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秋雨叹三首》写作笔法平议
1
作者 吴淑玲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4-59,共6页
杜甫的《秋雨叹三首》以直笔书写天宝十三载长安六十日霖雨事。诗有曲笔,前人亦曾指出,惜只针对前两首,且语焉不详。其实这组诗三首都是看似直笔,实为曲笔。第一首“决明”是香草美人笔法,比喻正直之士遭遇打击;第二首暗传心曲,“农夫... 杜甫的《秋雨叹三首》以直笔书写天宝十三载长安六十日霖雨事。诗有曲笔,前人亦曾指出,惜只针对前两首,且语焉不详。其实这组诗三首都是看似直笔,实为曲笔。第一首“决明”是香草美人笔法,比喻正直之士遭遇打击;第二首暗传心曲,“农夫田妇无消息”隐指无人关注农民生活;第三首立象讽世,以写实之“秋来未曾见白日”象征时代政治之昏暗,以“泥污后土何时干”象征对海晏河清之向往。曲笔直用与直笔曲用是组诗之笔法,故解诗需直笔曲解与曲笔直解,以还原诗意之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雨叹三首》 直笔曲用 曲笔直解
下载PDF
近20年华西秋雨演变特征及其异常机理的进展
2
作者 李一诺 李跃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华西秋雨是中国西部地区出现的独特而复杂的秋季降水现象,与经济社会和国民生活息息相关。本文在20世纪以来对华西秋雨认识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对比回顾了近20年来关于华西秋雨研究的主要成果。首先,明确了华西秋雨的时空范围、降水强度,... 华西秋雨是中国西部地区出现的独特而复杂的秋季降水现象,与经济社会和国民生活息息相关。本文在20世纪以来对华西秋雨认识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对比回顾了近20年来关于华西秋雨研究的主要成果。首先,明确了华西秋雨的时空范围、降水强度,提出了表征其基本特征的量化标准和指数,揭示了华西秋雨显著的年际差异、“正-负-正”年代际变化和4~8年的周期循环;其次,指出了低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系统、热带海温强迫、青藏高原作用等对华西秋雨的不同重要影响,进而得到了多系统、多因子协同作用对华西秋雨异常演变的重要意义,丰富了华西秋雨异常演变认识;最后,针对华西秋雨现状,指出了不同季风、冷暖气流、演变成因、天气过程、夜雨特征、区域响应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青藏高原大地形下,华西秋雨多尺度协同作用及其物理机制的综合、精细分析研究等未来主要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秋雨 演变特征 影响机制 研究进展 趋势展望
下载PDF
2023年10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3
作者 宋佳凝 董林 渠鸿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2,共7页
2023年10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呈多极型分布,欧亚中高纬地区主要由高压脊控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偏强,呈现带状分布的特征,亚洲东部有热带低值系统活动。10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2.0℃,较常年同期(10.6℃)偏高1.4℃,全... 2023年10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呈多极型分布,欧亚中高纬地区主要由高压脊控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偏强,呈现带状分布的特征,亚洲东部有热带低值系统活动。10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2.0℃,较常年同期(10.6℃)偏高1.4℃,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5.4 mm,与常年同期(35.6 mm)持平。月内,华西秋雨偏多,持续时间偏长,给部分地区带来暴雨洪涝;台风生成个数偏少,登陆个数偏多,影响较重,其中“小犬”引发华南强降水,“三巴”3次登陆我国,造成华南地区受灾;有2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发生1次雾-霾天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副热带高压 台风 气温偏高 华西秋雨
下载PDF
Ningaloo Niño/Niña对华西秋雨异常的影响
4
作者 吴越 王顺久 +1 位作者 张绿夷 于浩慧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7,共11页
利用1979~2016年NOAA海表温度资料、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以及CN05.1降水资料,首次研究了Ningaloo Niño/Niña与华西秋雨异常的联系,揭示了Ningaloo Niño/Niña与华西秋雨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1)在Ningaloo Ni... 利用1979~2016年NOAA海表温度资料、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以及CN05.1降水资料,首次研究了Ningaloo Niño/Niña与华西秋雨异常的联系,揭示了Ningaloo Niño/Niña与华西秋雨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1)在Ningaloo Niño/Niña年秋季,副热带东印度洋地区海温将发生明显变化,在扣除ENSO信号影响后,Ningaloo Niño/Niña会导致华西秋雨雨量的变化,在Ningaloo Niño年雨量增多而在Ningaloo Niña年雨量减少。2)Ningaloo Niño(Niña)年秋季,副热带东印度洋地区海温升高(降低),致使南北半球中低纬经向环流异常进而导致华西地区上升(下沉)气流增强,南海地区向华西地区的水汽辐合增强(减弱),与此同时,赤道附近的纬向环流异常与北半球低纬到中高纬的经向环流异常联系紧密,导致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环流经向度加大(减小),为华西秋雨的增加(减少)提供了有利条件。研究成果可为华西秋雨预测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ngaloo Niño/Niña 华西秋雨 年际变化 气候变化
下载PDF
秋季连阴雨对油茶PSⅡ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李涵茂 卿晨雨 +4 位作者 宋忠华 陈梦醒 罗永 许翔 陈健翔 《湖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24-27,81,共5页
利用OS30P+叶绿素荧光仪测定油茶不同月份和秋季连阴雨期间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开展秋季连阴雨对油茶叶片PS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5—8月,油茶新叶叶绿素荧光参数存在一定的波动,但各月份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之间无显著... 利用OS30P+叶绿素荧光仪测定油茶不同月份和秋季连阴雨期间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开展秋季连阴雨对油茶叶片PS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5—8月,油茶新叶叶绿素荧光参数存在一定的波动,但各月份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之间无显著差异。油茶新叶前期PSⅡ中Q_(A)向Q_(B)的电子传递效率低于后期,新叶前期电子传递速率可能受到抑制。2020年9月17—28日,发生了中度秋季连阴雨天气,该时期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无显著变化,阴雨寡照天气对油茶光合系统没有造成显著的不利影响。可以认为,秋季中度连阴雨天气对油茶的光合系统没有造成显著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连阴雨 油茶 PSⅡ
下载PDF
2021年黄河中游秋汛及天气形势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鹏 靳莉君 刘静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4期74-78,82,共6页
2021年8月下旬至10月上旬,黄河中游阴雨持续超过40d,并发生7次强降水过程,其中泾渭河、北洛河、汾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累计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5倍,均列有实测资料以来同期第一位。受降雨影响,黄河发生1949年以来最严重的秋汛洪水... 2021年8月下旬至10月上旬,黄河中游阴雨持续超过40d,并发生7次强降水过程,其中泾渭河、北洛河、汾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累计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5倍,均列有实测资料以来同期第一位。受降雨影响,黄河发生1949年以来最严重的秋汛洪水,其中黄河中下游9d内连续出现3场编号洪水,潼关站发生1979年以来最大洪水,渭河、伊洛河、沁河发生9月同期最大洪水,汾河、北洛河发生10月同期最大洪水。利用水文站报汛数据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统计2021年黄河流域秋汛期主要降水特征和洪水过程,分析产生秋汛洪水的降水天气形势。结果表明,本年度秋汛期,亚洲大陆中高纬以西低东高的环流型为主,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低槽偏深,东亚地区高压脊偏强,同时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强,南亚低值区宽广,稳定的天气形势致使冷暖空气在黄河中游频繁交汇;水汽输送主要依靠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孟加拉湾低值系统共同作用,黄河中游表现为异常强盛的水汽通量辐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雨 秋汛 编号洪水 天气形势
下载PDF
华西秋雨与梅雨对三峡水库蓄水调度影响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郭生练 李娜 +1 位作者 王俊 梁志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9-74,共6页
长江中下游梅雨和上游华西秋雨分别发生于三峡水库主汛期前、后两个时期,是判断洪水遭遇与蓄水时机的重要依据。分析了梅雨和秋雨的时空分布特征、三峡水库7 d和15 d洪量系列的汛期分期及其对汛末蓄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梅雨... 长江中下游梅雨和上游华西秋雨分别发生于三峡水库主汛期前、后两个时期,是判断洪水遭遇与蓄水时机的重要依据。分析了梅雨和秋雨的时空分布特征、三峡水库7 d和15 d洪量系列的汛期分期及其对汛末蓄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梅雨发生在三峡水库主汛期前,长江上游华西秋雨最早8月21日开始;梅雨最晚8月8日结束,出梅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减轻,三峡水库可提前释放城陵矶防洪库容;三峡水库8月29日进入后汛期,洪水量级适中,可考虑提前蓄水以充分利用秋汛洪水资源。综合梅雨、秋雨和三峡汛期分期的关键时间节点,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建议三峡水库自8月8日起实行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和提前蓄水调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秋雨 梅雨 洪水分期 蓄水调度 三峡水库
下载PDF
晚播小麦抗淋抗湿应变高产技术
8
作者 宋璐 王天舒 +3 位作者 杨美悦 刘喆 文娟 常辉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20-22,共3页
针对小麦播种期间降水多易形成晚播弱苗的实际,综合了近几年来晚播小麦的高产经验,总结并提出了以提高播种质量、促弱转壮、增穗增粒为应对管理目标,以适当增加播量、晚冬灌、早春返青期肥水管理、适时化控、拔节期肥水齐攻等为关键点... 针对小麦播种期间降水多易形成晚播弱苗的实际,综合了近几年来晚播小麦的高产经验,总结并提出了以提高播种质量、促弱转壮、增穗增粒为应对管理目标,以适当增加播量、晚冬灌、早春返青期肥水管理、适时化控、拔节期肥水齐攻等为关键点的应对技术措施,对指导区域生产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播小麦 高产技术 抗淋抗湿
下载PDF
地理经纬双向过渡带和复杂地形下气候的过渡性和特异性--以宜昌市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毛成忠 肖湛臻 +3 位作者 杨志彪 雷东洋 孟芳 覃金华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3年第1期31-37,共7页
宜昌处在我国地形第二、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又位于我国南北过渡带秦巴山地南麓的中低纬度过渡带,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山地河谷平原并存,地形复杂,垂直高差大。气候资料分析和文献调研表明,宜昌天气气候因特殊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和特异... 宜昌处在我国地形第二、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又位于我国南北过渡带秦巴山地南麓的中低纬度过渡带,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山地河谷平原并存,地形复杂,垂直高差大。气候资料分析和文献调研表明,宜昌天气气候因特殊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和特异性:(1)年平均气温主要随地形高度递减,年总降水量主要随纬度升高减小。(2)年暴雨日数、连阴雨天数,在中西部随纬度升高而递减,等值线近似纬向排列;东部随地形升高而递增,等值线近似经向排列。(3)山地平原过渡带地形的阻挡滞留、辐合抬升等对极端短时强降水有明显加强作用,这种作用在秦岭与黄淮过渡带、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带有相似的天气气候效应。(4)宜昌位于江淮梅雨的西界、华西秋雨的东界,具有天气气候“分水岭”特征。(5)宜昌是暴雨雨团、西南涡移动的主要通道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过渡带 气候过渡性 迎风坡 极端强降水 江淮梅雨 华西秋雨 暴雨雨团 西南涡
下载PDF
邵阳市近50年秋季连阴雨气候的特征分析
10
作者 黄俊翔 杨宇 +2 位作者 甘偲凤 于希 李重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期59-62,共4页
选取邵阳市1971—2020年气候观测资料,分析邵阳市10个地区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并根据筛选条件进行相应的资料处理,对相应连阴雨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选取的2020年邵阳市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进行典型个例分析。结果表明:邵阳市秋季... 选取邵阳市1971—2020年气候观测资料,分析邵阳市10个地区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并根据筛选条件进行相应的资料处理,对相应连阴雨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选取的2020年邵阳市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进行典型个例分析。结果表明:邵阳市秋季连阴雨次数分布呈现出西中北部地区偏多、东部偏少的特点,出现时间以10月份出现次数最多,11月份次之,而9月份最少的整体规律。通过分析总结出邵阳市连阴雨天气过程的特点和预报着眼点,有助于提高预报员对邵阳市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的预测预报水平,提升为农气象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连阴雨 气候特征 预报点
下载PDF
2011年秋季华西秋雨异常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54
11
作者 柳艳菊 孙冷 +3 位作者 孙丞虎 王遵娅 王艳姣 袁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6-463,共8页
本文对2011年秋季我国的降水异常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秋季,华西秋雨较为典型,主要呈现以下3个特点:多雨区位置较常年偏东、偏北,阴雨日数偏多;秋雨阶段性显著;极端性强。2011年华西秋雨异常突出表现为对2011年9月开始的... 本文对2011年秋季我国的降水异常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秋季,华西秋雨较为典型,主要呈现以下3个特点:多雨区位置较常年偏东、偏北,阴雨日数偏多;秋雨阶段性显著;极端性强。2011年华西秋雨异常突出表现为对2011年9月开始的La Nina事件响应的特征。此外,年代际的变化也可能是造成华西秋雨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异常 华西秋雨 LA NINA 成因分析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华西秋雨指数及其气候特征 被引量:40
12
作者 蒋竹将 马振峰 +1 位作者 刘佳 李奇临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44,共13页
利用1960-2011年中国601站9~10月逐日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针对他人提出的华西秋雨指数,并结合华西秋雨的天气气候特征,改进建立了一种新的华西秋雨指数,并与他人提出的指数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华西秋雨指数能够相对... 利用1960-2011年中国601站9~10月逐日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针对他人提出的华西秋雨指数,并结合华西秋雨的天气气候特征,改进建立了一种新的华西秋雨指数,并与他人提出的指数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华西秋雨指数能够相对更好的反映华西秋雨易发地区的地理分布及其强度变化,更准确地表征华西秋雨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利用新指数发现华西秋雨的全区一致性特征明显,并呈现准6年周期的年际变化,其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1960年代到1970年代初,1980年代到1990年代初偏强,1970年代中后期和1990年代后期偏弱,进入21世纪,呈现出由弱转强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雨指数 华西 对比分析 气候特征
下载PDF
近50年渭河流域秋雨的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27
13
作者 薛春芳 董文杰 +1 位作者 李青 王式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9-417,共9页
利用渭河流域64个测站1960-2009年秋季(9~10月)的月降水量和≥0.1mm逐日降水量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EOF、Morlet小波分析、SVD及相关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渭河流域秋雨的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着重研究了与此... 利用渭河流域64个测站1960-2009年秋季(9~10月)的月降水量和≥0.1mm逐日降水量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EOF、Morlet小波分析、SVD及相关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渭河流域秋雨的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着重研究了与此相关的欧亚地区秋季大气环流的年代际变化以及渭河流域秋雨与前期海温、青藏高原积雪和大气环流特征量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渭河流域秋雨呈线性减少趋势,其中中雨和暴雨减少趋势明显,突变发生在1985年前后,1960-1985年为偏多时段,1986-2000年为偏少时段,2001年以来又趋向偏多。渭河流域秋雨从南到北呈递减分布,该流域内各站秋雨主要表现为一致的减少趋势,其上游的漳县、甘谷和北部的合水呈增加趋势。欧亚大陆秋季大气环流明显的年代际变化造成了渭河流域秋雨多寡模态的变化。欧洲西部高压脊、西风带低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造成渭河流域降水多寡的主要影响系统。根据渭河流域秋雨与大气内外部因子的关系,初步建立了渭河流域秋雨预测的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雨 渭河流域 气候特征
下载PDF
华西秋雨准4年周期特征及其与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31
14
作者 王春学 马振峰 +1 位作者 王佳津 王劲廷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3-652,共10页
利用1959~2011年华西地区气象台站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海表温度资料,采用多锥度—奇异值分解(MTM-SVD)方法,研究了华西秋雨的准4年周期特征及其与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协同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华西秋雨具有显著的准... 利用1959~2011年华西地区气象台站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海表温度资料,采用多锥度—奇异值分解(MTM-SVD)方法,研究了华西秋雨的准4年周期特征及其与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协同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华西秋雨具有显著的准4年周期,其典型循环表现为“偏强,略偏强,偏弱,略偏弱”的特点.在准4年周期上赤道中太平洋海表温度对华西秋雨的协同变化表现为“偏低,略偏低,偏高,略偏高”,这种协同变化从初夏就体现出来,并一直持续到秋末.同时在准4年周期上,华西秋雨对ENSO事件也存在一定的响应,但是主要体现在发生强ENSO事件时.准4年周期的环流分析表明,夏季到秋季赤道中太平洋海表温度偏低(高)时,秋季500 hPa高度场出现东亚/太平洋(EAP)遥相关波列正(负)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东),华西地区来自南海西太平洋和孟加拉的水汽输送偏多(少),华西秋雨偏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秋雨 多锥度—奇异值分解 周期 海温
下载PDF
华西秋雨逐日监测指数的建立及其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春学 马振峰 +2 位作者 张顺谦 王劲廷 房一禾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57-964,共8页
使用1972—2011年气象站逐日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建立了新的华西秋雨逐日监测指数,并对新指数的空间、时间适用性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华西秋雨的季节内变化特征。利用实际气象灾害记录确定了华西秋雨区主要发生省份的秋雨偏强年,与新华... 使用1972—2011年气象站逐日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建立了新的华西秋雨逐日监测指数,并对新指数的空间、时间适用性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华西秋雨的季节内变化特征。利用实际气象灾害记录确定了华西秋雨区主要发生省份的秋雨偏强年,与新华西秋雨监测指数进行对比验证,发现大多数年份两者是一致的。另外也有不一致的情况,有的年份监测指数显示秋雨偏强,但是并不在灾害记录确定的偏强年里,通过进一步查找文献和对比实际降水资料,发现监测指数符合实际情况。还有一些通过灾害记录确定的偏强年,秋雨监测指数不强,进一步研究指出这些异常年份的秋雨灾害往往发生在较短的几天里,其余大部分时间内华西秋雨正常或偏弱,所以并没有在全年的监测指数中得以体现。气候平均状况下华西秋雨强度9—10月随时间在波动中减弱,包含3个偏强时段,其中9月6一16日为最强的一个时段。9—10月华西秋雨的季节内变化存在较大的年代际差异,其中20世纪70年代华西秋雨有2个显著时段(9月13—22日和10月4—8日),80年代华西秋雨有3个显著时段(9月3—17日、9月25至10月8日和10月13—25日),90年代华西秋雨有3个显著时段(9月12—22日、10月3—7日和12—20日),21世纪初有3个显著时段(9月1-10日、9月21至10月7日和10月11—16日)。个例应用表明,监测指数能直观清晰地表现出华西秋雨发生、发展和消失的整个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秋雨 监测 适用性
下载PDF
台风路径及频次与陕西关中秋淋天气相关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侯建忠 鲁渊平 +1 位作者 王川 雷斌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73,共4页
统计分析了1961~2003年西太平洋125°E以西的台风活动与陕西关中秋淋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秋淋偏多年份,同期台风路径以西行为主,秋季降水偏少年份,台风路径以北上、回转居多。
关键词 台风 路径 频次 秋淋天气 环流分析
下载PDF
我国秋季连阴雨的气候特征及大气环流特征 被引量:39
17
作者 孙照渤 黄艳艳 倪东鸿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0-489,共10页
采用1961—2010年全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给出了我国秋季连阴雨的定义,分析我国秋季连阴雨和不同级别(5~7 d、8~10 d和11 d及以上)秋季连阴雨的气候特征;将我国秋季连阴雨划分为华北、西南、江淮和华南地区4区,并分析华北地区秋季... 采用1961—2010年全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给出了我国秋季连阴雨的定义,分析我国秋季连阴雨和不同级别(5~7 d、8~10 d和11 d及以上)秋季连阴雨的气候特征;将我国秋季连阴雨划分为华北、西南、江淮和华南地区4区,并分析华北地区秋季连阴雨期间和不同级别秋季连阴雨期间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秋季连阴雨及不同级别秋季连阴雨50 a累计频次在长江中上游地区较大,黄河以北地区较小;随着连阴雨级别的增加,连阴雨频次大值区由东南地区移向西南地区;频次标准差与频次的分布特征类似。2)华北地区连阴雨及不同级别连阴雨期间,巴尔喀什湖与贝加尔湖间的阻塞高压增强,850 h Pa上增强的偏北和偏南气流交汇于华北地区,500 h Pa上东亚大槽槽后偏北气流引导北方冷空气南下,副热带高压西侧偏南气流引导南方暖空气北上,冷、暖空气在华北地区交汇,易形成连阴雨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连阴雨 气候特征 大气环流
下载PDF
华西秋雨的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45
18
作者 白虎志 董文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84-889,共6页
在分析华西秋雨气候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综合考虑秋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秋雨指数,并进行了EOF和REOF分解以及秋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模态反映了长江中上游以北地区与以南地区降水相反的形势,第二模态反映了华西降水的一致... 在分析华西秋雨气候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综合考虑秋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秋雨指数,并进行了EOF和REOF分解以及秋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模态反映了长江中上游以北地区与以南地区降水相反的形势,第二模态反映了华西降水的一致性;REOF将华西秋雨可分为6个气候区。华西秋雨的变化趋势表明,1960年代到1970年代初期、1980年代初期为相对多秋雨期,1970年代中后期、1980年代中后期到20世纪末华西秋雨相对较少。21世纪开始又出现了较明显的华西秋雨现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印缅槽、贝加尔湖低槽是华西秋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当贝加尔湖、印缅槽深且副热带高压强时,有利于华西多秋雨;反之,则秋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秋雨 气候特征 EOF展开 成因分析
下载PDF
南海秋雨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肖潺 原韦华 +1 位作者 李建 宇如聪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3-700,共8页
用台站观测逐日降水资料和热带测雨卫星观测降水资料,对我国南海地区降水季节演变特征分析发现,与我国大部分地区不同,南海地区降水季节峰值是在秋季,主要集中在8~10月,且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环流场的合成分析表明,南海地区秋季中层500 ... 用台站观测逐日降水资料和热带测雨卫星观测降水资料,对我国南海地区降水季节演变特征分析发现,与我国大部分地区不同,南海地区降水季节峰值是在秋季,主要集中在8~10月,且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环流场的合成分析表明,南海地区秋季中层500 hPa有利的副高位置和低层低压系统的活动和维持是形成这一地区显著秋雨的主要原因。而由于副高的位置受热带太平洋海温影响较大,分析发现Ni o3.4的海温指数对该区域降水有很好的指示意义。8~10月Ni o3.4指数和同期海南岛站点平均降水量之间的相关能够达到-0.47,超前3个月(即5~7月)的Ni o3.4指数与8~10月海南岛站点平均降水量的相关亦能达到-0.43。从跨季度气候预测的角度来考虑,5~7月的Nio3.4指数可以作为预测8~10月南海秋雨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秋雨 降水 季节变化
下载PDF
西北区中东部2000年与2001年秋季连阴雨分析 被引量:65
20
作者 林纾 章克俭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4-38,共5页
20 0 0年和 2 0 0 1年秋季 ( 9~ 1 0月 )西北区中东部———陕、甘、宁、青四省连续两年出现了自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连阴雨天气。分析了50 0hPa和 1 0 0hPa的环流特征及海温 ,特别是西太平洋副高和海温... 20 0 0年和 2 0 0 1年秋季 ( 9~ 1 0月 )西北区中东部———陕、甘、宁、青四省连续两年出现了自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连阴雨天气。分析了50 0hPa和 1 0 0hPa的环流特征及海温 ,特别是西太平洋副高和海温对秋季连阴雨的影响 ,总结出西北地区连阴雨出现时亚欧 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0年 2001年 秋季 连阴雨天气 海温 大气环流 中国 西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