推进施工信息化的重点发展方向,利用信息化技术逐步实现工程监测的数据采集分析、信息反馈及实时定位查询,以实现信息化安全施工管理。本文以长沙地铁5号线万家丽广场站为工程背景,首次采用AutoMos自动化监测系统对地... 自动化监测技术是推进施工信息化的重点发展方向,利用信息化技术逐步实现工程监测的数据采集分析、信息反馈及实时定位查询,以实现信息化安全施工管理。本文以长沙地铁5号线万家丽广场站为工程背景,首次采用AutoMos自动化监测系统对地铁车站基坑施工过程进行自动化监测,采集得到了地铁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周边建筑物沉降变形、基坑内高架桥桥墩沉降变形、既有车站立柱沉降变形分析的有效监测数据。主要结论如下:1)基坑开挖时,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曲线在距离基坑中部的位置呈现“弓”型,局部有锯齿状变化趋势;对比传统围护结构的测斜监测,AutoMos自动化监测结果与其所得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变化趋势一致,验证了自动化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2)房屋累计沉降与其到左右隧道中心距离呈线性关系,受到左、右线掘进的影响,房屋监测点累计沉降值在8mm内,符合规范要求;3)受到围护结构内侧变形引起的土体不均匀沉降和固结变形的影响,靠近北部基坑的高架桥墩监测点Q17、Q18累计沉降分别达到-5.79mm、-7.01mm,Q21点累计沉降最大达到-6.35mm;4)靠近北基坑的既有车站立柱沉降监测点LZ4随基坑开挖沉降变形增大,直至负一层底板浇筑后趋于稳定。基于AutoMos自动化监测在监测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其优势和作用,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监测 地铁车站 围护结构变形 房屋沉降 桥墩沉降
下载PDF
AutoMoS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在险情监测中的应用
4
作者 韩华坤 吕颂延 潘瑞平 《广西城镇建设》 2010年第12期88-91,共4页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如何利用AutoMoS自动变形监测系统进行全自动、实时的险情监测。
关键词 automos自动变形监测系统 险情监测 数据分析
下载PDF
小波分析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模型在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常康 邓文彬 +1 位作者 秦德胜 宋乐乐 《北京测绘》 202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为了加强地铁安全保护机制,基于测量机器人智能化、自动化的特点,对某试验区的地铁隧道进行变形监测,选择Trimble S9 HP测量机器人进行数据采集,通过云平台进行数据处理及变形分析,最后利用小波分析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模型对后期形变量... 为了加强地铁安全保护机制,基于测量机器人智能化、自动化的特点,对某试验区的地铁隧道进行变形监测,选择Trimble S9 HP测量机器人进行数据采集,通过云平台进行数据处理及变形分析,最后利用小波分析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模型对后期形变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自动测量机器人的测量精度满足隧道监测要求,完成了地铁隧道变形监测的预设目标,分析隧道结构的变形特征并通过小波分析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模型进行变形预测,所得预测数据精度较高,可以为今后工程建设和地铁维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自动测量机器人 变形监测 小波分析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模型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振动台试验结构位移信息捕捉技术研究
6
作者 常铭宇 申玉生 +3 位作者 张熙 高登 骆阳 王浩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148,158,共11页
针对振动台试验模型箱位移、围岩错动以及隧道衬砌变形监测的需求,将YOLO-V2、改进Canny边缘检测、Hough变换及倾斜矫正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倾斜影像的自动矫正技术,实现了将倾斜影像修正为相机光轴垂直于测点运动平面的图像分析;提... 针对振动台试验模型箱位移、围岩错动以及隧道衬砌变形监测的需求,将YOLO-V2、改进Canny边缘检测、Hough变换及倾斜矫正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倾斜影像的自动矫正技术,实现了将倾斜影像修正为相机光轴垂直于测点运动平面的图像分析;提高了试验数据结果的处理精度,扩大了目标追踪算法在结构位移和变形监测的使用范围。同时通过核相关滤波技术完成对修正后的影像进行追踪,形成一套完整的地震动信号捕捉与监测系统。采用该系统进行了强震作用下穿越断层隧道韧性结构减震抗错性能试验研究,分别对模型箱位移、围岩错动和隧道衬砌变形进行信号识别与捕捉,同时对比分析了高精度拉线式位移计和位移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监测点位设有标记物时,首先对采集结果进行倾斜矫正后追踪,通过监测结果与位移传感器进行对比,两者的2-范数小于0.005;而在无标记物时对结构表面特征物进行追踪,精度达到了97.5%;试验数据证明通过倾斜影像自动矫正技术来完成非对正对标记物时的影像进行追踪具有较高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变形监测 CANNY边缘检测 倾斜影像自动修正 目标追踪
下载PDF
大跨度钢结构与亚克力板结合施工自动化监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贵鑫 《建筑技术》 2024年第19期2357-2361,共5页
随着大跨度钢结构在建筑领域适用性的不断提高,新技术、新工艺的复杂性较高的大跨度钢结构形式日渐递增。某工程采用大跨度钢结构亚克力板复合材料形式对泳池进行安装施工,结构形式更为复杂,安装过程中不同材质结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随着大跨度钢结构在建筑领域适用性的不断提高,新技术、新工艺的复杂性较高的大跨度钢结构形式日渐递增。某工程采用大跨度钢结构亚克力板复合材料形式对泳池进行安装施工,结构形式更为复杂,安装过程中不同材质结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为控制施工过程中变形,更好地提高施工过程监测精度,引入钢结构自动化监测系统开展钢结构施工全过程变形观测,防止因钢结构安装及亚克力的安装引起结构不可逆变形损伤。通过对结构挠度、应力应变、温度等关键变形参数自动化监测,得到全过程数据,准确度更高,深度挖掘了应力应变、温度、挠度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因素。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引入对设计结构运营管理者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有效地掌握了变形情况,确保了施工质量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钢结构 亚克力板 应力应变 变形 自动监测
下载PDF
沅水流域水电站外部变形监测自动化方案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桑兴旭 肖维 杨松林 《价值工程》 2024年第1期15-17,共3页
沅水流域水电站工程安全监测工作存在监测项目多样、测点数量多且分布离散等特点,大多仍采取人工监测为主的方式,不仅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难以满足数据可靠性的要求。文章针对沅水干流6座采取人工测量方式的水电站,选取三板溪水电站和... 沅水流域水电站工程安全监测工作存在监测项目多样、测点数量多且分布离散等特点,大多仍采取人工监测为主的方式,不仅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难以满足数据可靠性的要求。文章针对沅水干流6座采取人工测量方式的水电站,选取三板溪水电站和挂治水电站提出两种典型外部变形监测自动化方案,旨在为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在水利水电和其他行业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沅水流域 大坝安全监测 外部变形 自动化系统
下载PDF
基于GNSS的边坡自动化监测系统应用研究
9
作者 李志聪 郦青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8期152-154,158,共4页
高速公路高边坡普遍具有较高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失稳则会影响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本文通过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云解算、可视化等新型技术方法进行充分融合,构建基于GNSS的高边坡自动化监测系统,对某山区高速公路边坡位移变形进行实... 高速公路高边坡普遍具有较高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失稳则会影响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本文通过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云解算、可视化等新型技术方法进行充分融合,构建基于GNSS的高边坡自动化监测系统,对某山区高速公路边坡位移变形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同时利用伺服全站仪对GNSS自动化监测成果进行检校,对比发现高边坡GNSS自动化监测系统在平面位移监测方面精度较高,垂直方向监测精度略低,但仍旧能满足边坡工程长期监测需求。相较于人工监测,高边坡GNSS自动化监测系统能够全天候实时动态获取边坡位移变形信息,利用高频次监测数据直观地展示边坡位移变形特征,同时可对边坡变形趋势进行预测,为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公路边坡 位移变形 自动化监测系统
下载PDF
基于RTU的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10
作者 王晓磐 席海鹏 +1 位作者 张廷雷 代文晨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7期152-154,共3页
文章针对传统测量机器人自动化监测系统存在的低实时性、无实时检核和数据易丢失等问题,引入物联网技术,以远程测控终端(RTU)作为数据采集、检核、预处理和无线网络发送的控制终端,手机App通过蓝牙与RTU进行现场交互,云平台通过无线网络... 文章针对传统测量机器人自动化监测系统存在的低实时性、无实时检核和数据易丢失等问题,引入物联网技术,以远程测控终端(RTU)作为数据采集、检核、预处理和无线网络发送的控制终端,手机App通过蓝牙与RTU进行现场交互,云平台通过无线网络与RTU进行交互,云平台对数据进行实时后处理平差计算,远程查询和下载监测结果,并在项目中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监测系统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前提下,能满足涉铁工程建设对铁路运营期变形监测的高频次、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测控终端 自动化监测系统 涉铁工程 自动化变形监测 测量机器人 云平台
下载PDF
谷幅变形监测技术发展综述
11
作者 周绿 刘书明 +2 位作者 张凯 姜丙波 游晨宇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10期50-54,共5页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国内外谷幅变形监测技术及发展趋势,对谷幅的概念、监测技术、国内外发展应用状况、自动化监测研究等进行了总结。结合当前谷幅变形监测技术发展和研究情况、存在的不足、新技术应用的优缺点,分析了目前谷幅监测在气象...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国内外谷幅变形监测技术及发展趋势,对谷幅的概念、监测技术、国内外发展应用状况、自动化监测研究等进行了总结。结合当前谷幅变形监测技术发展和研究情况、存在的不足、新技术应用的优缺点,分析了目前谷幅监测在气象改正、数据处理、资源投入、仪器检定、自动化系统维护等方面的问题;根据谷幅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研究及应用情况,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谷幅自动化监测应用日益广泛,研究人员可从谷幅气象改正模型、谷幅与其他位移监测手段的集成、激光测距仪的升级改造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幅变形 位移监测 监测技术 气象改正模型 自动化监测
下载PDF
北斗自动化监测系统在铁路桥梁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12
作者 房兴博 邓清军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4年第17期88-90,共3页
针对在铁路桥梁形变监测过程中人工水准测量方法易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的问题,开发了一套基于北斗的自动化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控制软件和集成硬件组成。根据铁路桥的现场情况安装传感器,并采用GNSS动态差分技术处理传感器数据,接收到的原... 针对在铁路桥梁形变监测过程中人工水准测量方法易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的问题,开发了一套基于北斗的自动化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控制软件和集成硬件组成。根据铁路桥的现场情况安装传感器,并采用GNSS动态差分技术处理传感器数据,接收到的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数据实时存储在集群服务器的MySQL数据库中,同时通过内网进行传输。通过网页端软件,可以浏览铁路桥的二维地图、实时监测数据变化情况,并实现监测预警功能。该系统解决了传统监测方法受天气和人员因素影响的问题,提高了监测的时效性,对铁路桥梁的调度与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形变监测 北斗自动化监测系统
下载PDF
基于人工与自动化监测技术融合的隧道施工期变形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
13
作者 段飞 《建筑与装饰》 2024年第18期139-141,共3页
隧道施工期的变形监测与预警对于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与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拱北隧道为例,探讨了基于人工与自动化监测技术融合的隧道施工期变形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与研究。首先对隧道施工期变形监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其次介绍... 隧道施工期的变形监测与预警对于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与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拱北隧道为例,探讨了基于人工与自动化监测技术融合的隧道施工期变形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与研究。首先对隧道施工期变形监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其次介绍了拱北隧道工程的概况并对施工期变形情况进行分析,阐述了监测需求,最后设计了基于人工与自动化监测技术融合的隧道施工期变形监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施工期 变形监测 预警系统 人工监测技术 自动化监测技术
下载PDF
盾构隧道近距连续下穿铁路桥梁变形控制研究
14
作者 许建营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7期68-70,共3页
盾构隧道施工下穿既有桥梁基础,势必引起既有桥梁基础沉降、位移。文章基于盾构隧道连续多次下穿铁路线桥梁基础工程实例,分析了盾构穿越过程中桥梁变形情况、风险辨识及控制标准,主要采取优化盾构隧道线型设计、提高盾构自身控制、落... 盾构隧道施工下穿既有桥梁基础,势必引起既有桥梁基础沉降、位移。文章基于盾构隧道连续多次下穿铁路线桥梁基础工程实例,分析了盾构穿越过程中桥梁变形情况、风险辨识及控制标准,主要采取优化盾构隧道线型设计、提高盾构自身控制、落实地面控制措施、落实工后控制措施四个措施减少施工影响,降低施工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盾构隧道下穿铁路质量控制措施。结果表明,施工过程桥梁桩基最大沉降值为1.263 mm,最大位移值为0.198 mm,沉降、位移监测结果均满足限值要求,保证了盾构施工过程既有铁路线运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铁路桥梁 变形预测 自动监测技术
下载PDF
新建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线变形控制
15
作者 陈奎 赵晓东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0期1-3,共3页
新建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线路时,采取合适的沉降控制措施尤为重要,文章以济南地铁某新建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地铁线路工程为背景,通过对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并结合监测数据和盾构施工参数,探讨新建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地下线路的施... 新建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线路时,采取合适的沉降控制措施尤为重要,文章以济南地铁某新建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地铁线路工程为背景,通过对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并结合监测数据和盾构施工参数,探讨新建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地下线路的施工注意事项,验证隧道沉降控制措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既有地铁线 盾构施工 变形控制 自动化监测
下载PDF
基于微服务的地铁隧道多源异构传感器自动化监控系统建设与实践
16
作者 张姗姗 李家平 张明 《城市勘测》 2024年第3期59-63,共5页
针对地铁隧道监控系统存在的架构臃肿、灵活度低,传感器集成难,大吞吐数据传输延迟大,缺乏数据处理算法与信息挖掘模型问题,提出基于微服务、5G、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法,建立了地铁隧道的多源异构传感器自动化监控系统。系统基于灵活、易... 针对地铁隧道监控系统存在的架构臃肿、灵活度低,传感器集成难,大吞吐数据传输延迟大,缺乏数据处理算法与信息挖掘模型问题,提出基于微服务、5G、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法,建立了地铁隧道的多源异构传感器自动化监控系统。系统基于灵活、易扩展的架构实现,能够快速对多源异构传感器进行集成。同时,系统实现了监控视频等大吞吐数据的在线传输与存储,以及高通量实时监测数据的高级解算与信息挖掘,为全面、精准地监控地铁隧道结构变形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微服务 多源异构传感器 自动化变形监控系统
下载PDF
基于GPS的高边坡形变监测方法 被引量:32
17
作者 何秀凤 桑文刚 贾东振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6-750,共5页
针对大坝、矿山等大型工程在开挖过程中形成的高危边坡的形变监测,提出GPS一机多天线方法,建立了远程自动化边坡形变监测系统。详细分析了GPS/GPRS无线数据传输和微型低噪声放大器开发等关键技术。该系统已应用到小湾水电站的高边坡... 针对大坝、矿山等大型工程在开挖过程中形成的高危边坡的形变监测,提出GPS一机多天线方法,建立了远程自动化边坡形变监测系统。详细分析了GPS/GPRS无线数据传输和微型低噪声放大器开发等关键技术。该系统已应用到小湾水电站的高边坡形变监测。一年多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水平方向定位精度达2—3mm,垂直方向定位精度达5-6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形变监测 多天线 远程自动监测系统 高边坡
下载PDF
顶板浅部裂隙通道演化规律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30
18
作者 刘洪涛 马念杰 +2 位作者 李季 张卫伟 张世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51-1455,共5页
为得出顶板裂隙通道的演化过程和空间分布特征,以岩体力学和煤岩全应力-应变过程中瓦斯流动变化规律为理论基础,采用深部位移自动监测仪和裂隙通道巡回摄录仪,进行理论分析和现场测试研究,得出了瓦斯裂隙通道形成判据和分布特征。结果表... 为得出顶板裂隙通道的演化过程和空间分布特征,以岩体力学和煤岩全应力-应变过程中瓦斯流动变化规律为理论基础,采用深部位移自动监测仪和裂隙通道巡回摄录仪,进行理论分析和现场测试研究,得出了瓦斯裂隙通道形成判据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煤岩分层成为瓦斯裂隙通道边界需要满足其变形小于下分层或大于上分层,同时其稳定跨距大于顶板悬露距离,据此判别出试验矿区顶板浅部主干裂隙通道位于顶板上方1.5,5.0 m处;随工作面推进,顶板裂隙通道经历原生裂隙通道主导阶段、裂隙通道产生、扩张、成熟和闭合阶段的演化过程,重新压实区至工作面前方原岩应力区距离与工作面日推进速度的比值为裂隙通道的演化周期,试验矿区演化周期为11~1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通道 演化规律 分布特征 自动监测仪 巡回摄录仪 变形判据
下载PDF
地铁保护区变形自动化监测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徐春明 汪春桃 +2 位作者 孙泽信 刘亚楼 赵为民 《工程勘察》 2014年第12期70-74,共5页
结合某地铁保护区隧道结构变形安全监测实例,论述了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在地铁保护区隧道结构变形监测中的应用,通过该系统实现了运营期隧道结构多指标变形信息获取的全天候、实时化、自动化,并结合人工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结合某地铁保护区隧道结构变形安全监测实例,论述了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在地铁保护区隧道结构变形监测中的应用,通过该系统实现了运营期隧道结构多指标变形信息获取的全天候、实时化、自动化,并结合人工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所获数据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满足地铁保护区监测多指标自动化监测需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 地铁保护区 变形监测
下载PDF
基坑群开挖对邻近既有地铁隧道影响的自动化监测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曹权 李清明 +1 位作者 项伟 贾海梁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552-556,共5页
城市中基坑群的开挖必然改变周围土体的应力状态,从而造成临近既有地铁隧道的变形和位移,最终对地铁正常运营产生严重影响。鉴于这种影响的复杂性,采用自动化技术实时监测地铁隧道的变形就显得非常重要。利用三维数值法模拟基坑群开挖... 城市中基坑群的开挖必然改变周围土体的应力状态,从而造成临近既有地铁隧道的变形和位移,最终对地铁正常运营产生严重影响。鉴于这种影响的复杂性,采用自动化技术实时监测地铁隧道的变形就显得非常重要。利用三维数值法模拟基坑群开挖对临近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定性的分析其变形规律;在此基础上,对自动化监测系统在地铁隧道监测方面的系统构成、监测原则、监测范围、测点布置、监测精度和监测效果等方面进行介绍。三维数值分析和自动化监测的结合为合理制定基坑群开挖对临近既有地铁隧道的保护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群开挖 地铁隧道 变形 三维数值分析 自动化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