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道观之”与“知鱼之乐”:庄子知论及其现代教育意蕴
1
作者 孙波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4-83,共10页
《庄子·秋水》篇中的“以道观之”与“知鱼之乐”,是庄子关于何谓知及何以获知这一教育核心议题的表达和阐发。真知建基于“道”而非“物”,这种知识论意味着一种整体性的认识路径。真知及真知的习得,生发于个体对人事、物理的身... 《庄子·秋水》篇中的“以道观之”与“知鱼之乐”,是庄子关于何谓知及何以获知这一教育核心议题的表达和阐发。真知建基于“道”而非“物”,这种知识论意味着一种整体性的认识路径。真知及真知的习得,生发于个体对人事、物理的身心体悟亦即身亲躬行中。其中内蕴着在知识的分合间寻求平衡,在躬行践履中创获智识,在身心一如中成就完整人格等教育观念,是当代教育学人需要不断回眸并领悟的教育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秋水》 真知 体知 教育智慧
下载PDF
吉林省水稻秸秆秋耙浆还田技术分析及应用
2
作者 司勇林 赫兵 +7 位作者 沐禹廷 李永智 孙宇航 鲁博远 陈勃宇 宗林鑫 付连朔 李超 《北方水稻》 CAS 2024年第4期48-51,共4页
水稻秸秆秋耙浆还田技术是一项在秋季水稻收获后将其秸秆粉碎、散布于田间并在耕层冻结前泡田后进行搅浆混埋还田的技术。该项技术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节省除草剂和人工费用,在抑制病虫害等方面也有积... 水稻秸秆秋耙浆还田技术是一项在秋季水稻收获后将其秸秆粉碎、散布于田间并在耕层冻结前泡田后进行搅浆混埋还田的技术。该项技术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节省除草剂和人工费用,在抑制病虫害等方面也有积极影响;同时,可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有助于资源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激励、加强宣传与合作等方式都有利于该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在技术实施过程中,可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对该项技术进行完善,进一步提高技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水稻秸秆秋耙浆还田 技术优势 效益分析
下载PDF
Analysis of Cu,Co,V and Zn in Coastal Waters of the East China Sea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 被引量:1
3
作者 YANG Rujun NING Yutong +2 位作者 ZHANG Aibin LI Yan SU Ha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6年第5期825-834,共10页
In this study, a simple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race metals(Cu, V, Co, Zn) in coastal seawater using the Mg(OH)2 coprecipit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 wa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a simple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race metals(Cu, V, Co, Zn) in coastal seawater using the Mg(OH)2 coprecipit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 was developed. This multi-element method enables the simultaneous extraction of four metals, particularly Co and V. The recoveries of Cu, Co, V and Zn after Mg(OH)2 coprecipitation were 73%, 96%, 94% and 92%, which means that our procedure was well-suit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se four trace metals. The detection limits were 3.81, 0.18, 6.09 and 1.91 nmol L-1, respectively. Then, applying this method to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hese four metals in coastal water samples from the East China Sea reveal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Cu, Zn, Co and V were higher in bottom waters compared to water at other depths, and higher concentrations were generally observed at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Additionally, example vertical profiles of dissolved trace metal concentrations for the East China Sea in spring and autumn are compared.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Zn had the greatest seasonal variation followed by Cu, V and Co. For Zn and Co, the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during spring than during autumn. For Cu and V,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concentrations was oppo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ultaneous dissolved inductively seasonal autumn seawater greatest ammonium waters hydroxide
下载PDF
Contrasting Impacts of Three Types of ENSO Event on Boreal Autumn Rainfall over Southwest China
4
作者 Jiajie Hu Wei Wang Yining Tan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1年第10期14-27,共14页
The autumn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west China i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Using observed monthly station rainfall data and HadISST and NCEP/NCAR analysis data, the impacts of three types of ... The autumn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west China i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Using observed monthly station rainfall data and HadISST and NCEP/NCAR analysis data, the impacts of three types of El Ni<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241</span>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events on the boreal autumn rainfall over southwest China were determined. Over southwest China, autumn rainfall constitutes > 20% of the total annual rainfall and a marked decline in autumn rainfall commenced around 1990. During La Ni<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241</span></span>a events, there is surplus (deficit) over the middle (northwest and southeast) of southwest China. In cnetral Pacific (CP) El Ni<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241</span>o events, the autumn rainfall anomaly shows a deficiency over China. The large-scal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ies in the three ENSO categories also exhibit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During CP El Ni<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241</span></span>o autumns, the pressure anomaly over the North Pacific Ocean displays a “<img src="Edit_8b97423a-3df3-4458-ad74-b4f2006dd708.png" alt="" />” structure, with a high-pressure anomaly over the Asian continent. An anomalous cyclone appears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WNP). In EP El Ni<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241</span></span>o autumns, the pressure anomaly over the North Pacific Ocean has a “<img src="Edit_3a7520ca-bfdd-4f81-a35c-4118a4616a5a.png" alt="" />” structure, with a low-pressure anomaly over the Asian continent. An anomalous anticyclone appears over the WNP and the 500-hPa anomalies are opposite to those of CP El Ni<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241</span></span></span>o events. During La Ni<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241</span></span>a autum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irculation present<span style="font-family:;" "="">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e opposite structure to those of CP El Ni<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241</span></span></span>o events. This work is of certain significance for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of</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the impacts of ENSO on the autumn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west China.</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autumn Rainfall Integrated water Vapor Transport Southwest China
下载PDF
海藻复合物水溶肥对苹果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于会丽 谢宁 +2 位作者 徐国益 邵微 司鹏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42,共6页
以苹果品种‘长富2号’为试材,在苹果生长前期施入不同用量的海藻复合物水溶肥,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用量的海藻复合物水溶肥对苹果单果质量、秋梢长度、果实品质和色泽的影响,以期为苹果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海... 以苹果品种‘长富2号’为试材,在苹果生长前期施入不同用量的海藻复合物水溶肥,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用量的海藻复合物水溶肥对苹果单果质量、秋梢长度、果实品质和色泽的影响,以期为苹果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海藻复合物水溶肥处理较CK能显著增加秋梢长度,其中,HT6处理的秋梢长度最长,较CK显著增加28.56%,且同一时期施肥条件下,高用量海藻复合物水溶肥处理(T2、T4、T6)的秋梢长度均高于其低用量海藻复合物水溶肥处理(T1、T3、T5);同时,海藻复合物水溶肥处理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提高了固酸比,其中,HT6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较CK显著降低40.74%,固酸比显著增加70.86%;在果实色泽方面,HT6处理的果实亮度和色泽饱和度均优于其它处理,且HT6处理色泽饱和度显著高于CK;主成分分析表明,HT6处理综合得分最高,排名第一。综上所述,HT6处理对促进秋梢增长、提高果实品质和色泽的综合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海藻复合物水溶肥 秋梢长度 果实品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西南地区秋冬雾日年际与年代际变化的对比研究
6
作者 张颖 刘鹏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3-355,共13页
利用1958~2007年503个中国地面观测站点的雾日数资料,分析了全国秋冬雾日数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在秋冬发生雾日频率较高,达到了18 d以上,是中国东部地区同期雾日数的2倍以上。西南地区秋冬雾日存在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尺度气... 利用1958~2007年503个中国地面观测站点的雾日数资料,分析了全国秋冬雾日数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在秋冬发生雾日频率较高,达到了18 d以上,是中国东部地区同期雾日数的2倍以上。西南地区秋冬雾日存在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尺度气候变率。在两个时间尺度上,发生雾日的气象条件存在显著差异。在年际尺度上,西南地区中高层北风异常较为显著,因而将北方的冷空气带到西南地区,使得西南地区中高层出现了显著的冷空气异常。由于该地区处于雨带的北侧,存在一定的温湿空气,上空伴随着异常下沉运动,将高层的冷空气带到低层,而此时低层大气的温度、湿度异常偏高,冷暖空气汇合,容易过饱和,所以雾日偏多。在年代际尺度上,西南地区低层异常北风相比于年际尺度更为显著,因而低层北方冷空气的南下,使西南地区出现显著的降温降湿,但是温度下降速率快于湿度下降速率,所以温度露点差为负,空气容易达到饱和,伴随大气较为稳定,导致雾日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秋冬雾日 年际 年代际 水汽条件
下载PDF
局部秋浇条件下冻融期“秋浇-春灌”农田土壤水盐归趋研究
7
作者 范理权 史海滨 +4 位作者 闫建文 李仙岳 窦旭 祁茜 李慧祥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0-97,113,共9页
【目的】探究河套灌区局部秋浇条件下秋浇和非秋浇(翌年春灌)农田冻融期土壤水盐迁移规律。【方法】基于野外采样观测与室内试验分析,研究了秋浇与非秋浇(翌年春灌)条件下农田冻融期土壤温度变化特征、土壤剖面水分和盐分的变化特征。... 【目的】探究河套灌区局部秋浇条件下秋浇和非秋浇(翌年春灌)农田冻融期土壤水盐迁移规律。【方法】基于野外采样观测与室内试验分析,研究了秋浇与非秋浇(翌年春灌)条件下农田冻融期土壤温度变化特征、土壤剖面水分和盐分的变化特征。【结果】在局部秋浇后1周内,秋浇农田表层至深层温度降幅逐渐变大,而春灌农田表层至深层温度降幅逐渐变小。在冻结过程中,秋浇农田0~60 cm土层温度降至0℃相比春灌农田早30 d,在消融过程中,秋浇农田0~60 cm土层温度升至0℃相比春灌农田晚10 d。秋浇后和冻结期是秋浇农田脱盐的关键时期,0~100 cm土层脱盐47.38%;而春灌农田在冻结、消融阶段分别积盐35.68%、16.87%。在整个冻融期内,秋浇和春灌农田各土层的盐分净通量均为负值,但秋浇农田盐分净通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春灌农田盐分净通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结论】秋浇和春灌农田之间存在水位差,为水盐迁移提供了驱动力;冻结过程中各土层温度降至0℃以下和消融过程中各土层温度升至0℃以上存在时间差,导致春灌农田在翌年春灌前呈积盐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秋浇 春灌 冻融期 水盐迁移
下载PDF
水稻秸秆秋季水耙浆还田对土壤及水稻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赫兵 李超 +6 位作者 严永峰 刘月月 赫靖淇 于天华 王帅 陈殿元 严光彬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71,共6页
以吉宏9和吉农大853为供试品种,研究了不同还田方式对水稻秸秆腐解情况、土壤性状、杂草发生情况及水稻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秋季水耙浆还田处理的CH4排放总量约为秸秆春季还田处理的1/2,秸秆失重率相比春季还田处理提高7.1%,... 以吉宏9和吉农大853为供试品种,研究了不同还田方式对水稻秸秆腐解情况、土壤性状、杂草发生情况及水稻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秋季水耙浆还田处理的CH4排放总量约为秸秆春季还田处理的1/2,秸秆失重率相比春季还田处理提高7.1%,秸秆断裂拉力为春季还田处理的83.8%。连续2年秸秆秋季水耙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6.1 g/kg,有效磷含量也有显著提升,相比秸秆春季还田处理,地力培肥效果更加明显。相比秸秆不还田处理,秸秆秋季还田处理插秧后大田的禾本科杂草株数明显减少,水稻产量提高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秋季水耙浆秸秆还田 秸秆腐解 土壤性状 杂草防控 产量
下载PDF
浙江金华秋季异常降水的水汽输送特征
9
作者 潘温琪 王天阳 李凤全 《科技通报》 2023年第2期13-22,共10页
为了填补金华乃至浙江秋季降水研究空白,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1971—2020年秋季实测降水资料,结合水汽通量及散度场,并基于拉格朗日法的轨迹模式HYSPLIT-4,对金华市50年来秋季异常降水年不同高度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填补金华乃至浙江秋季降水研究空白,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1971—2020年秋季实测降水资料,结合水汽通量及散度场,并基于拉格朗日法的轨迹模式HYSPLIT-4,对金华市50年来秋季异常降水年不同高度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金华秋季降水的水汽通道主要有4条,欧亚非大陆的陆上通道、西太平洋通道、孟加拉湾-南海通道以及局地水汽通道。(2)金华秋季降水的水汽输送在不同高度存在差异,典型旱年中低层以局地水汽输送为主,高层以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为主;影响典型涝年的水汽输送在中低层上源自西太平洋,高层源自孟加拉湾-南海。(3)西太平洋和孟加拉湾-南海是导致金华秋季降水异常的关键水汽源区,其中典型涝年西太平洋的水汽贡献率较旱年增强12.36%,孟加拉湾-南海增强15.79%,并且异常水汽主要以西南气流的形式输入金华影响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降水异常 典型旱涝年 水汽输送 水汽贡献率 HYSPLIT模式
下载PDF
德彪西钢琴音乐与中国近现代钢琴作品对比研究——以《水中倒影》《平湖秋月》为例
10
作者 高苗苗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31-134,共4页
德彪西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创始人,敢于大胆尝试各种乐风,使印象派特有的织体表达、音响效果及音乐形式得以充分展示,形成了音乐层面个性鲜明的美学观念。德彪西吸取了东方音乐因素,中国的音乐形式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创作的音乐内容... 德彪西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创始人,敢于大胆尝试各种乐风,使印象派特有的织体表达、音响效果及音乐形式得以充分展示,形成了音乐层面个性鲜明的美学观念。德彪西吸取了东方音乐因素,中国的音乐形式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创作的音乐内容总与东方音乐相似。其钢琴曲《水中倒影》与《平湖秋月》这首中国作品关联性较强,大有异曲同工之感。《水中倒影》与《平湖秋月》在音乐创作理念、方式、技法、旋律构成等方面类似,但二者写意意境有所不同,技法也有所差异,但不能否认文化交流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湖秋月》 《水中倒影》 近代钢琴曲 印象派 德彪西
下载PDF
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对半干旱区春玉米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哲 孙占祥 +4 位作者 张燕卿 郑家明 郝卫平 冯晨 司鹏飞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4-665,共12页
2013-2015年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设置秸秆还田(S)和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AM+S)两个春玉米种植处理,其中秸秆还田仅在2013年秋季进行,以裸地种植春玉米为对照(CK)。采用Ec H2O土壤水温数据采集器实时观测不同... 2013-2015年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设置秸秆还田(S)和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AM+S)两个春玉米种植处理,其中秸秆还田仅在2013年秋季进行,以裸地种植春玉米为对照(CK)。采用Ec H2O土壤水温数据采集器实时观测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和温度动态,结合玉米生长特性,研究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对春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M+S处理极显著增加了0-50cm土层的地积温和土壤体积含水量,增加了春玉米的耗水量,2014年和2015年春玉米播前1m土层分别较CK多贮水83.92mm和92.68mm。但2014年各处理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AM+S处理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CK和S处理;而在2015年,AM+S处理显著促进了玉米干物质积累,增加春玉米产量,春玉米产量和降水利用效率分别达到13560kg·hm-2、58.52kg·hm-2·mm-1,较CK和S处理分别同时提高97.96%和62.83%,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达到47.09kg·hm-2·mm-1,较CK和S处理处理分别提高90.34%和65.58%。本研究表明,在雨养农田较干旱的年份,采用秸秆一次性还田结合秋季覆膜技术,是解决半干旱区秸秆过剩,提高半干旱地区春玉米翌年产量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较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秋季覆膜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生物量
下载PDF
山东省春秋季暴雨天气的环流特征和形成机制初探 被引量:36
12
作者 杨晓霞 万丰 +2 位作者 刘还珠 薛德强 华岩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3-191,共9页
对山东省春秋季暴雨的气候特征和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制作了春秋季暴雨的平均环流形势图。分析了2003年春秋季两次大范围暴雨的环流特征和影响系统及暴雨期间大气的热力特征和水汽输送特征,应用k-螺旋度和倾斜涡度发展理论,分析了暴雨... 对山东省春秋季暴雨的气候特征和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制作了春秋季暴雨的平均环流形势图。分析了2003年春秋季两次大范围暴雨的环流特征和影响系统及暴雨期间大气的热力特征和水汽输送特征,应用k-螺旋度和倾斜涡度发展理论,分析了暴雨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4月暴雨均受气旋影响,10月暴雨以冷锋影响居多。2003年4月17—18日为气旋暴雨,10月10—12日为切变线冷锋暴雨。两次暴雨前都有低空偏南风急流向暴雨区输送水汽,大气强烈增温增湿,对流不稳定度增大,湿斜压性增强。强冷锋南下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暴雨。暴雨期间低层正k-螺旋度猛烈发展。暴雨前期中低层MPV1<0且MPV2>0,冷锋影响期间MPV1>0且MPV2<0,都有利于倾斜涡度发展,增强了上升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季暴雨 水汽输送 低层k-螺旋度 倾斜涡度发展
下载PDF
水汽输送异常对2009年秋、冬季云南降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3
13
作者 张万诚 万云霞 +1 位作者 任菊章 符睿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34-1542,共9页
利用云南122个测站1961-2009年秋季(9~11月)、冬季(12月~次年2月)降水量和同期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计算了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和水汽通量,并对云南区域秋、冬季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出秋、冬季异常降水与可降水量、水汽... 利用云南122个测站1961-2009年秋季(9~11月)、冬季(12月~次年2月)降水量和同期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计算了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和水汽通量,并对云南区域秋、冬季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出秋、冬季异常降水与可降水量、水汽通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秋、冬季云南可降水量从滇西北向南增加,呈"U"形分布,秋季可降水量为10~32.5kg.m-2,冬季为5~20kg.m-2。秋、冬季云南降水的多(少)与其上空的水汽含量多(少)有关。云南秋季降水的水汽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下称孟湾)、南海及西太平洋。冬季主要是中纬度的西风水汽输送。秋季降水和整层水汽通量具有"气旋式-反气旋式"相关矢量场分布。秋季旱涝主要与孟湾、中南半岛至云南的南风水汽通量输送异常有关,还与低纬度西风强弱及位置有关。当对流层中低层孟湾附近的季风低压较强时,孟湾、中南半岛及云南的南风水汽通量亦较强,云南秋季易出现洪涝,反之则出现干旱。冬季降水异常与中南半岛的整层水汽通量相关矢量有关。2009年秋季云南降水特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流层中低层高原南部、孟湾、中南半岛及云南受强反气旋环流控制,云南为经向异常负距平水汽通量,没有充足的水汽输送,使云南上空大气含水量较常年同期异常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地区 大气可降水量 秋、冬季降水 水汽输送
下载PDF
水氮调控对休耕期土壤养分迁移及翌年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美荣 史海滨 +3 位作者 闫建文 李仙岳 窦旭 丁宗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6-154,共9页
为研究河套灌区盐碱农田不同施氮量在冻融作用后对翌年春播前土壤肥力的影响效应,结合翌年土壤肥力状况确定当地适宜的施氮量。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共设置4个施氮水平(高氮N_3:325 kg/hm^2;中氮N_2:225 kg/hm^2;低氮N_1:125 kg/hm^2;不... 为研究河套灌区盐碱农田不同施氮量在冻融作用后对翌年春播前土壤肥力的影响效应,结合翌年土壤肥力状况确定当地适宜的施氮量。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共设置4个施氮水平(高氮N_3:325 kg/hm^2;中氮N_2:225 kg/hm^2;低氮N_1:125 kg/hm^2;不施氮N_0)研究冻融期内水盐时空分布、全氮、碱解氮以及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翌年春播前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秋浇后,土壤含水率显著高于秋浇前,表层土壤含水率增加,开始冻结时,水分向表层积聚,随着温度降低水分自表层向深层冻结,各处理灌溉水平相同,不同施氮处理之间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不显著,土壤墒情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秋收后耕层土壤含盐率随生育期内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越大土壤含盐率递增。秋浇后大量盐分被淋洗,融化后盐分受到融冻水的下渗和蒸发的共同作用,使得各处理表层含盐率为N_0(0.14%)<N_1(0.17%)<N_2(0.19%)<N_3(0.45%),高氮处理发生土壤次生盐碱化;(2)冻融期内土壤养分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0—20 cm),土壤中的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在冻融期内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最大值出现在最大冻深期,说明冻结作用有助于全氮、碱解氮以及有机质的累积;(3)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翌年春播前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在PC1和PC2上有机质、有机碳以及全磷有较高的因子负荷,对土壤肥力的贡献率较高。从综合得分情况来看(N_3<N_0<N_1<N_2),高氮处理的土壤肥力低下,中氮处理综合得分最高,土壤肥力情况最佳,根据综合分析推荐该地区玉米生育期内施氮肥量为225 kg/hm^2(基肥20%、拔节期40%和抽雄期40%)左右,有利于翌年春播前土壤培肥,使农业得以持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浇 冻融作用 不同施氮量 肥力水平 主成份分析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灌区秋浇对不同类型农田土壤盐分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冯兆忠 王效科 +3 位作者 冯宗炜 曹海燕 曹冲 张艺强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34,共4页
秋浇是河套灌区传统的秋后淋盐、春季保墒的一种特殊灌溉制度 ,秋浇对不同类型农田盐分损失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 ,秋浇前白菜地土壤含水率最高 ,向日葵地最低 ,秋浇后 5种农田土壤含水率均较高 ,且彼此间无显著性差异。秋浇后不同土壤剖... 秋浇是河套灌区传统的秋后淋盐、春季保墒的一种特殊灌溉制度 ,秋浇对不同类型农田盐分损失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 ,秋浇前白菜地土壤含水率最高 ,向日葵地最低 ,秋浇后 5种农田土壤含水率均较高 ,且彼此间无显著性差异。秋浇后不同土壤剖面盐分的损失量按照表层 (0~ 40cm)、中层 (40~ 80cm)、深层 (80~ 1 2 0cm)依次递减(向日葵地除外 )。不同农田的盐分淋失量按照白菜地、向日葵地、玉米地、小麦 -玉米地、小麦地依次递减。非生长季灌溉下 ,农田土壤 0~ 1 0 0cm土层中盐分的淋失量与土壤储水量的增加量 (灌溉前土壤含水率 <2 50 g·kg- 1 ,r =0 .990 2 )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浇 水盐运移 淋失量 农田类型 河套灌区
下载PDF
珠江口南沙海域秋季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26
16
作者 袁梦 汤勇 +3 位作者 徐姗楠 陈作志 杨玉滔 江艳娥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25,共8页
根据2015年11月珠江口南沙海域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秋季渔业资源群落组成、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共出现渔业生物40种,以鱼类和甲壳类为主。其中,底层鱼类21种,中上层鱼类3种,甲壳... 根据2015年11月珠江口南沙海域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秋季渔业资源群落组成、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共出现渔业生物40种,以鱼类和甲壳类为主。其中,底层鱼类21种,中上层鱼类3种,甲壳类16种。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可用来度量物种的生态优势度,秋季优势种类有亨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ungerfordi)和锐齿(Charybdis acuta)2种(IRI≥1 000)。该区域内各站位质量渔获率为0.63~11.15 kg·h^(-1),平均为4.23 kg·h^(-1);尾数渔获率为84~885尾·h^(-1),平均为433尾·h^(-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2.07,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1.64,Peilou均匀度指数(J')为0.59。分析表明,该海域渔获物以小型经济甲壳动物和经济幼鱼为主,渔获个体偏小,总体上多样性空间差异不大。与该区域2002年同月份的调查数据相比,目前渔获物多样性下降明显,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秋季 珠江口南沙海域
下载PDF
秋行夏令:2021年10月初北方致灾性持续暴雨及水汽极端性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车少静 李想 +1 位作者 丁婷 高辉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5-834,共10页
2021年10月3—6日,我国北方地区经历了历史罕见的持续性极端强降水过程,暴雨中心稳定维持在陕西中部、山西、京津冀、辽宁等地南部和山东北部,给上述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基于台站观测降水、NCEP/NCAR和ERA5再分... 2021年10月3—6日,我国北方地区经历了历史罕见的持续性极端强降水过程,暴雨中心稳定维持在陕西中部、山西、京津冀、辽宁等地南部和山东北部,给上述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基于台站观测降水、NCEP/NCAR和ERA5再分析资料诊断了本次降水过程的极端性。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无论是降水强度、持续时长还是经向水汽输送均表现出典型北方夏季暴雨和大气环流配置特征。上述五省二市区域平均的过程累计雨量强度远远超过秋季其他暴雨个例,即使在夏季也位列第二。本次过程的极端性与强降水中心稳定在上述地区密切相关。上述五省二市区域平均降水连续4日均超过15 mm,这在秋季历史上从未出现过。除过程的极端性强外,9月山西等地降水异常偏多对10月初秋涝也起到了叠加作用。本次秋涝对应的大气环流呈现出典型的北方夏季主雨季环流型,表现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偏西偏北,副高西侧的经向水汽输送异常强盛,同时10月4—6日北方地区发生一次强冷空气过程,冷暖气流交汇在上述地区。水汽收支计算表明,本次过程的经向水汽输送强度为秋季历史之最,甚至超过了盛夏时期北方大部分暴雨过程水汽输送强度。上述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在仲秋时节亦可产生有利于北方极端持续暴雨的环流形势和水汽输送,并导致秋涝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暴雨 秋涝 水汽输送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东亚地区秋季水汽输送特征及水汽源地分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周长艳 李跃清 +1 位作者 李薇 陈隆勋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0-385,共6页
用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秋季东亚地区大尺度水汽输送演变的气候特征以及主要水汽源地,结果表明:秋季各个月东亚大陆的主要水汽来源地并不相同,9月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10~11月主要来源于... 用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秋季东亚地区大尺度水汽输送演变的气候特征以及主要水汽源地,结果表明:秋季各个月东亚大陆的主要水汽来源地并不相同,9月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10~11月主要来源于南海、西太平洋地区。从夏季型到冬季型水汽输送的转换特征表现为:来自南半球的越赤道输送的显著减弱、消失直至转向,东亚南支偏西风水汽输送的逐渐建立,赤道太平洋地区的偏东风水汽输送的加强西进。秋季亚洲季风区范围最大的强水汽源地位于南海、西太平洋地区(115~120°E,15~25°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 垂直积分水汽输送 季节转换 水汽输送通量散度
下载PDF
苗期不同土壤水分状况的秋黄瓜生理反应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晓萍 陈金平 +1 位作者 王和洲 孟兆江 《灌溉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6-59,共4页
对苗期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秋黄瓜的生理反应和前期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苗期不同土壤水分状况显著影响了秋黄瓜的生长动态。土壤含水量为 60 %~ 75 %田间持水量 (θF)的植株叶片蒸腾和光合速率均居于较高水平 ,前期产量最高 ;5 ... 对苗期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秋黄瓜的生理反应和前期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苗期不同土壤水分状况显著影响了秋黄瓜的生长动态。土壤含水量为 60 %~ 75 %田间持水量 (θF)的植株叶片蒸腾和光合速率均居于较高水平 ,前期产量最高 ;5 0 %~ 60 % (θF)的植株与前者差异不显著 ,但均显著高于 75 %~ 85 % (θF)和 85 %~ 95 % (θF)的处理 ,其离体叶片在 1 .5~ 2 .0 h之间的失水速率最低。 75 %~ 85 % (θF)植株生长迅速 ,前期产量较低 ;85 %~ 95 % (θF)植株生长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期 土壤水分状况 秋黄瓜 生理反应 生理指标 产量 蔬菜
下载PDF
秋耕覆盖对马铃薯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侯贤清 汤京 +4 位作者 余龙龙 赵凤萍 王全旺 虎恩娟 魏科润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5-172,共8页
在宁南旱区,采用免耕、深松、翻耕结合秸秆、地膜等覆盖耕作措施,以翻耕不覆盖为对照,研究覆盖耕作模式下休闲期土壤的蓄水保墒效果、马铃薯生育期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及对作物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休闲末期,不... 在宁南旱区,采用免耕、深松、翻耕结合秸秆、地膜等覆盖耕作措施,以翻耕不覆盖为对照,研究覆盖耕作模式下休闲期土壤的蓄水保墒效果、马铃薯生育期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及对作物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休闲末期,不同覆盖耕作处理下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均比休闲初期明显提高.与翻耕不覆盖处理相比,免耕覆盖地膜、深松覆盖地膜和翻耕覆盖地膜处理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7.6%,9.3%和8.0%.马铃薯生育前期,覆盖地膜结合不同耕作措施下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最高,生育中后期覆盖秸秆结合不同耕作处理对0-200 cm土层土壤保水效果最佳.覆盖地膜结合不同耕作处理能促进马铃薯生育前期的生长,生育中后期以覆盖秸秆结合不同耕作处理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不同覆盖耕作处理均能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产效果以免耕覆盖秸秆、深松覆盖秸秆和翻耕覆盖秸秆处理最为显著,分别较对照组增产51.2%,42.8%和35.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50.0%,42.3%和32.3%.可见,覆盖秸秆结合不同耕作处理的增产效果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秋耕覆盖 土壤水分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